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

第1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挡土墙重力式浆砌石衡重式混凝土 工期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桂林市临桂新区防洪排涝及旅游景观水系工程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临桂新区,是临桂县的规划县城新城区,也是临桂新城的中心城区,用地面积约62.7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不少于16.2亿,包含水利河道整治、周边园林景观绿化、以及补水引水工程。

本项目水利部分实施拟对临桂新区中心区域内的沙塘河、蔡塘河、兰塘河及太平河湘桂铁路桥上游河段疏浚拓宽等防洪整治措施,以加大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洪水位,经设计院设计,拓宽河道一级断面为矩形,过水断面为45m×1.0m(宽×高),采用浆砌石的设计堤型,墙体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墙顶宽0.5m,迎水面坡比为1:0.1,背水面坡比为1:0.4;堤基持力层为砂卵石,基础采用C15埋石混凝土,埋石率20%。一级堤顶与新区地面之间采用1:2草皮护坡,日后交由园林部门统一进行绿化设计。设计挡土墙断面形式见图1。

图1设计重力式挡土墙断面尺寸图(单位:mm)

2、挡土墙材质优化设计

根据上一阶段实际施工情况,为满足挡墙砌筑的施工进度及质量等要求,施工方对本项目所实施的浆砌石挡墙材质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原M7.5浆砌石挡土墙形式变更为素混凝土挡墙,变更后施工优势如下:

(1)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施工方的年度实际施工时段已较为紧张,且业主征地部分问题未解决,造成目前工程施工进展缓慢。把浆砌石挡墙变更为素混凝土挡墙后,挡墙可以大规模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难度较小,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利于缓解工期压力,提高施工进度。实际施工时,新挡墙施工进度明显优于浆砌石挡墙砌筑进度。

(2)混凝土挡墙作为一个浇筑整体,完工后挡墙整体稳定、安全性要高于人工进行砌筑的浆砌石挡墙,且使用寿命长。

(3)混凝土挡墙表面平滑整洁,外观质量高于浆砌石挡墙。

3、挡土墙断面形式优化设计

3.1原设计方案

按照设计院典型横断面图,原挡土墙采用C15埋石混凝土作为基础,基础底宽1.8m,基础高度为0.5m,基础上表面高程与湖底开挖高程相同为152.20m。基础断面面积为1.03m2。水利部分挡土墙主体采用重力式结构,墙背坡度为1:0.4,墙高1m,顶宽0.9m,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砌筑,断面面积为1.15m2。挡土墙主体顶部至基础底部总高度为1.5m,总断面面积为2.18m2。

3.2挡土墙优化设计方法

优化方案选择衡重式挡土墙作为挡土墙断面形式,利用库伦土压力理论作为计算挡土墙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对优化挡土墙进行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采用试算法选取最优挡土墙断面尺寸

3.3挡土墙优化设计尺寸

挡土墙主体采用衡重式结构,经过验算最终确定的挡土墙断面尺寸为:上墙背坡坡比为1:0.25,上墙高0.6m,顶宽0.5m,下墙背坡坡比为1:0.5(与原挡土墙相同),下墙高0.9m,底宽1.2m,挡土墙迎水面坡比为1:0.1(与原挡土墙相同),墙趾高0.5m(与原挡土墙相同),挡土墙主体总高度保持为1.5m,总断面面积为1.62 m2。

3.4挡土墙优化后稳定、应力计算结果

挡土墙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优化后的设计断面形式见图2。

工况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s) 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Kt) 基底最大应力

(kPa)

正常工况 5.31 10.67 65.20

施工工况 2.30 6.84 65.70

检修工况 1.28 4.38 45.76

允许值 1.2 1.5 130

判断 满足 满足 满足

表1挡土墙优化后稳定、应力计算结果表

图2优化后衡重式挡土墙断面尺寸图(单位:mm)

4、优化设计前后对比分析

4.1工期影响分析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本年度实际施工时段已比较紧张,且业主征地部分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造成目前工程施工进展缓慢。混凝土施工可以大规模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难度较小,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根据各类工程施工经验,施工时素混凝土挡墙施工进度比进行浆砌石挡墙砌筑快一倍以上。为缓解工期压力,加快施工进度,建议采用素混凝土挡墙。

4.2工程量比较分析

原设计1km长挡土墙工程量见表2,优化设计后1km长挡土墙工程量见表3。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一 M7.5水泥砂浆砌块石 m3 1150 工程量=断面面积×1000m

二 C15埋石混凝土(埋石率20%) m3 1025

三 D75PVC排水管 m 1280

四 反滤包 个 877

五 土方开挖 m3 3380

六 石方开挖 m3 1600

表2原设计1km长挡土墙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一 混凝土 m3 1620 工程量=断面面积×1000m

二 D75PVC排水管 m 850

三 反滤包 个 500

四 土方开挖 m3 2840

五 石方开挖 m3 1220

表3优化设计后1km长挡土墙工程量表

4.3工程造价比较分析

原设计1km长挡土墙工程造价见表4,优化设计后1km长挡土墙工程造价见表5。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合同单价(元) 合同合价(元)

一 M7.5水泥砂浆砌块石 m3 1150.00 204.18 234811.03

二 C15埋石混凝土 m3 1025.00 454.12 465474.08

三 D75PVC排水管 m 1280.00 31.88 40801.29

四 反滤包 个 877.50 17.10 15005.25

五 园林部分 m3 720.00 237.69 171136.80

六 土方开挖 m3 3380.00 15.64 52866.47

七 石方开挖 m3 1600.00 48.73 77975.79

合计 1058070.7

表4原设计1km长挡土墙工程造价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合同单价(元) 合同合价(元)

一 C20混凝土 m3 1620.00 516.30 836401.56

二 组合钢模板工程 m3 937.00 41.87 39233.90

三 D75PVC排水管 m 850.00 31.88 27094.61

四 反滤包 个 500.00 17.10 8550.00

五 园林部分 m3 400.00 237.69 95076.00

六 土方开挖 m3 2840 15.64 44420.35

七 石方开挖 m3 1220 48.73 59456.54

合计 1110232.95

表5优化设计后1km长挡土墙工程造价表

5、结 语

根据挡土墙工程量表及挡土墙造价表,比较两方案挡土墙施工工程量及工程造价,1km长原重力式挡土墙造价为105.81万元; 1km长优化后衡重式C20素混凝土挡土墙造价为111.02万元,比原重力式挡土墙造价增加5.22万元,增幅为4.93%。造价表未计入伸缩缝材料费用及措施费用,在考虑伸缩缝材料费用及措施费用后,优化后衡重式混凝土挡土墙总费用将与原挡土墙费用基本相同。考虑到优化后衡重式挡土墙可以大规模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难度较小,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在保证施工成本增加不多情况下可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在挡墙施工进度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推荐采用优化后衡重式混凝土挡土墙方案。

