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教学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学方法也不限于传统的板书、书本、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了,多媒体的加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多媒体也成为了广大教师乐于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多媒体教学展现其优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缺陷。以下是笔者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一些见解。

一、多媒体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信息呈现的多样性,使多媒体成为了新的教学辅助方式。丰富的画面,契合主题的音乐,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这种情景再现就是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提高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二者的巧妙结合也使学生得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提升交际能力。

2.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以往的语文课堂以书本为主,拓展的知识有限,而伴随着多媒体的加入,这种局面被打破。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单一局面,教师可以将自己查找到的教学相关资料在课上或者课下通过多媒体形式同学生分享。同时,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网络上加以搜索。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呐喊》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找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通过这种查找,学生不仅能了解到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还能了解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这些内容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极力想唤醒当时国人麻痹精神的良苦用心。

3.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应用多媒体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交际,丰富的图片、音乐、甚至影像资料加入到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跟随着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际。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对诗人境遇的理解可能是抽象的,通常情况下音乐的渲染,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真切的情感,这种时空穿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通篇诗作中蕴藏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多媒体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1.主次模糊,喧宾夺主。多媒体广泛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机械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只会弱化语文的交际功能。太过美化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内容都太过花哨,虽然增强了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往往会造成学生对于主要内容的忽略,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学习走马观花,难以深刻理解其中精髓。

2.形式单一,课堂枯燥。如果教师只采取多媒体教学,机械的罗列课本内容,长时间的放映课件,没有将语文知识同多媒体形式有机融合,将语文教学变成了机械演示,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被忽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就会对这种放映式教学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甚至失去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3.内容太多,难以消化。多媒体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传递大量丰富的内容,但使用不当就会使其效果适得其反。教师想借助课件传递更多知识给学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分轻重,一味追求知识容量而不对知识加以筛选,将准备的知识都倒给学生,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种方式只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三、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确保语文的主体地位。针对上文提到的喧宾夺主的问题,教师应多加注意,不但要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更要让语文教学发挥其主体作用。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使作品中的场景课件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与自己想象中的场景进行比对,进而加深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优化工具,只有分清主次,才能科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2.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上面讲,下面记,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易提高。在此种情况下,多媒体的融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多媒体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得以延展,想象力也得以开拓。

3.提高课件质量。要使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提高多媒w课件的质量,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要想做出好的多媒体课件,首先,教师要掌握计算机制作课件的基本技巧;其次,教师要将用于课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而不是随意拼凑;最后,要对做成的课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美化。这样做出来的课件,学生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观看,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到位,老师讲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4.情感互动必不可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语文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如何精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还是教师。只有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学生们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在课堂上。在情感互动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师所讲产生怀疑或共鸣,这种情感上的投入才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人文性。换句话说,要达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除了要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还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改善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发挥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优势,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才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理想形式。二者的有机整合带给语文教学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然而新的技术面临着新的问题,多媒体合理应用于教学还需要分清主次,把握轻重,合理运用,使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忱.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24).

[2]卢静.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学周刊,2014,(17).

第2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个性化阅读

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1、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统一性和同步性泯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天赋。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已迫在眉睫。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文章中获得的信息,与非认知因素相互影响的活动,存在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思想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知识水平、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导致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的行为。

在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结合的活动教学。具体地说,新课程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新的学习观,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个性与共性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而进行的因材施教。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2.1民主性教学原则。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空间中学习。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由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利用特定的情景语境去了解文章内容的内涵和意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尊重学生说话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提问,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创建的疑点问题,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异想天开,充分表达自己的新思路,新理念,充分体现课堂阅读的课堂气氛。

2.2激励性教学原则。个人阅读让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感受和经验的同时,也有学生不尽合理,极端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能任其发展,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表扬积极的想法和良好的意见。让学生感觉到课外阅读之后有一定的收获,体验到文章阅读后的感悟和意义,感受到问与答的快乐过程,使学生不断的进步学习。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

3.1教师的个性化引导

3.1.1指导学生自定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方法或习惯确定学习目标。比如:语文学习需要落实的字、词、句、篇知识,在具体的文章中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强调学生依据自己的确定学习需要。

3.1.2指导学生自选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习惯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伙伴。比如:喜欢朗读、默读、情景阅读、意想阅读等,带有问题的思考方法,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如何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依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阅读。

3.1.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突破阅读定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和认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体验,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3.2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2.1把握阅读的重点,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3.2.2突破阅读的难点,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阅读情况,总结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点,向老师或同学相互讨论交流,认清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突破阅读难点,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者。在与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中,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表述,人云亦云,而是感受和理解他人对阅读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敢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思路,深化自己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作者的感受和理解。只有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学生个性化意识的真正觉醒,才能真正有阅读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赵强丽.探索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3(13):194-194.

