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范文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

第1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范文

关键词:贸易壁垒;电子产品;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61-01

一、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一)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

信息技术壁垒是当前世界电子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这种技术性壁垒方式对我国出口电子产品有着较大的影响,世界对信息技术壁垒通常分为四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物品标识码系统,电子商务计算单位制式,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 System, EDIS),以及信息传递标准。

(二)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也是严重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一类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质量认证体系。当前全球电子产品合格认证体系有八种模式,分别为:内部生产管理控制模式,EC试验型模式,生产质量认证模式,符合型认证模式,产品验证式模式,产品质量认证式模式,EC单元证明模式和产品安全质量认证保障模式。

(四)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当前,世界各国不但都拥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而且都自成体系。当前世界共有技术标准达300多万个,以欧盟为例,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达84万个,日本拥有的技术标准达50万个。

二、我国哪些出口电子产品受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电子计算机类产品

随着电子计算机类产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相应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依靠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条件设置,成为一些国家限制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一是利用技术标准,抬高本国进口的门槛,例如欧盟等国家经常以国家安全为标准,以专利技术为原因,并借助一些复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其电子产品的出口;二是利用核心的专利权来控制产品的出口权。例如,美国就利用这种手段,对投资回报率大的企业实施收购中方股权,对公司进行独资性的经营,将一些制造装置及核心部件内制化转向境外生产等手段控制电子产品的出口。

(二)家用消费类的电子产品

我国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要求,强制的安全质量认证,严格的国际标准,知识产权或核心专利技术控制以及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例如,我国的视频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需进行FDA登记注册、FCC电磁兼容认证和UL产品安全认证(UL6500《家用、商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音频/视频设备及音乐设备的安全》即美国的音视频产品通用安全要求标准)。

(三)电子元器件及通信设备产品

由于发达国家的安全标准和指令不断完善与增多,我国的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欧盟以指令的形式对家用的电器产品,电动工具产品,灯具,低压电器等产品强制实行CE认证制度,对于那些未贴上CE标志的电子产品是严令禁止进入欧洲的。另一方面就是对通信设备产品进行严格的管控,这些年,我国的电子出口企业也不断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

三、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巨大阻力

根据国家商务部门的统计的数据来看,2006年以来,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贸易造成损失较大的对手国主要集中有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欧盟所占的比重最大,达40%以上。

(二)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以削弱

我国的一些重要核心的电子产品技术都依赖于其它国家,导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制造水平也较为有限,这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一旦利用跨国公司手段对我国的竞争力企业进行“专利围攻”,这样就会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面临产权纠纷,这必然会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市场销售和国际竞争力。

(三)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战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这无疑成为我国面临贸易摩擦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对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要求变得更加苛刻。受此影响,我国进入了贸易摩擦加剧时期。

四、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积极做好企业的参谋

一是政府应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机制。政府应努力争取与欧盟就相互承认认证达成共识,在严格国内认证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欧盟的承认,为我国电子企业减少大量的诸如认证,检验检疫等成本。二是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的建设,促进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我国电子产业已形成诸多具有全球化影响的产业集群,但这些产业集群都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病。

(二)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

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应该从提高产品的质量入手,不断加快新技术的研发,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自主品牌之路,从而尽可能的规避技术贸易壁垒。进一步调整出口电子产品的结构,研制生产我国自主生产的核心产品,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增强电子出口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加紧标准化建设步伐,及时掌控国外贸易壁垒新形势

技术贸易壁垒就是标准化的制定与执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标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完善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增强标准意义,不断研究和学习他国的关于标准的相关技术。同时,要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和新形势,以便国内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单位: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

参考文献:

[1]娄勤俭.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研究报告(2008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WTO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3]易晓娟.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0,06.

