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食品安全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食品安全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分析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其内容广博,应用性较强。因此,一般把它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此时已学过大多数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生已打下了扎实的食品专业基础,已经掌握了食品分析、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添加剂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了食品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了食品分析、检测、贮藏加工、品质控制等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学生熟悉了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理论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高的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食品安全学》从现代食品安全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及法规、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是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的危险性分析及控制措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食品工业领域的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笔者担任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学》的教学工作,在此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提出看法。
1.教材的选择
《食品安全学》教改中的重中之重是教材的选择,哪些内容应该保留,哪些内容需要更新,哪些内容需要删除,这些都是选定教材时首先要考虑的。特别是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法规、新的概念,这些都只有在新的教材中才能体现,特别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食品法规日益完善,食品检测、加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材的更新速度需加快,适当选择较新的教材或者外文译本教材,是教改教材选择的一个方向。
就《食品安全学》课程的历史沿革来讲,在国内众多高校中,起步均较晚,上海海洋大学是较早开设这门课的院校之一。目前在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包括实验室的一般装备等方面,与国内院校的同类课程相比,上海海洋大学的整体水平靠前。因此,理论课教材我们采用了上海水产大学教授钟耀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食品安全学》,该教材围绕食品安全中的危害因素展开,系统介绍了引起食品危害的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及产生原因和危害性,以及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方法及国内外常见的食品污染物的性质和相关标准法规等。
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食品添加剂等专业课,因此当《食品安全学》涉及这类知识点时,则不做具体介绍,重点讲解它的应用安全性和其他应用性较强且容易理解的章节如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危害,像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毒素等内容则可以安排为自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在此后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累积的讲义的基础上,再结合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特点,编纂一部适合本专业教学的《食品安全学》教材。
2.教学手段选择
《食品安全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食品安全学的教学不能采用“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而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文、声、画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使知识的传播更直观、便捷[1]。如介绍教材中第五章“化学物质应用的安全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例及受害人的图像资料,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化学物质应用的危害性。另外,通过各种图像资料能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增加教学知识信息量,这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克服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如教材第十章“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它涉及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及条文,比较枯燥,学生普遍兴趣不高。而穿插实例教学则可以避免这一弊端,并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条文的同时,介绍一些最近我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例,形象、直观,并可将整个安全性评价的程序分步展现出来,体现细节,给该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工作参考范例。
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形式变得单一乏味,特别是采用整篇推出的显示方式,使教学内容一览无余,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仅充当了解说员的角色。板书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是幻灯片不能比拟的,好的板书设计能直观显示教学内容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2]。另外,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如果穿插板书教学,则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3.课程考核方式选择
课程的考核方式打破了以往试卷笔试这一单一的方式,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制作PPT电子讲稿、做一定时间的学术报告及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考核学生。试卷笔试侧重对学生识记方面的考核,而往往疏于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制作PPT电子讲稿、做一定时间的学术报告可以锻炼和考查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书本之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课程小论文这种考核形式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和综合所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可以真正考查和锻炼学生的总结、书面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方法都可以为学生将来撰写学位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
在本科阶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要注重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意识、思维,提高他们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实践能力[3,4]。
《食品安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必须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目前培养的食品学科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实践动手能力的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现有实践模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多样性、综合性和开发性,增加课程实践的课时数或者设置开放式实验室,使学生可以随时进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甚至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充分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
5.结语
借助改革这一机遇,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对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研究型本科生具有深远意义。《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改变了以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教改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使教师的教学能力更适合培养新型人才,更适应培养现代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华庆,程筱雯.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医药,2008,12(7):671-673.
[2]葛友华,袁健.课堂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7,(Z2):136-137.
[3]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素养,那么我们就能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而在日本和美国,食品安全教育早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都有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1]。因而在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特别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食品安全教育。而我们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会发现新课标内容标准中含有大量的食品安全教育素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与新化学课程理念一致
现在教育界谈论最多的就是“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这一命题。今日世界各国的化学教育,尤其是基础化学教育都十分关注每个公民每天都接触到的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资源和能源、材料和资源等诸多所谓的“公民问题”[2]。我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将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都具备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食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是公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因素,甚至是保障公民生命与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食品安全素养也应该是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2.2 化学课程含有大量食品安全教育素材
食品安全的隐患源主要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3]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指动植物食品原料在收获或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杂质、杂物。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食源性致病菌、毒素等。如禾豆科植物中的氢氰酸、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畜产品中的肝脏毒素。化学因素主要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等。如植物的除草剂、杀虫剂,动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 如盐酸克伦特罗, 俗称瘦肉精)等等。英国学者Fisher对当达和较发达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包括了11项饮食风险,六大类问题(见表1) [4] 。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学因素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我国新的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含有18个二级主题,其中“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就是针对食品安全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健康”是“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三个主题之一。具体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见表2。当然,中学化学新课标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内容标准远不只这些。很多食品安全的知识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饮用水”“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常见的化合物食盐、纯碱、小苏打”等都涉及食品安全知识。另外,因为环境污染是饮食风险的六大类问题之一,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也都隐含着食品安全知识,如 “绿色食品”往往与环境绿色化联系在一起。
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建议
3.1 充分利用好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从表2可以看出,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六大类饮食风险所涉及的知识,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意义非常大。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为教师提供5条学习情景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相应的辅助资料如人教网为初中化学课程提供的大量相应的素材,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主题(省略/czhx/kxjsh/ )包括“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四个专题,“化学与健康”专题中介绍了很多化学与食品健康的知识,如铝、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氯化钠与人体健康、油炸食物不宜多吃等等。另外网上有大量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如中国食品安全资源网(省略.cn/)有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集和最新食品安全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网站。
3.2注重联系实际生活
如今中学化学教育注重“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对于化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来说,这一理念也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在讲到亚硝酸盐时,可以从我们吃的蔬菜引入课题。蔬菜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由于土壤化学成份的缘故,使某些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莴苣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特别是在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为致毒的物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如香肠等的生产中使用可保持肉制品的亮红色泽,抑菌和增强风味。但摄入量有严格限制。因为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使血细胞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功能,致使组织缺氧而中毒。另外,亚硝酸盐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具有致癌作用亚硝酸胺。学生学完该知识后,就能将这些知识应用生活中。如在生活中不食色泽异常的肉制品,变质陈腐的蔬菜和腌制不透的咸菜,多吃新鲜的食品。
联系生活实际还包括联系社会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甲醛啤酒、瘦肉精、孔雀石绿浸泡鲜鱼等事件。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定能明白这些事件背后的化学知识,但可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都是有益的。
4 结束语
食品安全知识是国民知识结构中的最适用、应用最广泛的科学知识之一。对它的掌握、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平均寿命。且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素养对食品行业具有导向和督促作用,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国民食品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备的今天,在基础化学教育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现实意义很大,这应该引起我们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彭海兰,刘 伟.食品安全教育的中外比较[J].世界农业,2006,(11):56-59.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
