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第1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一、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活动

认真组织开展全乡“平安建设”活动。以乡综治委成员与村(社区)、企业“携手共创平安”活动为载体,加强村(社区)、企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平安”、“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二、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继续深化社会治安防范工作队伍、网络、设施、制度“四项建设”,树立治安防范工作典型抓点带面推动全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制定治安防范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推进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进步。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以人口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管理

协调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清查活动,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机制,继续开展治安混乱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突出以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管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努力探讨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高危人群、刑释解教人员、社会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管理教育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注重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矛盾化解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四、进一步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工作

继续深化乡调处中心的机制建设,扎实推进村(社区)警务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加强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适时开展基层综治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

第2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平安__建设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问题导向原则。针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从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进一步强化治安基层基础工作。

综合治理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原则,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合力解决社会治安存在的普遍问题、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科技支撑原则。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拓展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整合现有综治信息资源,加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重心下移原则。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搭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任务,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20__年,科学规划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强,严密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20__年底前,平安__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关怀帮扶体系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体系完善。

2016年底前,平安__建设深入开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集中部署开展反恐防暴工作。按照市统一部署要求,调整领导小组及成员,组建专门工作力量,配备制式武器和防暴装备,在全区车站、码头、景区、饭店、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武装巡逻,力争做到暴力恐怖案件“零发案”。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维稳办、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严厉打击刑事违法犯罪。针对入室盗窃、扒窃拎包、“两抢”、盗窃车内财物、电信诈骗等多发性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压发案、打现行”等专项行动,毫不动摇地推进严打斗争,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降低刑事犯罪发案率,提高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0月底

3.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组织开展治安重点区域、复杂场所、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整治“黄赌毒”和打击犯罪工作,对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4.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做好全市系列重大活动、全区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重要敏感时期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区维稳办、公安__分局、区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5.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全面整合、维护原__、四方两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区主要干道、重点要害部位的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6.加快社区警务室建设。筑牢“守土有责”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按照市要求打造5个社区警务示范派出所和__个示范社区,进一步推动基层警力下沉。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7.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推动社区安全防范分级分类治理,深入组织开展“无命案街道和无刑事案件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8.创新社会治安防范社会动员机制。发展壮大专业化的治安联防队伍,大力发展保安队伍、社区辅警队伍和治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力量,提高见巡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规范见义勇为协会、治安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增强基层治安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9.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0.推进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进一步整合社区民警、综治、计生、劳动等多平台资源和力量,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水平,互联网采集流动人口信息达到采集总量60%以上。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三)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11.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完善调处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排查调处活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组织开展不间断的排查活动,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调度会议,全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2.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规范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民事审判衔接联动工作制度,推动设立驻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室,提高调解水平,增强工作效能。完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在各公安派出所、交警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联合调解室,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__分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3.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网络、人员队伍、工作制度、基础保障建设,再培育推广1-2个以资深人民调解员命名的“品牌化”调解室。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14.加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向社区延伸,在全区各社区深化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进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帮扶

15.推动社区矫正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平台,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管理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6.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措施。利用社区服刑人员电子定位系统,对重点人员实行电子定位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再犯罪率控制在0.06%以内。

责任单位: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7.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档案管理“四个规范”,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基层司法所长业务技能、心理知识培训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8.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刑释解教人员社区就业援助(安置)活动,

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9.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联合团区委、妇联、区关工委等部门,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解除服刑人员后顾之忧。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20.开展“阳光起航”青少年爱心帮教工作。以教育矫正和帮教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关爱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

责任单位:团区委、区司法局、公安__分局、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一)统筹社会力量资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工作机制,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发挥社区培育社会协同主体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计划,安排专人负责,加大资金以及后勤保障力度,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对工作给予支持和保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综治队伍建设。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综治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完善综治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综治干部工作能力。

第3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下午好!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院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在县城区社会治安综治办的指导下,领导高度重视,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落实措施,确保工作岗位安全”的原则,认真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要求,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城区安全文明创建活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以院长张卫华为组长,院委会、总支成员及保卫科科长为成员的医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委全委会,定期研究工作。每年进行两次治安形势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及时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全面了解干部职工对社会治安的感受和意见。把安全教育做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不断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防范意识。向社会开通了安全工作监督电话(2411353,内线8067),接受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

二、加大基础设施力度,认真做好“三防”工作

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场所,担负着病人就医、康复、保健的重要任务,因此医院的防火、防盗、防爆三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院领导亦高度重视。

一是遵照中央“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我院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为组长,临床、医技、后勤科室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的义务消防领导小组,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要求全院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有关消防安全法规,做到经常地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使大家时时处处提高警惕,自觉加强防范意识和责任心,我院定期对义务消防员进行培训,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要求人人建立学习笔记,从思想上高度紧张起来。对不符合《消防法》和《消防条例》规定,存在火灾隐患等不安全因素的科室、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实行重点防范。对因消防安全防范失控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把落实《消防法》和《消防条例》的情况,作为科室及个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纳入年终考核。义务消防领导小组做到定期对全院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备有详实的实地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遏制和杜绝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确保病人、医院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做好防火、防盗的同时,把防爆工作又作为一个重点,时刻提高警惕。对易发生爆炸、引起火灾的地方配有专人按时巡查,责任到人,并配有充足的灭火器具,做到重点对象重点防护。

