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门诊;输液;满意度
随着季节性发病高发期,使得许多病人因医院床位紧张而在门诊进行输液观察,在门诊病人输液中由于工作忙碌,对病人关照不周,常导致病人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加强环节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1 分析原因
1.1 规章制度不落实 由于门诊输液人次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常规不认真,如配药前未能做到双人查对,接药后便匆忙操作,或在操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谈论无关话题。在门诊输液室环境嘈杂,加上病人及家属焦急等待治疗,护士在叫病人姓名时,如口齿不清、声音欠响亮,易发生不该发生的差错和事故。加之巡视不及时,往往需病人或家属呼叫才更换液体或拔针,或是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当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不通畅等情况时,往往先由病人及家属发现,再提醒护士。这些情况均易引起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1.2 业务技术不过硬 体现在未严格按照静脉输液程序进行操作;一针见血率不高;护士拔针后未告知正确的按压方法,病人按压不当造成皮下淤血;这些增加了病人痛苦,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情绪。
1.3 缺乏解释与沟通技巧 因忙于操作而解释不够,如静脉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就离开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反应、输液时间、间隔时间、滴速快慢有无影响等未能仔细向病人或家属作解释,造成病人或家属任意调节滴速;部分病人随意缩短用药间隔时间,因此出现晕针、静脉炎、疼痛等情况,事后病人或家属往往对护士不满,指责护士事先告知不到位。另外,有些注射药物往往有副反应,可引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低血糖反应、静脉局部刺激等;一些易致敏的药物尽管皮试阴性,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些不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也偶尔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病人往往会感到恐惧,病人或家属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整改举措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牢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利用晨交班、护理教学等时间学习,用典型医疗事故警示大家,自觉用法制来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时,除药物、操作等相关知识宣传外,还要告之病人及家属输液滴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的,告知滴速不准确的危害性,使病人或家属知晓,自己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以确保输液安全。
2.2 增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的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减少差错事故,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前提。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瓶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此外,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使用前应按常规检查有效期及有无漏气;医嘱要两人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
2.3 加强业务技能训练 护士长应根据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在人员配备上合理排班,高年资的护士搭配低年资的护士上班。对一些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由高年资护士穿刺,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保障对病人的穿刺成功率。
2.4 适时作好健康教育
2.4.1 收药环节 热情接待病人,详细核对病历治疗单,并了解病人诊断、既往史,药物和医嘱无误后填写输液卡,将诊断或既往史写于其上(便于以下环节进行宣教)。向病人讲解: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液体总量、当日用量、有无续接液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4.2 输液环节 管床护士将所输液体认真配置仔细检查后核对病人,确认无误后按照静脉输液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根据输液卡所写诊断,进行专科知识教育。如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嘱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注意休息;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扩血管要药物速度宜慢,以免血管扩张引发低血压、头晕等不适;泌尿系感染病人嘱多饮水,以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等等。
2.4.3 巡视环节 护士巡视时,不单是观察液体的滴速、有无外渗等情况。还要根据病情给予适时的健康教育,不但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加强护患沟通。协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扣背,指导正确的咳嗽方式;如发热病人,应给予讲解发热时,不宜盖被过多应多饮水;指导泌尿系感染病人多饮水、少憋尿、注意休息、保持会阴清洁等等。
2.4.4 拔针环节 输液结束时,向病人讲解拔针的正确按压方法,嘱穿刺肢体可适当抬高于心脏水平,拔针后穿刺部位不宜搓揉;拔针后输液肢体不宜立即负重,以免造成皮下淤血。询问病人用药后的感觉,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宣教,如发热病人体温未退,嘱多饮水,注意休息,连续治疗;冠心病病人注意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外出时随时携带硝酸甘油,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立即舌下含服等等。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是结石在胆囊内及其移位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女性多见。
1 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年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
2)既往有无反酸、吸气、上腹饱胀及类似发作史。
(2)生理状态
1)局部
疼痛部位、性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放射痛;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包块等。
2)全身
有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腹腔积液等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情况。