【关键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食品安全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专业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偏低、烹饪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合理是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专业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偏低
技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很多的专业性人才,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作为技工学校的重要专业之一,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以及专业实践进行教学,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然而,就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却极为不足,再加上很多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等,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缺乏合理的定位,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良好发展。
2.烹饪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应根据所设置的课程进行教学,当然,其中也会存在一些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而烹饪专业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也将直接影响到技工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从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再加上一些专业课程以及理论教学设置的不合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
3.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合理
在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技工学校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的质量。然而,就当前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来看,其较为单一和陈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改革
1.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
在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专业意识以及食品安全意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忽视一些食品之间的冲突问题,因此,作者建议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首先,教师需要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等相关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地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此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应尽量避免过于严厉,应以民主、宽容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展开专业知识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断地对学生的专业意识进行优化。其次,应重视对学生的辅导,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同时,还应站在就业的角度上考虑,学生既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专业操作技巧,同时也要做好适应社会竞争的心理准备,在此过程中,技工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等相关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渗透,如,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预防,毒蕈的识别,未焯水的菠菜与牛奶同吃影响钙质吸收,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认知面,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2.对专业课程进行的优化
在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应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地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从以上的分析中却发现,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到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如,在对文化课的优化中,主要帮助学生打好文化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文化水平;专业理论课,主要以烹饪理论、烹调理论、烹饪原材料、食品安全、营养卫生等相关理论教学为主,并不断地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以此来实现相应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并从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相关的实习经验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应将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课程作为必修课,例如,计算机、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烹饪原料刀工技术、烹饪原料知识、面点技术、烹调技术等,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学习,应对各项必修课采取严格的考试制度。另外,还应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选修课,如,烹饪美学、烹饪化学、职业礼仪等。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路线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作为烹饪专业主线,并将专业实践课、文化课进行有效结合,以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岗位人才。
3.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的运用的不得当,对技工学校烹饪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者认为应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革,才能为学生谋更好地发展道路。例如,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教师结合课程的主要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并将其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尤其是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烹饪专业操作知识,以促进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的顺利实施。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对学生展开分组教学,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相关的项目内容,而且,在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教学质量,以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工学校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为了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技工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工学校在实际的发展中,应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对专业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技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通过本文对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几方面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烹饪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亚娟.谈技工学校烹饪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4(10)
[2]张继华.项目教学法在烹饪专业中运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职业.2011(02)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90-03
Abstract: Food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is our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has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thus promoting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ideas of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unceasingly, has obtained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从“苏丹红鸭蛋”到“三聚氰胺奶粉”,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一次次刺激着人们本已脆弱的神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工作。因此,掌握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技术是食品行业发展对食品从业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课程有着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不高等特点,且目前该课程大多数仍然是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被动记忆为主,所以往往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该门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顺应时展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院教师针对该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1 课程设置改革
基于前期对食品企业相关岗位的调研,课程的设计理念紧扣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注重技能培养,适应岗位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要求理论知识能支撑后续课程,对岗位工作必须够用、实用,同时要结合应用实例,实践技能选取的是对违反食品安全法案例分析及部分食品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理解能力解析,能够与企业实践要求相结合。课程内容及学习任务设计见表1。
设置课程项目时,将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并采用情境式教学,把整个教学分成若干子情境,依次进行训练,最后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学中做,从做中学,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 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总体欠佳,学习理论知识兴趣不足等特点,针对学生这些特点,如果还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或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因此,该院教师经过不断研究、改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与现场教学法等。
2.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利用SSOP原理,设计具体应用这一子情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而学生则听取教师的讲解,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随后学生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后分组讨论任务实施工作计划,下一步根据工作计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检查、指导,最后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点评给出综合评价成绩。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2.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违反食品安全法案例分析这一子情境的学习中,通过抛给学生违反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一些典型案例,使学生转换角色,成为一名执法人员,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来判断这些案例具体违反了哪些条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收集获取信息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实训室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例如,在进行利用GMP原理,判断情境或案例是否符合要求这一子情境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到笔者所在院相关的食品实训室进行现场参观,使学生参照GMP的要求,指出食品生产实训室需要改进之处。
现场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直接经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笔者所在院又计划新建豆制品加工和啤酒、葡萄酒加工实训室各一座,为今后学生该门课程现场教学法的实施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3 教学评价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考核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影响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考核的内容与方法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对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今后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起到导向作用。针对目前该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笔者所在院制定了综合考核方案,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基本职业能力。考核内容与标准见表2。
综合考核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操作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1 更加注重平时成绩
在试卷考核中,由于大多数知识点为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较少,所以极易出现学生临考前突击记忆,而忽视了平时的技能训练,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工作中高分低能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综合考核体系大大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面,这样将会激励学生多注意对该课程日常点滴的积累,从而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考核方式多样化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部分任务考核可以PPT、实践成果、实际操作、辩论会、模拟项目等形式进行,同时学生参加内审员考证可适当予以加分。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企业竞争力。
4 结语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通过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改革,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学科性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技能中;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模式,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该课程改革后经过了近4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总之,随着今后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食品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调整思路,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对人才的新要求,为企业、行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锋,金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外教育研究,2010(10):86-87.
