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离任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 财务管理 有效性 措施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实际就是资产运作的内容,而资产的整个流动过程无一不体现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变化。而单位财务管理的优良好坏又能从侧面反映出资产的整个运作过程和结果。从价值角度,资产的价值体现于财务,而资产同时又是财务所反映出的使用价值。没有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内容就变得异常空洞;而不进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就不具备有效的手段。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都是财政监管的对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在所有的会计要素中,资产的地位最为重要。而资产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中极为关键的内容,与财务管理紧密相连。无论是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出借,还是对外投资,只要涉及国有资产的权益(或收益),就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也未尝不是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推动资产使用,从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而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财政监督全程化”,是我国财政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不重视资产管理、忽视管理手段多样化等做法,不仅没有将资产与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结合,而且没有从财政的宏观角度实现财政的监管职能。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甚至会给其带来巨大损失。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一)资产与财务管理在制度层面上细化不足
目前,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措施尚不明确,也不具有清晰的管理办法。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行政特点的限制,在单位内部也并未形成具体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二者的结合,尤其是深层次的协调与统一,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
(二)相关人员对资产与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人员职责不明确,制度约束不足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资产只是占有和使用,并非用于经营,既不计入成本,也不计盈亏。也正是因为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管理者对资产更多的关注于数量,而对究竟如何进行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却不甚重视,资产负责人员的职责也不甚明确。而且,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相关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对如何核定实物资产,选用什么样的日常管理方法,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指标,目前并不具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
(三)资产处置行为较随意,相关人员的产权观念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待资产的态度不正确,将国有资产视为单位的“私有”财产,国有产权意识不强。在资产处理上较为随意,完全凭自己意图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存在“自行作价”的情况,而且无视评估、上报审批、技术鉴定等程序。意识的欠缺加剧了资产处置行为的随意性,不仅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存在潜在的产权纠纷隐患。这一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待资产随意转让;报废处置不严谨;随意捐赠。
(四)资产监管不力,亟待加强
资产的处置通常分两种情况,即盘盈和盘亏。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对资产盘亏的处置往往较为重视,但是面对盘盈资产,管理方法并不严格。甚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面对盘盈资产时,将其设置为“账外资产”。另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盘盈资产,实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盘盈。造成原因多半是由于对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或者是由于个别单位和部门先行调拨和处置资产而形成。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形成原因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对资产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只是用于占有和使用,并不用于经营,与盈利无关,因此也不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只需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便可。这种状况下,也使得单位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资产和财务管理缺乏主动性。
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中,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性并不紧密,呈现出相互脱节的状态。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性质,使其“开源节流”、注重成本的意识不强,只强调资产购置和支出反映,而不重视日常管理和资产的质量状况;只管花钱和要钱,而不管节流和效益。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目前呈现相分离的状态。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调用、借用现象严重,致使很多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实际处于分离状态。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正常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财务核算,也不利于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督。
再者,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与资产和财务管理相配套的监管机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逐年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原有监管制度已难以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监管,难以做到对资产从选购、使用、处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资产管理列入单位管理者的任期考核之内,也未对此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管理者离任时,多是进行财务角度的离任审计,却不涉及资产移交审计。这在无形中也加重了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与财务管理。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首要前提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其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过程包含四点,详见表4-1。
(二)对资产进行及时整合、物尽其用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要及时进行整合和重组,资产整合不应只局限在部门内部或者系统内部,也可以跨部门、跨系统的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如电脑、车辆等通用资产,单位应当实行系统调配,合理配置。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定期的资产清查找出利用率较差的资产,报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单位间调配,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三)强化对于重要岗位的离任审计和对资产的监督检查
针对现在某些领导干部对于资产管理只是在位谋其政,一旦离任则由新任领导处理的情况,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离任审计制度,对于干部在任期间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详细的盘点和审计,对发现的管理漏洞要严肃追究离任人员的责任,提高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内部及外部审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监督审查作用,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进行严格的社会监督和审查,强化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
(四)严肃清产核资、资产购置和处置
