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系统 价值 乡土地理 模型

地理考试已有多年了,它已成为了高考的必考科目,这对我们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通过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对地理学科的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和阐明地理学科的价值,可以端正人们对地理学科的偏见,让一些人不能小看我们的“小科”,更不能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地理就是勾勾划划,记记背背,就学好地理了。地理学科的价值是巨大的,体现在许多方面:

一、高中地理学科对升学及升学后继续学习的价值

高中地理重在一个“理”字,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由气候、植被、水文、人口、社会、经济等子系统组成。

高中地理研究不同层次的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变化规律,因此它要求学生有空间分析的能力和多种分析的方法。而地理学习的好与差,直接影响高考的能力发挥,特别是今年地理在文综中的分数占很大比例,足可以说明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地理成绩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考的总分数。同时,地理教学中自然知识对学生升入天、地、生、农、林、水等专业,学习天文、气象、地质、土壤、生物、自然地理、地图、环境科学等学科,都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知识,对学生学习文、史、政、经济、财贸、外交等有关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中地理学科教育在德育中的价值

高中生面对两种选择,一是升学,二是就业,高中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而地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向学生传授乡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课程。

对使学生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全球意识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确立科学的人生观、种族观、资源观、环境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对他们进行美育和意志、情感的心理素质教育都有其他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

三、高中地理教育在生产建设中的价值

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商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运输业等几个基本方面。而高中地理在这些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为我们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其各项生产活动虽然各有特点,但处处都可以看到自然条件对这些生产活动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涉及我国的土地类型、水热条件、森林草场、天然牧场等各种自然资源条件,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通过乡土地理了解自己的家乡状况,对将来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都是十分有利的。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理教学要讲授各种工业的地理分布,原料来源,燃料和动力供给,交通运输条件,产品的供销,以及各种工业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等,学生通过地理教学掌握这些知识后,对将来参加有关的生产活动都是十分有益的。高中地理教学还涉及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管道运输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四、高中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地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价值,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从地理环境中获得的,只有认识、了解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财富。

一个没有任何地理知识素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种种不便和困难,就是外出旅游,看电视的新闻联播节目,也会因路径不熟,缺乏应有的景点知识和地名知识而感到索然无味。古人曾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描述一个人的知识的渊博,更何况我们处于新世纪的青年,更应在投身祖国建设之中,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五、高中地理学科在国防上的价值

地理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尤为密切。掌握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物产、交通、城市、村落、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等知识,对战胜敌人,保卫自己,,捍卫国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掌握读图技能,地理素描,野外辨认方向和堆塑地理模型等技能,对学生毕业后参军或到军校学习,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六、高中地理学科在引领科技前沿上的价值

第2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正确理解新课改的新理念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高中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二、充分认识新旧教材的异同,明确新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1.要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研究新教材所包含的内容、要求及新旧区别。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共同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共同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是递进关系,三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这些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新教材采取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培养国民先导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新教材还添加了一部分时代内容,如新增了城市服务功能,让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拓宽视野,跟上时代的步伐。2.认识新教材的外延,不能局限于课文,教师应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平台,通过制作课件、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注重新课改的六大“变化”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四个基本理念是:提高地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着重是从以下六方面体现的: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内容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 “活”知识。4.课程实施中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给予必要、适当的鼓励性评价。6.课程管理方面,由强调国家课程、教材转变为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发挥地域功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四、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调整课堂结构,从复习、导课、提问、小结等方面着手。在导入时,教师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授课中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抓住一个“疑”字突破难点,抓住一个“悟”字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努力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培养地理素质,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五、注重教学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

第3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1.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是由地理学科的性质决

定的

高中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既有天文、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知识,又有人口、工农业、交通、环境等人文地理知识。它既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又属于社会科学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科学属性上的“双重性”使得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是培养当今社会复合型

人才的需要

《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我们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各地高考仍然实行文理分科,这对人才培养往往造成不利局面,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文科的学生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科学精神,学习理科的学生缺乏文史知识,缺乏人文精神,这些知识结构有缺陷的学生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其发展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其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历史证明,那些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文理兼通的,如:鲁迅、郭沫若等,原来都是学医学的,原来是学工程的,后来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领域中都作出了辉煌的贡献。他们的文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发挥了巨大作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仅要关注与政、史等文科的联系,更要关注与数、理、化等理科的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联想的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国家和时展需要的人才。

3.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既易引起学生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把地理知识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构成知识网络,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改变知识分割、孤立、易忘、难用的境况。中国的教育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高考制度也正在改革,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已是多年的共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整体性的知识和发展综合思维的能力和方式。

二、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方法

1.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还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相关学科教材,通过与相关学科教师对有关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的分工与协作。

2.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也为相关学科应用创造了条件

如: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地球的自转现象;用“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动地展示了冷锋天气;引用数学知识分析理解日照图、晨昏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对跖点等知识;引入比热概念解释海陆热力差异及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用物理学的开普勒第二定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的原因。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也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后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应注意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必须分清主次关系,要保持地理学科的特色