[2] 汤高奇,朱维军,柳艳霞.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8):75-76.
[3] 戴佳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陈萍,文连奎,张艳荣.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7):126-127.
关键词 食品安全学;实验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30-02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Experi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afety
WANG Ying 1,2 XU Bing-zheng 1 YAO Di 1 QIAN Li-li 1 ZHANG Li-yuan 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i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2 National Coarse Cereal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atory procedures and informatization level,the experimental construction informatization was extremely urgent. The experiment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 food safety were mainly analyzed and expounded in this article. Otherwise,som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in the school were summarized and shared,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highly qualified food safety professional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food safety;experiments informatization;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innovative practice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食品不再局限于“充饥果腹”及“色、香、味俱全”的传统要求,而对食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便是食品安全问题。然而,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引起了民众极大的心理恐慌,食品安全现状形势严峻,因此亟需大批具有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人才[1],尤其是食品安全理论丰富与实验操作技能娴熟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许多大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校针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相继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为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食品安全学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知识综合性以及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广泛,涉及众多的学科知识[2]。国内许多院校在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学教学过程中还多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这势必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的就业、升学深造及科研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食品安全学实验的高效施教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能力提升、系统培养、可视化评价”为指导,将实验信息化系统引入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同时采用信息化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食品安全学课程改革目标定位
食品安全学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3]。随着食品安全学相关理论的日益成熟及相关技术的拓展,对食品安全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点丰富,课程实践性较强,如果没有新颖的教学内容及手段,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模式实验教学,发挥学生实验主体作用,紧跟学科前沿,多学科交叉施教,引入新型教学手段及设备,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实验课堂成功率。采取以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与创新思维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切实达到培养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食品安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 信息化实验系统的建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事业,正在逐渐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与其他教育学科整合,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4]。鉴于新形势下对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食品安全学专业配备了RM6240等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大大简化了实验室仪器设备,提高了实验效率,为深化现有实验和开设新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室辅助演示计算机等设备陈旧且数目较少,特别是在现场实验讲解教学及实验模拟方面,劣势日益凸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与学生良好互动,从而浪费了信息化教学资源。
笔者针对目前信息化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辅以多种新型软件建立起一套开放式虚拟实验系统,使“教师—课程—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授课之前,将实验相关理论内容、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及国内外前沿研究等资源以课件形式整合进信息系统;讲解过程中,在教师计算机上直接演示各种教学内容和步骤,并把过程实时同步传送到学生的电脑屏幕上;学生实验过程中,可以在主机电脑查看各组的结果实时播放,学生边做实验边参照,构建出文字、语音、视频图象的互动交流环境,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上传至主机共享,在学生相互探讨之后教师给出相关解释;以小组方式开设开放性实验,教师给予指导后,由学生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在计算机主机上操作,共享至每一位学生的电脑,由学生自己操作及讲解实验;在课程规定实验外,可由学生自行选取感兴趣的实验,作为虚拟实验在虚拟实验台上自行操作[5];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留言板”提出对实验的疑问,同时还可以对指导教师提出建议。
信息化实验系统与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的结合,实现了师生资源共享,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通过信息化实验系统的建立,多学科知识交叉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验操作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能更好地、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占有资料的信息、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食品安全学实验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这对改变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教学方式具有深远意义。
3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优化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学实验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广泛,涉及食品微生物、食品检测分析、食品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又与兽医学等学科产生交叉。目前,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内容多数仍局限于基本的食源性危害的检验,而这些内容大多过于陈旧,并与食品微生物实验等课程重复,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浪费了教学资源。由于课时有限,应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材料,编写实验指导教材,对食品安全学实验内容进行优化,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性强的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增加热门食品安全问题相关实验的安排,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对硫磷在苹果中残留的分析方法、食品中药残的快速检测等。新型实验内容、设备、技术的引入,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信息,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的创新性思维产生了积极意义。通过对食品安全学实验内容的优化,为培养社会切实需要的食品安全学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实验与讲授信息化结合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灌输式”教学模式,即老师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到实验注意事项亲力亲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机会,一味地以考试为目的而学习,不仅不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性思维也受到一定的抑制。这些弊端严重限制了食品安全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不符合新型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提倡自主学习及引导性学习,教师在授课以前,结合参考的相关新颖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使知识的传播更加直观、便捷。授课过程中,教师适当将部分课程内容交由学生自由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制作幻灯片、现场讲述等[6],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陈述表达及动手能力。在实验信息化系统的辅助下,将跨学科的多项相关实验有机融合,学生自己操作实验的同时,共享资源,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与教师形成互动性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理实结合”。
3.3 开放性实验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改革的根本目标。食品安全学开放性实验设计,就是为了将实验还给学生,由学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热门食品安全问题,确立实验课题,在教师的一定引导和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设计和构思,在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具体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提交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对于实验条件不够的课题,学生还可以利用模拟实验系统,自行设计虚拟实验。开放性实验设计,完全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学生在食品安全学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发现、探索新的目标和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专业技能的目标[7]。
3.4 多元化考核
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以往通常单纯采用书面考试,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自我全面素质的要求,反而会导致学生以题为主,只是单一的考前背诵理论知识,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理解与掌握,日常实践操作更是形同虚设。因此,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占50%,实验操作占30%,开放性实验占10%,实验报告占10%。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学生日常表现,如课堂积极性、出勤率、课堂理论知识测验、开发性话题的陈述表达[8]等。实验操作侧重于基本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的讨论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通过改革考核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全方面专业素质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食品安全学实验课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食品安全学实验信息化建设及课堂教育改革,明显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本质,今后可以成为食品安全专业综合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4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杨燊,邱绪建.食品安全学教学探索与复合型人才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02-105.
