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沟通的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有效沟通;健康教育;重要性;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48-02
护患有效沟通可以获得完整的患者资料,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可以有的放矢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1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1.1健康教育的时机:例如当医生正在给患者伤口换药的时候,护士在这个时候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显然患者的注意力不会专注在护士教育的内容上,此时也就丧失了做健康教育的意义了,就是一次无效的沟通。护士应该善于观察,把握恰当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既然是给特定的人群做相应的教育,就应该更具所教育的对象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着手,这样被教育的对象可以清晰明确的获取到自己最想要的信息。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3健康教育的方式:以抓住病人注意力、充分利用时间、强化教育的基本方式
2有效沟通的作用
2.1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应该主动接待患者、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找出患者最急于获得的信息并给与帮助。例如,当护士注意到患者走向自己似乎要询问什么时,就应该主动询问你、提供帮助,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就会悠然而生;如果只是淡漠的消极等待,忙于自己手上的治疗工作,对患者的询问也是推诿或者敷衍了事,患者会然为没有得到尊重与重视,没有安全感,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就会使沟通陷入尴尬境地。
2.2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护士与患者的沟通,除了可以拉近护患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对患者治疗期间起到一个指导作用。例如,在内科,住院期间的治疗可能只是缓解和治疗疾病,而疾病以后的控制可能往往需要后续的吃药来维持。因此用药的知识、疾病的转归,甚至需终生服药的疾病应该如何对自己疾病进行监测,都需要护士给患者和家属通过健康宣教来完成;而在外科,手术可能是暂时的切除病灶或者解除痛苦的方式,手术后的器官护理、功能恢复都需要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可能还会带来反作用。此时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2.3被人理解。人之所以沟通就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彼此明白各自的想法。因此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也可以让患者了解医疗工作的内容,取得患者的理解。俗话说的好"理解万算"。医疗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让百姓觉得很"神秘",觉得神秘是因为不了解,再加上负面的信息,带着抵触情绪的患者来到医院,对医护的任何行为都是不信任的。如果这个时候护士做每项操作和检查时跟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让患者有安全感,一旦患者信任了你,也会慢慢理解你。有了理解,护患关系会更融洽。
3沟通技巧
3.1共情:共情就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Carl Rogers认为共情就是"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简单的说就是要放掉自己的体会,暂时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体会事件与他的感受。生活中应用共情的例子非常之多,尤其是当一个人处于强烈的情绪当中,其效果更容易显现。
3.2倾听:倾听时,请多使用目光接触,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如果在倾听过程中你没有听清楚,没有理解,或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想澄清一些问题,想要对方重复或者使用其他的表述方法以便于你的理解,或者想告诉对方你已经理解了他所讲的问题,希望他继续其他问题的时候,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通知对方。这样做,一方面会使对方感你的确在听他的谈话,另一方面有利于你有效地进行倾听。积极地回应应当采用"同情"和"关切"两种形式。
3.3语言:语言修养是医学工作者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及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良好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关键。说话前斟酌思考内容,想好再说;语言条理;词语准确;医生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减少直、快、粗的语言;采取积极地态度,用好说话的方式、语音、语调,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使患者充分接受沟通信息。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在患方理解的情况下才使用专业术语。比如,对普通的患者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应选用患者易懂的语言;对知识层次较高者可以使用规范的语言并适度使用部分术语,以求恰如其分而又不失真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医患沟通时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礼仪也很重要,礼貌而不呆板,热情而不矫情,让自己的语言既有严谨的逻辑性,又有灵活性;既讲究内涵的充实,又恰当地把握分寸。言沟通良好的助推剂,两者配合使用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非语言表达有时比语言表达的信息更接近事实,常可收到良好效果;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身体前倾,善用眼神、点头、微笑等积极性肢体语言,加深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我们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可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真正成为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1 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缺乏教育意识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健康教育看做是自己的义务,这无疑会对病人的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的治疗手段,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教育工作。
1.3 缺乏沟通技巧 病人教育主要靠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护士如果缺乏沟通技巧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畏难和害怕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
1.4 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教育的基础,如果护患关系紧张或相互排斥,护士就得不到病人的信任,病人对护士所教育的内容就缺乏兴趣,因此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
1.5 教育时机不当 当患者还在进食、睡眠、情绪不稳定或因疾病引起疼痛而痛苦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将会导致病人对其反感、排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1.6 未明确职能和法律职责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如果未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将会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甚至错误解释或与主管医生不合一致,这样不仅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1]。
2 应对措施
2.1 树立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病人健康观念明显更新,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改变病人及家属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的不同时期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责任与义务。
2.2 补充健康教育知识 护士只由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深入、细致地洞察病情的变化,根据疾病的特点、病程的进展、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补充与疾病治疗、护理理论、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病人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2.3 强化沟通技巧 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应先注意积极倾听,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注意掌握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在护理过程中,要热情,面带微笑,仪表端庄,善于观察病人非语言信息,因势利导,使沟通顺畅。可采用讲座,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方法,掌握恰当地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入院后主动向病人做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管理规定,说明将要为病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内容,并遵守承诺,取得病人信任,消除其紧张心理。住院期间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教学,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接纳并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病人出院前及时评价教育结果,征求病人对教育工作的意见,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满意地接受结束护患关系的现实。