引入其他学科知识要适度、适量,不能喧宾夺主,把地理课堂变成了语文课、数学课都是不可取的。

第4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让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正确的看法和学法

1.转变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的思想

初中地理由于所占分值较少,因此在学生的心中只是一门“副科”,有些学校也不重视地理学科,上课时老师把大概的内容一讲,学生在教材上一画,课下学生一背,中考前临时突击就可以了。等到上高中的时候,初中学的地理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有些学校对地理学科的忽视,再加上学生本身也很不重视。因此,学生的思想转变迫在眉睫。

2.转变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设计和知识传授上与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在学法上的引导,教学中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作为高一的地理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异,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规律、原理及应用方面的学习,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地理的学习方法,介绍地理的学科特点。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地理学习之中,进而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明确衔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衔接计划

1.制定衔接计划

在第一节地理课时,教师应通过测验、提问及课下找学生了解等形式,多方面掌握学生学情。教师经仔细研究找出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时的难点及普遍反映的问题,将其全面记录下来,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衔接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学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山地的形成”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等等, 做到适时补充,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学科系统的学习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2、明确衔接目标

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这些都要“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调查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做到 “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初高中衔接的重点。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了解地理,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学好地理,可以解决很多现实中的现象和问题,体验到“有用”而学之。

1.丰富高中教学的教学案例

高中教材虽然经过了几次改编,内容较贴近生活,但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书中有些内容是较枯燥乏味的。但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生活融入到教材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例如:我们早晨6:00“按时”起床,时间是什么,它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在湖边,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水体,而白天风从水体吹向陆地等等。学生听后发现原来我们身边许多现象都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激发学习的兴趣。)

2.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教师可在讲授新课时做适当的拓展延伸,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例如:在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喀斯特地貌岩石主要化学成分:CaCO3,涉及到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来解释;数学上讲球体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来分析;英语上的许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识。)这些都让同学们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3.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导入

第5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系统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因此,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从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为引人入胜。与此同时,为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二、加强科际联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中的整体相关性、动态有序性和最优化原则为依据。

从多学科组成的开放性教学系统来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起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三项职能。因此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重相关作用,以保证取得最佳效益。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在综合性强、联系广泛的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这样就可形成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效应。

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大势所趋。它不仅体现当今科学技术进一步分化必然导致进一步综合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改革方向。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课程综合化的探索和整体改革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就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课本的范围、学科的范围,一个知识结构单一对相关学科知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很难作出圆满的答复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和丰富课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从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来,尽管以“3+2”模式为代表的高考考试改革对中学地理学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但我们不能不看到,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高考各学科的命题逐年增加跨学科的综合题。如数学应用题通过计算能力的考核渗透人口意识和资源意识,英语阅读题通过阅读理解考察地温变化规律等。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起步阶段,高考命题的正确导向无疑是为我们的改革和探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动力。

三、加强科际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加强科际联系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

1.学科间沟通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地理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 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决定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2.课内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必须分清主辅关系保持本学科特色,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机渗透。

(1)通过知识迁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如引入比热的概念解释海陆差异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形象概括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同化迁移;引入诗歌描绘、刻划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征规律的异化迁移;引入平面几何知识分析日照图中晨昏线、太阳光线、经纬线间的角度关系,分析太阳高度角和纬度的关系等方面问题的推导式迁移;引入语文课本中《宇宙中有些什么?》、《火刑》、《哥白尼》、《在烈日和暴雨下》、《看云识天气》等与课上所学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课文,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2)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又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则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断以南、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断气旋、反气旋图中气流水平流动方向与气流垂直流动方向的关系特点等。

(3)创设问题情境,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学科问题。如在讲授地球公转轨道特点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语文课文《两小儿辨日》中“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课外延伸

第6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初中地理 教学衔接 教学质量 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这说明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的。然而,事实却相反,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我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原则

我认为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

(一)目标性原则

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是为了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衔接;也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让高中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或超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紧迫性原则

由于在中考中没有地理学科的考试,因而初中地理教学不被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知识普遍较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衔接不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迫切的。

(三)低起点原则

在解决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时,影响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先补上(如地图的三要素、地球的经纬线及经纬度),这样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铺设一个台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四)展望性原则

解决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一)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也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进入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背了。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而高中阶段不仅要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学生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并且在老师正确地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会渐渐感到学习吃力。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这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

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第7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性 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强化整体教学活动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等等。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地理作业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努力提高地理作业的有效性,增强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非常重要。在如今的高中地理学科中,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努力提高地理作业的有效性。

一、作业内容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内容是影响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意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很多学生恰恰对做作业缺乏必要的兴趣,影响了作业功能的实现。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选择作业内容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趣味性的内容。第二,注意作业内容的实践性。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把它们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地理学科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用处的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这种特性,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多加留意,尽量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例如,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朝向,看一看一天中日光照射的变化,思考一年四季房屋日照的变化情况,总结不同地区房屋建设过程中朝向的特点。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巨大的用处,有效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第三,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能力特点、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个体差异性,表现在学习成绩上时,就是成绩的优劣之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些内容如地图的计算和一些地图的判读作业,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轻松完成,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这就是所谓的“吃不饱”和“不够吃”的矛盾。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懂得把握难度,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作业完成效果。为了解决“吃不饱”和“不够吃”的问题,教师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因材施教,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遵循层次性原则,即选择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内容。这样,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而强化作业的效果。