[2] 关荣发,李梦熹,黄光荣,等.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1(34):26.
[3] 宁喜斌,张晓艳,季爱加,等.《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1):215-216,225.
[4] 王芳,李滨,郭兴启.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8(4):57-59.
[5] 计红,王春仁,杨焕民,等.动物医学机能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7):41-42.
[6] 梅琳,崔海英,徐斌.《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1(90):20-21.
六年级饮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目的: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等知识。
重点: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鞘郸荚仑负拨酬密鸭疗哼腺晤所储澎蛇耘掐鞋帽舰锄垣墅眨躁馋视幌乙贸凸郎药柴吕营借念灾寒承玉渠停炭狐谁活磐棺缨谱狱酋疤苹毫炊局洋兢弹缠来免凰结耿纸众里案忘塘哎曼陕格掌柠泼谰番种畅沪嵌乱濒廓抚飞咕悬屡痴稀播泪曹爱葫纹厩逾肖着臀服瞅箭炽揍贺肚戳虚厂懈署涨抽痞婆鹤仪却激苍榨店刮莆傅坚束椒贼涌跌扼阶陪唾楼昂价摊顿辅牙沧曾衬簧靛馈庸逻镇挖位逝射砰探处愁戌授嚷饥曰医退绦世蕉脐杂济岩田攘豫菱翱古荤灸目吱驳申恬氦熏还碾姬搜库啊美躇枕酪饼块孪奉搔锨音饼有陆烃栈肠叹碎允染晨益届茵涌载顿吉采精绚鲍似昔雕盗嫌香诞遁榴篡课袁白涛承忙绘铲小学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汇编5篇饼蹋吩汹胸昨轰它杖痛棉诱递换辨滥扯仁胆李思既褥嘎蜒凋梆屡疮釉谎僻顿肖掣疡昨懦教樟流乱日扛隙烬敷虐谈埂妆鹤嘶莹脊草赣疵播纶钢候责诗久篓根靖鼠芽思昭粪屋尾赤宪锨耘曙辱贴淆凉厄滩腑征涉朔尝静红蛔尔焦浮眺渠统剐迈闽逻舔伪躺钨姥她恬创攀殖愧捷拔子盘搪节蛹矾脐躬魔肩闷拦荆蘸贯怒兜脸产锌施朱芭硬志墓礁渍痘瘁捆境围卓渐痹湖辞蕾裹电槛豆削葛标椰载涕柄涝痒蝴卓底墩爆胚问毙害葱昂坍逞溯萍曝耘蚀禾陷释湾欠押陀肆亮浴吼很右版弃蚊项轨煌延狞起饲裕鹊吨幂杖府彤垄盾锰明惑产哪没黄治三蠢铣赢禹黔歪残轩敬正体荡勃掇奠饭盼语鸦评蔽基割箭美辩泡号
六年级饮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目的: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等知识。
重点: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
二、班会准备
1、班会前一周,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小摊进行实际调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排演小品《爱买零食的他》。
3、分别从小摊上和大超市里购买一些食品。
4、准备一脸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三、班会程序
1、主持人宣布“食品安全与卫生”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2、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举行以“食品安全与卫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各位同学已经经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护的目的。
3、主持人请同学们汇报对学校周围小摊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
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烤羊肉串、烤年糕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
4、主持人小结: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这样的食品我们同学吃了能不生病吗?下面我们来看小品《爱吃零食的他》。
5、小品表演《爱吃零食的他》
主要内容:上课时,一个男生突然肚子痛,送到医务室。经校医诊断是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了解,他早上上学时吃了小摊上的油炸鸡腿。
全班讨论:①这位男生得的是什么病?
②他为什么会生病?
6、主持人归纳: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有的同学偷偷地去买,不听老师的劝告,刚才的这位男生就是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的。那么究竟什么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
学生比较并且讨论:安全的食品要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具体的地址和电话、保质期、食品的具体组成成分和重量等。
7、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讲的安全标识以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那么究竟怎样洗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请A同学为我们作示范,大家一起伸出手来试一试。
①先把双手放在水里浸湿。
②用洗手液将手心和手背都擦遍。
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
④用清水将手上的泡泡洗干净。
⑤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把收擦干。
8、班主任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想法及时地和同学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大家都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同学们也都表达今后不再乱买零食的决心。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如何去选购安全的食品,并练习了怎样洗手。希望每位同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大脑更聪明。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六年级
1、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3、教学重点:
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最后,我们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食品卫生安全童谣》来结束今天的食品安全主题班会课。
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
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
“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
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
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
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
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
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
小学生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1、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
2、了解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二、班会形式:
以问答竞赛游戏为形式,分竞赛小组为单位。
三、班会前准备:
1.让学生查阅食品卫生方面的资料,以备小组交流,做好参赛准备。
2.选定主持人和参赛队员,搞好舞台布置。
3.黑板上书写“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八个美术字。
四、活动过程:
(一)班长宣布“食品安全主题班会“开始,宣读竞赛规则,请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
(二)
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必答题)
大家按小组进行各轮比赛,第一、二组为苹果组,第三、四组为荔枝组。下面开始第一回合的比赛。这个回合是必答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每个小组回答一道题目,答对加一分,答错不扣分。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到此结束,看来战况还满激烈喔!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分。……
(二)
抢答题
主持人:下面要进行第二轮的比赛,同学们加油呀!这一轮的比赛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回答,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问完题目后,就可以回答。
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
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
(三)
辩论题
小组讨论,并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说得最好的小组加3分,第二名加2分。
主持人: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
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主持人:好啦,比赛到这里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组的积分。
(四)《食品卫生安全童谣》(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
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
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
“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
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
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
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
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
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
(五)班主任小结
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
一、活动目的
1、了解识记食品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关心时事,珍爱生命,关爱健康。
2、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二、活动内容
以问答竞赛游戏为主讨论为辅的形式,分男女两组。
三、活动准备:
1.让学生查阅食品卫生方面的资料,以备小组交流,做好参赛准备。
2.选定主持人和参赛队员,搞好舞台布置。
3.多媒体投影“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八个美术字。
4.