第2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范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现状

自从1995年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性出口商品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已经连续12年位居我国出口贸易的首位。

由表1可以看出,机电产品出口总额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438.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494.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出口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95年的29.5%上升到56.7%。但是,从增速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近几年有所放缓。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向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等。

1、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内容复杂,包括技术法规在内的标准就有5万多个。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其中对机电产品的主要有产品安全认证UL认证。UL认证涉及到防火设备、电器用具、电气工程材料、船用设备、自动和防盗机械设备等,有“UL”标志的上述产品才能进口。除UL证之外,美国还有军用 MIL、电磁兼容FCC等具有较大影响的认证体系。

2、欧盟是最早设置针对机电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地区。欧盟对机电产品主要实行CE认证制度,只有带有CE标志的机电产品才能进入欧盟市场。CE标准对产品的技术细节、安全性、卫生和环保等方面做出了要求,涉及到的机电产品有电动工具、低压电器、家用电器、音像设备、电信设备、移动无线设备、汽车等。对于欧盟各成员国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机电产品,还必须符合欧盟法规规定的低电压指令(LVD)和电磁兼容指令(EMC)以及《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和《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的要求。另外,欧盟内部许多国家对某些产品还要求单独认证,如在德国,机电类产品的认证还有TuV认证、GS认证、VDE认证等。

3、日本JIS是日本国家级标准中最重要、最权威的标准,涉及机械、电器、汽车、铁路、船舶、冶金、化工、纺织、矿山、医疗器械等几十个行业。日本对机电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由技术法规和强制性JIS认证(如电器产品和煤气用具等)构成。在电气设备领域内,许多行业标准高于国际标准,当外国机电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符合。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可以促进我国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生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短期内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更为明显。

1、限制了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准入。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这三个经济实体正是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对电子产品进口设置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对汽车指定《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不达标的产品将拒之门外;欧盟CE标志是工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日本对机电产品的标准,其中许多都高于国际标准,不达标就不能进入日本市场。

2、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为了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出口企业要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提高检测水平,获得和维持相应的国际认证,这些都要付出巨大的额外成本,因而削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特别是彩电、空调器、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等在欧盟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盟WEEE和RoHS两项指令涉及到10大类20万种规格的机电产品,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突破这两项指令,我国企业要付出额外成本,包括设计绿色产品的成本、改换产品标签的成本、产品标签上价格标记成本及建立并完善回收体系的成本等,这些额外成本将使我国机电产品生产成本上涨10%。

(三)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方向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国,据统计,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这些地区,而它们恰恰是世界上科技水科最高、技术标准最严格的国家和地区。机电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

2、机电产品技术水平落后。我国机电行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等出口比例较小。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缺乏有后劲的支柱性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仍占主导地位。随着全球机电行业技术水平和机电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

3、对技术标准不够重视我国缺乏一个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标准总体水平低,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相互交叉,界限不清,令企业无所适从。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送渠道,加之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对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标准变化不能及时了解而遭遇出口限制。

三、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对技术法律和法规中违背国际惯例、与WTO协议相抵触的部分,都应予以调整、修订或废止,对技术细节则通过引用或纳入适用的标准来解决。针对现存法律法规的缺陷,填补空白、充实完备立法,特别是专门性技术法规,应尽快完善我国机电产品的技术标准及环保、质检、包装等方面的标准和法规。

2、完善预警机制。应完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层次预警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和行业三方的良性互动。政府部门承担整个预警机制的规划协调工作,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新动态,组织预警信息的风险评估,及时预警信息,帮助和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壁垒。行业协会和商会要既面向政府又面向企业,通过申诉、立案、调查、论证、采取措施等步骤,形成一个行业和产品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出口企业负责向政府部门或技术机构提出预警信息需求,并向政府部门和技术机构及时反馈以协助改进。

3、实施标准化战略。一要适应出口贸易需要,调整标准结构。加快生产型标准转变为贸易型标准的步伐,调整标准构成,由侧重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转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标准化,由单纯的技术标准转向与管理标准化并重,还要尽量缩短制定标准的周期。二要推广和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整体标准水平。凡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国家经济和环境利益的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都应该加速采用为我国标准,使我国标准化体系与国际标准相兼容,尽快提高机电行业的整体标准水平。三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把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机电产品的项目标准纳入国际标准。另外,应当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在标准制定和执行上进行沟通与协调,推进我国认证机构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相互认可机制。

(二)企业方面

1、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质取胜是机电产品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为此,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同时,要重视技术创新,完善创新机制,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重点开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发展绿色机电产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认证。企业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与国际标准相符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和改善企业质量管理,强化经营全过程的环境控制和技术达标管理,将质量经营的理念贯彻到产品设计、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还要增强认证意识,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新市场。在巩固和深层次开拓现有发达国家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市场,包括东欧各国、东南亚、中东以及拉美等,努力拓展暂时还不成熟的市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可能导致的出口波动风险,而且可以绕开部分国家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绕过技术性贸易壁垒。除了直接跨越壁垒以外,机电企业还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对国外市场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通过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销售,让“销地”变“产地”。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使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进口国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发达国家技术法规和标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潘飞霞,阮明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2).