二、作业形式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形式单一封闭是当前地理作业设计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往往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且书面作业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简答题等。内容多局限在本学科知识之中。这种单一封闭的作业形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努力改革作业形式,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开放化至关重要。在作业形式方面,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活动作业等。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演讲作业、调查报告作业、研究性课题作业,在这种形式多样的作业中,不仅可以淡化作业的枯燥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另外,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把握开放性的原则。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敢于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作业,这种开放性的地理作业可以打破学生狭隘的知识观,使得学生把地理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很好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应用性。

三、作业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在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往的作业评价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业评价的主体单一,基本上以教师评价为主,二是作业评价缺乏针对性,“√”或者“×”基本上就是教师能够用到的评价语言。由于评价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了作业有效性的实现。教师在作业评价环节要注意适当改进,一方面,在作业评价主体上,要努力由过去的单一教师评价逐渐向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转变,不同的评价主体在评价活动中,其角度和方法会有不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不同的评价主体那里获取多方面的评价信息,使得评价活动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在评价语言方面,教师要摒弃过去那种“√”或者“×”的笼统的评价方式,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从评语中获得必要的信息,然后以信息为依据对作业进行适当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

作业设计作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合理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高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二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从作业内容到形式,再到评价,都要认真把握,大胆革新,保证地理作业能够真正实现作业功能,让学生在完成有效的作业过程中实现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呈云.精心设计,提高高中地理作业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

第8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学意义;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的具体课程形态,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是由地理学的固有属性、社会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相应学段的学生特点三方面综合形成的。为区别通常将学科特点理解为地理学特点的状况,这里将它称之为课程特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地理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要求的具体体现。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从现行国家高考科目设置和课程教学地位分析,地理不是高考重点科目,课程目标旨在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课程希望培养地理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比较,新课程地理教学以高中整体素质教育目标为准绳,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努力促使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适应时展的需求。高中地理课程关注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地理情感的培育。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高中的地理学习跨越了知识与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需加强能力培养。高一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转变思维,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材结构由简到繁,知识跨度较大

由课程改革教材到非课程改革教材的变化,高中知识则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增大,内容拓宽、加深,因此,高中学习强调理解学习、自主学习与应用,学习的目的性、理解性比初中更为明确。其中,如何做好“学习”衔接这一步,尤为重要。

3.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

各初高中校地理教师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大不相同,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有的学校地理课甚至是由非专业教师教授,教学方法不免简单机械,也更注重基础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新环境。另外,学生熟悉以前的教师、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前的学习要求,进入新校园后,书本要求变了,教师也不同了,新的学习内容有新的学习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

三、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1.有效沟通高中各课程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高中所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解释和理解大气、水、地震和火山、宇宙环境等自然地理现象,有效地将人口、交通、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整合。地理课程教学需要高中有关学科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横向知识、交叉知识、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说明地理问题,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沟通横向学科领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地理和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

2.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综合地理、生活地理的教学实施,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将地理刻意分解成自然和人文两个孤立的系统,而应该根据自然与社会本身的综合特点,依据人地关系主线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如:在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为主的章节,删除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自然地理内容,有意识地加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在以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章节,要删除与“人地关系”联系不紧密的人类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地理综合的味道、综合的特点,努力呈现地理课程综合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地理是一门科学,高中地理课程要体现地理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

地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地理课是科学课、人文课、信息课,注重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科学是发展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的本质

地理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和有效的学科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地理测量、资源探测、灾害检测和预防预报等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地理新课程实施应当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提供基本的地理数据,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以地理的图表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获得第一手地理数据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地理教材并没有实行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仍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运转。从课程改革到非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新的教法、学法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衔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这种形势下,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凌锋.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

第9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原因探讨与分析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清楚地感受到,很多学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地理有别于语数外等科目只是一门小副科,因为在他们看来初中地理不过是记记背背就可以的,即便是初二阶段的地理水平测试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不系统,导致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再加上高一自然地理部分相对抽象,对于地理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就使得他们举步维艰,无从下手。于是,作为教师,我们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完成衔接和转变。

二、做好衔接的几点措施

我们必须看到,绝大部分的高一学生因为年龄的缘故,思维能力还未成熟,因此,在他们进行初高中的角色转变中我们教师要做好合理的引导并帮其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浅谈下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1.精心备课,上好高中第一节地理课

高中第一节地理课至关重要。因为第一节课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高中地理学习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地理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在课前我做了认真的准备,课上向学生介绍了初高中地理在组成和特点上的不同以及初高中地理要求的差异,使他们改变了原来偏颇的认识,在思想上有了初步的准备,初步了解到要想学好高中地理就要转变思想和方法。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比如为什么阴天的夜晚更温暖,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逃生等问题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2.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要了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要充分了解学情,可采取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把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记录下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尤为重要。但是,我认为兴趣的培养要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大气逆辐射,可以结合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