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金融危机下的机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危机下的机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危机下的机遇

第1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关键词:工商银行;加拿大东亚银行;东亚银行;并购

一、并购背景及并购双方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09年6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宣布,双方已就加拿大东亚银行和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整个经济受到极大的打击。由于中国的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使得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此次危机中,外资银行的损失尤为巨大,相比之下中资银行由于业务相对单一并且国际化的程度不高,所以受到的冲击较小。于是,在危机之后很多中资银行开始寻找机会并购海外银行来扩大自己的分支机构,扩大中资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而此次工商银行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则正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营业网点,开辟北美业务的重要一步。之所以选择加拿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加拿大的华人比较多,而加拿大东亚银行也是专门为当地华人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

(二)并购双方

1.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时挂牌交易。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截至2008年年末,工行总市值达到1739.18亿美元,总资产达97576.54亿元人民币,税后净利润1111.51亿元。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最赚钱的商业银行。并且工行的客户广泛,截至2008年年末,工商银行拥有1.9亿个人客户与310万公司客户。

2.加拿大东亚银行

加拿大东亚银行是东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在加拿大有6家分行,主要为当地的华人提供金融服务。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一直致力于服务香港客户,并与内地及海外提供企业及个人银行服务。东亚银行现为全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截至2008年年末,东亚银行的总市值为497.92亿港元,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当年净利润为0.39亿港元,同比下降99.1%。

二、并购动因及评价

工商银行此次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的重要原因在于工商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工商银行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是从亚洲开始的,然后在1999年至2003年期间发展欧洲的分支机构,最后第三阶段是在美洲和其他市场发展,从而最终迈向全球,实现全球化战略。

而此次工商银行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正是工商银行全球化的第三个阶段,工商银行在整个美洲都只有一家分行――纽约分行。而在北美洲除了美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家就是加拿大,所以工行的此次并购意在拓展其美洲市场。因为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华人众多,而且加拿大和美国居民可以自由跨越两国的国界,所以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工商银行通过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的方式来达到扩展其业务范围的目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在于工商银行原本就和东亚银行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互信度高,并且同为亚洲银行,双方也比较熟悉各自的业务流程与方式,文化的认同度也比较高。所以在收购以后,工商银行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用于银行流程的再造和企业文化的重塑,再加之加拿大东亚银行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亏损情况,所以并购后对工商银行业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交易结构

由于加拿大东亚银行是东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所以其股权明确。并且由于加拿大东亚银行的并购对加拿大的金融安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也不会受到加拿大政府的太多阻拦。由于上述原因,此次并购的交易结构也较为简单,其中只涉及到工商银行和东亚银行。

此次并购涉及到两个交易,分别是:

(一)工商银行向东亚银行支付7300万美元(5.67亿港元)为对价,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东亚银行持有剩余的30%。

(二)工商银行向东亚银行出售其持有的工商东亚75%的股权,东亚银行以3.72亿港元(约4800万美元)为对价。

并且上述两个交易互为前提条件。交易中涉及到的第二个交易,为工行出售工商东亚75%的股权给东亚银行。工商东亚为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于1998年设立,主要提供证券经纪、承销、保证金融资、期货及期权合同交易等服务。工商东亚由工商银行和东亚银行分别持有75%和25%的股权。之所以要出售工商东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工商银行在香港成立了主要从事投资业务的工银国际和工银亚洲,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和更好的发展工银国际,工行需要将其出售,而出售后东亚银行的业务得到相应的拓展,使得其在投行领域能够更好的发展。

根据协议,在上述交易完成的一年后,工行拥有买入期权,可将持股比例增加至80%;东亚银行在交易完成一年后则拥有卖出期权,可将所持有的加拿大东亚银行的股份转让给工行,而加拿大东亚银行则成为工商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

由于交易双方均需出让股权,所以最终只需要工行支付约2500万美元即可,而东亚银行则获得2500万美元的收益,可以缓解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部分影响,使其现金流更加充裕。而此次收购工行将用现金作为支付,因为2500万美元(约合1.95亿港元)对于全球最大的工商银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四、后续评价

从其目前的状况来看,并购的双方均没有受到并购的不良影响,而呈现出双赢的局面。工商银行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一大银行的位置,并且盈利能力继续提升,而加拿大东亚银行和东亚银行也逐渐从金融危机中缓解过来开始了快速的发展。工商银行通过此次并购使得其在美洲的营业网点数目增加,客户数量增大,有利于工行今后开展其他业务。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已经在全球的五大洲拥有了其分支机构,使得工商银行由一个中国本土的商业银行转变为一个国际性的真正的大银行。

第2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税法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 难点 机遇

一、前言

金融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了我国房地产的发展,进而引发了房地产税法改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为了能够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大力对房地产税法进行了改革,通过房地产税率、信贷、税收等政策的改进有效的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失衡。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难点分析

(一)房地产产业缺乏资金的支持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出台相关经济政策,从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市场入手,但这并未能完全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房地产产业是一项利润十分高的行业,但是相应的其投资资金也是很高的,一般小型房地产企业均会面临房地产资金不足问题而导致破产,大型房地产资金链相对稳定,在资金方面没有过多的担心。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无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遇到了资金问题,严重限制了房地产产业的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增长前景堪忧

由于房地产行业市场化以来近20年的巨额利润,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一方面导致实体业增长乏力难以为继,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房地产出现大量库存,各地纷纷出现鬼城、鬼楼,国家紧急出台有关房地产的去库存政策,比如海南省政府2016年2月出台了“两个暂停”政府文件:(暂停办理新增商品住宅(含酒店式公寓,下同)及产权式酒店用地审批(包括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审批、土地供应审批、已供应的非商品住宅用地改为商品住宅用地审批、商品住宅用地容积率提高审批),暂停新建商品住宅项目规划报建审批。)房地产行业虽然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但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能力堪忧。

三、房地产税法改革对地税业务、收益的重要性

在地税的业务中,房地产始终是一大关注的重点,而房地产的税收也是地税收入的一大来源。为了减轻企业发展的负担,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我国提出了营改增策略。但是营改增背景下地方业务与收益剧减,在一些方面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地税的消亡。但是房地产税法改革的出现及时的拯救了地税业务和其收益,有效提高了地方税法业务与收益,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1]。

