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图书管理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管理的现状

第1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管理;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向着各个领域延伸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快捷与方便。图书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现代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将传统的资源化管理方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服务。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操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变成了信息化整合性计算机操作,这种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转变对于图书管理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1网络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给图书使用者带来了更大的便捷。在图书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使用网络技术可以降低图书管理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水平,强化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1.1网络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具体化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推动了图书管理行业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运行模式的转变,实现了数字化图书共享理念,将图书使用与管理方式从原来的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图书的使用从资料检索开始,直接增加了图书资源。网络技术给图书管理行业带来的具体化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图书资源多样性。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图书的资源由原有的馆藏图书转变为增加海量数字图书资源,信息量大幅增加。二是图书管理成本降低。图书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的管理模式直接变成信息检索与处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是为图书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快捷服务。在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相应的检索功能可以为图书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能提供出相关其他行业性信息与知识。

1.2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图书管理是一项繁杂、无序的管理工作。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操作与管理方式,这对图书管理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管理操作时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相应的检索操作与信息整理能力。二是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环境改善。网络环境是网络图书使用与阅读的基础,没有好的网络基础,就没有好的阅读环境。

2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现状

2.1目前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通过对我省大部分的图书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查发现,我省的图书管理工作存在以下方面的现状:一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文化层次与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我省的图书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大部分年龄偏高,老龄化现象十分明显。图书管理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二是图书管理投入不足。图书管理行业想要向信息化管理方面发展,就要投入相应的网络等基础设施。目前我省部分图书管理部门基础性投入不足。三是图书管理系统不完善。我省的部分图书管理单位在内部还在实行原有的手工化操作,对于文献资料的查找还处于手工化操作状态,从根本上无法满足读者对于图书使用查找效率方面的要求。

2.2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行业的发展与应用给图书阅读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享受。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图书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无法实现行之有效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信息化管理不仅仅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求对网络书籍信息整理、检索编程等具体图书管理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图书管理人员对于图书信息的整理能力直接决定着图书信息检索质量与服务读者的能力。二是图书管理人员对操作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网络信息化实行之前的管理操作方式一直是以手工操作检索为主,主要的管理对象是纸质的书籍与相关的资料。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是以计算机操作整理信息为主要工作方式,管理对象也由纸质的资料管理转变成网络图书和数字化信息整理,这种操作方式的转变多数的图书管理人员都有不适应的过程。

3做好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的对策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图书的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型行业,是为广大图书使用者与阅读者服务的行业。图书管理部门是以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为主要工作核心。现在相当部分的图书管理部门与单位已经开始通过电子图书阅览实现资源性共享。在图书管理以开发利用电子数据为使用者提供检索服务时,网络信息化的整理与分析成为图书检索的关键。

3.2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里的图书管理业务主要是由图书管理人员将所有的图书信息重新整合分析并加入到检索信息中,为图书使用者提供更为快捷服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还要求对于相应的图书检索程序使用较为熟练。在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图书检索程序使用中,加入图书信息在工作框架内的个人化理解分析并得到图书使用者检索使用,是整个图书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工作描述。这个过程向图书使用者侧面表述着图书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所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信息化服务程序的基本条件。

3.3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性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信息化整理分析是图书管理的主要工作。经过整理分析与加工的图书信息通过相应的网络图书阅读平台,为图书使用者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这种电子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导致各个图书管理部门之间的图书管理系统不兼容。图书整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这种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图书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图书信息在系统兼容的情况下,可以将信息整理内容时行相互间的补充与借鉴。补充与借鉴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也可以更好地为图书阅读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所以,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性十分重要。

4结语

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图书使用者带来了便捷,降低图书管理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水平,强化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图书管理是一项繁杂、无序的管理工作,我省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文化层次与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图书管理人员对操作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做好高校图书管理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入手,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性。

参考文献:

[1]郑红梅,李东生.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整理分析与信息处理分析[J].黑龙江省图书工作实践,2016,(12):182-183.

[2]赵东军,郑树峰.黑龙江省图书管理部门中存在的信息整理分析主要问题[J].黑龙江省信息与图书管理,2017,(01):887-888.

[3]李志明,吴明树.图书管理部门中的图书信息整理分析[J].湖北省图书管理,2016,(09):712-714.

[4]谢东明,鄂明军.图书信息分析与图书信息整理中的主要工作难点[J].电子信息与图书资源,2014,(11):778-779.

第2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29-2

0 引言

学校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料所记载的各种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历史史实以及文学知识等内容,对提高师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资料作为学校极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必须优化图书资料的管理,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为老师的教研与学生的学习提供知识服务。本文就目前学校图书资料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并分析了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和借鉴。

1 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分析

学校图书资料管理是图书馆基本的工作职能之一,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图书资料的购置、排放、借阅、下架以及存储等的全过程。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分析如下。

1.1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担任图书馆管理的人员大部分学历偏低,图书管理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与现代化的图书管理工作不相匹配,对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也不甚了解,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图书资料的管理只局限于借阅,这种简单的认识导致工作态度不认真,管理工作水平偏低。另外,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转变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开始引进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这就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综合素质较低的管理人员就无法适应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难以提升。

