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县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抢抓省直管县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立县、人才兴魏”战略,全面发扬“重信义、敢担当、创大业、爱家乡”的新时期魏县精神,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厅“五型机关”创建活动,认真查找在学习提高、作风优化、制度规范、机关建设、业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挖根源,落实整改,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凝聚机关全体人员奋发有为、创优工作的强大力量,促进整体工作水平大幅提升,为推动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任务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通过深入开展“五抓五提升”活动,全面提升人社工作水平、服务水平,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快捷高效、务实创新的工作局面,推动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素质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促使干部职工钻研业务,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全局机关努力营造崇尚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服务、敢于创新、勤勉敬业的良好氛围。
(二)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克服在服务群众方面的不足,努力做到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使机关作风和服务水平有个大的提升。
(三)理清人社职能,简化办事规程。进一步承接省厅下放的审批权和执法权,理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事项,简政放权、简化流程,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办事便捷,群众满意。
(四)优化机关环境,树立良好形象。围绕机关标准化建设,提高机关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美化、亮化机关环境,努力营造清新靓丽、舒适有序、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业务创新,全面提升效能。更新思想观念,倡导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领域,以创新提效能,使敢于创新突破成为工作新常态,努力开创全县人社工作新局面。
三、活动内容
(一)抓学习提高,全面提升素质能力。
1、严格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确定每周五下午4点为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时间,由局办公室负责召集,每期安排分战线一名业务骨干主讲本部门业务知识要点、要领,提高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学时有笔记、学后有心得、有体会。周一至周四以分管战线、科股室为单位,每天自主安排一个小时学习时间,以学习促提升。同时不定期组织测试,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确保学习效果。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围绕“严以修身”、“严于律己”、 “严以用权”,重点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研读党的理论著作、政策性文件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内容,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3、强化业务知识专题培训学习。采取由局领导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业务骨干轮流讲课方式,重点学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案例等,让干部职工做到精通本职工作、熟悉相关工作、了解全局工作,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抓作风转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1、深入开展问题自查。每名干部职工,都要围绕是否存在违反工作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衙门习气、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故意刁难人现象;是否存在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贻误工作现象;是否存在干劲不足,精神不振,低级消弥、思想浮躁现象;是否存在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索取、收受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行为;是否存在影响工作效率和有损机关形象的行为等,对自身和本科室存在的作风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查找。对查找的问题,要列出清单,对到人头,建立整改台账。
2、深入开展督查整改。对自查并列出清单的问题,要明确时限自纠,科室和本人要做出整改承诺。在此基础上,加强作风问题的日常督导检查,随时发现随时制止纠正。对群众投诉多的岗位,全局通报,对造成影响的,依据相关制度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力促全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同时,探索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行为规范标准及违规行为追究办法,全面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始终保持干部职工优良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开展优质窗口单位创建。深入推进全省人社系统优质窗口单位创建活动,落实好《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窗口单位服务规范》、《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窗口单位纪律要求》、《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窗口单位文明用语》等,进一步强化窗口单位的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同时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创优服务模式,全面打造服务型队伍、服务型机关,促使全局整体服务水平有显著提升。
(三)抓制度规范,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1、严格规章制度。对全局现有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方面规章制度,形成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使机关工作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规范工作行为。特别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坚持使用考勤机一天四考勤和不定期查岗,定期通报情况,严格落实惩处措施。
2、规范权力事项。各股室、局属事业单位要在承接好省直管后下放权力事项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对实施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再论证,拉出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设定依据、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简化工作流程。按照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的原则,各股室、局属事业单位要对承担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定,简化审批环节,明确办结时限,并由局统一制作完善、规范的流程图上墙,向社会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同时深入推行首问负责及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责任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制度,使办事流程更加顺畅高效,工作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四)抓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机关管理水平。
1、加强机关大院环境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不足之处完善提高,打造优美办公环境,提升机关标准化建设水平。
2、加大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保持办公环境整洁,办公设施、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确保车辆停放有序整齐,创建整洁有序工作环境。
3、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工作人员着装整洁,举止得体,言行文明,使用人社部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打造人社部门良好形象。
4、增强工作人员勤俭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机关,倡导干部职工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
(五)抓业务创新,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1、做好与省厅对接。充分抓住省直管县发展机遇,加强与省厅沟通联系,争取省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最大支持。扎实做好省直管试运行期间的各项业务工作,为全面直管运行奠定基础。
2、抓实当前重点。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快速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工作,确保按文件要求执行到位。谋划安排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征缴,争取在8月前启动城乡居保扩面征缴工作,9月份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征缴工作。积极准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验收工作,保证在验收中顺利过关。同时,做好就业政策落实、职称评聘、劳动监察等工作。
3、突出工作创新。各科室都要加强业务政策分析和调查研究,围绕本职工作出新招、找亮点,实现工作新突破,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步骤要求
“五抓五提升”活动分为学习动员、集中开展、总结提高三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7月21日—7月22日)。
下发实施方案,安排动员会议,部署整体活动,在全局上下形成浓厚活动氛围。办公室负责牵头制定学习计划和各项具体工作推进方案,抓落实、促实施。
(二)集中开展阶段(7月23日—9月20日)。
按照既定方案,认真开展学习、问题查纠、制度规范、机关建设、工作创新等活动,学习要有心得体会、问题整改要有台帐、制度规范要形成文件、机关环境要有显著改善、工作创新要出实绩。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21日—9月26日)。
要以达到职工满意、群众满意为标准,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验收,对不足之处改进完善、查漏补缺,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使全局工作不断巩固提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局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主要负责人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成员由办公室、人事计划股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领导和组织责任,对活动每个环节工作,精心筹备,周密组织,认真落实。
这次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好全年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与此同时,劳动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着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新”。一是城乡就业工作有新突破。最能衡量就业工作的三项重要指标得到很好的实现,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连续四年持续下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2405人,占考核指标的120%;就业总量达140000多人。二是社保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城镇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当期基金收入、历年滚存结余均大幅度增长,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在南通六县(市)中均名列前茅。因全面完成企业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任务,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表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达到3597万元,占考核指标1100万元的327%,处于南通六县(市)领先地位,并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三是劳动关系调整有新成效。打造执法一体化平台,开创劳动监察新模式。以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为龙头,实现了劳动保障监督检查统一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管力量和资源统一调度,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统一处理。工作经验在省政府办公厅《信息简报》上刊登,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交流推广。四是职业培训事业有新发展。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立培训考核、就业一体化机制,坚持以就业率检验培训成果,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强,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初步形成了大培训的格局,效果十分明显。五是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升。建成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劳动就业服务大厅,设立了包括失业登记、求职服务、失业保险等15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就业管理模式,办事人员在大厅内就可以办好所有事项,进一步提升了窗口的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工作、开拓进取的结果。正是社会各个层面重视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才为全市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利条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无论是就业、社会保障还是劳动关系,都是民生的核心问题。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一定要自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形势下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同志们:
这次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好全年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与此同时,劳动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着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新”。一是城乡就业工作有新突破。最能衡量就业工作的三项重要指标得到很好的实现,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连续四年持续下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2405人,占考核指标的120%;就业总量达140000多人。二是社保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城镇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当期基金收入、历年滚存结余均大幅度增长,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在南通六县(市)中均名列前茅。因全面完成企业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任务,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表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达到3597万元,占考核指标1100万元的327%,处于南通六县(市)领先地位,并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三是劳动关系调整有新成效。打造执法一体化平台,开创劳动监察新模式。以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为龙头,实现了劳动保障监督检查统一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管力量和资源统一调度,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统一处理。工作经验在省政府办公厅《信息简报》上刊登,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交流推广。四是职业培训事业有新发展。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立培训考核、就业一体化机制,坚持以就业率检验培训成果,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强,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初步形成了大培训的格局,效果十分明显。五是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升。建成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劳动就业服务大厅,设立了包括失业登记、求职服务、失业保险等15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就业管理模式,办事人员在大厅内就可以办好所有事项,进一步提升了窗口的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工作、开拓进取的结果。正是社会各个层面重视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才为全市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利条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无论是就业、社会保障还是劳动关系,都是民生的核心问题。