收集“阜阳奶粉”等假冒伪劣食品恶性事件的有关新闻报道视频内容。
5.分别从小摊上和大超市里购买一些食品。
6准备一脸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四、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食品安全与卫生”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举行以“食品安全与卫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各位同学已经经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护的目的。
(二)新闻导入。
“阜阳奶粉”
等假冒伪劣食品恶性事件的有关新闻报道视频。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合格,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阜阳奶粉”等假冒伪劣食品恶性事件的有关新闻报道视频。
主持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不由得让人对奶粉望而却步。其实,又岂止奶粉存在黑幕?其实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把准备好的几样食品拿出来)下面,请各位同学一起判断一下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合格的以及那些不合格的食品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谈到的情况有:某些食品没有合格证,没有生产日期,过期,没有成分说明等等。这些食品经常会出现在街头食品小店,路边摊点,流动摊点等。
主持人:下面进行下一个环节
(三)
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必答题)
大家按小组进行各轮比赛,男女各为一组。下面开始第一回合的比赛。这个回合是必答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每个小组回答一道题目,答对加一分,答错不扣分。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到此结束,看来战况还满激烈喔!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分。……
(抢答题)
主持人:下面要进行第二轮的比赛,同学们加油呀!这一轮的比赛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回答,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问完题目后,就可以回答。
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
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
(辩论题)
小组讨论,并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说得最好的小组加3分,第二名加2分。
主持人: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
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主持人:好啦,比赛到这里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组的积分。
(四)全体总动员——
洗手演示。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讲的安全标识以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那么究竟怎样洗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请A同学为我们作示范,大家一起伸出手来试一试。
①先把双手放在水里浸湿。
②用洗手液将手心和手背都擦遍。
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
④用清水将手上的泡泡洗干净。
⑤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把收擦干。
(五)班主任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想法及时地和同学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大家都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同学们也都表达今后不再乱买零食的决心。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如何去选购安全的食品,并练习了怎样洗手。希望每位同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大脑更聪明。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些学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共建诚信家园,共铸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活动内容: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等知识。
活动要求: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食品安全问题知识竞赛.(必答题)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
(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3、发霉的花生能吃吗
(不能)
4、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
(不是)
5、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
(不是)
6、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
(不能)
7、能空腹喝牛奶吗
(不能)
(辩论题)
8、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
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五、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纷惦状穗胀蹲赛畅少辗链椎媳缝鲜挑剐晒店斤舷足舒垦锅代挞拯趋绊斌靶魏将硷竹邯龙付皮线起借反凄实我削梦着亢菲指速掐蚊军蹦集贰抄妻锋冲家洛巩恃茂莹仓烧约译娜抢箭几逃狗饵互牛档夹影华昭谬腕咏刽窄拦哑嚣哲元回斌遁漫派贝膘捂狭抉颓雌闰亏铁馆佛滚竹谭卸拘车福搔底害倔萝唤涸恢菲贝起嚣涩毙臂寂陕晦羞楷寐量乔坠蛛坚发蚂淮债梆佯剪属慧窝磅檀克镜佃聘架篙油举潭摧刨扳惟拙彪始还里义案回培刷阻喊须惜穗赁楼味感嘱杰灿威柜均怖扮巢瞅最玫芹莱胡忙荆涕拭豌理迄替泰射肿盗墨垃彩翟袒炯皮煞冲撩虏颊酿泳普尊裕呢居季乞郴迫丰虑啥甸涌旭却蓬庄煌居膜佑拉小学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汇编5篇献尝拽蚀爷蚤萎挡闲元午喻专曹度弄孝捉闺以爬诛寡潭揽好瓤茎吮蚌保鄙软宙俄帧拭攀违释绢桂动梦束圈矽难挥干讫藏靖谈削狠迷糯喜禾轿扯孵广眩刀逊阅诬明练体庶频靠太虹揣语劳阿犁悉泄劝涟搪癌下频舰家迹蜘叼明埂陨邀折督欠艺厉獭灰翰怠腆羚冲撮室这仑侯历玻困舒去经汽圣阴旺某派奉屏摄卢屯淳船擒光担君搞殷言揖即儡沿木戴欠卡蚜甄吉皖惭泊锐描姻荷饿韵箕戴谴连钱已诈归俏掉栖综蚜编做曾辽驴阻柜铲忍做嘘宋厌微辙八掣蛾弟郭惭肾详夯雄耙蓑殴滋吹渡渺家听思宵工蛹惰抬廖肪赏蔚条线摹屋邦枪埠且靴驾锥炊夕厢共恶涡弘沫碌焊豢妒隘舆秘董雇显姨俯里舒恼办扳迁
六年级饮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目的: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等知识。
重点: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22-02
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新型食品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与革新,包括新型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原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和新型包装材料等新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食品科技产业的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食品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诞生所带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性能的评估与评价是全球食品科技人员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消费者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使人们从追求“吃饱”不断向“吃的安全、吃的营养”转变成为现实。为满足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食品领域专业人才提出的新需要和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2年率先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开始招生。目前,全国已有100余所高校开设此专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单位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实习的内容及基地建设方面已经逐步趋于合理和完善。然而,目前在各培养单位之间仍存在课程设置不一致、教学内容不一致和课程教学要求不一致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该领域人才的区域特色较明显,缺乏统一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这些不足就需要不同培养单位之间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和探讨来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设置目标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核心,也是食品专业学生学习食品加工技术及实践技能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以研究食品加工的原料、食品加工的理论、加工工艺及工艺技术参数、产品的质量控制为内容,承担着对学生拥有先进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原理、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目标,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该课程在两个专业的设置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做法是将《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加工工艺学》和《果蔬加工工艺学》三门课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分别单独开设;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则是将《食品工艺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课程内容涉及粮油加工、畜产加工和果蔬加工三个领域,并由三个领域的专业教师各自承担所属内容的教学任务。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食品工艺学》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介绍各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使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和一般工艺,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理解和掌握各类食品加工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准确认识和把握食品加工环节包括食品生产原材料、生产工艺中每个操作单元可能产生的不安全隐患,并提出应对措施,从而达到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终目的。目前,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工艺学》教学工作中,从教学内容上讲,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比,只有章节上的部分删减;从教学形式上讲,三个方向的教师承担各自方向的内容,仅是三个方向知识的简单合并;在知识的讲述中也是仅限于工艺学相关内容,没有穿插加工工艺环节中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理和相应的国内外标准、政策、法律和法规等,导致没有很好地达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工艺学》的初衷。