三、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

根据全国、省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了《鄄城县人民医院综合治理工作制度》、《鄄城县人民医院安全工作制度》、《鄄城县人民医院消防安全工作制度》、《保卫科工作人员职责》等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十五条规章制度和职责,明确了社会治安管理责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们不仅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重要的坚持落实到行动上。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监督检查,并做到了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责任落实到位,做到奖罚分明。尤其是近期我院对保卫科进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改革试点,改革后的保卫科,成为独立的二级法人科室,更加明确了科室工作职责,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我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科学化。

四、成效显著

第4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一、领导重视,确保综治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建设“平安校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领导为成员。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把综治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列入了年初工作目标责任考评中,与业务工作同考核,同奖惩,积极稳妥地行使综治一票否决权,切实把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责任明确,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我校根据县委县政府和政府直属部门的要求,于年初向本校各科室下发了《二oo八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同时,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建设“平安xx”的工作部署,把平安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明确了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认真抓好落实,推动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人抓,措施有落实。

三、加强管理,扎实有效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校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禁止教职工参与“lhc”诈赌活动、“flg”xx组织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活动。能针对本单位的问题开展整治工作,措施有力。全校教职工在社会活动中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任何不安全事件。并根据我校工作实际,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并多次利用黑板报、公布栏宣传各种法律、法规。

四、狠抓落实,使综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我们根据“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治方针,既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政法部门的专项治理工作,又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起预防长效机制,对重点部位实行重点监控,随时做到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一是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如节假日值班制度等,并制定了奖惩措施。在春节、“五一”等重大节假日,我校实行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对重点部位专人守候,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无事故。这些制度的完善,使学校的各项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了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人管理。二是增加投入,对学校的图书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增添物防设施,整改安全隐患,实行专人负责专人守护。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防范能力,使各部位的安全守护做到了全天侯、全方位、不失控,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安全稳定。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5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2014年国务院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民政部、财政部于2015年5月4日联合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民发〔2015〕88号),以推动各地加快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行动 [1 ],并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目标、总体要求和任务及路径等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已成为政府的政策行动,将对全国范围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是一个复杂的行动过程,并不是仅靠政府法规中做出一条规定,或者政府相关部门发些文件就能搞定的。从全世界范围看,在很多国家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例如,当代社会工作最初在英国等地发源时就是从帮助贫困家庭开始的。但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扶贫开发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实践在很长时期中都没有社会工作的介入,也没有带动社会工作的发展。这当中有多制度性的问题,值得深入分析。虽然目前中央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但在基层的现实需求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惯性仍然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阻碍这一进程的推进。因此,当前要具体落实国务院法规和民政部财政部文件精神,还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现实需求,二是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三是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

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已有较长时期的研究 [2 ]。但过去的许多研究都主要针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必要性和主要服务内容 [3-4 ],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所面临的各种现实条件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还不够。为此,本文拟立足当前的现实情况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做出分析,以期有助于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更好推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分析

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必要性已有较多的研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民发〔2015〕88号文都是建立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必要性的基础上的。但是,在具体制定实施方案时仍然需要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进行更加细致地分析。从现阶段的情况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可从对社会工作服务贫困家庭的需求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管理的需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 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在两个方面的需求

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有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对社会工作服务贫困家庭的需求,二是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管理的需求。首先,社会救助是直接向贫困者提供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传统的社会救助主要是向贫困者提供以现金方式为主的经济援助,但许多贫困者不仅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而且在非经济方面也存在着对各种社会服务的需要,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正是要向困难家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概括起来看,他们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帮助贫困家庭提升能力,二是帮助他们协调社会关系,三是帮助他们增进心理健康。但在现实情况中贫困家庭的需求情况千差万别,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更加具体的需求内容,对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来说,介入社会救助制度和服务困难家庭首先要对贫困家庭的各种实际需求做出仔细地调查和分析。

其次,社会救助管理也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救助管理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包括对社会救助申请者的审查、审批,对受益者的管理,以及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绩效评估等方面的事务。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基层政府的行政性管理和委托居委会实施社会化的管理,主要的管理手段包括入户调查、单位求证、公示与群众监督、经济状况比对、民主评议等。这些手段都带有一些强制性、负面刺激或其他一些副作用,社会效益并不十分理想。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的专业化的建议 [5 ]。引入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管理正是提升其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社会工作的参与,可以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也提高管理的人性化水平,并且能够更好地将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

2. 从抽象的需要到现实需求的转化

上述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需求的分析还停留在抽象的需求分析层次,而要在实践中具体落实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除了抽象的需求分析之外,还应该结合我国具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分析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的现实需求,也就是说,要将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的需求分析从抽象需要到现实需求转化。所谓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抽象的需要,是指仅考虑贫困者或社会救助制度对社会工作介入的需要,而不考虑是否具备获得社会工作服务的条件。而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现实的需要则是指在具备相关条件基础上的需求,更具体讲就是从社会救助的现实目标、运行和支付能力方面看对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这种界定,我国社会救助要对社会工作产生现实需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革。