[2] 孟青枝.简析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信息教研周刊.2013(9):23-23.

第3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1.引言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了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2.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2.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1]。

2.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2]。

3.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4.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应用能力[3]。

4.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会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4.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4]。

4.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4.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5]。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部分教师因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忽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挫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加强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真实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何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及运用[J].中学语文:下旬,2011,(8):11-12.

[2]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2):148-149.

[3]焦咏梅.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下旬刊),2012,(3):80.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分层教学 应用措施

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群体性教学,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片面追求成绩,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模式仍然存在于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这是导致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难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探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着力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因素,开展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分层教学模式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最大助力,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了解分层教学

在素质教育下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在当代教育背景下,要实现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具体来说,分层教学最早出现于美国,自其引进学校教学后,凭借自身独特的教学优势逐渐发展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模式,分层教学的发展过程呈“马鞍形”,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所谓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区别对待,通过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对分层教学概念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分层教学的重点有三个:一是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强调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此外,“个别化”学习的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是分层教学的主要走班模式,教师要将这些模式灵活地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中。可以说,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是贯彻“生本”理念,落实新课改因材施教要求的有效方式。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在同等教学条件上下,引导学生发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缩小智力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二、探寻应用措施

1.上课前。分层教学的应用要从备课环节入手。具体来说,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立足于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划分小组,成员构成以实现“以优扶差、先进带后进”为标准。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对分层教学的应用至关重要。教学目标指导整个教学活动,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做到基本目标和延伸目标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要求他们通过探索,寻找文言文的用词规律,目标侧重于对文言文的实际应用和拓展延伸方面,而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主要目标则是使学生扎实掌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上课时。教学环节的开展状况直接决定分层教学质量,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环节应该体现分层教学思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提问对象的知识水平,提问难度要因人而异,确保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教师要撇开个人情感,一视同仁,通过课堂提问锻炼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练习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反映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练习要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课堂练习由浅入深有以下三种类型: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教师要科学提问,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下课后。作业、评价、考核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应当分层进行。首先,作业设计方面要“层层递进”,教师可以设计两三套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别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具针对性,而且能有效避免抄袭现象,以免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在教学评价和考核制度方面,教师要大胆突破改变传统教学“一张试卷定天下”的模式。教师应注意试题的构成,一张试卷应有80%左右的“基础题”和20%左右的“拔高题”,试题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说这种分层的作业形式和考核制度是最能体现教学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除了学生的成绩外,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方式、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不断完善学生层次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群体需要,还能够兼顾学生的个体需求,可以说分层教学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不断研究,使分层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2]张儒涵.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

第5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当前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

语文是启蒙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一直到高中甚至大学,可见语文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阅读也是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根据目前高中生的阅读情况来看,语文阅读效果甚微,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由于高中语文阅读的篇幅比较长,内容和以前比起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难度相对较高。高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浮躁的现象,对语文阅读内容知识粗略地读一遍,然后就开始做题,不对阅读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这样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做不对习题,在考试中不占有任何优势。

面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诸多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寻求解决的措施,让语文阅读走向一个新的局面。

二、面对高中语文阅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其知识储量

解决学生阅读困难的问题,首先就应该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开始,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书海中自己发现阅读的技巧。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有了一定的自主时间,但是他们还不会自主学习,更多时间并非在阅读课外书籍。这时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应该每天在自习课堂中为学生安排一节阅读课,这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学习,而是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弥补他们由于平时繁忙的学习所占用的阅读时间。教师同时也陪学生阅读,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什么疑问,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

2.教师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没有改变,阅读水平没有多大的进步,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阅读教学方法有问题,导致学生也陷入困境,对阅读没有多大的突破和进展。

首先,教师应该不再用以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应该看清眼前形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当前阅读状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文章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阅读文章的手法和技巧要进行详细分析,这是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都对阅读文章的技巧一无所知,因此教师要认真讲解点拨,对学生不懂的要进行举例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写一个类似的例句,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时候,可以让学生也尝试着自己理解,改变以前教师主讲,学生主课的模式,让学生试着在讲台上讲解阅读理解,说出他们的看法和理解,这样才能看到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掌握和了解多少,对他们讲解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这样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只凭教师生硬地给学生输灌知识,那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很少,而且也无法进行自主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己学习并且应用,对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自己完成一些教学阅读任务,不依赖外界的一切,自己去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意义所在,当自己无法完成的时候,可以和几个学生一起谈论研究,或者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将问题分成几个部分,这样进行起来也比较快,最后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在一起汇总。如果还有异议,学生可向教师求教,让教师帮助解决。