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一定要自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形势下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统筹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立足于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继续把扩大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放在解决民生问题的优先位置,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与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推进制度创新与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互动。要在正确分析形势、把握全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劳动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综合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工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将继续处于深刻转变之中。这种转变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最为明显突出的是“三个转变”:即劳动保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覆盖正由过去主要面向国有集体企业及职工转为面向城乡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的工作领域正由过去主要立足于城镇范围转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就业、保障、维权一体化进程将显着加快;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事项正由重当务之急的解决转为更加注重制度体系的完善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在这些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既面临着若干有利条件,也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必须对面临的新情况有清楚明白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高度负责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前瞻性的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解决办法;既要严谨规范地做好传统的常规性工作,又要以新思维、新举措拓展新领域,经办新业务;既要切实有效地化解当前矛盾,处理好当务之急,又要登高望远,更多地研究长效工作机制;党政负责同志尤其是各镇分管的同志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关注劳动保障工作,多深入基层,多了解实际情况,多分析遇到的突出矛盾,切实协调解决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有关部门要继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努力形成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强大合力。
刚才,李淑芳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明确了20*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关于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更大的力度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上下功夫。要认真总结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做到能拓展的尽可能拓展,能延伸的尽可能延伸,能优惠的尽可能优惠,不断放大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大力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基层服务窗口要在显着位置公布有关政策规定,切实提高就业再就业人员对有关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的操作程序,为就业再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在重点帮扶困难人员就业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确保“双失业”和“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服务岗位。三是在推进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两后生”的培训,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就业人数增长。坚持内转、外输、创业并举,继续推进部门与镇、镇与镇之间的对口挂钩协作,大力加强农村适龄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完善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促进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在强化就业服务和培训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加快形成多元投入、规范动作的职业介绍体系。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劳动者培养工作新格局。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年,要坚持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要在农民工中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二是着力破解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点。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减免社会保险费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制定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措施,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实现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标准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再就业服务,促进其就业。四是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件事情要强调一下。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学昆山、达小康”的目标,把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率≥60%列入镇、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主要考核内容。20*年兴东镇、兴仁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力,已分别达到63.3%和63%。但目前全市仅达28.18%。对照指标,差距很大,各镇要抓紧做好工作。
三、着力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围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今年要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抓好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促进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引导。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使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成为企业决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三是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全面提升劳动争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农民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农民工工作要重点推进十项制度建设,力争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劳动保障部门来讲,要致力制度创新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良好环境。一是全面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要坚持从源头抓起,把企业招用农民工行为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严禁滥用试用期侵犯农民工权益。二是全面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抓紧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三是全面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整合就业服务资源,为农民工提供指导、职业介绍、岗位信息和政策咨询等基本就业服务。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确保有培训意愿和能力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接受培训。四是全面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效能建设。劳动保障工作与城乡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服务要求高,能否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效能建设至关重要。要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劳动保障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加快建立面向企业和参保对象的统一征缴和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20*年考核,有的镇存在问题,要抓紧整改。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不断提高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建成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联动响应的12333劳动保障综合咨询服务系统,为城乡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依法行政观念,真正做到责任意识强、政策业务精、工作作风实、服务水平高,为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劳动保障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通过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年劳动保障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同志们:
这次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好全年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与此同时,劳动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着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新”。一是城乡就业工作有新突破。最能衡量就业工作的三项重要指标得到很好的实现,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连续四年持续下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2405人,占考核指标的120%;就业总量达140000多人。二是社保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城镇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当期基金收入、历年滚存结余均大幅度增长,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在南通六县(市)中均名列前茅。因全面完成企业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任务,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表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达到3597万元,占考核指标1100万元的327%,处于南通六县(市)领先地位,并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三是劳动关系调整有新成效。打造执法一体化平台,开创劳动监察新模式。以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为龙头,实现了劳动保障监督检查统一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管力量和资源统一调度,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统一处理。工作经验在省政府办公厅《信息简报》上刊登,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交流推广。四是职业培训事业有新发展。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立培训考核、就业一体化机制,坚持以就业率检验培训成果,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强,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初步形成了大培训的格局,效果十分明显。五是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升。建成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劳动就业服务大厅,设立了包括失业登记、求职服务、失业保险等15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就业管理模式,办事人员在大厅内就可以办好所有事项,进一步提升了窗口的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工作、开拓进取的结果。正是社会各个层面重视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才为全市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利条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无论是就业、社会保障还是劳动关系,都是民生的核心问题。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一定要自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形势下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统筹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立足于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继续把扩大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放在解决民生问题的优先位置,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与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推进制度创新与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互动。要在正确分析形势、把握全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劳动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综合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工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将继续处于深刻转变之中。这种转变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最为明显突出的是“三个转变”:即劳动保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覆盖正由过去主要面向国有集体企业及职工转为面向城乡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的工作领域正由过去主要立足于城镇范围转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就业、保障、维权一体化进程将显着加快;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事项正由重当务之急的解决转为更加注重制度体系的完善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在这些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既面临着若干有利条件,也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必须对面临的新情况有清楚明白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高度负责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前瞻性的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解决办法;既要严谨规范地做好传统的常规性工作,又要以新思维、新举措拓展新领域,经办新业务;既要切实有效地化解当前矛盾,处理好当务之急,又要登高望远,更多地研究长效工作机制;党政负责同志尤其是各镇分管的同志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关注劳动保障工作,多深入基层,多了解实际情况,多分析遇到的突出矛盾,切实协调解决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有关部门要继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努力形成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强大合力。