3)辅助检查胆管系统相关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3)心理状态
1)病人对疾病的进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程度。
2)病人对本次发病的心理反应,对手术过程、术后不适、预后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反应及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卧位,有腹膜炎体征者宜取半卧位。
(2)进食可以促进胆囊收缩,加重胆绞痛,因此,急性期指导病人禁食,病情稳定后,宜食用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疼痛的护理
1)观察腹痛部位及性质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或腹痛加重,波及全腹,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诊断及治疗方案明确后,遵医嘱可给予镇痛剂,以减轻疼痛。
(4)高热的护理
1)高热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加强营养。
2)及时更换床铺使病人舒适。
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
(5)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补液及抗感染药,防止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对病人耐心解释发病原因,手术目的、预后及注意事项,给予鼓励、安慰以取得配合。
(7)术前常规备皮、置胃管、药物皮试、配血等。
【护理评价】
(1)病人有无疼痛加剧或反复发作。
(2)病人的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3)病人情绪是否稳定,是否配合。
2 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各器官系统情况、引流管放置情况。
(2)生理情况全麻者是否清醒、是否躁动、心电监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呼吸情况;伤口有无渗血,各引流管引流液量及性质的变化:出入量的情况。是否舒适。
(3)心理与认知情况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手术的满意程度,能否适应监护室环境,对手术后各种不适的心理承受程度,对手术后及康复出院后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记录。
2)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腹腔引流管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如果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4)观察病人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有无四肢发凉、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5)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等表现。
(2)维持腹腔引流管效能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堵塞及脱落,每1~2小时挤压1次,避免逆行感染。
(3)呼吸道管理
1)全麻未清醒者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2)指导并协助有效咳痰及深呼吸。
3)病情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4)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吸入后协助拍背排痰。
(4)及时评估病人舒适状况。协助取舒适卧位并定时翻身。
(5)制定活动计划,预防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恢复自理能力。
1)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
2)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如足背伸曲运动,预防术后并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3)术后视病情指导并协助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6)加强营养,促进康复
术后禁食,肠蠕动恢复后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肝功能不良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
【护理评价】
(1)疼痛是否缓解或能耐受。
(2)病人排痰是否有效,肺部呼吸音是否清晰,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
(3)病人是否自述舒适感增加。
(4)病人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保证,自理能力是否逐渐提高。
(5)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出血是否减少或停止。
(6)引流是否通畅、有效,引流口皮肤是否正常,胆汁外漏量是否逐渐减少或停止。
[关键词] 手术病人;术后护理
临床资料:
手术病人300例,男120例,女180例,阑尾切除术40例,剖宫产120例,骨折病人80例,其他如胃胃穿孔、肠梗阻、胆囊切除、疝囊高位结扎等病人60例。其中正常愈合出院280例,伤口感染2例,伤口裂开2例,脂肪液化4例,术后咳嗽发热病人12例。
在对300例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及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内容有;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人的面色,评估病人,看病人有无缺氧现象、有无失血现象、有无休克倾向,观察病人神志、意识、伤口情况,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剖宫产病人还要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观察病人的尿量、尿液颜色,观察病人有无烦燥、口渴等,判断病人有无继续出血倾向。骨折病人要观察肢体颜色、肿胀程度、皮肤感觉等。一般观察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一次,共观察8至10小时。对于大手术、出血较多、缺氧及其他病情较重的病人,用心电监护仪监测。
2、补液。
补液一般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手术病人补液还要看术中出血的多少来补,补足每日生理需要量(成人2000ml),再按失血100ml补液400ml来补,术后补液不可过快,要根据尿量调节补液速度,尿量多,颜色清亮,则补液不宜过快,一般速度为40滴/分钟,尿量少,颜色深则补液要加速,一般速度为80-100滴/分钟。有尿才能补钾,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3、。
凡是连硬外麻醉术后的病人,需去枕平卧6小时,除疝囊高位结扎及下肢、脊柱手术的病人外,6小时后都可平卧、翻身甚至下床活动。特别是阑尾炎、腹膜炎等手术病人,更应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吸收。疝囊高位结扎的病人要平卧休息3天后才能适当下床活动,以免引起复发。对于不能尽早活动的病人一定要勤翻身,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特别是下肢骨折和脊柱手术的病人,受压部位要经常按摩,发红的部位要避免受压。对于骨折病人,要注意患肢制动,肢体肿胀的要抬高患肢。
4、饮食。
除了急诊病人外,其余需要做麻醉的病人术前都要禁食水8-10小时,子宫全切的病人还要灌肠或导泻,做好胃肠道准备,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肠胀气。术后病人的饮食要求各不相同:腹部手术一般要求排气后才能进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渐到普食,其他手术一般禁食水4-6小时后都可以进食水。胃肠功能恢复后,要为病人加强营养,少食多餐,进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还要适当进水果,多吃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多饮水,补充丢失的水分。
