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影视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发展前景

第1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学科价值;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在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当中,有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子学科――影视人类学。在当今社会,人类已经早已进入“读图时代”,电脑、手机等新的媒介已经早已普及,因为有了互联网,信息闭塞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影视人类学则很好的适应了这种潮流,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影视人类学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内容真实性的问题,这是所有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中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影像的真实性已经比文字的真实性要大大提高,但拍摄者毕竟是有价值判断和个人喜好的人。虽然镜头中的东西是真实的,但这些内容都是拍摄者想让观众看到的内容,那么镜头之外呢?那些内容是不是就是作者不喜欢的或者与作者想要得到的结论相违背的内容,也许只有拍摄者自己才知道。

第二是道德问题。罗伯特・弗拉哈迪在拍摄完著名的《北方的纳努克》之后不久,纳努克因为饥饿而死亡。虽然这只是纳努克死亡的一种说法,还有人说是因为疾病,但既然有这种说法,肯定就有这种可能性。追求影片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但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目的应当是使人类的世界更加美好,如果为了得到影片的真实性,而无视调查对象恶劣的生存状况,不提供哪怕是人道主义的帮助。这样的作品即使取得了丰厚的商业回报,也会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受到道德的谴责。

第三,具体到中国的影视人类学发展,可能存在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数我们把大部分尽力都集中在了少数民族地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创作从最初为政治服务到八十年代以后的发展一直是以少数民族为拍摄的对象,并且以边缘人群、即将消失的文化为对象。这不禁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并且把握不了人类学的全部内容。

第四,近半个世纪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拍摄了一大批质量不错的影视人类学影片,但是与此相比,我们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却显得较为滞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重视实践经验,不重理论建设的民族。理论上的不足带来的就是影视人类学片的内容较为单一,内容的理论深度不够。对于也是人类学片不能仅仅停留在猎奇的层次上,更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前景

正是因为影视人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一些不太成熟与晚上的地方,所以它是一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学科。作为一名人类学的学生,我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建议,以期影视人类学的更好发展。

首先,拓宽影视人类学片的拍摄内容与视角,美国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很广泛,从医疗、舞蹈、饮食、同性恋到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到新几内亚的猎头族等,几乎无所不包。这给我们中国的人类学包括影视人类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比如去年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其实就有很浓厚的人类学味道,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和谐主题,以及在食品安全日益严重的中国,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外,我看到的是一个包容的文化相对主义的中华,作者对美食的介绍仅仅是从不同大制作与类型介绍,没有侧重哪个民族,更没有侧重于所谓的发达地区或者是为了满足大城市的人猎奇的口味而介绍偏远地区的东西。

第二,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认为理论建设不仅仅是指介绍、翻译外国关于影视人类学的著作,更应该加强同母体学科的联系。相对来说,在人类学、出传播学以及拍摄技术上我国的理论建设相对来说还是同西方的差距较小,并且有自己比较成熟的建制,影视人类学如果更多的吸收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并发展出自己的影视人类学理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途径。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在国际上总是跟随在人家之后的尴尬地位,成为独树一帜的并具有影响力的一派。

第三,放宽自己的视野,从更长的时间段里拍摄。社会文化的变迁是人类学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也是影视人类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影像的办法是描述变迁最为直观和形象的方法。八十年代的纪录片《话说长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反响,可以被称为是一条河流的民族志。在二十年之后2006年,央视又拍摄了《再说长江》作为其姊妹篇,通过两部片子的对比,不仅可以看到这条河流的变迁,两岸数以亿计的百姓的变迁,更能体会到不同的年代人们所关注的事物的不同,这或许比几本书的描述更来得直接。

影视人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未来人类学以及新闻学的发展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指为电视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电影既吸收了电影传统中用精致的声画语言进行叙事的各种技巧,又适应了电视媒介的特点,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 for TV 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 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3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性能优势 高流动性 配制 施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混凝土工程不断向大规模化、复杂化、高层化方向发展 ,钢筋混凝土体内配筋越来越复杂 ,施工难度很大 ,许多情况下由于混凝土振捣困难造成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对于已有建筑、桥梁的加固工程等 ,更是难以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正常施工;同时城市建筑物施工因混凝土振捣引起的噪音,也越来越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特别需要开发施工中无需振捣成的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授首先提出的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SCHPC, Self Compacting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是在较低水胶比条件下 ,通过复合高效外加剂 ,合理使用粉煤灰等活性掺和料 ,优化混凝土集料的级配而配制出的具有更加良好的流动性、穿越钢筋能力、抵抗分离能力的新型材料。[1]在施工中仅靠自重就能填充到复杂模型的各个角落 ,具有均匀自密实成型性能 ,同时硬化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

