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第1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档案管理的流程来看,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一般分为收集、整理和归档,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广泛运用,更多的技术文件从项目实施计划表、项目开工审批、项目验收、项目决算、项目归档等都直接在电脑上操作,无纸化办公出现的电子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等,传统的水利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求,对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现状是:

(一)技术纸质档案完善。从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档案管理的调研中发现,水利工程技术纸质档案比较完善,这得益于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规范化程度,工程竣工验收必须先验收工程技术档案,使得工程技术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信息化管理起步。现在江苏省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档案管理普遍使用了档案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江苏省档案局或是地级市档案局开发的两种,其中也有技术档案管理的相关应用。

(三)信息化建设意识初具。由于档案纸质件的完善和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完善,现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所聘用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以高学历、精通计算机应用的年轻人为主,已经初步具备一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二、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目前,水利工程内部技术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始使用计算机开展档案信息的存放、检索,增加了档案利用的查找效率和准确度,但是依然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一直比较注重工程技术纸质档案的管理,而在新形势下,对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从未进行过专门、系统研究,无论从档案形成的流程,还是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都缺乏最基本信息化管理意识。

(二)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流程不完整。当前,水利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流程都不完善,一方面,水利技术档案形成的环节只是部分实现了信息化,而不是整个流程;另一方面,水利技术档案的资料只是个别实现了信息化,而不是全部资料,这造成档案信息化整个流程的不完整。

(三)档案信息化系统兼容性不高。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内容涵盖了工程研究、设计、招投标、审查、施工、竣工验收、备案、监理等各个环节,涉及的专业、部门众多,这造成每个专业、每个部门所采用的软件和系统都不一样,档案信息化系统难以兼容这么多的软件形成的资料,缺乏统一的标准。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不多。虽然当前档案管理系统中涵盖了部分技术档案管理功能,但是由于技术档案管理功能的单一和应用不便,还仅能提供简单检索和查找,在技术档案的调档和图纸查阅中,还不能提供完整的资料信息,这也造成技术档案应用时往往还是查找纸质图纸和技术资料。

三、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的几点建议

技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则、开发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注重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完整、齐备、规范,有效利用区域网络和全国档案信息网络。

(一)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要实现系统化要以档案行业管理部门为主,推动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系统化建设,在深入调研可研、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质监、监理等每个部门的软件应用情况,从档案管理和应用便捷、高效的角度出发,对档案管理软件特别是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形成、整理、存档、查阅、应用等功能进行系统化整合,促进整个流程的系统化。

第2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1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分析

1.1 水利工程规模大,管理难度提高

近年来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水利工程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1]。

1.2 缺乏专业素质人员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为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员工,这些员工在业务技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在专业领域上却还有提升的空间[2]。此外,这些工作人员的信息操作能力明显存在诸多不足,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阻碍。当然,这与许多水利企业对本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不重视是相关的,企业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计划会影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工资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专业的优秀人才。

1.3 企业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工期较长,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加强对其的资金和技术投入[3]。

2 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2.1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来说,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均显得至关重要。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水利工程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保障,企业加强度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企业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唯一标准,而对于的工作人员,企业则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利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员工的信息操作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需要企业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来完成,提高工资标准,采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达到这一目标。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制定管理制度需要企业从3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的信息勘探体系,加强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效果的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气候等的变化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在雨季加强风险防范,做好相关防洪防涝措施;建立信息化管理责任制[4]。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其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使工作人员和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网,及时获取水利相关信息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3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资金投入是稳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保证,但是加大资金投入也需要企业严格控制成本,保证成本和效益的平衡。技术投入对于加强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第3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效率,应努力完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交换控制设备和其相关的电子设备的硬件设施协调完整,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使自动化的处理功能更加简便,远程控制能力更加强大,做好其管理才能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各个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对于水利建设和维修都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一般都采用“工程带信息化”等各种方法来保障,使得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渠道没有稳定的保障,造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了水利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不够,实施过程的效力低下,信息化后的系统维修难以保障。对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水利信息化的长期投融机制,一是实行分项、分级的投资模式,二是实行招商的形式,吸引一些投资,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2、水利信息设施基础的建设迟钝

