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1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手术 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47-01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源,对妇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正常活动有直接影响,大部分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手术焦虑是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1],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配合,保证手术成功,尽快使患者恢复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服务对象为2011年1-12月在我医院妇科病房住院的的患者160例,年龄22~64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6例,高中以下54例。均为各种原因需要手术,病种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癌等。

1.2 方法。

1.2.1 心理状态分析。大部分因患者缺乏对手术的认识及手术室、医院等环境的陌生,使患者无论手术大小或者对手术成功的把握度有多高,患者都有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等恐惧,甚至出现心理问题[2]。妇科手术前患者大部分会出现以下心理特征:害怕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灌肠、插胃管等;关心手术时间长短;怕痛,关心麻醉效果;害怕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灌肠、插胃管等;担心不适;紧张,要求关心,照顾;担心手术效果;担心疾病性质;担心术后对生活的影响;害怕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灌肠、插胃管等。

1.2.2 心理护理。

1.2.2.1 患者的心理护理。妇科手术是常见的手术,对患者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我们要热情接待入院患者,全面介绍病房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排除干扰,稳定情绪,特别是妇科的女性患者,稳定情绪对手术成功十分重要。术前我们向患者介绍检查流程及目的,使患者从理性上对手术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注意全面而系统地回答患者及家属关心和担忧的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介绍手术的手术过程、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有所心理准备,改善术前不良情绪,在坦然、平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

1.2.2.2 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而且很大程度上,家属也是某些理疗的主要实施者,有了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属的情绪,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我们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良好的家庭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病人获得的家庭支持及关爱越多,正性生活的体验和正性的情感就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护理人员应向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功能对手术治疗及恢复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其家人与病人相处,同时帮助家庭成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手术相关信息,鼓励家人与病人多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2 结果

通过为手术患者及家属做心理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160例患者术前心态平稳,患者及家属均能平静地接受手术。心理护理护理对手术患者大有益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3 讨论

3.1 麻醉和手术,无论种类、大小,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出现“神经-内分泌-代谢”的综合性反应,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前病人心理焦虑状态为对一种外部危险的知觉反应,即一种预料到的或预见到的伤害,可被看作是自我保护特有的一种表现,在危险临近时,有利的行为首先使头脑冷静,估计一下自己能够支配的力量,并和以前遇到过的危险相对比,然后再决定最好的办法是逃避、防御还是进攻[4]。所以,术前适当焦虑反应了患者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说明患者对面临的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焦虑程度过于严重对手术是起负面作用,因为过度焦虑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体形成,减缓伤口组织再生,减少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数目,最终导致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以及伤口愈合减慢的不良后果。

3.2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的内容,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药物治疗不可代替的医疗手段之一。妇科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妇科女性患者手术,由于本身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前后极易发生情绪不稳、心理激动等变化,再加上手术时、麻醉配合等原因,更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导致手术中常出现脉率及血压的变化,疼痛不适发生率高,影响手术的进行,延迟康复。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反应愈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愈明显;而有效地心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焦虑值[5]。因此,我们术前对每位患者进行充分而完善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心情,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毓婵,曾洪.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5,4(5):1-4

[2] 罗洁芳.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院,2004,4:34—35

[3] 陈俐,杨敏,王丽英.等.手术应激反应应对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3.20(5):40—42

第2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1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分析

癌症患者对手术有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尤其担心手术后自己的生命还有多长,无论手术结果如何,对患者都是非常强的紧张刺激。患者的这种紧张刺激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甚至临上手术台时会出现四肢冰凉、发抖、心慌气短等。这种心理反应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势必会降低手术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影响麻醉和手术的进行,引起或加重患者术后情绪障碍或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2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巡回护士阅读病历,了解基本病情,拟实施的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中和特殊要求等,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主动热情地走进病房,向患者及家属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并亲切交谈,交谈时要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注意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行规范,让患者感到可亲可信[3],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动机和应对方式,营造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交谈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及麻醉过程,所需时间及手术效果,手术室条件及医生技术水平等,并告诉患者,整个手术过程虽然家属不能陪伴患者,但巡回护士会像亲人一样寸步不离陪着患者,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在不违反原则前提下都会尽量满足。