本文主要从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养护和质量控制,自密实混凝土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等进行简析。

1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制[3]

1.1胶凝材料

胶结料用量较多, 宜采用C3A含量低的纯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保证自密实混凝土在入模之前保持其工作性 ,所用的水泥不宜太细。水泥品种和标号 ,根据强度和耐久性能要求选择。

1.2骨料

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较少,使用级配良好、颗粒形状饱满的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来说至关重要。为确保自密实混凝土能顺利穿越密集钢筋 ,达到均匀自密实 , 粗骨料要求质地坚硬、表面圆滑、针片状含量尽可能低 ,并控制最大粒径为16mm~20mm;细骨料宜选用形状光滑、细度模数控制在2.4~2.8 之间级配良好的中砂或中粗砂且不宜大于钢筋净距的2/3。

1.3外加剂

用于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外加剂可采用以高效减水剂为主的复合外加剂。根据实际工程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 ,结合混凝土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 ,通过试验确定复合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

1.4矿物掺合料

自密实混凝土浆体总量较大,混凝土早期水化热较大、混凝土收缩较大, 不利于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 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可弥补以上缺陷, 并且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1.5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同时满足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穿越钢筋能力、抵抗分离能力、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指标的要求。

2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养护和质量控制

2.1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3]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含量较高 ,因此在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施工前 ,应事先熟悉自密实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要求 ,并在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中严格执行。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种类多 ,拌和物的粘性较大 ,应优先使用强制式搅拌机,使拌和物搅拌均匀。

2.2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大, 混凝土凝结以前可持续对模板产生较大的侧压力,施工前搅拌站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检验模板直立、钢筋及保护层厚度等情况, 对影响混凝土浇筑的问题及时处理。[1]

2.3养护要点[3]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梁面采用无纺布进行覆盖 ,柱面采用双层塑料布包裹 ,以防止水分散失 ,终凝后立即洒水养护不间断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小于 25 ℃。

2.4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控制[4]

混凝土拌合物现场质量验收依据规范、标准进行混凝土取样,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是否离析和泌水,根据拌合物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整。

3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其优异性能特点,给其工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及广阔的前景。目前,根据不同的实际工程需要,已成功开发了不同类型的自密实混凝土。[5]

3.1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是纤维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的完美结合。[6]在自密实混凝土中使用钢纤维 ,提供了一种实现混凝土生产工业化、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并兼有免振及减少钢筋配置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3.2大体积混凝土[7]

比较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是跨度为 1990m 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悬索桥,自密实混凝土用于该桥的锚碇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将锚碇施工工期缩短了20%,即由 2.5 年缩短为 2 年。

3.3自密实高强混凝土[7]

SCC的研究和应用多数集中在普通强度等级。通过采用低水胶比小于 0.30、掺加粉煤灰或硅粉、控制流展度等技术手段 ,可以配制出 C100 的高强大流动度混凝土。

3.4SCC用于预制法施工

利用 SCC预制混凝土构件 ,即体现着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发展方向 ,换句话说 ,现浇预制SCC预制的发展轨迹 ,体现着混凝土逐步实现工业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3.5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8] (Self-Compacting Light-Aggregate Concrete,SCLC)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是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基础上, 用轻骨料或高性能轻骨料代替普通骨料, 配制而成的一种干表观密度小于1 950 km/m3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

3.6钢管自密实混凝土[9]

钢管混凝土结构借助内填混凝土增强钢管壁的稳定性 ,具有强度高、延性好、耐疲劳等优点。但钢管混凝土泵送施工难度大 ,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要求高 。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混凝土离析、堵泵、混凝土在拱顶和拱脚部位分布不均匀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作为钢管核心混凝土是一种新的尝试。

4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诸多优点,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开发与应用的历史较短。尚有一些问题及内容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1早期收缩问题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较低、胶凝材料,使得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较大,尤其是早期的自收缩。

4.2配合比设计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对工作性要求较高,配合比计算涉及的因素较多,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

4.3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认识

自密实混凝土在掺入大量的高效减水剂后, SCC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目前还不是十分了解。

4.4自密实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这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如果在其中掺入纤维增强材料制成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将会在结构抗震中发挥重要作用。

4.5经济性问题

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成本要略高于普通混凝土,这也成为应用SCC的主要障碍。应将SCC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其经济指标,尽快推动SCC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5 小结

5.1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工作性能,可在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2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应根据具体工程对其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的要求 ,针对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材料进行原材料的优选及配合比的优化。

5.3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的规范化对确保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5.4自密实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了其优异的工作性能。

5.5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还有很广阔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罗素蓉等 自密实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 第9 卷 第 3 期 2006 .6