首先,要做好清产核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对单位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原始价值同账面资产进行详细的核对,做好账实相符,为资产的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是强化资产购置管理,资产购置要采取限额购置管理,不超限额的可以自行购置,超出限额的需经财政审核,经政府采购环节完成购置;最后,要严肃资产处置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要进行严格审批,处置过程要做到公开公正,处置形式主要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严肃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张瑞.透过资产清查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8(02)
[2]吕蓓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业. 2009(29)
[3]刘向群.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 2012(36)
[4]何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 2008(15)
关键词:事业单位 下属企业 财务管理
一、引言
针对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言,还需要对其出现的原因展开探析, 以期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工作效率、质量。
二、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现如今,风险调控以及防范意识不强成为了制约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展开实际财务管理工作较为常见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着手进行投资时,会造成难以准确测评、预测相关的投资活动,极易致使盲目投资决策的情况出,最终造成下属企业实际的经济收益难以真正符合企业预期制定的目标。
(二)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目前,在下属企业的财务预算编订工作中,相关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还未切实的落实,难以达到一定的准确性,往往出现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缺陷。正是由于预算编定和落实情况差距甚大,致使在对下属企业具体的预算执行工作中,难以制定出健全的法规,最终使得在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之初,没有行之有效的参考标注,严重制约着预算编制的实效性,带给预算执行工作不必要的麻烦。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成为了困扰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主因,最为突出的缺陷就是在管理力度上不尽人意,过于重视金钱,而轻视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下属企业应用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未完善,难以有效制约各项工作的规范性,造成资产的盘亏。再者,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相应的固定资产,往往会出现一些比如私下扩大投资力度、不及时记账、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冲账不合规定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三、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内部审计
在下属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中,内部审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为下属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展开对下属企业相关财务成本、财务收支的审计。一般情况下,审计内容主要涉及了年度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对下属企业一年度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展开的审计工作就是年度审计,以期掌握企业一年度内具体的效益,确保财务报表据的正确性,避免瞒报、虚报情况的出现;离任审计其实就是在应用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相关领导者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审计活动;专项审计就是为了进一步对企业清理债权、债务行为切实进行监督,而对下属企业实际的应收、应付账款的审计,有效转变了下属企业应收、应付的结构,帮助下属企业重新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重视,避免企业坏账现象的出现。
(二)放权让利,使权责明晰化
追根究底,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会发生各类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事业单位、下属企业二者间相关的责权利关系未能明晰化。鉴于此,要想帮助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切实的实现高效化,第一步,就需要有效改革事业单位、下属企业二者间的关系,而改革的最大任务就是让利放权,进一步对二者间的权利、责任关系进行明确。第二步,就需要对下属企业探讨实施转换机制,进一步重组资产,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加入,促进其成为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第三步,针对一部分具有优良发展前景的下属企业而言,则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具有长期发展战略的目标,构建一个良好的企业领导班子。
(三)统一管理固定资产投入
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下属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一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期避免一些下属企业的工作者应用自身的职务,而进行损公肥私的活动。鉴于此,这就需要下属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入、更新工作时,需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切实、有效的上报给事业单位,通过单位的统一化管理,最终达到强化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的应用效率,以期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杜绝浪费。
(四)合理分配下属企业的经营收益
下属企业经营的主动性和资产收益分配的合理息相关。鉴于此,这就需要相关的事业单位不能仅仅将下属企业单纯的作为利润创造的单位,而是需要帮助下属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起初共同商定的手段、形式等条件,对具体的经营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经营业绩优秀的下属企业的管理者、员工需要进行一定的绩效奖励,而针对一些经营业绩低劣的企业、人员需要展开相应的惩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进一步维护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四条事业单位拟任法定代表人,经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五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二)该事业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三)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
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产生的事业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不得担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
第六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确因工作需要由公务员兼任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经有关部门批准,但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第七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当在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法人组织章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第八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经核准登记后,应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业务培训。
第九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手续,并提交前任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督促相关人员向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及有关文件材料,主动接受年度检验。
第十二条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格和履行职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外,还应通知举办单位,由举办单位重新审查其法定代表人的资格。
(一)稳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健全重点审计对象轮审制度,逐步实现对区财务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5年轮审最少1次的目标;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着重为__区城市更新战略保驾护航;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辖区内股份合作公司的审计监督,不断扩大对重点专项资金、重要预算单位、重要自然资源资产等其他审计对象的覆盖面,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二)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水平。坚持发现问题、完善机制,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不断探索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大审计问责力度,推动整改工作取得成效。