5、环境。
手术病人一般需住在床位较少,通风情况好的房间。手术病人活动相对较少,抵抗力较低,空气不流通就会促进细菌滋生,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多,肺部感染后,很难将痰液咳出,病情会更加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环境对于手术病人康复是极为重要的。
6、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术前准备时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术后鼓励病人尽早活动,肺部有痰的病人鼓励其将痰尽量咳出,痰多不易咳出者还要吸痰。剖宫产的病人要宣讲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鼓励其尽早喂哺。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拆线后病人不宜用力活动,避免伤口裂开,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饮食方面及其他相关知识,要做好健康指导。
[关键词] 门诊; 护士; 病人; 沟通; 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71-01
1 护士要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 1)病人在患病时,首先想到的是要别人关心自己,对自己好,尤其到了医院看到了护士觉得是亲人一般,心理依靠顿时产生,所以护士要主动的与病人打招呼,关心、温暖病人,使病人产生安全的心理。2)病人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无痛苦、经济负担小,短时间内治好,针对此心理反应,护士要认真考虑语言的可行性,不要伤及患者的自尊心,耐心的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并且在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
2 护士与病人沟通要注重第一印象
2.1 要注意外在形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尤其是注射室的护士,在接待病人时,要进行注射的病人时,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减轻病人对注射的恐惧、担心的心理。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感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最重要的第一要素。病人常说:“从护士的微笑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在交往的过程中,护士应具有易被接受的亲切感。
2.2 护士要对病人选择恰当的称呼,要尊重病人 选择合适的称呼、选择恰当的称呼往往是我们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到注射室进行治疗的病人,常需要在连续数天甚至一天数次进行注射,如能记住病人的名字,则更能让病人感到护士的关注,利于消除紧张的心理。
2.3 护士要寻找机会介绍医院的情况,接受诊疗时的注意事项 病人在来到门诊后,在等待诊治的过程中,护士要寻找机会介绍医院的情况,接受诊疗时的注意事项,医院的基本状况,各项辅助检查需要注意的事宜,还有专家、教授的特长等,使患者在心理上有了基本的对医院的了解,也可以对疾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就医,这样对配合治疗护理十分关键。
3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3.1 护士要善于抓住与病人交谈的契机 无论为病人做何种注射前,都必须用语言进行沟通,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和负担,取得良好的配合。与病人的沟通,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与病人正式地交谈。首次给病人抽血、肌注或静脉给予药物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与病人有好的交谈,这样既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了解病情,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健康进行宣教。如笔者曾遇到1位60岁因皮肤过敏而在外院门诊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静脉推注钙剂等抗过敏药物的患者,病人病历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未写明过敏的致敏原因。因静脉推注钙剂不能过快,笔者一边推药一边与病人交谈,询问病人的饮食起居习惯,经耐心诱导、解释,病人突然想起近来常去公园,而那时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故提醒病人可能是花粉致敏,最近尽量避免去公园,病人欣然接受了建议。后来几天,因为未继续接触致敏源及坚持用抗过敏药,病人来治疗时,发现症状明显好转。因为抓住了与病人交谈的契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护士谈话要有针对性与病人交谈不是闲聊,而应该是有主题、有目的地交谈 要针对病人年龄、性格、性别、及职业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病人的病情、情绪谈话。不要海阔天空、漫无边际,远离主题,要善于控制谈话的局面,将谈话限制在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内。
3.3 护士要多安慰、关心病人、鼓励病人 人身处逆境,面对不幸时,希望别人的安慰和鼓励。对于老年人、感情脆弱的病人,要多用安慰性语言。对于小孩,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如1位4岁小患儿,患急性扁桃体炎需要输液,因为害怕而不停哭闹;笔者鼓励他,并称赞他为小男子汉,还把他带到一个和他年龄相当正在输液的患儿那里对他说:“你看这个小朋友也不哭”,患儿这时自己主动挽起袖子接受了输液。
3.4 护士说话要有科学性、艺术性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改善,要求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的护理技术,还必须学习其他各个领域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全面的知识,才能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取得病人的信任。凡是陌生知识领域的问题,人容易接受暗示,故而护士要避免不良暗示,使用积极的暗示。如在碘试验过程中,注射完皮试液后,为避免不良暗示,不要对病人说:“你如果感觉有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就及时告诉我们”,而可以对病人说:“您如果感觉有哪不舒服,就及时对我们说”。
3.5 护士要掌握聆听的技巧 聆听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生理过程,而是包括了心理认识的情感过程。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护士要全神贯注地听病人倾诉,注意保持眼神的交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反应,例如说“嗯”、“是”、“对”或点头表示接受对方说话的内容,希望他继续讲解下去。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说话,以示尊重。在交谈的过程中,护士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的聆听者和讲解者。
