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月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告诫学生学无止境,教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4.《〈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桓公讳疾忌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反映扁鹊为人机警的语句是:___________。
7.《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钱塘湖春行》中写禽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的伟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龟虽寿》中表达诗人要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15.《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们在探究问题时,常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如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雨寄北》中想象友人重逢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泊秦淮》中表达了作者担忧唐王朝命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突出主旨而引用的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铭》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爱莲说》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李煜《相见欢》中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物难以处理解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人们常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新境界。
30.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小儿活泼可爱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传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使至塞上》中曾被《红楼梦》中香菱点评过并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春望》中写诗人所望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论诗》中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反对泥古不化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正面描写三峡山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8.《三峡》中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作者赏潭的独特感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过零丁洋》中表明文天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1.苏轼在《浣溪沙・山下蓝芽短浸溪》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人生态度和旷达胸襟。
42.秋天总给人悲伤凄凉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却表达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
43.《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醉花阴》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魏学的《核舟记》一文中整体介绍核舟体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雕刻者技艺之精湛、手艺之卓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核舟技艺赞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正言直谏的勇气、忠君报国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0.《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马说》中揭示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孤城被围、将士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商隐《无题》诗中描写自己无尽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山坡羊・潼山怀古》中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8.《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写作者在西山宴饮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达作者喜爱西山景色而不愿离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朝暮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唤,表现了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6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直抒爱国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写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一意孤行,宣布终止“”与“”的运作,遭到台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69.《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内心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虽怀才不遇但仍有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气势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观刈麦》中具体描写农民割麦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同样是感叹人生,辛弃疾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将自己头发斑白渐近衰老的现实抛在脑后。
73.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概括全篇大义表现其“舍生取义”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本文用取譬设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则重点从舍生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75.王维《汉江临眺》中描绘汉江周围广阔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6.《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作者临危授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出师表》中,写国势危急时,朝廷内外为“追先帝,报陛下”而竭尽忠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深受后人赞赏也是作者颇为自得的奇偶佳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曹刿论战》中的“取信于民”具体指的是鲁庄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引用的孟子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君子于役》第一节中勾画农村晚景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82.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8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84.建国50年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正如在《沁园春雪》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
86.在比喻人民教师细致的思想教育时,常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杜甫《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
87.虽然社会还存在贫富差距,但是很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就像黔娄之妻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为社会努力工作着。
88.人们往往借草的顽强来表达对生命的礼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9.在《赤壁》一诗中,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石壕吏》中的说明兵役之苛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说明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说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诗句是:_________;体现诗人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两句所表现的矛盾心理,正是卖炭翁生活陷入绝境的反映。
93.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
9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6.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寡人无疾;已逃秦矣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2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2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5.莲,花之君子者也
2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3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身寒骨,悄怆幽邃
4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3.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4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技亦灵怪矣哉
4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4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4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8.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
59.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不欲归
6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6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69.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2.鬓微霜,又何妨
7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76.亲贤臣,远小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7.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7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1.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82.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8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8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0.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出入无完裙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1.好读书,不求甚解
9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9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9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5.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描写桃花的诗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宋·秦观《虞美人》
描写樱桃的名句
一树樱桃带雨红 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描写杏花的诗句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唐·杜牧《杏园》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菩萨蛮》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 宋·晏殊《临江仙》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 宋·苏轼《蝶恋花》
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 宋·曹组《小重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宋·张良臣《偶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宋·刘彤《临江仙》
描写梨花的诗句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唐·郑帧侗峤等曛莨愠擎洹
带叶梨花独送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唐·岑参《送杨子》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 宋·陈克《豆叶黄》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描写兰花的诗句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战国楚·屈原《九歌 礼魂》
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宋·洪兴祖《楚辞·九歌·礼魂》补注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怕端普唇
唐·
刘禹锡《和乐天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宋·曹组的《卜算子·兰》
描写蔷薇的诗句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唐·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唐·杜牧《留赠》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
1唐诗中的声学知识
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讲授声音的产生机理、传播方式、乐音的三要素时,引用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是猿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坐在船上的人能听见“猿声”是因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诗中“乡音无改”的“音”指的是音调、响度还是音色呢?我们知道,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而频率和振幅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所以“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没有改变.
