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

第1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本学期由王辛勤老师和顾轶群老师开展校本培训;韦军老师开设蚌埠市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陈灿红老师参加安徽省地理学科“教坛新星”竞赛。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讨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共同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围绕韦军老师和陈灿红老师的教学公开课预演,共同研究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结合我校本学期的对外教学开放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理解学业水平测试,关注09届高考方案    高中新课程进入复习检测阶段,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组织积极的复课工作,由张威、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学业水平测试蚌埠铁中教学资源——复课思路与复课习题(发表于张威老师博客blog.sina.com.cn/zhangweibbtz);关注2011届高考方案与复习纲要,及时调整复课计划,认真组织复课教学。

4、紧抓高三复习研讨,做好二轮专题复习   为学习先进高考复习经验,提高我校高三复习整体质量,积极参加高三复习研讨,主动参加本学期在固镇二中举行的“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校内加强组内交流,分工合作组织专题复习研讨,由顾轶群、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三复课资源;深入教学一线,对高三地理教学进行跟踪反馈,对三位高三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

5、持之以恒组织气象小组活动    继续在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气象小组观测与记录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本活动地理组全体组员共同参加,并聘任高继红、李晋、韦军老师为地理气象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6、教学进度    如本学期组织期终质量监测,将按照下列进度进行。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7、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三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四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十五

5.22

校本培训一

全体老师

会议室一

王辛勤

十六

5.29

校本培训二

全体老师

第2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关键词:地理学科;学科地位;中学地理;地理知识;地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9-01

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开展,作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育在这次课改潮流中遇到了颇为尴尬的种种困境。一直以来,地理在中学课程里就是扮演一个饱受轻视的角色:学校不重视,算超课时津贴,地理是"三等公民",不在语数英主科之行列,亦无法与理化享受同等待遇,只因为它一度只进行结业测试,而无须记入中考成绩;学生不重视,在他们的心中,地理无非是将小学常识中的知识讲得更详细些,因此地理也不需要怎样学习。况且它既抽象,又枯燥,更主要的是对升学并无多大作用,这种急功近利之心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名副其实的"副科"。一些农村中学地理课课时常得不到保障,多的也每周仅两课时,别无富余。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一窝蜂地将眼光、精力、师资集中于九年级毕业中考,把其放在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关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理、生物:不仅课时得不到保障,而且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令人担忧,仅有的少数地理专业教师大多流向城市初中甚至高中,广大的农村中学的地理课程则由语文、数学或是其它学科的老师兼任。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一直处于滞步不前的松散状态,这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学习,使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显得尤为艰难、繁重。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地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1.地理学科知识的淡化意识的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要高度重视地理学科的教与学,"教"的施政者是关键,施政者的理念必须改变,在思想上要有效构建起地理教学上的"大科"理念。"教"的执行者则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消除"地理是副科"的观念。而作为"学"的广大群体,除了树立地理的"主课"观念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使他们在情感价值观上,充分的认识到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正面临着不堪负重这严峻的现实。

2.把地理学科列为中考科目

在农村,许多地方都没有把地理学科列为中考科目范围,而只是在八年级时进行一次会考,近几年似乎都淡化了。曾经的高中课堂也多多少少把地理学科边沿化,基本上只是高一和高三开课,但现在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各年级开设地理课时了,这说明高中是非常重视地理学科的教育。我们初中为了给孩子减少负担,在九年级时就把地理学科给落掉,这应该是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若把地理学科列入中考,不仅能消除家长和学校领导对地理学科的负面看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教师好教,学生也爱学,这样教学效益质量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3.发挥地理学科的内在优势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各科教学都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理学科也不列外,在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时,教师要勇于结合学生特征来探索。在农村,总体学生的视野不宽,见识很短,然而在课堂中,就要求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差异等特征,有秩序有计划地逐步讲到将来在家种植养殖、到上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出门在外,地理知识对我们将来遇到的很多事情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教师这样把地理课堂结合生活实际,发挥出地理学科的内在优势,不断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促使我们的课堂效益逐步达到最大化。

4.使用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内容层出不穷,所涉及的知识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的,需要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来结合理解,而传统教学时间有限,教具比较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让学生灵活理解和掌握。当我们在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时,从听觉视觉上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生兴趣的培养。

5.强师生合作与交流

目前,许多地理老师因为受到了学科的不重视影响,反而也不去重视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认为学生不喜欢这科,自己只要把教学大纲完成就算完事。这其实是错误的思想,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学生越是不喜欢,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这才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教师体现。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互相之间建立起良师益友关系,在学生群体中慢慢灌输地理学科的价值观,让部分学生是先喜欢老师的教学,再演变到喜欢该学科的学习。