刚才,李淑芳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明确了20*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关于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更大的力度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上下功夫。要认真总结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做到能拓展的尽可能拓展,能延伸的尽可能延伸,能优惠的尽可能优惠,不断放大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大力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基层服务窗口要在显着位置公布有关政策规定,切实提高就业再就业人员对有关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的操作程序,为就业再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在重点帮扶困难人员就业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确保“双失业”和“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服务岗位。三是在推进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两后生”的培训,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就业人数增长。坚持内转、外输、创业并举,继续推进部门与镇、镇与镇之间的对口挂钩协作,大力加强农村适龄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完善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促进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在强化就业服务和培训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加快形成多元投入、规范动作的职业介绍体系。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劳动者培养工作新格局。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年,要坚持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要在农民工中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二是着力破解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点。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减免社会保险费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制定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措施,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实现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标准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再就业服务,促进其就业。四是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件事情要强调一下。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学昆山、达小康”的目标,把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率≥60%列入镇、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主要考核内容。20*年兴东镇、兴仁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力,已分别达到63.3%和63%。但目前全市仅达28.18%。对照指标,差距很大,各镇要抓紧做好工作。
三、着力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围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今年要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抓好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促进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引导。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使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成为企业决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三是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全面提升劳动争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农民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农民工工作要重点推进十项制度建设,力争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劳动保障部门来讲,要致力制度创新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良好环境。一是全面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要坚持从源头抓起,把企业招用农民工行为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严禁滥用试用期侵犯农民工权益。二是全面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抓紧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三是全面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整合就业服务资源,为农民工提供指导、职业介绍、岗位信息和政策咨询等基本就业服务。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确保有培训意愿和能力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接受培训。四是全面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效能建设。劳动保障工作与城乡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服务要求高,能否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效能建设至关重要。要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劳动保障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加快建立面向企业和参保对象的统一征缴和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20*年考核,有的镇存在问题,要抓紧整改。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不断提高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建成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联动响应的12333劳动保障综合咨询服务系统,为城乡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依法行政观念,真正做到责任意识强、政策业务精、工作作风实、服务水平高,为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劳动保障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通过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年劳动保障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统筹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立足于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继续把扩大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放在解决民生问题的优先位置,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与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推进制度创新与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互动。要在正确分析形势、把握全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劳动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综合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工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将继续处于深刻转变之中。这种转变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最为明显突出的是“三个转变”:即劳动保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覆盖正由过去主要面向国有集体企业及职工转为面向城乡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的工作领域正由过去主要立足于城镇范围转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就业、保障、维权一体化进程将显着加快;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事项正由重当务之急的解决转为更加注重制度体系的完善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在这些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既面临着若干有利条件,也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必须对面临的新情况有清楚明白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高度负责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前瞻性的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解决办法;既要严谨规范地做好传统的常规性工作,又要以新思维、新举措拓展新领域,经办新业务;既要切实有效地化解当前矛盾,处理好当务之急,又要登高望远,更多地研究长效工作机制;党政负责同志尤其是各镇分管的同志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关注劳动保障工作,多深入基层,多了解实际情况,多分析遇到的突出矛盾,切实协调解决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有关部门要继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努力形成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强大合力。
刚才,李淑芳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明确了20*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关于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更大的力度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上下功夫。要认真总结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做到能拓展的尽可能拓展,能延伸的尽可能延伸,能优惠的尽可能优惠,不断放大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大力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基层服务窗口要在显着位置公布有关政策规定,切实提高就业再就业人员对有关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的操作程序,为就业再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在重点帮扶困难人员就业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确保“双失业”和“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服务岗位。三是在推进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两后生”的培训,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就业人数增长。坚持内转、外输、创业并举,继续推进部门与镇、镇与镇之间的对口挂钩协作,大力加强农村适龄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完善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促进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在强化就业服务和培训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加快形成多元投入、规范动作的职业介绍体系。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劳动者培养工作新格局。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年,要坚持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要在农民工中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二是着力破解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点。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减免社会保险费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制定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措施,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实现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标准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再就业服务,促进其就业。四是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件事情要强调一下。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学昆山、达小康”的目标,把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率≥60%列入镇、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主要考核内容。20*年兴东镇、兴仁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力,已分别达到63.3%和63%。但目前全市仅达28.18%。对照指标,差距很大,各镇要抓紧做好工作。
三、着力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围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今年要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抓好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促进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引导。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使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成为企业决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三是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全面提升劳动争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农民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农民工工作要重点推进十项制度建设,力争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劳动保障部门来讲,要致力制度创新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良好环境。一是全面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要坚持从源头抓起,把企业招用农民工行为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严禁滥用试用期侵犯农民工权益。二是全面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抓紧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三是全面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整合就业服务资源,为农民工提供指导、职业介绍、岗位信息和政策咨询等基本就业服务。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确保有培训意愿和能力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接受培训。四是全面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论文摘要:社保基金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社保资金缺口的压力,其本身的商业化运作乃是大势所趋;社保基金作为我国股市中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有着现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当然,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现代化公司制度的理念,社保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程度需要合理把握。其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途径目前应限定在信息披露项下为宜。
1社保基金商业化运作的必然性
社保基金的日常业务除了收缴、发放社会保险金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社保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其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程度。“社会保障基金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形成庞大的资产,成为投资融资的一大财源。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比例,指导投资的方向,促使社会保障基金向国家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从而成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第六十七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通过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这就说明,我国在立法态度上也倾向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与负担。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我国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我国进人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且我国是在社会财富增长速度落后于老龄化速度的情况下(即所谓的“未富先老”)实现这一转变的。我国人口的加速老龄化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就是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因为社保基金的增长速度要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同步才能顺利完成社会保障事业的目标,要想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保基金的增速则要快于老龄化的速度。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社保基金充裕才能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开展,而我国的国情决定着仅仅靠社会保险金的缴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极有必要实现社保基金的商业化运营,我国法律对此基本上也是持肯定态度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实现社保基金在安全前提下的商业化运营,换句话说,就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在哪里?