首先,要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只有在高水平的社会救助层面上,专业社会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救助的水平包括社会救助的目标、资格标准、救助对象规模及财政投入水平等方面。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在这几个方面的水平都还比较低下。社会救助的目标基本上还停留在维持贫困家庭最基本需要的层面,社会救助的资格标准主要依托各地的低保标准,而2014年我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占城市居民收入中位数的比例只有18.49%,平均农村低保标准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稍高一些,但也只有29.24%。低标准所带来的是救助对象规模的狭小。2014年我国城乡低保对象分别只有1 877万人和5 209万人,分别约占城镇常住人口的2.5%和农村人口的8.4%,城乡低保对象加在一起,约占总人口的5.2% [6 ]。由于救助标准低下,救助规模很小,因此救助对象基本上是城乡中最为困难的家庭和个人。虽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并没有排斥有劳动能力的人申请低保和其他社会救助,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区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往往采取特殊的限制,但凡有些就业能力的人都很难获得救助。对于已经被纳入到社会救助对象的人,社会救助给他们提供的仅仅是维持基本的生存,许多调查都发现,许多低保对象在获得了救助待遇后仍然在经济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救助对象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困难,他们最大的需要仍是提高低保金,提高医疗救助待遇等物质方面需要,而对社会工作服务的现实需求不会很高,多次社会调查中所获得的实证材料的也证明了这一点 [7 ]。其他一些研究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8 ]。

第二,要扩大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对象范围。目前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数量少,需求低,如果仅仅面对他们,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领域和作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能够扩大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面,就会发现还有大量的人群需要得到社会工作的帮助。除了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之外: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还可以包括其他各类特殊困难群体,例如:低收入家庭(低保边缘户)、下岗失业人员、特殊困境儿童、困难老年人、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经济困难的大病慢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灾民、经济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困难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以及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临时困难人员等群体。面对这些广泛的对象和他们差异化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应该研究他们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提供不同的服务。

第三,要提升社会救助的方式。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主要是现金救助,社会救助待遇主要是发钱、现金报销等事务,另外还有少量的实物救助,而制度化的服务救助相当少。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我们对社会救助持一种消极救助的目标,只将社会救助看成是通过现金支持而维持最困难家庭最基本的生活,而没有重视困难家庭还有能力提升、精神脱贫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非物质需要,并且对服务救助所需要的额外成本一直持拒绝的态度,因此长期阻碍着服务救助的发展。因此,在目前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就必须要确立服务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的过程中重点提升服务救助的供给和水平。

第四,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撑。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尤其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必须要有可持续的经费来源。由于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是困难家庭,他们一般没有付费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服务无法采用市场化的收费方式。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也很难全面地和长期稳定地向这一领域投入资金支持。因此,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就必须要由政府财政来解决所需要的经费。但是,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制度建构和制度化的资源保障;民政部联合财政部一起“民发〔2015〕88号文”虽然意味着要推动各级财政部门更加重视向这一行动领域的财政投入,但在此文件中有关财政投入方面也只提到“将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这种一般方向性的要求,而没有清晰的、制度化的和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政策要求。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能力分析

除了上述外部条件以外,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还需要社会工作服务主体具备必要的能力。可以从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两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能力。

1. 社会工作机构的能力

专业社会工作一般是受雇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特定的组织机构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所依托的组织机构的相关能力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此方面的能力包括组织机构的可持续性资源调动能力、专业化水平与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要使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地介入社会救助并充分发挥作用,首要要让社会工作组织机构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者所属的组织机构主要有社区组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三大类,他们的人员来源、能力水平及组织特点都有所不同。其中,社区组织中有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通过了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考试,获得了社会工作的资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大多数是民办机构,他们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下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雇佣了一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具有较高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此外,目前在社会工作发展较好的地方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设立社会工作部门和岗位,雇用社会工作者,为其本单位人员或其直接服务的人员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这三类组织中的社会工作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概括起来看,社区组织的特点在基层具有一定的公权力和较高的公信力,资源调动能力也较好,但不足之处是行政性特点突出,主要工作要围绕着政府部门交办的事情,因此常常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重视不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一般较强,也比较重视员工社会工作能力的提升,但缺点是在基层的公权力较弱,常常需要政府部门或社区组织的允许或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并且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资源调动能力相对较弱,较为依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因此对政府相关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企事业单位中的社会工作部门由于依托一定的企事业单位,因此资源调动能力较好,运行比较稳定,并且也易于提升其专业能力,但其建立和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其所属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的影响。从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角度看,当前应该针对各类组织的特点,尤其是其能力方面的短板而开展社会工作组织?C构的能力建立。