(三)完善审计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审计质量责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优化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审计整改阶段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到程序规范,工作留痕。
(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探索新型协审机制,加强审计资源调配管理;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和勤政廉政问责制度,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
(一)完成全年审计工作任务。2016年审计项目计划经区政府审批通过后严格执行,确保全年工作全面完成;以田心村、大望村和梧桐山等股份公司为切入点,配合区财政局(集资办)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形式加强对辖区股份公司的审计监督。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专业素养
一、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不足
首先,理论研究以及创新工作做得不够,思想上的重视程度等还有待提高。由于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研究甚少,致使事业单位某些管理人员在工作思路、管理方法上未能应用最优,最先进的方法进行管理。具体说来,一是不够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某些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重视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重在使用、轻于监管等现象,从而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不够,甚至使其丢失、损毁、闲置浪费等,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无法最大程度的体现以及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二是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清。目前,事业单位都面临着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让国有资产保值以及增值的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当与时俱进,不但更新观念,采用先进的方法,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而完美。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效益、结构、规模、质量等,提高服务的质量,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与严肃性,才能够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其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资产处理以及购置上随意性较强。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是财政支出的,因此,一些单位每接受一项工作就购置一次办公用品,重复购买的现象比较严重,增大了支出成本;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维护以及保养工作不够重视,降低了资产的时效性,提高了维护成本;而还有一些单位申请高额专款买回的设备却很少使用,这些资产购置以及处理上的随意性体现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
再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对国有资产的数量、价格等没有进行准确的核算,一些购置的资产未能列入固定资产范围之内,某些单位对捐赠的款物等未纳入会计核算,最终却被个人挪用,而有些单位明细账与总账不相符合,致使账外资产现象严重。二是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管。审计部门只是对单位财务收入与支出进行核查,对国有资产使用以及管理方面未能核实,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一)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想要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条例与细则,严格按照规定行事,将各国有资产管理部分的权责进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工作目标与肩上的责任。有效避免各管理部门职能上的交叉与重复,使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奖惩分明,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全面了解,层层负责,共同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对国有资产的配置、程序以及具体方法应当做详实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防止个人挪用与重复购置等现象的发生。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追究责任到人,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等制度,对国有资产的购置申请、日常管理、使用、购置、调配、评估等环节进行一系列详细的规定,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任心与规范意识,依法管理,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二)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必要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
对任何一种资产来说,资产使用是其发挥自身价值的最佳时刻,也是资产运转中最为关键与重要的环节,事业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等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将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具体化,将权责界限清晰化。具体说来,一是建立一套资产管理专人负责制。对国有资产的统计报告、实物管理、帐卡管理等常规工作做到位。二是制定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度。三是建立起对国有资产定期盘点的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所使用、占有的国有资产做到心中有数,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查,仔细核对卡、账、实物等,使其相互吻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建立一套国有资产使用者的责任制度。将资产的使用地点、使用人物等信息进行准确而及时的记录,从而有效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个人将其占为己有或者不爱惜国有资产等行为的发生,做到权责分明。
此外,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工作水平,借助先进的方法与思路,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抓到位。如,管理部门可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益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盘点,最大限度的挖掘资产潜在价值,防止资产闲置而造成的浪费,促进资产合理流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对闲置的资产以及工作中用不到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理,尽量减少单位资金的不合理支出,以及对闲置资产的维护费用的支出等。
(三)提高认识,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思想是指导一个人的言行的,只有思想上重视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强化了,才可能制定出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才可能在管理工作中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创新,开辟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依照制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对其任职期间的资产流动情况进行如实反映,在离任交接时不可交出“马虎财”,接任者不可接着算“糊涂账”。对那些收支数额较大的资金分配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将经济责任审计、财政收支、预算执行以及决算审计等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将任中审计以及离任审计等有效结合,加大廉政建设力度,使财政资产的使用用到实处,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四)完善资产处理程序,确保国有资产完整与安全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资产进行处理,这是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必要举措。首先,规范审批手续。对国有资产的处理应当先经过审批,再依照规章制度行事,个人无权进行自由支配与处理。其次,对资产处置的评估制度应当健全。国有资产在处理前应当经由财政部门对其进行评估与审计确认,将其作为国有资产转让或者拍卖的最低价,防止国有资产低价流失。同时,对国有资产的出售等应当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对资产的转让以及出售等应当以拍卖、协议转让或者投招标等形式公开。最后,当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或者当其合并、改制、分立之时,应当对其所使用、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盘查与清点,入册登记,交由财务部门处理以及审核,同时及时办好资产转移的手续。此外,对国有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也应当进行规范的处理。严格根据收支两条线的思路与规定行事,将这部分收益划为预算管理的范畴之列。