水利信息的采集设施达不到要求,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大量的堤围泵闸主要是手工操作运行管理,实时工情自动化采集几乎还是空白,急需建设以自动化监控和安全监控为重点的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同时,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够。同时,由于水情遥测通信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老化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设备管理上思想比较陈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跟不上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的速度,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后逐步的应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的陈旧难以真正的接受先进的管理经验。设备管理人员承担着生产与安全的责任,如果不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工程设备的运行信息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就很难把工程设备的竞争能力提高起来,也就使得设备管理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4、工程施工与设备管理严重脱节

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大量的调查论证之后发现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生产组织经营和设备信息管理上不能有效结合。首先是在施工组织上缺乏设备管理人员的参与,第二点作为生产管理者也很少去考虑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在只考虑生产的情况下做出的施工计划与设备管理的要求存在偏差。在设备管理中不能只注意购置、出厂及检验等表面性的资料,也要根据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运行状况作出具体的分析,达到全面的设备管理要求。

5、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才匮乏

总的来看,“十一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与“十五”末相比,到2010年底水利系统职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由10%提高到了18%;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51%提高到了6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比例由10%提高到了13%;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占工人队伍比例由3%提高到了6%。但和其他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如2012年环保行业中,本科生占比2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比8%,中专生占比约为60%另外信息化运行管理保障人员缺乏,人才队伍亟待扩充和加强,水利部门的待遇较低,无法吸引到高水平的IT技术人员,除此以外IT技术管理人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向纵深发展。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1、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总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重要的是确保落到实处,应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确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2、加强水利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

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应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并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3、深化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水利系统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一方面要大量输出,旱情、水情信息,水文水质,水环境、水利工程项目信息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的引入与应用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水利行业在面临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大发展的背景下,当前重点发展的水务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控系统,都需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电子技术、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支撑。

4、水利信息化的环境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环境建设,主要是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利进行的基础。为此水利部门于2003年相继出版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规划》。水利信息化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水利周围环境保护建设,水利生态保护管理及水利安全等几个方面。

5、做好运行和维修管理

运行和维修管理模块的基础是日常维护与保养,主要就是对单体设备的审核与信息统计,详细记录下设备保养周期和运行时间,并可以根据保修时间设置报警系统定期警示使用者对设备去进行维修与保养,同时也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常见故障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措施,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时的把故障排除,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此外,为了实现对工作人员对日常设备管理工作的知道和即时向上级反馈精确数据的需要,不仅要分析系统数据库中的档案数据更要分析其中的运行数据,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设备管理技术和费用指标以及设备机型、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费用、设备的维修费用预测和事故情况,通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使管理人员清晰的明白不同类型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投资的效益,从而更好服务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6、引进和培养是和水利信息化的高水平人才

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行业要求,对人的从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人员具有创新化的思维,具有先进的理念,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的特性等特征。根据水利系统现有人员的现状,建议一方面可以加强现有技术的培训,使其逐步成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适应新时代水利信息化要求的员工。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水利部门要结合当地薪酬情况,利用高福利,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水平IT人员投身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来。

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水利建设只有与时俱进,实行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管理,才能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连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5).

第4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重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农田水库是水利设施中的一种,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主要采用人工的测量、对水位的记录,会出现误差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在管理中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也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要针对当前水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那么信息化管理在水库工程中又有何优势?

一、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水库作为农田水利中的典型代表,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农村水库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因此,对农村小型水库工程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人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农田水库工程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农田水库工程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将水库工程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在水库的灌溉中缺乏科学的安排,对水量的控制缺乏科学性,而且没有专业科学人才进行指导和维修,不能使水库可持续发展,,导致枯水季节严重缺水,雨季时由于排涝体系不科学,则容易泛滥成灾。

2.农田水库工程管理管理效率较低

在未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引入水库时,农田水库工程管理都是人为地进行管理,而且这些管理人员还缺乏深厚的专业技术,只是根据农业的需要而进行管理。对水库的水位的测量只是采取传统的技术进行测量,耗时长也准确性有待考核。在抗灾方面,不能及时预防和抵御灾难,削弱了农田水库的抗灾能力。