2社保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可行性
“在国际上,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通常有五种。一是购买政府公债或视为政府岁人盈余,充国库之用;二是存储于国家银行或民营银行,由银行选择借款人;三是直接以银行家身份出现,向需要资金的公司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四是投资于不动产,直接取得经营权,以获得收益;五是对于享受社会保险金待遇的劳动者或其家属提供消费性借贷服务。”客观地讲,这几种方式都有不同的积极作用和不足,而且各国在具体的选择搭配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购买有价证券,尤其是股票,是比较快速和大规模增值的途径之一,但是它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也使得对于社保基金人市的争论在我国成为热门话题。争论归争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国的社保基金近年来确实已经投人到股市之中,并且曾经取得过不俗的业绩,这就说明社保基金投人资本市场、参与证券交易是现实可行的,但是股市的风险和波动也使得社保基金的商业化运作需要极其谨慎t斗〕。正因为资本市场的高风险,有人对社保基金人市持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社保基金还是应该秉持稳健投资的策略,将具体的投资范围限定在风险较小(当然收益也较少)的债券(以国债为主的)领域。对此需要明确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只要是投资就一定会存在风险,即便是风险相对较小的国债也不例外,请不要忽略,这一两年来不断见诸报端的国家破产事件;第二,在我国,相对于投资丰厚的股市,其他投资渠道的收益率很难赶得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如果仅仅通过避免涉入股市来避险的话,很难保证社保基金的资金充足率;第三,绝不能因噎废食,近两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确实使得社保基金在股市的投资收益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受到影响的绝不仅仅是社保基金,所有的投资者或投资机构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况且社保基金的投资亏损率远低于股指下挫幅度。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在中国语境下防范和控制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作者在这里主张社保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以达到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运营风险,进而达到最大程度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目的和效果。众所周知,作为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拥有数目惊人的资产总量,无论这些资金流动到哪一个领域,都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一旦社保基金拥有了某上市公司的股权,就成为了该公司的股东,就应该享有股东的权利、承担作为股东的义务,而首当其冲的义务就是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公司治理,其意义乃指透过制度之设计与执行,期能提升公司策略管理效能与监督管理者之行为,借以确保外在投资者(小股东与债权人)应得之报酬,并兼顾其他利害关系人之利益。er [7]8,现代公司治理的重心早已由“股东会中心主义”演进到“董事会中心主义”,即董事会为上市公司运作的核心,但股东享有选择、任免董事的权利当无疑义。所以社保基金作为一种官方的、公益性质的投资机构,在投资安全的前提下,还应该尽可能的关注其行为的社会效应。理论上讲,它一旦成为某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后,就应该尽一种忠实义务,即在商业目的之外还要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负责,负责地选择合格的董事或经理人,有效地参与公司的治理结构,以维持公司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性发展。这就是说,从法律上讲,作为股东的社保基金当然有权利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在我国,无论是从经营规模还是资产规模上来看,大型的上市公司多为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其经营目标除了盈利之外,还有对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顾。因此,在商业化运营的目的上,众多大型上市公司和社保基金都具有兼顾盈利和追求社会利益的取向,社保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应该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另外,从经营绩效上来讲,社保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社保基金和公司其他经营主体的友好关系和良性合作必将实现二者的双赢—社保基金会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而公司的其他经营管理者也多了一个战略伙伴与理性监督者,这也将确保其经营策略更具合理性。
总之,社保基金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拥有法律上的合法性、经营理念上的同向性、经营绩效上的共赢性,抑或曰,社保基金拥有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可行性。
3社保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功能定位与实现途径
3. 1社保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目的是监督而不是控制
“从公司角度而言,公司治理之终极目标,应是在合于法律规范下,建立最适合机制以促成公司价值之最大化。因此,公司治理理应包括‘管理’与‘监控’两个面向,前者系指企业透过自治方式来‘统管’或‘经营’公司,例如设置股东会作为最高意思机构,后者乃系采取适当监控机制来‘监督’或‘控制’,例如设置董事会来监督公司业务经营,并课以各种义务或责任以防止违法滥权。如前所述,社保基金的存在目的以及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原因是确保社保资金的充足率,以应付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背景下我国的社保资金缺口问题;作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事业单位,其追求目标既不在于盈利,也不在于干预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基于以上两点也决定了社保基金不可能完全、彻底掌握不同类型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规则与发展规律,有鉴于治理信息和治理能力的不充分,社保基金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似乎也不太合适。因此社保基金应该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即其主要的目的与功能在于发挥高效、有力的监督,而不是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决策权。虽然社保基金很容易成为某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至少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社保基金应该找准定位,对于“管理”范畴之内的事项应该尽量减少于预,否则容易引发“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发生,而且与放宽管制、搞活经济的改革开放理念不符。很自然地,社保基金的职能就归人到“监控”范畴之内,当然,这里还涉及到社保基金与监事会或者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交叉重合与分工合作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进一步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正是因为监事会职能不彰、独立董事不独立(甚至不“懂事”)现象的存在,作为独立且有一定权威的社保基金加人到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来一定会增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监控”的职能与力度。
(一)保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面对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近期要着力抓以下两项改革。
一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下一步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重点做好三件事。其一,进一步修改完善已经出台的民间投资项目登记办法,完善配套实施细则,并适时上升为政府规章。其二,进一步修改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通过立法程序,争取早日出台。其三,抓紧制订代建制的实施办法。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国家有关部门还将出台多个配套政策。各地要特别重视抓好学习培训,切实把这项改革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
二是规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着力在规范深化上下功夫。其一,要按照省政府公布的行政许可目录,抓好省级部门和市县的衔接、规范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完善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建设。其二,要按照国家审改办的要求,抓好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工作。其三,要抓好全省网上审批总体方案的实施工作。
(二)保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必须加快城乡体制改革
浙江省要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就必须率先在城乡体制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改革的重点举措:统筹城乡规划,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形成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建设体系,促进城镇规划方式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统筹城乡就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统筹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同时,要积极关注并重视解决城乡转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城中村”改造,推进撤村建居,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城乡从社区建设、户籍身份到管理组织等方面的逐步接轨融合。
二是深化与农村税费相配套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要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改革农村教育体制,以及研究把税费改革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政府对农业补贴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通过推进这些配套改革,切实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巩固和保障农业基础。
(三)保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一是大力消除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体制障碍。围绕科技强省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牢固确立企业科技进步的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文化大省建设,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好试点方案的实施,推动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区块、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要深化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力度,深化农村卫生院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在分类认定基础上,加快社会中介类和生产经营类单位的转企改制。同时,还要抓紧就消除服务业发展中体制性制约,降低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门槛等方面,深入研究,完善政策,加快市场化进程。值得指出的是,围绕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还要把建立社会发展评估体系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发挥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推动各级政府牢固确立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
二是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要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研究采取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就业再就业培训。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扩面工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完善“新五保”制度,加快实施进程。还要加快推动社保体系向广大农村农民延伸,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保制度,大力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民、保障农民、富裕农民。
(四)保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大力推进直接融资,抓住中小企业板块推出、CEPA实施等机遇,推动更多企业多渠道上市。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做大省级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防范金融风险。大力引进外资,加强银企合作,进一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改善资金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土地市场。扩大市场配置土地的范围,建立政府对建设用地总量的调控机制,加强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千方百计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建立健全资源集约利用机制。充分运用价格机制,用经济手段推进节能、节地和节水,形成有利于集约使用各类资源的新机制。要研究制订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的具体办法,以及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超标排放惩罚办法,引导企业自觉加强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形成有利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机制。通过试点逐步建立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和谐相处 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G127.2(26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因市场无法调节而引发的各种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需要政府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予以矫正;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处理公共危机,要求政府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具体来说,主要是城市管理体系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社区服务体系问题、物业管理问题这四个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和诸多问题。