第3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范文

一、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纳入有效的制度建设范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法律保护意识,无形资产开发后,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若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发明创造被其他企业所侵蚀。任何忽视和低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都必然导致无形资产流失。自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数码相机到MP3、芯片、汽车、电信的开发与研制,我国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使其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有些纠纷甚至对有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真实性。在我国最早实现股份制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也没计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和外商的合作合资中,对商业信誉、经营资质等无形资产没有计价折股,使企业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评估也不规范。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顺应被评估单位需要作出的评估,也造成了无形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

(三)无形资产缺乏价值量化标准。目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困难。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和自创商誉则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得到准确的确认,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影响了对经营者业绩的公正评价,进而导致投资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四)忽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有效地使用能增加其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缺乏无形资产增值的有利氛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无形资产,而是过度使用,或长期闲置不用。在企业合资过程中,许多优秀品牌通过折价入股后,被企业闲置不用,使其价值丧失殆尽。另外,企业长期不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竞争,也削弱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举措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权益管理,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WTO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条约以及我国《商标法》均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我国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必须及时准确把握和运用优先权原则,享受优先权以增加商标注册的成功机会《巴黎公约》规定,一个商标在本国已获得合法注册,则在其他成员国注册也就不应被拒绝。因此企业要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保护企业商标,以防止国外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侵权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还不够了解,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仍然很淡薄,商标注册滞后于外国,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常常发生因出口产品侵犯外国专利而遭索赔现象。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权益,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保护我国无形资产不受侵犯,同时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

其次,加强无形资产营运管理,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无形资产的有效营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可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增值。无形资产的运筹和谋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商誉研发、生产其他产品,帮助新产品顺利上市,减少风险,品牌的延伸可进一步扩张和增加品牌价值。二是建立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拓宽融资渠道,吸收资金。三是建立扩张策略。企业要利用名牌效应、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四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用品牌参与投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使无形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

第4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范文

依托高校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近200名,其中教授49名,拥有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洁净煤发电与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学院承担国家“973”二级课题5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

东大能源环保公司在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能源环保领域内相关技术课题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工程项目的关键技术服务。公司每年拿出部分盈利投入到公司的研发中心,以鼓励促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形成从科研开发到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而开发新成果的良性循环机制。自公司成立以来,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东大能源环保公司申报并获批5项江苏省及南京市科技项目,共获得政府资助300余万元。中心研发的“大型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生态混凝土”、“城市生活垃圾与煤循环流化床混烧及尾气净化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63”项目。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强大的科研实力为东大能源环保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又提升了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在产业界的影响力,使学院吸引了一批国内著名大学优秀毕业博士生。校企双方合作良好,实现了互利双赢。

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大量涌现,环保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公司认识到,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从容应对竞争的惟一选择。

近年来,公司瞄准国内垃圾焚烧这一大市场,在国外和自身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垃圾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垃圾特性的第二代垃圾焚烧工艺,即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低温气化和高温熔融焚烧技术。

目前,国内建成的工业脱硫装置和大型工业示范性脱硫工程,其技术与设备绝大多数是引进国外的。针对这种脱硫技术情况,东大能源环保公司充分发挥科研设计部门、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加大烟气脱硫技术开发研究力度,以提高烟气脱硫技术水平,加速烟气脱硫技术及脱硫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共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脱硫技术。

在水处理技术方面,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能有效减少环境负荷,对调节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的新型环保材料――生态混凝土。

公司已与大唐集团、苏源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已完成30余项烟气脱硫工程、40余项工业废水处理工程、20余项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取得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高校科研技术成果的产业性转化和发展。