此外,学生要对阅读有一个定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探索体验,使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预习、自我理解,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书来解决。学生还可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接触事物远比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内涵和意义。因此,学生要自己学会课内和课外的教学研究,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是经过高中语文老师的不懈努力和学生的自我奋斗,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中语文阅读还会更加迈进一步,迎来一轮新气象、新景观。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加强背诵,就可以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并不算错,但是也并不全面,基本的背诵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多依赖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单纯的背诵记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异常活跃、表达能力好、有一定鉴赏水平的时期,语文学科教学带给学生的不能只局限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滋养学生终身。从宏观角度看,语文教学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是否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感悟。从小的角度看,学好语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重点还是利用好课堂教学的45分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这些方面的训练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熟记每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特点,更重要的是指导怎样进行课文阅读和练习,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引发自己和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要学会听课,因为语文成绩的高低往往与课堂45分钟时间内的听课状态成正比,学会听课,语文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会听课的关键是做到眼、耳、手、脑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眼睛要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书写的板书,捕捉教师的微表情和肢体动作;注意力要集中,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听出教师的教学重点;手也要勤于做笔记,把教师讲到的课文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脑子要飞快地转动,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根据教师的讲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在听课过程中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能记忆和巩固这些语文知识,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单纯靠死记硬背只能维持短时的记忆,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毫无帮助。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教学实践证明,一般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是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回答教师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让学生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路始终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学习当中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主观意愿,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增长智慧,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要鼓励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以积极愉快的心态投身到语文学习中。继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资料、阅读文章、提出疑惑并且最终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

三、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并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班内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的不同,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问题的一步步引导下理解文章的脉络,捕捉其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帮助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评价和质疑,开展探究性语文学习。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它有着极强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的美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相信经过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蓝卫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俪人:教师,2014(11).

[2]尹春燕.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0).

[3]沈忠海.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10).

第7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语文;教学;学生

G633.3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出来并应用于教学领域,也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喜欢。新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对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重大意义。

一、正确看待媒体,加大监管力度

新媒体为我国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新媒体教学方式内容丰富,形式灵活。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适合新的形式发展需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利用,要积极发挥新媒体资源的优势,拓展语文课堂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但新媒体教学毕竟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还处在发展阶段,在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科学正确的看待媒体,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工具,并没有好坏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除此之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尽可能减少它对学生负面的影响,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网络环境。

比如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和诗歌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文言文和诗歌都是古代文人的作品,可能对白话文时代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图片或者音乐或者视频之类的东西以降低理解的难度。新媒体教学可以⒁恍橄蟮亩西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利用网络课程教学中,要加大监管力度,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进行全面整合,利用媒体资源

在高中,由于有巨大的升学压力,然而制作多媒体课件花费时间长,需要投入的精力也多,所以多媒体的应用情况就得到了制约。大多数教师在整理一次课件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不再进行下一次的整理,原因就是他们的整理能力不够强。殊不知,这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谁在第一次做这个事的时候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开动很多脑力活动,只要肯坚持下去,一定就可以改善新媒体资源使用不理想的局面。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大大节省了他们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微课是一种时间短而内容精的课程,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语文是一种广泛的学科,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这时就可以利用微课,将碎小知识点逐个攻破

例如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时就可以事先做好这些准备: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写好详细的教学计划,然后再根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有些教师在上课之前看都没有看过教材,就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然后就将课件直接照搬到课堂上,课件放完了,课也就上完了。这种用课件代替备课的做法是完全不负责任的,是偷懒的行为,既助长了自己的惰性,也耽误了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先吃透教材,写好教学设计,然后根据需要制作课件,不能盲目使用课件,这样才可以真正驾驭课件,使课件真正为辅助课堂教学而服务。

三、充分发挥优势,完善管理工作

新媒体教学是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教学方式,而且也适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对新事物感兴趣,新事物能够很好的激发我们的求知欲,相比于原来死板的课本教学,新媒体教学灵活了好多。它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味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教师引导从而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利用新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通过网络,还让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成全面型人才。