如“政绩只看GDP,经济一俊遮百丑”的考核办法,使得我们的政府行为,热衷于微观经济活动,不屑在经济和社会事业间进行统筹和协调,虽然高呼“两个文明”一起抓,但总是难免“一手硬、一手软”。经常性工作不到位,造成许多“突击整顿”的短期行为总是被动地填补社会管理漏洞,政府往往是在社会问题产生后,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调控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建设上,政府还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用经济政策代替社会政策,没有关注发展环境的建设和营造,特别是发展软环境的建设和营造。政府过分介入微观经济生活,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无视政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但是政府职能错位,也有悖于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社会事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安排。一些承担公益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基础教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承担法定公共责任的机构,也被引向市场化方向,也被指令完成一定的创收任务,而且逐年还有递增的指标。这种放权过度,约束不足的问题,必然导致违背社会事业发展方向,偏离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加剧“上学难、看病贵”等涉及民生的问题。
政府公信度和干部作风问题有待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准备。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把建设“四型”(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依法服务、廉洁服务、诚信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总体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在公共财政投入方面要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确保对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普通市民和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薄弱领域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人群之间享有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差距,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
三、加强城乡社区管理工作,建设好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城乡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
(一)稳中求进,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1、积极服务企业用工。一是完善促进就业政策。贯彻落实新修订的《__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的服务工作若干意见》,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补贴政策,不断改善就业环境,更好服务企业用工。二是深入全县260多家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针对春节后企业的“招工难”、“务工难”的矛盾,充分发挥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技工学校、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就业培训基地、社会职介机构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网上信息、举办大型招聘会、下村宣传发动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介绍。上半年,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场次,为全县260多家企业提供用工服务,提供9023个就业岗位,解决企业用工7120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健全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立健全我市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动态掌握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求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就业供求信息,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共办理(含网上登记)求职登记8950人次;用工登记3570人次;求职介绍成功4389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60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5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8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48%;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678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2.2%,比市政府的目标数低1.6的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培训经费直补企业政策,扩大重点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规模。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结合个人求职意愿和岗位技能要求,依托现有技校、职校培训资源,开展免费的岗前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再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全面推进就业“贷、免、扶、补”优惠政策,为每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三个就业岗位、一次就业培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累计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7548本;尚有180多名“4050”人员社保补贴正在办理中。
3、推进基层平台建设。针对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少,工作条件差,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按照分期分批原则,在全县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所(社区)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围绕硬件建设标准化、业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积极探索建立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强化业务培训。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等政策法规、工作要求和业务流程,提高能力素质和服务群众水平,逐步提高该部分人员工作补助。三是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乡镇、村级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二)扩面提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
坚持把扩面提标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使各项社会保险覆盖更多人群,使参保人员享受到更好的参保待遇。一是扩面提标,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以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为扩面重点,促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收,实现参保人数和基金征收同步增长。二是确保社会保障金和符合条件下岗失业人员的失业金按时足额百分之百社会化发放。
1、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按照省人社厅部署,继续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县共有7007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了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00.49元,经过本次调整,全县职工平均养老金1995.3元。强化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百分百社会化发放。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制度,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月70元提高到90元,强化督导检查,加快续保缴费工作进度,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保的衔接,督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发放到位。
截止今年6月,全县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24814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25197人减少383人,征收基金6904万元,离退休人员7007人,支付养老金8395.19万元,发放87位干部生活
补贴39.71万元,为945位无力参保退休人员和12位高龄职工发放老年生活保障金208.9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134个单位参保9323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9279人增加44人,征收基金7332万元,离退休人员3790人,支付养老金716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新增参保缴费人数1366人,当年缴费人数14.45万人,基金收入5016.62万元,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7.61万人,支付养老金4194.19万元;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443人次3.99万元。2、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以国有和城镇集体困难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为重点,推进医疗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待遇,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年人均320元增加到每年人均360元。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强化医疗服务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监督检查,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机构之间医疗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截止6月,全县有397个用人单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835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24286人增加549 人,基金收入3371万元,基金支出2645万元。今年来,通过全面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周密部署,全县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3.2816万人,较上一年度3.2259万人增加557人,为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实施以来参保人数最多的一年,基金收入711万元,基金支出564万元,累计结余__58万元。
3、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以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及企业职工为重点群体,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参保覆盖面;推进失业动态监测,做好失业预警工作。同时加强对失业保险金发放的监管,防止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违规冒领失业金。截止6月,全县参加失业保险单位225家,参保人数20426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19396人增加1030 人。征收失业保险金361万元,发放失业金309人次29.6万元。
