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何为“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给出的通俗解释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学业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所学内容懂了、会了,并且还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面对高中政治枯燥、乏味的哲学常识,我们该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把哲学常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政治大都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之前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课程的准备、实施要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为生活服务。高中哲学思想深奥、抽象、枯燥,单纯的理论记忆很容易让学生厌烦,因此,在哲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哲学的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与学生相关的生活题材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相应的哲学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感悟哲学常识的伟大内涵。
教师把哲学常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不仅仅指用生活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枯燥的哲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比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常识的本质就是对生活实践的体验,高中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困惑,因此,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哲学常识来解决自己的难题,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哲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
教师有效将深奥的哲学常识与学生普遍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不仅仅让学生对哲学理念有了一定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在实践中对哲学常识的进一步认知,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施。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的哲学理论深奥、抽象、复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常常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除了讲述理论知识还是讲述理论知识,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而忽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知识点,学习兴趣受到极大压抑,无法保证哲学理论教学的有效实施。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情境和课堂学习氛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在遇到抽象的哲学理论时,教师可以很好地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动画等播放功能,把复杂的哲学理论用学生易懂的图片或者其他形式呈现出来,缩短了信息在学生头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各类场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哲学思想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哲学理论的不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总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不仅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同时也符合高中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那么,在高中政治哲学理论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
首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摆正自己的位置。高中政治老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平等、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把学生从“听众”“观众”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敢于并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留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方案的设置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而不是继续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完实践和真理的哲学理论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相关的材料分析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的哲学理论分析材料。这样,学生自由谈论、分析,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巩固了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
总之,如何实现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的有效性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丰富自己对哲学思想理论的认知,同时也要熟知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创造出一个适合本班学生的高效的高中政治哲学常识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语: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3]陈维.浅谈高中政治复习中如何突破哲学重难点[J].群文天地,2012,09:196.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重要性;依据;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12.134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
1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性
1.1高中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与体现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原有教学理念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新课程理念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让学生主体功能在课程中充分发挥,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掌握与理解所学课程内容。所以,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所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有机联系。以此培养高中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理解与之相关的政治知识。让高中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加强高中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记忆。
1.2政治课程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中生准确理解所学政治知识,也有利于高中生进一步理解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相较于初中政治而言,高中政治更具理论性,其中不但涉及到哲学范畴的学科知识,还牵涉到部分理科知识。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部分知识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于理解知识,还可以让高中生通过实验增强记忆与理解,但是对于与理科知识联系紧密的政治知识,则就需要与多种方式相结合以便高中生记忆与理解。而生活化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将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高中生在自身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知识,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内涵与要旨。与此同时,也满足了高中生提出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高中思维能力得到扩展。
1.3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从某种程度而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构建生活化情景教学,是一种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知识兴趣的催化剂。政治老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传统政治教学中,老师使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而难以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甚至于容易引起高中生对政治学习的负面情绪,使得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一定的抑制。在新课程改革后,政治课堂开始推崇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很好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引起了高中生学习政治学科的积极性与兴趣性。为课堂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学习氛围中得以激发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使高中生思维能力在此教学中得到锻炼与提升,并加深了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依据
2.1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高中生应作为一个有潜力、有目的、有求知欲、能自我控制、自主选择的人看待。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是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曾就这方面提出了相关观点,认为学生需要具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活动。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发展引导。
2.2哲学
就哲学角度而言,辩证唯物主义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人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能够更好的作用于实际生活中。实践为认识与发展提供源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就高中政治这门社会人文类学科而言,其根本性质还是体验生活实践。在学生实际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感受,将其与政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更真实地体会社会政治的重要性,理解政治知识的真实内涵与要旨。
3实施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3.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语曾言“亲其师,信其道”,展现出和谐师生关系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可见师生关系良好的重要性。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沟通,彼此可以走进对方内心深处,解开心结。这样不仅有利于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政治知识的信息与动力,还能使课堂环境教学环境更加和谐愉悦。比如说,在教学“税收及其种类”知识时,老师就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共同调查探究,老师自身融入小组成员中,成为其中一员,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这样能够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由于身份而产生的距离感被弱化。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思路,带动学生学习氛围。
