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物流运输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运输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运输的管理

第1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简称TMS)主要功能是对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管理,与仓储作业系统进行协同,接收上游信息系统的发货运输需求,对运输需求进行计划调度管理,安排运输任务,并可通过系统管理自有车队,调度和配载车辆。对运输过程进行在途跟踪和节点管理,可集成GPS系统与地图信息实时显示运输的路线及位置。系统提供运输费用结算及回单管理的功能。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 技术架构 系统特点

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在多行业运用广泛应用,覆盖的行业包括第三方物流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烟草行业、家电行业、医药行业、分销行业、电商行业等。典型的用户包括国美电器、海尔电器、中粮集团、中国远洋物流、天天物流、勤时通物流等,为多个行业的大量企业所应用,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企业运输业务的高效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1 系统主要功能

企业物流运输管理系统(TMS)的主要功能包括订单管理、运输计划与管理、运输在途管理、运费结算管理几大功能模块。TMS需要结合上下游系统使用。TMS上游系统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具体业务类型包括销售、采购、移库等,TMS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接受运输订单需求。在TMS的订单管理系统中,用户根据需求对订单拆分后分批处理,也可以对订单的库存作预分配,锁定库存资源。预分配订单资源的作用是防止库存资源被其它订单需求使用,保证对客户发货承诺的兑现。订单的需求来源也可以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的委托发货,由人工输入或者Excel文件格式导入到TMS的订单系统。用户确认了这些订单需求后,作订单下达,订单需求就在TMS中正式生效了。

在TMS的运输计划与管理模块中,用户在系统中编制货运计划。整理订单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运输计划单。例如,对同始发地、目的地、运输方式的订单在满足客户交期的前提下进行合并,整合到一张运输订单中,提高运输效率和节约运输成本。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订单的运输需求整合特别重要,也是提高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拥有自有车队,系统能够在这方面提供自有车队和车辆的管理功能,通过系统运算匹配运输需求和运输资源(包括车辆和司机),自动配载车辆与货物。TMS还能够提供线路优化功能,当一条线路有很多送货点时,可以根据顺路、道路情况进行自动优化运算。而对于没有自有运输资源的企业,通常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运输业务,这时就需要系统帮助优选承运商。货运方式一般有铁路、公路、航空几种货运方式,把不同的承运商的货运方式、运输时效、价格费率、附加服务等基础信息输入到系统,在TMS系统中建立优选承运商的规则,就可以通过系统运算提供给用户建议选择的承运商。例如,有的公司在选择承运商时,考虑运时和服务满足的前提下成本最低的原则。而对于一个功能足够灵活的TMS系统应提供优选承运商规则的自定义功能,以满足用户对系统需求的多样性的要求。TMS支持不同货运方式的多级联运,计划运输线路时可以使用陆-陆、陆-空、陆-海多种联运方式。运输计划完成后生成运输单,这时可以下达运输单给有关的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

承运商或者承运车队根据运输委托任务到企业的仓库提取运输货物,安排运输任务,系统进入运输执行的流程。在实际的物流运输情景中,应用条码化管理是现代化物流运输的重要手段。在运输的各个节点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对货物作扫描,记录货物的运输状态。运输节点一般包括出库节点、中转节点、最终到货节点。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情况设置需要监控的运输节点,对于无法实现条码扫描的节点可通过其他方式作节点跟踪,如与承运商的信息系统进行EDI对接或者要求承运商人工登录到系统反馈运输节点状态。 对于自有车队的运输过程的在途跟踪可以与GPS地图系统对接使用,根据GPS终端设备返回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接入到地图系统(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就可以显示运输的实际线路与当前位置。如果承运商也有TMS系统,可以通过EDI数据接口向本企业的TMS系统传送运输节点到货信息,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设置相同而且能够对应上。如果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无法对应,这大概就需要人工干预,由人工登录到本企业的TMS系统中维护节点到货信息。为了能够让节点到货信息能够及时维护,可以在TMS系统中启用警讯管理功能,设定承运商应维护节点信息的时间,当承运商到这个时间还没有维护节点到货信息,系统就会调度邮件系统、短信网关或者短信终端机给相关的用户发提醒邮件和短信。货物到达最终收货地点后,用户在货物签收单上签收,承运方应带回POD签收单或者通过终端设备拍照上传POD签收单给委托运输方的企业。委托企业如果收到纸制的POD签收单,可以安排人员利用速拍仪等设备把POD信息输入到TMS系统作为电子存档。POD回单在很多委托方企业中作为运输完成的费用结算条件,如果有些承运商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提供POD回单,这就需要委托方和承运方双方谈好处理条件。运输途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则要填写质量事故单据,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TMS系统应对每一个需求订单的运输在途节点情况通过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呈现给业务管理部门和委托方的用户,这种呈现方式与目前一些电商企业的在途节点状态显示相似(如淘宝网、京东网)。