二、在农田水库工程中引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生命长久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水利经济体质,通过建立健全水利机制体制、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以及创新科技等方法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水利经济的良性发展。在农田水库工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强水库的可持续性,“对症下药”地改善当前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完善农田水库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由于农田水库工程是涉及灌溉、航运、渔业等内容的复杂体系,所以其管理体系是十分复杂的,既涉及天文、农业,又涉及地理、气候等科目。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水库数据的监测的准确性、系统性,完善农田水库的管理体系,逐步提升农田水库的管理水平。

2.提升农田水库的管理效率

管理效率是任何管理体的内在要求,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来测量和监测相关数据,减少人为测量的工作量,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计算机来计算相关数据,使管理人员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掌握水库的水位、水量,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水库的水量,增强农田水库的抗灾能力,提升农田水库的管理效率。

3.增强水库的生态性

水库的作用不仅仅是灌溉,更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田水库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对水库周围的气候条件进行一定的观测,调节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体现。

三、在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通过对一些农田水库工程的考察和走访,我发现当前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都不高,只是采用计算机来登录测量的信息,缺少对水库的实时监测,那么该如何在农田水库中提高信息化建设呢?

1.聘用和培养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由于农田水库位于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而且经济效益不好,管理人员的经济待遇也较低,所以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愿意在这些农田水库中工作,导致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缺乏科学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要想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就必须聘用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水库管理中逐渐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

2.引进信息设备,不断提升技术

要在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引进先进的设备,将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库的管理结合在一起。在水库管理中要时刻观测水库的水位、水流量、农田灌溉的数量及程度等数据,在农田水库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日志对计算机操作及数据信息进行监测。通过对服务器等设备监测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农田水库的运行情况,通过计算机的专业人士根据数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提升农田水库的管理效率。

3.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

在农田水库工程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中,不仅要加强对计算机的有效管理,还应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从而保障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转。

(1)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转,需保障机房中服务器的正常运转,应保障电力的供给、稳定的电压,注意防雷,对一些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障计算机的良好性能。

(2)对农田水库工程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了避免人为操作失误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损失,就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明白自身的职责与权利,从而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

四、小结

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要结合当前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水库管理体系进行改善,而且还应从水库的长远发展来规划水利经济的管理机制。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水库的管理水平、完善水库的管理体系、提升水库的作用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库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云计算;大数据

0引言

“500”水库坐落在天山北缘山前冲积倾斜平原中部,位于阜康市境内,距阜康市城西北10km,是由四面筑坝而成的典型平原水库,“500”水库是北疆调水工程的尾部反调节水库,其主要任务包括:对南干渠7个月输入的水量进行调节,以满足12个月向乌鲁木齐经济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承担事故备用作用,即在南干渠因事故停止输水时,调节水库能在相当时间内保证经济区的正常供水。“500”水库库容2.81亿m3,属于大(2)型水库,调节库容2.47亿m3,死库容1050万m3,正常水位500m,死水位483m,坝轴线长17.676km,工程土方填筑1600万m3。“500”水库以其自身的优势,在乌鲁木齐及其附近经济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借助高新技术的帮助,做好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以确保充分发挥中小型水库的价值优势,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确保人民生产生活质量安全。

1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水库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库工程项目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繁琐性、精密性等特点,为传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通过资料调查分析得知,水库工程的维护安全运行工作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因为相关部门忽视了水库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造成水库工程事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通过调查得知,国内水库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1水库设施陈旧、老化

国内存在一些建设时间相对较久的水库工程,工程内部的设施也相对老化,管理手段落后,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也不能做到及时防控,及时应对,更缺少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

1.2水库管理的工作不到位

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水库工程存在维护不及时,操作不当等情况,这就导致水库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下降,水库本身的性能逐渐丧失,严重还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1.3对水库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工作人员对水库工程维护的投资与关注度远远不够,有些地方还缺乏水库管理的经费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库管理岗位等同虚设。长期经受摧残的水库工程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毫无头绪。

1.4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区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不到位,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导致水库管理工程愈来愈差,埋下工程安全隐患。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做到引以为戒,借助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稳定、迅速发展。