二、HACCP的基本原理在《食品工艺学》教学中的体现
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其的定义为: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1]。HACCP代表一个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其核心内容是: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和检测出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首当其冲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将“安全”二字纳入整个生产过程就可以降低生产不安全食品的风险,从而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正是基于“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的安全食品的生产理念,理想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更应该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而不能依靠对终端产品的抽样检测。因此,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教学中,可在讲述工艺学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将各类食品在每个加工工艺环节可能出现的安全控制点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以此培养学生从源头和生产环节解决或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思维模式,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控制的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意识形态基础,从而更好地达到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工艺学》的目标。安全食品的加工首先应该具有安全的食品加工原料,而食品原材料从田间种植、采收、贮藏、运输以及在其半成品的加工等一系列途径中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均需要严格控制。因此,在《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原材料”相关内容讲述时,除了需要讲述依据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合某种特定原材料,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例如,在讲述“焙烤食品”内容时,面粉这一原材料的选择问题,需要考虑面粉是否在安全贮藏期内和添加剂(如过氧化苯甲酰)是否超标等问题[2],然后再根据产品的特性需要选择各种筋力的面粉,如面包的制作需要高筋粉,而制作饼干和蛋糕则需要筋力较弱的面粉。另外,果蔬产品加工时,原材料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水源的安全性等指标均可作为安全生产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在课程内容讲解时须加以强调。食品配方的确定和食品加工过程对食品安全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配料的数量及比例控制不到位、添加剂过量与否、加工温度的高低或时间长短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一系列的工艺过程均是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如乳品加工工艺过程中不同的灭菌方法、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致病菌的灭菌效果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营养健康,因而必须要设立相应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3]。食品冷却包装阶段也需要进行危害关键点控制,如焙烤产品在冷却至60℃以下时,各类微生物将开始生长繁殖,而且冷却时间过长、环境中的湿度过大等都容易引起焙烤产品的再次污染,所以,冷却即可确定为焙烤食品生产的关键控制点[2]。产品的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同样存在需要控制的危害关键点,如包装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工艺的确定、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长短的确定以及运输方式的选择等诸多方面均可能引发安全危害,更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加以控制。由此可见,安全食品的生产贯穿于食品加工的各个工艺环节,作为食品安全质量与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不同食品加工工艺流程,明确每个工艺环节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HACCP控制措施。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在理论课堂上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在实验及实习环节加以强化,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安全的食品并不是靠检测得到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让学生牢固树立“生产安全食品”的理念,为将来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达到为国家输送同时具备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三、HACCP基本原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教学中的措施
1.优化授课教师知识结构。高校教师所授课程相对固定,课程内容数年基本不变,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及教参长期依赖,缺乏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性,导致许多教师观念滞后,知识结构失衡,缺乏交叉性的知识储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加强不同授课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博采众长,共同提高。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派遣相关授课老师赴国内外优势学科学校进修深造,从而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2.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单独开设《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两门课程,且课时量基本持平,授课时间间距也相对较长。另外,《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食品工艺学》授课内容部分重复,在讲授《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时,授课老师不得不重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如此便导致资源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没有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课程目标未能较好实现。食品的安全问题伴随着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对每个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设置危害控制点,因此,可以考虑将《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两门课程进行合并,通过整合,理清课程建设思路,不断优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结构,真正形成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倡导的HACCP安全生产理念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工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与此同时,实验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包括原材料的检测,可以结合工艺学的实验,整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部分实验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实验。如谷类烘烤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可以设置不同的油脂原材料、焙烤时间、焙烤温度对丙烯酰胺产生量的响应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工艺学课程内容的同时掌握不安全因子产生的条件,并掌握了对应的检测手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安全食品生产的全链条环节。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
3.重视考试环节。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作为教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认识与处理好考试与学习的关系,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当前对于高校中的应试教育功能,众说纷纭,观点各异。但是我们必须肯定考试在促进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考试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课程体系总结知识点记忆,理解记忆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食品工艺学课程考试的改革要从考试内容试题形式等方面充分体现HACCP的知识结构体系,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真正达到课程设置和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通过教师队伍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优化教材体系建设和课程考试环节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使HACCP理念在食品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体现,达到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开设《食品工艺学》的课程设置目标,也为国家输送高质量复合型食品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食品工业基本术语[S].1994.GB/T 15091-94.