6、参考文献

[1] SL30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 SL379-2007.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第2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观;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70-02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世界各国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近些年来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了解旅游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与旅游地居民进行文化交流”已成为英、法、日、德、美等国游客外出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20世纪全球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社会、人文、经济、文化现象”。“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分支,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接轨,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也对我国的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景观的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许多旅游景区普遍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对旅游资源条件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难以营造出旅游景区突出地域文化元素所形成的独特魅力,也难以令游客获得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另外,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只注重规模化与短期效益,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盲目投入,不注重质量与长期效果,造成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不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无锡湖畔的“统一嘉园”旅游景区就是一个盲目跟风,脱离地域文化元素,最终失败的典型案例。“统一嘉园”景区占地面积约为360亩,始建于1994年,最初“统一嘉园”是作为影视基地开始兴建的,但从1998年开始,红极一时的影视旅游热退烧了。园区的管理方迅速调整景区定位,将其定位由影视旅游转向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在园区中引进妈祖文化,营造大量的人造景观,并于2001年正式对外营业。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岛,妈祖与太湖也没有多少联系,舍湖近海的文化营造,很难使前来游玩的游客感受到无锡当地的文化内涵。“统一嘉园”最终于2006年因为资不抵债宣告破产,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旅游景观是旅游产品中最直接的吸引物,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最直接方法,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基础与依托。在旅游景观中可以反映旅游地居民的生活、建筑、服饰、宗教等众多内容。旅游已不仅是现代人游览、观光、认识世界、开阔视野的途径,其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任何旅游产品与旅游方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文化特性也是旅游产品的本质要求,不同的地域文化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中极具个性的资源优势,所以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应当对这种个性化特征进行强化。

在时代背景下,旅游景观的设计概念必须遵循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概念,只有反映出地域文化特点的旅游景观才能具有独特的面貌。因而在旅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内容。

一、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反映独特的地域文脉

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地域为文化赋予了基本的底色,形成了文化最初的沉淀。在中国古代书籍中已反映出古人对文化地域性的重视和强调。《诗经》中所描绘的十五国风就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所存在的具有差异的风土人情;《汉书.地理志》则明确地揭示出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方式及文化形态的影响。

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具有独特的特征与属性,而景观的地域性是景观的本质属性。旅游景观中对地域文化的表达、自然环境与地方气候的千差万别、当地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场所精神,以及不同的建筑技术与材料的独特性都造就了景观独一无二的地域风格。设计师在面对文化旅游景观时,也应做到尊重场所精神、尊重自然环境,唤起旅游者对自然的回归和对历史文脉的传承。

在陕西西安曲江新^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就将当地特色文化景点予以保留,突出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俗风情以及都市文化,使其成为闻名中外的文化旅游胜地。曲江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在曲江新区范围内分布有大雁塔、慈恩寺遗址、唐城墙遗址、大唐芙蓉园等知名的旅游景点。在对景区进行整体景观规划时,设计师利用景观道路和生态绿地将分布于景区内的众多文化景点,如大唐芙蓉园、大雁塔、汉代皇家陵寝进行衔接,同时利用滨河的苔原地貌和文化遗迹形成文化生态带,体现出曲江新区独特的文化韵味。同时在曲江新区的旅游景点的引导标识上借鉴汉唐的文化元素,使前来参观的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汉唐文化氛围。

二、注重对传统建筑和街区的保护及恢复

在旅游景观规划中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恢复。建筑是四维的艺术,是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历史沿革、艺术追求的直接反映。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尽量将旅游地中具有建筑美学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保留与恢复,使游客能够通过欣赏与游览传当地统建筑,进而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文化遗迹宗教文化进行欣赏与了解。

通过建筑对当地文化进行展示是一种立体的展示,不同于图片或文字的说教,建筑能够将旅游地的人文历史及现实特点展示得更加丰满,并创造出极具个性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环境,营造出的文化旅游景观独具特色并富有鲜明的个性。

三、注重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共同特征也在日益增加,在文化旅游景观的设计规划中就要注重保护和维持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特征,以反抗全球化大潮中“被同化”的力量,使文化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的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对文化旅游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挖掘景区的深层价值,建立景区的资料库,准确评估景观价值,同时发现其中的潜在价值。

四、结语

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历史的沉淀,发展旅游应深入发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并通过旅游景观及环境的营造展示出独特的识别性,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才能具有坚实的根基和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叶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4]许忠秋.恩施地区文化景观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5]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

第3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生态环境基础使得旅游景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旅游景区发展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我国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景区的设计也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生态景观设计应时而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根基所在。当前,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的讨探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态景观设计在理念是哪个充分考虑了人鱼自然的主旋律色彩并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关系所在。

二、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于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

既然,我们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我们就要从资源保护上来进行深化。这里氛围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第二是要进一步完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实际景区规划设计中用自然林地来取代人工草坪的设置,用当地的乡土草种来替换外来的草种。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人工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的化肥。按照这样的设计原则,就能在实际发展中达到保护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二)关于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开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应变机制,是自然界维持天然平衡的最基本理念。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水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身可以和周围的生物构建一个关系复杂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系统里每个生物能都各取所需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也就是自然互利共生的基本机制。

(三)关于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旅游景区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保留的一方净土,它承担着我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平衡互利的历史重任,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生态群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净化了污染。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所在。

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一)新时期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1、要注重科技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设计模式。我们所要进行设计的观光农业园应当具有两个具体的作用:一是科技应用问题;二是美学与艺术作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技术是首位的原理,艺术处理的需求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作用。据格子里来说吧,在进行高科技农业展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示范区内的只能温室技术而后我们可以在符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温室的造型和材料进行甄选。

2、要注重主观造景的功能性设计。观光农业园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设计,首先我们对园内的景观的功能性设计考虑完毕之后才是附加的造景。就像是在我们实际进行植物栽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功能和实用功能,其次才是对其造景功能的实际应用。

3、要注重合理布局和时空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旅游农业的本质在于农业,所以说,我们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要注意景观设计和规划要带有科学性和序列性。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在观光农业区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按照地理物质和地势以及地貌等不同特征来进行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并且要注重在设计上美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区风貌。

4、要注重参与过程的视觉愉悦感受。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观光农业园区在视觉欣赏艺术上要给人带来愉悦的效果;二是让游客有动态的参与过程。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园区内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景象进行系统化构建,比如说机械操作,或者是游人自己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人工性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游客既可以远距离欣赏又可以深入其中挖掘野菜,这是多年令人愉悦一件事。

(二)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法

1、创造性规划手法。创造性规划手法是是对构成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均衡与和谐。这种手法在规划展示现代化设施农业景观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中运用较多。

2、利用性规划手法。利用性规划手法是指利用观光农业园区域内及周围已有的自然园景,如农田、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原有现状,在尽量不破坏原基地植被及地形的前提下,谨慎地选址和设计以免开发建设损害自然风景,在形式上表现自然。

3、乡土化规划手法。乡土化规划手法是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地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