东大能源环保公司十分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在吸收国外前沿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情,成功推出了“飞灰底饲循环流化床的回料控制器”、“喷射鼓泡法用脱硫脱硝吸收液”、“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制备技术”等30多项技术,获得7项国家专利,目前正在申请4项专利。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城市生活垃圾与煤循环流化床混烧及尾气净化装置”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这些为市场所青睐,并能激发潜在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与技术,确保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公司与国内数家大型脱硫公司合作开发“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研究开发”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既适合中国国情,性能优化,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有保障,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保证了科技与市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有效联动。由此,公司建立起一套以科技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核心的,集合产学研功能的经营管理和创新体系。同时,通过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合作,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拥有了在技术上和国内著名大公司同等的发言权。

保护环境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东大能源环保公司实施的垃圾气化熔融处理技术项目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垃圾堆放、提高发电量,并能有效抑制二恶英。推动垃圾发电技术的发展,也能促进国家在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方面的科技发展,带动当地环保产业以及机械制造、自动控制、防腐材料和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量,繁荣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公司通过与研发中心全力配合,积极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三个核心主线研发出了一套完善的工艺体系,同时,还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小机组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的处理工艺。该技术社会效益十分巨大,对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势下,公司将采用全新的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及运营模式进行运作,通过技术创新及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经济、高效的专业化服务,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接再厉做世界一流的能源与环保企业

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东大能源环保公司作为一家典型的以高校为技术依托的创业企业,确立了“自我为主、技术创业,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点,着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工作思路。公司依托东南大学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提出了以技术创新取胜的市场竞争策略,建立了一套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公司依托民营企业的管理优势和灵活的机制,引进职业经理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起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树立质量第一、建百年工程意识,建立内部激励和竞争机制,尊重培养人才,努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构筑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极富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公司分工明确,学校科技人员在公司主要负责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一旦科技成果完成产业化后,将回到实验室继续从事研发工作,以保证学科队伍的稳定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经营则由职业经理人负责。通过这样的安排,使企业的技术团队和经营团队双方充满了信任感,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公司2003年的增资扩股完全由核心团队出资正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双方的真诚合作,优势互补,使公司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协调发展,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第5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范文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1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原因、特点和形式 4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4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形式 5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5

二、表现形式 6

第三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发展 6

一、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 6

二、新的形式不断出现,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6

三、与标准、专利结合密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7

四、采用国际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强制性要求越来越高 7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8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8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持续逆差 8

二、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不断缩小 8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9

第二节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9

一、外部原因 9

二、内部原因 9

第四章 我国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11

第一节 政府的政策选择 11

第二节 企业的应对政策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第一章 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现状

第一节 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灵活性等特点,正逐步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进行本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最常用、最有力的政策性贸易保护工具。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二节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农产品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持一些传统农产品出口增加的同时,逐步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WTO 自由化进程,传统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所起的作用逐渐削弱,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自2001年至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3.73%。尽管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受到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但是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不仅连续9年增长,而且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然而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却由2007年的43.7亿美元急剧上升至2008年的181.6亿美元,增加3倍多。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口高速增长,贸易逆差快速扩大。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 。2009年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16.1亿美元,同比下降10.5%。其中出口351.1亿美元,同比下降4.4%;进口46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6%。贸易逆差为113.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 。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慢,占出口总额比重不断下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缓慢,2000年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为15%,到2007年也只是增长到17.9%。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例也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2.8%。

(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自入世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增长,谷物类对外贸易呈现为净出口。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水产品、畜禽、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会迅速提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成为拉动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主力。

(三)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比重远高于深加工产品。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初级产品比重达到80%,深加工产品仅有20%。如2008年水产品出口额106.1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10.7%。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深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而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只占其总生产量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另外,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品质和收益。随着农产品出口的增加,我国也逐步提高了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如2005年农产加工品出口85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提高到31.4%,水产加工品出口19.3亿美元,占9.2%。

(四)农产品贸易持续6年贸易逆差。我国农产品贸易自2004年起连续6年出现逆差。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口高速增长,贸易逆差快速扩大,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年份。

(五)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洲及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有所增加。2008年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分别出口76.9亿美元、62.7亿美元、51.3亿美元、45.8亿美元、36.3亿美元、29.1亿美元。其中,对日本和韩国出口同比下降8.1%和12.1% ,所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9.0%和7.8% ,较上年分别下降了3.6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对欧盟、美国、东盟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16.0%、16.1 %和16.0% ,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2.7%和11.3% ,较2007年分别提高了0.9、0.7和0.6个百分点 。

