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62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一系列方法,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等,教学策略来自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同时也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毫无创新可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陈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做出思考和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并把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夯实基础,让学生掌握字词基本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字词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小学生正处在认知生字的基础阶段和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好字词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让学生学习字词并注意运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进行字词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这一点进行字词的教学。小学生都喜欢游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进行猜谜语,识汉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字形、字义等编成谜语,让学生去猜。如学习“拿”字,可以编成这样的谜语“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猜谜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这个字。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编故事、联想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增强教学效果。

(二)进行读写运用

识字教学要有灵活性和生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习字词时,教师要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让学生用字词理解课文,在课文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字词,这样能够使学生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的转变。识字是为阅读和写作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说话和写作训练,使学生达到认、读、写的统一。 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书写的美观性。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每个字在田字格的占格和笔画顺序等,然后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的训练,把字写工整、写美观。

二、在文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文本学习中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一)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

营造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对课文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做介绍,并且和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结合,这样能够营造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做得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

其次,教师可以用提问和设疑的方式,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白的《古朗月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月亮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可以比作什么?”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设疑和障碍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途径,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创设具体情境的原则是情因境生,境为情设,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目的。

(二)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体。首先,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还要善于表达,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够使文本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把信息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有真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也受到感染。更为重要的一点,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阅读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并在阅读中感悟和理解,这是与文本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注意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获取知识,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自己的难点,在听课时给予这部分更多的注意。课上要养成积极思考和发言的习惯,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注意监督和督促,逐渐让学生在习惯的引领下提高学习能力。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开展所谓的衔接式教学,对小学生一开始就实施了中考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并以中考的要求来要求小学生。事实上,中小学语文的差距仍然是较大的,其中,小学语文侧重学生的多元化且完整化的阅读理解,而中学语文则看重学生完整理解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的做到理解准确。为了适应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就开始放弃感性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反而采取了所谓的理性文本阅读分析教学方法。这种认识误区就使得中小学教学衔接陷入到另外一种困境当中去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从而让小学生误以为语文学习就应该是理性分析,从而导致他们对情感内涵的轻视或者忽略。

2.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路径

(1)从教学理念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这就是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应该让语文教学从感性走向理性。这就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互通,从而真正让中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把那种粗略的讲解转变成对课文的详细讲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他们不仅需要教好几个自然班,同时还要批改大量的语文作业。因此,他们的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他们根本无法挤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认真且细致的备课。他们所做的只能是程序化的教学安排。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考虑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引导来更为深入的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魅力,如何更好的把握住课文写作者的内在情感。这种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只能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即对语文课本内容只是进行简单的解读与粗略分析,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语文学习。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学习小学语文教师的某种教学技巧,也要重视一些感性方面的语文教学,尽量让中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顺利过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在高年级阶段加入一些理性分析的成分,而中学语文教师则可以在低年级阶段加入一些感性成分,这样,小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不会如此措手不及。

(2)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内容之间的有效整合,往往表现的较为分散与重复。这是因为教材编写者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从而造成了教材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融通。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让中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衔接。首先,根据我们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调查,我们可以把一些教材中的语文课文篇目进行整合,并把更多类似的课文进行统一安排,避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复教学。这就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教学内容更为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特点,切不可再让教学资源被盲目的浪费。

(3)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对小学生的引导与教授,而中学语文更多体现的是让学生进行自学。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衔接,就应该让中学语文课堂也像小学语文课堂那样充满激情与引导。首先,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引导与帮扶的教学成分,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性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其次,中学语文教学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朗读的成分,通过朗读教学来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课文中的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的增加自学成分,从而让小学生到中学学习时可以更好的实现语文学习过渡。

(4)从学习评价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为了满足目前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方式、目标、评价方式、观念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进行改革创新,所以这是教育领域一个多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就应该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改革创新意识,从教学的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自我的清晰认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学语文改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积极努力的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

一、教育观念的改变

面对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大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成为了发展的趋势,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没有一个创新的科学的教育观念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的。尤其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由于小学生在能力上、智力上、思维上等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还需要教师充分的正确引导,不仅如此,目前正处于电子信息时代,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融合到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等,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书本知识,更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心理教育,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年龄、性格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一套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方法,要从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出发,在课堂上学习应有的知识外,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做人的道理教育、模仿教育。探究教育等各方面努力培养,为实现书本教育和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要让传统教育把每个学生造成“同一型号的产品”,积极的采用各种形式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教师在教育上的转变而向更好的发展方向转变。