1.2 图书资料的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了学校图书馆的人均图书数量,但缺乏图书质量的相关规定与要求,部分院校为了达到数量的需求,没有结合学校的专业科学设置以及科研需求,采用突击性大量采购方式购置图书,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严重背离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宗旨和目标。另外,有些学校为了维持图书数量,减少图书购置成本保留过多的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不采购新的图书,使得图书资料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3 管理服务创新力度不足

目前,部分学校的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创新力度不足,主要表现有:

一是服务对象局限于本校师生,对外开放力度不足,不能满足图书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缺乏,导致引进的图书资料管理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一方面无法将专业学科的动态信息及时反馈给师生,另一方面也没有及时捕捉到师生对图书资料的实际需求信息;三是忽视了整理、统计、分析图书资料的借阅情况,片面注重图书的数量、藏书的大面化,没有结合图书资料的使用频率进行图书资料的更新,限制了图书资料的特色化发展,无法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1.4 缺乏充足的管理资金

教育体制的改革,放宽了各个院校的招生,很多院校都进行了扩招,使得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生源扩招就需要加大学校扩建的资金,再加上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学校的效益提升没有直接的助力,所以部分学校极大地缩减了图书资料的管理经费,造成新图书资料的购进因缺乏充足的资金而搁浅[1]。

2 优化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所以必须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首先,管理人员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积极参与学习与培训活动,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化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学校应结合师生学习与教研的需求以及读者的特色需求,组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增强管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而满足师生读者的专业化、特色化服务需求;其次,根据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的高低,优化岗位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管理人员的价值和潜能;最后,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政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敬业精神,将师生与读者的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为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服务[2]。

2.2 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服务

2.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主要依托的是网络系统,学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图书管理人员应增强网络信息的深度加工及综合处理能力,为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强化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效能。学校图书馆作为存储知识资源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开发及利用图书资料资源的重要责任。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应合理组织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有效结合,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对图书资料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有效进行知识浓缩、提炼及重组工作,提升图书资料的附加值,且以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等方式便捷地为师生读者提供服务。同时,学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对重点信息资源进行下载和存储,通过合理组织、严格甄选、科学标引等流程建立满足师生读者个性化需求的专题资源库、学科资源库、重点学科导航库、特色馆藏等,并且有效的维护和及时更新这些数据库,深化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效能。

2.2.2 将图书资料数字化

现如今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师生读者获取信息、知识及科学文化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青睐的阅读方式。所以提升学校图书资料管理效能必须进行数字化建设,其主要包括:第一,有计划、有步骤的数字化处理有价值的纸质文献,实现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第二,适时引进各类电子出版物。依托大容量存储介质建立的数字化图书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存储空间,丰富了图书馆馆藏,同时也便捷了师生读者的阅读。

2.2.3 网络资源导航服务

冗杂的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读者在获取自身所需信息资源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知识资源服务,学校图书馆应深化网络资源导航服务,为用户提供有序的专题信息。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集中某一专题或某一学科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指引用户检索,便捷化各类信息的检索。例如,考研的学生只要点击进入考研导航库,就可以很快找到所需的考研复习资料。学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筛选、鉴别网上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导航库,指导师生查找所需图书资源,促进图书管理工作[3]。

2.3 加大图书资料管理资金的投入

高水平的图书资料管理必须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这些基础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学校管理层应合理分配教育经费,重视图书馆重要的育人功能,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图书馆管理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购置相应的管理系统与技术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更新和补充图书资源,满足师生学习的需求,提升图书管理的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力量合作,拓宽资金渠道,将图书馆建设作为企业或单位发展的知识基地,为企业或单位提供知识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或单位的共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根据学校的专业学科设置以及教研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效能,并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升学校图书管理水平,有力推动学校的良好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岳莹.浅析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J].黑龙江史志,2015,13:325.

第3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参与管理

G258.6

现代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地,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把图书馆的各项事物管理好,又如何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这两点是作为目前各个高校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而在参与管理的人员当中,大学生这个既是服务的对象,又可以作为管理人员的这一特殊身份是最具有发掘潜力的,可以重点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

一、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

1.可以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就是学校管理者们所需要考虑的东西,把服务的对象加入到管理阵营来,无疑更加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管理者即被服务的对象。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时候,作为管理者一员的学生就能够为读者争取最大化的权益,从而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2.可以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有价值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境与贫苦经历,让他们的思想上比较细腻、敏感,害怕被同学看不起,甚至产生自卑心里。但是他们通过参加图书馆勤工俭学这一活动,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经济困扰,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实现了自我价值,减轻心理负担,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坚强。

3.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在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平时看似很平常的工作,如图书上架、书刊文献分类、文献检索、期刊阅览、书目查询等。这些工作与平时上课中所学习的东西不同,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历练,不但让学生更加熟悉图书馆工作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在参加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入职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可以发挥极大作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是如何保证管理可以更有序、更规范、更有效,只有做到科学的统筹和管理,才能够把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为了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审核,分类录用

