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

第1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改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只有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学综合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1]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不仅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只能运用到考试当中,而不能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现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老师通常在课堂上更注重于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就严重导致数学课堂趣味性不强,学生没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汲取,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标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上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高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可以得到有效构建。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悦数学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活跃,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完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课堂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缓解数学课堂的压力。如老师可以把每一竖排都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等该学生算出得数以后再由该学生给小组第二位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位学生回答出上一位学生所出的乘法计算题,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我们通过这样的互动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利用情景创设进行课堂导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开展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一课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小白兔过生日了,兔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小白兔可高兴了,但是兔妈妈告诉小白兔说,你只可以吃二分之一,但是小白兔觉得二分之一太少了,他想吃四分之一,兔妈妈听了笑着摸了摸小白兔的头,“傻孩子,那就让你吃四份之一吧。”小白兔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四分之一的蛋糕时却并不开心,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讨论,然后老师再拿出一张蛋糕的图片,通过折叠的方式进行演示蛋糕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分别是多少,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断探索实践、进行知识的验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以此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巧妙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加强学生深度理解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数学探究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展示相应的教学问题:小白兔、小花狗、小熊他们三个一起去郊游,一共带了10个面包和7瓶水,他们应该怎么来分配这些食物呢?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探究,让学生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然后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有效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置,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加快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

(四)利用微课引导课前预习习惯,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生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提前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可以有效减轻老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压力,让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变得更加高效,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的观看,提前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加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的掌握和理解。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堂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2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思维模式;学习能力

如今我们生活在现代科学快步发展的时代,文字、数字、图形逐渐与我们融为一体,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信息,数学也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和结晶。生活中到处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数学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对小学数学的重视也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初级阶段,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特定的数学思维模式才能稳定学生的发展,有助于为未来高级数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如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和正确理解,是教师现阶段需要关心和研究的。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素养,小学数学也是如此,为体现教育工作的价值理念,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讲述例子的方式传授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面临的数学难题。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把理念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充分满足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如何将核心素养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1.增强学生与小学数学学科的关系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受专业课程培训的影响,设置对学生数学学习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课程,忽略对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为此,教师应当增强学生与数学学科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和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深刻分析,发现并探索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知识理论,将数学课程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观点和思想,协助教学工作的开展。

2.转变教学方式,深刻体会学生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的感受,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认真分析规律变化,使学生形成自由性和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更好地观察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相关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举例“小鹿今年x岁,爸爸的年龄比小鹿大4倍,那爸爸今年多少岁?猜猜小鹿今年可能多少岁?( )A.10岁 B.5岁 C.20岁”学生可以以此来推算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结合游戏设计,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不只是枯燥地解答问题,还可以与游戏相结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利用与小学数学相关的益智游戏,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奇妙,进而喜欢上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来分享各自的数学益智游戏。然后再向学生布置相应的游戏,比如,可以要求学生讲不能与6有关系的数字,如6、12、16、18、24等等,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对数字的反应和敏感程度。另外,还可以加入拼图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性思维,从而帮助对数学的学习。

4.锻炼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不断探索,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意识,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过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有效运用创新思维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解决有关数学的一系列难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拓。

5.建立具有总结性和配合性的课程

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光是通过讲解数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的课程。将实践性的课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在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透过实践来运用数学,实现更好的数学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可以建立与数学相关的具有总结性和配合性的课程,将数学教师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或团队共同合作,一起总结和梳理与小学数学相关的内容,有效设计关于数学的学习主题,积极分享各自的教学方法、技巧、经验等,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还能使数学教学有效进行,充分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培养。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从多方面进行,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只有有效提高学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思维模式,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世刚,宋乃庆.论数学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通报,2015(3).