3.6 护士要善于使用非语言符号系统 在为病人进行注射的过程中,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手势和运动,以及对儿童、重病人必要的触摸,对病人的关心体贴可以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发热病人的额头,在为病人注射完毕帮病人将捋起的衣袖放下,并协助其穿好衣服,在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一个细微的动作,体现出亲情的关怀。
3.7 对医院门诊护士的素质要求 衣帽整齐、仪表端庄,语言亲切、态度和蔼。为病人的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根据病人的合理需求,满足病人的要求,病人无论是来院诊治还是离院回家,都能感受到医院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还有切实的人文关怀,真正体现了护患一家亲。
总之,门诊注射室护士除了要掌握无痛操作技术,还要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注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各种静脉穿刺中,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如不能“一针见血”,应向病人表示歉意。护士熟练无痛的操作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门诊注射室护士掌握了沟通的技巧,不仅能在护患交往中很好地为病人服务,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交往技能,医院也可因此而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使门诊注射室真正起到医院窗口的作用。
[关键词]护士;药物治疗;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118-02
为充分发挥临床护士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我院从加强护理管理人手,采取对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 做好口服用药服务,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1.1 按时按量给药
住院病人口服药由护士发放,护士应熟悉常用药品的剂量,依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在执行医嘱时注意药品用法、用量,发现剂量有误及时与医生沟通,请其修正。有的病人(家属)不看或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药班护士要帮助其阅读说明书,介绍药品的有关知识。有些病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或按量服药,盲目减少或加大药量甚至自行停药。这样都对治疗不利。药班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防止病人随意服药,要加强责任心,送药至床头并看服。要了解时辰药理学知识,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才能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人体血压生理波动呈“两峰一谷”状态,在两峰之前给降压药效果最佳,避免在低谷用药,以防血压过低产生意外;如拉西地平早晨给药降压作用最佳: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调血脂药物辛伐他汀等晚上给药比白天更有效。
1.2 正确指导用药
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一般药物空腹给药,可免受食物对药品的影响,提高生物利用度,如抗菌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刺激性药物饭后给药,可减少胃肠反应,如解热镇痛药物和铁剂:有些药物需饭前给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等;少数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药、止痛药应在症状发作时服药,一旦症状消失,就应立即停药,以免产生副作用。如发热病人用解热药后体温降至38%以下时,不再适宜继续用药,否则可能导致病人大汗淋漓,甚至虚脱。护士应熟悉各种药品服用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并做好解释工作。如服药应用半杯以上温开水送服,不可干吞,也不可用茶水、牛奶和饮料服药;缓释片、控释片不宜咀嚼和掰碎:混悬剂摇匀后才能服用;多种药品联合应用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如微生态制剂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有配伍禁忌的药品,若临床需要,两药间隔1h以上。
2 加强临床输液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2.1 配药管理
静脉输液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容易出现差错的重点环节。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出现差错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配药护士要熟悉常用药品的配制要求,清楚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多与医生沟通,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依诺沙星、加替沙星、穿琥宁宜选用葡萄糖作溶媒,而不用生理盐水注射液作溶媒:抽取药液剂量要准确,不能随意抽吸药量,多加或少加,以免影响药物疗效;输液要现用现配,放置过久药效降低或致敏物质增加,影响用药安全。
2.2 输液管理
输液前要对光检查药物澄明度,发现药液混浊不清或变色时不能输注。有的药物遇光分解,输液时应用黑色的纸或布包裹,如硝普钠、细胞色素C等。要控制好输液的滴数,并嘱咐病人及家属不要白行调快或减慢输液的速度。有些药品输注过快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皮肤瘙痒症,如及时减慢滴速其症状可自动消失。而高风险药物如氨茶碱、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等点滴速度过快,血药浓度急剧增加,易造成严重中毒反应,尤其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血管及危重病病人,很易发生急性肺水肿及心力衰竭,严重者引起猝死。但甘露醇、碳酸氢钠等药物静滴速度不能太慢,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3 加强临床药品管理,保证临床用药质量
科室药品的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护士要掌握药品的性能和药品保管的相关知识,加强科室药品的管理,防止霉烂变质和过期失效。我院制定了科室药品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和护理部监督检查。
3.1 大输液管理
临床上输液用量较大,为了方便护士配药。大输液直接由临床科室领用与保管。大输液容易变质,滋生霉菌或产生絮状沉淀。因此,必须做到按计划领药,勤领少领,先领先用。近期先用,定期检查,保证输液质量。
3.2 急救药品管理
各科急救药品都放在抢救车内,由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管理。急救药品要摆放有序,方便危重病人抢救使用,有些抢救药品需要避光或在阴凉处保存,要严格按要求保管,经常检查,及时补充,保证急救药品安全有效。严禁使用过期失效药品,否则可能造成医疗纠纷或严重的医疗事故。
3.3 常用备用药品的管理
临床科室都各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药品,相当于一个微型药房。要设专人管理,分类摆放,使用有序,使药品质量符合用药要求,保证备用药品安全有效。