6.于律己地上好每一堂课

第3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1)班学生总人数为xx人,学生基础不扎实。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八(1)个班成绩较理想,八(2)、(3)班成绩很糟糕。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要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争取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和。

  本学期使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大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节显著》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于发展》。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2、认真完成学校所安排的教学任务。

  3、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空间想象能力。

  4、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提高有胜率和及格率。

  方法与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考试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

  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我们做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第4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地理学科偏激或模糊的认识。地理不是死记硬背“本本知识”,而是要掌握对将来生活和生存都有用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努力给他们上好人生的第一堂地理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课是《与同学们谈地理》,有些地理教师将这节课一带而过,甚至不上。因为在这些教师的观念里,这一课教材没有要考的内容。但笔者每年上这节课时都是做最精心的准备,结合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采用媒体手段呈现大量实例,力求教出精彩,点燃学生地理兴趣的火花。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才有可能!

二、彰显地图的教学功能

“地理不看图,越学越糊涂!”一些不理解地理学科特点的学生就是不喜欢看地图,甚至把地理当作语文来学,只注重教材里的文字而忽视地图的重要作用,这是地理学习低效的根源之一。笔者在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时就旗帜鲜明地给他们提出“地图上的旅行”计划:当你在每天晚上做好语数外作业后,或者做这些作业感到厌倦的时候,请你拿出地图册,在世界政治地图、中国地图上做个“纸上旅行”。现实中我们很难做到行万里路,但在地图上却可以轻松实现。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去定向旅游;也可以漫无目的地去自在漫游。笔者还为学生这种“地图上的旅行”写了一则有趣的广告词:“每天图上五分钟,地理学习真轻松!”很多学生在做了一段时间“地图上的旅行”后,就不再满足教材上的地图了,便自觉买了《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册》去看。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笔者进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图导文、图文结合、文随图行,为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起到了保证作用。

三、挖掘教材里的探究资源

地理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探究得太少。学生在被动接受中,形成压抑的学习情绪,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要改变目前地理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侧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地理教材充满了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资源,需要我们慧眼挖掘并合理利用,就能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地球和地球仪》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制作地球仪,《地图》的活动中指导学生用泡沫或者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下册教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活动中让学生探究“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等。笔者在让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时候,把教材中提到的泡沫、橡皮泥材料改成了不要学生花一分钱的家乡常见的黑粘土,学生们探究得很有兴致。教师巧用教材里这些活动资源,不仅能让学生投入地学习,而且在具体活动探究中提高了他们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张扬有活力的学风

第5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关键词:注重;地理学科特色;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3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本学年我们八年级地理教学面临最紧迫的任务是迎接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下面结合我校在教学中的探索、学习以及自己的实践,笔者谈谈在复习过程中构建“高效地理复习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地理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标准,同时也是学业考试出题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成为我们把握复习和考试方向的标尺。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认真研读,特别是要对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进行细细斟酌和推敲,对于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进行梳理,对部分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归纳。

新学期开始,我们备课组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特点及课时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4月下旬完成一轮复习,夯实基础;5月下旬完成二轮复习,实现专题突破;学考前完成第三轮复习,进行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明确各阶段复习重点,完成各阶段复习目标

第一阶段:立足教材,重视基础。课本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的根基和依据,在复习的第一阶段,立足教材,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逐章复习,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对课本的一次全面的扫描。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地理基础知识有点多面广、比较琐碎的特点,这阶段的复习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各章节我们重点抓“知识体系、主要图表、基础知识点及应用”三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系统、全面而又认真地梳理。哪些知识点需要梳理、每个图表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等,都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中考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选用复习资料《世纪金榜》,每个单元都包括四个部分:1. 图文梳理,2. 核心要点突破,3. 中考真题体验,4. 综合检测。课堂环节基本上这样设计:第一环节:基础知识――对应知识梳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二环节:精讲点拨――对应核心要点突破,第三环节:检测提升――对应的是中考真题体验与综合检测。每节课的最后都要有精心创编的习题或选择的最新模拟题,但一定要是精心准备的,不可贪多,也不可以没有思考性。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讲究实效。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以下几个专题:一是认识地理的方式――地图;二是地形、气候、河流;三是工业、农业、交通;四是民族、文化、旅游;五是人口、资源、环境;六是地理中的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七是世界区域的趣味专题;八是中国区域的艺术专题;九是地理眼观天下――时政热点汇总等九大复习专题。