第3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新课改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得到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于学科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开展教学,教师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更为细化、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常态的数学课堂彰显精彩的学科特质,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学生数学思维,使其养成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1]。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如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及游戏情境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动画及图片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刺激学生感官,使课堂活动更加有趣。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学生对于钟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停留在表面认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利用钟表,引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学具等教学材料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的闹钟显示为7点,床头柜电子闹钟显示的时间也是7点。这两种实物是生活中常见的闹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钟表上的秒针、分针和时针的意义。教师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钟表时间的读取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钟表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拨动钟表活动,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小明的一天”作为主线,让学生在特殊时间拨动钟表,使其显示的时间和特殊时间一致。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二、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所学知识,也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对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控制,确保学生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具体课堂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层次、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主题,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同时,实践活动不应仅局限在课内,教师还应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之外。例如,在完成“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折纸、画圆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除动手类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又如,在完成“可能性”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彩票中奖和商场抽奖等问题;在完成“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通过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找到人文素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契机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达到丰富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2]。第一,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时,可适当引入数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第二,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第三,教师可将各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重要性,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拓宽其知识面。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引入与圆相关的历史知识,介绍我国“天圆地方”的传说,如此,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在圆周率的讲解中,教师还可以重点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他将圆周率精确到了第七位,一直到16世纪才有其他数学家打破这一记录。如此开展教学工作,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乐趣,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能获得与数学相关的历史知识,体会到数学学科历史的悠久,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数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四、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担当在核心素养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给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第一,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灌输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具备良好的责任感是当今社会的要求;第二,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小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与其他成员积极配合,保证任务完成效率;第三,为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竞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成员能认真、高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优胜的小组将会获得“有责任小组”的称号。例如,在讲解“运算律”知识时,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小组长。课堂上教师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计算习题,只有所有成员均单独正确解答习题后,才算完成小组任务,而哪个小组完成任务时所用的时间最短,即为获胜组。笔者发现,各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均积极思考、认真作答,虽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学生不会解答,但在小组长不放弃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的号召下,其他成员给予该学生积极的帮助,最终在小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缩短了整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时间,这样,在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合作精神的同时,还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借助这样的课堂任务设计,笔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给予各小组成员不同的计算任务,引导各成员在认真负责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责任心,给予其他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当今的社会,使其认识到不仅在学习中,在社会上自己也应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更好地提升。

第4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一、数学活动是建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构建数学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学生一至六年级学习的各个环节,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培养下,不断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了学生的知识系统,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是经验系统,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数学活动是形成这个结构的纽带。数学教学追求严谨性,使数学教学带有极大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以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多思考、多研究,尽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创造直观思维的机会,多给学生打开一些“窗子”,要尽可能的避免单调的符号。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抓住数学的特性,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同时,获得数学的思想,沉淀数学思维,最终获得数学核心素养。

二、数学思维是建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数学思维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并升华为数学素养的硬件。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思维价值,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拓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作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自主学习,把数学的“思维形式”升华为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妥善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精准把握活动的维度,真正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构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深度?这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核心素养建构的数学教学,教师的思想必须转轨,做到与新课程标准对接。建构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仅仅靠“多讲多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主动和自觉,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

(一)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整体把握数学教材就是教师要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精准把握教材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情,科学地分析和全面地解读教材,给学生呈现全面系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建构起举一反三的数学认知体系。

核心素养建构的数学教学,全面整体把握数学教材是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数学知识表述为:数学知识应该是 “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其实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整体,整体的知识一定是系统而完整的,是内在紧密联系的。结构的知识一定要通过系统整体的学习才能掌握,只有系统整体的掌握才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要整体理解各学段数学教材的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关于很多“应用题”,我们可以使用运用很多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截然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心生感悟,获得新的数学技能和知识,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这样,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改善,数学核心素养逐渐形成。

(二)科学设计单元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建构的教学,教师必须从零散的、小节的、条块的教学中快速地走出来,以一个完整的“章”作为教学的基本视点。可以把某章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如将“平移和旋转”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某个重要主题作为教学设计单元,如“分数的认识”等。这是数学精准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这样才可突出数学本质――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这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

(三)突出数学特性

核心素养的建构,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特性,关注三维教学目标,抓住数学特性。通过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探究活动展现学生的解题思考过程,组成问题“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抓住数学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精确设计问题,精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的核心为了学生的数学发展并促进其终身发展,所以学生必然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关键离不开“问题”。每章开篇、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并提前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不断调整问题的深度和维度,因地制宜的组织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建构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十分重要,它能引领学生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也可能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精确设计带有启发和诱导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和思考。?τ谘?生提出的问题,要分析学生的思考轨迹和思维过程,做到精准解答,有的放矢。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的教学中,这也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五)融情于学,搭景于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但是,小学生接触、喜欢探究的往往是那些最接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的经验数学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把童话故事糅合于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赋予感情,甚至赋予生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倒数》的教学中,我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会打倒立吗?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接着播放一张打倒立的ppt图片,让学生说说倒立与正常站立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抓住了倒立特征――头脚颠倒交换位置。接着安排给汉字和数字打倒立,从而生动地引出了倒数。这样的情境教学,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满了趣味。