(六)我国农产品贸易仍然以东部为主。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二以上。虽然2008年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长幅度比东部地区大,增长比值为中部21.75%、西部13.16%和东部9.27%,但是东部地区的出口额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七)农产品经营主体结构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上升,国有企业出口比重下降,经营模式呈分散状态。我国农产品出口过去一直由国有企业集中统一经营。近年来在农产品出口中仍占主导地位,但逐渐弱化。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农产品的地位逐渐上升。此外,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仍然是极其分散的农户,这种分散经营模式不易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成本的减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发展。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原因、特点和形式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随着贸易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在国际贸易领域,数量限制和高关税已经成为历史。WTO各成员国原则上已不能使用通过限制数量和高关税为国内产品提供保护。技术贸易壁垒正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的新手段,对各国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同时,贸易壁垒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更高的要求,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 高。这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一国或区域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有关产品特性、生产方法、检验程序、标签、包装等要求的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法律政策上的合理性而成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中最隐蔽的贸易保护工具之一。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产品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TBT领域的农产品技术壁垒主要是对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成分、与安全无关的标签、与安全无关的包装及合格评定等方面的要求。而SPS 领域的农产品技术壁垒主要是对农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如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残留、动植物疫病等。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从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情况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很难避免。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的弱化,为技术性壁垒提供发展空间。由于人们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的空前提高,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从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高科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迅速提高,贸易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日益复杂,也构成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高精度的检验、检测技术快速发展,为发达国家限制进口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事实上的技术壁垒。另外,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差异产生技术壁垒。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形式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一)内容上的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TBT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TBT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

(二)结构上的系统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规定的措施;《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农业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都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规定。除WTO以外的其他国际公约、国际组织等规定的许多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也都属于技术贸易壁垒体系的范围。

(三)形式上的合法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诉求,具有合理性。并且,技术壁垒一般是以WTO《TBT协议》为依据,这使它又具有合法的形式。TBT就是抓住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的心理,使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目前国际上已经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法律支持。

(四)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灵活性。第一,技术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第二,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哪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第三,TBT措施广泛地利用安全、卫生及环境标准作为限制进口的武器,很容易把人们的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五)实施效果的不公平性。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制订的技术标准和措施往往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这些貌似公平的技术标准实际上形成了贸易保护的措施。

二、表现形式

颁布各种强制性的技术法规 ;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推行严格的合格评定标准;利用工业产权、 知识产品形成技术保护;其他形式的技术壁垒。

 

第三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发展

一、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

TBT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隐蔽性强,影响范围大。以美国为例,其TBT大都以保障消费安全、保护环境及国内市场秩序、维护国家安全为出发点,几乎涉及到美国社会及公共生产、生活的每个层面,成为美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多属强制性法规或标准之列,法律地位越来越高。而且,TBT往往产生连锁反应,由一个产品涉及到相关的所有产品,从一国扩展到多国。

二、新的形式不断出现,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不断的扩大化,其既涉及国际或区域性协议以及国家法律、法令、规定、要求、指南、准则、程序等强制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自愿性原则。我们以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为例,美国针对每一种产品,包括其生产与进口行为,基本上都订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标准;并以标准、检测、标识及认证等手段,为进口产品设置高门槛及繁杂的检验手续。

 另外,通过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认证等设限,包括安全、防恐、卫生、包装标识、信息技术、环保、社会、绿色等,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不断出现。除了TBT 协定内容外,还包括SPS 协定、TRIPS 协定 、GATS  绿色条款等内容,以及WTO 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有关的国际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

三、与标准、专利结合密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指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其中标准是重中之重,它既是技术法规的基础,又是合格评定程序的依据。专利的超前性与标准相辅相成,专利是标准的基础,是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认为谁控制标准制定权,谁就主导市场。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以知识产权作为技术支撑, 通过对技术标准的控制,将标准与专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专利技术为依托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促使他人使用他们的专利。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参与国际不完全竞争市场博弈的产品技术构成的升级,带动各国建立相应的高技术壁垒,导致各国所采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升级。