图书馆作为一个为读者吸取知识的地方,它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求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担当,才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所以在挑选学生参与管理的时候,必须严格审核,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分配岗位。比如比较能吃苦的,可以让他们上架和打扫卫生;性格热情并且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可以在咨询台值班;组织能力强且逻辑思维严谨的,可以在搞图书宣传活动等各种活动中帮忙等等,只有充分利用学生不同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服务。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吃到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我们周围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不同文化和信仰交织碰撞,大学作为大部分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跳板,理应充当一个引路人,所以必须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能够聘请名师或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通过大量开展这种活动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素质方面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举办“历史名人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名人的故事和时代背景,扮演历史上的名人,不但能够熟悉历史,还能够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鼓励和熏陶。

3.加强大学生岗前培训力度

大学生只有经过专业的岗前技能培训,才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必须重视他们的岗前技能培训。首先,摆在第一位的是礼仪修养方面的培训,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文明礼貌、热情主动,让受服务者感到亲切,把图书馆当成另外一个“家”。其次,必须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明确他们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从而保障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通过讲座、技能竞赛等各类形式的活动,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尽快掌握熟练的技能,更好的服务读者。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岗前培训,使得大学生更专业,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建立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现在,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以勤工俭学的形式,第二种是以义务助理馆员的形式,前面第一类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解决部分生活费用而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后面一类是学生自主自愿为图书馆义务工作。所以为了做好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就需要制定一套相关的工作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建设上,需考虑到大学生在管理当中所扮演的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与责任。一旦他们获得了相应的管理权限,就可以放开手脚去管理、去创新,带动整个管理层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岗位与职责,依靠规范、合理的制度配合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让整个管理更加科学更民主,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权益需求,特别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需,踏踏实实的为广大读者朋友们争取更好的服务。

高校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入一个改革发展新浪潮,高校图书馆引进大学生参与管理工作是具有非凡的意义,不仅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大学生各项能力得深深地挖掘和锻炼,而且可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深化并丰富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家勇.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创新体系[J].农业网络信息,2014 (10).

[2]刘青芬,杨丽君.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探索[J].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研究,2009, (10) :27-30.

[3]窦丽华.基于大学生需求现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探析[J].科教导刊2013 ,(8):66-67.

[4]鲁俊娜,秦丽英.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用工问题及对策――以石家庄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 2010, 23(6): 84~85,20.

[5]郭健民.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12):99-102.

[6]杨文艳.学生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1,(19).

第4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摘要:部分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大量闲置的原因一是期刊管理的不规范,二是期刊信息开发服务工作滞后。为提高期刊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尽快全面开放文献信息资源、实现校园资源共享;在做好一次文献服务的同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期刊信息开发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68-03

期刊以其信息资源丰富、学科内容新、时效性强的特点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青睐,成为他们阅读的首选。鉴于此,各高校图书馆对期刊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以适应读者的需求。但是部分高校馆一方面文献保障能力滞后,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期刊信息资源被大量闲置的不正常现象,这对于高校馆期刊工作的良性发展极为不利。为些,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期刊利用的两头进行探讨。

1期刊管理流程对期刊利用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持续扩招与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不能同步,导致图书馆硬件及软件服务滞后。据统计,有些图书馆阅览座位与学生人数之比为1∶10.9,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利用阅览室,客观上造成期刊信息闲置,但期刊管理的不合理是影响期刊利用率低的最直接原因。

按照传统的服务方式,一些高校图书馆分别设有阅览室、资料室。阅览室主要供学生使用,资料室供教工使用。依此,阅览室订阅的各类期刊主要针对学生,而资料室报、刊、人大复印资料、工具书等仅为教职员工提供服务。

资料室所订期刊除装订期间外均提供教工阅览、复印。阅览室期刊管理流程则不同。阅览室当月现刊提供学生阅览,至下个月即下架成为过刊。一年或两年后,学生阅览室下架的这部分期刊和资料室期刊共同收集完整进入装订、分编……投入过刊库。按照图书馆的规定,过刊未装订期间和分编后的过刊不再提供学生使用。由此,全部期刊的利用者便由教工、学生两部分转移为教工读者一部分。

期刊流转过程清楚地暴露出期刊管理上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造成了期刊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据日本、西德等国家对期刊有效使用时间的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期刊的使用高峰是出版后的第一年。(2)借阅中的70%左右是最近3~5年的刊物。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统计也证实:现刊利用率为90%以上,三年以内的为80%,五年以内的为60%。另据业内人士对近年高校文献资源需求利用分析:文科类学生对中文期刊的需求率为94.45%;工科类学生对中文期刊的需求率为77.8%,对外文期刊的需求率为34.7%。

数据显示,现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情报意识。而按上述部分高校馆的规定,在期刊的流通过程中,学生从当月现刊第二个月下架成为过刊起即与期刊无缘。而这个时间正是调查所显示的期刊使用高峰期。学生在校3~4年,他们对期刊利用的时间仅仅一个月。寒、暑假期间的期刊利用率更是无从谈起。期刊的收藏数量在成批地增加,而其读者数量则在成批地减少。它所失去的读者恰恰是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利用期刊人数最多的庞大的学生读者群体。由于这种机制带来的人为限制,使得大量的期刊信息资源被白白搁置。