(六)密切生活实际,铸造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构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素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从现实生活的、小学生身边的、实际的案例入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加减乘除的符号。教师通过密切生活实际,来铸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来学习数学,就能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自然而然的建构起来了,我们的数学教?W目的也就达到了。

(七)转变评价策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第5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 尝试 分享 导学 小学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该教学模式中的尝试阶段主要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自主探究及思考积极性的提升部分,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分享阶段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知识交流与共同探讨,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思维、拓宽思路。导学阶段的主体在于教师,主要是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及时点拨和思路的无形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内容。

一、小学数学核心教学素养与尝试・分享・导学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确立主要是从技能和情感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各项数学教学因素进行进一步升华,精华地再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开展教学计划中最核心的部分,课堂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核心载体,成为教师传输教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在课堂中凭借有效课堂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小写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众人关注的重点部分。而“尝试・分享・导学”教学理念作为贯彻实施该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实施,成为如今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尝试阶段――自主探究、回归课本

尝试阶段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主动性主要包括解新知识、解决新难题、进行新探究这些方面。对于学生主动性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更进一步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进一步要求相符合,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优秀的个人素质。学生不能一味地依赖吸收前人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在前人的经验下进行知识拓展,从而进入自身发展和探索的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探究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教师应当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更多地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在不断尝试中锻炼和提高尝试积极性与自主探究能力,感受到思维拓展的乐趣。

在进行《表面积的实际应用》这一新课程的学习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一个长为35厘米,高为20厘米,宽为30厘米的盒子,请问如果小明想要将这个盒子包装起来送给同学,需要多大面积的彩纸?”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在思考后得出了答案,即35×20×2+35×30×2+20×30×2=4700平方厘米。接着教师进行进一步追问:“如果是一张35×30的彩纸,请问需要多少张,怎么样裁剪才能使浪费的彩纸最少?”相比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这时候就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在这样层层深入的过程中,相信学生将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

三、分享阶段――共同交流、合作探讨

分享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与沟通能力,教学作为一个双向的沟通过程,需要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分享阶段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部分,即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知识性的沟通,二是合作探讨的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对数学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共同解决数学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知识掌握能力。

在《表面积的实际应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求一个盒子表面积的例题即“假如这个盒子高为3,宽为2,长为5,请问这个盒子的表面积该怎么表示”,学生探索出了几种解法。(1)2×3×2+2×5×2+3×5×2这是6个面的面积相加的算法;(2)(2×3+2×5+3×5)×2,这是一半的表面积相加再乘2的算法;(3)5×(3+2+3)+(2×3)×2,这是将上表面、前面、后面当成一个长方形,再加侧面的算法。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算法,这些都可以在合作交流中探讨出来。

四、导学阶段――及时点拨、隐形渗透

导学阶段不仅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着重强调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教师的科学导学方式,帮助引领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部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在导学阶段,着重需要关注的是教师导学的科学性过程,最有效的导学模式主要是模型的构建与基本数学思考方法的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与现实出发,在其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和提升,运用模型的形式精简而有效地概括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更简易地理解和运用。上文中所提到的几种求盒子表面积的算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数学建模的一个结果,通过不同思考方式简洁扼要地概括出了关于表面积求解的几种形式,在不同的题目中尽管数字会发生变化,但这几种思考方式却是可以共用的。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简易的方式是对学生思考方式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生生之间个性差异的认可。教师应当让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的思维建模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不断优化自身思维模型。同时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无形地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思维方式对待数学问题。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核心素养需要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强化“尝试・分享・导学”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第6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实践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308国道路口(富县往兰州)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最佳整合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以前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在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