3.2开放性的课程教学
相较于初中政治知识而言,高中政治知识由于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知识,并与某些理科知识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使得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比如说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为例,其中“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中第二课“百舸争流”所教学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内容也相对抽象,理解起来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政治老师再使用传统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极容易让高中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甚至于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所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而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老师要使课堂教学具备相应程度的开放性,更有利于让所教学的政治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毕竟,政治知识源于实际生活,是高中课程较为突显的特征。鉴于此,高中政治老师更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出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政治知识源于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知识深入理解与掌握,并将二者有机联系。比如说,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关于“供求影响价格”这一框的政治知识,高中政治老师在这部分课堂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选择给班级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购买实例。如夏秋季节水果资源充足,市场供大于求,也就使得水果价格相应比较便宜些。而到了春冬季节,夏季成熟的水果在市场上供应量就有所下降,市场需求也就大于供应,在其影响下水果价格对比起夏季而言也就略微显得贵些。类似于这样紧贴学生日常生活的实例,可以很好地帮助高中生理解与掌握与之有所联系的政治知识,加强对“供求关系”政治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3构建生活情景促进教学生活化
政治教学生活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在设计教学时应把实际生活场景融入教学之中,以此达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引导高中生从政治角度分析问题。比如说,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为例,其中在教学“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框知识时,政治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高中生直观地展示中国商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外国商品也大量进入中国的现象,让高中生产生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此促使高中生清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强大影响力,从而实现了让高中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获取政治知识的目的。
3.4提升政治老师业务能力
老师作为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直接实践者,高中学校应清楚认识到政治老师在其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以此不断培养高中政治老师的业务能力,提升老师的综合素养,促使高中政治老师更科学全面掌握生活化教学方式与策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高中政治老师业务能力,才能进一步推动政治生活化教学进程。比如说,“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的内容,学校可以组织高中政治老师在工作之余建立自主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股票、债券和保险”这部分政治知识如何更好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高中生轻松理解。老师与老师在相互谈论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对生活化教学的认知,更有利于吸取其他老师对“股票、债券和保险”部分知识生活化教学的优良之处,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4结束语
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程比较缓慢。这不只是来源于学校自身的因素,还来源于老师的因素。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实践,不仅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还会使得学科老师自身患得患失,部分老师甚至于害怕承受尝试失败的后果。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引入生活化教学新理念,想要取得不错的成效,不仅需要获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政治老师自身拥有敢为人先的勇气。通过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教学开放性、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老师业务能力等方式,逐渐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梅姬.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梁秋.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3):202-203.
[3]庞玉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2014,(3):12.
[4]胡晓丽.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8):87.
随着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提出,我们逐渐意识到教学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也越来越普遍的运用在了学生的课堂中。致力于改善高中政治普通教学给学生留下的枯燥乏味的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气氛。
1.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理念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指的就是教师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带入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去,用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引子,用案例表达出的通俗易懂的道理来阐述课本中看似"脱离"实际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明白实践与真理辩证的统一。
我们现在所讲的从课本回归生活就是这个道理。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从生活发现、探究、总结的,可以说知识是人类生活的产物。高中政治阐述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等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而来,通过学习,进而再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所以它们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随之带来的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达到了新课改的根本目的。
2.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实用性
2.1 将教学思想生活化。教师和学生构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则作为一名引导者,起的是辅助作用。然而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不仅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更是生活上的引导者。无论是关心学生的身体、了解学生的习惯,甚至是每个学生的世界观。将学生与课堂有机结合,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与生活有机结合。
2.2 将教学目的生活化。从古至今,政治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被历代重视。它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总结出的无数真理。政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现在学习政治这门学科应该怀着无比敬重的心情。然而这种敬重不应该是学生坐的端端正正,笔记写的一字不落。这反而会影响学生对政治真理的理解。理解都扭曲了,谈何运用?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将教学目的生活化。是学生对真理的领悟能力得到提升,再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真理去处理生活中社会上发生的琐事。让他们拥有适合这个社会的、自己的世界观。
2.3 将教学方式生活化。当我们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就要将生活化的教学应用到实际中去,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实用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近期的新闻报道来代替书本上的案例,使案例拥有可触及性。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为直接的感受。生活化的教学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就是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这样学生才真正的从生活中获得知识。
3.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关键性
政治来源生活,生活反映政治,两个是分不开的整体。生活化政治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用实践检验真知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开辟学生认识世界的新途径。课堂的生活化,带来的是政治课程的生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1 生活离不开政治教学。政治是对生活真理的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一代代人探究出来的世界规则。它源自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规律的总结,并且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若生活离开了政治教学,也就是没有了政治这一学科。那么人类将无法学习到政治真理,真理的传承将不再延续,我们的后代就会对政治一无所知。这必然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违背教学初衷的。因此生活离不开政治教学。
3.2 政治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按着课本大纲,按部就班的将书本内容读给学生听,学生学会的只是一个个的句子,但对每个句子阐述的真理却是一无所知。学生也就成了一台为了应付考试的背书机器。理工类的学科学生一无所知或许对步入社会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政治这一学科所体现的社会人文真理要是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话,那将对他这一辈子的生活产生影响。政治教学若是离开了生活,教师在阐述真理的时候将会无从下手。政治真理缺乏了生活实际的支撑,将会变得无比空洞。这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毫无益处。生活带给政治教学的不仅是一个个供教师使用的案例,更多是生活给学生对政治真理的感悟。因此政治教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即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话。知识源自生活,所以对知识的教育也需要返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可见教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况且政治这一学科涉及到的哲学、人文、经济等更是生活规律的缩影。这些真理的教育是不能同生活脱离的,生活就好比是政治的灵魂。