在本节的教学中引用三首唐诗,既通俗地阐明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乐音的三要素,又因这几首唐诗为同学们所熟知,可作为该节内容的先行组织者,学生在朗诵熟知的唐诗的过程中感知物理现象、明确物理过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生动有趣且充满文学气息.
2唐诗中的光学知识
在《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可引用高骈《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的“浓阴”说明形成了影子,是因为障碍物“绿树”挡住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 “楼台倒影”则是平面镜成像即反射现象,“池塘”中的水便是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张九龄《照镜见白发》中的诗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这里的“镜”,即铜镜,是平面镜,“影”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高适《燕歌行》中的诗句“校尉羽书飞瀚海,善于烈火照狼烟.”其中的“照”字,即照射,是光的直线传播.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红色的桃花只反射出红色光,人的脸就会被反射来的红光照红.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以会对影有“三人”?原来这三人分别是人、人在杯中的像、人在地面上的影子,简短10个字,却包含了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两个知识点.
在《光的折射》教学中,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观察到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折射了而成的虚像.储光羲《钓鱼湾》中的诗句“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也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线经过池水的折射后,看到是池底经光线折射后形成的虚像,这样池底比实际位置看起来要高,因此水看起来就“浅”了.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全反射现象.李白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之感叹.真有眼福!他看到空气中的全反射现象――海市蜃楼.
3唐诗中的运动学知识
在“参照物”的教学中,可引用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作者先选取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后选取河岸为参照物,船帆是是运动的. 即可说明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参照物选取的不同,所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相同.
在《平均速度的测量》的教学中,可引用李白《早发白帝城 》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估算出该船的平均速度:
=st=500 km12 h=41.7 km/h.
4唐诗中的力学知识
在“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中,孟浩然《早寒有怀》中的诗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树叶受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向下运动.杜甫《漫兴》中的诗句“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其中的“柳絮随风”亦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桃花逐流水”中的“桃花”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逐流水”的桃花和流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无摩擦力存在.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在教学中可引用骆宾王《咏鹅》中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漂浮在水上的“鹅”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此时,“鹅”受到水的浮力和鹅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都是鹅.脚掌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脚掌施加向前的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这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受力物体分别是水和鹅.
在《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的天气刮大风,茅屋屋顶上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屋内的空气可认为静止,屋顶下表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即“茅”是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被“卷”走的.
5唐诗中的热学知识
在《物态及其变化》的教学中,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诗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生动地说明了雪后天晴时,雪的融化过程中的一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让人深感寒意,于是作者从切身体验中发出“城中增暮寒”的感叹.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描写的是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即凝华现象.白居易《微雨夜行》中的诗句“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衣裳湿”则描写是液化现象.
在《分子热运动》的教学中,亦可引用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草花香.”其中的“草花香”是指草花分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6唐诗中的能及其转化知识
在《能及其转化》的教学中,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杜甫《登高》中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分别描述的是庐山瀑布和长江水奔腾的壮观景象.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飞流直下的水蕴藏着巨大的重力势能,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登高”指人克服重力做功,这个过程人的重力势能增加.
在弹性势能的教学中,卢纶《塞下曲》中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其中“引弓”指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在 “引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箭的动能.
编者按:进入阴历的五月,已是仲夏时节了。夏日炎炎,在注意防暑的同时,也来欣赏一下古人赞美夏天的诗句吧!