二、创新并掌握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最主要的是能够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告别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积极发挥发挥小组、班级团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和他人的合作来获得知识,这样不仅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改善学生间的关系,同时还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积极的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然后教师改变以前传统教学模式,积极主动的融合到学生中去,放下师长的架子,这样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能及时的从旁引导。在学习过后,教师应当给予积极的点评,对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细致的讲解。

三、加强各科间的合作

在新课程中提倡的是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而各科间的自主合作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传统教育各科间的教育界限很明显,科任老师往往注重的是自己科目的教学,对于其他科目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就难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毕竟仅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很难完成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一教学工作,所以在加强各科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了教师不仅仅只关注自己科目的教学,还要去了解其它科目的教学,优点可以扩展到自己科目,不足之处也可以借鉴。这样就改变了以前传统教育各科目相对孤立的境地,从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不同科目的教师、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合作,这必将同时促进各科教学的发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与语文相近的科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发送学生的思维,还能把各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的学习体系。比如语文科目和音乐科目相结合,语文科目中有提倡“读”这个概念,音乐科目提倡“唱”这概念,两者就可以将“读唱”很好的结合起来。《水调歌头》即是这首苏轼的词,也是一首音乐作品,这就是语文科目和音乐科目结合的一个完美例子,所以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来丰富各科的教学内容。

四、小学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思想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根据目标来进行教学工作。在新课程中提到,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正确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和语言,积极发展思维,使他们能有具备实际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掌握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的基本原则下,教授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学习到的东西能够实际的运用出来,让学生能够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新英,曹中山.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9:69~70

[2]贾秋凤.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1:31~32

[3]张运文.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教学改革[J].法制与社会,2008,18:215

[4]陈先云.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03:44~48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论文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历程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搞好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育的事情,也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1 以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对待语文教学

1.1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1.2语文素养是基础素养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1.3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2 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1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2.2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2.3关于语文修养的训练

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比如。熟读精思、质疑问难、整体阅读、整体感悟、诵读品味、以读代讲、背诵积累、边读边想等。在积极实践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应把目标由知识、能力到修养的整体观。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没有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而是组织了“人物评论会”。评论会上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很爱国;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很可敬;有的说喜欢赵王,因为他知人善用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不但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还给了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深刻把握了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作到了情感的迁移。语文修养是渗到骨髓中的东西,偏离语文修养去搞改革,无疑是逐本求末的。

3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树立的理念

3.1由知识、能力到语文素养

如今,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沿袭的一直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即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因此,形成了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提问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原本灵动、生动、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仅考虑认知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文化品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3.2由灌输知识到知识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对教师课堂灌输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学习理论上讲,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是学生对老师的全面模仿,一般在形体的训练上。认知主义是教师对学生全面灌输,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个体学习转化为小组学习,在讨论中。通过激发思考,形成新的理解和知识。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将其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潜力以及经验世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摄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化。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必然是自主建构和个性化的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倡导语文学习有效合作。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41-01

首先,小学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后续学习、终生学习的最起码的学力要求, 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使人在困境和挫折中生出勇气、生出希望、生出力量、生出智慧, 并使人生完满幸福。然而我们恰恰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对积极态度的培养。处在起跑线阶段的儿童很容易求知失败,当我们不去帮助求知失败的孩子而偏偏以知识作为衡量标准时, 我们便造成了一大批学业失败者和人生失败者,因为老师和同伴的评判会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不让一个孩子失败" ,培养每一个孩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秉持的教育理念。单就求知而言, 小学生有其特殊的方面。记忆强而思辨弱,体验强而分析弱, 顾及整体而常常忽略节, 充满想像, 善于创新, 热衷活动等等, 那么, 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就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 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要求来实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不妨把语言富于创造力的、思想深邃的经典作品作为孩子们的阅读材料, 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孩子们的"主餐" , 没有多少价值的时文、充满道德教化的报刊体文章、一般化的作文选只会使孩子们思想贫庸语言粗糙。我们不妨把诵读作为语文课堂的主要形式, 以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作为主要目的, 并在教育中融进乐趣, 使之成为中国人终身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我们不妨在语文教学中把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升到重要的位置, 因为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充满了飞腾的想像和创新, 当孩子们在审美中自由翱翔时,他们自然会形成创造的品格和审美的心态。