4 收集不良反应病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我院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了临床护士在ADR报告中得天独厚的作用。护士每天在病房巡视病人,能够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据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小组统计,近几年来我院ADR监测报告主要来自护理人员,如2006年,我院向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ADR病例81例,其中47例为临床护士发现并上报的;2007年1~6月上报的64例中就有45例为临床护士发现并报告的。临床护士是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监测的主力军。
5 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医疗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健康卫士。人们大都选择就近看病或者在大医院看病后就地输液。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纠纷,护理纠纷的防范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控制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如何正确的化解矛盾,使医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能顺利进行,是工作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 纠纷产生的原因
1.1 来自护士方面的原技术方面:主要发生在长期输液的老年病人和低龄患儿,当出现反复多次注射失败时,病人及家属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又如护士因拔针方法不当,按压部位不妥,手来回揉搓造成大片瘀血,胶布粘住头发,撕胶布时将部分头发扯脱,家长心疼不已,非常气愤。这些情况如处理不当立即演变为纠纷。
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态度生硬,缺乏主动性,说话的语言和方式简单,容易导致护患纠纷,当输液患者多,工作量大时,患者都急着要抢先注射,大家挤在一起,如护士不小心先接后来者,就会有争执。
1.3 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核对药物和患者姓名,有输错液,配错液,未做皮试而输液,皮试过期而输液,未输完液体被拔针的,增加患者的痛苦。当护士工作量饱和,输液巡视不及时,出现输液部位肿胀,药液外渗,输液完毕回血凝血等。有时甚至未能及时发现一些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导致病情恶化发生意外时,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强烈不满。
1.4 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输液瓶中出现异物、絮状物,护士没发现,患者或家属发现,引起投诉;输液过程中不慎针头污染继续使用,一次性针头充当排气管,排气时方法掌握不对及过早拔针造成药液浪费,尤其是贵重药品,被家属发现,从而引发纠纷。
1.5 沟通不良:外带药输液时按院规定需挂号转方,而患者不理解不愿去转方,坚持直接输液的从而引起争执或所带药物不全、不对时需患者重新配药或拒绝输液的,病人就会嫌麻烦而产生抱怨和不满。
1.6 输液有不良反应时:出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出现晕针时,如在输液前未告知患者,而患者缺乏这方面知识,一旦出现任何不舒服患者就会产生恐惧,愤怒,怀疑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担心对身体的副作用等,有时会把怨气全部转嫁到护士头上,如不立即及时对症有效处理就会演变成纠纷。
1.7 患方原因知识缺乏:一般患者认为用药后病情能立即缓解,一旦达不到他预想时就易引起不满情绪。尿结石病人疼痛经止痛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热病人输液后体温未下降的就认为是用药不对,剂量不对;如解释工作不到位会引发纠纷的产生。
1.8 对就近医疗、治疗效果确切和价格经济实惠的期望值较高:患者及家属认为花钱了就应该看好病,立即得到服务,不愿排队等候,但医患关系不是买卖做生意,花钱不一定能买到健康。
1.9 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2 纠纷的防范
2.1 提高专业人员的穿刺技术水平
2.2 科室内部成立输液小组,技术比武以提高技术水平,定时学习新知识,举行科室内部经验交流讨论会,相互学习,交流心得。
2.3 安排年轻护士岗前培训及专人带教,并到大医院进修小儿输液,提高小儿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
2.4 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新老护士搭配上班,对穿刺有难度的患者,尽量让技术过硬的护士注射,如有失败或患方有意见时及时换人注射,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5 提供个性化护理,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护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2.6 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改进输液设备,提供优质服务,为患者免费提供开水、被服、等物品使患者感到舒适,并帮助独自输液患者如付费、拿药等,使病人在输液过程能得到安全与舒适的服务,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2.7 规范服务言行,进行服务礼仪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士服务水平和沟通能力,态度和蔼、语气亲切、文明用语、主动、热情服务,尊重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及人格,保护患者的隐私,穿刺等过程中有漏液时,表示歉意,立即取得患者理解和原谅。
2.8 履行告知义务,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指导,告知患者输液流程,液体总量、药名及药物不良反应,强调自调滴速的危害性,做好输液注意事项宣教,疾病与治疗之间的关系,打消患者对用药地疑虑,同时制止为赶时间造成自行放快滴速和放弃治疗的行为,并注意合理用药,当药物出现异常不良反应时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9 微笑服务主动沟通,实行微笑服务,要求对患者主动沟通,询问患者需求,为其排忧解难,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改变。
2.10 做好满意度测评,行政职能部门开展不定期对输液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测评,进一步了解患者对服务的要求和不满,以便及时整改。让患者对护士测评,促进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改进。
2.11 不断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到:接诊多询问、配药多检查、操作多解释、输液多巡视。
2.12 护理人员应加强理论学习,输液前熟悉患者病情,掌握常用药物知识,对静脉输液所用药品的性质、作用及副作用、输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液体有改动时由专职人员做好标记,加强与患者在用药方面的沟通,增加用药的透明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患者及家属提出相关问题及疑问时,要耐心细致地解答,并通过查对静脉输液卡上的原始记录解除误会。如工作繁忙不能及时给予解释要表示歉意,等时间允许时主动与患者解释说明。
2.13 加强输液巡视卡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输液卡重要性的认识,将输液卡书写质量与实际输液速度纳入基础护理管理范围,指定专人检查,护士长监控,同其他护理质量管理一样,均应严格执行。在工作特别繁忙来不及签名时可先打钩做标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等时间允许时再补签。