运输结算管理在TMS系统中是企业与客户和承运商结算费用的模块。如果是委托运输的企业,企业首先就要先与承运商进行费用结算。结算的基础数据就是企业与承运方签订的运输合同。如果是企业长期的承运商,一般会签订一个较长时间区间的运输合同。承运商有几种计费方式。如航空、铁路按照重量计费,盛辉物流按照体积或者重量计费,EMS按照首重续重计费并考虑重量和体积重量(体积除以一个变量参数)的比较后计费。计费因素中还考虑到件数、包装、保险费、大单计费、特殊服务费等。TMS系统考虑以上各种计费情况建立各家承运商的合同与计费模型。结算时系统自动运算出各个承运商的运输费用,企业用户对运算出来的费用核对调整后生成对承运商的应付账单。承运商可以登录到系统进行对账,对应付账款的差异作标注,企业用户再与承运商沟通确认最后的应付账单结果。企业的物流部门往往还需要把这些运输费用分摊到委托运输的单位,形成应收账款账单。应收账单和应付账单可以通过电子数据接口传给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

最后,TMS系统还提供灵活的报表功能,通过系统输出各种KPI考核的报表。企业用户也可以通过报表配置工具定义自己需要的报表。

2 技术架构

系统通常采用B/S架构的三层结构。包括Web界面呈现层、业务逻辑应用层、数据库持久层。Web界面层有的应用AJAX技术,增强用户界面友好体验。业务逻辑应用层可运用Hibernate/Spring技术或者Microsoft .Net Framework及WCF技术。数据库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DB2等数据库。Java平台技术架构示意图如图1。

3 系统特点

系统集中部署,所有功能通过标准浏览器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地方访问系统;作为一个物流运输的协同操作软件平台,供应商、客户、承运商、商都可以登录到系统使用业务功能。例如,供应商通过系统传递订单,承运商承接和管理发运单,客户可查看其订单的交付状态;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即能应用于小规模的应用范围,也能随着业务数量的增长,保持足够的性能和服务水平;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通过通用的接口协议和其它信息系统交换数据;系统对集团化的多组织结构的业务的支持,除了业务数据处理上能够划分集团公司中不同分支机构、不同承运商、不同客户的数据,还能让不同类型的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只能访问自己的业务数据;企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与当前的先进的通讯技术相结合,例如,自动化发送短信、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与GPS/GIS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在百度地图上跟踪运输在途的实时位置信息,手机拍照实现物流运输的电子签收等。

4 总结

总之,企业应用TMS系统能够给物流管理带来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首先,运输物流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其次,在物流成本降低和运输质量的提高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运用TMS系统也需要企业具备一些基本的基础条件,如物品基础信息数据定义要求规范完整,运输的流程要求规范化等。在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环境下,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景是非常的广阔的。

第2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能力;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106-02

物流活动是由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七大功能要素构成,其中运输与储存被称为物流活动的两大支柱,是物流的核心功能,运输创造了物流的空间效用。2009年,国务院将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明确指出:“物流业是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服务产业。”再一次明确了运输在物流业中的地位。

目前,运输管理课程基本上已经成为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作为一门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该课程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在从事运输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对该课程教学的看法。

1 课程定位不明确

根据当前物流行业的调查报告,企业运输成本普遍超过了总的物流成本的1/3,如此大的比重表明了运输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地位,运输的合理化是企业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运输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定位应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之上,从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来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定位在了高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这与目前的市场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原因在于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扩大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到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超过15%。根据国际比较通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临界指标(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我国的本科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因此,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基于此,《运输管理》课程的应定位为:面向物流运输服务领域,为专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门,工业企业运输作业部门,商贸连锁企业运输部门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中层运输管理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运输的功能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组织流程,掌握运输方式选择与决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学会对运输成本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货运事故处理能力;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2 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思路