其次,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于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学习,以掌握丰富的语言, 传承精神遗产。而学习语言的形式应该是教师帮助下学生自主的识字、朗读、阅读、思考、讨论、背诵、写作和口语交际。新的小学语文大纲出来之后,大家都认为很好, 重主体、重整体、重感悟, 确实道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就操作而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却处于一种"失范" 的状态, 怎么"整体" , 怎么"感悟" ,早自习读, 晚自习读, 回家读, 上课还读, 读什么, 怎么读。我以为, 抓住"读书" 就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古代童子"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 练就了语言的童子功, 而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弊端时把"孩子" 和"脏水" 一起倒掉了, 因而造成了多年来我们语文教育的极大浪费。读的目的是训练、养成语言的记忆力、语言的感知力,进而达到较高的语言鉴赏力。大量语言信息的贮存以及对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和对文章技巧、逻辑修辞的敏感是生成语言的关键。没有丰富的语言信息贮存,又怎么谈得上去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呢? 然而我们今天是在肢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习题式的语言点的训练,这是舍本逐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我想在读书问题上应该思考。

再次,在小学阶段是可以贮存大量的语言资源的, 也告诉我们真正理解语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形成丰富的精神底蕴是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人生阅历的。语言是和生命一起成长的,对于小学阶段, 熟读成诵是关键。课外要大量地涉猎, 据专家研究,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是扩大识字量的有效途径,阅读得多, 生字词的复现率就高, 不知不觉中就记牢了,这比死记硬背生字词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灵性。更为关键的是,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爱书习惯和藏书习惯。一个孩子不爱书,那是教育的悲哀。让孩子们写心里的话,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一原则。要做到这点, 一是要注意命题; 二是要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交际环境, 教师要与学生"掏心窝" ;三是进行作文评价标准的改革。第二, 作文教学违背了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随意拔高了评价的标准, 大大挫伤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古时的孩子是在"开笔" 之前先读了许多蒙学教材, 肚子里有了一些"货"后才开始写, 且"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写作是在写作中学会的。教师该做的工作是慢慢地教会学生观察、思考,是帮助学生积累、是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赞科夫为了让二年级的孩子们写傍晚的景色, 自己先到村边的树林里观察了四次, 写了四篇观察日记, 最后才带孩子们去观察, 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啊。

总之,只有当教师的语言水平、知识视野远远地超过教学大纲时,教师才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生身上, "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现状;创新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在小学阶段,利用游戏化教学活动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打开综合能力培养的大门。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能够促进小学生全情投入,提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渗透现状

(一)游戏化教学意识不强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按照最传统的形式实施语文教学。将教学活动视为应试的必要手段,只关注课本中的学科知识,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组织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在考试中得分的技巧。游戏化教学意识不强,让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也剥夺了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诸多机会,这对于小学生的性格形成与学习能力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学生学习差异考虑不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体,自己的讲解才是课堂的重要构成要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没有被教师考虑在教学计划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也没能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意识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只用自己最顺手的方法进行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就很难转变教学模式,这阻碍了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三)游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意识不强,他们就没有开发游戏化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一些教师引入游戏,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一些教师没有认可游戏与教学之间的促进关系,使教学精神无法与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单一的游戏形式,阻碍了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渗透方法

(一)转变游戏化教学理念

将游戏化教学法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阻碍是教师,最大的推动力也是教师。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个人教学思想,认识到游戏化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认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意识到游戏活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才能让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引入游戏,是加强游戏化教学渗透的前提。

(二)加强游戏教学方法丰富

利用丰富的游戏活动,让游戏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肯花精力去创新游戏教学方法,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差异化的游戏活动。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利用规则简单、操作方面的游戏组织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参与进来。在讲解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开展车轮战,两人一组抢合拼写生字,抢答并写对者继续站台,另一人淘汰换人。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理解游戏规则,也能够在游戏中较好地控制个人行为。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游戏,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力量。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设计游戏活动,才能促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三)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游戏