3 手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患者有助于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癌症手术患者,可采用保护性医疗,即不将病情告诉患者,并予以疏导安慰甚至善意谎言,但应告诉家属,互相配合,使病人在平稳的心境下进入手术,同时还可向患者讲述手术成功的范例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护士不能无视患者的疾病对其家属的影响,从患者一入院开始,其家属就需要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获得护士的支持与建议[4]。

术前访视时,可针对患者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失败等种种顾虑,用恰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对其手术有适当的了解,对手术的安全做肯定的保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告诉患者手术中麻醉过程,使其明白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过程有专人全程全方位护理,使患者不要有心理负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 手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当患者被接进手术室,就会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向他问候,昨晚睡眠及禁食情况,患者倍感温暖,对意识清醒患者的多问多语不要加以训斥,仔细观察患者表情,分散其注意力,进行暗示和安慰性对话。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根据手术要求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正确摆放手术,在术中,巡回护士就在患者看得到的地方始终陪伴手术患者,要避免喧哗和窃窃私语。应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严格观察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液路是否通畅,注意患者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整个过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清楚及病情,情绪变化,如心情过渡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及早发现问题,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果断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还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术中一切操作准确轻柔,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同时也可适当告知手术进展情况,手术主要步骤的完成,便于患者放松紧张情绪。

癌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多数为全麻插管,手术结束,当病患者清醒时,首先看到的是巡回护士那熟悉而充满关爱的眼睛,听到的仍是那温和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已顺利结束,手术很成功。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坠床,正确包扎伤口,妥善安置各种引流,防止意外拔出,认真检查负极板放置位置有无灼伤,器械护士正确留送标本,谨访标本丢失,检查受压部位有无压疮,安全运送患者并与病房护士交待清楚患者病情,携带用物及特殊情况。

5 术后访视

大多数患者担心预后情况,加上患者身体虚弱,刀口疼痛,患者情绪陷入低谷。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的同时,应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某些特殊、破坏性手术后的伤残给患者心理上、生活上带来沉重的负担,一味的解释、安慰是无效的,关键是使患者具有面对自身状况的勇气,面对现实,振作精神,进行顽强的适应性训练,使其重建信心。

手术后1周以内,一般是2-3天,巡回护士到病房看望患者,询问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疼痛不适,对手术护理过程有无意见或建议,以评价护理效果,进一步改进工作。此时的患者与家属再次看到巡回护士如同老朋友一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明显增进了护患关系。

术后随访有助于护士对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和积累护理经验,当患者知道手术室的护士仍然关心他们的术后情况时,就会感到很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6 小结

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得到患者的配合,才能给手术和患者本身有一个满意的效果,消除手术患者的恐惧与焦虑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异常复杂的,而癌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就更为复杂,护士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掌握不同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姿势和行为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情绪,以减轻或消除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精细的护理艺术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治愈的信心。通过对癌症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掌握了一些缓解紧张情绪,解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及技巧。

做好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主动搞好护患关系的能力,护士要富有同情心,有敏锐的观察力,须耐心倾听,果断处理;平等对待、公正无私。护士还须掌握癌症知识,掌握患者心理及心理护理程序,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方法,有针对性地辩证施护。

参考文献

[1]王宇中.医学心理学[M].第2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13.

[2]华陵莉,王素芬.患者焦虑的评估及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46-47.

第3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手术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

1引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 视,是当代护士需要了解的一门重要学问[1],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在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和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 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捉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

待手术病人是一类特殊患者群体,其心理活动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作为手术室护士不应机械地等待配合手术,而应深入病房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达到这一目的,护理工作人员除应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外,尚要充分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尽量做到适应具体病人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本文从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出发,着重探讨手术病人的手术室心理护理问题。

2护理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现代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心理、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做好心理 护理的前提是,要准确理解心理护理的内涵,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扎实的心理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心理护理技能,才能给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和塑造自己,拓宽知识面,运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各种 护理问题的能力。除相关医学知识外,尚应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提高对人的认识能力,了解人的共性和个性,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出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3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常常会影响到整个疾病的进程,只有充分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实施合理、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害怕手术的心理特征。许多资料证明,大部分手术患者其基本性格特征是:情绪压抑、多思多虑、内向而不稳定等。具有这类性格缺陷者,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和精神应激情况下,通过复杂的生理、病理反映,最终削弱了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具有促发作用。许多资料认为:忧郁、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哀是手术病人的共同心理活动。手术患者常呈现不同的疾病心理反应和情感障碍为中心的精神状态的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各有特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 手术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障碍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影响。如病人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能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对于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临床工作者也证实了心理护理对手术病人的积极作用。