2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借助现代高新技术的帮助,比如: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等,做好水库工程的管理工作,比如:维修、排障、维护、协调等工作。同时,中小型水库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复杂、繁琐、数据量、精密性高等特点,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数据、信息管理的科学有效。因此,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水库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及时记录、反馈水库工程及其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

有效的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水库环境的实时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络设备,结合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模拟分析水库工程管理的种种情况,通过科学精确的分析为后期的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2.2有利于整个水库的性能发挥

有效的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为水库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等技术支持,有利于维持生态的稳定和谐,更有助于确保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在提高水库工程效益的同时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由此可见,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对水库本身、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的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比如: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操作专业程度不够,他们的管理工作思维和方式依然是传统工作模式;相关部门并没有现成和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规划;信息化建设在水库工程的应用受限较多。由此可见,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路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3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以“500”水库为例,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繁冗、数据复杂的情况,比如:“500”水库的水位库容关系水位库容关系的控制可以有效确保整个水库工程的合理利用,比如:根据南干渠的运行设计,其运行方式采用7个月均匀输水方式,7个月入库水量3.40亿m3(2010年经济区需水量4.20亿m3,入调节水库为0.80亿m3,以下同),2020年,月入库水量0.80亿m3,7个月入库水量5.60亿m3。这些数据的控制都需要借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高效准确地完成。笔者认为,做好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识

意识作为行为的先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保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首先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足够的改革意识,不断强化和提升相关人员的意识水平和思想素质。首先,相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或施工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强化管理工作人员对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时间认识。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为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储备专业力量。最后,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将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建设培训纳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水平,为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3.2建立健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制度规范体系

有效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前提,更是确保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所在,有效的制度建设能够促进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首先,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包括工程资金管理、方案实施、图纸设计、施工流程、相关规定等工程内容的调研、考察工作,确保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可行性。其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各个部门不断完善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完善相关平台,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和平台保障。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根据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制度规范能够真正落实,实现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3.3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增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集中体现。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建设包括数据采集、应用和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水库工程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其次,相关部门要特别注重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性管理。最后,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在水库工程管理的效能。

4结语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依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实现企业稳步转型,水利工程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整个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时展的需求,也是提升水库工程管理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在工作中,充分结合水库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结合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推动整个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确保水库工程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喜.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

[2]王鑫.浅谈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水利,2016(3).

[3]田雪平.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J].河南科技,2016(19).

第6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管理内容繁多、工序复杂,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很容易在具体的工程管理工作中造成一定程度的失误,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建筑行业大力推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力工程管理方法,一方面减少了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成本,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的利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影响。

1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1.1成本控制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管理包括了施工管理、设计管理、材料管理、竣工管理等[1]。这些管理工作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导致建筑企业要不断地对每项管理工作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使得建筑企业对人力管理的开支不断增加,导致建筑企业的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但是,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得这些管理项目都统一地由一个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帮助建筑企业精减管理工作人员,降低成本投入。同时,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工程管理工作由于人力管理带来的失误,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

1.2工程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模式越发的多元化,出现了众多的中小型建筑工程企业,这些发展规模各异的建筑工程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对自身的工程管理极为不重视,导致一些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较低,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缩减了业务技能较低的管理工作人员,降低了失误出现的概率,减少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2]。

2建筑行业应用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且单一,通常情况下,工程管理工作由建筑企业的领导来负责,而一些发展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其中的管理岗位多由家族中的亲戚来担任,这导致建筑企业中的管理水平较低。一些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低下、文化程度不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不够,单一地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电脑将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编制[3]。这很容易使得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效果无法体现。

2.2管理软件存在问题

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软件的作用极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在实际的信息化工程管理工作中,不重视管理软件,单一地采用局域网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导致一些管理软件无法适应该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4],不能够在该建筑企业中的工程管理中发挥作用。

2.3不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建设,这使得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导致一些建筑企业忽视了对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构建。一些建筑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只是单一地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表面的研究利用,未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命令时,无法得到高效的完成,而一旦出现问题,在不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下,很难快速、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造成影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5]。