[2] 周厚贵 水工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及应用 水力发电 第33卷 第6期2007.6

[3] 杨枫浅谈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山西建筑 第33 卷 第18 期2007 .6

[4] 杨建宁等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 混凝土 2007年 第2期

[5] 刘运华等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进展硅酸盐学报 第35卷 第5期 2007.5

[6] 王再军 高强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山西建筑 第33卷 第21期2 0 0 7.7

[7] 周瑞林等 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基建优化 第27卷 第2期2006.4

第4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民营电视公司 市场分析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i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

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第5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一、紧随市场变化,创新思想观念

第一,树立经营为先的理念,转变观念、思路创新是走向市场的前提,一流的施工管理人才、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是夺取市场的基础; 优秀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是取得市场的保证。

第二,树立品牌理念,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法则,品牌是一面旗帜,优秀的施工队伍、完善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打造出精品的工程,创出一面旗帜。

第三,全面推行形象设计,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对企业经营发展越来越重要。形象设计是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文化、行为方式及视觉形象进行系统的革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间的物质竞争,更趋向于企业形象间的非物质竞争。

二、加强开发营销力度,完善经营营销机制

第一,鼓励各施工队及项目部独立自主进行经营开发,分解开发压力,逐步从以组织指挥生产施工为主转向经营开发和施工管理并举,并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

第二,进一步加强开发营销力度。为激励开发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最大潜能,加大经营开发的奖励和兑现力度, 提取中标工程总价的0.10%作为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经营开发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人员,调动经营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加大项目经营力度,大力推行建筑商模式。首先广泛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进行工程项目的联营经营,大力推行建筑两模式。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充资质经营范围,对公路、地铁、机场等领域进行渗透和扩张。

三、强化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可以起到竞争和激发的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企业只有有了压力,存在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能有活力。

第二,是要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养经营开发精英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品牌项目经理,如国家一级项目经理、二级项目经理、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以满足经营开发的需要和公司资质等级提升的需要。

四、扩大视野,实现经营策略领先

第一,布局大市场。由于市政工程不可移动的特点,施工企业必须随着工程所在地流动,这一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的市场布局一定要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特点相适应。在稳固我公司已有区域的经营工作的同时,我们应该强力推进曲江区域、长安区域的经营范围。

第二,跟踪大业主。大业主建设项目多而大。研究并制定措施跟踪大业主,如铁路、我省市的交通部门,我公用局、设施局、道桥公司等。能够进入大业主的市场,服务大业主,坐稳大业主的市场。

第三,中标大项目。我道桥公司经常有上千万乃至上亿的工程任务,能够参与到工程投标时,要集中精力和力量中大标。

第四,整合大资源。道桥公司各项经营资质齐全,等级高;各类工程施工经验丰富,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施工设备,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整合好系统内部资源,开展互惠互利的经营合作,实现共赢。

五、诚实守信,彰显品牌力量

诚信和品牌将成为市场竞争最主要的武器。业主对安全、质量、价值等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中意讲诚信、拥有品牌的施工企业。信誉失去,往往做一个工程,丢一片市场。施工企业顺应市场变化,企业管理重点围绕质量、成本、工期、技术创新和满意服务等方面展开,越来越重视诚信经营,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应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机制。企业应当把“诚信为本”纳入到各项管理之中,指导企业和员工树立诚信为本的意识,建立和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将诚信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和中长期战略中去,保证诚信原则贯彻落实。

第6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微信营销;自我分裂推广模式;微信新生活

一、微信营销的优势

如今微信营销的发展势头更劲,并且将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与其本身的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智能手机的发展,微信营销支持一对一随时随地交流。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众所周知,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微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并且传播的内容多种多样,是高效的互动沟通形式。微信能够发送文字、图片、声音而且能即时传送各种音频视频,传播更加形象生动的信息,从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企业进行推广和宣传。

(2)线上与线下的整合。二维码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商业用途,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来添加好友、加公众号、线上付款等等,这是一种用户之间的互动,同样也是推动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结合,同时可以通过折扣和优惠来吸引顾客扫二维码付款,关注微信号,同时分享优惠信息到朋友圈和微博可以有更多优惠等等。这种线上线下的整合,不仅符合现代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时代人们的需求,更能凸显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蓬勃生机。

(3)自我分裂的推广模式。通过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的加入,微信的社交能力被激活,使用户更加愿意将视频、应用等分享到朋友圈中,并且这种应用支持以网页链接的形式打开,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得到分享,微信营销这种自我分裂的推广模式为“口碑营销”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宣传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的注意并逐渐加入进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让企业营销方式更加的细化和明确。