四、采用国际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强制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对国际贸易构成不合理的壁垒,WTO 制定了《良好行为规范》,协调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建议各国采用国际标准,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制定了数以万计的国际标准和法规,并积极推广使用,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趋于统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被各成员方采用,而且国际标准已经日益成为解决争端的重要依据。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O9000 质量体系标准和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TBT 领域里,有许多是自愿性的措施,比如ISO9000、ISO14000、各种环境标志认证、HACCP认证 、有机食品认证等,以生产者自愿为原则决定是否申请认证。但近年来,有些自愿性措施正在与强制性措施结合并有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持续逆差

 我国自2004年以来,已经连续6年呈现贸易逆差。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有90%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的比重,从20%上涨到近80%。 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壁垒形式涉及的品种多、范围广,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外贸出口额大大减少。

 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等国外技术壁垒制约,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大幅增长,逆差规模扩大。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在第四季度方见成效,农产品进出口额有所增长,逆差规模缩小。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其中出口314.0亿美元,增长13.9%;进口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仍为6.7亿美元。

二、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不断缩小

我国农产品主要的外贸出口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15%;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8%,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正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随着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他们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在质量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也越来越健全。而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从而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不断缩小。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性因素。同样,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是评价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以及获利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虽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产品自身的质量、成本等因素,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国外消费者形成对我国农产品的负面印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口的成本,其结果是直接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相对的减少,导致其出口竞争力的持续下降。

第二节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纷纷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例外条款,在环境保护上做文章,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从而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化。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农产品的低价正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使得农产品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已经得到一些国家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就势必会对进口国同行业发展构成威胁。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行业,于是制定的条件多十分苛刻。

二、内部原因

(一)初级产品比重大,产品的附加值低。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特别是深加工由于企业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大部分农产品以原料或者初级加工产品的形式在贸易流通,而且大部分农产品包装简陋,造成价格不得提升,产品附加值低。此外,出口企业为了争夺海外市场,不惜成本,竞相压价,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的效益流失,同时也诱发了进口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出口农产品的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产品结构失衡,特色产品少,竞争性产品多。相对于高档、特色农产品而言,我国出口的中低档产品无疑是贸易技术壁垒冲击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市场结构失衡,市场风险集中。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源地,其政策法规比较系统和完善,而且要求严苛。

 

 

第四章 我国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第一节 政府的政策选择

政府应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活动,特别是在新一轮的WTO谈判中,表明我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原则立场,并加强信息搜集,建立预警系统。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其主要的出口市场,有效地收集和有关信息,特别是一些正在进行暗箱操作的,应该做到早预测、早辨别、早分析、早评估、早报警、早公布、早采取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有效利用有关弹性规定和保障条款

(一)组织力量对TBT协议进行认真研究,有效利用TBT协议的技术法规,包括实现正当目标的规定;研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成员国应享有的权利;研究如何充分应用TBT协议中在信息援助上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待遇和区别待遇,争取获得更多的技术援助和照顾;研究TBT协议中关于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的内容、程序及规定,以维护企业正当权利;研究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方面,在国际贸易中设置技术壁垒的要 求;积极利用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充分利用WTO/TBT有关规则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国产品发展、制约出口、保护民族工业的苛刻要求。

(二)建立现代化WTO/TBT服务体系,完善应对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重视各国技术标准、法规及政策措施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权威、高效、开放、便捷”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情报网,设立高效的咨询机构;扩大情报资料来源。

(三)充分利用WTO/TBT有关条款,特别要用好用该协议的“例外条款”。首先要学会运用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障出口产品在出口国家或地区享有平等待遇。其次,在积极引导出口企业消除或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学会应用WTO/TBT条款的正当目标要求,即:在涉及到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等方面采取正当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于国际市场接轨的正当贸易技术保护体系,有效防止低质进口产品充斥国内市场。此外,我们开可以充分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建立起联系快捷的世界性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标准化组织、以及主要贸易缔约国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有权对成员国正在制定的标准或其提供的标准草案及时提出意见,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世界贸易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贸易政策审议、争端解决、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涉及的大量复杂的贸易规则及相关法律问题,专业性要求很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更是如此,不仅涉及诸多技术问题,而且涉及行政管理问题,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这就需要加大对技术性贸易政策知识的宣传、培训与普及力度,加快建设咨询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咨询队伍。