这种期刊管理上的不合理性反映了我们图书馆管理者潜意识中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我们管理人员总是怕学生损坏期刊,怕学生丢失期刊,怕他们中有人窃取期刊。那么,我们到底是为藏而藏,还是为用而藏?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先生在全国高校图书馆长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每个图书馆的读者都是君子,他们都是可爱和可敬的。我们必须以“人性善”为前提。只要我们尊重读者的人格,充分信赖读者,我们就可以把读者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点子上去。我校阅览室自2001年实行开架阅览,每天阅览人次达七百之多。开始我们也怕学生中是否有人会利用偏僻角落的窗户做手脚,后来我们怀着相信大多数学生的心情,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来馆的学生读者,与他们平等相处,对他们中发生的违反借阅规则的一些做法,不是严厉呵斥、一味处罚,而是耐心疏导,讲清道理,让大家明白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大家的阅览秩序而定,请大家自觉遵守。至今,发生损坏期刊1例,此事当即受到其他人劝责。这个事实说明,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值得信赖的。

因此,笔者认为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尽快全面开放文献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期刊利用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的最佳选择。

2期刊资源的开发工作对期刊利用的影响

书刊资源的开发工作直接关乎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科研平台和学术前沿阵地的功能,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质量。

现在,期刊界很多人在思索、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在投入大量资金订购期刊后,如何开发期刊信息资源,使广大读者更好地利用期刊信息。也有很多期刊工作者做着大量有益的工作,为发挥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鸣镝等老师提出深层次挖掘,进行“知识重组”,“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扩大文献的社会功能,把文献中所蕴含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想法、做法顺应时展的需要,用心良苦,令人感动。遗憾的是在一部分高校馆,期刊的开发服务工作仍属空白,图书馆的期刊服务仍然仅限于借借还还,读者的利用仅限于一般的浏览和浅层次的利用;图书馆只注重期刊数量的增长,不去从事更重要的期刊开发工作,学校领导对阅览室的要求仅仅是只要按时开馆即可,图书馆在安排管理人员时降低标准使用,而期刊工作人员则认为期刊工作无事可作,有的馆为了解决工作人员短缺问题,聘用在校学生管理阅览室,这些在校生不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对所服务内容知之甚少,更不了解也无暇从事期刊信息开发工作。这些现象均反映了高校馆期刊开发意识薄弱。期刊开发意识薄弱,导致期刊开发服务工作滞后,使得期刊所蕴含的大量信息被搁置,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

青岛建工学院徐才明老师文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位读者郑重地写信建议学校图书馆多购些财经类图书,而实际上此类书是该馆收藏最丰富的。那么,为什么这位读者提出这样的建议呢?这位老师分析是一种“信息膜拜”症。信息过载现象、“信息膜拜”现象现实中确实存在,对此,笔者深有同感。我从中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事例是否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图书馆对书刊宣传、揭示力度不够,无法帮助读者获得他真正需要的信息,以至使其认为学校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呢?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国外图书馆界通常把高校图书馆归属于科学或研究图书馆,高校馆的这一特定性质决定了高校馆的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图书馆,应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不是广泛意义上的一般读者,而是肩负教学、科研任务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定用户群体。他们不仅仅需要图书馆提供一次文献等原始信息服务,更需要高质量深层次的服务。目前,不论是各高校正在进行的教改、科研活动,还是广大师生读者撰写各种论文都需要图书馆提供各类专题服务。学校领导肩负学校整体发展的重任,对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需要图书馆能够及时提供各种相关信息以增强他们的决策力。这些都说明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高等教育对学校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维持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图书馆人必须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期刊信息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期刊信息开发服务。

进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大量信息扑面而来,期刊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将丰富无序的各种文献信息梳理、归类并开发出期刊的内涵信息揭示给读者,他体现了图书馆信息的职能,不仅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利用期刊信息,而且期刊信息开发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性工作,它可以促进期刊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期刊信息进行开发,促使期刊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开发期刊信息的过程中,期刊工作者要随时注意了解学术动态、掌握最新科研成果,这是新形势下对期刊工作者提出的最大挑战。

因此,在期刊信息开发服务这个广阔的领域,期刊工作者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大有可为。针对某一项课题,去书刊的海洋中淘金,在不倦的劳动中你会为自己意外的发现而惊喜。唯此,才能如于鸣镝先生所说:“在服务中实现图书、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学良.高校扩招以后的文献资源保障[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46~48.

[2]赵燕群.报刊管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3]刘春金,林端宜.近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需求利用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1).

[4]程焕文,王蕾.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2):15~21.

[5]徐才明.信息过载、文献保障和小型高校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1):74~76.

第5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解决贫困生困难和发展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图书馆进馆阅读的人群不断壮大,进书量和借阅量飞速增长;同时,校区分散,馆舍面积扩大,服务时间延长,都加大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难度。现有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能及时跟上业务更新的速度,无法充分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因此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必然趋势。 

1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意义 

1.1 缓解贫困生生活困难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协助完成学业,而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最佳场所之一。图书馆可以提供的岗位数目众多,工作要求耐心细致,环境安静,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贫困生减轻在学习和思想上的负担。 

1.2 解决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状况 

高校图书馆的书籍数量不断增加,读者人数不断增多,而图书馆在学校严格控制教辅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不仅没有相应增加工作人员,反而有些部门甚至出现了缺编情况。同时图书馆应自身发展需要,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需求,又在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延长开馆时间,无形中造成了人员的短缺和馆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劳动强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有效地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帮助图书馆完成图书采编,整理入库,数据库录入等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状况,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可以使馆员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的服务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 