四、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机遇

(一)政府对房地产税法态度回暖

为了能够减少金融危机对于我经济的影响,国家寻找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带动我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房地产产业无疑是一大明智的选择,在我国,房地产产业是一项龙头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资金链的运行,能够很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以,政府对于房地产税法改革的态度回暖,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这是金融危机之于房地产产业的一大机遇。

(二)为求稳定,开展房地产建设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态度是“稳定、增长,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国家就不得不直面当下农民工住房问题。农民工为了生活需求背井离乡投入到城市建设,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就是住房。国家正是基于此,就会大力开展房地产建设,为我国房地产改革带来另一大机遇。

(三)优胜劣淘,促进房地产长期发展

虽然在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产业迎来了一些难题,急切的需要进行税法改革,但是这并不能够就是说此种税法改革仅仅是迫于形势的需求。因为,在此税法改革的影响下,我国房地产必将会进行新的调整,优胜劣淘,提高我国房地产内部建设的质量,这无疑又为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提供了一大机遇。

五、针对房地产税法改革提出的建议

经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房地产税法改革的几点建议,另外,为了能够使策略更容易接受,以海南房地产行业发展为例,进行解析。

海南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持,由于海南优美、适宜的环境与地理位置,使得海南成为了一个旅游的好去处,海南房地产的发展正是看到了旅游业的利益,才实现了海南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海南房地产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房地产税法改革,海南房地产的发展的确有很大优势,目前已经在向一个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海南房地产资源十分多,类型有度假村、酒店、景区住宅等,十分受大众喜爱,销售金额更是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还有愈来愈烈的趋势,所以,在此情况下,其税法改革就成为了一大关注点。

(一)出台相关法律

海南房地产产业拥有较为可观的的发展前景,但是此前提是当地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法律,保证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比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一方面降低土地收税,保证房地产土地成本,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开阔房地产发展市场。

(二)与市场相关联

海南房地产的发展市场十分可观,而且其主要面向与旅游业,所以,在房地产税法的改革上就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对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后才能做出计划。海南最大的优势在于风景秀丽、气候适宜,所以海南房地产发展需要意识到这一点,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建筑。比如:在临海的土地上可以建造一所豪华的海景房,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建造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不仅是海南房地产税法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是全部地区房地产税法改革发展的要求,只有在此原则下建立的房地产税法改革才符合民声,能够顺利实施。在一些税法的制定上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公开化处理,让公民能够详细的了解我国当下房地产税法改革的内容,能够尽可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海南当地政府也可以借助网络投票,将百姓的心声表面化,了解当地百姓的需求,以求保持税法改革的公平与公正。

六、结束语

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税法改革是必然的,当然在此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难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倘若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能够及时的把握住这次机遇,那么房地产税法改革的形势将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第3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可行性

一、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内容与意义

1.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内容

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为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所必须要走的道路。所谓产业升级,是指企业为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产业的素质和生产效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经济的增长是科技发展的表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必须要依赖科技的进步才能发生。市场需求对于产业升级只有一部分的影响,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还是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处于金融危机这样敏感的发展时期。科技的进步能够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因此,企业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上,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

企业转型是与产业升级息息相关的。企业转型的重点落在企业的远期发展方向、运营模式的转变以及企业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通过企业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重新塑造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以及新的企业形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的企业转型是属于企业战略性转型。比如从传统的工厂升级为高科技技术企业,从而完成从资源密集型企业转型到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转型相当于一次重生的过程,整个过程存在着很多挑战,比如,管理模式的改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衰落,企业需要在管理上做出改变,形成现阶段最主流的WEB组织体系。比如企业雇融、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签约外部合同员工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如何将这些关系平等有序的管理起来是需要企业思考的地方。

2.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意义

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无异于一次涅槃重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也充满了机遇。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虽然生产制造能力强,但是掌握的核心技术却不多,缺乏创新,大多数国内企业争取的是十分的微薄的加工利润。原本所拥有的低成本的优势也不能为企业赢得未来,特别近几年来,印度、越南、巴西等国发展很快,与我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寻求转型和企业升级才能继续发展下去。通过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才能使产品功能的合理化程度、性能的可靠性程度、使用的安全性程度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并且全面提升产品的品质、价格、档次、技术含量和品牌含量,全面增强过程的可控性和交货的及时性、服务的可达性。

二、企业转型的途径分析

1.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机遇

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若是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巩固自身制造业的中心地位,在未来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金融危机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一定会加快速度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于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都将带来历史性的契机和挑战。

2.我国企业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可行性和思路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不少企业正积极寻求企业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经营困难,面临倒闭的危险。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企业的转型,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基本的思路:

(1)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依旧会是工业。从“十二五”之后,我国已经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企业的转型需要充分考虑后工业的时代的特征,并且加大对新型能源的开发与研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了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之外,还需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特别是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以此来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把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以服务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局面。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可寻求更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发展外向型经济。西部经济发展较落后,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中部地区则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的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部崛起。

(2)自主创新,努力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企业要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力量的培育,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企业产品技术的创新能力。从长期来看,企业可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加强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工程的联系,努力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技术人才。

(3)关注市场变化,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企业的转型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是最合适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切不可固步自封,否则将陷入十分落后和被动的境遇。通过合作来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产业升级政策的做法以及经验,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外资并注重外资的质量。将引进的外资运用到各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将其投入到科技研发当中,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3.企业转型升级措施实行的保障

(1)需要构建产业升级的平台。在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时,首先要创新企业观念,要对产业升级有足够的认知程度。企业要大力发展基础产业,为企业的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后备条件。在提升企业硬实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投入发展企业软实力,提升企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产业升级的接纳和吸收转化的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降低、消除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阻碍。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以方便产业的升级。对于产业的升级不能盲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并且要与当地的生态承接力相适宜。