2.14 加强输液巡视,认真填写输液巡视卡,护士每15~30动观察输液情况,按要求控制输液滴速,防药液外渗,输注对组织有损害的药物时挂特殊颜色的输液卡片,输注对组织有损害的药物要特别重视,按要求认真书写输液卡滴速,顺序。
2.15 严格遵守各种操作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应急能力
2.16 认真落实各种查对制度,加药前要查对液体及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有效期,防止加错药;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呼唤患者姓名,并实行输液持牌,加强环节查对,抄写输液卡,加药者、执行者认真核对。
2.17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避免大声说笑,操作前后用消毒液擦手,严格按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执行。
2.18 每天保持抢救器械设备性能完好,保证抢救药品的基数,定期开展急救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19 拔针方法要得当,先轻轻揭起胶布用针纱盖住针眼上方,另一手拿住针柄,快速将针头拔出,随即针纱稍用力按压针眼,按压时间适当,同时不能局部揉搓。小儿头皮针撕胶布时,一手拿住已剥脱的一角,另一手顺势压住头发剥脱胶布,并按压止血。
2.20 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措施,规范输液程序,落实各项职责,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检查及指导,加强护士理论与操作培训,对常见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认识。输液中心的管理要符合所规定的要求;责任制要明确;发生护理过失时,要及时上报,落实护理差错报告制度。认真对待投诉,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认真听取患者意见,了解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及时查核,改进。主动热情接待投诉者,认真听取意见,并耐心安抚,做好记录,分析原因,做出处理。严格考核,决不手软。发生投诉、差错按医院相关规定扣奖金,情节严重者待岗学习,考核合格后重返岗位。
2.21 加强护士各种教育,对新护士进行上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及时了解科内护士情况,对有困难或有情绪的护士予及时解决和疏导,使其有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引起纠纷。 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每周的安全学习从不放过,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全年总结。特别是对本科室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护士长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平时对护士进行法律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时学习法律知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讲解法律法规。学会规范用语,同事之间相互补台,避免当患者面发牢骚,以及说不利医院和同事的话,避免被患者利用或抓住把柄。
3 总结
输液厅工作量大,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多样性,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是保证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1)在完善相应制度,规范操作常规前提下,护理管理者在防范护患纠纷中起主导作用。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发现潜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防止纠纷发生。
(2)在护理服务中,加强细节管理,超出输液过程各个环节的护理流程及时进行质控,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发生,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实行亲情护理。
(3)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护理缺陷,规范培训缺乏,敬业精神差,工作中重复发生同样的差错,加强基本功训练,管理者帮助年轻护士树立责任心及服务意识,改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使患者和家属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也使我们护士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同时提高医院形象。没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管理,否则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取胜。
参考文献
[1] 许佩珍,陈燕屏.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现代临床护理, 2005, 4(4):50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自拟中药方; 刺络拔罐;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3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从而形成病毒血症,可发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时间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劳累或病后体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与此同时受侵犯的神经发生炎症、坏死,引起神经痛。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病毒,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病人总数的一半以上,一旦感染更为严重[1]。祖国医学称“缠腰火丹”、“蛇窠疮”、“蜘蛛疮”、“蛇串疮”、“蛇丹”等,民间称“缠腰龙”、“飞蛇”或“生蛇”。中医认为本病由感受风火或湿毒之邪引起,与情志、饮食、起居不慎等因素诱发有一定关系[2]。多发于春、秋季节,以中老年人多见,部位为肋间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域、颈神经和三叉神经多见[3]。大部分患者患病后不再复发,极少数患者可再复发。表现为病变皮肤出现集簇状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中间皮肤正常。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当皮疹消退后,常留有后遗神经痛,为自发性深在性疼痛、跳痛、刀割痛或阵发性疼痛和感觉过敏。疼痛的程度往往随年龄增大而加剧[4]。本科于2009年6月-2012年12月运用口服自拟中药方,并配合局部用七星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2009年6月-2012年12月本科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选择除头面部以外,且均无严重内科疾病及并发症,主要排除以下情况: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造成全身功能衰竭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者及各种原因中断治疗者。