(4)创新服务意识更强。微信相对于微博来说更加多元化和丰富,能够创新的点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微信营销主体都使出浑身解数改进创新营销模式,以求更大的发展。同时,微信服务意识的提出,可以与顾客建立长期的持续发展关系,增强顾客的忠诚度,无形之中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粘贴性顾客,也就使得微信营销的效果越来越好。

二、微信营销的劣势

微信营销诞生于微信联系社交平台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就等同于淘宝电商的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病。

(1)微信转发活动受排斥。由于商家迫切想通过嫁接进行营销,但是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被过分渲染,席卷整个微信公众平台,企业频繁地给用户发送各种无聊、繁杂的信息,目的是博得用户的关注,但是却慢慢地让用户反感甚至是排斥,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想与受众建立情感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用户体验感较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微信营销时,由于过度热情,想必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如果企业的服务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时,用户极有可能立马关闭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怎样更好地维护企业与用户的发展关系,自然的发展成为企业微信营销的重中之重。

(3)品牌推广影响需求未能实现。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要完成让品牌商和消费者都能从中获利的目的,但是以目前的微信营销方式,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公众账号需要用户自行搜索,这一点是微信远远不如微博的地方,微博的扩散性相对于微信来说是非常强的,消息的转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万千人知道,而微信的公众账号则没有微博推广的这一类优势,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互动性更强的微博,这对于企业和品牌商而言,在微信和微博平台的收益上也是明显不相同的。

(4)无法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由于微信自身的多媒体功能,如朋友圈、二维码等都会给用户的隐私带来安全隐患。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泄露个人的信息,如记录用户个人信息的二维码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就会对用户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微信由于发展较为快速,但是在隐私维护方面仍然不够完善,用户也无法确定网站信息的正确性,无法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能导致用户上当受骗。所以如何规避社交平台安全隐患问题也是企业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三、应对措施

(1)坚持适度原则。商家应该对实施微信营销的力度进行准确地把握,不过分渲染,应保持适度的原则,优化推送信息的频率,过快或过慢的推送都会对企业的营销策略造成不好的影响,企业应该考虑用户的感受,从用户的感官出发,可适当在实施专业微信营销策略时多准备其他类型的分享,以舒缓用户对于漫天广告信息的反感。

(2)提高用户参与体验感。企业可以在实施营销策略时提供明确的推理理由,如为用户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无缝链接”式体验,这样助于用户全套参与体验,虽然是很小的点,但是往往可能会因为这些小事让用户的体验兴趣被这些前提条件的准备不足影响。提供全套式体验,这样不仅仅对企业的宣传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能提高用户的参与体验感,提升品牌忠诚度。

(3)重视微信营销的开展。如今微信的发展正处于热火中天的状态,微信在互联网应用中的地位已无可取代,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导地位,尤其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微信营销。微信营销应该作为企业营销策略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和发展更多的社会媒体营销的专家,形成一个完整的营销体系。

(4)规范网络安全措施,完善法律法规。企业应规范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应加强企业网站安全建设,或者通过法律这一强制性因素,国家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微信等社会媒体的健康发展,让微信、微博等社会媒体的实施有法可依,给客户带来安全感,以维系新老客户关系,从而实现用户权益最大化。

四、微信营销的发展前景

(1)微信新生活。正如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所说,微信最初的口号“连接人与人”,如今已进化为“连接人与服务”。这也就是微信开创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应用在继微信向公众开发支付功能及九大高级接口时,不少应用已成为现实。

(2)微信银行的普及。据青岛新闻网报道,招商微信账号的成功营销几乎取代了90%的招行常规客服功能,大大降低招行每年平均增长50%的客服压力。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自助查询回复命中率超98%的强大能力,以及人力物力的上涨,未来银行业势必朝着微银行的趋势发展。届时我们就可以足不出户直接使用手机,办理银行业务。

五、结束语

微信营销是企业实施营销策略时重要的一步,如何借助微信营销自我分裂式的推广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是微信营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这同样也是众多企业在营销渠道如此多样化的今天,仍然选择进行微信营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微信营销虽然仍然处于稚嫩的发展初期,微信软硬件设施及安全维护方面都不够完善,并且企业进行微信营销的策略制定仍然不够成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作为新兴的营销方式,微信有着众多的功能和用处,能够迎合人们追求时尚和快节奏生活,为客户提供便利。企业应该重视其特殊之处,同时改进不足,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凸显微信营销带来的突出的竞争优势。微信必将成为人们最为常用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而微信营销想必也会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倩倩.零售业开展微信营销的优势探析[J].信息与电脑,2014(2).

[2] 王立影.浅谈微信营销优势及发展前景[J].中国证券期货,2013(9).