O四月秀@,五月鸣蜩。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诗经·豳风·七月》
O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诗经·小雅·四月》
O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O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O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O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O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O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O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缙凇断耐碓⒅笔≈小
O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O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O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O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O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O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m《孟夏》
O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O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O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O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O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O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O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O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O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O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O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O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一、
直接型默写。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5.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10.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2.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13.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14.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从弟》(其二)]15.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16.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8.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20.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23.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25.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6.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27.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28.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29.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3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二、理解型默写。
1.郦道元《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一句描绘出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与朱元思书》中最能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不追名逐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5.《野望》一诗中透露出诗人在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6.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8.苏轼评价王维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旅途中景物的变化。
10.《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1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12.《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13.曹操在《龟虽寿》中表现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14.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
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当作人生的座右铭。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经受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只要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18.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悲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19.《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时诗人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20.《雁门太守行》中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
21.《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战斗的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22.《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评价古战争)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2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两句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2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三、拓展型默写。
1.我们学过的课内外古诗文中,不少体现了送别的主题,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2.古人的诗词写作中常常引用典故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美好乡村生活场景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体会“毕竟”“无穷碧”“别样红”的含义,理解古诗大意。
3. 通过想象,品味诗歌描写的美景,感受六月西湖的壮美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古诗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品味,引导学生感受“无穷碧”“别样红”的美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感受
1. 师:同学们,诵读经典,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学生读课题,正音。
3. 教师提出读书要求: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由反复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
[设计意图: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初读中,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浅吟低唱,不仅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而且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这样一幅天然图画——挨挨挤挤的莲叶上开着千姿百态的荷花,以此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想象诗境,赏读共悟
1.(课件播放名家吟诵的录音)学生闭目聆听,想象画面:听着,听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莲叶 荷花)
2. 赏读莲叶。
(1)引导学生抓住“接天”“无穷”辅以课件体会莲叶的多。
A.品味“接天”。引导理解“接天”的字面意思;想象“接天”的壮美画面。
B.品味“无穷”。“无穷”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就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数不胜数,一望无际,一望无垠,一望无边……)把这两个词送进诗句中,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2)引导学生抓住“六月中”“碧”来想象体会莲叶的绿。
师:读着,想着,谁能抓住诗中的关键词来想象一下,此时的莲叶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绿呢?(教师相机板书:碧)
小结:对呀,六月西湖的莲叶是那样的碧绿、青绿、深绿、墨绿,还带有点黄的绿,它们互相辉映,互相重叠,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这样的画面多么——壮阔,多么——有气势!把这种感受带到诗句中读吧。(指导读出诗句的壮美)
3. 赏读荷花。
(1)默读描写荷花的诗句,想象画面。(引导学生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展开想象)
(2)引导学生理解“别样红”及“荷花别样红”的原因。
师:什么是“别样红”?为什么此时的荷花会这般——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不一般的红呢?(引导学生体会是无穷碧的莲叶衬托出别样红的荷花;是太阳的映照衬托出别样红的荷花。)
(3)句式训练。
师:瞧,火红的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在荷塘上洒下了万丈金光。请同学们默读屏幕上的这段话,细细地想。待会儿请你来说——
课件出示句式训练内容:
火红的太阳在荷塘上洒下了万丈金光,
映在荷花上,荷花红得?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3)引导学生抓住“别样红”“映日”读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别样美。
4. 辅以课件引读感受古诗的对仗美。
5. 欣赏荷塘,激情诵读。
(1)欣赏荷塘美景。(多媒体播放荷塘画面)
(2)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赞美西湖荷塘美景。(课件出示:?摇西湖景)
(3)激情诵读。
师:此时,你觉得应该以怎样的节奏,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才能读出这番的美景?自己练练,注意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味呢?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化象为画”“化象为情”,就能走进诗人为我们创设的意境中去。因此,紧扣“莲叶”“荷花”这一“诗象”,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平面的诗句就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洒而出。]
6. 对比研读。
师:同学们,诗人杨万里一生特别爱荷,而且爱荷爱到痴狂的地步,老师能查到他描写荷的诗作就有二三十首,难怪人们称他是“全方位描写荷的第一人”。我们曾经就学过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今天我们又学了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对比,从中感受同种景物在同一诗人的笔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如从时间上、内容上、地点上、静态与动态、形状与色彩等方面去感受两首诗的不同,从而更突出西湖荷塘的壮阔美。)
7. 品读前两行诗。
(1)引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前两行诗的意思。
(2)链接播放西湖四季风光和诗句,深入感受西湖六月风光的特点。
(3)指导朗读。
8. 整体回归,配乐齐读古诗,欣赏古诗的特色吟诵。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以上教学,设计了两处比较:同一诗人描写同一景物——“荷”诗的对比读;同个景点,不同时节——西湖风光的对比读。把这些从内容到形式有一定联系的诗歌优化组合加以对比,既加深学生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三、巧妙质疑,升华主题
1. 引导学生质疑。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疑问吗?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课题上,想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回答)
师: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日才能再次相见,所以很多文人墨客把这种情感寄托在诗歌中。你还知道哪些送别名句?(生交流)
2. 教师补充自己游赏西湖的经历,出示同题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引导学生抓住“月尚残”一词理解“晓出”是“清晨很早的时候”,从而领会短短的路程诗人却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这一路上他们有多少的浓情,有多少的不舍……
3. 借助课件链接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别样红”。(课件出示并播放录音:林子方为官清廉,深受南宋百姓的赞赏。淳熙十四年间,林子方担任直阁秘书。当时任秘书少监的爱国诗人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家大事,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他们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之后,林子方升官要去福州赴任,好友杨万里当即作了五首诗文相送,以诗祝友。)
师:听了这些介绍,你还觉得诗中的“别样红”仅仅是指荷花的颜色特别红吗?(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情景交融)