(五)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以及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培养,使其认清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明确自身责任,提高业务水平,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一是要对现有的管理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准,二是要对新生管理者进行业务上的培训,使其快速熟悉业务流程,明确自身责任。
三、小结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者思想认识含糊不清、权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所致,使得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只有转变思想,积极创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创新,才能够指导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账外资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倪杰.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水利财会, 2008,(02)
[2]傅超.关于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 安徽水利财会, 2008,(01)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1.高校内部审计的概念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指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专职人员,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期,定量的审核检查,并对检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确保其资料的合规性,并针对审计活动出具相关审计报告。高校设立的内部审计单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良好的起到监督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的作用。
2.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由于高校自身的经营性质,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决算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收入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审计,审核内容主要是看有没有合规票据,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是否设立专用资金户等等。
支出审计主要是对高校支出的经费进行审计,审核是否存在乱开支的现象,是否存在挪用专用资金的现象,是否存在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等等。
财务预算的审计,主要是对高校经费预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核高校是否存在经费超出预算的状况。通常每个高校都会设定经费预算标准,不经批准不得超出该标准。
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针对离任责任主体的审计,主要审计离任前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新制度内容分析
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在会计主体,会计师职责,资产管理,负债风险控制,财务监管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明确和调整,这就使得高校财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会计计量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营业税改增值税,高校的计税依据,计税方法,以及税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的税负,从而影响高校的经营活动。此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的会计计量更加真实可靠,更能准确的反应高校的资金运转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明确细化。如新会计制度下,适当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并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相应的核算,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下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现状(因为旧会计制度下不计提折旧)。此外还细化了会计核算科目,如累计折旧,高校会计核算还新增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的核算,并新增行政管理支出等会计科目,使得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化。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类别,审计内容,审计职能三方面的影响,下边我们将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审计类别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高校内部审计的类别可以分为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财务预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新增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内容,相应的审计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强调了财务预算审计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对于预算的收入,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根据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审计也纳入到相关的流程中,以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审计报告的范围应该相应的进行扩充,除了对原有审计内容进行评价以外,对于高校的效益,风险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评估。
2.审计内容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收支内容更加细化,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收支方面审核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逐条审核,如审核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教育收入,经营收入等等,以确保账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对于高校的支出,要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其中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支出又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以及离退休支出五个部分,进行审计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其相关内容。对于年末的结余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防止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支出,如对外捐赠,转让,报废等行为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审计,以防止出现乱支出的现状。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另一审计重点就是对于资产的审计,重点审计资产的折旧,即固定资产折旧归于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的折旧归于累计摊销。
3.审计职能
旧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对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相应的监督,从而提高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进高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旧会计制度下强调的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但是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审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强调审计职能的防范性,它要求相关审计部门进行角色的转换,即由原来的监督职能向管理职能进行转变,不是仅仅督促高校部门的活动,而是引导高校进行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高校审计要建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在内部审计的程序上加以控制,进而做到为高校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将高校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审计工作,是每个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不但可以起到监督企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还能帮助企事业单位防范风险。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会计制度,审计工作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相关财务部门应该仔细领会新会计制度的宗旨,结合各高校自身的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审计流程等等,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惠.新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5,13:99-101.