4手术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

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相比,接触病人时间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的技巧。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可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首先要尊敬病人,肿瘤病人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因此,对病人尊敬是护士的重要品质,也是全体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的品质;其次要关心病人,要做到术前、术中、术后的精神支持和接送病人过程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生活不能自理和需要协助的病人更应细心照顾。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会取得病人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4.2合理心理护理措施

4.2.1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预手术病人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手术患者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比其他患者表现的更强烈。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主动进病房访视病人,介绍自己,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主动与病人交谈,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交谈,发现病人暴露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针对手术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通过讲解,将有关手术信息提供给病人,有助于降低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焦虑、 恐惧、紧张,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4.2.2缓解患者的忧虑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病人往往有很强的忧虑心理。待手术的手术病人往往会表现为对手术的危险性过度担忧,和对手术效果的怀疑。术后的手术患者往往会关心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的恢复问题。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和患者的主管医生交流,了解患者的治疗措施和手术方案、程序,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手术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实是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适当介绍手术程序和预期效果,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续贯治疗等。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往往可以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愿意和医护人员配合。

4.3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家属是病人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家属与病人接触最多,他们焦虑情绪很容 易传染给病人,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康是为病人提供社会支持的前提,所以对病人家属的身心护理己成为护士的职责。绐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的知识,提高患者家属对手术的认识水平,要其了解目前医疗水平发展很快,大多数手术患者通过积极的医疗干预可改善手术质量,患者家属的乐观情绪往往会感染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5小结:因此,在手术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目的在于满足患者的需要,系统地解决患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访视要与患者心理沟通,给予激励性语言,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使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而缓解患者对手术的不安与恐惧心理,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看望患者,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协助其手术的预后。术前术后访视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重视、理解和尊重,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搞好医患关系,这样能够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第4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手术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16-01

手术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疾病如:肿瘤、穿孔、腹腔内大出血等,都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病人的精神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手术病人除了承受疾病的刺痛外,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师和术者的期望和信任等。心理学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病人的心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这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极为有益。

1 患者的心理分析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手术前有90%以上的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主要是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手术中的疼痛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术意外、过度恐惧、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忍受,采取自我解嘲的方式,常在推进手术室途中就痛哭流涕。

2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2.1 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

2.2 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耐心说明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告知病人术前应如何禁食水、用药和手术的。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麻醉和手术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嘱病人好好的休息有利于手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好麻醉。

2.3 说明皮肤准备、术前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2.4 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要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及不做手术的危害,告知病人要勇于面对现实,战胜病魔,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3.1 当手术室护士去病房接患者时,态度一定要和葛,动作一定要轻柔,病人进了手术室,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使患者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3.2 谈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谈话时态度要和葛可亲,必要时做些手势和动作, 同时也要做个好听众,认真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发言,当病人过度激动哭泣时应给予安慰,也可诱导继续谈些别的话题。在手术中医护人员要用心工作不要闲谈,不要谈易使病人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地配合手术。

4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当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室时,对清醒的患者应告知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送回病房后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好术后注意事项。掌握麻醉期和手术时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还要做好保护性医疗,需要和家属交待的都要避开患者,以防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此外,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通过家属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5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患者创伤时间较长,可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多关心、安慰、体贴患者,耐心的解释,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1]。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时间较长,且康复期间需他人协助的地方较多,造成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影响正常的运动功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虽然腰椎损伤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存在风险且术后并发症多,由此,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患者的专科护理以及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79名,男性52名,女性27名,年龄19-68岁,平均42岁。

1.2 手术治疗 79名患者采用全麻及腰硬联合麻,行骨折切开复位AF钉内固定术41名,骨折切开复位应用Dick内固定器39名,术后均无产生并发症,79名患者痊愈出院。

1.3 护理方法 对患者实行专科护理和心理 护理,有助于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心理,促进 康复。

1.3.1 一般护理 对患者实行一般外科护理:手术前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并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方法等;手术后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注意引流情况,引流液的色、质、量,并记录,全麻术后麻醉未醒患者给予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腰硬麻醉患者需平卧6小时。术后可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加强下肢活动及翻身预防深静脉血栓,按摩各个关节防止肢体畸形等。