4、模仿性规划手法。模仿性规划手法是在进行观光农业园区内景点的景观形象设计时,可参照或模仿自然界一些天然动植物的造型。例如:采用苹果造型的门区,青菜造型的雕塑,玉兰造型的园灯,昆虫造型的温室,绵羊造型的商场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景观造型,给人带来既新奇又好玩的与众不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第4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具有完善的游憩设施、照明设施、标识设施和其他设施,绿道入口满足可达性,景观小品、铺装等融入文化要素突出城市滨河绿道的文化功能。按照滨河绿道的规划设计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突出绿道本身所固有的游憩功能,并将其放大落实到细节,满足城市居民的健康畅行和亲水需求。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除了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创造宜人的滨水住宅区等功能外,还是城市中最理想的亲水游憩空间,基于这些游憩功能的定位,城市滨河绿道除了绿道所共有的线性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城市绿道网络系统相协调。城市滨河绿道属于市域范围内的绿道,在规划中以区域绿道网络整体规划为指导,与整体绿道网络相协调。依托河流将城市中现有的分散绿地进行连通,强调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资源,建设可以满足多种功能的绿地系统,只有与城市绿道生态网络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绿道的固有功能和现实意义。2)具有多元化的绿色开放空间。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注重绿色游憩空间的营造,让更多的居民参与享受到整个滨河景观中,实现资源共享、景观共享、空间共享,利用建筑、小品、滨河堤岸等构筑物的配合和协调,最大程度上把河岸空间作为公共使用的场所,即做到游居共享[6]。3)满足串连绿地节点的可达性。城市游憩绿道与交通环境相联系,将周边的城市公园、旅游景区等与学校、居住区、商业区、交通枢纽站、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及重要建筑的出入口位置相连接。基于游憩功能的滨河绿道设置建筑标志或景点,使人们从行为和心理上将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做一个有效地衔接,满足串联绿地的可达性。4)具有连贯畅通的慢行系统。连贯畅通的慢行系统是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规划的特点之一。城市游憩绿道中的慢行步道是游憩绿道的重要内容,是承载游憩绿道的休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5)具有丰富安全的亲水驳岸。不同视点的位置决定了人们亲水感知的强弱[8]。在滨河空间中,由于河流本身就是各种景观要素,例如桥、堤、岸等的载体,我们在滨河空间中的行为,如散步、游船、观赏、交谈等,都是基于人们的亲水特性所表现的,丰富的安全亲水设施的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游憩方式。丰富安全的亲水驳岸可以突出滨河绿道的游憩功能,满足人们的亲水需要。

2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

美国绿道的规划设计程序基本可以概括为:选定绿道调查分析制定概念规划制定最终总体规划方案,根据美国绿道的总体规划流程,分析城市滨河绿道与绿道之间规划的异同点,基于游憩型绿道的特点,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方法。

2.1城市滨河绿道资源调查分析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前期调研内容包括资源情况和需求情况两方面。采取现场勘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游憩绿道、景观资源、设施基础、土地利用、旅游及休闲需求等。1)游憩绿道调查分析。调查滨河绿道所在城区的整体游憩绿道布局,了解规划河流与周边其他河流、农田、山体等自然景观的关系,总结这些资源现状对于规划河流绿道的景观规划的影响,合理规划滨河绿道的控制区。2)景观资源调查分析。城市的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前期调查规划范围内以及周边的城市公园、大型绿地、历史街区等景点的位置、规模和对居民的影响,深入挖掘每一种景观资源的起源、特征、文化等,为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选线布局做准备。3)设施基础调查分析。设施基础包括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设施基础调查现状的基础设施,将河岸与沿岸的构筑物,分析各类设施的优点和缺点,利用较少的设施进行改造和拆除,结合滨河绿道的总体规划设置更多游憩设施,营造多元的游憩空间。4)土地利用调查分析。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分析规划范围内和边界的土地利用性质,为景观规划起到一定的控制和指导作用。调查规划项目的滨河绿道两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同性质建筑布局,通过土地利用调查分析,结合土地发展规划,合理规划设计项目滨河绿道的景观,突出游憩功能。

2.2城市滨河绿道游憩行为需求调查分析此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规划的前提是对居民的游憩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不同游憩空间中使用者行为特征和使用者对于游憩设施的需求情况,来指导滨河绿道的景观设计。1)自然景观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城市滨河绿道的自然景观区域强调景观的自然性和可达性,人们活动需求是满足其游憩观光的需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绿道选线依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进行布置,如驳岸、农田、森林等自然空间,并充分结合其所处的不同空间组织景观设计,增加景观多样性,充分利用景观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2)历史遗址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滨河绿道的历史遗址区段在具体设计时,保留遗址的核心价值,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社会教育意义,增加整个游览体验的趣味性,同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使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市民居住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市民居住区域的绿道路段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老人、小孩以及居住于此地的广大居民,在居住区内部之间,通过绿道的连接,能够有效的将人们的居住空间与户外活动场地、小型商场及学校连接起来,设计应以散步和少量游憩为主,在绿道整个路线当中适当穿插小型广场、运动设施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4)商业办公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商业办公区域的路段主要使用者是上下班的人群。在设计时,整体绿道设计以通行为主,配合少量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在设计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在短时间内,人流通行量大的实际问题,商业区型绿道结合铺装和节点广场适当提供休息椅、遮阴设施或凉亭,另外要保持绿植的空间相对开敞性、通透性。

2.3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专项设计城市滨河绿道仅仅停留在绿道布局和绿色空间的建设上是不够的,与城市游憩绿道相配套的各类专项规划是实现游憩功能的重要保障。通过服务设施设计、亲水驳岸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慢行步道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游憩绿道的功能,并进行详细规划和管理说明。

3结语

第5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宁;夫夷江;沿江景观;规划设计

1、引言

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摇篮。水对于城市而言具有多层面的综合价值,如生态、历史人文和景观价值。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水体的部分;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魅力,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畅想,它能深刻地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外延。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中国城市滨水景观千河一面,传统风貌消失,个性愈发迷离。新宁夫夷江沿江景观为避免这种现象,以人本为原则,传承历史文脉,营造丰富多样的特色滨水景观。

2、项目概况

新宁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南边陲,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居住,西汉元朔五年归属夫夷侯国,东汉改夫夷侯国为夫夷县,宋代定名为新宁县,历史悠久。夫夷江,新宁人民的母亲河,其水域贯穿山风景区,自南向北流贯全县,并似马蹄形环抱县城东、西、南三面。

2.1背景

山申遗成功后,新宁经济发展迅速,而夫夷江游山、玩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县委县政府的英明决策下,将新宁城市防洪工程与景观相结合,打造一条集防洪、文化展示、生态游憩于一体的绿色滨水走廊,把夫夷江作为新宁的门户景观,同时为改善人居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土地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区域位置

基地位于新宁县城区东部,金子岭山系西侧山脚,夫夷江东岸,与新宁县政府隔江相望。基地北起观瀑大桥,南至白公渡大桥,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130米―320米不等,公园规划地面积约40.84万平方米。

2.3建设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县境属中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基地西侧山体连绵起伏,夫夷江蜿蜒曲折,自然环境优越。水系资源丰富,水质清澈,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拥有特有的珍惜植物资源。