[关键词] 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经济责任
[作者简介] 原署光,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审计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硕士,江苏 南京,210008
[中图分类号] F23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1-0051-0002
随着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广电行业的经济规模也在逐步壮大,尤其是近年来,以电视台、电台为主的整合以及企业化经营战略使得广电实力越来越强,经济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单纯的离任审计的弊端也凸显出来,加强任中审计已显得不可或缺。
一、任中审计的对象
任中审计是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开展的审计,确定哪些领导作为被审计对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开展任中审计的范围基本上与离任审计相同,主要包括总台下属各单位、部门行政正职(或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含主持工作的行政副职领导),每年都会根据总台与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情况进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保证任中审计涵盖大多数的部门或单位,有利于与离任审计的衔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审计力量不足的限制。
二、任中审计的内容
众所周知,离任审计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本部门的预算执行、财政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除此还包括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政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廉政廉洁等内容。而任中审计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对离任审计所有的内容进行审计。因此,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在进行任中审计时更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总台的实际需要,更加侧重于对经营业绩指标(包括收入指标、成本和费用指标、利润指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等进行审计。
三、任中审计的评价标准和依据
任中审计融合了财务审计、法纪审计、绩效审计、内控审计、管理审计内容的综合审计的特点,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审计评价依据。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在进行经营业绩指标审计评价时主要依据年初与各经济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签订的经济目标责任书和年初财务预算指标。之所以采用这些指标,一方面,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指标是总台目标小组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往年实际经营情况和目前现状测算出来的;另一方面,它具有可接受性,各指标在年初均得到了各目标责任人的签字确认。而内部控制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则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内部控制指引、企业管理制度等来进行评价。
四、任中审计结果的运用
任中审计是一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动态评价。单位人事部门可将审计结果报告存入干部考察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职务升降、免职、辞职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把年度目标审计结果作为对部门领导干部年度经济奖励的主要依据;对单位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可以诫勉警示,及时提醒;对连续未完成目标责任的,问题较为突出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建议,有利于各单位和部门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将各部门整改情况形成专报上报相关部门,整改结果也可以作为干部考察档案的一部分。
五、任中审计与其他审计的结合
一个单位的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单纯的经济责任审计会消耗大量的审计资源,将任中审计和其他审计相结合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目前主要是将任中审计和年报审计、内控审计、效益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年报审计过程获得的相关数据来进行经济责任评价,同时强调在审计时进行内控的评价经济事项决策的评价重点审查评价单位内部管理的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并对被审计单位今后完善内部控制,确保经济事项合法运行起到最基本的保证作用。
六、任中审计存在的问题
任中审计存在协调难和取证难的问题。将任中审计作为各负责人年度经济奖惩的依据,任中审计结果将直接涉及干部切身经济利益,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会持不同的意见,审计对象甚至会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直接到上级部门“讲客观”、打“小报告”的情况时有出现。比如年度经济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可能会隐藏部分收入,以防来年制定更高的经济目标或完不成指标;而没有完成指标的单位则可能构造不真实的经济业务,通过相互开票确认收入、列支费用或通过第三方虚构业务,或请领导签字审批调整目标责任等情况,影响了审计取证,增加了审计风险。任中目标考核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七、任中审计也要进行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阶段。进行后续跟踪审计主要是看“审计结果报告”中所提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是否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所提出的防护性、建设性的建议是否被及时采纳,审计建议和意见是否验证符合实际。任中审计的后续审计一方面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意见和整改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可通过下年审计时来检验上年的问题是否得到纠正。通过后续审计,维护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提高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目的,并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八、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的协调
目前,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开展的任中审计主要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年度经济责任审计一年一审,但由于评价指标相对固定,而不能全面评价领导干部。而离任审计可以做到较为全面的评价领导干部,与之相结合应该能够很好的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领导干部任期较长,比如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干部基本上三年一聘,可以连任,这样有的领导干部也许六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面评价,因此,对于较早任期的经济责任评价就较为困难,且不具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可以在每三年任期届满时就进行一次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这样可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永远具有新颖性和时效性,增加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同时,在任中审计中更应关注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管理能力,为前三年的任期做一些多方位的管理分析,使相关负责人及时了解现状,及时改进。
[参考文献]
[1]徐运兰.浅谈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2,(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通过内部对财务工作行为的审计,来核查财务工作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水平进步的重要表现。在审计工作逐步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水平也在提升,这对于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分析
1.1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有资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直都存在私自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出租等不规范行为,这直接导致我国的国有资产收益流失,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灭失。而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全面的掌握企业内部资产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率,同时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工作的问题和不足,科学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1.3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不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始可以及时的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现象和违规行为,并能够对各种腐败、挥霍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并可以及时的给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1.4 促进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遏制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关廉政建设。