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概念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造一个当代的景观主题,并在设计上既达到市场需要又体现出莆田文化的雕塑,具有莆田地域感,它是当代与现代的结合。它主要为行人环境起到中心主导作用,引导人们进入住宅社区。入口地板主要以防滑大理石硬质铺砖与水景相结合方式,设置有水景雕塑的景观主题,用人工瀑布达到震动人心的效果,也起到风水布局的要求,飞流之下的瀑布,以质朴的石材为原料制成平台落水景墙,映入眼帘,实为震撼,潺潺的流水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疑为飞流至天而来,带来不同的自然乐章。人类天性拥有一种亲水的特性,亲近水令人们感觉到愉悦、健康和舒适,丰富变化的水景带给人们新的活力和想象,也为平庸的小区景观增添了许多趣味。鉴于人们好以水来作为生财、聚财象征的思维,在该环境设计中,避开了通常住宅小区以绿地为主的设计思想,而是大胆采用入口以水为主题,以绿地为构架,进而与庭中绿地相互辉映。随后映入眼帘的是阵列景观树,以此来烘托入口气氛,树种采用小叶榄仁树,具有通透性,层次感强,不会把后面的景物遮挡的特性。广场的雕塑是用弹簧钢支撑着;顶部设计飞鸟造型,每当有风儿吹过时,飞鸟就会上下振动,欢快的张开翅膀,仿佛在飞向蓝天,栩栩如生,居住于此的人犹如回归自然的怀抱。
2儿童、老人活动区的景观设计
这里主要用于人们的聚集,为本区内所有区域中心,中庭景观设计以乔木围合半隔离的空间组合形成的绿肺、绿地和庭园是重要公共绿色空间,它贵在自然,充满生机,富有艺术,使人从喧闹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达到一个心旷神怡、宽松和谐的自然境界。这一区域主要包括阳光草坪、休闲亭、娱乐区以及分布其间的弯曲的林荫道,本区域的柔和景观通过采用鸡蛋花、杜鹃花、羊蹄甲、红花继木等再配以大乔木、灌木,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用乔木和花卉巧妙的搭配使设计达到审美上的视觉享受。儿童、老人活动区以递进衍生的形式分布在社区内部,主要以各自功能为主,局部点缀景观墙和奇石,以活跃气氛,以荷花池、沙地、木台、花架和错落有致的地台,营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呈现儿童开心、活泼的想象天地,孩子嬉笑打闹,老人可以在此好友相聚、饮茶,在轻松舒适的气氛里畅谈生活、工作、家庭琐事。活动区设计为圆形空间,由灌木及树木所包围,采用这种种植主要是为减少噪声和粉尘的空气污染,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流淌着大自然清新的气息,现代建筑和自然景观交融中创造一个没有世俗烦忧,只有灿烂的阳光、幽静宁谧、开阔视野的都市人魂牵梦绕的生存空间。
3文化交流区的设计
关键词:景观;规划;概念设计
Abstract: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in the extension of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stretch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expansion type of research.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Concept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用地分析
项目位于独墅湖西南侧小岛上,具有独特的独墅湖岛屿景观资源,湖面开阔,风景秀丽。所在小岛北侧和东侧为独墅湖,西南侧为墅蒲塘。
2规划分析
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344643.2平方米;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容积率:0.8;建筑密度≤20%;建筑限高:75米;计算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约275714.56平方米
2.2 区域特征
地块所在双湖板块是苏州四大环湖板块之一(环金鸡湖与独墅湖、环阳澄湖、环太湖、环石湖板块)。双湖板块紧邻苏州古城东侧,风景秀丽且周边生活配套较完善。
3项目主题分析
项目位于独墅湖边,内部有小河贯穿基地东西,水景资源丰富,在规划阶段应充分利用内部外部水景,做足水的文章。如何体现该项目的差异性,成为最主要的课题。
3.1客观条件
原生态的岛-----基地位于独墅湖边,原始质朴的特征
湖景资源稀缺的岛-----180度全视角享用湖景
私密的岛-----基地四周水系环绕,水系成为天然屏障
生活方式独特的岛-----岛上的原居民或动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
基于本项目的客观条件,将该项目产品发展方向定义为“城市湖泊中的私家岛屿”。
3.2主题提炼――打造全新的城市岛岸生活
“全湖景”。是对地块绝佳湖景资源的一个描述。地块北侧宗地红线与湖岸线重合,即本地块直接临湖。本地块临独墅湖拥有近1200米的私属湖岸线。从视线上分析,以本地块来观独墅湖可获得最为开阔的视角,且远离独墅湖隧道引桥,置身于此,独墅湖美景一览无余。
“独立城市岛屿”。地块西南侧由墅蒲塘(河道)相隔,跟城市道路完全脱离,目前仅有一座6米宽的小桥可到岛上。将来政府规划的城市道路沿墅蒲塘外侧行走,通过两座拟建桥梁与小岛内部道路相联,仍然完好保持了小岛的独立性。如此,该住区将拥有极高的“私密性”,与城市道路相隔,生活恬静而舒适。
3.3主题衍生
根据上述岛的概念可引入不同的主题风格
桃花源的概念------强调自然生态,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普济岛、巴厘岛的概念------强调豪华尊贵,休闲度假
强化“岛”的概念
入口的塑造
滨水生活方式的营造
以“度假风情”反映“岛”的生活气息
湖岸线驻留点的选择,展现“无边际”湖岸线
4 项目景观规划空间构架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呼应面湖的特点,将独立式别墅布置在沿湖一线,并呈环形指状构图。联排沿东西向道路组团式展开,将高层集中布置于南入口中线两侧位置,紧邻中心绿地。与这种理性脉络形成对比反差的是道路和绿化布局采用感性的曲线形式,有意营造一种自由活泼、丰富多变的社区氛围。
4.1 三种业态+两座公园
三种业态
独立式别墅------沿湖一线
联排别墅------组团式展开
高层建筑------集中布局
两座公园
50米湖滨绿化带------打造岛岸生态公园
利用高层日照间距的退让------打造岛内公园
4.2.岛岸生态公园------50米湖滨绿化带(包含两方面内容:岛岸生活休闲体验区+湖滨生态区)
4.2.1 岛岸生活休闲体验区
原则:此区域是今后的卖场区,应体现尊贵豪华休闲度假的特征,在其中赋予岛岸生活的含义。
规划布局:在其中可以设置泳池SPA区域,游艇体验区,阳光沙滩区,沙滩排球区,休闲咖啡区,垂钓区,湖面观景玻璃屋等,但构筑物尺度不宜过大,应采用通透的材料,如玻璃或钢等,或生态的材料如木材等。
小品的设置可采用锚,船托,桅杆等加强岛岸生活的特征。如湖边栏杆的形式均可结合以上形式来设计,在细部体现出岛岸的独特气质。而这些都是卖场包装及场景设置的最佳素材,可以带给目标客户深刻的印象。
4.2.2 湖滨生态区
原则:生态主题的延伸, 强化地块资源的独特与稀缺,为高端客户提供城市内少有的原生态公园,并可引入湿地等生态概念。
功能:强调原生态,提升地块价值;防洪的功能,为岛内防洪泄洪提供自然的屏障;提供零距离观赏独墅湖的最佳视角空间;是基地与独墅湖的临界区域。
规划布局:建议该区的空间布局以静态空间为主,如观湖,散步,休闲,不宜引入太多大型的活动空间,以免为独栋别墅带来干扰,降低品质。
在生态区中北端湖岸线长度达1200米,可考虑加入滨湖自行车观光道,作为岛岸生活的一部分来体验,但对其宽度要有所控制,尺度过大占用绿地面积较多,建议宽度2.5-3米。
4.3.岛内公园--------通过利用高层日照间距的退让创造岛内大面积绿化空间(包含两方面内容:中心湖面+ 坡地密林)
4.3.1 中心湖面
原则:应充分利用内部外部水景,将内外水系在形式上取得统一,同时作为小区内部公共交流场所,以水文化为主题。
4.3.2 坡地与密林
原则:可以结合高层布局,营造丰富的空间,尤其应多做地形处理,增加场地竖向变化,克服岛内地势平坦的弊端,同时也可以解决岛内自身土方平衡。这也会成为项目的亮点所在。
规划布局:地形在人工的稍加修饰下呈缓坡状由低向高蔓延上来,各种植物组成的绿色组团,时隐时现的将建筑与内庭院分隔开来,同时运用借景、渗透等手法将环境渐渐融入到建筑中去。架空层部分和庭院绿化融为一体,同样的绿色却有着不同样的表达。
5 样板区景观设计专项
样板区设计包涵主题概念,场景设计及流线设计,客户心理引导等内容。
5.1主题概念---“水陆双行”的生活体验
样板段以景观体验为主,“水陆双行”以两种不同的过程体验,试图为客户营造独特、丰富与高品质的住区空间感受。
5.2 样板区流线分析
整个流线分为“三点三线”控制。入口、售楼处、样板房是整个流线中的三个重要节点;由入口到售楼处前仪式感强烈的景观轴线、水行路线、陆行路线是参观流线中三个特色行程。水行路线、样板房、陆行路线给来访者带来独特、尊贵的现实体验,“起、承、开、合”的参观节奏为来访者购房心理做逐层铺垫。