[3] 谢慧敏.谈企业微信营销[J].知识经济,2013(12).

[4] 赵蕻.企业微信营销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5] 叶静.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企业微博与微信营销研究[D].暨南大学,2013.

第7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高考英语改革促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业务调整,重新制定其发展规划。项目组以河北英语培训市场的主体为调查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查与分析,以期对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考英语;改革;英语培训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于2014年9月4日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等方案使得英语教育成为此轮招考改革的关注焦点。高考英语是改革的先行者,一直走在所有科目的前沿。恢复高考的近四十年间,英语科目的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和考试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但英语在高考中的恒定的分数权重和稳固地位,显示出国家和社会对其尤为重视。近年来英语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社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数量剧增,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总量超过5万家,目前中国有近3亿人的英语消费群体,个人与家庭不断加大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仅2012年国内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达到近300亿元。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河北省将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英语考试改革,引导英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最多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并选择较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河北省高考英语改革方案的公布对当地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产生巨大影响。在高考英语改革的过程中,市场英语培训需求的变化和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未来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河北省保定市英语培训市场为调查主体,对学生和家长的英语培训需求、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现状、应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目前保定市各类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共25家,在此次调研运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0家机构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保定市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经营现状等情况,以及针对高考英语制度改革所做出的业务调整意向及相应措施。为了解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培训机构的需求情况及对英语培训机构的认知评价等信息,针对学生和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问卷有效率为78.25%。

三、河北保定英语培训市场的调查分析

1.英语培训需求旺盛,开发潜力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学生占总体的31.63%;在知晓高考英语制度改革的前提下,选择继续让子女参加培训教育机构的家长占比高达40%。此外,69.55%的家长单独决定子女是否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只有30.45%的家长会在选择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时尊重子女的意愿,可见,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最终决策权在家长手里。培训目的方面,41.4%的家长希望提高子女的语言交流能力,25.4%的家长为了培养子女兴趣爱好,为了高考应试和出国目的比例较少。因此,英语无论作为一项应用技能,其对学生及家长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保定市英语培训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2.英语培训机构的认知与评价分析63.7%的家长在选择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时最看重其教学质量,其次看重收费情况,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关注培训费用,而对于其他方面诸如知名度、硬件设施等因素关注较少。高考制度改革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这会增加家庭的英语投入。四成以上的家长认为目前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最大不足是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四分之一的家长认为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为了吸引学生等目的而夸大宣传,同样收费标准不合理也是英语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应引起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对于获取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来源,选择亲朋好友推荐介绍的方式占比35.7%;选择培训机构人员宣传方式占比28%;选择网络宣传方式占比27.4%;选择报刊杂志宣传方式最少,占比8.9%。由此可见,口碑宣传是大家获取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另外,对于英语培训教育机构邀请学生及家长来店进行体验咨询,44%的家长认为是否参加取决于自身有没有充足的时间,有意愿积极参加的人数较少,仅占14.9%。

3.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基本情况分析根据保定市统计局数据得知,保定市各类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共25家,其中少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13家,青少年、初高中学生英语培训教育机构3家,成人、职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3家,综合型英语培训教育机构6家。通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营业务。保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大多有名牌大学或知名英语培训机构授权举办的,地方自创机构较少。调查的10家培训教育机构都有自主研发的内部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各有特色,而且能较好地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别于传统枯燥的教材,但是电子教材、学生课外资料、实践性课堂及网络平台的利用较滞后。7家培训教育机构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教授英语专业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仍存在只注重语言学习而轻能力培养的问题。

4.英语培训机构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态度及应对措施在调查的10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中,6家对此次英语改革持谨慎态度,相关业务调整计划还处于观望期,业务调整计划会根据即将实施的中高考改革方案细则来制定。3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对此次英语改革持乐观态度,认为高考英语改革无疑会成倍地放大听说能力培训需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仅有1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对此次英语改革持悲观态度,认为不仅生源会有所下降,而且英语培训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目前该机构已经要求对英语教材的编写进行调整,通过更新教材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并且决定引入一定数量的外教来充实一线教学,以应对高考英语制度改革的浪潮。

四、基于高考英语改革制度下对英语培训机构的建议

1.明确定位,塑造核心竞争力,突出自身特色保定市25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中,半数以上专注少儿英语培训,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大。学生家长希望高考英语改革后英语培训能够由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显著。由此,建议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能够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不同省市高考英语改革制度的具体实施意见,把英语听说能力作为重点,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外活动等方面精心设计,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还需要在课程推介、培训资费、培训服务和培训周期等方面打造自身特色,塑造品牌优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在英语培训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产品驱动”打造自身特色,设计出新的课程,增加课程种类,全方位的满足客户需求。