内部审计工作采取定期和抽查的形式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这种方式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很大的震慑力,避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在任期间的经济行为、遵纪守法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领导的经济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遏制了领导的腐败和犯罪行为,促进了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2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2.1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审计人员,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缓慢、工作效率不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以及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的严格性,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严格筛选人才。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必须要通过单位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了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水平低、学历低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把人才筛选关,在选拔内部审计人才时要限制学历和专业,虽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够确保审计人员的从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其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开展主要针对单位内部的在职人员,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教师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单位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同时,也要鼓励审计人员进行自我提升,在单位内部营造竞争氛围,树立内部人员的竞争意识,可以采取竞争上岗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提高自身的重要性,促进员工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2.2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长远规划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成为促进企业高效运营的关键力量。从事业单位的发展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会不断的扩充,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标准,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长远规划,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审计工作的方式、人员、技术等等,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长远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计划,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绝大部分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行设置的,这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使得该项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同时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及时对审计工作计划做出及时调整,使计划得到顺利实施。
2.3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本身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工作,监督对象是指单位被审计部门和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准确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也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单位内部开展的,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所以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不能由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建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以确保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一是由当地审计部门来做这项工作,由地方审计部门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如发现问题视问题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二是采取信息公开方式,建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体系,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结果直接公布到媒体上,设置专门的监督电话、邮箱,及时对社会各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反馈,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化,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机构,其所应用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为了保证每一个纳税人的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做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想要真正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建立起长远、科学的设计规划,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审计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做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使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性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温勇鹏.做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85-8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镇经济建设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县政府和县审计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2014年审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推进法治、维护民主作为我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继续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分量,切实提高依法审计能力,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改进审计手段,注重审计效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促进规范完善财务管理。
二、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我镇实际,把审计项目的重点放在财政资金供给大户,有转移支付的单位,镇投资兴建项目、涉农资金、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等方面,坚持“三年一审、一审三年”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坚持全面审计,加强审计监督。
1、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审计镇属学校两所,对学校的财务收支进行检查,依据现行管理体制和收费标准,对学校的财务收支合规、合理、合法进行审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杜绝乱收费和扩大支出范围现象。
2、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部门财务管理监督。对镇属两个事业单位进行审计,主要是检查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乱收费现象,支出是否符合财务规定,有无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促进规范管理。
3、对街道办事处及原行政村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实施一个街道办事处、两个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围绕四个重点:一是单位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以及负责人应负担的相关责任;二是负责人任期内是否存在由于个人专断,违反民主程序,导致决策失误,给集体造成损失;三是在农民负担、涉农收费、财务管理上是否执行上级规定、有无违规现象;四是单位负责人是否有不廉洁和其他经济问题。通过审计正确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对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评价。
4、对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定审计调查项目一个,即对全镇农村代管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主要是检查资金使用管理合规、合法性,规范涉农资金管理。
5、积极完成交办的各项审计任务。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经济工作,做到四必审,即:“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必审、镇投入项目必审、主要负责人离任必审、优惠政策兑现、政策性奖励必审”,做好县局安排的“一条鞭”审计项目。
三、具体措施
1、坚持依法审计。认真执行《审计法》及《内部审计准则》,按照审计署“六号令”开展审计工作,依法行政、维护经济秩序,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审计优势,加强与纪检及其他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查出的问题,要一查到底,查深查透。审计项目实行审前公示,审计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
2、充分运用审计调查手段。审计调查具有宏观目的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方法灵活、反映情况真实、准确等特点,对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处理有难度的问题采用审计调查方式,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取得良好效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3、加强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审计决定落实及问题纠正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最终体现。镇审计办及相关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每项审计决定的督促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跟踪整改到位,明确专人负责一抓到底,对一些重大审计项目要进行跟踪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