5.3 六处场景设计
入口:一组小船停泊在湖畔,构成如画意境,同时,暗示了本住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岛屿。
仪式空间:轴线空间(如高大的树阵)具有强烈的引导性与仪式感。
售楼处:连续的柱廊围合成室内港湾,成为水行路线的起点。
“水行”:小船摇曳于别具风情的威尼斯水街之中,如同电影中曾出现的场景。临水商业为水街增添了生活氛围。
别墅样板房:小船驶出威尼斯水街,隔者湖面远远看到别墅样板房从地中生长出来,与湖光山色相互掩映。于是靠岸参观。别墅样板房拥有住区内最佳的湖景位置和最大的观湖视角。
将中国元素直接间接的融入到设计风格和理念中,使原有的中国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中的某些建筑、雕塑、壁画等景观上映衬出具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气息。
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创作好的作品,一不能纯粹的模仿,现代装饰景观必须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中国给我们留下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单纯的奉行强抄,那么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导致民族艺术发展的停滞。传统和现代结合,在形式上它可以是纯粹传统的,但在功能上它可以是现代的。三意念要有所创新,在程式上它可以是现代的新型材料和现代的结构、现代的理念做出来的,但它又可以表达中国常见的习俗、元素符号。它还要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具有高的欣赏价值,要舒适、要经济环保,总之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经济性和耐久的统一。
“中国元素”作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一部分,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中国元素也可以在新中式风格,古典风格中表现得更好,也可以被用来设计出像中国馆那样的典范。
现代具有传统元素的作品: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无疑就是个典范,不管它的设计理念“天圆地方,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是它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形式及刻篆,中国红的颜色,都将传统元素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一、中国元素为主调的设计原则
中国元素的主调指的是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与西方元素进行比较更能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西方以神本思想为主导,而我国强调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在我国,传统元素所推从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我国善于运用一些具有实效性的设计手段,进而将园林景观设计在运用表达上展现出淋漓尽致的特征。中国元素根据所代表的不同精神和文化,其分类各种各样。包括重大的人文历史景观、传统习俗、特殊的民俗文化、不同名族的图腾、吉祥物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特有的动植物等,如中国的长城、兵马俑、大熊猫。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中国元素直接或间接的融入到设计的风格和理念中,使原有的中国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中的某些建筑、雕塑、壁画等映射出具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气息,这样“中国元素”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通过不断地发展、传播、延伸,让更多的人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园林景观了解到了中国元素。
二、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我们日常所说的园林景观设计其实就是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如景区、公园、广场、小区的公共区间,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植物等途径,创造出特殊优美的环境和生活、休闲地域的过程。从而通过各种景观设计,使其具有艺术美学的欣赏纪念价值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功能,保证整个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会根据园林的主题或者这个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典型的人文故事为整个园林确立一个大的思想表达方向。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南北广场,主要以唐代的人文、建筑、文化等为基调进行设计,在墙壁、雕塑、路灯、路牌上均带有一定的唐代时期特有的某种文化指向性。使游客游览、休息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处在于唐代的历史意境中。而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会采用一些常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图腾,像龙凤、牡丹、莲花、梅花的图案。还有一些带有一定祝福意义的刻字、标牌,如“龙腾虎跃”、“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这类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在园林景观相结合的现象,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赞同,不断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CDIO理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12-02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1]。它是以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的、协作式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多个方面获得全面的训练和提高[2]。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2014年以来本文作者进行了基于CDIO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通过企业调研、问卷调查、实践应用等方法,对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
一、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处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度结合期,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不足。
1.传统章节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使课程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导致学生或者对教师产生了过分的依赖,或者对课程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甚至产生不想学的念头。
3.协作能力培养欠缺。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团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协作精神。
4.目前的考核方式单一化,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也不符合现代工程教育的评价标准。