《运输管理》课程的设计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物流运输市场人才需求为原则,培养具有实操能力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因此要针对运输企业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运输部门进行调研,并结合校企合作论坛上企业管理者提出的相关建议,分析运输领域的基本工作岗位和对应岗位任务,分解岗位任务,提炼岗位能力,将之贯穿到课程中去。

2.2 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企业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结合当前运输市场的实际运营状况,可知当前物流运输领域中主要有两种工作岗位:一种是业务岗位,另一种是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又分为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高层管理岗位。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的构成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即业务人员;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的中层管理人员;研究生教育阶段培养的是高级管理人员。但由于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科毕业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直接导致了其就业率不高。因此,作为一名运输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基层业务岗位上的实操能力,使之在具备了一定基层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基于此,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八个模块。分别是:运输基础知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国际现代运输、货物运输合同、货物运输保险八个模块,这八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

作为一门课程来说,教学内容要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因此,本门课程的这八个模块在讲授过程中课时分配是不同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国际现代运输这几个模块的知识结构基本相同,由货物运输组织、货运流程、货物运输费用等构成。由于在五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具有最大的市场性,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最大,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公路运输占有较大的课时比重。在整个运输活动过程中,运输完成的是货物的空间位置的转移,涉及多个主体,在运输过程中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为了确保运输质量,分清运输产生的责任与风险防范,在课程中加入了货物运输合同、货物运输保险的相关内容。

3 课程实施

3.1 教学手段及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仍然是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在讲授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各种运输方式费用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运输成本的构成有哪些,然后再以例题的形式具体讲解每一部分的成本如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以达到会运用的目的。但内容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听起来也比较枯燥,兴趣不高,使得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建议应适当的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

(2)演示法

由于《运输管理》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有一些内容不易用语言进行讲解,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进行演示。例如在讲授多式联运、整车和零担货物运输管理操作流程时,通过播放相应视频资料的方法,在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效果的同时,也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3)实验教学法

应用物流管理软件,对运输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操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根据分派的工作任务,由学生成立虚拟公司,自主分配岗位,扮演运输企业员工角色,模拟完成货物运输的作业流程。在虚拟的情境中,学生通过亲身演示操作,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4)案例分析法

运输贯穿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是有效地教学方法。在讲到货物运输合同、货物运输保险的时候,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与分析,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课程的整体内容来看,还缺乏“贯穿式”的大案例,也就是说,用一个大的案例可以将某一种运输方式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识贯穿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3.2 课程评价方式

《运输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掌握知识程度、能力水平几个方面,考核的形式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比例为7∶3。平时成绩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包含考勤、课堂发言、讨论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角色功能完成情况以及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理论考试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测评,包含基础知识和能力素质方面的考核,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4 结 论

《运输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课程在开设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力教学体系,这有待于学校、院系及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彭秀兰.《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2009(6):9-13.

[2] 史媛.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 [J]. 中国外资,2011(12):20.

第3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运输成本;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控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18 -02

一、物流运输企业成本

(一)运输成本界定

运输成本是指为完成运输活动而发生的一切相关费用,包括支付的运输费用以及与运输行政管理和维护运输工具有关的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营运费用及其他费用。

(二)物流运输企业成本构成

物流运输企业主要以第三方运输业务为主的物流企业,其主要成本集中于运输环节中,但是又不等同于运输成本,还包括车辆调度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及其他成本。

(三)物流运输企业成本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抑制或鼓励某些商品的流动,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的开展而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达到提高或降低运输成本的目标。

2、市场因素。日益增多的同行业竞争或日渐萎缩的市场份额都会影响物流运输企业重新审视服务计划,变化服务价格。

3、客户关系因素。稳定与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极大地减少物流运输企业的资源闲置时间,提高设备与工具的利用效益,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

二、客户关系管理

(一)客户关系管理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指通过与顾客的持续沟通了解顾客多变的需求,从而不断改进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连续过程。