(2)提升企业的产业承接能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企业作为核心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的升级实质上是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企业可能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另一部分的企业可能通过增加销售量的方式,对于新的调整,企业要有足够强的产业承接能力,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改变。由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和协同方式会产生一定的改变,提高企业的承接能力,就需要企业构建适合自己的产业对接链,并且整合资源来提高自己在产业链上的竞争地位。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企业要识别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然后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这个环节当中,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提升竞争力来获得对其他环节协同的主动性和资源整合,使得企业成为产业链的主导,构建起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竞争优势。在承接的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对三个方面的整合,即管理整合、文化整合以及技术整合。

①管理整合。对于新招聘的员工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以保持团队的整体水平和效率,从而营造团结进取,积极创新的团队氛围。

②文化整合。不同的地区和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差异可大可小,所以企业新的生产区位需要对文化进行整合来使企业更好得融入到当地的外部环境当中。

③技术整合。对于以并购和外包的方式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企业来说,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各项技术标准存在的差异会导致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进行技术整合相当有必要。通过对技术标准的调整来达到技术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性,确保产品的质量。

(3)加强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调节作用。为提高部分企业对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关心程度,政府需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从而起到一个“推手”的作用。使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与此同时,政府需要整顿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部分产品和服务在行业或地区上的障碍和歧视。

三、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要求的。除了考虑产业结构的问题,还需要考虑我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设定了三大目标:

1.发展以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为内容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减排技术以及人类生存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我国的经济模式还是一种“高碳经济”,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2.逐渐推广能耗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的“零能源建筑”。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洁净的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3.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强化国内需求稳步增长的“消费主导”。目前,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失调的表现之一,这将制约着我国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因此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需要着眼于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积极扩大内需。

四、结语

金融危机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如何抓住机遇,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企业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研发的投入,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前进。通过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危机这样敏感的环境下,要积极求变,否则企业就会被金融危机的潮水淹没。

参考文献:

[1]李云娥: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8,(03).

[2]甄炳禧:当前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8,(05).

[3] 东方信邦:宏观财经(电子版)[J]. 2010,(6):17.

[4]黄树东:选择和崛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

[5]陈海华:关于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01).

第4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

纵观近年来大学生的创业形势,虽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从实际来看,大学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很多的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浅尝辄止,成功者寥寥无几。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人工、原料、租金等生产成本降低;一些行业的竞争,趋于平缓。此时介入这个市场多于众多的创业者正是机遇。从局部来看,零售业、金融业等行业的洗牌有可能让大学生创立的新兴企业与传统产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从目前有关的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数量远远要多于成功。主要因素有:

1.创业资金的不足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举步维艰。此前,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 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五类人员提出了很多优惠的政策,以鼓励和帮助他们自主创业。国家、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有的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20万元以下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等。但是,缺乏资金依旧被大学生视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少,一是目前,我国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还在为衣食温饱担忧,不可能依靠家庭筹措创业资金。二是有些大学生不能向金融机构或风险投资人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融资困难。据了解,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的途径主要有三: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贴息贷款和利用新的技术成果或知识产权、专利权进行担保贷款。但是,政策“门槛”拦住了不少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的程序为:向居委会提出申请―街道办初审―区县劳保部门审核―银行审批放贷,手续不复杂,时间也不长。关键很多大学生无法提供一定抵(质)押物或担保。而另一方面,创业贷款的申领也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因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再好的创业计划成为泡影。

2.创业意识不强

(1)被动性。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逐步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就业出路愈来愈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就业观念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多数大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不愿意去冒险创业。从目前公务员招考的持续升温,也能从侧面证明这一点。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2)片面性。不少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有的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够开展创业;或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是下岗工作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或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淡,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或把创业理解为就是创办公司,甚至误将在学校卖东西等小生意等同于创业。

(3)盲目性。不少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大学生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盲目追赶创业的潮流,成为大学生的又一个时髦;有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攀比、竞争的手段,而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是否具备了创业的成熟条件,“赶鸭子上架”;有的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选择上,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一味追求热门行业;有的甚至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他们有的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简单地认为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注资。

3.创业技能弱

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阻碍。现在的大学生创业知识不够完备,求成心理过于强烈,因此,缺乏冷静的思考和理论方法的学习。特别是很多大学没有系统完善的创业知识体系,学校没有针对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创业教育计划,没有比较权威的理论作为创业教育的依据,这些使得大学生创业处处碰壁,步履维艰。他们信息结构单一,没有市场经验,设计产品时不了解市场需求,因此无法分析未来的商机,从而错过市场机会。与此同时,大学生社交能力不强上也将成为创业过程中的极大困扰。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打破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如何使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良性发展,如何解决学生在自主创业中碰到的问题,这是目前学校、政府、社会、银行三方面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学校、政府、社会、银行为一体的创业资金保障体系

创业资金是学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但是缺少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难题,因此,要使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得以保障,就要具体牵涉到学校、政府、社会、银行,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真正负起责任。要协调好学校、政府、社会、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关系,要互相配合,通力合作,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立法形式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银行在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应是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承担者。银行办理大学生创业资金贷款,主体是国家与大学生,银行只是代为操作。因此,帮助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政府应该在帮助大学生创业方面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承担起更多的风险,可以由政府担保贴息贷款,目前国家专门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行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大学生可以获得小额无息贷款。学校可以向社会推荐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将其中好的创业项目及自主发明作为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使学生获得启动资金。学校也可以积极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争取各种创投资金的支持,为大学生设立一定规模的创业基金,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人才辅助,实现“双赢”。社会各部门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公司注册资金,减免大学生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

2.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大学生创业的观念

金融危机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招聘会数量和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数都明显下降,给毕业生求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昔日那种一劳永逸的就业、终身稳定的职业已经不复存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变化莫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学会生存是人们在新形式下接受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转变观念,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要消除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抛弃急功近利的创业教育理念。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必须解决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要切实转变高校就业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进一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使青年大学生成为既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具有国际竞争力, 又具备创业的激情、勇气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将创业的思想渗透到就业指导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部过程。

3.探索开设适应于大学生层面的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培养既有创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创业型人才,首先要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要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一项统计显示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有82%的被调查的大学为本科生提供创业课程,因此,要实现这个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适当调整学校的学科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适当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使青年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及现代创业的发展历程,了解熟悉并掌握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等,通过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使大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其创业的理论知识。二是可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开设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将、创业教育实务课程,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成功经验,使创业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实践中长真知,避免在真正的创业实施中的很多误区,提高创业成功的机率,以增强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洋.大学生创业,机遇挑战并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5):11.