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地位甚至超越课本。在这种教育方式长时间的实践中,看到它可以很有效率的提高学生在高中政治在课堂上的积性。有效的改善了过去政治课堂枯燥的课堂气氛。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 高中政治 生活素材 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尤其是对于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高中政治课程来说,生活化教育理念在政治教学课堂上的渗透,可以让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实现抽象理论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政治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拓宽教学思维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入门慢”、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容易失控,丧失应有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拓宽教育教学思维,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活跃和开阔,获得更多创造性、生活性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用发展的观念看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将未来假设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机会的难得以及青春年华的宝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的体会到哲学道理,并指导于个人的发展与实践。
二、充分挖掘生活教育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对于哲学方面的知识,很多高中生在理解起来存在较大难度,单纯依靠机械记忆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周边的生活教育素材,积极构建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桥梁,利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思维和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感知。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相关内容时,不妨从学生身边的蝴蝶引出“蝴蝶效应”,也可以以某个生病的学生为例,阐述人体内部主要系统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实现政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化和实用化,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营造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氛围,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受传统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政治教师习惯于对学生施加高考压力,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使得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只能进行被动的学习,丧失了政治课堂上应有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引入,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高中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状况,营造出贴近高中生心理需求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进而有效吸引高中生的学习注意力,保持高中生的政治学习热度。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时,很多学生会觉得货币在我们周边触手可及,所以没有什么神秘的,但是当真正将教学内容延伸到商品、一般等价物、信用工具的概念以及货币职能等内容时,很多学生又会觉得教学内容比较晦涩,存在着较大的学习难度,这时政治教师不妨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购买行为、交换行为以及赠予行为等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阐释,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经济生活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政治学习的效率。
四、走向生活课堂,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政治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高中政治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切忌过于传统和封闭,而是应当大胆的走出教室,突破教材的限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搜集和整理教学素材,构建生活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广阔天地,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时,不妨让学生赴敬老院献爱心,或者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与宣传活动,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做一名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实践者,这显然比学生在考试时拿一个高分更有实际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嵌入,既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要想使高中政治课堂真正走向生活化,就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育素材,彰显出政治课程的价值和魅力,保持好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学志. 求新亦要务实――浅谈当下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反思[J]. 新课程(教师), 2010,(02).
[2] 王惠娟. 巧妙地“点”亮政治课堂[J]. 新课程(中学),2010,(02) .
[关键词]理论观点生活主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62
在平时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人们总会有这样的思考:如何比较理想地阐释理论观点,形成比较理想的课堂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阐释比较现实的主题
高中政治教材围绕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所必修课程的主题都与生活相关,如首先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是“经济与生活”的相关内容,继而和学生进行研究的是“政治与生活”的常识,接着和学生一起去探讨的是“文化与生活”的道理,最后和学生必须进行探究的是“生活与哲学”方面的经验。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经济与生活的相关内容,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建立起主要的消费心理,并能让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教学时,我们首先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尤其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消费实事求是地进行探讨,既不隐瞒自己的消费事实,也不去夸大描述自己的消费。学生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有意义的分析的基础上,再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地感受平时自身消费的高低,认识到自己是否是一个比较理智的消费者。最后,还让学生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草拟一份在校学习生活的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通过这样的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学生不仅受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以及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二、寓理论观点于学生学习生活,阐释比较理想的主题
改革开放对我们现在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政治课堂,需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求,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增强乃至高度增强的问题。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理论观点的阐释能够寓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高中生在学习上处于高度敏感时期,也处于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敏感和活跃。如果我们的教学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阐释理论时照本宣科,学生不仅不能接纳,而且有时还存有怀疑态度甚至严重的抵触情绪。譬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问题、人权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指指点点,似乎他们就是人类高度民主的榜样,似乎他们就是世界上最讲人权的楷模。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学中涉及民主内容时,可让学生对具体事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如选举就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普选、差额选举、竞选等,这些选举各有规则,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经知晓的选举实例进行比较、权衡,得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懂得民主建设必须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进而形成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三、寓理论观点于学生校外生活,阐释比较深广的主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实际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59
高中政治课程有着厚重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尤其是其中的经济与哲学部分,生硬枯燥,不好理解。这个时候,如何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就得看我们教师的“功夫”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旨在让教育走进现实。诚然,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回归生活,反之亦然,要开展富有生命气息的教育,就少不了“生活”的参与。生活不仅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更是我们教学的归宿。那么,我们如何在政治课上将学生置身于类似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体悟生活,进一步为他们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地,以实现每一堂精彩纷呈的政治课呢?在如下的教学探究中,笔者尝试从取之生活、感悟生活、用之生活三个角度解答这个教学难题。
一、取之生活,生动课堂的导入
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正逐步褪去稚气,慢慢地构建属于自己的价值思想体系,而我们深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阐释一系列理论无非是助推他们思想深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政治课上我们还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特困生”,他们对于课程中的抽象理论不感兴趣。