2.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介入社会救助,不论是直接服务贫困者还是参与社会救助管理都需要相应的能力。一般说来,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救助的能力可分为通用性专业能力和专门化的专业能力。通用性专业能力是指所有专业社会工作者都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能熟练运用方法与技能、以及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遵循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等方面的要求。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所需要的专门化能力是指在普遍具备了社会工作者通用性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掌握服务贫困家庭和参与社会救助管理所需要的特殊知识、技能和价值,包括深入了解贫困问题及相关理论,对本地区贫困问题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把握,熟悉贫困者和各类困难群体的经济、社会与心理特点,具有与贫困者和各类困难群体成员交往沟通的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项社会政策,能够运用社会政策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并且熟悉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工作内容和服务项目,能够向困难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同时,参与社会救助管理还需要掌握有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此外,介入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有鲜明的价值立场,应该能够秉持社会公平和社会关怀的价值理念,在服务贫困者和弱势群体方面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同情心,并能够将这种价值立场与客观科学的分析思路及工作方法结合起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已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迄今为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概括起来看,首先,在通用性专业能力方面,许多社区社会工作者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实践经验较多,对服务对象的情况也比较熟悉,但他们当中许多没有经过较为扎实的社会工作训练,仅仅是通过一次性的职业水平评价考试而得到社会工作专业资质的,因此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技巧方面还存在不足。相比之下,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掌握要好得多,但他们当中许多人对基层组织、服务对象的情况不太熟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也不够熟悉。因此,对这两类社会工作者分别需要持续性的专业培训或实践锻炼。其次,一些实际调查也发现,一些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贫困者的专门化能力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9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迄今为止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B体系在服务贫困者和介入社会工作方面的课程、实习和研究总体上仍不够;另一方面,全国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考试中对社会工作者在此方面的专门化能力的考察也还不够充分。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体制机制分析

社会工作是以制度化的方式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化行动体系,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当代专业社会工作运行和发展的又一基础条件。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除了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和加强能力建设之外,还需要探索建立合理的体制机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有一些探讨,提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主张 [10 ]。但这在实践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时仍需进一步细化。本文拟在过去探讨的基础上再次分析这一问题。

1.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体制问题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体制建构包括从制度上合理安排专业社会工作和非专业社会工作之间、两类不同的专业社会工作之间、以及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嵌入式社会工作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1)专业社会工作和非专业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体制

在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起来之前,各类组织中就已经有一套非专业的社会服务体系,他们对困难居民、困难职工、困难学生和其他各类困难人员提供着各种服务。迄今为止,在社区和其他许多组织中仍然有这些服务。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介入社会救助,并不是要将原来的服务体制全部替换,也不可能做到这点,而是应该对专业社会工作和非专业的社会服务岗位加以重新建构,使其形成共存和分工的制度。在这方面主要的任务是要根据服务的性质和内容而建立各类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并非贫困者所需要的所有服务都应该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提供。事实上,他们所需要的许多服务完全可以由非专业的人员去提供,而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的重点领域一是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服务,二是在社会服务体系的建构、服务规划制定、服务资源协调等关键性的环节中发挥专家的作用。

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尤其是专门化的救助社会工作是后来人为建构的服务体系,因此它往往难以自然而然地达成与先前就存在的非专业化服务和志愿服务之间的制度性协调,因而需要通过有意识地体制建构去加以解决。为此,应该合理构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与现有的社区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各类人民团体(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等部门与岗位之间合理分工的制度。同时,要注意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制度的协调,形成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核心,包括其他各类非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及人员,以及广大的志愿者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

(2)救助社会工作及其岗位设置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应该推动在社会工作体系中发展救助社会工作,将其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之一。所谓“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其主要任务是从事与社会救助有关的社会工作领域,包括主要服务贫困者和参与社会救助管理的社会工作。在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情况下,在相应的部门和组织中设置救助社会工作岗位是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下,救助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可以有三种制度化的方式。一是社区社会工作模式,即在社区组织中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作为社区社会工作平台上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支撑力量。二是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介入社会救助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中设立相应的救助社会工作岗位。三是嵌入式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模式,即在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需要的组织中设立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在上述三种模式中,首先应该要求在介入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中设立救助社会工作岗位,其次是在有条件的社区中设立救助社会工作岗位。而在其他组织中,除了专门从事社会救助的机构(如救助站)之外,在其他组织设立嵌入式的社会工作岗位目前还很难建立专门的救助社会工作岗位。但是应该对这些组织的社会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在承担其社会工作职责时能够具备足够的救助社会工作的专业素养。

(3)两类不同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分工合作

如前所述,目前在我国城乡,尤其是在城市中有两类专业社会工作者: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考试而被认可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救助社会工作者也来源于这两个类别。鉴于这两类专业社会工作者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其作用。其中,通过考试获得资质的社会工作者主要工作在社区,是社区社会工作者,他们在介入社会救助工作方面应该站在第一线,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是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存在的各种问题,受理有需要者的服务申请,并提供初步的服务,然后通过资源链接或转介的方式将具有复杂需求的服务对象转介给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由后者中更加专业的救助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2.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社会救助事务的各个环节上的制度化运行方式。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服务需要解决其资金补偿和资源调动的问题,需要与政府,社区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任务委托关系,需要建立合理可行的服务传递方式,同时还需要有有效的质量监控等。在这些方面都应该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