将其按照就诊次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6~66岁,平均39岁;病程2~6 d;疱疹分布于胸背部14例,腰腹部10例,臀部3例,四肢者3例;其中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22例,疱疹先于神经痛出现3例,神经痛与疱疹同时出现5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7~68岁,平均40岁;病程3~7 d;疱疹分布于胸背部15例,腰腹部11例,臀部2例,四肢者2例;其中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21例,疱疹先于神经痛出现2例,神经痛与疱疹同时出现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灼热,呈深部持续性束带状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伴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倦怠乏力、纳呆等症状,随之皮肤潮红出现不规则红斑,并出现成群丘疹小水疱,可在1 d内迅速变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簇集成群的水疱,周围红晕,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皮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聚集一处或多处,多见于胁肋部或三叉神经分布区。2~3周后,疱疹逐渐干燥结痂,最后痂退而愈。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老年患者当皮损消退后,可留有神经痛的后遗症,达数月之久[5]。
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1.2.1 诊断依据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6]。
1.2.2 鉴别诊断 (1)单纯疱疹:本病在临床上需与单纯疱疹相鉴别,后者多累及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皮疹分布无一定规律,表现为局限性簇集性小水疱,水疱较小,疼痛不明显,多见于发热病的过程中。单纯疱疹一般有在同一部位并多次复发的病史,但是无明显免疫缺陷的带状疱疹患者不出现这种现象。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或检测VZV、HSV抗原或DNA是鉴别诊断唯一可靠的方法。(2)接触性皮炎:本病在临床上有时还要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一般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有烧灼感、明显瘙痒、无神经痛。(3)其他疾病: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明显者易误诊为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冠心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胆囊炎以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临床上要需加注意,仔细鉴别。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内服自拟中药方:金银花15 g,连翘9 g,大青叶9 g,板蓝根9 g,龙胆草6 g,柴胡6 g,栀子6 g,薏苡仁9 g,生地9 g,泽泻9 g,黄芩9 g,甘草6 g,车前子9 g。随症加减:疱疹分布在上肢者,加姜黄;在下肢者,加川牛膝;疱疹分布于躯干部者加川楝子、白芷;在腰肋以下者加地肤子、苦参、黄柏;皮疹局部肿胀明显者加金钱草、蒲公英;水疱呈湿性色黄者加苍术、茯苓;血热明显出现血疱坏死者加白茅根、赤芍、丹皮、丹参;热像重者加大金银花、龙胆草、栀子的剂量;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兼痒者加白癣皮、荆芥、防风;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病程后期加元胡、细辛、全蝎、僵蚕。1剂/d,水煎两次,早晚服用,1个疗程为7 d。(2)局部治疗:对出疱疹处皮肤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待干后,用七星针重叩出血,将疱疹叩破,再用镊子或止血钳等夹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火罐扣在施术部位上,拔出较多黄色液体及血液,其邪自出。根据病情的轻重,以及患者体质的强弱,来决定放血量的多少,一般为3~8 mL,留罐5~10 min。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吸干净局部,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可隔日1次,重者1次/d,若疱疹面积较大,可分2~3次治疗。初起者及轻症1次即可治愈,迁延日久或热毒盛者需2~3次。(3)注意事项:嘱患者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与婴幼儿、抵抗力低的人员接触。其中老年人护理面较广,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指导等[7]。主要内容包括注意多休息,有发热时,嘱多饮水,首选物理降温,适当采用药物降温[8]。保持大便通畅、不干燥,给内热邪毒以出路。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切忌烦躁易怒,保证睡眠质量。饮食清淡、低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食油腻、煎烤、油炸、腥膻、辛辣等食物,忌烟酒,以免留邪或加重病情。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嘱穿棉质、柔软、宽松衣服,勤换衣物,尽量暴露患处,避免触碰、摩擦患处,结痂前勿洗浴。
1.3.2 对照组 (1)抗病毒治疗:口服阿昔洛韦200 mg/次,
5次/d。(2)止神经痛:口服去痛片1片/次,3次/d,疼痛严重者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片1片/次,3次/d,配合神经营养药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维生素B1片20 mg/次,3次/d,维生素B12片25 μg/次,3次/d。(3)局部治疗:阿昔洛韦乳膏适量外涂疱疹处,5次/d。
两组均以治疗7 d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统计疗效,两组病例分别按确定的治疗方案进行,不再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1.4 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6]。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A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
治疗组(n=30) 25(83.33) 4(13.33) 1(3.33) 29(96.67)
对照组(n=30) 17(56.67) 6(20.00) 7(23.33) 23(76.67)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62岁,汉族。初诊:2010年6月17日。患者诉右侧胁肋部疼痛2 d,局部皮疹1 d,夜间疼痛加重,夜眠欠佳,心烦易怒,口苦,查右侧季肋部沿第10、11肋间神经分布区可见散在的簇集成群的水疱,疱液清亮,周围红晕,触之痛剧,舌红,苔黄,脉弦滑。给予内服中药加七星针叩刺拔罐等上述治疗,2周后红斑水疱消失,结痂而愈,无遗留疼痛,局部仅遗留轻微色素沉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2:患者,男,52岁,汉族。初诊:2011年8月3日。患者诉左侧胸部、左腋下及左上臂内侧皮肤疼痛3 d。检查:神志清,面红,左胸第5、6肋间、左腋下及左上臂内侧皮肤存散在集簇样疱疹,有绿豆及黄豆大小,水疱呈透明状,周围红晕,皮肤触痛明显,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排除心绞痛等疾病后,确诊为带状疱疹。给予内服中药,局部七星针叩刺及刺络拔罐。内服方药为:金银花15 g,连翘9 g,大青叶9 g,板蓝根9 g,龙胆草6 g,柴胡6 g,栀子6 g,薏苡仁9 g,生地9 g,泽泻9 g,黄芩9 g,甘草6 g,车前子9 g,生大黄6 g,姜黄6 g,白芷9 g,元胡12 g,1剂/d,水煎至300 mL,早晚分2次温服,共7剂。