2.立足市场,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家长选择培训教育机构最看重的因素是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因此,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有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英语培训质量首先应注重教师素质,师资水平是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生命线,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培训机构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形象。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培养其先进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学习英语目标的不同来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培训过程中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硬件设施配备也关系到教学质量效果,教育机构应注重自身硬件设施的齐备,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系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最快乐的英语[1]。

3.塑造品牌,优化推广渠道亲朋好友介绍是学生家长获取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要注重口碑宣传来增加客户粘性,从课程设置、优质服务上树立良好的口碑。其次要注意品牌推广渠道的优化,一个企业品牌的推广过程是应具有连贯性。许多培训教育机构在访谈过程中都提到,单一方式的重复推广效果不佳,甚至让消费者产生倦怠感,因此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在品牌宣传推广过程中,应采用多渠道互相配合,优化推广渠道。

4.个性化营销,有效呈现课堂效果在个性化营销方面,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以自主研发教材为基础,以呈现课堂为手段,以优化课程设置为保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目的。例如,自主研发的教材要符合少儿的身心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时,可以将灵活调整授课时长。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家长是条件提供者、参与者;从学校角度看,家长是合作者、建设者、监督者。青少儿英语培训的特点是购买培训的是家长,而参加培训的是子女,因此要想培训课程获得家长的认同,首要任务是提高家长认知度和满意度,应让家长感知到孩子参加培训后的学习效果。因此,让家长走进课堂体验生动的课堂气氛,有效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建立多维衡量指标,把显性和隐性的效果通过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满意,进而为机构做正面宣传,最后成为机构的“活广告”。

参考文献:

[1]高梦,郑兰燕等.高考英语改革下英语培训市场何去何从——基于河北保定英语培训市场的调查[J].民营科技,2014(12):243-244.

[2]旷群,戚业国.高考改革与英语工具性本质回归[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89-95.

[3]张允.高考英语改革中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5(13):77-79.

第8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字:适应性住宅发展趋势

住宅灵活性与开放性的提起,是在大规模的建设使城市住宅在量的问题解决之后,转向质的提高阶段时出现的。人在住宅中的主体作用被强调出来,住宅应该主动地适应居住者变化着的生活,居住过程也是对住宅和环境的完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栋住宅交付使用之后,便处于永无完结的变革之中。在不同阶段中的不同的使用者,不断地改变着他们所居住的空间。实际上,住宅上一个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变化、灵活的开放的空间系统,灵活性、开放性、可参与性是住宅具有的特质,设计和建造是应充分考虑到住宅建设这一特殊属性。1977年《马丘比丘》中也曾指出:“住房不能在当作一种实用商品来看待了,必须要把它看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住宅具有灵活性,以便于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

一、适应性住宅的历史及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住宅的适应性问题,自上个世纪初以来便成为建筑师们不屑的追求,手工业时代的住宅由居住者自建,增建改造因时因事有居住者自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文明的突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住宅的价值取向,及工业化手段,解决工业文明前提下的居住问题,对住宅的适应性问题的关注,第一代现实主义先驱者们,率先着手适应性住宅的开发和探索,为60年代以来适应性住宅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0世纪20年代适应性住宅的探索已受到许多建筑师的关注,尤其是柯布西挨和密斯两位先驱,在适应性住宅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对日后的适应性住宅的发展功不可没。

密斯1927年在斯图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会上展示的四单元组成的四层公寓,由于采用钢结构承重框架,解放俩住宅的内部空间,钢柱和大面宽给住宅空间极大的灵活性,也给居住者留有改动的余地,通过更动隔墙,使住宅空间适应自己的生活。钢结构住宅的灵活性和可改造性,远优于墙体承重结构,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意义的灵活性的现代公寓住宅,在今天颇有示范意义,同时也是密斯的全空间理论在住宅上的一个典型意义的代表。

多米诺体系是柯布西挨和博伊斯于1951年共同研制的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标准化的板柱体系,楼板类似密肋梁结构,框架结构代替墙体承重结构,造出一个可以自由分隔的平面体系,即多米诺体系。马赛公寓与“酒架”体系是二战后柯布西挨在住宅方面的代表作,直到现在马赛公寓不论是在设计构思上还是在空间形象上都被认为是当今高层住宅的经典;面对住宅适应问题的思考,也成为日后的适应性住宅的经典。

0世纪60年代之后,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告一段落,先进的西方工业国家此刻相继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以工业社会为背景的现代主义建筑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地位,建筑思潮走向多元,而社会思潮则从追求工业社会的高效率、高技术中反思人文价值和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社会的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向文化倾斜,于是追求自我实现的行为和表现个性的意马愿成为风尚。居住生活上,不满足工业化体系中统一化、标准化的居住模式,营造适应自己的居住空间受到普遍的关注。