(1)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补偿和资源调动机制

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事务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补偿机制问题。如前所述,社会工作服务贫困者的资金来源应该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目前的方式是通过政府向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但这种机制需要重点解决可持续性的问题。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地方政府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大都采用项目制。项目制购买有其好的一方面,但其缺点之一是不够稳定。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贫困者和参与社会救助管理需要保持长期稳定地提供服务,因此需要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源供应,而项目制的政府购买服务难以给社会工作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预期,因而也就难以进行长期性的机构服务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要提升服务水平就需要加强能力建设,为此而需要进行长期性的人力资本建设投资,而项目制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仅能支持当期的项目活动,而难以支持机构长期的发展。

除了政府?买服务之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社会力量资源投入机制。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是社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机制,即社区组织根据本社区的需要,向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在目前的情况下,虽然社区的资金一般也是来源于政府,但社区购买服务与政府购买服务仍有很大的不同。社区购买服务更能够反映各个社区自身的特殊需要,更好地促进社区自主运行和发展,也更能够在社区层面上实现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之间的“三社联动”。例如,目前在一些城市中,社区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一定数额的一般公共服务资金,由社区自己决定如何使用。这样,社区就有可能采用“社区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向困难居民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并委托一定的社会工作机构来承担。社会力量参与的第二种主要方式是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其基本原理与社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相似,也是企事业单位根据本组织业务的需要而向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服务,以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困难学生和困难病人帮助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可以将其自身所需要开展的救助社会工作外包给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来承担,并为此而向后者支付购买服务的费用。社会力量参与的第三种主要方式是大力推动对社会工作机构的专项慈善捐助。目前我国的慈善捐助对象主要针对贫困者和其他各类困难群体,许多地区都有不少针对贫困者的慈善捐助项目,但是基本上都是直接捐助给贫困者家庭或个人,向救助社会工作提供捐助的还不多。应该逐步推动慈善机构(基金会、慈善协会等)认识到救助社会工作对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的重要性,逐步加强对救助社会工作机构的资源投入。

(2)社会工作服务困难家庭和个人的服务传递机制

要向困难家庭和个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服务传递过程。其中包括服务对象的认定,对困难家庭及个人服务需求的调查评估,服务项目设计,服务活动的规范化要求,以及服务活动的实施,服务质量监管及服务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的程序、要求和具体规范。要设计社会工作服务困难家庭和个人的服务传递机制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设计过程,但总而言之是要瞄准对象、优化内容、把握质量、力求高效。

建立有效的服务传递机制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建立标准化体系,二是鼓励服务特色。标准化是为所有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服务内容提供必要的基本要求,是服务活动和服务质量的底线要求。服务特色是各个社会工作机构不同的服务特点,包括针对不同对象的特色化服务和立足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特点的服务特色。在任何成熟的社会服务体系中都应该既具有完整的行业标准又具有多样化的特色服务,救助社会工作也不应该例外。

(3)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质量管理和评估机制

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服务贫困者和参与社会救助管理的工作也需要有必要的质量管理,因此应该设计质量管理机制。质量管理机制既需要从机构内部设立质量管理的规程,也需要设立外部的质量监控,包括服务对象反馈机制、专家评估机制和公众监控机制。

第6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今年以来,我们大兴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法委直接指导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综治工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创建最平安地区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经过全镇上下通力协作,精心组织,有力地打击和预防了犯罪行为,调处了矛盾纠纷,为全镇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和维稳作用,维护了镇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由于全镇综治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目前已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任务,为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法制教育。稳定压倒一切。我们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党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常抓不懈,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创建及综治办成员单位全力抓的良好局面。年初,党委、政府分别与各村支部书记、镇直机关负责人签定了综治责任状,实行社会治安一票否决,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同时,调整和充实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有公安、司法、法庭、民政、计生、城建、工商、税务、学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操作,定期分析全镇各阶段治安形势,确定工作重点,组织好全镇治安防范工作。镇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舍得投入资金,印刷“四·五”普法教材培训普法骨干,使全镇真正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普法宣传队伍,到课堂、田间、村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为各所学校聘请法制校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社会状况好于往年。