课堂游戏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游戏活动才能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或者选择课堂游戏,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掌握对应的学科知识。利用游戏给小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促进小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了解具体知识点,能够寓教于乐。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看图说画的几张图打乱顺序,利用拼图游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同的排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故事,允许小学生在拼图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要写作内容合理,就要肯定与鼓励学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游戏化改革,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学气氛的活跃以及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培养,引导小学生积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会让游戏教学法成为一种公认的高效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推行。

参考文献:

[1]吴小燕.寓教于乐,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5,06:78-79

[2]陈洪霞.游戏教学,漫步语文殿堂――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16:66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上世纪50年代,在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候,人们就提出的“精讲多练”这样的口号,而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同样有着借鉴的作用。精讲要求我们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进行教学。在重点处、难点处、易错处着力,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准。而多练不仅应该有量的适当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样的刚性规定一方面可以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技能;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创设随文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传统教学的精华还远不止此,如“文道统一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都能给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启迪。而如何“披沙拣金”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慎重考虑的。

二、教和学:发展观下看教会与学会

教和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体对象分别是教师和学生。但不知从何时起,教和学已处于对立的地位,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过分关注教而忽略学生的学。以方便教为前提设计教案,教学中更是重预设轻生成,很难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2)教学中更多地关注知识点的达成、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学习能力的培养。(3)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知识视野不开阔,普遍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缺乏自信。辩证发展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成为他们主动构建的过程。因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还学于生,以学定教,“让教师的教细微而无痕地融入到‘学''''的环节中”。

1.课前导学,先学后教导学案的推出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的预习不再盲目,而是成为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自主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在批改导学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地调整教案,真正做到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去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使教更好地为学服务。

2.珍视“意外”,以学定教我们的老师往往对于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于是乎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被教案这只“无形的手”所牵制,始终挣脱不了它的束缚。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开放的、多边互动的,意外的情景、意外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要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改变教学“航程”,以学定教,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3.提炼学法,授之以渔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在“授之以鱼”时不要忘了“授之以渔”。从“教会”到“学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却大相径庭。重视学法指导,一则可以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二则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认识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力,为后续学习和终生学生储备能量。

三、强和弱:矛盾观下看示弱与逞强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然而,我们的教师似乎早已习惯了课堂“主宰”的角色,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成为“配角”,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只能沦落为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被压制。辩证矛盾观告诉我们“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倘若我们的教师能意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放飞个性的舞台,那我们就会惊奇地看到他们无限的精彩!

1.在品读文本特色处中高年级的很多课文在语言表达、写作手法上有着其独特的形式,以此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积累、运用,同时加强语文实践,是我们提高语文课有效教学的首选策略。课文《最后的姿势》记叙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如其来之际,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全文最大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谭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在引领学生品读了环境描写(表现了地震来临时地动山摇、可怕至极)和正面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师德)后,我话锋一转,问道:“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却花了整整三个小节来描写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以及身前同事对他的描述与评价,这样的描写需不需要?有没有喧宾夺主?老师考虑了很久,仍很困惑,你们能否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听说老师有求于他们,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于是,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在随后的交流中,学生的答案突破了教师的课前预设,演绎了动态课堂的别样精彩。

2.在学生陷入困境前语文学习中,有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会让学生误入歧途,犯下一些倾向性的错误。一旦形成,则很难改变。如何防患于未然?适当的装傻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鞋匠的儿子》一课中要求掌握两个生字“尴”、“尬”,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将这两个字的部首看成是一个“九”字而导致写错。教学中,我以“老师视力不好,看不清楚这两个字的部首。谁来帮帮我?”为借口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在老师的“诱导”下,成功地让学生认识了新部首“尢”。在我看来,课堂的精彩不是老师的精彩,而是学生的精彩!教师的成功不在于自己的精彩演绎,而在于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为学生提供生命发展的空间和际遇。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思考

语感指的是阅读者对阅读的文字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小学阶段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能有效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能够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人写作能力。然而,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忽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因此,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学习语文来说非常重要。