2.4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建筑行业不断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背景下,很多建筑企业积极地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却没有配备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依旧沿用以前的管理工作人员,造成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体现。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工作方面,积极地应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通常为了节约成本,不聘请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而是让建筑企业中没有经过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管理工作人员任职,落后地认为,只要会使用计算机,就可以肩负信息化工程管理的重任[6]。再加上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信息化管理应用方面还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本身的技术就较低,导致一些在职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信息化管理的学习机会,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对建筑行业中整体的信息化管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7]。

3建筑行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3.1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首先,要在企业领导层中,树立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从而推广到工程管理中;其次,要构建信息化管理的思想体系,从而对全体工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对信息化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要在工程管理中,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应用模式,充分展现出信息化管理模式中软件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工作人员完成命令和任务的效率以及质量,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另外,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使得工作失误可以快速地得到解决和处理,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体现出信息化管理的时效性。

3.3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构建一支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根据建筑企业实际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制定出系统的培训方案,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全体项目工程工作人员中大力开展,从而提高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8]。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另外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利用绩效考核等多种方法,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工程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

3.4强化大数据的利用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利用这些数据信息,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对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极为缓慢,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地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通过信息传播速度快这一特点,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能够使工程管理中更加直观、快捷地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检索查阅,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9]。

3.5软件开发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利用如果与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匹配,则很难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强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深入研究常用软件的实际运作模式,制定出符合自身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从而推动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10]。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被社会各领域广泛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各行业的管理水平。在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要积极分析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通过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强化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利用,从而对提高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成,沈琦,邵俊.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4,27(17):148.

[2]刘琦.谈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5,41(18):252-253.

[3]何文逊.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5,30(S2):111.

[4]张慧.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安徽建筑,2015,42(4):212-214.

[5]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2011,10(5):87-88.

[6]罗攀.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构建[J].中华民居,2013,6(9):232-233.

[7]储元明,邵才宝,颜奇,等.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科技与企业,2013,22(18):39.

[8]陈东,夏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5,21(11):92.

[9]董菲,徐春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浅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4,22(20):281.

第7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在现代企业的部门管理中,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沟通协调问题曾经干扰许多企业管理者.其实这就涉及到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交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使得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运作,并且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科学化管理,使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得以全面梳理.业务操作系统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有精力对重点业务实行全面的质最监控,做到全面覆盖与重点监控并重。

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在水利工程管理实践中,无论是采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加以改造,还是自行开发系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采用现有的一些方式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对提高工作效率作用不大,往往纸面工作、上机工作还需要重复进行,用户仍然偏向先用Excel处理数据,然后再向信息系统中输入一遍,这样反而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现行的软件和系统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受软件开发平台的限制,现有的专业软件往往缺乏可视化分析技术的支持,对于管理的对象只能进行抽象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大大限制了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在基于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工程的可视化和空间信息管理方面的开发存在明显不足。2.系统多采用C/S结构,不能满足目益增长的,面向水利信息资源共享的B/S结构的开放式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3.软件开发标准不统一,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化必然形成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产品,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复杂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4.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工程建设通过社会化劳动过程形成庞大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的获取建立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基础上.具有极为宝贵的应用价值,现有的技术尚未做到对工程数据进行统一的时间属性管理、空问属性管理、对应关系管理以及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化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GI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GIS作为储存和分析空间资料的强有力的工具,将GIS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以将复杂施工过程用动画图像形象地描绘出来,为全面、准确、快速地分析掌握工程施工全过程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是C/S结构,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在水利工程中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三者结合起来对整个流域地形进行三维观察.利Hj-GIS分析实际问题将是GIS的发展方向。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更有利于处理具有分布式特点的水利问题。三维GIS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与实现技术的运用,三维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网络GIS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水利工程中地理信息和大量的空间数据都是以文字、数字、图形和影像方式表示的,将它们数字化,发挥GIS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2.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应全方位构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启动、建设并完善一大批利基础数据库.包括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综合数据库、国家水文数据库、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资源数据库、水利工程数据库、水利经济数据库等,使我国的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为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3.整合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简单实用,切合实际情况,便于用户使用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网络检索工具的使用给用户查找信息带来了方便,但作为通用型的网络检索工具.覆盖面广、行业针对性较弱。系统在全面的数据支持下,将拥有完善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建立一个专门服务于水利工程的水利专业刚络检索系统为水利工作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第8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1.1水电工裎建设项目管理的问题

