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第1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情感目标激发兴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也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对于如何开展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我谈几点见解。

一、地理教学不能忽略的情感目标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专业科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地理教学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知识传播的渠道广了,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遵循“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应广义化,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探究心理都比较强,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时往往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我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男生举手发言,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教师不但没有指责、嘲笑,而且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师生都受益非浅。

三、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2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地理;探究性学习;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8-01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具体说来,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

其基本特征是:

I、具有主动性。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探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2、具有问题性。“探究学习 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具有开放性。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那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对此,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进发,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二、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设计探究性问题。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动手做实验;在校外,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这些场所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以免组织不当,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3、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对探究的课题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总之,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其具体的行动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中学地理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多种学习机会中,学生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处在尝试阶段,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探究的主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一课时,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探究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探究的课题要注意适合学生进行研究。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课题往往得不偿失。

2、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1)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2)当地用水分为几类(3)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4)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3、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随后如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跟踪记录。这样长期积累,就可以把平时所记的整理成探究报告,学生会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好习惯。

4、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的思想。目前,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

第3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一、地理教学应从“以教师教为重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地理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过分地讲解、分析和说明问题,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懒惰,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现象。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念,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中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观念,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就会从各方面去关心学生,使学生的发展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备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活动。而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评价学生时,对于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感。有了兴趣才能驱动学生自主地学、努力地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两种,当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学习者往往会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在“长期记忆库”里。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境,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培养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发挥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好、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必须精

心设计、周密策划每一堂地理课,添加一些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发其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顺势引入正题。例如上《洋流》这一小节,在讲述风海流的时候就可引入“当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做了标志的椰子壳扔入大海,后来居然在法国的比斯开湾被发现”的故事,并设置疑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在分析补偿流时,可设置疑问:“为什么在秘鲁附近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在介绍密度流时,又可以利用“在二战之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能自由出入此海峡袭击英国战舰,致使英国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一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无穷奥妙和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又何愁他们不乐意学好地理呢?

2.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第4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培养兴趣;方式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记得牢,掌握得住,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结合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这是很重要的。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或根据教科书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引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时季风环流之前,可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又如,讲自然灾害的地震时,可用低沉的语言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之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24.2万多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也可用“5・12”汶川大地震为例)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硬拍茉けǖ卣穑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再如讲必修2的人口合理容量,先让学生阅读人类的“空间”,人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并不算大,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上。请学生思考人类是否这样“零距离”生活?人类的生存空间到底需要多大?由此引入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

二、巧用古诗谚语,助长学习兴趣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讲大气散射作用时用“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古诗谚语犹如“味精”,使地理课堂好比一顿美味佳肴,增添了一番清香的风味。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利用漫画图片教学,启迪学习兴趣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五、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课本图片、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虽然是初中学生,他们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课本中的四幅图片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中心商务区的四大功能(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像这样的插图在湘教版课本中几乎每节都有。

六、引用历史神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如讲密度流时,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艇守住海峡,用声纳盗听,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国潜艇竟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关闭所有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走了。这个故事,引入了课本要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到恒星特点时,引用每年农历的7月7日牛郎会织女的神话故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了6月底,牛郎因为事务缠身,无法准时赴约,就给织女拍了一份电报通知她,那么织女能否在7月7月前收到电报呢?恒星之间的距离很远,即便以光的速度从牛郎星到织女星也需16年的时间。在讲恒星的发光和质量时,告诉学生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一对极不般配的夫妻,织女星亮度是太阳的48倍,而牛郎星仅为太阳的8倍,可以说织女是“明目皓齿”,而牛郎星在“她”面前则黯然失色。另一不般配的地方是织女决不是神话中杨柳细腰的苗条淑女,牛郎也不是身强力壮的钢铁汉子,织女星比牛郎星要大3倍以上。

第5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新课标谋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标准的重要尺度。

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产生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体验地理教学过程。

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1.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地理课堂学习过程,达到教学教学相长。从而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成为他们的榜样。

2. 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建立和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能动性,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克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取地理知识。

3. 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育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学习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4. 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第6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茫和抵触情绪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抱怨花了很多功夫在地理上,却收效甚微,因此导致学习情绪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为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遇到的困惑,新的课程培养方法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的学习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地理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地理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和情感的过程。但要产生这一效果,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改革。

一、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1.深挖教材,寻找兴趣,拓展思维

兴趣无疑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兴趣不单指的是一味追求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从心底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喜爱之情。因此在兴趣的培养上,教师要注重技巧的掌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先从设置有趣的课堂导言开始,再结合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挖掘本质,让学生在主动发现奥秘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另外,新的地理教学目标应该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文字表达为主的、枯燥的教条式学习,而应增加更多鲜活的、跟生活相关的实例,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于课本中的鲜活案例,教师应该结合案例内容,深挖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由浅入深,大胆构想,从而延伸思维和行为能力。这样,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就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在主动学习中找到了兴趣。