(二)客户管理的优势

1、充足的信息资源库

客户关系管理过程是信息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与不断利用的阶段。通过日常企业间交易与人员往来,公司可以了解并储存大量信息,表面信息是客户名称、类型及联系人等,而内在信息则是客户发展战略、资源计划及负责人兴趣爱好等,这类信息也称为延伸信息。充足的信息资源库提高公司的决策准确性与效率。

2、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

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以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及物联网等技术都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基础,成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组成部分。信息管理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也为企业的快速市场反应提供了更丰富的方法和手段。

3、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应该是速度与灵活性的竞争。实时把握客户需求变化及客户特征信息是企业制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既能为企业保证信息有效畅通、准确传递,又能保障商业机密不外泄,从而提升企业在风云多变的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三、扬州远安物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扬州远安物流有限公司凭借与中外运、中集通华等大型公司的合作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公司固定资产7500万元,年营业额1.2亿元,是一家以运输业务为主,兼营仓储、包装、装卸等业务的物流服务公司。

(一)企业成本构成

公司运输成本主要由油费、过路费与杂项开支构成。据最新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油费占总运费的38%,过路费占总运费的18%,杂项开支占总运费的6.5%。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能源消耗占有主要份额,尤其在目前汽油、柴油价格长期上涨的情况下,这一因素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成本控制方法

1、以车为统计单位,以车牌为统计对象,以驾驶员为责任人控制成本。每辆车的购置时间不同,保养维护状况不同,乃至驾驶人员技术差异等原因,在统计分析近三年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制定每辆车的折旧、保险及配件养护平均水平,从而估算每位驾驶员的经济效益。

2、以每车保养及调度组为项目考核对象。通过对每辆车的使用频率、行驶里程及载货重量数据统计,公司分析每个项目组的运作效率,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保证运输成本的稳定。

3、引进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有效管理在外作业车辆满负荷、高效率运作,公司已采用现代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通过GPS定位、油量消耗监控及行驶速度等环节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客户关系管理带来成本控制的改革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流运输成本管理仅是集中于明显成本支出部分,如能源消耗、过路费及通话费等杂项内容,而忽视了运输过程中的等待、闲置及路线错误带来的变相成本增加。

(一)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减少货到目的地的等待时间

据了解,美国大型货车司机每周都有休息的时间,每天正常工作是8小时,以扬州到上海运输为例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足够。但换成国内运输企业操作,两地的货物运输超过12小时,甚至高达两夜一天时间。当然,这与客户企业的装卸搬运效率有密切关系,但同时,运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无缝对接才更为重要。据统计,由于不能及时进入客户企业仓库区装卸,货车司机60%以上需要等待一天才能离开。

(二)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减少车辆调度的协调时间

目前,绝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不能满足客户单位的发货需求的车辆总数,缺口大约在15%至20%之间。为了达到客户发货及到货及时性的要求,运输企业必然采用配载方式运输额外货物。销售旺季导致的货物流通旺季要求运输调度员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掌握丰富的合作运输单位资源,才能保证不损失的客户利益。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成为车辆调度中重要的支持手段。

(三)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成本增加

政府、协会和相关合作单位都是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中的组成部分,及时有效地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避免或降低运输途中“意外”产生的费用。相似车况的货运车辆从同一家公司运输货物,起始点为天津,终点都为扬州,但是令管理者意外的是其中一辆车杂费多支出8000元。此外,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对路线规划、联系费用及满载返程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五、物流运输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建设

(一)构建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

首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购置或合作开发商务平台,建设客户信息资源库;其次将商务平台、运输管理系统及收支系统融合;最后,年终考核方式也可以体现在系统输出项目中。

(二)转变观念,适合客户需求变化

客户关系管理的根本内涵是知晓客户多样的需求,改进自身而达到满足客户的目的。物流运输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不仅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及运输成本的控制,更应注重客户要求,因为稳定长期的客户才是生存之本,这样才能实现行业联动与产业联动。

(三)员工素质培训

了解客户、欣赏客户及尊重客户等做法建立的前提条件是拥有宽广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员工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企业对外形象,影响客户管理各个方面,因此,员工素质的培训与提高是提高客户关系管理境界的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办公室.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40.

[2] 马刚.客户关系管理[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2008:6-10.

[3] 周芳鹃,雷定猷.运输成本的控制分析[J].物流科技,2006(10).