第7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讲活动;教学原则;运用;初探

数学学科严密性强、逻辑性强、推理性强,是学生主体学习认知较为困难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对象不感“兴趣”的学科之一。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于课堂练习这一有效“抓手”进行概念、性质、定理、解题方法等方面的讲授和教学,以此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笔者以为,课堂练习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巩固、锻炼、提升学习素养、学习技能的有效“阶梯”。这一现象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尤为明显。课堂练习及其评讲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效环节和重要架构。实践证明,有效评讲,能够助推学生更好的学习探析、解答实践。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堂练习评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点认知,本人现谈谈自己对小学练习评讲教学原则运用的认识感悟。

一、遵循主体性教学原则开展课堂练习评讲

教学评讲的对象是学生群体,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实施对象,是教师一切教学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教育学指出,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体系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居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开展课堂练习也必须围绕和紧扣学生主体开展讲解和评析活动。但笔者发现,有少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练习讲解活动,脱离学生主体,不根据小学生课堂练习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侧重性地讲评,致使评讲的内容缺乏目标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施行课堂练习评讲活动,应该始终抓住学生主体这一核心,切实做好课堂练习完成情况调研这一工作,针对小学生课堂练习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讲评活动,借助于投影仪或电子画板等多媒体教学器材,组织和引导小学生一起对课堂练习解题的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活动,指出其练习解答过程中存在的易缺点和不足处,使得小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练习评讲的重要参与者和配合者。

如“体育器材室有100根跳绳,一班借了30根,二班借了28根,两个班一共借了多少根跳绳?三班需要50根,剩下的跳绳够不够?”课堂练习讲评中,教师在评讲学生在此次课堂练习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不足,重点予以讲解和评判,循序渐进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解答该类型数学练习题时要抓住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用,认真分析,弄懂题意,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即可得出结论,予以思考和分析,从而在有的放矢的讲解评判中提高评讲的效果。

二、遵循双边性教学原则开展课堂练习评讲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课堂练习评讲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立活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进行单向性的活动。而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其中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对其所讲内容的有效感知,其活动价值才能更生动的显现,达到学教相长的教学效果。但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独自进行的课堂讲评活动一定程度存在,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警醒。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讲师,要抓住课堂双向特性,时刻遵循双边性教学原则,将小学生引入评讲活动之中,引导和组织小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同频共振,共同研究和评析课堂练习的解答和完成情况,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使用数学语言予以呈现,从而让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互动交流中、共同探析中,进一步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课堂练习的解析方法策略。

如“小明买8本语文本共用去12元,买5本数学本共用去9元,平均每本语文本比数学本便宜多少元?”课堂练习评讲时,教师组织小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进行该课堂练习的探究分析活动,教师组织小学生再次课堂练习案例条件内容进行感知和分析,并结合解题要求,共同讨论分析,推导练习案例的解题思路,小学生认为:“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分别求出每本语文本和数学本的单价,再用数学本的价格减去语文本的价格即可解答问题”。此时,教师针对学生展示的这一解析思路,予以指点,向学生强调指出:“此题主要考查了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的计算应用”。这样小学生结合自己原先解题过程进行对比反思,及时予以改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双边性的课堂练习评讲活动,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在“以教导学、以导促学”中得以具体展示。

三、遵循发展性教学原则开展课堂练习评讲

锤炼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是任何一门学科最为根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追求。加之新课程标准将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予以明确呈现。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评讲活动时,必须时刻遵循发展性教学原则,将学生能力培养贯穿于讲解活动的每时每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小学生腾留思考、分析、探究、实践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参与评讲活动,积极主动思考研析,在亲身实践练习中锻炼学习技能,提升学习素养。

总之,作为课堂练习环节的必经阶段和后续环节,课堂练习评讲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深层次认知自身学习缺陷,进一步明确努力前进的方程,从而帮助和促进小学生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第8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一、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的含义

新课标所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既是新课程目标所设计的三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课程教学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行的。三维目标所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以上述的设计为导向,新课标力求最大程度上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内容标准等方面体现着三维一体的课程功能。

课堂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所以,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课堂中进行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要考虑三维目标本身所包含的要素及其有机联系,还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整合三维目标,其实质上就是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的合理安排,使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以使教师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从整体上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上述我们提到的三维目标的整合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首先。这里的整合不仅涉及情感、认知、意志和兴趣等微观层次上的各种要素。还涉及了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宏观层次上的各种要素,其包括范围极广。其次,这里的整合是指一个整合的过程,无论是整合的主观努力作用还是客观结构功能,都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得以实现。第三,所谓的整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的,换而言之,有什么样的分化就伴随着什么样的整合。