二、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及认证体系,建立我国技术壁垒保护体系

(一)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支持竞争,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争取主动权;转变观念,加快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

(二)大力推行国际认证,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采用IS09000系列标准,使国内企业积极迈向国际市场;推行ISO14000体系标准认证,与国际环境接轨,发展绿色经济;推行认证体系的互相认可制度,提高消除技术壁垒的有效性;积极利用条码技术,信息技术为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保证。

(三)加快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针对加入WTO的新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并适时构筑我国国内贸易技术壁垒体系,在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诸方面制定强行性标准,制定和实施对国外相关技术产品有一定针对性、抑制性和限制性的有关法律、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把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产品拒于国门之外,同时使用外国因害怕报复而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规定。具体措施包括:按照TBT的规定,明确可以制定技术法规的设计的领域和范围;确定技术法规的形式和种类;明确技术法规制定、批准的权限;尽快研究如何使现有强制性标准成为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对现行的技术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充分、协调。

三、提升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中国农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长期战略,应该选择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的竞争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以促进传统农业发展战略的改变,实现从自己自足型农业向市场竞争型农业的转变,从增产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从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资本和知识密集相结合的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向重视生态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节 企业的应对政策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正式与国际接轨,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企业入手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其实很具有针对性,具有最迅速的效果。并且,宏观层面的种种调整措施也是最终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针对自身制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和计划,是当务之急,也是改革发展不容回避的阶段。

一、强化标准意识,培育创新能力

(一)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竞争力。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要真正掌握引进技术的先进之处,为我所用,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自身的技术。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归根结底,不管是吸收先进成果,还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都需要一定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作为保障,都需要依靠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有真正具备了“造血”功能,才能摆脱输血的依赖。

(二)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改善管理水平是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采用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获得质量体系认证,从而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获得对方的信赖,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优秀的企业固然要有卓越的技术、一流的质量和出色的管理,企业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因素,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问题的今天,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感莫过于环境保护了。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所信赖。

二、熟悉目标市场国的有关规则和标准

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地区)美国、日本、欧盟也同时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上诉地区凭借其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高筑技术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重要因素。而且各个国家技术壁垒侧重点各异,且具有很多具体的环节和规定。所以我国企业要对自己的目标市场加以锁定并研究。

三、了解国外实施技术壁垒的一般程序

充分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则,尤其掌握其程序和步骤,对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应对技术性壁垒,维护自身利益时十分重要的。由《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争端解决规则及程序的谅解》等协议可以归纳技术壁垒的一般程序为:技术性法规与 标准的制定、采用和实施—合格评定程序—信息的获取、技术协助以及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争端解决程序。通过对这些基本程序的了解,能够尽可能的减少面临的技术壁垒时遭受的无谓损失。

 

【参考文献】

[1] Ping Zhao. The External Factor Constraint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and Countermeasures[J].World Rural Observations 2009;1(2):73-76

.IEEM,2008,1-3:1600-1604

[3] Yuzhong Li. The adverse influence on Chinese agricultural export of foreign technical barri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Journal of Heze Universtiy 2007;8:61-65

[4]王英.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8(7):93-96

[5] 宇方成.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8):99-103

[6] 黄冠胜.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5):18-22

[7]陈湘霞.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法律对策[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5.

[8] 宋宇.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J].国际贸易题,2003,(3):19-23

[9] 王稚琳.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福利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4):57-60

[10] 齐欣,岳晋峰.标准制度互认机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J]. 国际贸易 2005,(6):36-40

[11]王江,龚丽等. 构建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6(5):65-68

[12] 余倩倩,张晓涛等.中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4,(2):7-9

[13] 谢娟娟.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理论、实证、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59-167

[14]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协调委员会编. 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服务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81-182

[15]王琪.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J].今日南国,2009,(05):92-93

[16]夏合群.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础金融危机背景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10):52-59

[17]王中豪.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发展及其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2009,(2):57-67

[18]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09年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N].农民日报,2010-01-19(005)

[19]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09):46-47

[20]徐睿霞. 试析外国对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_基于美国_欧盟和日本经验的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9,(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