复习的目标是专题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通过切块专题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复习将知识进一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第三阶段:学考模拟,规范提升。本阶段的目标是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堵漏补缺;模拟训练,规范提高。通过适当的模拟试题训练,进行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突出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地图在复习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重要的知识载体,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于一身,掌握了地图就等于把握了地理的脉络。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业考试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读图、析图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我们充分利用地图来复习,依托重要的地图(教材、地图册)和典型试题,结合身边的地理、家乡的地理,把重要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讲清讲透,让地图会说话,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让学生形成内容丰富的“脑图”。可以让学生到讲台指图、说图、析图,加强图文转化训练,教师从中启发引导和点拨归纳,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利用地图教学还可以增加课堂的系统性和趣味性,改变复习乏味单调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们地理学科的亲和力。比如在复习世界人口分布、人种、语言、宗教时,本部分知识点很多,内容琐碎,在精讲点拨环节,笔者对世界各大洲的人种、语言、宗教情况进行了整合,使琐碎的内容条理化,简练了很多,也让学生对本部分内容从大洲或地区的层面上有了整体的把握。如北美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再如在西亚和北非部分: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简称“白阿姨”,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还有复习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部分时,各农业区、带的分布是难点,可以对照图用口诀来“北畜南棉西灌溉,中间夹着玉米带,玉米两边种小麦”就好记多了。

我们让每位学生都设立专门地图本,每周都有绘图任务,开学第一周画“山谷山脊图”,第二周是“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包括东西半球各大洲大洋分布图和南北半球大洲大洋分布图。第三周是“世界人口、人种分布图”,每周都有做图任务,将复习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去,学生自己画的图,读起来更亲切,复习效果更好。

四、认真分析上年度学业考试情况,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上学年学业考试试题特点:(1)考查面广泛,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考查基础,范围广;(2)强化(下转第36页)(上接第32页)了对读图能力的考查,去年学考共32题,有图题20个,26幅地图,无考图题12个,但很大部分无图题也是无图考图;(3)紧密联系实际,紧扣时代热点问题,体现了试题突出的实用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2. 学业考试考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基础掌握不牢、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审题不严,答非所问;思路不全面,推理不严密;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错别字较多等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都需要在复习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对于双基部分要在复习和检测过程中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强化记忆;对于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的问题,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读懂题意,按照要求作答,规范答题,注意使用地理术语,表述有条理,作答有层次,这些要在课堂检测和学考模拟测试及讲评中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第6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一、 宏观调控――未雨绸缪,做好长远规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因为中考地理内容多,容量大、任务重,为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在学生入学七年级之初就制定好初中阶段整个的教学规划,合理安排新课与复习时间,即新课和全部教材及每册书复习完所需时间,能按时甚至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后期的复习夯实基础、赢得时间。

对每一阶段的复习,都要统筹兼顾,既要做好本阶段的复习以及查漏补缺工作还要考虑其他学科的各种级别的考试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所占用的时间。本着“紧前不紧后”的原则,我们合理地安排好新授课和复习备考的时间,从而能够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复习时,制定好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提前向学生明确周复习计划甚至每天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主动自觉配合老师,做到教与学同步,发挥师生共振的功效。

在后期不到两个月的总复习时间里,对复习的内容和任务以及时间的分配更是做到心中有数,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选用何种资料,对学生进行哪些技能的训练,如何引领学生打破复习瓶颈甚至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心理辅导,复习前都做了一个翔实的统筹规划。

二、 优化课堂――因地制宜,活化教学策略,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结构。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导致学生地理基础差,学习地理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不太重视地理学习,这种情绪自然会影响到地理课堂的顺利开展。因此,因地制宜,活化教学策略,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必由之路。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观念,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出明确要求:希望每个学生能有个好的开始并能够从行动上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亲和力,感染学生爱屋及乌;在“严而亲”原则下,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安静、独立、专心等。

教学中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时事地理热点,体现地理的时代感。紧密结合生活化地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和“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紧密结合地理图表,体现地理的直观性和空间分布特点。

将时事热点问题,相机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人文关怀的修养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结合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引导学生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引领学生跳出课堂,感受地理,运用地理知识。

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要质量,就必须打破传统复习课的框架,充分运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人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可以将地理复习课堂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 唤醒――定向自读自测;② 热身――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③ 回忆再现――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这几个步骤既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大知识容量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扣纲务本――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立足教材,构建主次分明的知识体系,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达成有的放矢的复习目标。