1.3 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图书馆和读者的良好互动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独生子女较多,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较少。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克服自身的不足,树立自信自立的信念,提高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缓解孤独感和交流障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图书馆也能在与勤工助学学生的交流中,了解现在大学生对对图书馆的图书需求和业务需求,从而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达到图书馆与读者双赢的效果。 

2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学生工作的随机性较强 

一是由于学生勤工助学具有随机性,有时因为考试、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打乱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二是学生流动性大,有些学生只做一两个月就不再干了,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不断地做岗前培训工作,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管理,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难度。 

2.2 学生工作意识不强 

图书馆目前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大多局限于体力劳动,如图书分类整理等,缺少技术含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有些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思想上存在偏差,认为勤工助学只是为了帮助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不够珍惜工作机会,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意识,甚至有时会发生错架、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看书,把工作量堆积给下一位同学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本部门的服务质量,也很难有什么工作成绩。 

2.3 图书馆对岗位管理要求不规范 

目前,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置和学生招募具有临时性,缺乏经验,没有整体的规划。往往是哪个部门缺人就安排学生去做,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岗位设置缺乏管理和规范,很难取得实效。同时,有些馆员过于依赖勤工助学的学生,把工作全部让学生去做,自己在一旁从事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当甩手掌柜,给学生留下很不好的影响。 

3 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思考 

3.1 做好岗前培训,掌握岗位技能 

图书馆招聘勤工助学学生,首先必须在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大学生自愿报名,经学院审核符合条件的学生,到图书馆面试,再由图书馆择优录用。被录用的学生必须都是关心图书馆工作,喜欢图书馆氛围的热心读者,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录取后,图书馆要做好岗前培训。由经验丰富的馆员负责培训学生,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如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方法、数据库录入等技能培训。二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训,让他们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观念。通过培训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馆员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到以身作则,和勤工助学学生共同努力做好每项工作,努力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2 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馆员职责。各部门都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制订学生馆员管理细则,包括相应的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严明的纪律要求。并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学生,按照学生的不同学科来分配工作内容,不只是做图书入库,还要让他们参与信息技术的工作,使他们对工作内容更有兴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多做督促和指导,并定期对学生馆员进行考核,使勤工助学的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积极肯干,服从管理。严格考勤,准时到岗并在出勤表上签到,做好考勤记录。遵守工作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消极怠工,不玩忽职守。 

3.3 管理工作人性化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勤工助学学生以贫困学生为主,他们往往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人际关系较敏感。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关心和尊重勤工助学学生,培养一种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爱护、融洽和谐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图书馆职工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到有关业务知识的同时,培养劳动观念、纪律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学生不是简单的劳动雇佣关系,在图书馆员心里,学生更是关爱的对象,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通过爱心、耐心和细心,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让他们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成长。 

4 结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有目共睹,勤工助学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学生馆员的加入,推动图书馆工作达到一个更高水平。勤工助学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相信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勤工助学工作将形成特色,勤工助学队伍会形成规模,为图书馆的事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对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33-35. 

[2]张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4):93-94. 

第6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如今的时代可谓是知识大爆炸,高校更是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和知识,对于社会变革来说高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影响力。而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就是向社会各个成员提供一个平台来获取知识以及各种科研服务,这是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用来辅助人们进行求知治学。如今高校的师生也在逐步改变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希望作为用户可以得到更为高质量的服务和设备。所以在服务的人群和服务层次提高的同时,完善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也变得迫在眉睫,从而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社会的高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员只需要负责借书、还书、图书采购以及分类编号,用手工作业的方式,而对目前来说掌握这些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负责起知识资源管理、引导网络信息等责任,需要掌握数字资源等方面的技能。图书馆员已经从服务性职业逐渐变为研究性的职业,这也侧面证明了如今高校图书管理员职业越来越重要了。

二、高校图书管理员职业生涯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校图书管理员这一职业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条件来帮助图书管理员,例如提供了许多培训机会等,使得馆员整体的年龄更加年轻化、提高了学历档次,但是仍有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社会环境的不够重视,没有较多的途径提升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自身的束缚等,使得图书管理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很高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1.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这个职业社会环境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还是传播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重视这个职业,甚至觉得只有老人和闲人才会去图书馆工作,所以很多时候会被定义为教辅单位,还得到了养老院等戏称。也有的人认为图书馆员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就可以胜任。同时对于高校来说重视程度最高的还是教学和科研工作,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经常被忽略,同时馆员在地位和收入上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图书馆员在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会逐渐丧失对自己职业的向往和热情,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失去信心而出现厌倦。

2.发展空间狭窄,没有过多途径提升专业知识

高等教育在进入了21世纪以来,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提升和完善都比较大的,然而图书馆职业仍然没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馆员系列采取的职称评定是近年来为了发展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的主要方法,评价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就是从初级向高级,目前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官员和研究官员是目前国内在图书馆方面普遍设置的支撑。在这种模式中评价图书馆官员是否成功的普遍标准就是能否通过职称评定,并且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只是馆员,能继续升职的只有很少人,因为其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很多馆员所不能达到的。