(2)交通条件

基地交通区位优势显著,东临城市过境公路白塔公路,距城区中心地段5分钟车程;离山景区约20公里,约15分钟车程;距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25公里。夫夷江沿江景观则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山旅游景点向舜皇山景区延伸的第一站。

(3)历史人文条件

新宁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邑,源远流长的文明、底蕴丰厚的文化、丰富的民情风俗、丹霞风光旖旎,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如舜皇始祖文化,舜帝赐传说,非物质化遗产岩鹰拳,烈士宛旦平等。

(4)用地条件

基地用地呈带状分布,场地内高差约7―9米,现状用地多为农田,浅滩,菜地,植被杂乱,中段有部分农舍。

3、夫夷江沿江景观规划设计

设计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展现地域特色文化与民族风情,构筑宜居、宜商、宜游的人居环境,使之成为新宁县的标志性生态滨水绿地和又一新的重要旅游景点。以山为依托,以夫夷侯国为底蕴,以风情夫夷江为纽带,将“山之舞、水之韵、城之忆”尽情挥洒在这天然与人工和谐相融的秀美长卷中。

3.1 规划设计理念

整个沿江景观规划设计以保护自然生态,强化公共功能,塑造特色空间,展现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河流;传承地域文化,融入河流,创建滨水路径,建设特征岸线,体现城市精神为设计理念,营造绿树林荫,流水涓涓,楼宇若隐若现的滨水景观。

3.2 规划设计原则

设计是为大众所服务的,在夫夷江沿江景观规划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核心,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与方式,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及行为需求;贯彻经济环保的原则,考虑经济实力,以打造小尺度、高品位的滨水景观为目标,尽量使用本土材料、生态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及废料的产生,努力创造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文化传承,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淳朴的风土人情凸显地方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3.3 规划设计构思

以亭、榭、廊道、广场、亲水平台、景观小品来反映新宁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在沿河景观中融入不同的历史场景,不同的历史名人、不同的神话传奇,点缀在沿江两岸的绿茵从中,融合到沿岸现代建筑群中,与现代文明共荣共生,犹如一幅历史时代进程的书卷,婉婉向我们述说。于此同时,把新宁的本土诗歌、书法绘画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与景观环境相结合,以温文典雅的表现手法展示诗情画意、玲珑秀雅的“夫夷侯国”。

3.4 规划设计

3.4.1 文化体验区

(1)之根文化体验区

该区北起湘水大桥,南至之根广场,位于基地北侧,占地面积约9.1万。设计以“山水、花田、传说为主题,描述了”寄情山水、寻根探祖“的情怀。主要景点有:“之根”广场、金田花泽等。

之根广场以舜皇始祖文化为主题,把舜皇殿遗址中保留完整的石拱门、石供桌、石棋盘等古建筑小品通过新的表现手法融入到广场中,提取石材这一材料元素运用到整个设计中,并把“舜帝赐”神奇传说作为主题雕塑,追寻新宁这方神奇山水的文化根源。

金田花泽场地地形低洼,主要为农田,有一条蜿蜒而下的山涧溪流。设计结合现有地形,保留农田作为观光农田,以体现农耕文化为主旨,打造花田浪漫,水泽故里的怡人画面。

(2)宛旦平故居文化体验区

该区位于县城以北,夫夷江西畔,三面环水,有保存完好的古祠、古塔等古建筑,以及有1000多年的古樟树群,自然环境优美。宛旦平是中国工农第八军发起人之一,红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故在此建立宛旦平烈士纪念广场、新宁革命烈士纪念馆及新宁历史人物陈列馆、现代名人展览馆,结合自然景观打造绿色、红色“两色”基地,三古(古树、古祠塔、古渡)探幽的红色旅游景区。

(3)码头文化体验区

新宁历史文化悠久,沿江两岸拥有很多老码头,而当地人们喜欢在码头上戏水,洗衣等,而夫夷江则成为他们的天然游泳池。依据当地人们的生活喜好,把老码头改造为亲水平台,设置亲水广场,满足人们的亲水情结,添加与码头文化相关的雕塑小品,点缀其中,增添趣味,设置自然卵石江滩,让人们更好的享受夫夷江的柔情,同时增加安全设施的建设。

(4)民俗风情游览区

该区位于基地南侧绿带,白公渡桥头,面积约9.76万。设计以“民俗、人文、街区”为主题,展现新宁民俗风情文化。主要景点有:金鹰广场、夫夷风情街等。

金鹰广场以岩鹰拳为主题,设置武术趣味小品,展现新宁悠久的武术文化,并为居民提供锻炼、娱乐的空间场所。夫夷风情街为商业街,满足居民、游客购物、休闲等需求。以代表本土建筑风格的白墙、灰瓦为主体元素,融入湘南民居的窗格、木雕等特色,通过一些风土人情味的雕塑小品,展现新宁地域民俗风情。

3.4.2 生态景观游览区

(1)柳山湿地公园游览区

该区位于基地南侧生态浅滩范围内,白公渡大桥右下侧,占地面积约12.43万。设计以“野草之美”为主题,营造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环境为目标,最大限度的保留场地现有植被,以柳树为主要树种,尽可能的使用乡土植物,维护和完善生态系统。利用场地现有低洼地、水溪,将水系网状相连,创建小桥流水,柳烟拂面的浅滩湿地景观。

(2)石幕扁舟景观游览区

石幕扁舟为于基地以东,夫夷江观瀑渡下游,山势绵延数里,临水一侧为峭壁。保留石幕山现有植物群落,沿江树种以枫杨和樟树为主。增添人工景观,在水位低的地方修建木栈道,水位高的地方以石板道和混凝土游道为主,设计做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完美融合。设置游艇码头,月白风清时,泛舟而上,犹如沧海一粟;烟雨蒙蒙时,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淡泊宁静的山水画。

(3)绿化景观游览区

该区位于基地西南的夫夷江岸车头村,面积约100公顷。在保护和完善乡土植物种群的同时可适当栽植新宁珍稀植物,展示生物多样性风采,如银杉、南方红豆杉、楠木、伯乐树、天师栗、凌霄、圆果油麻藤、大百合等,营造乔、灌、藤、草、花相结合的立体植物群落景观。在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修砌游步道,亭榭,实现步移景异的滨水园林景观,提升景观区的环境品味。

4、结语

滨水景观对于体现城市特色,展现城市形象,弘扬城市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宁夫夷江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姿的历史人文资源,巧妙地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把山水城人合一,把新宁构建成一座山包城,水环城,园中城的“半城建筑半城绿”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尹安石.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13.

[2]夏成刚.达意、传神、纳新――第九届园博会北京园设计思路[J].中国园林,2013(2):5-11.

[3]李冀东,杨思勇.延续历史文脉 体现地域文化――邯郸是沁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J].绿色科技,2012(7):3-4.