4.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配乐吟诵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这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感情。通过质疑问难,补充自己游赏西湖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意就隐藏在“晓出”和“映日”当中。教学中链接了与诗文、诗人相关的资料来丰厚文本,努力让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是借“莲叶荷花”这意象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恋恋不舍、深切祝福和殷切期盼之情,从而感悟本诗“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四、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古诗的古为今用。
2.教师总结:同学们,同一首古诗,不同的读者,能读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收获。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愿经典诗文能陪伴你们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在生活中的运用,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拓展到生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空间描写场面调度的灵活性,可以使意境鲜明可感
诗歌的意境本身就是意与境、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我们知道“境”主要是依靠语言来表现的,诗歌所描写的空间也是这样,恰当地运用空间描写就可以避免形象性不足而造成的弊端。空间描写场面调度的灵活性,能使诗歌画面鲜明、生动,多个空间描写场面的贯穿,更能完整地增强意境的艺术效果。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叙事诗,我们看第一段描写罗敷的惊人美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罗敷,而是从她生活的环境、所用的器物、所梳的发式及所着的衣服、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等几个别开生面的场面落墨,每个场面又完整地贯穿起来塑造出罗敷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一个容貌惊人的“好女”的印象,为下文随着叙述的展开,到第二部分把这种空间场面调度定格到她与一个使君的对话上,从而展示她的人性美作好了铺垫。
我们再看2009年一份高考语文试卷,其中有这样一道题材虽然相似相通,意境却完全不同的诗歌鉴赏题: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1)请说出三人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2)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这则材料其实是摘选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他在其中曾把唐诗中相似的几个意境诗句做了比较,也就是上面的四个句子。
很明显三位诗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谢榛已经归纳出来了“同一机杼”,即是说三位诗人的构思布局相同,内容上都是将自然的景物“黄叶”、“秋”与人之将老“白头”、“老”关连起来,形成一种对应、类比关系;形式上都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出一种“悲秋”、“悲迟暮”、“悲人生短暂”的感伤。
“司空为优”优在哪里?在原文的后面谢榛还有一句重要的评价“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婉,见乎言表。” 其实,我们更应该在诗句里去比较它们的不同点。“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诗句的意思是:窗外,绵绵秋雨中黄树枝枯叶黄;窗内一灯如豆,昏黄的灯光照着满头白发的老人。诗人把这样两幅似乎互不相关的画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个特写镜头的组接中,去体会画面之外的场面。写景直接客观,不用“将老”、“已秋”、“……日”、“……时”作提示交代,而将具有“秋”、“老”的特征意义的词语“黄叶树”与“白头人”直接组合在一起,而且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这里,“黄叶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又加上雨景和昏灯这两个意象,就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拓展了意境:本来已处深秋的“黄叶”还处于“雨”中,更显凄楚无助;人已“白头”却又在灯下独坐,更见其悲怆与惆怅。炼字精当,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将“景”与“情”联系起来,引发深刻的联想与感慨,表面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内里却蕴含丰富,深沉动人。正如评价所说“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婉,见乎言表。”韦应物的“人将老”、“树已秋”,和白居易的“黄叶日”、“白头时”,都把人与树从时间上联系起来,但时空跳跃性不大,场面的调度缺乏灵活性,意境蕴藉性就不太强。而司空曙的两句诗,勾勒出两幅极直观的画面,一盏灯,一个人,还是一个已经白了头的人,意境里延伸出来的情景,能留给读者去丰富地想象。这种“藏”与“含蓄蕴藉”的韵味,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精华。
可见,诗歌题材虽然相似相通,通过咀嚼字词,分析意象,得出的意境却完全不同。
2 空间描写富于时空的跳跃性,进一步成为以景起情或因景生情的意境契机
空间描写富于时空的跳跃性是诗歌中画面组接的一个显著特点。黑格尔也曾谈论,诗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这两个极端在一个更高的阶段的统一。诗歌的画面组接,既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又可以突破主客观限制,在诗歌中过去、现在、未来,近景、远景、特写都可以被诗歌融合为一,这样使得空间与时空的跨度既明快又简炼。它既是诗人在创作中驰骋想象的生活反映,也是我们读者对诗人们笔下的景物,从个体到整体的联想与想象过程,这种过程也是我们读者了解景与情的对应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我们掌握了这种分析空间与时间的跨度来领悟意境的方法就是文学理论中所讲的从实境中探寻虚境,从景物中体验对应的情思过程。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十八个字,三组九个意象的名词连缀成一副不涂浓墨的书画,一组组巧妙的结合,构成了音节和谐、情景交融的意境,最后一句呈现出了一幅夕阳傍斜的画面,化景为情,情从景出,由细笔勾勒到浓墨挥洒,由眼前的悲凉到整个人生旅途的苍茫,描绘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时,还应该注意这些意象所展示的独特而丰富的情绪色彩。诗的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构成一种衰败、凄凉的景象;第二句的“小桥”、“流水”、“人家”组成一幅离世索居的图景,表现出了孤寂的环境;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衬托一个浪迹天涯的人影,表现出一个漂泊者的形象;第四句“夕阳西下”又是美景陨落的暗示,表现出伤悼的心绪;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表明游子的远离,表现出怀恋的感情——这些各种意象在作品中合成为一个冷寂的世界,一个凄苦、悲凉的情绪氛围。在这样一副秋日黄昏白描的画面中,我们注意的不再是“枯藤、老树、昏鸦”这样一些孤立的具体的形象,感受到的也不仅是作者“凄惶、孤寂、漂泊”一类的单纯的情绪,而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广阔深远的个个画面,一种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弥漫的氛围—— 一个失意才人浪迹天涯的人生走向。怪不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3 空间描写中的构图、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使意象成为带有色彩性的诗眼