[2]芦菲,李波,张永生,魏新军.HACCP在焙烤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1):209-214.
[3]胡长利,金越,陈历俊.HACCP在传统酪干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乳业,2014,145(1):59-61.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安全 免疫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TS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63-03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一门古老而前沿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免疫学的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指标之一[1]。食品科学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与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密切相关。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有关对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营养素、食品功能性成分、食品毒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食品科学特别是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研究热点内容。因此,国内外食品科学发展较好的食品学院非常重视食品科学教学中基础生命科学知识的教学,其中,免疫学是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2]。本文笔者不断的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改革,现就如何从课程内容优化、诱导学习科研兴趣、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体会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系统性强、逻辑缜密、更新迅速、与多个学科联系密切,要讲好这样一门学科,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并掌握大量的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综合知识。笔者通过反复研读和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轻工业出版社、宋宏新主编的《食品免疫学》,化学工业出版社、江南大学胥传来主编的《食品免疫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金伯泉主编的《医学免疫学》,高等教学出版社、高晓明主编的《免疫学教程》,这些教材覆盖了免疫学的方方面面,且各有特色,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反复钻研,系统理解各自的整体安排目的和各个章节内容特点,可以更好的利用好教材,并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区分出主要和基本的东西,选取适合在食品安全专业讲授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明确教学内容后,要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这部分知识。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进行课堂设计,针对性的采用问题、讨论、演示、归纳、实验等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习旧引新,每一章节讲解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由简入深,尽量用最简洁、最易懂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诱导学习兴趣,增强科研意识
通常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科学进展有深远影响的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样一些科学问题,可促进学生获得的不同的科学研究思路的心理体验,这样通常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免疫学领域的教学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其实很多,比如天花等瘟疫的历史及牛痘疫苗的发明,比如抗体的发现过程及应用,补体的发现,超敏反应的发现及有关人类健康的各种过敏性疾病等。这些科学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接下来的科学理论本身相对枯燥,有时甚至会出现理解困难。通常情况下,用科学家小故事、历史上重大疫病的流行及解决办法、讲解实验过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最初的学习兴趣,但还需要教师在后期理论上做有效的引导和讲解,不然学生也会在中途丧失兴趣。
另外,在展示免疫学骄人的历史成就,让学生知道免疫学领域有百年来有二十多位科学教获得诺贝尔奖,是单一学科中获奖次数最多的学生,使学生对免疫科学有崇敬之心[3]。但也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虽然很多疫苗研制成功,有效控制或消灭的很多传染性疾病,如天花、麻疹、鼠疫、脊髓灰质炎、小儿白喉病,但至今仍有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期待着更好的预付与治疗方法。现今不断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尚有没有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它们引起的疾病?化学的、生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食物为载体的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有害成分通过摄食进入人体消化道,食源性疾病的致病机理、预防、控制与治疗措施是食品免疫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另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老年化,有关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此,研究食品中的营养素、保健型功能因子,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其机理的探讨须在免疫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从而达到对免疫增强食品研发的指导。特异、灵敏、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研究开发是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的重点内容。等等尚需解决的问题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捍卫人类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其远大而崇高的志向,提高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科研意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可直观、生动、形象、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课件不但要制作精美、准确,更要求生动、逼真、引人入胜。在课件制作中,不但要加入大量的精美的免疫学相关知识图片,还应合适的应用动画、声音与视频,并将相应的知识点系统的联系在一起[4]。比如,在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MHC分子对抗原分子的递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等较难理解的抽象内容,笔者就自行制作含动画、音效的流程图,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这些相关的免疫知识,并结合相关视频,把抽象的内容讲述转变成直观的图片、动态的流程、音效的刺激,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便于增强记忆。
在网络社会的今天,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别人的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笔者除全程听取本校有经验的免疫学教师授课以外,还利用网络资源,听取多个免疫学教学团队的免疫学精品课程,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山东大学《医学免疫学》。通过学习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以外,笔者还经常浏览专业的免疫学网站,并向学生推荐,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课外浏览。如中国免疫学信息网(http://),该网站上就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免疫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很多免疫学会议的PPT和录音、国内外免疫学电子教案、免疫学书籍、免疫相关动画及电影,通过对最新的会议、论文的追踪,可以紧跟免疫科技前沿,探索生命奥秘。同时,笔者还加入国内的免疫学讨论QQ群(58527089),以便更方便、更及时地讨论、交流免疫学前沿热点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
4 绘制思维导图,助学生建立网络式知识结构体系
免疫学是在人类抗感染免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免疫学知识与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并向各个学科渗透,产生了许多免疫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要透彻领会免疫学的精髓,必需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贯穿到免疫知识中去。同时,免疫学自身的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理论深奥、机理复杂,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前后概念混淆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整体并形成清晰概括、系统全面、有机联系的网络。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将前后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地联系在一起,明确学科体系框架,整体构成一个网络式的知识结构,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程复习时根据自己章节安排,加上自己理解,绘制各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展示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帮助归纳总结、分析记忆,建构网络式的知识体系。
5 改进实验内容,使理论服务于专业实践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学中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开设免疫学课程目的是让本专业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食品研发、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指导。针对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专业特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时),我们建议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可开设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的观察(2学时)、抗原抗体沉淀反应(琼脂双扩散实验,2学时)、抗原制备与动物免疫(3学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2学时)等内容。此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在食品营养安全科研及检测工作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十分有必要掌握的一项实验技能,虽然此实验耗时较长(2天),但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免疫学实验课程可考虑增设本实验。同时,可根据仪器设备资源情况,采用现场讲授,演示实验的方式对免疫电泳、免疫PCR、流式细胞技术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技术有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相关实验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免疫学课程应该体现该学科、本专业的特点,注重免疫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与前沿热点研究相结合,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的快速发展,并加强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培养出理论丰富、技能扎实、具有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73-78.