5.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的教材很多,但多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不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使得教、学、做难于合一。
二、基于CDIO理念构建课程、专业、社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基于CDIO理念,根据园林植物造景师岗位相关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围绕就业岗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切入点,选取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
三、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和保障
1.教学组织设计:在教学组织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以项目导向为主,同时穿插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同时实行分组教学,推动团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在项目设计、工作分工、交流汇报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考核方式设计:以往的考核以书面考核为主,强调结果的考核。以CDIO倡导的“过程评价”为基础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采取企业、教师、学生不同主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考核学生项目设计与应用能力。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精神的评价。从项目设计过程、项目设计效果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多元过程考核评价。课程总评成绩中项目测评占60%,职业素养占5%,课堂表现占5%,期末考核(理论和技能)占30%。
3.教学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更需要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由拥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企业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引入企业新技术和服务规范,使得课程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4.实训条件建设:建设符合课程需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教学,实训室应该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合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多重功能。我校结合上海市重点专业建设改建园林制图实训室、园林设计实训室、园林植物识别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室等实训场所。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与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绿化养护有限公司、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鼓励和安排学生参加相关设计单位的实习岗位,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更好的提升。
5.教学资源库建设:除学院教务处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件、实施方案以外,随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产生了以下主要教学文件:园林专业课程的实施方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标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考试改革方案及成绩评定实施办法等。完善了满足课堂需要的包括课件、教案、案例、图片、技能竞赛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四、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1.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改造,并采用“双线制”训练方式。依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校、企专家共同筛选与园林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能够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内容在逐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开,课内课外训练并行,通过完成项目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建立了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工作任务、训练过程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以真实的园林设计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学、做相结合开展项目教学。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建设使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3.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由9位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资深专业教师和3位企业设计骨干组建了具有校企合作优势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教材建设摒弃了传统教学“章、节”的架构体例,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新理念,建构了模块、项目、工作任务层层相扣的新体例。每个项目都突出工作过程,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采用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力考核贯穿教学始终。以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工作态度、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公开、公正、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主题;景观设计;创新;发展
景观设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感觉熟悉的名词。说它陌生是因为它是现代设计理念的代名词,我们国家正式运用到这种理念只有短短的20年光景。感觉熟悉是因为在我们的背后,在历史记载和目前仍旧健在的古迹中,还是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目前,具有现在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其概念的界定,至今没有能够被学术界、教育界得到统一的认识。景观设计是一个内涵庞大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我们熟知的很多领域都可以涉及到。并且,景观设计知识层次深广,是一个需要拥有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的团队才能够胜任的工作。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容