二、突出重点管理、强化措施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强化防范措施。今年,我们本着实现刑事案件发案率进一步下降,民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要有明显提高的两大目标,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创安活动,努力促进各项防范措施的范实,在区公安局的支持指导下,我镇在去年底就把镇区推广使用红外线装置,提高镇区防盗能力作为打击犯罪、创建最安全地区的一件大事,摆上工作重要位置,镇里拨出6万余元资金,扩招辅警力量,确保有足够人力全天候值班待警,目前我镇红外线科技防盗报警一条街已初步形成并运作,年底将实现200户沿街商户安装技防设施。二是加强对重点及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首先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做法,通过改善他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其次是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重点做到了社会闲散青年辍学学生、流失生的教育,关心这些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坚持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惜投入精力净化其成长环境,并经常开展对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的专项治理和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整治,切实解决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三是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作为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的一项基础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针对农民的热点难点及重大性突发性的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解决,建立起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司法、合并办公,前三季度村组排查矛盾纠纷162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6%,镇调处中心调解矛盾纠纷43起,成功率达100%,确保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镇。及时发现和掌握的苗头和动向,做到了预警在先、措施在先,及时缓解矛盾,较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抓好队伍建设,坚持严打方针。为了保证建设一支拉得出、反应快、打得响、高素质的治安队伍,今年,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防范思维、体制、措施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整在联防队,新组建保安联防队,并在全镇招聘了42人思想先进、工作过硬、退役武警为镇保安联防队员,实行保安有偿服务和治安服务承诺制,加大全镇巡防工作力度,提高巡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规范保安联防工作,镇里还制定了《保安队员职责》、《执勤巡逻制度》和《业务学习制度》等。同时,实行岗位激励和追究机制,较好地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7余人,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分子3名,参与调解民事纠纷40余起,与此同时,镇派出所也始终坚持严打高压阵势,特别在社会治安综合集中整治工作中,配合党委政府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刑事犯罪苗头,制定整治目标及工作措施,大力破案追逃,加大打击镇、村、市霸的力度,对多发性地区实行公开巡逻和伏击守候相结合,打现行、挖团伙、追逃犯,有效地消除了治安隐患,召开公开拘捕处理大会2次,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

第7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关键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残疾儿童;社会工作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然而有一个群体的生活现状却不容乐观。残疾人在我国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残疾人群体生活的幸福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实社会中对残疾人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将“残疾”和“残废”等同化,认为残疾人就是“无用之人”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1]。这种“污名化”带来的一个直接性后果就是残疾人在受教育、日常生活、就业、婚姻中均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而这带来的更深层的结果则是残疾人对自己和事情的认识陷入一种消极和非理性的状态,这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概述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技巧之一,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一种,它对介入残疾人群体也大有裨益。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 ,ABC情绪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2]。“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实践的本身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2]。”即人的情绪反应不是由某一具体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产生的,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会受到场景、文化、事件呈现的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理性情绪治疗法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发现非理性观念,并把非理性观念转变为理性观念[3]。在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中,协助服务对象改变不合理信念往往是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了解不合理信念及其特点是运用 ABC 情绪理论开展助人服务的基础。艾利斯认为不合理信念通常具有: (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等特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作为社会工作的治疗技巧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三、案例分析

(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唐山“春蕾女孩” WR,女,13岁,五年级,性格内向,由于小腿韧带不具有伸缩性,造成腿部残疾,可以走路,不过走路慢、姿势扭曲、费力。婴儿时遭遗弃,被现在的养母拾到,抚养至今。养父与养母是二婚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哥哥,20来岁。养父爱酗酒,喝醉了就和养母打架或者吵架,也会打骂WR。但是养母和哥哥都不嫌弃她。在学校中,有些同学会嘲笑她,朝她扔石子。她不愿意跟人交流,总自己低着头不看人,放学后不愿意出门。据其养母和学校校长介绍,案主存在自卑、忧郁、沉默、逃避、不与人接触等情况。

(二)诊断阶段

在与案主交流前期,她不说话,也不敢抬头,充满了不信任与不安全感。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她开始有了一些良性回应。笔者在该阶段主要是通过与案主对话的方式了解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的。询问了案主不与人接触,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原因,案主回答应道,她经常遭受学校里一些学生的辱骂。因此,她不敢跟人说话,不敢抬头去注视他们,只为了再次避免遭受伤害。她再三强调自己不招人喜欢,跟别人不一样,大家都厌烦她。

在与案主的接触中,不难发现WR之所以存在自卑、沉默、不与人接触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是因为案主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和嘲笑,在家里养父喝醉后也会打骂她。通过了解可以指导她产生这些消极情绪的真正的原因是她的非理性信念B,即认为所有人都讨厌她,她不能也不敢跟人接触,被忽视了就不会受伤害。

(三)领悟阶段

该阶段通过笔者与案主对质,让其了解到自己到不合理信念,也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等方法,和案主共同去进一步寻找和确认其不合理信念;帮助案主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案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基本内容为: 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强化案主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引导案主认识到引发目前心理困扰的直接原因是她对于别人行为的认识;引导案主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她跟别人不一样,不招人喜欢,所有的人都厌烦她;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案主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让案主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3]。

(四)修通与再教育阶段

协助案主进一步考虑自己的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事件与不良情绪的关系,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针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通过交谈与辩论、启发与引导,帮助案主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建立以下信念: 逃避与人接触,不与人交流,并不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只有勇敢地去与人接触,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在与人接触中,展现出自己好的一面,让大家由对自己肢体的残疾的偏见转移到自身好的方面上去,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再教育阶段主要目的为:巩固咨询效果,帮助案主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协助案主学会调试自己的心态,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4]。

(五)接案与跟进

与案主接触了半年,期间在一次节假日,去接她到笔者所就读的大学参观,让她了解到外面到世界不知是她生活中那样狭窄,唤起她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和向往,并能走出家门去勇敢探索。