目前高校图书馆也引进了很多的馆员,特点是高学历和非图情专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变,但是这一类面对的职业困难比起专业馆员来说更多,更难评定职称、更难得到职业认同并且职业危机更加频繁等。当一个人在某一个职位所年后发现越来越没有自我实现的价值的时候,也就没有动力继续前进了,所以要重视起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拓展。

3.职业自身的制约

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以后就需要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得到尊重,然而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来说并没有普遍受到大家的尊重,也不是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图书馆馆员付出的劳动是重复性的体力工作,并且单调而枯燥,十分繁琐,这种工作流程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馆员的工作兴趣也有很大影响,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虽然今年很大程度的改进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但是受到本身职业的制约,仍然不能得到领导重视。同时与师生或者其他图书馆的交流是很有限的,没有社交面、工作过于程式化等都使得馆员变得更加不信任这份职业,造成了人才流失的情况。

三、解决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现状的对策

1.通过自身调节来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社会普遍不够重视图书馆馆员这个职业,但是馆员并不能轻视自身的工作,要理解内在的工作意义,通过争取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来让自己更好的做到爱岗敬业,以干一行爱一行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同时要重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遇到问题积极面对,开朗的去克服那些消极情绪,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工作都保持乐观而向上的态度。面对程式化的工作,馆员要敢于自我突破和创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2.拓宽馆员的职业发展渠道

经济社会更加突出了知识的力量,如果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图书借换和采购,还要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传播知识等。对于21世纪的图书管理员来说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以及一定的外语知识。还可以用过换岗制度来避免长期的程式化工作而造成倦怠,同时尝试新的工作职位还可以扩宽馆员的知识面,成为全能型多面手。

第7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对策

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不同程度地渗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这个网络技术不断改进和应用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迎来了新的挑战。冷梅在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中总结了两大挑战:一是传统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并发挥作用的挑战;二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管理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发生改变,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新要求。[1]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熟练业务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等网络技术操作。高校图书馆作为办学的基础工程,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而图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据调查发现,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校图书管理。白格丽证实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刘皓指出Wi-Fi技术在图书管理中便于与有线网络结合,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3]。王竹萍发现,RFID技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不仅从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文献管理水平。[4]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图书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也是有效推动高校改革的有力助手,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胡斌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研究中证实,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改变了资料检索方式、资源流通方式。笔者认为,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影响深远,主要有:①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由传统的实物资料图书馆变为实物加电子资源,比如电子报纸、期刊、图书等,信息量增多,然而图书馆空间不必增加;②图书管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③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高校图书管理的改革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图书丢失等众多人工管理问题。网络技术的应用给高校带来方便与发展的同时,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高校需要投资改善网络环境,为图书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依据学校师生需求及图书管理需要,图书馆需要改善硬件及软件设备,比如计算机、网络、电子书、图书视频影像资料购置或安装;其次,网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以前学历低、知识面狭窄的管理人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戴皎皎提出,当代图书管理员应具备政治、知识、信息专业、性格作风等四大素质[6]。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一)目前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图书管理工作调查发现:①虽然图书管理系统整体工作都有所改善,但是基层图书管理工作还很落后,借书、还书、文献查阅等都是人工操作,网络技术较少用于图书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改进;②图书管理人员整体学历较低,而且老龄化明显,严重影响着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③图书管理投入的设备明显不足,有些地方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④很多地方图书管理缺乏严格的制度,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⑤相对而言,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和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比较好,对读者的满足度高。

(二)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近些年来图书管理系统最火热的话题,也是很多研究者最关注的话题。相对基层图书管理、中小学图书管理、研究所图书管理,高校图书管理整体而言值得点“赞”。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应当从两方面着手论述:①改革中的高校图书管理现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风,各大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师生的需要,制定改革方案。在高校图书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网络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改革目的不明确,反而影响图书管理改革工作。另外,陈璞华提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改革中发展理念有偏差,不容易转变,注重图书馆外表建设,忽视图书管理设备购置,注重图书数量,忽视质量;信息建设跟不上。[7]比如有的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内共享系统,但由于网速等问题,导致阅览不能顺利进行;信息化安全建设很多高校不够重视,导致资源泄密,数据丢失现象严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虽然说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基层图书管理人员要好的多,但是对高校而言还是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②传统管理模式的高校图书管理现状。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正处在改革中,但是,路亚群指出,部分高校的图书管理仍然采用人工图书管理操作模式,而未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工作效率低下,从查找、借阅、还书到登记、归位,均需大量耗时,并且容易出错,而且废旧的图书无法得到及时清理。[8]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或多或少的应用,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人在查阅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图书管理工作经验,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①管理对象、手段、角色转变不适应。以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对一些纸质资料、书籍的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管理的对象不仅有纸质资源,而且增加了大数量的电子资源。很多图书管理员一时适应不了现代化管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很容易使新旧管理模式衔接中断;②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贾国洁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校教师,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9]③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高校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近些年来,高校一直在扩招,在人员增加的同时,人员学历层次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高校不仅仅是本科生和大专生,还有研究生、高职生等。因此,有些文化程度低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很容易引起师生的不满。