例如,在高中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新媒体教学。由于高中生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分配在了备考中去,所以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心思去读课外书、去读名著。当时我们在学这篇课文时,班里也很少有人读过《红楼梦》。然而《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复杂,就算教师给学生把其中的关系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也未免能够记得住,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这部分内容的视频,通过“看电视”的方法,学生应该就可以迅速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观看视频,也减轻了教师授课的负担,对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也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方式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只会让学生对《红楼梦》越发感兴趣,进而爱上学语文,爱上文学。

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媒体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应正确看待新媒体技术。新时代下的高中生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覃巧兰. 浅谈高中语文微课制作的关键要素[J]. 科学中国人. 2016(27)

[2]胡慧敏. 微课教学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究[J]. 科学中国人. 2016(21)

[3]郑小慧. 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实际探讨[J]. 新课程(中学). 2016(05)

第8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在高考这种导向下,学校的影响力和学校的品牌都取决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高考升学率,可以简单地认为学校获得的效用水平取决于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因此,许多教师都把学生考试成绩当做终极追求,所以大多老师只重视传统教学,特别是针对有可能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而忽略了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或时间,或精力,或兴趣不逮,索性放弃学习。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情况令人惋叹,令人不满,甚至令人愤怒。而以人为本的教育均衡发展观则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追求教育质量的均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衡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美好愿望,以怎样的方式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均衡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教育以人的培养和发展为目标,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仅仅体现在资源配置、硬件建设方面的均衡,还需要关注更深层次的教育均衡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即要追求教育机会均等,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课堂教学与教育机会,学业成功的平等机会,更要重视质量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种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老师必须把功夫下在备课上,课堂教学效果、质量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授课前将所授课班级的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个大体的掌握,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普及教育的现实下,老师都知道或观察到,在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其实都是很是独特的个体。面对一班混合能力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成长经验及背景,拥有不同的长处和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特性及学习动机亦有明显的差异。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早前学习的缺失,未能很好地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及技巧,他们正痛苦掙扎,忙于追赶课程內容;但另外一些的学生,可能只需稍稍点拨,便可以直达终点。教室內明显地出现各种不均衡的情況,教师“一刀切”地组织教学,显然有悖均衡发展的观念。只有知道不同的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有梯度,要设计得符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现状,要设置到“让学生跳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高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如复习成语运用的专题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积累并理解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2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及解题能力。这样设置目标,部分未能很好地掌握某些基本知识的学生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积累起数量可观的成语。因为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就已经是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而另一个目标则是针对部分资质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让他们能够运用多余的精力锻炼自身解题技能。这样便能够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造就更有效的学习机会,学业成功的平等机会。尤其是在上古文时,这部分非常重要,但是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学习目标,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接受不到,讲得再多也是枉然;或者讲的内容太浅显,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说了同样白费劲。

二、授课内容的确定

授课内容的确定更应在备课的关键,在讲新知识点时侧重些差生。复习和练习时可以侧重优生(多出点有难度的题),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根据271法则,授课内容应安排为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即使再好的备课,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整个课堂也是失败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分层次设置的教学目标落实,这样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而中等生是重点把握的对象,他们有极大的潜能等待开发,同时利用他们在认知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步展开,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总会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问题,那么在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尽量让后进生来回答,最好是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充分发现,然后在他们不举手的情况下指名来回答,在他们正确好,要及时予以鼓励。他们偶尔做对事情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抓住时机,适当的表扬他们,让他们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也能在同学面前有“骄傲”的时候。

在我们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总会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尖子生在小范围内非常容易骄傲自满,所以此类问题就要让这些学生来回答,通过引导使他们有危机感和使命感。他们想保证有充足的后劲,不断进步,只有继续努力,不断巩固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点培养,尖子生在每次考试中都能正常或超常地考出应有的水平和亮出他们的风采。

讲解语言严谨而不乏机趣,激活课堂气氛。以前,经常会听到老师在埋怨:学生们太不懂事,怎么能利用上课时间睡觉呢?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的败笔。学生们在课堂上睡觉,很大原因在于课堂气氛过于死寂,或是讲的内容太深听不懂,或是讲的太浅,没意思。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言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而又能让全体学生领会。如积累文言虚词实词也是一大难点,如果把这些虚实词连缀成句那么记忆效果就会好很多了。比如“书”的义项连缀成句就是:(把)奏章、文书、书信的文字记下写成书籍《尚书》,虽然不是优美的一个句子,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相信各种不同的学生都能记得住。