局部治疗给予七星针叩刺后加拔火罐,留罐10 min。8月10日复诊:诉上法治疗当日疼痛即明显减轻,检查见疱疹已开始结痂,守原方再进7剂,8月17日再诊,诸症已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因此感染后可长时间潜伏在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开始再次生长繁殖,并且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累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在临床上,老年人伴随疾病较多,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如临床医生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及警惕性不够,常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增加了并发症尤其是后遗神经痛发生的风险[9]。后遗神经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还给其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增加并发症的发病率,延长恢复期,增加医疗费用[10]。因此,在观察疼痛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一方面要注意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有无伴随症状,尤其要注意和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要熟悉相关疾病的疼痛特点,以便鉴别诊断。另一方面,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辅助检查的变化,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治疗方面,抑制病毒繁殖及提高细胞免疫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1]。确诊后临床主要以抗病毒、止痛为主,并给予对症处理,疗效一般,神经性疼痛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属于“缠腰火丹”,“有诸内必形诸外”,带状疱疹是人体内脏腑气机失调所诱发[12]。多因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又感受风热时邪,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侵肌肤而发。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表皮及真皮层,为实证,故采用“盛则泻之”的治疗原则[13]。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和血止痛为主。疾病初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病程日久者在清热解毒基础之上,加以化瘀通络、活血止痛之品。内服中药方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龙胆草泻肝胆之实火,清湿热,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解,再以薏苡仁增强利湿之功,生地、甘草调诸药,补正气。后期加细辛、全蝎、元胡、僵蚕以增强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预防后遗神经痛。七星针属于皮肤针中的一种,皮肤针法是以皮肤针垂直叩刺体表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素问・皮部论篇》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皮肤针是由古代的“毛刺”、“扬刺”、“浮刺”、“半刺”等刺法发展而来。《灵枢・官针》记载:“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内,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上述诸法同属浅刺皮肤的针刺方法。故七星针是一种浅刺外治法,只刺皮肤,不伤筋肉,作用部位广泛,简单易行,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还可避免“疾浅针深”而损及神经[14]。叩刺带状疱疹处,能泄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痛,使邪毒外泄,经络畅通,脏腑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加拔火罐则在针孔中能拔出大量瘀血汁沫,吸邪外出,增强宣泄湿热火毒之效,促进局部血运,进一步调整气血经络[15],以加强行气止痛、消肿散结、清热拔毒的作用。七星针叩刺结合拔罐,起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瘀除则痛止[16]。近年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刺络拔罐法能促进施术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力,调节体液免疫力,加强人体抗病毒能力,从而加速病损处水疱的吸收和受损神经的修复[17]。二者结合相得益彰,迅速起效,镇痛消肿,促进结痂,缩短病程,减少遗留神经痛的发生,值得基层工作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钟萍,冯丽谦.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8,28(11):808.
[2]郭学梅.刺络拔罐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7,23(1):46.
[3]付霞.双黄连粉针治疗带状疱疹合并老年糖尿病2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22-23.
[4]王甜甜,刘瑛琦.活血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1-42.
[5]翁舸,茹先姑・麦麦提依明.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愈带状疱疹32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6):131-132.
[6]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4-837.
[7]聂虹.临床护理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71-72.
[8]潘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90-1691.
[9]梁洁,王俊,李文华.13例老年患者带状疱疹早期漏诊、误诊教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44-145.
[10]任素平,王亭君.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23-124.
[11]吕华榕.中医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21-22.
[12]张立军,张润田,周兴刚.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6):682-684.
[13]高凤云.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3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25.
[14]巫华俊.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09,11(5):826-827.
[15]沈咏芳,袁慧,宋亚光.梅花针刺络拔罐配合艾灸及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40例[J].护理学杂志,2005,20(13):45-46.
[16]齐凤琴,王永泉.七星针叩刺加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