三、做好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全体馆员作用的发挥决定着整个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另外,现代高校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纸质书籍、期刊、报刊等,相当一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系统等。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要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只有在注重资源管理的同时注重人员管理,才能使高校发展更好。

(二)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首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形象意识。职业道德培养主要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图书管理工作繁重、琐碎、复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怕累、不嫌麻烦。其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高校图书管理由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给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新的图书管理方式,图书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管理新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可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组织岗位培训,学习图书管理基本理论、计算机应用、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等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学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图书管理技能。

(三)注重图书管理人员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是目前各大行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加强员工心理教育和疏导,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遇到问题时不慌张,不要死钻牛角尖,不能认死理。

(四)进一步完善图书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需要对每届新生做好积极宣传引导,规范读者行为,采取发送宣传手册及张贴制度等措施,宣传有关图书借阅的规章制度,明确处罚办法,使读者有章可依。

[参考文献]

[1]冷梅.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2]白格丽,李爱民.浅析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J].科技资讯,2013,(8):256-257.

[3]刘皓.基于Wi-Fi技术的高校图书管理的探讨[J].科技视野,2013,(3).

[4]王竹萍.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5]胡斌.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

[6]戴皎皎.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员的基本素质和要求[J].青年与社会,2015,(4).

[7]陈璞华.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4,(31).

[8]路亚群.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工作[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

第8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纸质文献 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09-02

一 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利用率的现状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文献利用率在75%~85% 是较理想的馆藏体系。但由于公共图书馆自己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很难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程度。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贵州六十年》内提供的贵州省公共图书馆1999~2008年期间的相关统计数据所示:

由上图可知:1999~2008年10年间,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利用率偏低,文献利用率最高为29.42%,最低时仅有15.41%。不得不承认,虽然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的数量逐年增多,图书经费投入也大幅度加大,但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利用率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

二 纸质文献的优势

1.纸质文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可信度高

由于长期的积累,纸质文献保存了人类最丰富的资料,其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是电子文献无法比拟的,且这些文献经过长期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积累,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特点。纸质文献的出版,在科学评价和质量管理方面形成了健全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出版文献的质量。

2.纸质文献蕴涵的特殊文化价值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是由图书馆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收集、整理,全面、系统地保存下来的。纸质文献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以纸质文献为主的传统图书馆是保存历史记录、史实文献,传承发扬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重要信息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包括对一个国家、民族、区域等历史的记载,而且还容纳了历史名人的手稿、真迹、图片,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纸质文献伴随人类走到今天,在人的意识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3.纸质文献经济实用,可长久保存

纸质文献主要通过购买、借阅等方式获得,如不愿承担购买费用,到图书馆的借阅成本极低。通过网上免费检索到的信息基本都是大众化的信息,真正有价值的文献数据库是需订购付费的,费用远远超过纸质文献资料。纸质文献一次性购买后不再需要支付其他费用,也不需借助设备来阅读。纸质文献十分普及,不仅价格低廉,且便于长久保存。

4.纸质文献更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

纸质文献历史久远,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更符合人类阅读习惯。纸质文献携带方便,阅读不拘于空间、时间的限制,无附加条件,在任何有光线的地方均可阅读,具有随意性和直观性,更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

三 提高纸质文献利用率的建议

近年来,贵州省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贵州数字图书馆”等一批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全省公共图书馆从1978年的25个增加到2011年的93个,公共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从1978年的213万册(件)增加到800万册(件),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据统计,目前贵州省人均购书费仅为0.098元,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仅为0.197册。在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各级公共图书馆每一笔文献资源的经费投入都要经过调研和论证。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让图书馆的每一笔投入都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图书馆人的每一分辛苦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实际问题。

1.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全部工作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2011年1月26日,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目前图书馆免费开放已在全社会取得共识。图书馆免费开放,让公共图书馆与民众能“亲密”接触,此举意味着普通公民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这对提高公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大有裨益。从孩子做起,走进学校,给学生办理借书证,教会孩子们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和知识,从小培养孩子的图书馆习惯,通过孩子将图书馆习惯教育渗透到家庭和社会中去,让进图书馆看书、借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营造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

2.了解读者需求,建立科学的馆藏结构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来自社会各阶层,职业、年龄各不相同。读者的个人兴趣爱好也不同,他们的阅读需要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我们要有敏锐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和分析读者阅读需要和兴趣的阶段性,分析掌握读者阅读的心理和需求内容,图书馆工作人员可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馆藏文献服务。构建符合本地实际藏书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结构是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拥有足够的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是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的前提。公共图书馆主要是为本地区的市民服务,图书馆文献信息应该与读者需求、本地区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图书馆的藏书应以读者需求、社会发展等为依据,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主,适当照顾全面的原则,建立起有本地特点的藏书体系。

3.加大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2008年的数据表明,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仅占全省总人口的0.3665%。在英国,58%的人拥有借书证,俄罗斯全国一半的人口是各类图书馆的固定读者。显然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只有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图书馆,图书馆文献利用率才能进一步提升。