4、健全工伤生育保险。进一步做好工伤、生育保险的扩面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和推进工伤预防、康复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落实。截止6月,全县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028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14117人减少2089人,征收基金164.8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25人,支付工伤保险金24.23万元;生育保险自2014年10月起由企业社保移交医保中心管理,通过建立制度、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经办流程,规范待遇审核支付工作。截至20__年6月,全县共有5377人参加生育保险,基金收入94.8万元,基金支出31万元,共计31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为企业及参保员工解除了因生育带来的误工等难题,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5、健全社保基金监督。加大社保基金安全运行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巩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能,重点加强对基数核定、征缴、存储和待遇支付等主要环节的监控,做好收、管、发全程跟踪监督。同时不断强化社保基金就是“高压线”的理念,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严谨细致的做好社保基金经办服务工作。在今年的社保基金例行审计中,发现个别待遇领取对象存在死亡后继续领取待遇的现象,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自查、狠抓整改,要求系统各社保经办机构对本单位的基金运行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对部分存在社保基金历史欠费的单位继续做好追缴工作。至6月底,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通过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查出退休人员死亡未及时上报和无力参保人员多领取养老金21人,追回养老金4.55万元;机关社保中心通过加大对历史欠费单位的清欠力度,共追讨欠费基金72.3万元;城居保中心通过生存认证、银行账号核定等措施,追回无力参保、重复领取、死亡多领取待遇2人0.29万元。与此同时,我局把基金节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做好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死情况认证调查、失业人员身份核查及伤残人员级别鉴定等业务的规范管理,通过不断完善措施,在基金运行流程和经办过程中,建立相互制约、监督管理,违规处罚和跟踪检查机制,有效防止违规现象发生,有效防止了社保基金的“跑、冒、漏、滴”,确保了基金的绝对安全。
(三)依法维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合同备案制度,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完善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有效机制,加大企业欠薪防处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组织开展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开展依法监察行动,集中解决劳动用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劳动仲裁工作,强化基层多元化调解工作职能,落实调解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劳资纠纷,提升调解仲裁机构服务社会的能力,使更多的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截止6月底,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办主动监察了39家企业,对26个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用工备案,督促11个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270份;受理劳动监察投诉案件31起,涉及农民工233人,办理结案31起,追回被拖欠工资494.14万元;收到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申请9件,涉及人数19人,金额36.5万元,立案处理5件,其余4件调解结案。受理工伤认定__起,已办理结案13起;受理劳动能力鉴定2起。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塑造人社队伍新形象
为全面加强机关作风能力建设,完成好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我局积极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纪律严密、作风扎实、工作高效人民满意的人社干部职工队伍;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团结务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目标,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细化工作、优化服务,在全面摸清系统工作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制定了《__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服务项目汇总》、《__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狠抓“五个到位”:强化组织领导到位,强化工作责任到位,强化监督责任到位,强化宣传措施到位,强化责任追究到位,促使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做好政策的落实和争取,推行便民利民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无力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县及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确保这部分人员老有所养。我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我县国有企业、县级以上城镇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无力参保职工、高龄职工向上申报老年生活保障金,明确专人负
责,全程跟踪办理。至今,我县共有945名无力参保职工享受到老年生活保障金,每年可争取到500多万元资金解决无力参保职工的养老问题。继续加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参加医保难问题,至6月底,全县共有893名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想方设法,推进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__技工学校教学实训楼和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我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把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多方努力,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经重新选址县江滨新区集中办公区后,现已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大楼已经盖至第二层,预计年底能够完工。县技工学校在做好教学实训楼和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县政府关于做好技校、职校整合搬迁等工作。
1、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巩固依法行政综合监察成果,对监察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办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行政务公开,完善网上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2、推进维稳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切实推动从政策层面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处理事项“路线图”,加强初信初访工作,着重治理重信重访,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大苗头和隐患排查力度,及时化解和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3、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力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完善政府网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和机关作风的转变。
4、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廉政教育,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半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熟练技术工人较缺乏,企业缺工仍然比较严峻,就业工作联席会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协调仍需加强,联席会的职能有待强化。
2、弱势层面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障仍然薄弱,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有待解决。
3、社会劳动关系协调压力日益增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规范执法推进较为困难;劳动权益保障诚信体系不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还不扎实,企业用工不够规范,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和恶意拖欠工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自身建设还有差距,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平台不完善,劳动保障机关的自身工作条件、工作机制、履职能力与外在工作环境难以适应新形势所承担的繁重任务。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高度重视,下一步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抓规范和抓进度并举,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社会保险各项工作;
2、抓技能培训和抓创业扶持并举,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扶持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3、抓政策宣传和抓劳动合同签订并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4、抓规范和抓突破并举,理顺职能,提高部门协调运转能力;科学设置工作岗位,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
关键词:防汛思路探讨
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2℃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652.8毫米,全市河流属于季风区雨源型,大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河流。主要河流14条。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汇入大沽河入胶州湾外,其余10条河流均单独入海。
建国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大搞水利基本建设,全市共建成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52座,塘坝500余座,总库容122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780万立方米。并通过采取疏河筑堤、裁弯取直、除险加固等措施先后对全市14条主要河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与此同时,实行拦、蓄、引、提并举的办法,修建拦河闸(坝)100余座,在全市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为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防汛减灾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洪水灾害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依然严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防汛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一、防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汛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全市防洪减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解决。一是大多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且老化失修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二是仍有部分河道防洪能力较低,且堤防隐患较多,一旦遭遇较大洪水,难以确保行洪安全。三是防潮堤坝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工程老化严重,防潮标准低,坝体单薄,难以抵御较大风暴潮。四是点多面广的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根治,特别是其中的头顶库(坝)、连环库(坝),一旦失事后果严重。五是田间排水设施失修、阻塞较为严重,造成农田排涝不畅,尤其是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打乱了原有排水体系,而排涝工程又不配套,一遇发生暴雨极易造成内涝。
2、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大沽河、城区河道、四座中型水库的管理已日渐完善,但中小型河道、小型水库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中小型河道、小型水库多数未确权划界,无专门管理机构,乡镇水利工作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设施不配套、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乡镇防汛工作发展的“瓶颈”。
3、防汛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市的防汛自动化建设虽然有了长远发展,实现了适时水雨情搜集和传输、无线通讯、防汛会商,但是防汛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一是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没有完全建立,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实时优化配置;在水资源管理调度方面,防洪除涝与供用水、水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突出,区域、行业之间的利益、权限分配等有待协调,长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建立;防汛调度会商系统还不完善,基层防汛能力较低,部分乡镇防汛预案编制不完善,有些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村(居)级预案尚未建立。
4、部分群众防灾意识薄弱,自救能力不强,一些群众认为水库除险加固后就安全无夷,对水库防洪工程期望值过高。
二、探讨防汛思路,把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人水和谐。
加强防汛能力建设,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既是当前全市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全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管理理念,不断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防汛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1、加快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一是切实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病险问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解决,逐步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二是强化田间排涝设施建设,重点搞好中西部低洼易涝区田间道路整修和排水沟疏浚开挖工作,不断提高农田排涝抗灾能力;三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坚持治理与管理同步,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确权划界,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人员,健全工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2、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洪水资源化管理