对于住宅适应性的关注,20世纪中期盛行于欧洲。代表住宅有,1954年瑞典威廉—奥森设计的格腾堡住宅,颇有1927年密斯的魏森霍夫四单元公寓,1964年格雷夫完成的16户公寓,法国阿尔森—亨利兄弟完成的蒙特劳住宅,20世纪50年代日本菊竹清训的“代谢式”住宅。

二、我国适应性住宅的发展

1990年以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工资改革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的商品房市场日趋活跃,城镇住宅以每年4.5~5平方米的建设量推进,到2000年基本达到了户均一套住宅的小康居住水平。使用者在住房消费观念上更趋理智,在住房选择上更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消费者将有条件地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他们会适时选择和更换户型,来适应自己家庭结构变更后的需求。

1994年制定的《导则》,明确指出:“住宅设计应采取新结构、新构造和新材料,实现住宅设计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和可改性。”

新闻媒体的住宅专栏中,也将灵活性、舒适性、协调性作为评定住宅水平的条件之一。

生产和开发商方面对适应性住宅的发展日益关注,考虑到购房者要求和心理,房型设计应作为一个可变量,留有调整和更新的空间。户型设计是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开发商和购房者一起协调,只有充分把握购房者的需要,同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才能打造出舒适的人居空间。我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律一样,住宅供应达到量的满足之后,进入质量提高的阶段时,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即显现出来。

三、适应性住宅发展的意义

1、家庭生命循环周期与住宅适应性

住宅是承载家庭生活的物质空间,人的一生有约1/3的时间在住宅中度过。由于家庭成员年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结构椰油生命周期,主要体现在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与家庭的关联上,未成年的子女依赖于家庭的抚养,子女成年之后独立谋生,组织新的家庭,步入新家庭的生命周期,此时原来的核心家庭出现空巢状态,并逐步步入老年。

一座住宅的寿命为7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1.8岁,相当于一座住宅承载一个人的一生。在人和住宅的生命相同的周期中,住宅应该具有适应家庭动态的生活过程的功能,事实上住宅一经使用便处于不断的被改造中,住宅对于每个家庭不是一个静态的商品。居住者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年龄、家庭生活、生老病死等自身条件的变化,同时也不断地承受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条件等来自社会及周围环境给予的影响。住宅是一个持续发展、开放的建筑体系,建立开放、发展的设计观念,是住宅能够承载变化的居住生活。

2、居住生活的变化

家庭生命循环周期中反映出的居住生活的变化,主要是子女从养育到成人这一阶段中,进入老年之后,家庭面临再一次重组,再一次与子女和住组成主干式家庭,或者参加社会养老,直至家庭解体。在一个家庭中,对家庭生活和人员结构影响最大的成员是孩子和老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他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孩子:

在幼儿阶段,由于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需要,决定了住宅应该满足他们的条件,比如阳光、通风、安静、足够的活动空间范围。

在儿童阶段,宜单设儿童室,此年龄段的儿童仍处于发育阶段,儿童在室内停留的时间仍多于成年人。儿童室宜保证有较好的朝向和直射阳光,以利身心发育。

儿童向青年转化阶段,此时人格,行为逐渐成熟,生活和学习方面走向自立,成为时代环境中的一员,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所担当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在单人房间里面,应体现书房和卧室的两个功能,书房的意义更强一些。

从儿童出生到长大成人,这一时段中对住宅的布局方式、功能分室与各室的面积大小的需求,都处于变化之中,理想的居住模式是住宅的空间划分能适应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各阶段不同的要求,即可变、可改造调整的。

老人: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以达13亿人,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已婚子女与父母之间在生活上保持联系,有条件的经营自己的独立的家庭生活,分而不离,各有个的家,生活上嫩相互照顾。

四、适应性住宅的特点

适应性住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间形态的开放性和使用者的开发性上。住宅单元内部可以重新分隔和改造,适应家庭结构和住户经济地位的改变;

2.适应长寿社会,住宅不仅年轻时可以住,老了也可以住

3.适应家庭亲情,使老、中、幼能同时住在同一个住宅地区,既能分区,也可以相互照应

“家”是有个性的,每个家庭,对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同时承载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动的改变住宅,使之适应自己的居住现状,住宅应该是可改造、可生长、可持续发展的,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终极产品。

第9篇: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 中介评价 智能查询

一、引言

作为人们衣食住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随着新楼盘如雨后春笋,二手房市场也日趋活跃。主要城市的二手房占当地住宅市场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仅北京二手房市场在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仍保持着全年近20万套的成交量,市场比重高于新房。