景观设计,通俗的说就是对“景观”的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那么,什么是“景观”呢?《辞海》中有关“景观”一词的定义为:地理学名词。?一般的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的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者是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直和形态结构相同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类型的概念:类型单位的统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照外部特征的相似程度,归到同一类型的单位。像是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在景观学中主要指特定区域的概念。不难看出,《辞海》中对于“景观”所给出的定义是从广义的角度进行设定的。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科,景观设计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直至目前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针对景观设计所做的概念性解释,个人认为或许是因为景观设计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而导致不能直接给出准确的定义。美国设计师协会对景观设计给出的定义是:景观设计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属于景观设计职位范围的活动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给出的定义是: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它涉及有关的分析、设计、规划、管理和恢复等。因此,景观设计是一个特别有内涵的系统工程学科,同时也是目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前面就曾向大家提起,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学科,涉及到规划、园林、建筑、市政工程以及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范畴。规划是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是贯穿景观设计工程的主导,对于景观设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提到园林,相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现在的景观设计,一些人甚至直接就会认为这是一回事,称其为“园林景观”。因此,园林在景观设计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建筑则是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哪里没有建筑的景观?可以肯定的说,没有建筑存在的景观,带给人的是一种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感觉。市政工程大多数就是我们的道路、桥梁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市政工程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景观设计中,直接通过美术造型的表现形式作为景观设计的内容也是同样重要的。
二、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从西方到东方,景观设计的发展有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但是前面就提到,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得历史还没有超过拜年,我们国家的景观设计的发展也仅仅只有十多年,景观设计这个职业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完全得到认可,我们国家景观设计方面的教育也很薄弱。但是放眼望去未来的景观设计一定会是一条可持续发展得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还是强调发扎,因此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要满足当代人以及未来人们的需要,达到现代同未来人类利用的统一;二、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追求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人炸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今天,这种思想具体运用到景观设计领域,就是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文化,这也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以及一定需要遵循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所谓设计尊重自然,首先就需要我们认识一些自然景观要素的作用,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运用这些自然景观要素,这也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来说,现代景观设计就是产生于人类社会从征服自然阶段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阶段的历程中,根本目标就是为了人类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最终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自然环境因素就越来越重要了,对自然环境因素的认识和运用可以看作是对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的认识和运用。景观设计要尊重人。人性化设计始终是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设计要尊重人就是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考虑到人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满足人的户外活动需要,为人的户外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尊重文化。景观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文明积淀和创造性精神都可以在其空间、形状、色彩等方面得到具体的体现。景观设计从始至终都是主要强调精神文化内涵的,就这一方面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是这样。文化的因素永远都是会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主题。
三、结语
由于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都不得不来关注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面对着日益恶化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再单单需要着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生态、安全的生活环境。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面对的都是关乎到我们本质的问题,所以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分析介绍,可以让更多人真切的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张浩源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城市CI 城市景观 地域性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商品化致使城市风貌逐渐衰落和缺失。人们开始在城市景观创作中反思和质疑现代主义,寻求新的创作表现手法和理论依据。
一、城市cl理论
㈠Cl概念形成及演进
Cl设计是英语Corporate Identity Design的缩写,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即企业形象设计。