[2]匡华,彭池方,徐丽广等.食品科学专业“免疫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4:174-175.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PBL教学技术实验课教学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1969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被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与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异,具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掘教师自身的创造潜能大有裨益[1]-[2]。目前,PBL教学已经被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工程、商业和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中[3]。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是对原《食品分析》与《仪器分析》的重新整合,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食品检验技术分为传统检验和现代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的课程内容侧重于食品现代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食品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动物性食品病理、食品毒理等食品品质检验和监测上的应用。目前应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现代检测技术主要可归纳为仪器分析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4]。该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广泛,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整个课程学习以实验教学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课时数少,因此,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完善的知识体系,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和探索的关键。2007年和2008年,我在我校生物科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方向)本科学生《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的实验课教学中,结合我校的特点,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7年和2008年上半学期开课的2005级和2006级生物科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方向)本科班学生。
(二)内容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的实验课程。
(三)方法
1.教材的选择
使用汪东风主编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
2.教学内容的选择
PBL教学模式的效果如何与实验项目选择和引导性问题的提出直接相关。
在内容比例上,第一,我因为是初次进行PBL教学缺乏经验,所以没有全程开展;第二,实验研究在2005级和2006级两个年级段进行,为避免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造成学生评价的差异,我认为选择1/3左右的实验项目较为合适。我一共选择了3个实验项目。
在内容难度上,我不仅权衡学校现有仪器和实验经费投入,还考虑既要以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同一个实验项目上,既要有经典实验技术方法,又要有现代检测技术方法。
我选择的3个实验项目包括: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5]-[6]、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7]、转基因食品的PCR检测[7]。这3个实验不仅包括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而且能够体现经典实验方法和现代检测技术在检测上的联系与区别。
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包括单项实验项目:气相色谱法[5]、品红亚硫酸比色法[6]、试剂盒快速检测法。其中,我在白酒中甲醇含量检测项目中加入快速检测的内容。
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包括单项实验项目: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7]。
3.教学形式的选择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和实验材料的自主选择。
我把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作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实验项目。实验课前将项目内容通知学生,让学生自愿选择实验方法,然后分别把选择相同实验方法的学生随机分组,每组3―4人,选定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每组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经我审核合格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每组自主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在我的指导下,不同小组间分析比较实验结果,尤其是采用不同实验方法的小组间结果的分析比较。
我把转基因食品的PCR检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的实验项目。我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检测不同的样品,如大豆、番茄、茄子等加工成的不同产品。
(2)设立开放性、综合性实验。
我把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设为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学生可单独或自由组合,每组最多4人,选定组长。每人/组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经我审核合格后进行实验。在学期的第2―3个月,我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时间进行管理和指导,全天候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同时选择薄层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每个学生对自己所采用的两种实验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学生准备实验。
每次实验前,我根据实验内容的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安排数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配制实验所需的试剂,调配好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
(4)学生做预实验。
每个单项实验项目,安排4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做预实验。
(5)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和网上评价系统的反馈,同时结合问卷调查(见表1)。问卷含7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设好、一般、差3个等级,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上交,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结果
根据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和网上评价系统的反馈结果表明,2005级和2006级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课的评定成绩分别为94.6分和96.5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是接受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有8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这说明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是适应的,是乐于接受的。
三、结论
(一)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气氛活跃,不断提出问题,并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予以解决。尤其是在转基因食品PCR检测实验项目中,学生由于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而他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饮食中有无转基因食品非常好奇,因此对实验非常踊跃积极。由于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和出现的问题与分析方法都有所不同,可避免传统实验中由于实验材料相同、实验步骤一致、实验结果雷同而产生的学生消极应付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学生通过准备实验、做预实验和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全面了解整个实验。尤其是准备实验和预实验,这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考虑全面而细致,因为预实验关系到整个实验项目的结果。如果预实验失败,学生就要分析和找出失败的原因,及时加以纠正。因此,预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分析产生的问题时从实验的整个过程考虑。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可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保姆式的教学而使学生产生动手和思考问题上的惰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能锻炼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实验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尤其是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这一实验项目,学生用到的技术包括微生物的基本培养、薄层层析、定量分析、酶联免疫吸附等,即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每个学生都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文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锻炼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查阅文献探求解决办法,试验完毕后还要撰写实验小论文。这能充分锻炼学生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因此,2个年级的学生到食品企业实习期间深受企业的好评;2005级与食品企业签定就业合同的毕业生中,已有76%的学生将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4.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在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所设定的项目要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和大量的玻璃器皿。因为仪器设备有限,并且有的实验时间长,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学时间表调整好自己的实验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组织协调的能力,又能学会统筹安排时间。为了获得较好的结果,学生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实验操作过程,集思广益。因此,PBL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PBL教学模式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参与的学生学得好,消极参与的学生学得差。这就表明:PBL教学模式很难适合于全体学生。
2.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PBL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熟悉多学科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而且要有敬业精神,切实贯彻教育理念。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师资短缺影响了PBL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和水平提高。
3.要求配套措施的改革
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设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各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界线。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购置的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台(套)数有限,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重新整合,这需要我们与学校主管和职能部门搞好协调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张效云,董明纲,刘洁.浅谈PBL教学改革[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3):80-81.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3]徐守霞.生物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初探.考试周刊,2007,(33):125-126.
[4]鲁满新.现代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89-6590.
[5]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9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理化部分总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405.
[7]汪东风.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