第5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全球金融危机的引发原因众多,如经济周期决定了经济有与低谷;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导致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过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为房地产泡沫破灭埋下伏笔等等,但究其根本原因确是监管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未能发挥它在人们追求高风险高回报过程中应有的作用———维护金融系统安全,防止由个体理性导致的非理性。而美国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源头与重灾区,由此笔者将分析美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以供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之用。

1.美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由来

美国是世界上金融交易较为发达的国家,其监管体系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确立。1933年,美国大改自由主义时期放任的作风,对金融业实行全面而严厉的监管其标专通过了银行法。在证券业领域,1933年制定了证券法、1938年出台了曼罗尼法、1964年和1965年证券法修正案、1960年证券投资者保护法、1984年内部交易制裁法、1986年政府证券法、1988年内部交易和证券欺诈实施法等等。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美国逐步放松了对金融业监管。如果说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之后的金融监管是以安全为其监管的首要价值目标,那么七八十年代起其监管的价值目标转向了效率优先。主要表现如下,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IDMCA)和1982年高恩•圣杰曼法(吸收存款机构法)。IDMCA的目的在于帮助陷入困境的抵押贷款机构,通过在这些方面给与更多的自由,使他们能够更有效的同商业银行竞争。

2.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缺陷分析

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采取的是“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制。双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有多个部门负有监管职责,如美联储(FRB)、财政部(OCC)、储蓄管理局(OTS)、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近10个机构。上述监管体制曾是美国金融业发展繁荣的坚实根基,然而,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和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双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真空”,并使一些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品成为“漏网之鱼”。

美国监管体系机构太多,权限互有重叠。而另一方面,监管盲点也不鲜见,例如,像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到底该由美联储、储蓄管理局,还是证券交易委员会来管,没有明确,以至于没有谁去管。其次,由于各种监管规则制定得越来越细,在确保监管准确性的同时牺牲了监管的效率,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多头监管的存在,使得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来负责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最佳的监管时机往往因为会议和等待批准而稍纵即逝。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对中国完善金融监管立法之启示

中国金融市场之所以能幸免于这场灾难与中国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放有关,但金融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在全球金融市场趋同的今天,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趋同化也将不可避免。中国如何从此次金融危机与美国的监管法律制度中取其精华、吸取教训,并进行监管制度的自我创新新将成为一大难题。对此,笔者有愚见如下:

(一)加强我国监管组织与其它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全球化

金融监管权是国家重要表现之一,明确自身监管权的同时要针对金融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间金融监管合作,可以多边或双边条约或协定的形式建立金融机构母国、东道国协调监管机制。一方面我国要加强对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从事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与监管组织也要积极配外国监管机构对我国的金融组织在外国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全球化。如在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上,借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跨国破产示范法》、《欧盟破产程序规则》、美国破产滥用预防及危机方面建立起既符合国际合作,又符合“属地原则”的法律规范,做到未雨绸缪、法律法规透明,增加国际投资者的信心,促进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二)金融监管理念应从效率优先转变为安全优先兼顾效率

忽视了安全的效率是不可长久的效率,甚至摧毁效率本身。监管模式也应由过去不同机构不同监管组织转为以业务分类为标准进行监管,进而统一相同业务的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的真空和盲区。金融监管应更贴近市场第一线,从细小问题抓起,防止小问题演变成系统性风险,让监管更具前瞻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监管法规的级别应进一步提高,以法律为主,法规为辅,部门规章尽可能减少的方式,先在制度层面上统一。针对内容冲突的法律明确何者被废除,以防止无法可依的现象发生。改变以事立法的现象,应急措施一旦结束就应立即着手制定相关法律,不能以效率来换取监管法律之间的混乱。弥补立法空白,银行法体系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该法域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破产法律制度,在内资与外资金融机构法律适用问题上实行的还是一套分流的模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为基础,制定我国的《金融机构重组与破产法》,对我们以往的监管措施是否有效、科学,应该进行评估。

(四)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扩充监管内容和范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自律机制

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先进的监管方式而言,我国金融监管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使用行政命令式的监管、合规性监管和标准化监管。行政命令式的监管不利于发挥市场的活力,也容易滋生腐败;合规性监管是一种事后监管,经常会遇到想要“亡羊补牢”却发现为时已晚;标准化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侧重于对风险的事前防范,通过评估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及时和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但该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静态的风险监管,对当今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能力。

结语

第6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我不想回家”

“我不想回家,更不想打开电视、电脑。我觉得家里的每件东西,都在提醒我,还欠着银行几十万呢。下了班,我只想在麦当劳找个靠窗的角落呆着,隔着玻璃,看着人来人往,什么都不想……”

陈志强情绪低落地告诉笔者,去年6月,在房价最高的时候,他和女朋友被售楼小姐吹得脑热,按揭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首付和装修加起来三十多万,不但掏空了两人的积蓄,连双方父母都赔本大出血。小两口本来打算得挺美,房子月供5000多,陈志强供职的外资公司月薪有八千多。女友在一化妆品公司做营销主管,月薪也有五千,还完房贷日子也不会太紧巴。谁知,计划没有变化快,去年9月金融风暴袭来,华尔街刚刮寒风,公司立即重感冒,像陈志强这样的底层员工自然牺牲在最前头,减薪,减薪,再减薪,减得月入不足4000,减得陈志强嘴里发苦,牢骚不敢发,干活比以前还跑得更勤了。怕呀,“减薪”这条恶狗后面,还有头叫“裁员”的狼在追。

刚搬新家那会儿,陈志强和女友下了班就在家里粘着,哪儿也不去,成天琢磨着搞点什么花样,买点什么摆设,把家里布置得锦上添花。现在,家却成了陈志强的噩梦,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让他心惊胆颤,回到家他既不开电视,也不上网,沙发上一坐就是一晚。女友主动跟他说话,他也不爱说。那日子过得,就跟天天背着房子的蜗牛,连夜里做梦都不能歇息。

上个星期天,女友从超市抱回了一个特价花瓶,陈志强一听竟然花了六百多元,火噌就上来了,反手给了女友一巴掌,这可是同居3年来,他第一次打女友,仅仅为了区区六百块钱,事后连陈志强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做了这种事。

“都金融危机了。我努力有什么用?”