第6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

度假可以说既是一种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经历。区别于其他相近行为(如休闲、旅游、游憩),度假需要度假者具有自由的休闲支配时间;像旅游行为一样暂时离开常驻地一段时间;并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憩活动。

休闲的概念较为轻松和日常化;游憩活动的品种繁多,大部分并不适宜度假活动;旅游则目的性较强,偏向于对目的地的观赏和游览。度假是度假者利用闲暇时间、离开常驻地,有计划地以休闲方式参与进行的观光游览特征不明显的游憩、旅游等活动的行为或经历度假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配套的设施与服务,并具有丰富休闲度假内容的,环境良好的旅游地。

1 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原则

1.1 突出主题,强化特色原则

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明确旅游区,找准并积极强化各旅游区的主题,创造鲜明的特色,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1.2 资源基础,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开发规划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位、资源和市场准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旅游市场、产品、形象和价格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确保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1.3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人的旅游度假行为和需求出发,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在规划布局、规划标准等方面体现人性的思想。根据游客和度假者对环境和功能的不同需求特点,合理分区布局,游览区主要选择景观优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带。

1.4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景区的开发规划要与资源条件、景区的性质、区位、市场及环境条件相结合,既要突出主题和特色,又要适当筹划和建设一些新景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与当地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的“大旅游”战略相配套。

1.5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原则

动态开发与静态开发相结合,体现旅游业的观赏性、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新奇性;远期开发与近期开发相结合,在考虑远期规划合理性的同时,重点研究近期开发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6 注重效益,永续发展的原则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开发效益,尤其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要将旅游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与环境美化、景观保护结合起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以旅游区的环境容量为定量指标和依据,建立生态、旅游、生活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2 功能及景观空间分析

2.1 度假山庄的功能及性质

通过具体分析度假山庄的区位条件、自身及周边地区资源特征、客源市场等因素,本方案认为度假山庄应同时具有综合服务区、体育活动区、休闲娱乐区、别墅区等功能。通过景点建设、项目规划、环境改造等措施,将度假山庄建设成为旅游、观光、休闲、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同时对城市的生态及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2.2 景观功能分区及景观空间分析

通过对度假山庄不同区段的功能及景观特征分析,设计将整个规划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2.2.1 入口景观区。入口区景观主要体现度假山庄的休闲特色,以丰富的植物景观营造浓厚的生态休闲氛围。在入口道路两侧种植高大的杜英,中间绿化带种植树形潇洒的蒲葵,形成清新、郁郁葱葱的入口景观生态廊道;“彩舞迎宾”植物景观,主要以流畅飘跃的、植物模纹丰富的园林植物形成四季各异的植物景点。如合欢、枫香、杜英、毛竹、夹竹桃、鸡爪槭、月季、火棘等。

2.2.2 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分为广场景观区和庭院景观区,广场景观区主要由流水广场、跃水迎宾、葵风小径等景点组成,形成了开敞、轻松、丰富、休闲的广场景观。由综合服务楼围合成丰富的庭院空间,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为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庭院景观,如石榴园、松庭、竹园、腊梅苑、荷塘夜话等,在庭园中配以简易的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意境与休闲功能兼有的组合空间。

2.2.3 花园别墅景观区。花园别墅景观区主要地形特征是背山面水,能创造一种良好轻松的人文居住条件,符合游客的度假心理,适合建立别墅区。为提高游人的生活质量,设计时在此区加入了服务性设施。另从人的亲水性考虑,增设了一处大型露天公共性平台,供游人休闲娱乐。在植物造景方面,主要以竹林会所(孝顺竹)、柳下人家(柳树)、春舞长岸(柳树、山桃、紫玉兰、迎春、杜鹃等)、别墅花园(月季、苏铁、金边六月雪、美女樱、长春花等),秋染满园(枫香、槭树、木芙蓉)来营造舒适、和谐、宁静的氛围。另外,水车植物景观给别墅区带来了野趣与生机。

2.2.4 室外休闲景观区。室外休闲景观区以室外网球场、桂花林、梅花林等为室外休闲提供场所,提高休闲区的公众需要,给各年龄层次的人群提供休闲空间,综合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户外活动需求,同时也丰富了单元空间的娱乐性。本区重点突出的是公众休闲的性质和功能。

2.2.5 体育活动区。体育活动区以游泳池为中心,其周围绿化以植物模纹和蒲葵林为主,为游客提供一个能更接近享受自然的空间。

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联系着度假山庄的不同功能区,景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等,它在旅游景区内起着组织交通、便于识别方向、引导游览的作用,是旅游景区内的景观纽带,同时自身也是景观构成因素。道路系统规划原则与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3.1 衔接自然,就地造路

主要应考虑到外部交通与景区内部交通衔接自然、完整,景区内部交通主干道、次干道、游道等级分明,能满足各自功能需求同时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环状、网装结构,并与城市干道合理衔接,沟通内外联系。主干道(公路)平面布置、坡度、转弯半径、材料取用等都因地制宜,切实可行。道路线形应顺其自然,一般不进行大量的填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

3.2 保障安全,引导浏览

道路的设计必须满足保障游客安全的需要,要求道路不能太崎岖、太窄,特殊地段必须设置防护设施。道路走向位置不得穿过有坡度、塌方、泥石流等危险的地质不良地段。道路系统在满足了必要的功能时,因考虑到其在整个景区中景观质量的互补性。如通过种植行道树,或利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改变游道的形式,提高游道自身的景观质量。

3.3 主要道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

根据游客的游玩规律,组织游览程序,形成起、承、转、和的序列布局。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畅通,便于集散。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有环行路和回车场地。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与机具,车辆相适应。生产管理专用道路不宜与主要游览道路交叉重合。

4 景观建筑规划

度假山庄有较好的人文气息。在景观的设计规划以及游览项目的开发上,应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及地方人文特色。在规划设计景观时,运用了许多的水景和大量的绿化处理。提供高品质的城乡开放空间,具有强烈的亲和力,配合基地的物理条件,建立合理可行的绿化种植方式,强化生态保护观念,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自然的、人文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使景观中的休憩空间与当地的发展相结合。

5 结束语

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建设,是通过改造环境来实现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的迅速发展和合理应用,为建设生态型的旅游度假区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对度假区环境进行景观设计时,应以环境生态保护性为原则,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融合地方人文特色,突出度假区的功能性,综合考虑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的结合,力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第7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旅游区;规划设计;综合价值;和谐构建;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into new towns at the paper to the rock fortress Forest Park and Dongshan tourist attractions tourism planning, for example, discusses how to not only protect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 the tourist area, min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but also with business, tourism, vacation, health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develop clever fusion, so space and urban history and symbiosis of nature, culture and people of interest.