这一概念最初主要用于企业,即通常所说的CIS(Corporate ldentity System)一一企业形象战略,指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识别设计加以整和和传播,使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一种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
Cl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开始阶段是Cl导人目的的探讨与企业现状分析;以后又经过Ml(Mind Identity概念识别)、Bl(BehaviorIdentity行为识别)的阶段,最后是把Cl进行视觉化,即Vl(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视觉设计阶段。企业是通过Vl设计使社会认识自己。
20世纪60年代企业形象设计理论(cls)在欧美企业界被广泛推广运用,最早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企业之间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使自己牢牢占有一定份额,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形象。由德国一家“AEG”通用电气公司启端,1 907年“AEG”公司将培特伦斯设计的“AEG”3个字母形象的构成作为标记统一使用于产品及办公用品等方面,成为统一化的整体形象识别。1933-1940年由艾德瓦·琼斯顿等人完成的英国伦敦地铁建设中的整体形象设计,在票面、站牌、系列海报及环境设计方面导入统一化形象识别,被称为贯彻了一种“设计策略”。这可以说是这一理论最早用于城市建设上的例子。
(二)城市Cl概念理解
所谓城市Cl理论,是指城市决策者在认识到城市形象在城市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围绕塑造好城市形象这一主题,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并付诸实施,以便有效的推进城市发展的一种战略形式。这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借助企业CIS理论,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于地区和城市形象建设,从文化入手,找出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内在联系,建立一套城市的形象识别系统。借鉴企业Cl三要素的划分,城市Cl系统可分三部分:城市理念识别(City-M1)、城市规划识别(City-BI)和城市视觉识别(City-VI)。
二、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内涵
在弄明白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内涵之前,我们有必要理解“地域性”的概念。
(__一)地域性概念
地域性,即本土性,个性。
地域性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挪威建筑理论家C.诺伯格一舒尔兹把它概括为“地方精灵”一词是有很深刻含义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的“风水”和“气”的概念是与此相近。但是“地方精灵”所包含的不只是地理、气象等自然特征,也包括当地人文因素所创造的传统,如色彩、材料、建筑尺度和形态特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地域性往往不仅表达文化环境,如自信心、历史传承、社会性质和固有的文化基因,也会反映出特定的地域环境,如地理状况、气候条件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地域性是在一定范围的地方的自然条件、文化习俗、等要素特点的总称。
由此,地域性的概念可定义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建筑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系而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对应城市景观也一样。
(二)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目的
寻求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创作手法,发掘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融入传统精华,导入现代生活的内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地方特色文化与城市环境文脉得以延续,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有时代性的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环境文化的认同感和心理的归属感,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
三、城市Cl理论与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关系
(一)目标一致
不论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还是城市Cl理论,目的都是为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突现城市个性魅力。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研究是针对当前城市面临“国际风”现象,对文化趋同与地方特色消失的反思。希望借助于城市景观的研究,寻求城市正在失去的记忆,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而城市Cl理论是通过宏观的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理念Ml,借助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对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确立城市的发展理念Bl,然后,对城市的视觉形象Vl进行整合,形成本城市的地域特色,解决城市个性问题,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二)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城市Cl理念里体现了整体性的原则要求,而城市景观景观的地域性研究是特性研究、个性研究。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两个矛盾的方面,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地域性本来就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建筑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系而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从概念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形成的过程同样也是整体化的过程,只是地域范围大与小的关系。
1.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是城市Cl文化的具体内容反映。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Cl文化的载体,对其地域性的研究为城市Cl文化形成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内容。一方面,对于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使得城市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道路交通景观、商业景观、旅游景观、人文景观等,给人以最直观视觉感受。可以说,城市景观是城市Cl文化的部分体现。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也是城市Cl理论的执行者和体验者,城市cl理论往往是以景观的形式为人所认知。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的研究,了解自然环境、文化、经济技术对市民行为的影响,为城市的发展理念制定提供了反馈信息,极大的帮助了城市形象建设,所以说它丰富了城市Cl文化的内容。