一、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文字所蕴涵的内涵非常丰富,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语感是心里上的一种感觉,加强语感的培养,能提升学生精神层面的境界,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而语感的加强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灵敏度和感知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反复朗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比较简单,在学习中,学生非常依赖教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机械化对学生进行教学讲解,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不会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学生学习时应反复朗读课文,并结合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对三年级语文教材中《走进大自然》一课进行教授时,教师先播放大自然的图片,并让学生描述自己认识中的大自然;进而让学生深感体会,掌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后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中的词汇进行思考。等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什么是大自然,我们应该怎么走进大自然?”带着问题,教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找出答案。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反复的朗读与思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告诉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的美。而学习完课本知识后,教师应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知识,这对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朗读和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和阅读的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感能力

想象力是小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的能力之一,他们需要根据教师的描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需要主动练习,通过学习和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2]。小学生想象力的丰富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语感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

例如:在进行《小摄影师》的教授r,教师可先用“你知道怎么照相吗”这样的提问引入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围绕“小男孩为什么哭了”“小男孩为什么给高尔基照相”等问题,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PPT,后由老师描述 ,让学生闭眼想象课中场景。最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教师可以在结束课程教学后,让学生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发散其思维想象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感性的认知,他们自由的想象,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时的语感能力。

(三)词汇量的积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让学生养成好词好句积累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到《难忘的八个字》一课中,在课前,教师可播放爱的奉献歌曲,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后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运用好的词语和句子,并加以抄写,教师在学生进行寻找时要适当的指导。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找出的词语句子进行总结,如“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气恼”等等。于课中,老师让学生说出有关于爱的词语;课后可要求学生以书信的方式说出想要对老师说的话,以能积累学生词语,培养其语感。

词汇是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而词汇量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中,是树立他们良好人生价值观的最好时期,语感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语感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文字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感能力。

参考文献:

[1]芦金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2015,(15).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范文

一、教师树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无疑强调“素质”两个字。如果把人在一个社会中成长发展需要的素质看作一个系统的话,单单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素质明显是不够的。作为一个社会人,与周围的人和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品德等素养。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目标,充分强调了德在培养人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当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育人责任之后,就能够明白小学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其中还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健康心理、正确的观念等,每一位教师身上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改革创新,将素质教育自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榜样,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要给学生树立典范,让学生因为尊敬教师而自然产生认同并效仿,这种教育要比教师口头宣讲的效果好很多。

二、打造学生综合发展的坚实基础

语文单从学科知识层面上来讲,是一个人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基础打牢,无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字、词、句子都不能认、不能写,阅读文字、理解文字都感到吃力,甚至会误解、曲解文字本身的意思,或者连最基本的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能力也不具备,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必然也会困难重重,将来工作中也会连连遇挫。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打牢语文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教师还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基础的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打牢基本的听说读写基础,为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积淀肥沃的土壤。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全面进入了校园,取代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结构,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多媒体的图画、文本、声音能够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更大的优化。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以前,教师有想法,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而如今,却变得更加轻松。例如,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因此,像角色扮演法、问题研究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氛围方面很有优势,将声音、图片、视频等进行综合剪辑应用到教学当中,就给新的教学方式增添了很多的活力,也让学生有更逼真的情境体验,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感受,对于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学习自主性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重要的基本条件。

四、以朗读教学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突破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不仅是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一个基本而有效的方法,通过朗读也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学科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就可以从朗读开始培养。通过朗读,学生逐渐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声音运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语感随着朗读提高了,在做题时也就很自然有了更好的表现,这无形当中都是对他们自信心提高的促进。自卑会泛化,自信同样也会泛化,一个人有了某方面的自信心,就会很自然地迁移到其他的方面。自信是陪伴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精心组织的朗读活动也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有利于学生乐群性的培养,对于他们健康人格品质的塑造无疑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朗读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突破口,不能被忽视。

五、多方面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在人的素质系统当中,心理素质同样是处在基础的重要地位。一个人没有良好的积极心态,缺乏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就很难在培养其他各方面素质的过程中有更加优异的表现。这一点可以从体育赛场上运动健儿们的表现中窥见一二,最后帮助运动员走向冠军领奖台的往往是超强的心理素质,技术体能往往居于次要位置了。因此,高手的比拼往往也就是心理的比拼。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不难发现,很多的小学生成就动机过强,心理压力太大,往往带着过大的压力而不是对学习的兴趣去学习和考试,他们的表现往往并不够精彩。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健康积极的心理,这样才有能力给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引导。教师要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其次,教师要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授课的同时对学生加强引导。教师也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六、结合游戏教学法渗透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