二、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三个教学目标机械地被割裂,被看做相互孤立的个体。由于人们过分追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有时会机械地割裂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将一堂数学课分割成主要的三个部分,追求三维目标形式上的完整性、统一性与均衡性。这种忽视三维目标内部联系的教学方法,割裂了三维目标内在的一致性与相互之间的交融性,特别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上严重缺乏美感,体现出了一种画蛇添足的笨拙。所以,这种将三维目标割裂的教学是对小学数学现代教育理念的误读。

其次,三个教学目标顾此失彼,难以形成有机整体。此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相比于能力的教学,学校更重视知识的灌输。小学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双基的影响颇深,所以,对于知识的僵化灌输依然热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谓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都成为了形式主义的摆设而已。其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地注重课堂的形式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

三、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的途径与策略

第一。科学的设计教学目标,使之符合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与核心,它不仅对课堂教学的运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更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整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要在一个单元、一个小节仔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提示为依据,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并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使之紧扣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精神。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成功,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它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周密的设计,并力求在每一个重要的环节中都能够按照既定好的三维目标去进行,从而更好地整合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刻钻研、理解教材,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地整合并实现。

第9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率

学校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学校的存在是因为学生的存在,老师的存在也是因为学生的存在,总之,所有教育事业的存在都是因为学生的存在而存在的,科学的教育观念认为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等教育机构才能彻底发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才能体现教育机构的价值,因此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只有强化这种理念,才能更好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学生们对学习的欲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小学属于启蒙教学,启蒙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来带动学生们的发展,下文就此课题进行了研究。

1、坚持一切发展为了学生的原则

学生的利益大于一切,这种教育依靠的管理理念正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学校真正做到了关心体贴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教育问题存在的缺陷才会得到解决。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贯彻落实这个理念,小学的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小学生毕竟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并不是很透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拿出自己的耐心,仔细并且详细的教导孩子们,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必须得扎实牢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主导自己的学习,新课改有着属于它的独特魅力,丰富的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氛围不再枯燥无味,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也使孩子们在学习上动力十足,这正是坚持贯彻一切发展为了学生的原则起到的裨益。

教学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意愿,尽可能的采纳孩子们的建议和想法,发挥出学生们充当主体的作用,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现状

小学数学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知识,譬如图形的认知、简单的四则运算、还有数字和单位换算等较为简单的概念,因此就出现很多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的教材简单而不用准备什么教案,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才会使小学的教育逐步陷入误区,一些小学老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一个班级五六十位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消化理解的水平也大不相同,老师一味的统一授课会使得成绩差的越来越差,成绩好的学习态度也会越来越不端正,这正是大班教学的弊端。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高水平的学习而奠定的基础,基础教育十分重要,老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是流传至今的儒家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中国的国情,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并且落实。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据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堂四五十分钟的课上,真正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七到十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动手能力差,不仅体现在实践操作当中,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眼高手低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增加实践操作课,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进行了脑力活动,只有在操作中学习,学生们才能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无论试验的结果是好是坏,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玩出好成绩,何乐而不为呢?

3、课堂效率的提高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教育工作者们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一个很明确的认知,要分清主次,有规划的完成每一节课,教育工作者们要正确使用教材,不能依照传统模式照本宣科,让教学氛围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教材的编写者,要完全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要掌握教材的精髓,合理加工教材内容,用创造性思维让每节课要传授的知识生动活泼的出现在课堂当中,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们只有真正沉浸到这种课堂当中,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生活当中去,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把课堂搬到生活当中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体会到数学的存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活学活用,这样的小学数学学习才会具有高效性。譬如,在学习图形的那个章节当中,老师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图形的踪迹,太阳是圆的、桌子是方的等等典型例子,还可以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指导下教给孩子们图形的简单制作;再深一步,还可以交给孩子对图形面积的简单推导,孩子们的想法是极具创造力的,可以根据对长方形的分割推导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最重要的是,老师一定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赏,鼓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会让孩子们真切的体会到成功地喜悦,这种身心上的愉悦会让课堂效率越发提高,也会让孩子们爱上课堂生活。

4、结语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来传授给孩子们只是,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教育工作者们要在不影响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各种教训,不断地进行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