[摘要]本文笔者对我国景观设计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做了整体概括,通过对未来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的设计原则的阐发,提出景观设计要遵循以下设计发展方向:功能发展方向、大众审美发展方向、景观艺术设计的独创与时空发展方向等。
[关键词]设计环境艺术景观发展方向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居环境、生活环境品位的提升,使得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景观设计的热潮。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如何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景观设计战略思想。
二、当前我国环境艺术的设计现状
在各种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竞赛中,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许多投标设计成果的设计说明中,都在玄乎其神地试图说明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如何寓意深刻,而又极具艺术性、科学性、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无一不竭尽宣扬之能事,大肆鼓吹。但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却发现设计概念与设计成果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或者说,即使有联系也可能仅仅是牵强附会。他们的设计概念成为包装设计中“皇帝的新衣”。“有概念、没手法”已成为景观设计界的一种普遍公害,西方的一些景观设计形式被盲目地移植到中华大地,“欧陆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白宫”加“故宫”的景观设计,让人啼笑皆非。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寻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更令人发指的是,自目抄袭和模仿的形式化设计几乎司空见惯,这些设计打着种种时髦的风格标牌而无视起码的对场所和功能的关怀,也亵渎了专业设计师对艺术追求的渴望。现代景观设计正面临着被似是而非,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已迫在眉睫。而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滞后,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可怕的“千城一面”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既能从宏观上进行探索性研究,又能在微观上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已不多见,理论不幸沦落为各种学术演讲的噱头和身份的标签。设计师热衷于提出唬人的概念,而不脚踏实地研究一些问题也是当今浮躁社会的一种普遍问题。他们的概念往往是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却又不通俗。他们的景观设计概念脱离了知觉,成为抽象的空气而不是用能感知的形象来表达。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瓶颈
1.利益至上的毒害
在买方市场、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景观设计师对形式的探究趋向于一种更“经济”和“便捷”的拿来主义,普遍缺少对景观设计语言的深层探究。20世纪末的我国现代景观设计,附庸了许多含有“现代主义”色彩的理念逻辑,从而以某种更为“成熟”和“平面化”的消解深度的姿态,投入到商业大潮的经济建设之中。因此批判与整合的能力明显地衰退,景观设计出现了“失语”的现象,景观设计语言也变成了一种“病毒式的泛滥”。在新的景观理论创新的潮流中,理论研究出现了“概念大膨胀”,微观而具体的概念物化的形式似乎已成为普遍解决了的问题。路易斯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设计教条框架中,形式的研究成为功能探究后顺便提及的“小儿科”。形式语言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一种表面化的“深层”模式上,从而未能同景观概念加以很好的粘接。
2.艺术教育的错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知识化的素质教育和“审美娱情式”的人生修养教育,这使我们在对艺术的认识上首先就将其置于一个纯艺术的位置。景观艺术的教育成为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效果图表现技术训练,或者干脆就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支配下,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看似很近,实则相去甚远。艺术在景观设计中成为各理性逻辑之后的形式美化,和以各种雕塑小品、壁画的形式成为标榜景观设计师艺术素养的点缀。似乎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多少更为有利的构思逻辑。这种理解下的艺术,也只是停留在扩大了外延的“传统纯艺术”,艺术的功能只是审美娱乐。而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宝库的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被浪费和误读了,艺术的功能存在被弱化和表面化的现象。
四、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新的文化模式即将到来,然而在这种新的文化模式中,我国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如何一番面貌——这一问题等待着当代的景观设计者们去解答。
1.功能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为大众服务的,功能发展方向占首位,它不只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物体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它的形象很适合于它的工作,它的本质就能被人看的清楚明确。一件东西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就是说,在实际上能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可信赖的,甚至可以说是便宜的。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首先解决了功能的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等。景观规划的使用功能存在于各类景观设施自身,它直接向人提供便利、安全、保护、信息等服务。它是景观设计外在的、首先为人感知的因素,因此也是第一功能。有时我们往往过于偏重景观形式的新异怪诞、色彩的眩目夸张和某些象征意义含混的符号构成,而忽略了其技术含量和对功能的合理阐释;人们容易把某种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甚至不无浪漫、理想主义的设计理念寄托在形式之上,而忽略了功能的完美和景观对人的良好服务才是美的真正源头。事实上,形式也只有和功能密切结合,才具有理性的根基。城市景观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美学价值,也只有在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协调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艺术审美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艺术审美发展方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而且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没有停止过对审美性的追求,因此将审美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有重要意义的。大众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决策者,人民大众的审美观念将直接投射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同时一代、民族、地域的人,不同社会地位、年龄的人,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的人,在审美情趣上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不管这些审美习惯在感觉上多么不同,在它们的深层总有一种相同的东西,因为,人们的审美习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总是时代文化思潮的一部分,总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特征。因此,新的文化艺术模式的形成,必然带来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型与革新,既将体现为以下三类趋势作为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