第4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 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75-0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源自德国劳耐尔团队创立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从职业需要角度出发,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教、学、做、考,有效地解决企业所需与学生所学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零距离”上岗的就业竞争力。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第二,以项目为载体;第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第四,用任务驱动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第五,以学生为主体;第六,开放办学;第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运输业务流程,学会选用适当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应用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组织货物多快好省地位移到达目的地交付收货人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修主干课程,该课程一般是在学习了物流管理基础和物流信息技术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以往的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系统性的灌输,轻视实践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难以适应就业岗位需要。课程在教学思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面都存在不足,故须对其进行改革。本文试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课程定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课程设计立足于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本地区企业行业业务发展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年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大力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物流产业基地成为北部湾九大产业基地之一,物流业将得到更大发展。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物流人才需求达到95800人。在此情形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应以培养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为出发点,紧密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大力建设课程实施保障体系”为手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二、课程设计思路

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的培养,实行校企合作开发和建设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以往课程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不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做法,以“职业导向,任务驱动,学生主体、工学结合”为教学理念,以物流管理专业货运方向对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为依据,分析、归纳和整合出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实施教学,变抽象理论知识传授为以完成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情境中,参与到工作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点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为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代表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深入到具有代表性农工商企业和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货运企业进行调研。围绕物流行业的发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物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进行深入交流。同时,与企业专家、业务一线人员、课程专家等一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类、整理。调查分析认为,物流管理专业货运方向学生主要的岗位群涉及揽货、调度、单证处理、配积载、发送与交付操作、事故处理和结算等,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课程密切相关就业岗位是货运主管、运输调度员、运输站点管理员、货运计划员、货运现场管理员等。货运管理员、运输调度员等岗位群的“员”是学生毕业的初次就业岗位,一两年后(快的顶岗实习结束),绝大多数均走上了业务主管的岗位。所以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养货物运输业务主管实战型人才。

第5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就是这一进步的最直观体现。基于此,就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对自动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物流领域的更好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

自动识别技术;物流管理;射频识别技术

无论是出行所需的火车票与飞机票,还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递行业,自动识别技术早已在其中实现了普及应用,这一应用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使得自动识别技术受到的关注日渐提升,而为了保证自动识别技术更好服务于我国各行业发展,本文就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

1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为了较为深入开展研究,首先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自动识别技术本身属于一种依托计算机实现数据信息自动采集、识别、输入的技术形式,而其所具备的功能能够满足物流领域的速度提升需求。在传统的物流领域中,信息的采集、识别、输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就使得物流管理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实现提升,而随着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以往物流管理中的编写、记录、扫描确认物品等耗费时间较久的环节将实现根本性升级,这使得自动识别技术支持下的物流管理将实现长足进步[1]。

2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后,还需要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经验总结,笔者将对我国当下常见的条码识别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2.1条码识别技术

条码识别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技术在我国当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很长一段时间条码识别技术都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这一技术的影响力之深远。对于条码识别技术来说,其本身可以细分为一维码与二维码,其中一维码指的是由平行排列的宽窄不同的线条和间隔组成的二进制编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商品上都能够很轻松发现一维码的影子,而二维码则是一维码的衍生物,其能够从横纵两个方向表达信息,并具备相较于一维码更大的信息容量。在我国当下物流领域中,条码识别技术往往会通过条形码展示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地、货位码、装卸台条码等信息,这些信息就使得物流管理能够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2]。

2.2射频识别技术

除了条码识别技术外,射频识别技术同样属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递数据,这一原理使得射频识别技术拥有优于条码识别技术的灵活性。对于射频识别技术来说,电子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网络是其主要构成,其中电子标签负责存储商品信息,读写器负责进行信息的读取与修改,计算机网络则负责信息的传输与互通,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就使得射频识别技术不仅具备较强灵活性,其本身的抗干扰能力、恶劣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信息存储量等都要优于条码识别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射频识别技术还具备外形多样化、可重复使用的优点,这也是其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原因[3]。除了条码识别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外,磁卡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同样属于自动识别技术的范畴,但这类技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故而本文不对其进行探讨。

3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结合上文内容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自动识别技术,而为了更为深入开展研究,还需要明晰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认知,笔者将这一重要性概括为奠定物流管理信息化基础、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实现精准物流管理三方面。