1.3.2 心理护理 ⑴根据腰椎骨折患者的特点制定出去一套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措施,需符合“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现代护理观念。挑选临床经验丰富且沟通有技巧,心理素质较好的高年资护士负责这项工作,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每天与其交谈,及时发现患者在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其解除负担。⑵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周围环境的布置,改善病室的环境,使患者手术后感觉舒适、安静,优雅的休息环境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尤其腰椎骨折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术后也有留置尿管的需要,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使其放松身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舒缓。⑶帮助患者增强自信,面对现实。使其正面面对自己的病情,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避免出现对病情的认知过重或过轻。⑷帮助建立安全感,手术前详细介绍手术的方式以及所需时间等,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消除孤独心理,手术后利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时间,主动与其沟通,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与家属配合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孤独感。⑸手术后配合康复训练,建立对术后康复的信心,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1.3.3 专科护理 为患者提供关于腰椎骨折手术后的各种专科护理,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告知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3.4 出院指导 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卡,告知注意事项,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坚持锻炼,保持舒畅的心情,稳定情绪。

2 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及专科护理,52例腰椎骨折患者均康复出院,并无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

3 评价

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专业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沟通技巧,能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给予患者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尽快从躯体和心理上适应现状,增强自我生存价值[3]。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自信心,消除因病症带来的不良情绪,促进手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任福明,樊彬,等.正常人群中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1,,10(2):33-36.

第6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外科手术;围术期;心理护理;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76-01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手术,特别是外科手术,对患者是一种较强的精神刺激,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惧感,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如果得不到一定缓解,将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病情康复,甚至出现情感障碍等并发症;而术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也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

1外科手术

患者的主要心理表现

1.1紧张恐惧心理:所有患者对手术这种特殊治疗很陌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时常表现为四肢发凉、发抖、血压升高,肌肉高度紧张。

1.2怀疑及敏感心理:住院期间,病人心理复杂,存在着对手术是否顺利疾病是否根除,有无后症等猜疑心理。

1.3疑虑、烦躁的心理:术后患者迫切想了解手术进行得如何,是否顺利、成功,担心手术效果,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准确信息,再加上术后身体虚弱、伤口剧痛,会令患者感到烦躁不安。

1.4自怜、伤感:术后的不适以及功能的受限,给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程度带来很大影响,是造成患者自怜、伤感的主要原因。

1.5抑郁、悲观:伤口疼痛使患者难以忍受,害怕术后不能痊愈或留下后遗症,而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从而情绪低落,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悲观失望。

2不良心理活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般来说,不良心理活动,如恐惧焦虑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可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形成胃溃疡,心血管系统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如表面精神紧张会干扰机体有效功能,高度而持续的精神紧张,可使机体胸腺和脾脏皱缩,白血球减少,干扰素下降,可加快恶性组织的生长,而手术患者,一部分伴有其它系统性疾病,部分患者是由于患有恶性肿物而准备手术所以,紧张焦虑和恐惧会加重原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3术前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强精神刺激,紧张焦虑和恐惧感是普遍的情绪反应,不少患者听说手术后即出现忧郁恐惧坐卧不安,血压升高心悸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变化,他们担心麻醉和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害怕疼痛害怕死亡害怕手术并发症及愈后不良等,以上表现女性重于男性,将会影响手术过程的平稳和手术效果,增加手术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注意,要和理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术前应做的准备,手术过程和护理措施,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是经过反复研究病情而确定手术方案的,重点讲解该患者手术的有利条件对于手术中需用导尿管引流管鼻饲管时,术前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不致恐惧;对术后需做气管插管或放置鼻饲管的患者,说话不方便,应告诉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加强患者的心理准备,增强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护士要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同情患者,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轻听应答,交谈中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及亲切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在护理操作时,尽可能减少的次数和时间,为患者备皮、导尿、灌肠及协助大小便时,注意遮挡,病人有不合理的要求及抵触情绪时,要给予耐心的解释,避免伤害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激事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抑郁的发生,对住院病人来讲,除医护人员应成为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朋友、同事等其他方面的支持。