Keywords: tourism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grated value; harmonious build;

[F292]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小城镇建设正方兴未艾。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实际上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的建设,是城市经营与旅游区域开发的全面结合。目前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观光旅游已被体验式旅游所取代。一、设计理念篇

01、项目背景

磐石市处于以长春为中心,松辽平原向长白山过度地带,属于丘陵半山区。沈阳、哈尔滨三小时经济圈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沈吉高速和沈吉铁路是磐石最主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哈大高铁的开通,使交通更加的便利。02、设计定位与目标

汲取当代“文化旅游新城”开发建设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可持续城市主义为核心理念与指导,建设具有地域传统文化特征与山水环境资源的文化旅游景区。

具备精品文化项目、精品旅游景点、旅游集散等功能的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商务会展、娱乐、居住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宜居名城。

以创意文化为依托,以都市旅游为主线,打造独具生活魅力的山水宜居新市镇。

集合当地的多民族性、文化各异、宗教多元性特征;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城市门户区域形象标志和便利完善配套设施的度假休闲山水城。

建设磐石市度假休闲、娱乐观光、郊野康乐和文化教育综合性风景区。是人们日常、度假首选之地,营造便利宜居的城市高尚生活。

03、项目解读

周边用地分析从磐石用地分析图上了解到,基地的东侧和南侧为居住用地,项目开发将与周边用地形成互补,满足城市自东向西发展策略。另外从沈吉高速下道,经过永盛大路进入磐石市中心,景区作为城市门户,必经之地,可以说是磐石市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一个重要的示范区。

04、基地概况项目主景区西山景区位于磐石市西北部山地区域,东山景区位于城市东南区域,与西山风景区隔着磐石市区遥遥相望,两基地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西山景区毗邻沈吉高速和202国道,占地约450万平方米,与209省道相连,永盛大路作为进入市区的主干道路横穿基地。风景区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功能定位等不可代替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磐石市向西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进入城市中心地段的首要名片,其特有的景色展示着磐石市独有的文化和地域风貌,让人流连忘返。东山景区位于磐石市东南部,七个顶子山坐落于此,刘菜籽水库东西贯通,明镜一般倒映着如画美景。

05、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协调本旅游区与老城、开发区、以及现有村落之间的发展关系,有效整合旅游景区与磐石市的旅游资源,从而利用独特的项目建设来带动地区发展。

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与本旅游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对基地相对贫瘠的土壤和受到破坏的自然资源的现状,严格保护和恢复基本山林资源,通过旅游开发尽可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途径。

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地政府仅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来发展旅游产业难度较大,作为与外部交流密切的产业,需要有超越小城镇范围的投资眼光,外部资金和外来投资者会对本区域的发展发挥深刻的影响。

这些,将作为规划设计改造的重点问题,在总体构思中着重思考和解决。

06、设计主题

本次设计从山、水、城、人这四个主要的小城要素出发, 提出“山水田园,碧水串珠”的总体构思, 引入“山水园林城”景观主题——突出磐石山环水绕的城市整体发展格局,让山体成为城市优美背景,通过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的组织,达到“远山、近水、郊野农田、城镇公园”之间的有机融合。完善特色生态与文化气息并重的旅游休闲度假新城。

07、旅游发展策略

交通——组织区内循环交通,打造绿色出行模式区网络化内电瓶车、自行车、徒步系统,区外城市公交、绿道系统。

四季皆可游——分区域、分季节开发旅游模式、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

吸引外资——创造条件和提供优惠政策,通过景区的不断建设丰富城市经济来源。

旅游富民——利用本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开发旅游产品,带动区域发展。

二、规划篇

01、功能分布

根据现状空间、规划及景观特点,把景区分成四个功能片区,其各自的景观特点和功能,满足市民及游客出游、纪念教育、登山观光、休闲娱乐、信仰文化交流等等需求。

02、总图构架

土地利用规划

针对西山和东山风景区进行了局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原有居住用地和生态上体用地的基础上,增设娱乐用地、度假用地、旅游用地、公共文化用地、滨水用地等,丰富基地用地种类,促进区域综合发展。

绿化景观规划

在尊重和保持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精心设计,打造疏林草坡、密林景观和公共景观想结合的公园绿化形式。

道路交通分析

东西两侧整个风景景区在交通的组织上,设置有主要游线、休闲漫步道以及滨水步道。每种步道都各具特色,做到人车分流。主要游线可以引导人们快速的到达各个活动点;而休闲漫步道则可以让人们避开大量的人群,独自逍遥;滨水步道则满足人们亲水的乐趣,欣赏碧水蓝天山体一线美丽景色。

岸线景观分析

驳岸景观设计注重软质与硬质的搭配与穿插,丰富了驳岸形式。利用微地形及水生植物的分隔,形成自然地形的浅水池。滨水硬质铺装与地形结合而自然形成的剧场或者滨水广场。

木质平台探入水体成为观赏水景和水生植物的场所。

滨水的大草地形成了软质的休闲空间,稀疏种植的小乔木提供了局部荫凉,可以在此遛狗、休憩、野餐。

季节性旅游

春夏季节整个景区的各个区块将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场地如有氧活动、水上运动、场地活动、滑草运动、采摘等。

秋冬季节以组织冰上运动为主要特色,结合滑雪、场地运动、室内活动等,丰富人们冬季活动的需求。

03、服务设施分布

为了更好的完善景区综合发展,我们在划分功能区域种类的同时,在不同的功能区也合理的设置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停车场、游览车乘坐站、公交乘坐站、餐饮设施、购物设施、银行等,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04、功能布局

规划强调功能的多元与复合,通过体验式的休闲娱乐、情景购物,特色化祈福、养生、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以及全方位的健康运动主题,是本项目具备全季节性的持续活里,多元功能穿插互动,构建四大功能板块,即养生祈福休闲游 主题度假体验游 现代生活户外游 文化教育纪念游四大主题景区。

05、景观功能分区

西山景区(石城森林公园)

度假旅游是综合性旅游,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开发:

建设富有吸引的休闲地,开展新颖的时尚活动,开发周边村落。

建设充满想象力的度假地,建设会馆、市民广场、体验基地和度假中心,作为西山度假旅游的发展重点。

建设独具魅力的居住地,抓住度假旅游和房地产业的互动,开发养老产业,建设高品质的养老院和养生度假公寓。改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村落,推广地域特色文化。

东山景区

作为常规的户外活动目的地,可分以下几个层次适度开发:

打造核心入口区域空间为前景,强化与周边区域的景观和空间联系,使其成为人流聚集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加强交通组织的梳理,形成便捷交通网络,以不同的步道形式和铺装材料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完善、连续的充满趣味的生活化活动空间和文化交流场所。

建设生态绿化共生系统,以台地花园、生态林地、水生植物走廊等营造一片都市生态展示场所。在展现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同时,还具有生态科普教育的功能。

06、交通组织

在整体城市交通路网的依托下,景区内交通系统规划充分考虑地形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随行就势,注意土方平衡。强调各功能区之间交通联系的特性,内部交通的相对独立性。合理组织车行、步行系统,并与绿化、水系、地形相结合,创造景观多变的游览线路。

西山景区

景区车行路网,在原有现状路的基础上形成的,景区内部形成“十字加两环”结构体系。

“十字”——东西向是入市区的主要道路-永盛路。南北向是连接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中心路。十字路网主要起到景区与城市相互联系的作用。