3.1奠定物流管理信息化基础

传统物资传送手写记录存在速度慢、效率低、准确率难以保证等缺点,而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物流信息及时掌控,这就使得传统物流管理方式被淘汰。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大量信息的存储、物流信息的读取和记录、全程的物流信息掌控、及时发现物流管理的问题、进行大量且迅速的物流信息管理等都属于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重要性的表现,而这些就使得现代物流的大量化与效率化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4]。

3.2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包装、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过程是传统物流的主要流程,而这一流程所具备的单一化功能与较小的服务范围早已无法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在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物流管理的用户范围得到拓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运输方法实现了整合,而以此为基础实现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更使得物理运输的速度大大提升,这些都使得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获得了较为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5]。

3.3实现精准物流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精准物流管理早已成为物流管理领域的共同追求,而这一追求想要得以真正实现,就必须得到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在应用自动识别技术的物流管理中,大量物流信息能够在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较高效率的记录、分类、识别、储存,而这些就较好解决了精准物流管理所面临的信息收集与整理问题,由此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4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都属于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表现,而这些应用也使得我国物流管理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4.1条形码的应用

这一应用主要实现了物流管理中物资信息的标识化,这种标识化对于商品的快速扫描、及时分类、位置记录都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而条形码所实现的货物自动扫描、数量监控,也使得物流管理在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大大提升自身的效率与自动化水平。

4.2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除了条形码外,射频识别技术同样在物流管理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而这一应用就使得很多难以应用条形码的领域空白在射频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填补,这对于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的发展同样会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5结语

本文就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展开研究,详细论述了自动识别技术内涵、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等内容,希望该研究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陈东.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穆思竹.浅议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2016(36):8-9.

[3]陈婷.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在柴油机制造业物流中的应用[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3.

[4]李一鹏.自动识别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6.

第6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园;运输车辆;信息管理

物流园中的散料运输车量信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益。因些如何抓好物流园中的散料运输车辆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一、物流园中散料运输车辆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车辆维护意识淡薄。在物流园中,普遍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特别是近年来运输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把企业内部车辆承包、租赁给个人,企业逐渐失去了对车辆的日常管理,加之承包人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对车辆的管理、使用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认识参差不齐,对相关的管理规定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一无所知,造成车辆的维护工作难以落实,这是影响车辆正常维护的根源。

2、二级维护作业规范执行不严。运输管理部门对车辆二级维护的项目作了详细的规定,确定了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维修企业在车辆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进行。但有些物流园中的维修厂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员工整体服务意识较差,维修检测设备落后,三检制度无法落实,维修标准执行不严,致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和应付等现象,维护工作达不到作业规范的要求。

3、不重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都应系统地记入车辆技术档案,这对随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车辆的正确使用,提高车辆的维修品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一些运输企业忽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即使有车辆技术档案,也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甚至有个别运输企业为应付运输管理部门的检查,随意编造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使车辆技术档案失去了其真实作用,造成了企业对其使用车辆的技术状况和维修情况心中无数。

二、物流园中输车辆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1、坚持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能让我们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保持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使驾驶员认识到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对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增强车辆二级维护保养的主动性。掌握车辆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自觉执行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保养。二是驾驶员全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通过驾驶员全过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维护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技术状况的掌握。三是确保二级维护保养作业。企业应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车辆维修企业,将二级维护保养的检查、紧固、、调整、清洁落到实处,避免维修标准执行不严,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应付等现象,使维护工作达到作业规范的要求。确保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起到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保证车辆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2、加强技术管理的教育培训。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CAN总线系统、EGR废气循环系统、SCR废气后处理系统、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等在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增多,使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驾驶员和维修人员的知识及技能不断老化,企业要提高整体的管理、维修、使用水平,必须不断进行学习与培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同时对驾驶操作、日常维护和节油、节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教育与培训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及层次,区别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针对驾驶员,主要是针对其日常要作的和必须注意的事项,例如,如何进行车辆三检、日常维护常识、常见故障判断及应急处理等;对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是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原理及应用,技术发展趋势、方向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培训为确保教育、培训效果良好,不能只是走过场,只管教,不管效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以确保使每个受教者均有实际收获,均能得到实际的提高。