为了让学生愉悦地接受书中较为枯燥的理论,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生活中,教师就要用心导入课堂。例如在讲授必修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的内容时,为了能让学生对这个永恒的主题以更真诚的心地去感受理解,笔者就抛掉了以往就课本配图讲解的习惯。课前插播湖南台《真正男子汉》中有维和烈士杨树朋参与的画面,以此作为本堂课的切入点。在学生看完之后让他们谈谈对此男子汉的印象,接着跟学生讲述2016年7月10日如此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在南苏丹遇袭牺牲的事件,在引发学生共鸣之后,告诉学生此类事件频频发生让我们为之扼腕叹息,同时我们也应就此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着全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真实感,也顺势推入本堂课的主题。
二、感悟生活,唤醒课堂认同感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应学会用生活实际去验证理论,反之也能用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继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高中政治课究其本质就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本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在40分钟内引导学生从文本材料中去感悟生活呢?我们就要努力获取学生对课堂的认同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哲学生活《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时,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课伊始,笔者走下讲台来到一位学生身边,拿起他的课本说道:“我们都说‘N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这一学期你们怎样才能如期收获你们的瓜豆呢?这就取决于你们是否愿意往此本书播种了。”随后阐释本堂课看似深奥其实蕴含丰富生活道理的哲学理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是有条件的、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继而,让学生就自己经验与他人分享与此道理有关的实际案例。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成为本堂课的主体,也在无形中克服了对“哲学”的恐惧。
三、用之生活,增强教材实用性
正所谓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那么一节能彰显独特生命力的课堂当然也离不开生活。换言之,既然文本材料“取之生活”,那么我们就要更用心去追求其“用之生活”的实际作用,让生活化的课堂得以实现,不让教学浮于表面,停留于空话。在实际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创设实践的活动平台,以生活设疑,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内化。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中政治 生命化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建设高中政治生命化课堂是生命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高中政治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异化、生命异化的现象,所以深入研究“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课堂教育手段,打造个性化的政治课堂
在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过程中采取“翻转课堂”模式,首先需要摒弃传统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从而有效实现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内容的共享、共促和共进。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便提升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水平。
在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班级授课制的集中性教学形式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这便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生命化教学时,老师应该尽量采取多样化、综合化和小型化的班级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当前高中政治课堂一般都是45分钟,老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老师打造个性化的政治课堂。所谓个性化的政治课堂,主要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特色,以便学生在极具个性化的政治课生命化教学中绽放光彩。因此,老师在高中政治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严格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开启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空间,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内容,让课堂内容回归实际生活
在高中政治课生命化教学过程中采取“翻转课堂”,要求老师不仅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由于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不仅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而且涉及文化生活,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生命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营造良好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氛围。其中,一方面老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政治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实现学生情感升华,另一方面老师应尽量将政治课程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生命体验,以便让传统的政治课堂转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过程。
在高中政治课生命化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模式,老师应尽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不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政治知识,而且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政治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促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与成长。
例如:以“经济生活”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货币、投资理财的相关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合理地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政治课生命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以学习成绩高低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坚持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衡量分数的合理性,从而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在优化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评价方式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的原则、预设与生成统一的原则、定量定性结合的原则。
例如:在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节内容时,在评价过程中不仅以学生是否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否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能否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为主要评价标准,而且需要评价学生是否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以及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通过全面评价,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四、结语
在高中政治课生命化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主要强调以生命内容为主要教育基点,严格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努力创造良好的生命成长条件。生命化教育不仅是以生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而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化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教学素养,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
参考文献: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立足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强烈的思想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整堂课的教学都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灌输。学生认为,课就是课,生活就是生活,完全是两码事。只要记住老师所讲的应付考试就行了,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样做,是没有人管你的。这样,就造就一个个在课堂上和在生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两面人”。
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科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而“思想政治”新课程,已突破了“思想政治”的旧概念,它是以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商中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把思想政治的内容所需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学生;在课上,让学生讨论交流亲身所经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在课后,让学生讲演、研讨或模仿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冲击了小课堂,走向了宽广的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让学生能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是鲜明的,并充分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求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实践性相结合
“实践性”将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要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识”。实践证明“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他们无拘无束地淡认识,谈感想,使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常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来实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从而使课程的实施而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过去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政治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讲,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达到了目的。这样的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不仅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更严重的是摧残了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