4术后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术后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表现为:首先想知道手术效果,其次为术后疼痛和活动受限引起的痛苦烦躁,部分手术效果(如截肢胃切除等)或预后不佳(如恶性肿瘤出现转移的姑息手术等),将引起患者伤感自怜,出现忧郁反应,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愿活动易急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将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及消化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针对以上这种心理状态特点,护理工作应该注意,区别对待术后患者,特别是全麻患者,应加强巡视,术后恢复室护士应坚守刚位,一旦患者醒来,护士应和蔼可亲,告诉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并向患者祝贺对术后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者,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术后制动的重要性,并结合主管医生对术后疼痛给予药物止痛和心理暗示止痛,在生活上仔细照顾,体贴入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康复;对可能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破坏或解剖残缺的手术患者,在术前应做必要的渗透,说明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增强患者的心理耐受程度;对手术预后不良患者,如急性肿瘤出现转移等,不宜将真实病情告诉他们,以便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术后病人常因切口疼痛难忍和不适而不愿活动,有的因卧床、大小便不按时引起便秘、尿潴留等,加重了病人的痛苦,护士要满腔热情,怀有深切同情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千方百计为病人减轻痛苦,一方面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病人得到安静的休息,另一方面要做大量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讲清术后早活动、翻身、有效咳嗽对防止肠粘连、压疮、肺部感染的重要作用,鼓励病人与护理人员合作,对手术创伤较大不能完全恢复健康或缺失致残的病人,由于他们大多数心情沉重,比较悲观,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应格外关心体贴他们,正确对待伤残,使他们具有战胜疾病和病残的勇气,勇敢的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史菊芬.浅谈手术室护士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第9期,23-25

[2]陈兆红、孙玉花.浅谈基层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甘肃科技.2010年第18期,33-37

[3]薛瑞庭.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2期,38-40

第7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眼外伤;手术;心理护理;传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84-01

眼外伤是眼球及其附属器受到外来的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伤害而引起的各种病理性改变, 是造成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突发的外伤事件改变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导致视力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而个人的认知、经历、社会支持等都影响患者对眼外伤的应激反应[1]。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手术最后的成功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于病变和手术的恐惧紧张感,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恢复,本文就心理护理法和传统护理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因眼外伤需手术治疗患者336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168例,分别予以心理护理(观察组)和传统护理(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男92例,女76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45±2.5岁;眼贯通伤18 例,化学烧伤41例,钝挫伤80 例,其他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具备手术资格,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前提下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保持微笑服务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答各类问题,让患者缓解刚受伤时对危险的恐惧心理,了解其心理状态,并作书面记录,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和家属普及相关眼外伤医学知识,让其对病情有所了解,对于特别严重的患者可暂时保密,只对其家属进行知识指导,避免家属由于慌张担心表现让患者更增加恐惧紧张情绪,向非特别严重患者介绍手术所需准备工作和手术大致过程,以及使用技巧性语言阐述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接受,并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进行,共同安慰鼓励患者建立术前信心,避免紧张情绪过度而致使血压骤升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病房内播放轻松优雅乐曲缓和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改善精神状态,嘱咐患者多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保证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同时做好手术过程中护理工作,以及出院前的心理护理疏导工作,除交待相关避免感染的注意事项外,鼓励其建立信心,多运动,积极乐观。对照组则予以传统护理法。

1.3疗效分析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症状与视功能、社会活动、精神心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总满意率。汉密顿焦虑量表,共有14 个项目,每项0~4 分,反映患者的焦虑程度[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出院时焦虑量表评分8.4±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3±5.6分,出院后1个月社会活动评分27.9±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4.1±2.8分,精神心理评分28.3±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2±4.3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率也正在呈一定比例上升,特别是眼外伤的发生,危险系数极高,随时危及生命安全。眼表面积只占全身总体表面积的1/375(0.27%),但由于视觉的需要,常处于暴露状态,受伤的机会远高于其他任何部位,例如眼外伤占所有身体外伤的比例可高达10%,占眼科住院患者的10%或更多[3]。目前国内外对眼外伤心理护理研究有不少的报道和记载,眼外伤患者常出现情绪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不利于眼外伤的康复,在眼科护理工作实践中,发现许多眼外伤病人由于知识缺乏等原因,在求医和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病人延误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4]。从上述结果中可见,观察组出院时焦虑量表评分8.4±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3±5.6分,出院后1个月社会活动评分27.9±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4.1±2.8分,精神心理评分28.3±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2±4.3分,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率80.3%显著高于对照组40.5%,数据中发现,观察组在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护理工作中主动、积极、诚恳和病人相互接触,通过具有同情心的语言、温和友善的态度,真诚备至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宣教指导等,以致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努力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技巧,发挥护士自身优势及美好心灵,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眼科护理工作质量[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法对于眼外伤手术患者护理效果较好,焦虑量表评分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患者和家属满意率高,适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蔡雪萍,何明光.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12):45-46。

[2]朱如芝,萧锦兰,陈巧娟,黄秀嫦.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8):89-90.