3、做好车辆档案的记录和管理。车辆管理档案包括车辆技术档案及车辆维修档案,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检测和维修记录以及事故处理等有关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这种档案对了解车辆性能、技术状况及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为车辆维修、改造和配件储备提供技术数据的科学依据,也是评价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分析质量事故原因、调解维修纠纷的依据。因此,它是车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应认真做好这一项工作。

4、加强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测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车辆制定定期检测制度,使其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按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达到控制车辆技术状况的目的,道路运输经营者要做好车辆等级评定送检工作,确保车辆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符合道路运输车辆投入运输市场的条件;二是检测结合维护定期进行,以此确定维护附加作业项目,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车辆的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确定车辆是否需要修理,以便实行视情修理。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车辆按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进行强制维护,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在运输企业,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这往往会造成车辆早期损坏,严重影响车辆技术状况,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运输企业要把车辆维护管理工作作为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车辆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及二级维护,随着对安全工作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在以上维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例检的要求。各级维护工作,均有其侧重点,均是从多年的实际运行实践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对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保持车辆的技术状态, 避免车辆的机械故障,消除安全隐患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5、加强科技管理。只有加强科技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活动,改进运输生产及维修工艺与装备,广泛推广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营效益,降低材料、能源消耗,确保运营安全。

三、结语

总之,要抓物流园中的散料运输车量信息管理工作,就要加大车辆维护工作的力度,既要加强维护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又要加大对维修厂的投人,增加必要的维修检测设备,培养高素质的维修队伍,使运输企业的车辆维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保证运输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忠虎.车辆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化工管理,2014.

第7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GPS技术;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应用

一、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的实践背景GPS技术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陆地、海上以及空中运载工具的定位和导航问题,根据GPS技术不同途径的应用可将其分类为精确型定位服务和标准型定位服务,一般由用户设备、空间的导航卫星以及地面监控站构成。其运用于实践的背景主要是多数物流公司的服务商均分别于全国各大城市,并以线长、点多以及面广的特征存在,同时其稳定性低特征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没有运用GPS技术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容易与物流第一方及第二方产生物件流失以及经济矛盾,从而不利于物流管理企业的发展[1]。因此,GPS技术是在有效维护第一方与第二方物流交易的需要中产生。

二、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实践1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报警设置分析

通常情况下,物流管理企业为了在GPS技术使用基础上确保运输工具的准时,以及对运输货物是否按指定地点到达现状予以自动性判断的效果,物流管理公司开发并启用了GPS技术中的报警功能,且通过预设中的四种文本型报警信息,例如没入网也没数据、已经入网但无数据、未送至指定地点以及已经达到指定送货点来对运输工具承载的货物达到制定“目的地地点”,且所有有关GPS报警的信息内容均在LIS文本中呈现。另外由于GPS技术的操作后台在对承运工具的行驶轨迹予以自动检测时,如果承运的工具保持静止状态大于30min,则GPS的后台则判定该停留点很可能是卸货地点,且该地点须在目的地地点及卸货日期内。如果物流的委托单目的地地点为市、县以及乡镇时,物流的信息系统则自动将目的地地点归结于上级地级市的范围[2]。

2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报警类型分析

从GPS技术中的报警功能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其报警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没入网也没数据的GPS报警占据40%,且主要是由部分的承运船与车未与公司的GPS运营部签订协议及安装GPS定位仪,而其余的报警则是由承运商所录入的车号的不规则造成。

第二,已经入网却没数据的报警达15%,且该种报警类型的报警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与GPS的自身故障两种。

第三,未能到达指定地点的GPS报警达5%。主要是因承运商所录入的卸货日期与实际日期不符,以及GPS的电子地图因区域边界模糊化而产生的报警信息。

第四,空白或未能连接平台的GPS报警达05%。该类报警因素主要是由于电脑在承担数据的转化工作时发生故障,及网络因素使得GPS数据无法与物流管理系统连接所致,且该类GPS报警可予以手工处理解决[3]。

3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思路深化分析

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予以进一步的深化,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在运用GPS技术对运输轨迹进行确定的前提下,对运输的距离予以回归性分析,从而为运输的定价机制提供良好的数据分析依据。

第二,通过将e平台的信息经借口沿用至客户平台,使客户可按照订单号对自己的物品的配送情况予以实时查看,使得物流管理公司能更好地安排物品派送进度,降低了物件的库存。

第三,利用车辆将装载信息与GPS的数据形成有效集成方案,并建立起统一型的调度呼叫平台,并以此降低车辆空驶率和提高车辆的使用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GPS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GPS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时存在的电子地图的精度问题,使得GPS的报警区域只局限于地级市,因此GPS技术的GPS报警在该方面应予以创新。

参考文献:

刘湘莲.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产业经济,2012,4(17):286―287.