构图、线条、色彩本来是属于绘画的理论,运用到诗歌中来就是指诗歌的构思,描绘的意象、带有色彩性的诗眼等等。这个特点王维的诗歌就尤为突出,他本身就是个画家,空间描写中的构图、线条与色彩的运用,更是游刃有余。山水名篇《山居秋暝》就是其代表之一。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歌由天到地,由地到水,描写了空山新雨后的明月、山泉、青松、月光皎洁、 姑娘红红绿绿、 莲叶绿、水清澈……这些一串串流动着的气息、光亮、色彩与音响,它们和谐完美地融合,创造出一种闲远、甜淡的意境。
又比如《使之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构图色彩尤为强烈。大沙漠是平面,孤烟是一条直线,孤烟虽孤却冲天而起,变得刚直有力;黄河曲折绵长而且奔流不息,落日与“圆”字搭配并用,就寓言深刻,富含一层象征意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色彩上,河水是黄色,落日是火红,二者综合好似为“半江瑟瑟半江红”。“圆”字与“直”两字,就成了这首诗歌的诗眼,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歌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表现了读者的深切的感受,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空间艺术境界。
总之,在表现运用上,诗歌是兼具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长处的一种文学体裁。诗人借助于空间描写来抒感,创造意境,使得诗情与画意相得益彰。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过:“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中国诗歌所展示的空间意识,是一种诗意的、节奏化的、音乐化的时空合一意识。空间描写对于表达诗人的情怀有着突出的意义,也使诗歌的审美意蕴得到更好的体现与发挥。
参考文献
[1]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然而,诗词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常常“言近而旨远”。我们固有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遇字必解,理性分析,一一对应地用现代汉语来解读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往往冲淡了诗句的灵性,失去了诗的神韵,吃力却不讨好。再加上时代的久远、生活环境的迥异、思想认识的差异,古诗词与学生感情之间势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平面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在解读诗句的同时,保留古诗的独特韵味,使学生立体地感悟古诗意境,真切地与诗人对话、沟通,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以诗解诗”是引领学生步入诗歌殿堂的一座桥梁。“以诗解诗”, 用诗意的解读,让学生在诗意盎然的氛围里去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诗词名句,可谓一举多得。而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古诗词已有一定积累,初步形成分析理解能力,具备“以诗解诗”的主观条件。所以,诗词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字义――句义――情感分析“三步走”的旧模式,走“以诗解诗”的新路子。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以诗解诗”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一、深厚的古诗词积累,是“以诗解诗”的基础
要想以诗解诗,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以小学低段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和小学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蓝本,阶段性开展师生背诵古诗文比赛。这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学生对这100多首诗都能熟读成诵,还有部分学生利用假期积累了更多的诗词。这样,学生中逐渐形成了古诗词学习的热潮。现在他们每个人的古诗积累量都已经超过了150多首,有的甚至达到了200多首。
二、触发――“以诗解诗”的重要能力
在“以诗解诗”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培养一种触发的能力,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学新古诗时,觉得与先前学过的某一首诗有某种相似之处,这也是触发。在教学古诗时要经常去锤炼学生触发的本领。如学生学了《赠刘景文》这首诗后问:像这样描写秋天虽然萧条冷落,但仍给人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诗句吗?杜牧写的《山行》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也跟杜牧和苏轼一样,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鼓励人们像鹤那样振翅高飞,大展鸿图。练就了触发的真功夫,学起诗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滚雪球似的,以一带几,久而久之,“以诗解诗”学生就能培养一种触发的感悟能力。
三、抛砖引玉,“以诗解诗”的几种方法
1、同类引入――互相生发。在古诗词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共性,如有的都是送别诗:《赠汪伦》、《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有的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有的都是描写夏天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亭夏日》、《夏日南亭怀辛大》等;有的都是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冬景》、《夜雪》……。因此,我在教学某一首古诗时可适当地引用同一类型的诗词名句,有助于扩大阅读效果,有利于让学生立体地多频道地接收。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以目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景抒情,诗中的“孤帆”、“碧空尽”、“唯见”等词无不浸透着诗人与友人的情意。这给缺乏这方面情感经历的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以歌送别诗,如《赠汪伦》;以物送别诗,如《别董大》;以酒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等,再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吟诵,这样,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就有可能被焕发。一旦焕发后,让学生再来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心中便有了几多的感触。学生体会到的,除了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祝友人前程似锦,愿两人的友谊天长地久,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2、意境引入――降低难度。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入境,是对意境的体悟,是读诗的根本。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体悟古诗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生硬地解说、灌输,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丧失诗歌的灵性与韵味。而引用一些具有相同意象意蕴的诗句加以对比或佐证,代替生硬的讲解,以诗解诗,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深层意蕴,从而让学生进入"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