[3]杨莎莎,佘兮.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00-101.

第8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骨科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3-02

骨科急诊患者多为肢体受到严重创伤,由于发病多为突发性或是意外伤害,所以病人在思想上多数都没有准备。骨科急诊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流血、极度疼痛等症状,这就在无形中加剧了急诊患者的心理负担,存在相当一部分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忧虑过重、内心焦躁不安。严重的生理病痛会诱发出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而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积极建设骨科急诊患者的身心安全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骨科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症状

以患者至上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中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生理健康的康复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利于协调医患关系,对于手术医治疗效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对于整个医疗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护理会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会提高患者内心的安全度,从而使患者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配合整个手术过程的开展。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内心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对骨科急诊患者进行心理做具体分析是骨科急诊手术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骨科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症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高度紧张、恐惧。骨科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多为突发性或是意外伤害,因此患者多对病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伤痛患者往往对病情缺乏客观性把握,会盲目加重对病情的认识,致使患者会加重自我心理负担。同时在短时间内医院环境与医护工作者对于患者来说都具有陌生性,这也会增加骨科急诊患者内心的恐惧感和紧张情绪。更有患者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疼痛等过分害怕,也会增添患者内心的消极因素。

1.2焦躁、思虑过重。许多骨科急诊患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对自身的疾病手术做整体性认识,在其自我意识中会严重化自身的病情,更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术失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上。面对伤势患者缺乏乐观性心态,有的甚至会纠结于手术费用等多方面不利因素,这些都会使患者思虑过重,内心焦躁不安。

2要有针对性做好手术各个阶段的心理护理

2.1手术进行前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尽快排除骨科急诊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起医患关系,使病人能够迅速适应医院的环境与新的人际关系。医护人员要亲临病房对病人进行细致地了解,了解病历,对患者的基本概况做整体性了解。依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特点及伤势情况耐心、热诚地对其进行安慰与鼓励,及时向其阐明手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向其大体介绍一下有关手术的基本注意常识,解除其精神压力,努力获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者要切实了解患者的心声,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措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对待患者,使患者从内心深处信赖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2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进一步成为了患者心理上的依赖对象。手术室陌生的环境、手术医疗设备的操作声、患者暂时远离家人等因素都会增加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因此医护工作人员在这一阶段更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工作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的手术,使患者切实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对他的关心与重视。医护人员专业的工作形象会给患者心理带来稳定踏实的安全感。为了有效降低患者对手术与疼痛的恐惧感,医护人员可以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与患者进行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交流,分散其对疼痛的敏感度。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动作力度不要太大,时刻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服务要周到细致。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以及意愿要求,要对患者的疑虑与要求做耐心的介绍与细心的回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督导,尽量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放松的最佳状态。

2.3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为病人创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向病人详细解释疼痛的原因,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可采用止痛药物缓解病痛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可列举同类病情的康复例子,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同时要求其家人以及单位同事等常来探望,这对于稳定病人情绪,加快康复速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手术后随访

术后访视,手术室护士术后第二天到病房与患者交谈,了解病人恢复情况进行手术后康复指导,通过了解病人术中体会检查自己的工作,评价工作效果,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改进,通过加强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中护理工作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做到医、护、患三方满意。

4讨论

如果患者在术前能够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对术前接受心理护理和未接受心理护理的病患进行对比,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在术中,血压较低,出血量较少,且手术后恢复较快。术前的消极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手术期间的心理护理,会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为手术成功铺平道路。对于急诊骨科的患者的心理护理,着重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急诊患者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其信心,使之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通过术前讲解,使患者对手术和预后有明确了解,这样可以促进手术快捷圆满的完成。

(3)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这样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阮旭波.谈谈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年21期