课标和说明是复习的指挥棒,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考查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立足教材,善于总结,理清知识结构层次,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实现由知识的积累到活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共分三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纵观整个教材内容,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质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重点和难点。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教会学生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知识,分析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印度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综合考虑。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识”的基础上实现“活用”的提升。

四、 有效训练――精选教辅资料,精编复习练习,培养多角度地理思维习惯,规范答题要求,提高答题技巧,实现中考既定目标。

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地理中考试卷,广泛搜集中考信息、关注中考考查动向。选择一些合适的、编写水平较高的教辅资料供学生自学和练习。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形成和转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考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使知识得以消化和巩固。要编制内容新颖、覆盖面广、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训练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善于对一个材料、同一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的思维习惯;注意答题技巧。

第7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一、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科课程设置、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教育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和评价,目前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不合理

前人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圈定为“人地关系”,研究方法大多以定性为主,研究过程也大多以文字来描述,因此地理学堪称一门描述性科学。正因为这样,中学一直将地理学科归入文科类,而正是这一错误的归类,给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学科属理科。近年来的科技进步也要求地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文科学生对此要求显然难以达到,因为他们中有的数理基础相对较差,不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部分院校为了照顾文科来源的学生,不得不将该专业的教学要求整体降低,其结果必然使部分学生难以成才,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初中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地理课,九年级没有地理课,河南省中招考试又不考地理,结果教师、学生及家长都不重视地理课,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地理知识贫乏,这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

2.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中学地理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中考取消地理课造成的社会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和教师不重视的外部环境所致,地理教育处于应付、地理教育改革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其次是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一观念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地理教育被“浓缩”成为“填鸭式”的地理知识讲授和学习,完整的地理教育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后是因为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与应用”成为地理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如判断方向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少教师讲课时仅利用经纬网地图从理论上讲述,而不是带学生到野外利用自然要素和人文景观去判读,以致闹出了学生在野外分不清东西南北的笑话。

3.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中学地理教育仍采用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与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此外,作为地理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课堂,如实验、观察和野外考察等也被作为细微末节予以舍弃。目前,在一些中学,地理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粉笔+黑板”,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3S”技术广泛应用的状况相去甚远。

4.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教育评价标准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尺度,评价的指标是分数,评价的方法是考试,因此就形成了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怪圈。况且现在中招考试不考地理,教学唯一的“指挥棒”也没有了,这导致中学地理课在一些学校形同虚设,中学地理教育很不理想。

二、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要解决上述问题,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是基础,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中心,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1.调整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与抓好教材创新

河南教育主管部门应适时将中学地理学科进行调整,考虑将地理学科归入理科范畴,高考中的地理科目也应相应地划入理科考试范围,中招考试应加上地理科目。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地理教材的框架,使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

2.加强野外调查与考察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教学不应再被局限在教室(或实验室)的空间范围内,其内容也应向书本以外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本了解自然、社会,增强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野外调查、考察等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是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不可或缺的活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通过走出课堂,让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3.改变知识传播的媒体

21世纪地理教材不再是纸质媒体一统天下。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发展,容量大、界面活的电子教材将更多地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互联网将成为地理教学不断更新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同时互联网也是我们进行网上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工具,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国际、国内合作的工具。新的传播媒体因其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但这对地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还不太富裕,传播媒体配置应逐步开展,不应操之过急。

4.推广“问题中心式”教学

21世纪的地理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单一形式,应积极提倡和推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中心式”教学形式。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中心式”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讲”和“教”日趋减少,而教师作为领航者、组织者的作用日渐增强。教师针对某个问题提出思路,然后由学生讨论、回答甚至总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科教育面向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第8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一、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对每个公民都是必要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不同尺度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保持和谐、高效、优化、有序地发展,即确保其经济和社会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地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开发和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恶化会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妨碍资源利用,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环境的好坏成为可持续发展与非可持续发展的分水岭。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资金和技术,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最高目标。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而初中地理教学必须承担好这一任务和使命。

二、初中地理教学要为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理学科的特点正是以区域为基础,把区域研究作为学科研究的阵地。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教材中列举的关于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各种事实,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提示学生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例如当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着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探究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查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探究中,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理念。为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以下观点:①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口的适度增长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进行;②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③保护生态环境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在探究式教学中让学生建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内容。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50页活动1:认识黄河忧患的形成及治理措施;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0页活动:结合本课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采用你喜欢的表达形式,说明自己的看法: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通过探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地建构可持续发展观。