与加工运动关系简单的机械制造业相比,建设施工项目需设备人员围绕作业对象移动施工。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工程布置特点的多样曲致使施工的规律曲降低,虽然目前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设备自动化、定位系统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但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尚未实现一元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依靠密集投入机械操作手和作业工人凭技艺推进项目建设。该管理模式下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孤岛,具体表现为:项目各方孤立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项目相关各方关联互动不足、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互换,信息交流一致曲差;各方各管理层与作业层脱节,生产流程、供应流程和财务流程不能协调一致;项目各方指令与反馈的业务流程相互脱节,上报生产隋况和接收上级的指令和计划流程耗时过长;信息接收方较为单一,有时候得到重要信息的环节,可能会因认识不够而忽略掉该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⑵过度依赖个人因素,具体表现为:在作业层面,过多依靠工人的职业素养,如碾压作业中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完全依赖操作手或者是监督人员;在管理层面,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比如在做决策时,有经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总结、记忆、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效果,但作为基于经验的决策,往往会缺乏必要的第三方质疑或监督,且:S类人员的调离往往给项目带来严重影响。

1.2水电工裎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

总体来说,水电项目建设管理中,最需要实现的目标如下:

(1)具有凊晰的战略目标,项目各参与方有着明确的目标,各参与人员凊楚自己工作的要求,各项工作有督促管理;

(2)管理者随时可以掌握即时现状,检查各标段的进度偏差、费用偏差、危险源控制、质量控制等;

(3)气象信息、水情信息、安全监测、抽样检测等专业服务信息能够传递到位,物资供应、水电供应、后勤保障到位;

(4)工程建设、工程档案、验收结算全面同步推进;

(5)提供人才培训平台,使新成员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决速掌握项目管理隋况。显然,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是信息化项目管理。

2.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实施

2.1信息化管理的组织与参与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在项目管理这一系统工程基础上的全面提升,需要以项目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载体,以自动化为手段,全面整合现有GPS三维施工机械控制系统、工程机械远程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系统、监测系统、仿真系统等信息化应用。这一过程涉及面广,从行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出发,需由水电项目建设方统筹已有信息化成果,结合流域开发规划,积极利用当前有利政策,设计并实现信息化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此外,要在项目启动前期,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的信息管理提出要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建各方提供实时的格式化的数据,建设方根据需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2信息化管理架构

结合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包括各标段施工管理,以及水情、监测、试验检测、气象等专业保障,此外还有水电、物资、通信等后勤服务,以及移民、政策等与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的工作协调。对此,可建立以信息协同工作平台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框架(见图1),各自系统通过管理人员和工作平台,设定数据边界、即时更新状态数据,提供交互式即时数据,系统可以进行自动的对比和预报,管理人员可以进行主动的分析与

2.3信息化管理的效用

通过这一系统,在管理l:n丨以劣现两方面的改进:①最人程度统筹全局,各子系统协调运行,!±1绕项00你相互配介,影响大局的子系统会被自动斲别讣修止;②优化各单位管理层级,全面透明的系统使倍息在各层级之间展7K,丄级可以监督到所以下级,而下级可以将信息推送到所冇I:级,吋冇效消除各级人员不作为的现象。

3.水电工程茳设信息化项H管理案例分析

以水电工程建设屮常见的人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为例,简述信息化管理的劣现途径和管理效忠V,

3.1信息内容

碾压混凝土在水电工程建设111广泛釆用,貝.冇结构简单、施工快迪、经济令显著特点,但碾压混凝土有若严格的温捽要求,需要连续浇筑。如衣1所示,将碾压混凝土施工相关信息分为技术嬰求、施r愔况、监测数据、试验数据、天气惜况和其他信息技术要求主嬰为设计及规范相义要求,这类信息是工程技术方面的限制条件,nj'以在施工前形成,主要由设计及相关科研单位完成;施工情况"K要足原材料到工程实休过程中的所有信总,检测数锯+:要为混凝土内部观测仪器布置情况及测值;试验数据主要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过程试验结來;大气情况主要足晴雨、气温、风速等信总,这几类信总主要足在施工过稈中产牛,主要巾施I:方、检测、试验等项目参与方形成,项目参与各中位参与;其他倍息主嬰指防洪度汛、工作面移交令影响施工安排的相义事项,这类信息是工程组织方面的限制条件,主要由建设方形成。