与陈志强逃避家不一样,在某房地产公司做售楼主管的张玲却不想工作。张玲供职的公司,去年楼盘卖得特火,那时她天天像走马灯似地带客户去看房,嘴巴磨出了血泡,脚底磨出了老茧,客户也个个大款似的,一百好几十万的房子,跟菜市场买根葱一样轻便,月月领着上万的提成,张玲心里那个美呀。如今,金融风暴袭来,房地产首当其冲,她在售楼处守一天,连个客户的影儿都没有,偶尔来一二个,还是前段买房的业主来咨询退房或转让的,领导天天开会打气,说越是经济萧条,越是需要员工敬业敬职。道理张玲都懂,可是经历了售楼的黄金时代,守着眼下这番冷清,张玲就像霜打过的茄子,提不起精神来,不想跟同事交流,不愿跟客户说话,怕跟上司汇报工作。张玲心里有数,公司本来就不景气,自己还这副德性,一旦裁员她肯定是不能幸免。天天晚上睡觉前,张玲都提醒自己,明天要好好工作,至少在上司巡视的时候表现,好一点。可是,第二天上班,守着冷清的售楼处,张玲又蔫了。不仅是工作没兴趣,以前张玲最津津乐道的逛街买衣服、玩网游、看电影、歌厅K歌,全都提不起兴趣了。现在,张玲就对一件事最有兴趣,就是看有关金融风暴的新闻,尤其是有关房地产如何萧条的报道,“全世界的房地产都这样了,我努力有什么用?”郁闷的她从这里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不努力工作的借口。

“一想到金融危视,我就心惊肉跳。”

同事朋友们都在背后议论纷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可真厉害,能隔空取物啊,离着十万八千里,就把咱刘经理的心给卷走了。正当壮年的刘经理是沿海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外号“千年鼠精”,为人精明可想而知。精明加上谨慎,十几年来,在外贸行业做得顺风顺水。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刘经理就死盯着国际金融的发展态势,居安思危,早早开始多添棉衣多备粮,为金融寒冬做准备。等到金融风暴真的来了,一向精明谨慎的刘经理经济上损失不大,心理防线却稀里哗啦地崩溃了。小时候家境贫寒,刘经理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痛。后来虽然富裕了,但早年的心理阴影如同蚂蟥一般附骨而生。现在经济不景气,贫穷的阴影又开始在心里膨胀了,“金融危机”就像一个庞然大物,沉重地矗立在刘经理心中,一想到它,刘经理就心惊肉跳。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破产的利剑就悬在头上;一进公司,瞅着那几十个员工,就像几十张饥饿的大嘴,要把他啃得肉渣都不剩。减少了一笔定单,简直跟自己家小孩被人拐走一样。一听到同行倒闭,他垂头丧气,如同刚参加完一个亲朋好友的追悼会。

经济危机没有击败刘经理,长时间的心理危机却将他完全击溃了。时间一长,精明谨慎的刘经理像丢了魂似的,生活上丢三落四,生意上频频出错,成天唉声叹气,夜夜失眠,一向身体很棒的他,如今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可是查来查去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折腾了半个多月,最后确诊是心理问题――抑郁症

别把金融危机当“假想敌”

从各国首脑,到普通老百姓,“金融危机”算是最近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词。各国元首把经济衰退、股市暴跌、物价上涨、地区武装冲突等等,一古脑儿地归功于金融危机。而老百姓也喜欢将自己最近遇到的种种不顺都和金融危机挂上了钩。失恋了,金融危机闹的;股票被套牢了,金融危机引起的;公司倒闭了,金融危机触发的……并由此产生了失眠、焦虑、沮丧,甚至自虐和自杀现象。心理专家指出,这与“金融危机”带来的预期性恐惧有关,在患“金融危机综合征”的人群中,白领和私营企业主占了大多数。

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确加大了我们现实的压力。但目前更多的病患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预期性恐慌。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讲究未雨绸缪,讲究居安思危,因此,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民众自然特别容易陷入焦虑。其实,平时我们生活中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遇到一个比较刺激的理由就会爆发。打个比方,一个商人生意顺利的时候,觉得事事都很妥当。等生意不好做了,就把理由归结于风水不好,命运不济,甚至老婆不旺夫等等。遇到挫折,人们会不自觉地找一个客观理由来安抚自己,但象这种将所有的郁闷都归结为金融危机这个“假想敌”,就容易引起心理疾病。用这个理由来逃避责任不是解决问题之道。

五种方法帮你摆脱焦虑

专家表示,当人们预料将要面对威胁性事物或可能要面对不利的处境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这就是医学心理学所说的焦虑反应。下面五种方法或许可以帮助战胜焦虑。

1 留点空白:让自己有一小段的空白时间,好好安静一会儿,可以发发呆,听听音乐,独自去郊外散步,去看一场电影,让身心得到静养。

2 进行想象:主动去想象一些宁静、放松的景象。这些景象可以是真有其地,在那里你觉得安全和松弛,也可以是你想象出来的宁静、安全和放松的景象。

3 分散注意力:当你感到焦虑时,分散注意力会有所帮助。当你专心于其他的思维活动时,会减轻或消除焦虑症状。

第7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县域经济;机遇挑战;转危为机;加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7-0040-03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着力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理念、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确保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是摆在县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抚顺县是个典型的资源县,铁矿石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5%,金融危机使铁矿粉价格下降了70%,单一的产业结构使抚顺县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和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等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坚定不移地发挥主导产业作用,同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相关和其他产业,在金融危机面前,坚定信心,战胜困难,转危为机,努力恢复和加速经济发展是摆在县域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对县情的基本分析