“两环”——指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各有一条环路,通过车行环路将景区内部各个功能区紧密连接,规划车道宽7米,提供游客可以临时停靠欣赏景色的同时,也保障景区内部游赏路线安全与舒适性。

景区人行路—以网状分布,分为主要登山路和次要漫步路。主要登山路通过研究景区内部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和位置,选择最方便最省时的路网,使游客能够畅游每个景点。次要漫步路精心选取相对私密、观景最佳的路网进行规划,达到一步一景,流连忘返。

东山景区

因靠近城市中心,户外活动以市民登山为主,景区从功能上为步行交通。

在市民登山习惯以及不破坏周边地貌的前提下,将路网系统做主次之分。主要登山路,材料上规整大方。

08、绿化布局

绿化设计整体上强调人工与自然状态的对比和融合,力求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主要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广场绿化

广场绿化即强调核心广场的礼仪,又兼顾了市民游客驻留休憩的需要。

2)街道绿化

欧陆风情街、民俗文化街的绿化以硬质场地为主,通过种植高大乔木的方式,形成硬质景观林荫空间,为大量人流的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

3)滨湖林荫区

环湖保留原有的树木格局,补植乡土树种,强化原有的林荫硬质场地空间。

4)疏林草坡区

结合地形地貌,与建筑有机穿插结合,形成疏林草坡式的建筑场地绿化。

5)五彩花卉带

广场区域可临时摆设不同颜色的盆花,配合活动需要。

6)梯田花海区

以观赏性的花卉乔灌木为主,创造层层叠叠的台地绿化景观。

7)生态林区

林地和草坡的有机结合,纯粹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大尺度的自然场景。

8)湿地绿化

绿化与水体相互渗透穿插,创造出具有磐石自然风情的景观氛围。

09、分期开发建设

根据基地现状考察,考虑城市发展及景区建设,我们将景区由周边向中心分期建设。景区周边地势完整,施工方便快捷,同时周边景点与城市道路相连,建设后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可谓一举两得。而景区的中心由于城市以往建设留下的痕迹比较严重,以及现有的村庄覆盖面积大等,都需要长期的建设的维护,将景区分为三个期限来完成。

景观篇

石城森林公园

滨水风情区,水库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滨水特色空间色营造是吸引游客和塑造城市活力的关键要素。滨水风情区担负着城市广场、道路景观、滨水体验、游览展示等多重功能,因此在设计上尊重自然,建立生态平衡的滨水生境。

梦幻欢乐谷,该区现为采石场,北部山体因开采所致,出现断崖现象。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这块自然地貌遭到破坏的场地改造成为内容多样化的娱乐中心,并与周围的森林,茂密的山地环境形成和谐的对比。人工构造物的设计包括东西两个新的停车场、售票处、入口前广场和情景商业街。

梦幻欢乐谷内的设计划分为三大部分:主题中心广场、成人游乐区及儿童游乐区。

主题中心广场主要突出迎宾和展示功能,通过树阵的围合提升欢乐谷入口气势,同时该区域也通过建筑小品等展示梦幻欢乐主题效果。

欧陆风情街位于欢乐谷南侧,是进出游园的前广场。规划街区长500米,宽30米,主要以临街2-3层欧式建筑围合构成,建筑风格上由半圆拱形的门窗、暖色调的墙面、红色的瓦砖构成偏地中海式的风格,同时局部设有塔楼、角窗丰富街面效果。

藕遇芙蓉,位于大坝西侧比邻大榆树水库。因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池,园区以水池为中心,改造成以市民休闲娱乐为主的和荷花公园,其取名为“藕遇芙蓉”。区块内环境富有特色,功能齐备,满足多层次消费对象。

生态体验区,整个区域与滨水风情区相连接,邻近水系。由于人类的破坏,山体局部破坏,现将其规划为“生态山地体验区”, 通过对该区域修复与利用,稳固山体,境地水土流失,同时开展各类创意文化活动,矿坑温室区、创意中心区和自然林保护区等。同时根据地形的特点与优势还规划了滑草区和划船区。两区的建设使游客及市民来到此处感受动静结合的游览模式,流连忘返。

仙人洞山,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丘起伏缓和,山体众多,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山林较多,海拔480米,具有一定的地标性。临近山腰处有慈恩寺和卧龙禅寺,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道家寺庙,市民主要以步行登山为主,且局部路坡较大。

形象与特色营造:旅游规划以道家文化和古盘文化作为设计的切入点,着力打造区域道教名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扩建道教建筑群,利用道观宗教活动进行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2、把道观中和古盘石的神话传说有机地引进旅游点,能有效增加旅游的宗教文化内涵。

3、引入道家与古盘文化的特色符号、文物古迹、和奇观来吸引众多的游客。

4、利用山地条件,突出仙境,以道家五行、八卦思想和追求吉祥、如意、长生成仙的思想来规划养生居住、度假疗养区域。

近年来,由于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不仅解决了宫观的自养问题,还带动和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使道教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东山风景区

基地位于磐石的东南部山林地带,周边绿树环绕,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由于临近市区是当地居民户外健身的首选之地。景区由烈士陵园和七个顶子山共同组成。

七个顶子山,磐石最早景之一,海拔550米左右,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生态观光和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开展风景观光、爬山、慢跑、徒步、湖畔垂钓、滑板等活动。设计着力改善和优化市民户外活动的环境质量,除规划出两处登山特色入口广场以外,结合不同材料、形式和趣味的登山路径、观景平台、休憩游园,使整个山林路路相通,处处有景。

四、建筑篇

设计上,对建筑风格做分区考虑,统一于现代技术和地方材料的应用,满足新城镇形象的要求。无论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建筑物的细节处理上,力求简洁明快,形式上与功能相吻合。组团设计欧陆风情街,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尺度亲切,简约大气,突出滨水建筑,强调都市简约时尚风格。东蚂蚁屯农家乐、阿里郎民俗村,传统的形式与现代的材料完美的结合。东北及朝鲜建筑风格完美的体现,围合式院落的建筑布局营造出安宁的氛围,山间小镇的理想生活使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快乐。“民俗文化”这一概念完美诠释。单体设计

体现了综合、统一、灵活、合理的原则。建筑元素协调:和谐的立面元素(如门、窗、檐板、里面的处理),在形体变化的同时,保证形象风格的统一。单体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因素,还突出考虑与场所环境的结合,充分考虑地形和广场、水系、绿化、停车及建筑,从而实现景观、功能的完美结合。

五、结语

石城森林公园及东山风景区涵盖了城市郊野公园和城市边缘的旅游区,其规划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均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或旅游规划,二是兼有两者不同的特点,本次设计对此进行了一定探索:一方面注重贯彻生态理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方面落实与推行旅游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与文化创新,以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区域综合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8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方向1、各省市园林局、绿化处、公园、风景区管理、市政工程类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从事园林监督、管理类工作,此类就业方向一般对毕业生要求比较高。

2、各省市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施工、园林监理类企业。此类方向为园林类专业(风景园林、城市规划)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从事景观类设计、施工、植物栽培养护、计算机绘图、园林工程监理类等方面的工作。