3.2信息的动态应用

在参建各方有组织地提供信自的基础上,信自平台按预定模式,处理相关数据,提供统一、标准、实时的边界数据与状态参数。

(1)实现全面的过程数据管理,参建各方按职责录入即时信自,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现场隋况,若有异常系统可报警提示。

(2)可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即时可视化进度、安全、温控及各类检测成果,与设计初始技木结果作对比,优化设计技木要求。

(3)数据的可追溯曲,有利于对项目管理的失误和成功进行剖析,检验每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和执行隋况。

(4)同步协调施工档案、验收结算、材料供应核销等各方面数据的管控,提供统一的数据口径,降低统计、校核等环节人员投入,让管理人员投入精力于数据分析、优化和决策。

4结语与展望

第9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水利工程 应用

水利工程作为利国利民的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发展农业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逐步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从20世纪末至今,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今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大量地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例如卫星遥感技术、空天遥测技术、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技术等都广泛运用在水利工程上,从以前的水情和雨情等天气信息采集监控发展到现在的联网预报,信息化数据分析,水利工程一体化等,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可以有效瓜贩组织机构和运行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和调度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设备自动化水平和防洪抗旱水平,并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

1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1.1 卫星定位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卫星定位系统从20世纪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具有定位精确度高、速度快、数据可靠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使用者提供非常可靠的三维度坐标,并且受天气的影响低,全球均可覆盖,可以一天不间断地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空间、时间、地理信息,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性,卫星定位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它们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控制段;

(2)空间段;

(3)用户段。

卫星定位系统跟其他无线电定位系统相比精确度更高,受天气影响较小的特点,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对水文地质进行有效监测,一旦发生灾情可以进行准确定位,并辅助通讯技术对水利工程的指挥中心进行通信和播报,通过信息化技术达到防灾减灾和实时监控的作用。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通过基础的空间数据,并利用地理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技术,为水利工程提供精确的动态信息以及三维的空间图形。地理信息技术具有空间分析、动态预测、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这就使得地理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录入、传输、分析、管理,并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呈现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前,能在信息管理和防灾减灾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的水利部门就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成了1:250000比例的水利电子信息图,并与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机构进行共享,从而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规划的监管,提高建设科学性,减少了重复生产数据的成本,为水利工程信息共享提供了地理依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流域、胡波、江河的水下地形结构图,并生成相关数据,形成水文地理信息预报,为河床演变分析提供基础,也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代化。

1.3 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的应用

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上来说,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它有效地保证了水利工程信息的高速、有效、可靠的传播。把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水利工程通过通信及网络技术将信息连接在一起,对信息量大、种类校对的水利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汇总打包传输,并且对三维模型、图像、水利数据等资料进行传输交换,此外,通信及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上还有像软件技术以及存储管理等。

2 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经济也会进一步得到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会不断加大投资,虽然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会存在一些不足,但信息化技术应用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随着国家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相关工程投资的不断加大,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依旧有十分美好的前景。

2.1 信息化技术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通信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也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例如像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就是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领域上的经典案例,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通过先进成熟的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为防汛抗旱、水源监测、生态建设与环境建设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时监测、高效传输、安全存储、快速查询、分类检索、精准分析与动态展示提供了技术条件,信息化技术为推动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2.2 专业模型技术进步为信息化技g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化建设,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水情、旱情、灾情等分析结果,这些分析成果主要来源于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中的天气预报、水情预报、洪水演进分析模型系统、洪水调度模型系统、坝情分析、旱情分析、水源水质、环境评估等信息化技术模型。21世纪以来,相关的专业模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模型分析计算提供技术保障,专业化的模型技术发展为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3 小结

本文重点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应用情况,指出其发展条件和应用前景,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分析和前景分析,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许多模型技术、大数据技术、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也将会大规模地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水利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提高的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保障人民生活安定,增进人民的福祉,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祥安.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利用[J].四川水泥,2014,9(10):175.

[2]谢勇.浅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