第8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企业向外部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企业材料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等。

日本运输省制定的《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将物流成本按物流功能划分为库存费、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物流管理费、物流信息费。

欧美学者将物流成本分为3个部分: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物流服务成本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企业的类型不同,成本分析的角度不同以及经济分析的目的不同,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也就不同。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费。按物流的功能,可将物流成本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以及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

二、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出以下安吉物流所存在的成本问题:(1)由于客观原因(物价、税收、收费站),整体成本增加;(2)空载率较高,货物装载有待优化,车辆运输路线可进一步优化;(3)仓储用地不足,导致运输运转和配送能力降低,增加运输次数;(4)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5)行业合作化水平不高,运输资源存在浪费现象;(6)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安吉物流的业务范围已发展到其他地域、品牌的整车运输,不同地域不同品牌车辆的协调运输也是安吉物流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物流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一)运输优化。(1)多式联运。安吉物流虽然在配送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运输上安吉大多采用单一的运输方式,运输风险大,且成本较高;在客户满意度方面,安吉的运输在途时间还有优化空间,在交货时,商品的完成率也需改进,客户希望商品车的行驶里程不超过50公里。多式联运能够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相对于传统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具有简化操作、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运输管理水平等诸多优点。(2)甩挂运输。用牵引车拖挂甩留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个目的地。安吉物流的业务量会增大,使用甩挂运输可以减少空车率,而且这种集装箱式的运输也适用于汽车行业,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运输实时信息反馈。运用gps、GIS等先进技术,对运输活动及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调度,实现对车辆和线路的最优化、节点配送的优化。针对空载率过高,安吉物流可以以会员制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平台为货源方和物流方提供交易平台;建立实时信息平台与订单处理系统,车辆调配系统等相连接。以上方法都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4)其他。还有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降低空载率,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二)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运输库存成本。安吉物流可通过TMS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准确迅速处理运输环节作业或业务。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可以做到与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及时调整运输计划。

第9篇:物流运输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建设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市场之间分工和合作得到的综合性产物,是有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从国外的物流业发展看,物流业发展的好坏与国家的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政策以及法规的制定都与各个有关的机构运转密不可分。在这当中寻找出符合中国体制的交通运输来管理物流的体制,并且能够找出合理的物流管理方面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的各种职能,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建立并且健全整个行业协会功能,这些都是我国发展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的关键地方。为了能够加快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组织建设,本文对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方面的关系做了具体的分析。

一、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交通运输是综合物流管理的基本保障

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简单说来,物流就是建立在运输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了运输,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物流。并且如果想要降低物流的成本就必须要降低运输的成本。从一些外国的物流发展历史看来,想要减少物流的成本主要就是控制运输成本、优化运输的网络和提高运输的效率。从供应链的理论看来,物流的主要成本就是包括仓库储藏、货物运输和整个系统的管理,想要控制物流的成本主要就是对于这几个方面的控制。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整个物流的成本有一半都是用于运输这一环节,从这个就可以看出对于运输成本的控制是整个物流成本控制的核心部分。

(二)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 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 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 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 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组织的建设原则

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 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目前我国对于交通运输和综合物流管理这一块的工作很重视,交通部的发言人就在新闻会上说过,现在的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于交通运输的系统建设,发挥规划来进行引领的作用,大力加强对于交通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并且推进对于物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在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方面工作的建设就加大了政府的管理力度,加大了政府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就是通过对于运输与物流之间的关系、我国目前的物流管理现状、我国的运输现状、对我国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并且经过讨论发现,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外国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比较好的经验,并且根据自己国家的政策制度,来制定出符合我们国家国情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平.加快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组织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3(09).

[2]王宏俊.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组织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3]郭晓东.我国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组织架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