(1)村落田园审美观:童雯闲适、麦香稻花、田园风光、桑麻之乐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
(2)极简主义审美观:工业文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简洁,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
(3)景观生态审美观:景观生态审美则是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它不以单纯的视觉形式为审美原则,也不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而是这些诸多要素的集合,其核心内容是生物物种的生境和谐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一定意义上的人性空间,但绝不仅仅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景观空间,而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
3.独创发展方向
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是设计的内涵。在景观设计中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尊重民族文化,体现历史文脉,传达场地精神三个方面。中国园林最伟大的特征就在与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体现了民族美学思想与民族性格。中国园林又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三个派系,她们都分别表现了当地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够自成体系的重要原因,我们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在现代文化艺术的根基下追寻新的创造力。
关键词:建筑;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wo aspect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and explore how to better building design into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ultimately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two.Key words: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场所,不仅要有整洁、优美的外形,同时还要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他应该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建筑已经不再仅仅的局限于建筑设计,同时他也需要融入景观设计,按景观设计的原则,要求建筑自身的实用与外在的优美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1、建筑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
我国以前没有景观设计这个词,景观设计的概念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所谓景观设计,又称景观建筑学,是在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兴学科,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华盛顿的中轴线景观等都是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观念的介入,以及人们环境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景观设计,真正的景观设计是自然、安全和经济实惠的,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形态是服从于原始的自然景观形态的。这就意味着,景观设计是以属于自然一部分的人和其相关物象的多样化生存环境、多层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因素相关联的一个系统工程为工作对象的。
在建筑的设计中,景观与建筑是相互融合、缺一不可的,仅有优美的景观环境或者是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与优美的建筑融于一体,才能建设处完美的建筑。建筑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在建筑施工前,只有把建筑和环境景观做到“意”和“境”的完美融合。让景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才能建造出完美和谐的建筑。
2、景观意识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2.1提升景观设计的地位
要实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来建造完美的建筑,就要求提高景观设计的地位,在建筑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更加的重视景观设计,了解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当我们把景观意识真正的融入到建筑的整体规划中,那么就可以创造出精湛的建筑文化。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建筑的规划建设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是不同时期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折射,真正的景观设计要求人们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审美、价值观和伦理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建筑的价值。
在建筑的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提升景观意识,在建筑建设中强调“提升景观意识”就是要让我们的建设理念更加完备,更加具有时代精神。景观意识并非是简单造堆功能与形式分离的景点,而是功能与景观的融合,在优美的造中体现着合理的使用功能。同时,为了实现提高景观设计地位的目的,我们也要充分的要挖掘、保护并继承优秀的历史建筑概念,将我国古代园林景观中的一些优秀的景观设计概念提炼出来,同时将这些提炼出来的景观理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高品位、有特色、有个性并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精品,做到功能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2 完善建筑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所以不能把建筑看做一个孤立的存在,要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概念。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