贵州省公共图书馆读者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与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图书馆应尽可能地通过相关媒体,或到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进行宣传推介,让社会公众了解图书馆信息,激发社会公众向往图书馆的热情。我们还可以联合一些文化部门,定期对读者进行入馆教育,通过现场演示专题讲座等形式,向群众全面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内容,培养公众学习阅读的主动性。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在图书馆主页上推出新书介绍、热点图书、推荐图书以及点评导读等专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元化、深层次服务

图书馆开展细致周到、多元化的服务工作也是提高文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可以在馆内设置新书浏览窗或新书展示点,以方便读者直接翻阅,建立新进图书专架,对利用率高、周转速度快的图书,如公务员、研究生等各类考试用书、时尚休闲、畅销小说、计算机应用等图书,采用模糊管理,先集中管理,当借阅一段时期后再按类别归位上架,方便读者借阅。对某些研究型读者,结合其专业特点,开设文检课程,使其掌握检索、获取和利用纸质文献资源的技能。图书馆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就贴近民生的热点问题设立讲座。香港公共图书馆鼓励市民们使用图书馆,并常开展一系列如书展、美术展、兴趣小组、音乐会、电影欣赏等活动,香港各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高达300%以上,其吸引读者、服务公众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5.组成图书馆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

馆际合作,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重点,也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一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和区域内的学校或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图书馆联盟。每个图书馆各有其特点,但藏书相对有限,因此,图书馆之间需加强合作,建立联合目录和情报网络,开展互借业务,让读者都能通过联合目录查询并利用多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在香港,凭香港市民身份证免费办理借书证。此证在全香港各公共图书馆都可通用,其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2009年9月28日“贵州数字图书馆”正式投入运行,据相关报道,截至2011年12月30日,“贵州数字图书馆”累计访问量已突破2千万人次,各种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名列第一。欣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典藏文献工作应该是纸质传统文献与数字文献共存与互补,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提高纸质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既是生存之道,也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六十年(1949~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杜玉红.对提高贵州省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

[3]陈方宁.我国与美国加拿大公共图书馆的差异浅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2(9)

[4]曹再芳.我国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偏低的原因探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7(5)

第9篇: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图书信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8-01

书是知识的源泉,同时图书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图书信息化管理业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则需要不断的加强图书信息化建设。

一、我国图书信息化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多数教育图书管理中心都实现了利用计算机多对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大型综合的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因为资金充裕、管理性强而走在了图书信息化的前列。其中少数的大型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全世界的图书数据库及进行应用,构成集图书全文、学术研究、个人积累、音频、视频资料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模式[1]。虽然我国大型的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在信息化管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功,但在多数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中图书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二、图书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的多数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在图书信息化管理上相对较为落后,还停留在信息采集、编目、检索上。虽然通过计算机引入了公共检索等多媒体模块,但供检索的资料明显不足,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中文献比例偏低,一直都是一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部分教育图书管理中心通关计算机能够检索到的资源还仅停留在馆藏书目上,大量的资源并没有被合理的利用,图书管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2]。

2、没有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库建立

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库建立,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无法实共享,这也是我国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图书信息化管理落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各个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的数据库建立还处于各自为战阶段,主要表现在各自建立标准的不同、协调性差、数据精准度不够、错误率高,同时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的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也较差。

3、资源短缺

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的库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而各种期刊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飞速的增长。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经费不足造成了购书数量日益减少,从而造成了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信息匮乏,长期下去势必会对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图书信息化管理进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4、管理设备落后

图书信息化管理对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我国的部分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管理设备较为落后,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受经济影响,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的设备落后较为严重。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管理理念差距巨大,从而造成了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中资料信息无法满足人们需求,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

三、加强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大经费投入

增加在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上的投入是强化图书管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作为一项非盈利项目,在经济发达国家信息化进程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投入,因此可见要想加快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就要加大在资金上的投入。因此作为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发展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增加在经费上的投入,加快图书信息化进程[3]。

2、采用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

高标准数据库是提高图书数据库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加强在数据采集、检索、维护等方面上的工作,加快行业推行统一标准的步伐。采用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后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实现数据共享,同时也可以降低数据库的维护和使用费用。

3、建立数字教育图书管理中心

在提高教育图书管理中心自身文献的比例的前提下,应当不断增加购买电子文献的数量,购买过程中应当时刻确保资源的优质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在线查询、续借、预定、收发电子等功能。通过互联网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电子预览室等,并尝试着向公共开放。信息资源的扩展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尝试着同著名图书馆、网络资源服务商、优质出版社等机构进行合作,不断的丰富教育图书管理中心的信息资源,减少在收集、整理、分类资源上的成本,实现资源共享[4]。

4、及时更新管理设备

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因此要引进高科技设备,只有先进的设备才能使图书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图书管工作人员应当不断的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利用先进的设备,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在图书信息化管理中应当不断的引进新型的硬件设备帮助图书信息化管理建设快速的发展,加快图书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步伐。除此之外,在图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在图书信息化管理中融入网络因素。同时因为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中的信息量巨大,因此应当在教育图书管理中心中引进自动化设备,对图书信息进行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教育图书管理中心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力。例如,自动对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内的图书进行编目、检索、咨询,从而实现对图书馆内资料的科学管理。

综上所述,可见图书信息化管理是我国教育图书管理中心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时代对教育图书管理中心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图书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进先进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图书信息化管理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云祥.加强医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10.1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