正确分析和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是目前战胜金融危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通过对目前抚顺县经济发展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有有利条件,也有诸多不利因素。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坚实的发展基础;三是制定了适合县情的“一城两区三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四是有以铁矿石为主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五是具有依托抚顺,面向沈阳、本溪、铁岭,接受四个大城市辐射,融入沈抚同城化的区位优势。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足,县域工业化水平还很低;二是土地、生态(水源地)等因素的制约明显;三是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单一,铁矿石开采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属高风险的产业结构,这次金融危机表现出的弊端尤为突出;四是区域特色经济不明显;五是城镇化水平低,有县无城,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金融危机给县域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县域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抚顺县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主导产业的铁矿粉的价格从原来的每吨最高价1700多元,降到目前最低的每吨420元,下降了70%以上,矿山严重亏损,铁矿石生产和矿粉加工企业倒挂,大型铸铁企业被迫停产。为其服务的其他产业,如加工业、维修业、服务业、运输业等相继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几乎全部处于瘫痪状态,财政税收严重下跌。与此同时,县内其他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销售受阻、产品积压、工人下岗等严重问题。由于目前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和农民卷入市场程度较深,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尤其是抚顺县传统的中草药和山野菜等特色产品出口受阻,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明显减少。在城里找不到活,农民工返乡、矿山停产、工人下岗,相当多的农民就业无门,不仅严重降低了农民收入,还给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严重隐患。2009年抚顺县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如何走出困境,是抚顺县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县域经济面临的机遇

1、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措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同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些公共投资型反危机政策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拉动对抚顺县铁矿支柱产业的需求,同时有利于抚顺县相关产业项目的立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尤其是两会以后,中央加大了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为抚顺县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2、金融危机对县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促进作用。金融危机使部分落后和不合理产能通过市场的自然作用而淘汰,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由于抚顺县主要是单一的铁矿产业结构,非矿产业发展滞后,而这一主导产业不强,围绕铁矿产业的后续产业发展缺位,产品为单一的初级矿粉,产品附加值低,经受不了市场考验,不具备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抚顺县损失严重。沉痛的教训迫使抚顺县痛下决心,一定要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深加工提高铁矿产品附加值,同时着力发展非矿产业,提高非矿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金融危机加速外资内移、南资北移,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上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产业加速转移,特别是毗邻辽宁的日本、韩国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从国内经济形势上看,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影响,沿海地区民营资本完成原始积累后,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就为抚顺县在产业调整和企业升级中对资本的需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抚顺县毗邻几个大城市,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劳动力成本较低,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所处区位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只要发挥主导产业吸引作用,做大工业园区,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就能迎来新一轮发展。同时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不仅加快了全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投资、技术和人员,也为抚顺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县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沈抚同城化是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备受瞩目,沈抚新城是沈抚同城化的支撑与核心,是抚顺未来发展的发动机,也是抚顺面对金融危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希望所在。随着沈抚同城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省、市前所未有的重点投入,发展空间无限,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抚顺县的拉古工业园区已融入沈抚新城一体,使抚顺县的区位和资源的潜在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它为抚顺县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是抚顺县经济未来的增长极,可以说沈抚同城化是抚顺县立县之本,是抚顺县目前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一)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确定适合县情的发展思路,确保县

域经济摆脱困境快速增长,提高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是摆在县域经济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抚顺县经济的发展也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走出一条符合抚顺县县情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在国家没有对沈抚地区重新规划之前,“一城两区三业”发展思路是抚顺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抚顺县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二)围绕主导产业做文章,是县域目前和长远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最佳选择。铁矿生产是抚顺县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主导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是县域财源的主要支撑,是调整和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现阶段,全面启动矿山生产是抚顺县增加税源、加速铁矿生产,使抚顺县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因此,要抓住当前信贷资金环境宽松、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有利时机,在规范和整顿的同时抓紧开采和生产。从长远看,在巩固和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围绕资源深加工,下大力气培养接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由资源型向资源深加工型转变,实现铁矿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速非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县域产业结构必须优化,这是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抚顺县要逐步改变铁矿石生产单一、高风险的产业结构局面,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依托沈抚同城化,下大力气发展非矿产业。要搞好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以促进县域工业的发展。要做大和扶强现有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必须苦练“内功”,转变以往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的落后生产模式,全力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努力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远远高于那些纯粹的能源消耗和加工制造型企业,特别是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小,反倒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加速县域城镇建设既是县域之根本,也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客观需要。县城和县域城镇建设不仅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拉动抚顺县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拉动消费的需要,同时县城中的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涉及面广、拉动作用强,可以带动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税源都具有重要作用。加速县域中心城镇建设同样可以起到辐射和拉动作用。目前国家采取一系列拉动内需、促增长的优惠政策,原材料降价以及房地产业的复苏和北移,积极推进县城和县域城镇建设成为目前的最佳时期。

(五)主动融入、全面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性的战略选择。抚顺县既是沈抚同城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沈抚同城化的参与者,必须积极面对,主动作为,全面参与,立足本地,谋划发展。在确定抚顺县“一城两区三业”发展思路的同时,打造抚顺县产业、生态、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土地置换,预留发展空间,全面顺应和自觉融入到沈抚同城化发展进程中。同时。本着近郊按城市规划、远郊按郊区规划的原则,全面搞好县域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应对更大的产业转移。