2.课外延伸,创造情境

相比于其他课程,地理课需要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作支撑。因此,除了课堂式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创造些外在的条件,帮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思维和视野。在平常的地理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善于捕捉跟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设置情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及地理问题转变为大家熟知并能容易理解的道理,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研究去寻找合理的答案和对策。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地理问题的讨论,通过开设“地理角”给大家提供讨论的场所,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启示。教师还可以引用媒体设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地理问题和地理事物。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教条式学习,而应是能真正为学生生活实际服务的,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学习。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1.地理学习观念的改变

在很多中学生看来,相比于语、数、外等主要科目,地理学习是一门副科,既然是副科,自然不必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他们通常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这种心底上的不重视,使得地理学习停滞不前,而多数地理教师也过于强调逻辑和理性思维,从而使地理课变得没有生机,导致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能力缺一不可。因此,改变当前的教学观念迫在眉睫,教师和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才能使地理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才能使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变得行之有效。

2.教学方式的创新

无疑,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通常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牢记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填鸭式”教学也许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益处。新的地理学习目标应当着眼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发智力,健全身心,培养多方面的地理技能。而教师也应改变同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上给予其有效的指引,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下与学生平等相待,答疑解惑,孜孜不倦,这样才能形成教与学良好互动的场景。

3.地理思维的培养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而自然地理中又涉及到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要素,人文地理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要素,因此它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新课标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关注学生对基本规律的发掘和掌握、运用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掌握基本的地理规律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有裨益,这也是新课标对地理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则能使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实际,让地理课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

4.实践教学的引进

和其他课程的创新目标一致,新课标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走出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知识。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模拟教学,让学生能有深刻和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勘察、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简单的地理调查,比如,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调查当地居民区的迁移状况、对当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勘察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易的地理模型制作,如地貌、景区、建筑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克服传统学习和教学的弊病,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和行为能力都能有所提升。教师应该适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课堂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和畅所欲言的机会,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只有这样,高中地理课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栾春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08).

第7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摘要: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改革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提高现代地理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几种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标 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繁琐的地理运动、复杂的地理规律,成为限制课堂效率的障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提高教学的效果放在第一位,杜绝无效教学。因此,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线教师需要直接面对的课题。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注重学科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知识面十分广泛,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据高中地理课程这一特性,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与其他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融合渗透,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与语文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文学性,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应用趣味,生动,鲜明的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语言要形象和富有激情,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联想翩翩,记忆犹新。在地理教学中融入语文教学是相得益彰,效果非常好的。在讲内蒙古高原的特征时,可引用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源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所以,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会在他们的思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学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能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搜集、调查、绘制、访问、考察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2.合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之间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只有根据需要选择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不同的地理教学媒体在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方面的效能是不同的。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而对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次之。

三、加强课后反思,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根本

地理课堂必须走出模仿与复制的怪圈,必须用批判性的反思教学取代习惯教学。根据自己的认识,反思,研究,对教材进行整合,延伸,删减和订正,用“一招鲜”代替“大锅饭”,丰富多彩的“个性教学”代替千人一面的共性趋同教学,地理教学才有真正发展的前途。例如笔者在讲授“酸雨”时,有学生提出“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土壤偏碱性,因此就应该把大量耗煤的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转移到西部,中和那里的碱性土壤。”这个观点和教材相反。笔者当时作了批驳。在课后的反思中笔者深感这样扼杀了这个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了自我批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

四、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五、课后及时总结

第8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三三制

今天的教育正处在改革创新的时代,高效课堂的实施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向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传统的备课和教学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重能力培养方向转变。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为迎接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果,我做了一些有意的尝试。认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认识

作为教师要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实施高效课堂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课堂教学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争做学习型教师。传统的地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老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模式。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霸占了整个课堂;学生则一副茫然的表情,惟命是从,机械地很不情愿的配合,完全是课堂上的弱势群体。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现,直接抹杀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改变:要由传授者变为督促者,由高高在上者变为平等中的领导者。这要求教师在工作之余,不断地进行充电,提高教学认识,争做学习型教师。

二、优化课堂结构,注重能力培养

高效地理课堂除了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到足够的地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常常听学生这样说:老师讲的我全明白了,但遇到问题仍不会解决。这说明“听明白了”不等于“学会”了。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应该是如何使学生从“听懂”到“学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学生之所以感到地理难学,难在是否能通过逻辑思维来完成图形与文字的整合;难在是否能将所学地理知识和生活、生产密切结合;难在能否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地理课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探究和实践能力,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独立判断和适当评价的能力。