1. 精心设计问题,探究解决的办法。

初中地理教材把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代社会和地理学研究主题作为贯穿全教材的主题思想,并以大量的篇幅和图片描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采取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建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的内容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①长江沿江城市是凭借什么发展起来的?(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发展起来的。)②长江沿江地带开发遇到了哪些问题?(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洪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形成酸雨。)③这些问题对长江沿江城市的发展有何危害?(河道淤塞,通航能力下降;江河湖泊淤积,加剧洪水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受破坏。)④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哪些?(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围湖造地、工矿企业大量排放污水和废气。)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对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河流整治、加强保护长江的立法工作、工矿企业的污水和废气要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制定水资源与环境规划。)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 学生就理解了环境保护与当地人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2. 开展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感受生活,体验真知发现的过程,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环境问题是地理学科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教材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知识,也有正反的事例。但“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对当地环境的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广西防城港市,因为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已慢慢影响到了当地人的生活。学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后,我组织学生深入到一些工厂企业进行调查,将有污染的情况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写出治理建议。防城港市海滩常见的红树林,对海岸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红树林的资料,了解红树林的作用,然后开展一次种植红树林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能够自己行动起来,为环境保护呐喊,并亲自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学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从而牢固树立了起来。

3. 联系乡土地理教学,增强和发展学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加强与乡土教材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联系乡土内容,从而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教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内容时,由学生分组归纳出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了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学生的世界观中, 让学生对自己家乡广西防城港的旅游进行探究。全班共分五组进行了专题探究,即“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彩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京族文化”、“宏伟的工程建设”。五个小组确定的专题探究的内容如下: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包括沿边沿海(0号界碑、东兴国门、越南出境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西南门户。②“多彩的自然风光”主要包括“上山”――十万大山,“下海”――大平坡(白浪滩)、金滩、怪石滩等,“漂流”――九龙潭、野人谷等。③“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种海产品、特色农作物、水果、红树林等。④“独特的京族文化”包括京族的生产活动(捕鱼)、建筑、民族风情(服饰、婚丧、节日、乐器)、历史故事、歌赋等。⑤“宏伟的工程建设”包括广西防城港港口、兴港大道、北部湾广场、钢铁和核电基地、大海粮油公司等。

找出以上可作为旅游的资源后,让每个小组搜集资料后制作演示文稿,并写一份发展防城港旅游的计划书。这种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9篇:八年级地理学科计划范文

呼伦贝尔市从2012年开始地理是中考必考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2地理概念、地理规律需要理解。

3地理绘图的方法及看图方法需要掌握。

4会应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地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行高效复习呢?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考地理备考的建议。

明确中考地理命题的趋向纵观近两年中考地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地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地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地理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地理综合分析试题的考查,预计2014年中考,考查同学们对地理综合试题分析能力的题目仍将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提升、决胜中考明确中考地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后,在中考复习前应询问老师复习目的和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复习方法和计划。中考地理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复习时制定的计划要对每一轮的时间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严格、细致的安排

1.认真学习、深入研究《2012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中考地理考试标准》。2012年的八年级地理中考,其结构与方式为: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60分。考试限定时间为60分钟。

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Ⅰ卷上不写答案。第Ⅱ卷包括第Ⅰ卷答案栏和综合题,所有的答案写在第Ⅱ卷上对应的空白处。

试卷难度值0.75,基础题、中档题和坡度题的比为7:2:1。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为:

1、单项选择题40%

2、是非判断题10%

3、综合题50%。对周围环境和世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是否具有正确的态度;对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是否具有正确的认识。

《初中毕业中考地理考试标准》相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一是题型方面,增加了是非判断题。二是考试内容方面的调整,今年在宜昌市有两种不同的地理版本教材的使用。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严格遵循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或复习时,要加强人教阪与湘教版交*内容、乡土教材、时政热点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加强近2年八年级地理中考试卷中交*部分的复习。地球与地图部分,重点复习考试内容标准中的世界地理部分,重点复习考试内容标准中的中国地理部分,重点复习考试内容标准。要加强地理中考说明中的专题复习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一定要落到实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过的神圣领土,教师可根据教材上台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经纬网方面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教学或复习。为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学会读交通图,注意重要的铁路枢纽,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学会读列车表等。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可以加强对"农业"相关内容的教学和专题复习。

2.地理复习课应富有综合性、针对性、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会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该记忆的还是要记忆,比如河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3.地理复习要注意"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紧扣教材,夯实基础,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教材,然后分段精读。精读,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

思维描图就是把抽象思维和动手绘图结合起来的方法。边想边描,使想象中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同地图结合起来,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杜绝"地名搬家和地理规律错位"现象的发生。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第二轮:专题复习,优化网络,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轮: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种讨论,使学生弄懂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