(六)盘活土地资产,优化土地资源,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价值的增值是无限的,同时土地是制约县域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土地资源的优化是抚顺县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所在,从长远看,必须做好土地资源优化的大文章。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土地优惠政策,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利用现有条件,搞好土地置换,优化土地资源,提高使用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学习和推广抚顺县兰山乡的经验,继续开展合村并屯,农民承包的土地以入股的方式逐步实行集约化经营,鼓励人口向县城集中,同时劳动力在县城和园区就业,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运作,动迁零散村落,将其恢复为耕地,再将县城和园区及周边耕地置换形成建设用地,这样不权解决了困扰我们的土地紧缺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这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价值,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加速旅游业发展,是县域发展后续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丰富的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业是抚顺县的后续主导产业之一,必须依托抚顺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面向辽宁中部城市群,将三块石地区打造成辽宁著名的旅游胜地,建成辽宁东部后花园,以此带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东部生态经济区建设,逐步形成取代矿产的支柱产业。根据抚顺县“一城_两区三业”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县域旅游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以大伙房水库周边、社河流域、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东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加速文明景观带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开发中小型水库、小流域等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关东农家风情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转、多元投入、滚动开发”的原则,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升档次。

(八)加速劳动力转移是县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县域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人浮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农村潜藏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测算,到目前为止抚顺县农村绝对剩余和隐形剩余劳动力要占总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大量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社会问题,制约抚顺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抚顺县自然条件较差,县域耕地基本是坡地和半坡地,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促进抚顺县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减少农民,使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这样才能提高人均耕种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农民劳动平均产出水平的上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会得到提高。为此,首先要强化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有组织地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内地输送劳动力,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次要努力抓好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工作,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再次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最后是要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涵发展路子。

第8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关键词:通信消费;信息;危机

一、金融危机爆发简述

2007年始自美国的次债危机最终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中的资产估值泡沫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衰退不仅拖累了美国经济,还拖累了世界其他经济体,一场日益严重的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迅速向全球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深度蔓延,几乎所有国家都未能幸免。

次贷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给金融等行业带来一定的亏损;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巨大“挤压效应”;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国外企业对我国企业欠款坏账大幅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等等这些,为国内经济造成空前压力,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劳动就业困难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二、次贷危机给电信业带来的影响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联动效应大大增强,任何经济体都不能独善其身,而身处资本市场的全球电信业也同其他行业一样,由于次贷风暴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电信类服务具备日常消费品的特性,但总体经济环境的波动多少会影响电信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金融危机给电信业带来严峻的阻力。一是运营商融资困难将成为妨碍其发展的一堵墙。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银行业普遍不景气,运营商普遍存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美国电信业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近日就表示,由于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资本货币流动紧缩,公司不得不依靠寻求短期融资。二是全球电信行业并购活动的下降。在次贷危机带来金融风暴的环境下,杠杆收购者很难得到信贷服务,因此其“出手”时会更为谨慎,这就导致了通信业并购活动下降。三是电信运营商的实体投资减少。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资本市场普遍不景气,投资的热情大大降低,运营商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能力将受到考验,这将直接导致运营商不得不减少对于实体的投资,以确保充足的资本过“冬”。四是高端集团用户的已经开始流失。当雷曼兄弟及贝尔斯登这样的大企业用户沦落到今天这般境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的电信公司显然将面临一大笔亏损。五是全球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通信开支削减。对于通信业来说,不利之处在于,本次经济危机将使得全球经济的活跃性降低,从而降低通信需求。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面临成本压力的情况下,有可能寻找替代性的通信手段,如求助于免费的互联网。

其次,金融危机在给全球电信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一是通信消费可以减少差旅成本。本次危机可能迫使企业削减差旅费用,而更多采用远程沟通的模式维持经营运作,如视频通话、视频会议。二是通信信息化手段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迫使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如移动信息化。此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选择更节省成本、人力、物力的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从而更大范围地寻找交易的可能也是通信业所擅长的。

再次,次贷危机对中国电信行业影响有利有弊。第一,在如今这个经济敏感的时刻,中国通信行业面临资本市场、低消费市场紧缩、电信业务的市场需求下降等一系列的挑战。一是消费者消费能力下跌令运营商利润下降。一旦金融领域的影响蔓延到实体经济,进而缩减开支、降低成本,最终必然影响到通信行业上下游的设备商、内容供应商等。次贷危机带来了消费市场的紧缩,也对电信业务的市场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电信运营商所服务的大型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其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也会随之降低。二是移动数据类业务的发展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以及机构分析来看,多数观点认为数据业务受影响较大。这是因为该类业务目前尚属于高端业务,对支付能力的变化比较敏感。用户在经济衰退期收入降低的情况下,首先减少的就是此类业务。三是产业升级带来的负面影响。次贷危机同时加速了产业的调整及升级,而产业调整是一个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先作用于大环境,进而作用于整个通信行业,最后涉及到具体的各个运营商。产业调整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企业的迁入、迁出和消亡,涉及到劳动力转移,人口流动性增强,所以产业转移会导致运营商存量客户的流失,包括个人层面和集团客户层面的用户。上半年通信市场新增用户发展已经趋缓,这其中就有产业调整带来的一定影响。四是股价产生直接影响。作为上市公司,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的通信企业,特别是这些企业的股票产生影响。第二,金融市场的疲软可能给中国电信业的某些领域带来冲击,但是却有另一些领域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是信息化类产品应用增减。电信业甚至可能从此次经济衰退中获益,其原因是,企业因收入下降而进行成本控制,导致信息化类产品增减,越来越多的人减少出行,代之以电话、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通信方式沟通,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差旅活动等。二是通信消费日常化。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人们多会取消或是推迟耐用型产品的消费计划,但是通信、娱乐、网络社交等活动则依然进行。三是产业转移带来的正面影响。产业转移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运营商的在线培训、远程教育等业务可以满足人们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这些都可能推动电信设备和移动数据类业务的发展。

三、电信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一)紧抓信息化服务的契机

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渡过次贷危机带来经济不景气的难关的观点,已经成为各界共识,特别是能够帮助开源节流的产品,也就是能够实实在在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以及提高产品销售额的信息化产品。所以电信运营商应该借此契机,推出针对集团客户具体情况的相应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切实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找到集团客户的切入点。

(二)把握政策动向,获取发展机会

面对经济新形势,也结合政府管理新需求,推出一系列信息化服务加速实现电子商务、信息化远程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可凭借自身强大的信息化技术优势送教下乡,为普及农村劳动技能而作出有益贡献;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地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职工进行技能提升;提供形式多样的社区信息服务。