三、避免填鸭教学,强化情感教育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仅仅有几个好学生呼应,主要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绝大多数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点拨者,而真正动脑筋、想办法的是学生。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成绩好些的同学比较积极主动,成绩稍差的同学时常表现得比较被动。如何调动起这部分潜能生的积极性呢?教师应以尊重和真诚来对待他们。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与培养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学习,也需要休息与娱乐;他们需要接受知识,也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影响因素不同,接受同样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接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关心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粗野的棒喝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一声温馨的提醒,一个善意的举动甚至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却能让他为之付出。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心灵是纯洁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在学生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并成为影响其人生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的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矛盾一触即发。在这样的师生关系背景下,教师应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摒弃家长式的教学作风,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多进行点情感投资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情感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如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学习上的言传身教,课堂上的循循善诱等等。基于一点就是将学生看做朋友,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和蔼可亲的态度去感化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愿意学、主动学,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

四、改革课堂教学,改变教学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依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标指引下的高效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针对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我校师生共同努力,摸索出了“三三制”这一课改模式,主要采用案例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交流互补来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能力的培养。“三三制”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应用学案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交流互补。本环节教师提前借助多媒体、学案设计好针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案例问题,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来突破重难点知识。这属于案例探究式学习。案例探究的关键是将案例问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合作分析获得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并带动了潜能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深入学生群体,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反馈提升。本环节属于检验环节。通过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回答案例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补充强调,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课本知识,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起到突破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及时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面对时代的要求,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地理知识、地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较大发展,这是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大家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教育,从而减少对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师有了新的要求,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这就要求课堂也要做相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走进新课堂。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才能走出传统课堂的困境,换来的将是一番崭新的教学天地,最终达到地理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法;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今日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新课程标准开门见山地提出地理课程改革的特定时代背景,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全球变化形式的要求,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地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开阔视野,追求新目标。在素质教育方面,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应由“学科中心”转向“活动中心”,由“知识本位”转向“技能培养带知识”,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地理教学必须适应终身教育和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地理的方法,形成独立获取地理知识信息和运用知识信息的兴趣、能力、意志和习惯。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以学生为本,指出了地理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必须重视学法指导,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更与教师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应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在改变传统教法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强化自学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地理的能力。

1激发兴趣,使学生自觉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不中低估的作用。许多著名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和学科教学目的之 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更是重视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认为它可使人:“离开僵化,走向灵活性”。“离开依赖,走向自主。”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地理,乐于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地理更有其特殊意义。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轻视地理,认为它是副科,可有可无,学不学无关紧要。在中学,地理学科必须为应考科目让路,地理课被当作是辅助课、“调剂课”,一直被打入冷宫。

地理学科的现实地位与其重要作用是极不相称的。现代地理学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核心,以研究人类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已任。它所揭示的资源、环境、人口等世界性问题是全人类都普遍关心的;它所阐明的人地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所必须遵循的。地理课在中学学生智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不具备基本地理知识的人只能是一个不合格的公民。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的情感激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好地理,教师须先爱之。教学过程既是地理知识的传播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传播、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对地理热爱的恰到好处的流露,可化作对学生的巨大激励力量,能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爱屋及乌,由爱教师进而爱及他所教的这门课。如果教师把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化作课堂上的教学激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得就能更为轻松,更为愉悦、更为主动。

1.2让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地理学所展现的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世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这一学科优势,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美。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诗歌等来描述地理现象。要充分利用地图图片、幻灯、录像或电影,把广阔而遥远的地理空间和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出去参观游览,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和欣赏自然的同时,乐于学习地理。

1.3常思考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学生身边发生的许多自然现象,外出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都和地理有关。如:太阳升落、月亮圆缺、昼夜更替、四季变化、阴晴雨雪、云雾露霜。采购物品的学问,乘坐火车的知识……地理教材几乎每一章都有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会让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对这些司空见惯,但不为所知的现象要探个究竟,弄个明白才行。

1.4让地理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性 有一种说法,没有笑声的课堂,是无效率的课堂。这话不无道理。教师应努力营造欢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教学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教法要灵活恰当,语言应风趣幽默,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有兴趣出现。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地理课的“持久兴趣”这种“持久兴趣”愈浓厚,学习的动机就会愈强,努力的程度也会愈高。

2鼓励“参与”,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纵学习行为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教“轻”学、重视知识教育,忽视能力培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管自己的教法,无视学生的学法。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或漠不关心,或根本没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