所谓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原则,是指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要摒弃个人的思想模式的桎梏,要充分的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所谓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是指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问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2.3 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景观的协调的手法
要实现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除了要实施完善建筑景观环境的策略外,还要进行景观协调的方法。我国的建筑有一些相似之处,大部分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而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3、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追求高性能外,人们更加注重建筑与外在环境的统一,没有与建筑设计相融合的景观设计,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在建筑规划的实际中我们要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来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这是建筑规划中一个永恒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多维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13-01
一、场地景观理念
目前,在一些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场地景观理念早已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空谈,它已经成为景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因地制宜,试图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完整而先进的理念,已成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多样化模式。它是一个空间场所序列的布局,应达到承载容量、比例尺度、形态大小、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在确定场地景观理念的同时,更重要是发现与认识过程,综合地思考和整合场地最基本的特性,这也是创造理念的过程。另外,还要善于抓住场地的灵魂,真正地做到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景观多维化的空间形式可以分为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固定空间、可变空间以及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那么,在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多维化理念应该很好地结合这些空间不同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设计,同时使空间中的因素对多维化理念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能量释放性、保护性、创新性的主题景观空间整合,才能按景观规划的多维化理念将景观形式和元素组合成为有秩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DNA”系统,使地形地貌的动态空间和建筑物静态空间实现互动,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生态复原理念
近些年来,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规划与设计理念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对生态环境而言,自然景观比人工景观更健康,更有生命力,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就是自然。从视觉到感受,再到启迪,人对景观的意识和感悟在不断升华,多维潜移着拓扑出生态情景空间。生态复原的规划理念不是单纯的绿色植物生态设计,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法上。我们不能把生态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提高绿化率,应该以生态学原理为规划依据,根据自然的演变规律,降低景观的保护管理成本,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营造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空间类型。我们倡导能源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场地的自我维持能力,这些理念都应贯穿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像注重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一样,甚至还会占据首要位置,作为核心问题去研究。所以,景观规划师在规划中应该充分利用基地上原有的自然植被,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减少因生产材料、加工材料、运输材料所消耗的能源,以新的理念和模式,建立稳定的生态景观体系,这是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生态复原理念的最佳体现。
三、精神文化理念
哲学层面美,是一种融汇实体和虚体之间的精神,有文化才可能升值,赋予景观更多的文化内涵。其中,景观的哲学概念用来表达一个项目的外观形象、本质地域、文化内涵等潜在的特点,这种概念能使场地赋予特定的位置感,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特殊意义。基于景观哲学概念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在空间中给人别样的感受,即地方文化特色,一种特有精神。景观规划师需要善于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进而巧妙地使它融入有目的规划理念和设计形式中,如果景观品质、效益的提高是基于多维化理念的升华,就会产生有理想、有创新、有审美、有情感、有价值观的作品。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理念更应该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种种追求。
一个理想的景观设计方案的形成,是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提出和实施,往往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要使多维化的景观设计作品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观效应,主要是寻求设计理念的原创性以及视觉表现的震撼性,从多个角度或从与常规思维的反向去思考问题,让事物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发掘出蕴涵深邃哲理的设计主题和理念。没有人类积极、主动地创造理念,没有以理念为主导,就没有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复合的发展过程。因此,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发挥独创性,必须重视和培养景观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今后,城市中的景观应该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师们有责任为全人类及整个地球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干峙.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8.
[2] 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1999.
[4] 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