(三)维系存量客户,开拓新增客户市场,满足用户新需求

次贷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要在一个相对动态的环境里尽量维系存量客户,开拓新增客户市场,并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首先,为了减少客户流失带来的影响,运营商需要对产品进行梳理,划分具备日常消费特征、奢侈消费特征的产品,在客户消费需求下降时,有针对性地重点营销具备日常消费特性的产品,以维系存量客户。

其次,运营商要通过不断开发新兴市场(农村市场)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消费,从而有效分散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在一片低迷的市场中,走出自己的高增长之路。

再次,运营商需要对用户需求再次开发。产业转移带来新型人才流入将促使个人客户群体素质的提升,个人客户对通信产品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所提高以及消费需求重点将有所改变;人均消费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有利于通信行业挖掘新业务。

(四)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面对次贷危机,国内电信运营商需要通过自身的升级、开源节流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冲击。掌握当前产业实时动态,便于公司及时应对大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应通过大力培养人才,提高客户经理、行业经理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及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完善和巩固良性发展的产业链上下游、社会资源的合作模式,优化现有实体渠道,大力发展电子渠道,借助第三方社会量(优秀商、分销商),规范与完善社会渠道,从而实现开源节流的目的。

(五)投资应谨慎把握机会

国内电信运营商应该关注海外并购机会,同时防止投资上的冒进行为。

在次贷危机影响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坚定执行稳健的财务政策,由于现在还无法判断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但经济衰退期是海外并购的最好时机,国外很多优质资源的价值受到低估,可以挑选高投资价值的企业进行谨慎并购,实现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袁燕.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定价及其管制[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9(1).

2、王红梅.电信全球竞争[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第9篇:金融危机下的机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金融危机;压力;信心;心理健康;心理委员

2008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是非常严峻的,一些国内企业大幅缩减用人计划。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总数将超过600万。人们普遍担忧,金融危机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重大压力,学习压力会加重。然而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如何呢?大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计划上受到怎样的影响?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专业信心态度会有怎样的变化?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我们学校是非重点高校,又是地处海岛的农林类高校,对本校实际问题的调查将会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学校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危机防范培训,在全校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应对金融危机压力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浙江海洋学院249 名大学生,其中男158人,女91人;大一87人,大二89人,大三73人。平均年龄21.3岁。

1.2方法

在心理中心老师的指导下,自编大学生金融危机压力与信心问题调查表,内容包括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和计划影响程度、金融危机前后的专业信心态度,就业影响情况。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 从浙江海洋学院12个二级学院中抽取了26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各班心理委员组织被调查同学以团体方式进行。剔除无效答卷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样本249 人。统计用以百分比形式进行,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级进行比较。

2结 果

2.1关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

从不同影响强度进行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学习压力有影响,其中5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比较大。其中女生感到受影响的多于男生,但是感到影响度比较强的还是男生为多。年级方面考查显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压力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递增趋势。

2.2金融危机对学习发展计划的影响

调查中有近40%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学习发展计划有明显影响。性别方面,大一、大二年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大三年级感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人数比例较高,其中有11%的大三学生学习计划改变很大,是大一大二的4—5倍,反映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严重。

2.3金融危机前后,大学生对本专业信心变化情况

在金融危机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本专业比较有信心,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的同学超过70%,持比较悲观和非常悲观的同学占三分之一以下。金融危机来临以后,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信心明显下降,表示乐观与比较乐观的为45%,比较悲观和非常悲观的同学上升到45.7%。总体上女生信心比男生低。随着年级的升高,信心度随之降低。

2.4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几乎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在金融危机下就业难度增大,其中女生以及大三学生比例普遍偏高,都超过60%。预计单位用人要求会变高的同学,大约在20%左右。预计求职中专业难以对口的,男生与大一学生人数比例较高。

3 讨 论

大学生普遍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感到受影响的男生女生都超过了86.0%。其中女生受影响更大(94.5%),女生对自己的专业信心在金融危机前后都比男生要低。这与以前车丽萍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男生比较开朗、自信,而女生则比较谦虚,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金融危机后女生比男生信心降得的多的现象,可能与女生比较敏感有关,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压力事件的影响,金融危机来临则更容易受社会负性信息和情绪的影响。男生一般充满自信,面对困难时,能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因而影响会小些。

年级之间的差异明显,随着年级的升高,压力影响呈递增趋势。与此同时专业信心方面,无论是金融危机前或后,总体都是随年级增高信心下降。大一新生由于对大学充满新鲜感,充满期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还比较远,影响相对小。也因为大一同学刚进入大学,对大学里的每件事都充满信心。大三同学对社会的认知度、熟悉度远远超过低年级同学,已感受到就业这个与自己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压力,感到自己原有的就业期望值偏高。这反映出大三处于“主体我”与“社会我”矛盾时期,理想与现实冲突增多,这些都会使大三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信心下降。他们即将步入大四,面临就业,在金融危机来临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毕业生增多,就职岗位减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些更促使大三同学压力加大,使他们信心降低。

总之,此次金融危机严重加剧了同学们学习上、就业上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同学们的专业信心、学习计划职业规划都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已经扩散到低年级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针对本次金融危机给各年级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加强大学生应对金融危机信心的工作。需要加强对心理委员心理危机防范培训,指导全校基层班级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各年级同学应对金融危机压力的能力。班级心理委员需积极组织同学开展自我能力提升的相关活动,同时要特别关注班内心理素质不佳的或压力过大的同学。对大三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与学习压力增大,专业信心降低,影响已经扩散到低年级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应对金融危机信心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亮.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到底有何影响. 光明日报,2008, 11.19 : 5版

[2]刘霞, 陶沙. 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心理学报,2005,37 (5) : 637~649

[3]李虹, 梅锦荣. 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 心理学报,2002,5 (4): 398-401

[4]车丽萍. 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 心理学科,2003,第26卷04期: 661-666

[5]殷雷.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状态. 心理科学,2004,27 (4) : 993 - 996

[6]张弛, 刘鹂. 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第26卷 11期: 779-78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