即墨市“三河五库”(大沽河、流浩河、五沽河、王圈水库、宋化泉水库、挪城水库、石棚水库及普东水库)是全市重要水源地,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防洪与水资源调控的工程体系,初步实现了从洪水调度向洪水调度和水资源调度结合起来转变。为此,还需要制定和完善洪水调度方案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实时性,延长预见期,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水资源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3、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工作效能、实现防洪救灾各项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收集雨情、水情、工情,对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报,对可能的洪水调度方案进行模拟和综合评价,提高信息采集、传递的时效性和分析、决策的科学性,为科学防控洪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们越来越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要以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强重点测站的建设,建成连接市、镇、水利工程设施的水利信息网络,建立覆盖全市的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系统和水利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形成集数据存储、管理、交换、共享于一体的流域防洪和水资源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预报、预警、会商、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管理、调度指挥的现代化水平,为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薛跃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整治"吃拿卡要"创优发展环境动员会,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吃拿卡要"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人社工作实际,对全县人社系统开展以"吃拿卡要"问题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为我县人社事业跨越发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刚才杨海云书记宣读了《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开展此次集中整治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人社事业实现了全面发展。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局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被评为全县社会管理类第一名。在全市人社工作会议上,我局被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年终责任目标综合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名。正是在实际工作的锤炼中,人社干部队伍素质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干部队伍中仍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个别干部仍存在着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谋取私利的恶劣行为。我们要高度认识开展这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改进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打造一流人社事业。
首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全国各地争相发展的形势下,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已经演变为发展环境的竞争。当前,我县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创优发展环境,提升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以优良的环境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是全县的中心工作,在这个时候,对"吃拿卡要"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重拳出击,集中打好"吃拿卡要"问题专项整治的攻坚战。
其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迫切要求。人社部门是党和政府直面群众的窗口。人社部门的作风优不优,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着事业发展的成败,影响着工作落实的效果。我们一定要在改进作风上下工夫,以优化服务促落实。针对服务对象的意见和需求,进一步坚持依法办事,实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手续和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创优发展环境,不断地追求群众的认可。
二、明确重点,严格步骤,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整治"吃拿卡要"问题为突破口,解决影响人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惠民生、保稳定、聚人才、促发展"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和重点行为。要重点整治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谋取私利的行为;要重点整治执法、审批、服务等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效能低下、服务态度恶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损害人社形象的行为;《实施方案》中明确了重点整治的6种行为,各部门要按照全局的部署要求,加大整治力度,努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其次,要严格落实专项整治方案的各项步骤。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5月份开始,到8月底结束。按时间划分为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建立机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上下承接,环环相扣,因此,只有认真把握好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步骤和关键环节,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治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深刻剖析自查,严查典型案件,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统筹兼顾,保障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吃拿卡要问题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与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是与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目前这一活动已经进入"问题查摆、整改提高"阶段。各股室、中心、乡镇所要把专项整治吃拿卡要问题,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统筹考虑,在工作部署上协调推进,特别是要把专项整治中的自查自纠工作与学习教育活动的"查、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增强实效。
二是与"作风建设年"和"项目落地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吃拿卡要专项整治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项目落地率,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兴业、安家落户,不断增强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因此,我们要把整治吃拿卡要专项工作融入到项目落地年的工作当中,以专项整治的实际成效,保障和促进项目落地。
三是与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吃拿卡要问题专项整治,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抓紧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整治过程中,要在实际工作中上下功夫,针对权力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提出对策建议;要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认真总结各股室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努力从源头上杜绝吃拿卡要现象。
【关 键 词】政府职能 转变 政府效能 提升
宁夏政府效能建设开展三年多以来,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就,有效促进了行政体制改革、有效提高了政府的执行力,政府职能从主导经济建设转向注重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推动宁夏政府效能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相关理论
随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探求新的治国方略和管理方式,改革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成为新时代政府发展的趋向。我国的政府职能也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变化。2004年2月12日,总理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发表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发展理论对经济社会变化的回应。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由中国学者在21世纪之初提出的,但作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是由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构成的。
二、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效能建设的内在关系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效能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效能建设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职能转变决定着效能建设的行动方向,政府新的职能构成是效能建设内涵的基本要素,效能建设离不开政府职能转变,否则会在不确定性中开展工作,不能根本彻底的提升政府效能。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政府效能建设反过来又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能动作用,政府效能是检验政府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尺度,政府效能建设有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有助于理顺政府内部的职能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与分解,政府效能建设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制度保障,可以有力促进政府职能的积极发挥,提升职能转变的力度和效度。从我区行政管理的实践来看,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已成为影响政府效能的最主要因素。
三、宁夏转变政府职能的实践经验
宁夏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适应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对行政体改革的要求,自治区政府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开始了新的行政体制变革与创新,确立了以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为革新目标的政府发展导向。2007年9月28日,宁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政府效能建设大会,时任自治区政府代主席、现任自治区政府主席的王正伟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以提高执行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讲话,《讲话》开启了宁夏政府职能转型的序幕。四年以来,宁夏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把握《讲话》精神,立足本部门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了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其实践经验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政府效能创造了思想条件
政府由管制向服务的角色转变,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要前提,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政府效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契机。我们党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从人民出发,一切为了人民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这也是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落脚点。自2007年,自治区政府开展效能建设以来,其根本出发点就始终坚持着“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治政理念,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陈建国在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强调:“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政府机构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这些重要指示体现了自治区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体现了政府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对人民各种利益诉求的重视和关切,是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为提高政府效能创造了坚实的思想条件。