3、建筑行业类企业、房产类开发公司。随着各地房地产业的火爆,此类企业对园林类专业毕业生也有一定需求量,主要工作为建筑景观配套设计、居民区环境设计、小区植物栽培养护等。

4、苗木苗圃公司。包括一些苗木、种子的进出口公司和相关单位。主要从事植物品种的引种育化、繁殖栽培等工作。

5、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园林教育、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类工作。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综合分析、设计表达、设计实践、科研创新、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训练。

1.掌握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园林工程技术理论等风景园林基础理论与知识;

2.熟悉普通生态学、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等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基本理论与知识;

3.掌握素描、水彩画、钢笔画,中外艺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美学基础,掌握传统手绘表现技法与数字表现技术等设计表现技法,掌握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等专业制图基础;

4.熟练掌握庭园、公园、开发空间、专用绿地等园林与景观设计能力,掌握区域绿地系统与城镇绿地系统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与方法,熟悉旅游景区、休闲游憩、乡土景观等规划流程与方法,了解生态修复规划要点;

5.掌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风景区规划与设计流程与方法;

6.掌握风景建筑、园林建筑、建筑小品等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能力,熟悉传统园林建筑测绘、设计与营造;

7.能掌握400种以上园林植物,熟悉其园林造景运用特征,了解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知识。掌握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等植物造景规划与设计。了解花艺与盆景艺术基本知识;

8.掌握园林竖向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园林工程技术与材料;9.熟悉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了解风景区与园林管理等风景园林管理;

第9篇: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我国近海岛屿可以分为有人居岛屿和无人居岛屿两大类,在有人居住的岛屿中,人的一切生活依赖于岛屿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居民多数以捕鱼养殖作为主要经济活动,农业和海产品加工业作为补充产业,近年来旅游热也为近海岛屿带来新的经济活跃因素。由此,海岛所呈现的景观要素也存在自然原始景观与人为改造景观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在有些区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在有些区域则相互排斥。海岛自然景观要素一般在海岛景观构建体系中占主要地位,除山林、礁石、沙滩等具体地形地貌景观外,天空无穷的变化、日出日落、潮涨潮休的自然环境的更迭更为海岛自然景观带来丰富的遐想。人造景观包括人造的建、构筑物和人们对自然地形地貌的改造,比如住宅建筑、道路、堤坝、种植园、码头等。这些人造物有的可以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有的则显得格外对立,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还有的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破坏。

2海岛现状景观的优劣势评价

景观做为地理实体,具有非常明显的视觉特征,并将不同的空间单元和功能关系组成在一起,景观本身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这种多重价值的评判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肖笃宁在研究中对于景观评价的内涵归纳为六个方面:景观的稀有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景观的美学价值及景观的资源性。就一般的未被大规模开发的天然海岛来说,将会获得较高的评价等级,比如景观的稀有性,我国大小岛屿总和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8%,相比于陆地而言明显属于稀有资源;而岛屿所拥有的景观类型包括山林、溪流、岩石、海洋、岸线等多样化的景观类型,具有景观多样性;岛屿所在的海洋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养殖、海洋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等附加值使得岛屿景观具有显著的功效性;我国海岛多处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天然的温湿度调节和天然氧源具有景观的宜人性;海蚀景观、海洋多变的天象景观、丰富的海岸线景观丰富了海岛景观的美学价值;在生态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海洋旅游、渔家乐海岛游等旅游方式极大的提升了海岛景观的资源性。

3海岛渔村景观设计方法

海岛渔村景观设计应从依据现状景观特征、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游客容量、旅游休闲活动需求,以及生态需求等从村域、村落和节点景观3个层面进行设计。村域层面的景观设计范围不是单纯的村子的行政界限,而是具有完整景观单元的地域范围。其边界可以是道路、建筑、围墙、农田等人为的边界,也可以是河流、沟谷、森林、海岸等自然边界。村域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景观的完整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景观具有明显的边界,同一属性的景观应尽量包含在同一设计范围内,边界内外的景观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应在设计范围界定时同时被考虑的。景观的延续性是指设计范围内的景观与景观之间存在的联系,边界内外的景观虽然具有差异性,但是两者不是割裂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界限的景观对内部景观的强烈作用,视线范围内的一切可视物体都是景观的一部分。村域的景观特征大多数是以自然景观或农业景观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整体景观背景的设计。景观分区的方法是区域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景观的自然属性,可以分为森林景观区、农田景观区、湖泊景观区、河流景观区、滩涂景观区、村落景观区等。

针对不同的景观分区制定不同的景观设计策略,例如保护、更新、改造等。村域自然景观主要是生态与生产功能,而针对于旅游者,这部分景观的功能则是以观赏为主。因此路径的设计尤为重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可以将路径分为海岛居民生产生活路径和游客观光游览路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路径在空间上可以重叠,也可以分离。在我国的大多数海岛中,生产生活路径往往不是经过规划和设计的,而是在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路径一定是最便捷舒适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慎重的对待现状道路,本着方便使用的原则,尽可能保留现状道路的路由。游览路径主要是服务于游客的,应根据旅游休闲内容以及海岛景观特征进行路径的选线。根据设计区域的面积大小,路径可以是车行道路也可以是步行道路。游览路径串联区域内的主要景观区,游客沿路径可以观赏体验不同的景观。村落层面的景观设计是指民居集中的地区的景观设计。海岛地形一般比较复杂,村落也比较集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地势比较平坦、朝阳背风的区域居住。村落功能以居住为主,随着旅游开发,村落的功能也逐渐转变。在众多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中,长岛模式对原有海岛景观的改变最小。长岛‘渔家乐’是依托旅游景区和休闲渔业,具有海洋景观特色和渔家生活特色的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和体验等行为的新兴的旅游产业,以旅游者吃住在渔家庭院为主。

长岛渔家乐主要特色是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其理念是自然的环境、纯朴的渔家、简单的生活,给游客提供返朴归真的异质文化体验。在以“渔家乐”为主的村落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原住民与游客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同时也要为两者的交流提供必要的场所空间。村落景观设计包括村落景观功能组织、交通流线设计、街巷空间设计、广场空间设计、渔家乐建筑与庭院改造设计等。节点景观设计是指具有景观特色的场所或者居民、游客活动集中的场所的景观设计。节点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场地行为活动展开。对于发展旅游的海岛渔村来讲,海岸线是最具特色的场所空间,尤其是沙滩岸线。沙滩岸线承载了渔民备海、游客休闲的活动,是渔民与游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景观设计应该为两种不同的功能创造舒适的使用空间。同时也要为二者的交流创造场所。交流空间的设计至关重要,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海岸线景观设计与其他节点景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岸线空间存在明显的线性要素和面向大海无限延伸性,同时宽阔的海面和变幻莫测的天空也是景观中的重要要素。不加修饰的海岸线本身就是最优美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任何人为添加的要素都应该与自然要素充分的融合,不应该破坏原本的自然之美。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