四、课堂作业的布置

课堂作业的布置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优秀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而对于一般的学生,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他们取长补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完成课堂作业的同时进行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老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反馈,并做好个别学生的面批和谈话,强化落实。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对任课教师而言,均衡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要遵循“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原则。所以在课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予口头上的肯定和表扬。由于学生的个性、智力、兴趣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语言也应适当的变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陈某,基础较差自信心又不强,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你的不足就是你的潜力所在,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变不利为有利,唯有弥补你的不足之处,变差为不差。”

第9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言美 人格美 文化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教材的篇幅数量和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可看出一二。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思想的载体,见证了历史变迁、朝代兴衰,是华夏民族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内涵最深刻、最具有审美价值的宝贵遗产。

然而,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复杂古老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文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含义,学生对背诵的抵触情绪等,使文言文教学枯燥无味、效率低下。致使文言文教学道路越走越窄,要想另辟蹊径,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找到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都用纲要性文字阐述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文言文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和效率怎样呢?一些一线语文教师依然运用串讲这一传统教学方法,逐字逐句地对其进行翻译,拿着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疏通文章字词,必然导致文言文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毫无生机,效率低下。

真正的“翻译”应该是蕴涵认知、文化、审美三个因素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完整高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知”、“情”、“意”相融合的过程。显然,导致文言文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就是包含“情”、“意”审美教育的缺失。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高中语文教材里选入的文言文更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代表,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正因为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缺失,致使本来包含丰富审美因素的优秀文言文无法走进学生心灵。所以,文言文教学要走出低效的困境,就必须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二、高中文言文具有的审美价值

这些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篇目都是经过历史考验沉淀下来的经典,其中蕴含丰富的审美价值。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例,从语言美、人格美、文化美三个方面说明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其现实的可能性。

(一)语言美:高中教材选取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尖之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章的语言美。《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都是读着舒服、看着悦目的上乘作品,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言文都能使高中学生从中体会出我国自古以来汉语言的优美和魅力。

(二)人格美: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过历史长河冲刷流传下来的名篇佳句,承载着古人思想文化的精华。《陈情表》中李密的智慧和处事的技巧;《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能言巧辩和机智勇敢;《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多才多艺与不卑不亢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人格之美,透过这些经典的文言作品能看到作者的人格魅力。

(三)文化美:被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一定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美,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能处处窥探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劝学》中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学习的重视和探索;《师说》是研究中国古代教师和教育的宝贵文献资料;《鸿门宴》中座次安排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尊卑观和礼仪观。

这些文言文里体现出来的美学因素,正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正因为文言文中存在丰富的美学因素,才使得审美教育成为可能。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的措施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文言文教学受传统教育理念制约太久,教师单调的教学手段使文言文教学的美感丧失殆尽。

(一)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文言文体现我国汉语言最古老、最深邃的魅力,这些绝美的语言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就索然无味、意境全无,学生很难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教师应该依据文言文特点,挖掘其语言特色,带领学生有感情地“美读”,从反复多遍的朗读中感受古代文字的精准凝练、恰到好处,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如《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就是古今仅有的绝笔,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那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意境。如果把这段翻译成白话文,就会失去韵味。

(三)领悟文言文的人格美。从文言文中获取精神食粮无疑是明智之举。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如讲授《逍遥游》,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只要认真品味文字,带领学生领悟庄子的人生哲学和有关道家的深刻思想,了解庄子,了解他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从中体会出庄子带给后人的人格魅力就可以了。让学生知道古代文人的人格魅力并被其深深吸引,是教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径,是讲授文言文的目的之一。

(四)体会文言文的文化美。在文言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古文曲径通幽的境界之中,才是教学的真正成功。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如学习《琵琶行》、《孔雀东南飞》等篇目时,引导学生知道古代并不是所有女子都是“无才便是德”的,琵琶女和刘兰芝就是意外,为什么呢?这就要考证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了。《鸿门宴》中座次的错误安排,预示着结局,那么中国古代传统座次安排有什么讲究呢?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时,就会自主学习和探究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深意。

文言文是我国思想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充分发掘文言文的语言美、人格美和文化美,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独特的审美因素才能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学发展的趋势,用美育在文言文教学中开辟一块“英雄用武之地”,让文言文教学春暖花开,给文言文教学这座冰山带来消融的希望。

总而言之,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珍.让文言文教学充满诗意[J].教学月刊,2006(8):43.

[2]吴立彬.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2012(11).

[3]施锦伟.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意义及其教改设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