(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体制改革为提高政府效能提供了制度条件[1]
自治区政府为全面落实政府效能建设的战略部署,自2007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政府效能建设的文件和办法,逐步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政府相继频布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决定》(宁政发[2007]146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府机关人员行政效能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试行办法》(宁政发[2007]17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草案廉政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宁政发[2007]154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政府效能建设投诉中心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2007]25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完善效能建设十项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07]258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组建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08]40号)《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七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监察厅〈关于在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06]5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8年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宁政发[2008]13号)。《自治区政府直属机关单位效能目标管理考核试行办法》(宁政发〔2008〕21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府效能建设的意见》(宁政发〔2009〕53号)。
这些文件和规定的出台,保证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为政府转型效能建设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政府绩效是综合的指标结构,这些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成为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效能的基本体制的一部分。
(三)坚持服务经济和服务社会的统一为政府效能建设确立了方向
自效能建设以来,政府不仅是要通过效能改革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最大程度地进行招商引资,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政府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着眼于民生,强调效能建设的民本特色。王正伟主席2010年1月26日在自治区2009年度效能目标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把民生计划作为第一任务来落实,作为民心工程来完成,作为检验效能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来对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承诺,让群众更多地享受成果、得到实惠”。2007年政府启动实施了“民生计划”,自治区政府在今年年初还审定了新的十项民生计划,为民办的30件实事,这30件实事在往年的基础上新增了解决20万养老保障“边缘人群”的历史遗留问题、农民工周转房、山区农村学生营养早餐等任务,切实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宁夏还建立了全国范围内首家以省为单位名称规范、覆盖城乡、按月发放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2009年自治区民政厅召开了慈善总会换届大会,设立了3000万元的宁夏慈善基金。组织实施了“扶老助残”、“爱心助学”、“生命抢救”、“重生行动”四个重点慈善项目,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4884人,发放救助资金达1101万元[2]。2009年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并经过努力使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示范地区,在全国率先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建立了在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中配建廉租住房的制度[3]。自治区交通厅从2009年开始,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50亿元,新建、改建8000公里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还依托公路建设安排2.4万名农民工就近务工,发放农民工工资6445万元[4]。
(四)坚持有为和无为的有机结合为政府效能发挥确定了工作领域
为了提高政府效能,政府做到“有为”和“无为”的有机结合。政府对职责范围内的事主动承担,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有为”政府和责任政府。在经济调节方面政府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控经济运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改变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权控制过多的局面。在认真履行以上职能,做“有为政府”的同时,自治区政府认识到政府力量的局限性,改革行政方式,调动企业、市场、社会和公民个人的积极性,妥善协调政府与这些力量的关系,依靠“外力”解决了许多难题,提升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例如政府运用市场机制恢复我区沙漠地区生态植被,就是打破长期以来单一的政府投资、造管脱节的旧体制,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鼓励多方投资治理荒山、荒漠,一批批农民如打开闸门的潮水涌上荒山、沙海,焕发出农民对开发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绿色产业”的极大热情。[5]
(五)行政体制的转换为政府效能建设准备了组织机制
宁夏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和其他管理权限,不断理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扩权强县。宁夏作为全国首批5个“省直管县”试点省区之一,在2009年12月通过了《在吴忠市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始了扩权强县改革的试点,探索“省直管县”模式。事实上宁夏根据中央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上世纪90年未就开始了行政体制改革,在行政区划上撤地设市,从2002年10月起进行了市辖区区划改革。2009年1月开始对自治区政府机构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政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瘦身”。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城市街道和县城、社区的的管理体制也作出了相应调整。
不断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机制,财政省管县是“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核心,对行政体制改革起着关键作用。2007年基本完成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任务,所有市县均实行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宁夏现在的财政收入分配格局是,市、县级收入占到75%,自治区本级收入只占到25%,创建了财力保障的“直通车”,这一格局在全国并不多见。同时,在全区全面推行了“乡财县管”,所有乡镇经费纳入了县级部门预算。化解乡镇债务,截至2008年6月,完成了全区188个乡镇债务化解,在全国以省为单位率先甩掉了乡镇债务包袱。[6]
(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审批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综合体现。宁夏自2001年7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已分别进行了7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的内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着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行政机关内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建立行政许可监督制约机制和配套制度。到2010年底,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01项,调整项目149项,另有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改变了管理方式。建立了“统一受理,网络办公、限时办结,在线反馈,网络监督”的网上审批机制,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整合自治区各行政审批部门数据资源,实行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审批材料报送电子化和共享化。全区27个市、县(区)全部完成了政务服务中心组建任务,有80%以上的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站,不少行政村建立了便民服务点,实现区、市、县(区)、乡(镇)上下联办审批和自治区各厅局并联审批。2008年5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和严格的管理体系。到2010年底,各窗口累计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5.2万件,办结105.1万件,日均受理2000余件,即日办结率达80%以上,办结事项所用时间与规定审批时限相比,平均每件减少了9.5个工作日,窗口行政审批工作一直保持零投诉。服务中心自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自治区政府转变职能和机关作风的重要标志和展示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7]2009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2010年10月自治区政府又出台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为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明确了具体方向。
(七)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为政府效能建设夯实基础
公共财政体制就是指政府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以公共预算的方式,集中一部分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弥补市场失灵或市场无法解决的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公共财政是服务型政府职能实现、效能提高的经济基础和财力保证。为实现财政结构的公共性转型,成功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自治区政府于2009年5月频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工作的决定》,财政厅也为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制定了《自治区本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保证了财政改革的有效实施。2010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6亿元,加上中央级收入,全区一般预算总收入286.8亿元,争取中央各类补助资金358亿元,全区一般预算支出555.8亿元,全年财政收支创历史新高,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8]近三年以来政府加大社会保障、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其中尤其重点关注对“三农”的投入,加大了对农村公共设施、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区“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还通过努力率先在全国完成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在卫生投入方面加大了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在生态、环保方面也加大了财政投入。
(八)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变革为提高政府效能垫定了能力条件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要依靠一定的资源,这些资源有组织方面的,有人力方面的,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政府效能实现的能力条件。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努力的方向和要具备的能力主要是经济建设,政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但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们在当下已进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充分显现,要求政府的能力体系必须从主导经济发展,转向公共服务。自治区政府为提升政府效能,对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有效的执行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官员问责机制,同时逐步完善了监察机制,这些机制激发了公务员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具备了自我规范的能力,具备了高效行动的能力,为政府效能建设的提升准备了条件。
四、问题及建议
经过近四年的效能建设,宁夏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建设的体系已具备了良好的框架基础,各种运行机制也逐渐完善,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政府转变职能推进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其中尚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省略/specials/xibu/wxzl/wxzl32.html
[6]宁夏财政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