之后跟她的养母交流,了解到WR现在放学回来,有时候居然主动下楼帮养母去买东西;她开始跟售货员阿姨打招呼问候。养母表示,只要WR愿意上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学,不过打算让她以后读“3+2”的那种学校,压力小点,还可以让她学点技能,以后谋生用。

由于笔者学业安排的缘故,不能继续为WR提供协助了,于是将她转到我下一届社工专业的同学那里继续进行跟进。

(六)反思

在这为期半年的接触中,除了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与案主交流对质外,纠正其非理性信念外,还通过募捐的方式,在笔者就读学校筹集啦一些钱,交给了WR的养母。此外,买了一些学习用品,把一些不穿的干净的衣服给了她,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到她。儿童本应该是在一个充满安全、包容的生存环境中健康成长的,然而残疾儿童的命运与健全儿童相差径庭。所以在我们为其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同时,更期望社会给这一特殊人群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为他们创设一种更为宽松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人人平等、公平的权利,使其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良.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历史、现状与趋势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1)

[2]常雅慧.大学生失恋受挫心理透析与调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0)

第8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一、指导思想

*年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普法依法治理宣传月活动,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宣传平安创建和普法教育为重点,按照区上开展平安创建和普法依法治理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平安创建和法治氛围,推进平安*、法治*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

二、宣传月活动主题

构建平安*法治*和谐*

三、宣传的主要内容

宣传月活动以开展“一学三讲”,创建平安*为主题,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

创建提出的任务、要求,大力宣传发动全社会参与平安创建活动。要积极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大青少年和农村群众的普法教育力度,提高法律素质,营造好法制宣传氛围。

四、宣传月活动计划安排

根据区上安排,结合*实际,镇上计划安排以下宣传活动:

(一)、召开各部门、各单位、和各村(居委)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宣传月活动;

(二)、3月17日在文昌宫、3月18日在花背溪开展综治、法制专项宣传活动,相关单位、部门参加,各单位部门组织宣传资料500—1000份;

(三)、举办一期综治、法制专栏,书写标语30份。并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四)、在学校开展“带平安创建知识回家”活动和送法进校园活动。

(五)、举办综治、法制培训班。

第9篇: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功能;社会理念

谈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然成为了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导方向,也是当前时代人们愿意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导形式。虽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开展了相当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并且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这种社会效益是片面性的,受到时代变迁的直接影响,并且人们对其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则完善地不同,首先它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功能,并采用了多样化的发展形式,主要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新闻媒体教育等,而且这些教育形式,深切地提升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属于人们喜爱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次,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强调文化功能方面地彰显,注重于引领人们文化审美观念的提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当代人的生活水平和思想状况发生了变化,很多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然达到了相当优越的地步,因而,他们开始极力地追求新时代思想文化道德方面地发展,而这一内容地发展,必然要通过切实可靠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为此,我国实时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功能发展,并强烈地要求,在新时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观念认知,能够深层次地影响到人们的文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的形成。最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理念导向。当前时代下的社会理念导向,十分注重促进人们的综合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于促进人的综合发展工作开展,采取的主导方式是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并且也迅速影响了教育领域地发展,使现阶段的教育领域更加完善,所能产生的教育效益相当高。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导向的发展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新闻媒体传播,将一些正能量的事件实时地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新时代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并积极有效地进行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功能简介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的功能主要在于政治观念的强化和思想上的教育,但是这一思想并不符合当前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因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较为完善地结合了新时代的各种需求,并对人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各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格外地优化和发展。但是,所能产生的教育效益是十分小的,许多时候仅仅能够满足部分人的成长需求,无法切实发挥文化功能的主体性作用。当代的很多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并没有太多的认知,甚至一部分人将文化与思想政治完全地区别开来,认为两者进行触碰的概率十分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教育,而文化功能的传播更多由新闻媒体来完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与人们对文化功能的实际接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当代人而言,首先接触的是社会的知识言论和事件,然后再以自己的观念去认识和分析这些内容,他们盲目地认为,文化功能仅仅存在于基础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当中,其余的工作并不会较多地涉及。而思想政治工作却十分地例外,不仅与现代的文化导向进行了深层次接壤,更是直接将其作为自己的下属功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功能彰显的方面十分明显,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当前时代的社会导向。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充斥着一些并不光彩的事件,而对于这些事件的看法,人们会有不同的意见,许多时候并不能分清对错。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功能,却可以为人们对事件的评定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地开展,人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和素质观念,正确认识新时代的各种现象,以当前的价值观去正确评定现阶段的各种文化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束缚作用,使人们的各项工作都变得合理,能够实时推动整体社会素质文化修养地提升。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功能彰显

(一)直接的审美观念培育

无论是何种行为或者事件,如果其中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功能,首先必然会营养到人们的审美观念,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在开展的过程中,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审美行为和意识,并且为人们塑造出了不一样的审美观念。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画家梵高的名画,在他活着的时候,站在大街上,努力地去销售他的作品,那些名画的价值,在当时不过是普通人的一顿饭钱,但是依旧没有人去光顾他,因为在那一代人的眼里,梵高的画作只不过是一些潦草的乱涂乱画内容。而到了现代,梵高的画作迅速成为了名画,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无价之宝,而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观念的导向作用。但是,又是什么事情使得人们认识到他们的价值呢?对于这一文化的回答,很多人都想到了梵高作品的优秀,并且用金子总会发光来总结梵高画作的升值过程。事实并非如此,梵高的作品之所以在现代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欢迎,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而导致它们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代人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地开展,很多不同的思想价值观进行了整合,逐渐趋向于统一完善,因而人们能够以统一的目光去看待现代社会的各种事件,并重新认识了梵高的画作,认识到了他作品的价值。