第9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妇科手术;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手术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源,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反应,加之,妇科手术常涉及性生活、生育功能等有关问题,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多个方面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而且直接会影响术后康复。因此,了解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1 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焦虑、恐惧

由于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效果、害怕预后不良,以及环境及医护人员的陌生都会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恐惧。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实,患者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术后伤口愈合慢等。

1.2 羞怯

患者在性意识方面有较强的羞怯心理,表现为人多的时候脸红,眼向别处看,医生询问病史时,说话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进行体格检查时,患者感到难为情,不配合。当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手术时,若患者得知手术室有男医生在场时,便断然拒绝手术或对手术产生抵触情绪。

1.3 悲观猜疑

子宫、卵巢、输卵管,均是女性特有的内分泌和生殖器官,由于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不了解,常常存在错误的观念和认识,担心子宫切除后影响性生活,从而影响夫妻感情,造成家庭破裂,另外,患者自认为切除卵巢后将失去女性特征,担心会男性变,提前进入更年期,因此表现出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绝望,敏感多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1.4 抑郁

由于伤口疼痛及物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自理能力下降,自我形象紊乱而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型太紊乱、无助感、对生活失去兴趣等。

1.5 疑虑

中年患者害怕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担心给家庭带来负担,顾虑手术的预后及远期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围手术期不同的心理反应,适时进行心理干预。

2.1 术前心理干预

2.1.1 热情接待,有效沟通

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绍住院环境、管床医生、护士等,消除环境、医护人员陌生带来的不适感。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手术的利与弊、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及家属知晓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恐惧情绪。

2.1.2 尊重患者的人格

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患者的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病情,目前的治疗及护理进展,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及时给予解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对有因治疗需要破坏生育功能及使用内分泌制剂时,需警惕副作用,并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以免产生不良心理,造成夫妻感情恶化的后果。[1]

2.1.3 专业的心理咨询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个体需求等提供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告知患者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可以治愈,恶性肿瘤尽早进行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进行子宫、卵巢、输卵管切除的患者,应向其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澄清患者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减轻患者的悲观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心理负担过重的患者,还可向其介绍临床上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2.2 术中心理干预

2.2.1 主动宣教,耐心开导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师、手术医师、护士等,并承诺会尽力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进行麻醉和静脉穿刺时,动作要轻、快、准,减少患者的痛苦。对于一些情绪过于紧张或保持沉默的患者,护士应耐心地开导,主动询问,鼓励患者提出问题,了解事情的症结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安慰,让患者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其更好地配合麻醉和手术的进行。[2]

2.2.2 保持术中安静,减少刺激

术中医护人员应紧密配合,全神贯注地进行手术,避免闲谈嬉笑,窃窃私语,以及手术器械的碰撞。[3]尽量减少走动,保持环境安静,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安慰。若术中患者出现意外,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切忌大喊大叫,以免造成患者的情绪不稳及血压波动。

2.3 术后心理干预

2.3.1 告知手术效果,传递正面信息

术后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情况、预后过程、病理检查等,向患者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与活动、大小便等。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应以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语言进行安慰与鼓励,解决患者的思想顾虑、猜疑,使其产生积极心理配合术后治疗康复。[4]

2.3.2 缓解患者疼痛,主动给予帮助

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不仅与个体的疼痛经历、痛阈、耐受能力有关,还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等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意志力薄弱均会加剧疼痛。护士应根据个体疼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改变、分散注意力、使用止痛药物等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安慰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医治疾病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患者解决因疾病带来的思想顾虑、工作及生活上的困难。

2.3.3 尊重关心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由于妇科手术的特殊性,术后患者往往会因手术切除子宫、卵巢或输卵管后出现生理、心理适应不良,从而影响夫妻感情,甚至引起术后性生活障碍,导致婚姻关系破裂。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主诉,尊重患者的隐私,向患者说明切除子宫后月经虽不再来潮,但性生活不会受影响,待阴道残端愈合(术后2-3个月)后即可恢复正常性生活;切除卵巢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如潮红、潮热、头晕、失眠等,但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顾虑。对于因手术而丧失功能的年轻女性,应着重向其介绍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老年患者应鼓励其子女悉心照顾,并给予精神支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论

临床实践证明,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术前焦虑,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手术并发症,而且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靖.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6.

[2]葛蓓.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