二、传统二手房的营销模式

传统的二手房交易,主要借助中介、“手拉手”方式完成自行交易,这种传统的交易模式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弊端。

首先,二手房源分散在成千上万家大大小小的中介手中,购房者要在短时间内搜寻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非常困难。而且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二手房门店投入高产出低,经营负担重,这势必导致二手房成交时,买卖方将支付高达几千元的中介服务费。

其次,众多中介机构免不了有鱼龙混杂的情况,一些小中介极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诚信控制机制,整个行业诚信度偏低,客户被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购房者对中介的警惕性非常强。

再者。选择“手拉手”自行交易的方式,由于没有合适规范的交易模式,没有明确的各方责任义务,往往会在悔约责任、违约金款项、逾期付款责任、滞纳金款项及其他违约情况中出现纠纷。

三、二手房网络营销的优势

随着网络营销在二手房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优势越来越明显,二手房行业也正迎来一次营销模式的全新转变。2010金紫荆花奖获得者涂瑞林先生表示“未来网络营销,将成为二手房营销主要的营销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店式的二手房中介,网络房产中介带给购房者一种网络地产经纪的创新模式,有着传统营销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首先,二手房中介网络化使房源信息更集中,让购房者在选房环节不必四处奔波,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上千甚至上万套房源,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是在网上看房,购房者可以随时进行房源的横向比较,充分了解各套房源之间的优劣。对于卖房者来说,优势同样明显。相比传统中介模式,网络平台能让更多需求者接触到自己的二手房,从而加大交易成功率。

其次,房产中介将房源信息上网,省去了实体门店支出,由此节省房租、宣传印刷和人力成本,总体费用减少。达到降低二手房价格的目的。

再者,网络平台的二手房交易,即可以让普通卖房者将售房信息到网上,如果普通卖房者提供的信息不充分,不能充分满足购房者需求时,还可以考虑在网上提供的若干品牌中介作为市民可选中介服务,由中介商统一整理并提供相关服务。

由上可见,传统二手房营销模式主要是借助于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向消费者传播向购房者传达房源信息,这是一种直线的单向传递。这是大小中介机构主观的意愿,至于有多少人看到了和看到了又能从中领会到中介机构想表达的内容,一般很难预计,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借助于网络平台,由于购房者将需求信息直接传递至中介商信息库,使得中介机构能和购房者需求进行“零距离”接触,掌握哪张房源最紧俏,哪片区域最受欢迎等第一手资料。在以后提供的房源信息中,能调整提供的信息,有侧重点的对需求量大的进行置顶等处理,不仅能使购房者更容易搜索到需要的房源,也切切实实增加了中介机构的效益。

四、二手房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

二手房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的实物性、体验性消费,单纯通过网络上传统的文字房源信息。很难让消费者拍板购买,因此未来的二手房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更人性化的网络服务,为消费者营造更便捷,可定制的网络营销空间。

1.根据客户需要,将相关信息通过短信、Email等方式通知客户。客户可预约自己需要的房源信息,若合适房源出现,系统将给客户发送短信、Email。

2.采用数据挖掘、智能推理技术,根据客户提供的条件,进行智能查询。采用国际先进的知识库推理技术。根据客户的输入。可以对信息进行推理,得出令客户满意的结果。

3.对中介机构和网络经纪人进行科学评价。针对每个中介机构提供评价机制,根据客户评价、点击情况,为其进行赋权打分,分类排名,为客户进行相应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

4.提供电子地图功能,建立房源信息电子地图,实现信息显示、地点查询、地图缩放等功能,使信息显示直观化。

5.定期开通网上谈判时段,满足售房者和购房者借助网络实时交流的需要。售房者在网上谈判开通时间段里,可以将售房信息在谈判大厅,如果某个登录的购房者有意,两人可以进入到桌对桌的私聊状态,交流内容不公开。也可以在网上谈判大厅里公共信息,所有人都能进行公聊,但内容所有在线者均能看到。

6.为房源提供丰富的房间实景照片、户型图或实景视频,就可以使求租求购的人在网上浏览您房间的基本情况,免去了客户来回奔波的苦恼。系统还可对交易会等活动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客户在家中即可零距离接触现场。

五、结束语

近几年全国二手房市场的发展来看,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随着二手房市场的逐渐规范和完善,网络营销和网络经纪人将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也就是借助互联网,用天天变化的互动手段,满足消费者不变的消费心理,将传统时代的房子,卖给网络时代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邓旭东基于WEB的二手房信息系统的开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9期

[2]罗兴顺,史大起,黄海涛,王翠翠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创建探索《测绘工程》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