(二)道德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功能,还集中彰显在道德思想教育中。新时期的人们,在现有的经济物质水平已然达到了相对较高水平的时候,开始强化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而积极地参与到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以形成一致的文化理念和道德素养。当前时代的道德思想教育,开展的主要方式有学校课程教育和社会活动教育。学校课程教育主要采用了思想政治学科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教育,人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认知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一定的行为活动准则,分清楚当前社会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社会活动教育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理念的引导下,科学开展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尊重,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认知,培养自己的社会文化修养和道德意识。此外,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们道德思想方面地教育,还较多地采用了新闻媒体的方式。在当前的电视网络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充满正能量的广告充斥在其中,它们不但宣扬了当前时代的文化观念,更与传统的道德文化理念进行了有效地结合。而且相对而言,新闻媒体对于道德思想教育的传播,更加直接有效,而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由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传播,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传播效益相当高。同时,新闻媒体是当代人接触最为广泛的娱乐方式之一,而且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通过这一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切实有效,能够促使人们在娱乐身心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

(三)社会理念导向

当前时代下的很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社会理念导向作用为基础的。社会理念导向主要是指新时代的价值观,不同时期的人们具有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人民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务实、勤业。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之所以会产生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人们的文化素质虽然有了很大地提高,但是片面性的状况依旧十分严重,存在相当一部分人群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社会导向,对于当前时生的各种问题,他们思考的方式和方向都过于落后,无法做出正确地判断。为了促使人的思想观念迅速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各种事件,有必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理念导向功能。比如,正能量是一个全新的词语,它的产生主要在于时代的需求,人们的工作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于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认识逐渐产生了一种枯燥感,认为长期地坚持一种落后的道德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一直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而当前的社会价值观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每一项都是当前时代的真实需求,反应了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并对人们各项工作地开展,直接生成了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功能及社会理念导向的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的文化观念

对于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首先可以集中在文化观念的贯彻落实上,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内容作为指导思想,并充分发挥其中的各项功能,而文化功能显然属于着重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国内思想道德文化地发展,可以优先确定良好的文化观念,比如在对某一文化的推崇当中,需要切实地让公众认识到它的价值,如果这一文化内容,仅仅在部分区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而其他的地带则没有人知道,那么它的文化功能彰显,便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同时,在确定新时期文化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地结合人们的文化发展需求和现代化社会的建设状况。现如今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整体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落后于物质基础的建设,而这样的状况,不仅不利于知识型人才的陪玩,更加会对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发展产生相当大的阻碍。为此,在对文化观念进行传播和宣扬的过程中,人们应当积极配合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努力从中汲取一定的道德文化思想观念,形成对各种文化事物的一致看法,进而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获得高效地提升。

(二)利用互联网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传播

在人们当前的生活中,道德思想教育已然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话题,并且开展道德思想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最为核心的一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手段过于局限,并没有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获得深层次地完善和创新使得人们逐渐对它的教育方式失去了兴趣。而且我国已然进入了信息化科技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各类电子科技和互联网,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将道德思想教育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将会使整体的教育效益严重降低。为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妨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渠道之一。同时,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地宣扬和推崇新时期的道德思想观念。将一些具备新时代特点的正能量思想观念,通过广告或者网页的形式,切实地展现给人们,促使公众能够正确审视当前时展的各种道德文化事件,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感知,进而优化自身的行为,以使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加有效、成熟。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公众进行广泛的思政教育互动,将自己的见解到网上,并与其他人进行切实地讨论,进而规范自己的道德思想意识和行为。

(三)多形式的社会理念导向

社会理念导向,其中的理念必然应当是正确的,或者被国内的大多数人认可的。如果社会理念内容与当前时代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冲突,那么再集中宣扬这一部分社会理念思想,便不再具有太大的意义。为了切实提高当前时代人们价值观念地发展,政府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宣扬当前的社会文化理念,尤其是社会文化活动,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并且人们也十分热衷于参加到社会文化活动的队伍行列中,从中获得知识理念上的熏陶,进而与其他人形成较为一致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正确对待当前社会的各种问题,进而积极推动时代地发展。

结束语

现如今,国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需要切实发挥出各项功能的作用,尤其是文化功能,它不仅满足了当前人们成长的实际需求,并且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有着基础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新媒体、互联网、学校课程教学等,进行积极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人们所得到的道德文化观念更加切实准确,能够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求,进而使得整体的社会导向更加明确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昀岚.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消费特点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6(05)

[2] 商秀春,李慧.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分析[J]. 才智. 2015(29)

[3] 陈丽娟.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