2.5 善于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教育目标,善于抓住时机,随时进行教育。如在给病人测血压完毕,及时告诉病人目前的血压情况,服用降压药物会引起的不良反应。护士在巡视病房时随时收集病人的需要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需求,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及家属发放健康处方、健康画册、观看录像资料等[2]。这样既省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6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涉及病人治疗方案、病情转归等内容时,护士应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避免出现承诺性的话语或与医生的解释不协调、不吻合的现象[1]。
综上所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护士有无树立健康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护士必须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广博的相关知识,一定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护理程序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能够根据病人的特点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使病人真正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17-02
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医院向患者及有关人群全面服务、扩大医院社会功能的重要内容,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可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使患者掌握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的目的。
随着国家法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颁布、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实施农村孕妇住院免费分娩项目的开展,我院产科住院病人明显增多,将健康教育贯穿孕产期保健、母婴保健及病人的整个住院过程,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在产科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综述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护士方面
1.1.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医护人员未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视,理解不够深刻,缺乏热情,把健康教育当作是护理以外的额外工作,在诊疗工作中不愿意主动为病人做健康教育;另外,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混为一谈,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愿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1.1.2 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学历相对较低,业务知识不能满足需要,知识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护理人员本身所接受的医学知识不足,对疾病的预防、心理学、保健及康复知识缺乏,教育内容简单,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过于简单。若缺乏知识,或专业知识的掌握赶不上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就会感到一无内容可讲,二无针对性,导致健康教育的反馈质量差[1]。
1.1.3 健康教育宣传时间选择不妥: 健康教育的宣教集中在患者住院后的前几天,而不是分阶段、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将入院卫生宣教与健康教育混淆,因此,宣教效果也不好。如:病人急诊入院,疼痛难忍,情感上会对教育的内容及教育者不在意,认为:不帮我解决痛苦,反而讲了一大堆大道理,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2],这样,会导致患者的感知能力下降。
1.1.4 缺乏沟通技巧与能力: 健康教育需要多学科知识做基础,不仅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营养学、康复学、行为学、公共卫生学、预防保健等知识。在岗医护人员大多数未接受专门的健康教育培训,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缺乏对孕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只是简单几句话……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掌握沟通的技巧,健康教育的形式单一,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则事倍功半。
1.1.5 护理人员不足,无专职护士,护士工作忙、任务重,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多,护士不愿承担教育者角色。妇产科病人周转快,床位使用率高,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或缺乏合理安排能力,护士只有在完成其它护理操作工作之后,去实施健康教育,敷衍了事。
1.1.6 护理观念滞后: 护士对自己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护理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未更新,不能正确认识护理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识偏差[3],对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1.2 患者方面
1.2.1 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缺乏信任: 重医轻护的错误观点在县级及以下医院表现的尤为突出,多数患者认为护士只不过会打针、输液、发药等,尽管护士讲解清楚、详细,但患者仍持怀疑态度,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甚至表现的不耐烦,只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健康教育的落实。
1.2.2 孕产妇自身文化层次存在差别和对疾病缺乏认识: 孕产妇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多数小学或初中毕业)、自身素质修养较差,认知力差,她们之间的理解、接受能力及需求程度也不相同,加之生活水平低,经济条件及卫生条件较差,多数怀孕后对妊娠期生理变化认识不够,只在临产前来住院或检查(孕期保健检查不按时做),自我保健意识淡薄。
2 对策
2.1 提高认识,改变护士的健康观及健康教育观:医护人员首先应充分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健康教育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之一,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达到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情感,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2.2 加强产科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健康教育重点研究知识传播、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4],医护人员在不断学习妇产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及预防医学知识,,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做到知识广博、善于沟通、语言形象生动、宣教形式丰富,使病人产生信任感,从而利于保健信息的接受,更利于病人的健康教育。
2.3 提高护患沟通交流技巧,取得病人信任: 语言表述能力与沟通技巧能力是保证患者能否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在语言性沟通中注意积极倾听,谈话时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非语言性沟通即体态语言,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等,在护患交流中护士既要注意自身的非语言交流,又要善于观察患者非语言信息,以增强交流效果[5]。同时还要搞好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证[6],也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基础。护士应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孕产妇的实际问题,使孕产妇感觉到护士在认真考虑她们的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情感。
2.4 注意讲授的时机及知识量: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的讲解,切不可将正在熟睡中的患者叫醒,也不可在患者将要入睡前进行,更不可在患者疾病发作时。尽可能选择上午、午后30 min、晚上8~9点时病房安静、病者精神较好的时机进行健康教育[7]。每次讲解应抓住患者最想了解的最重要的部分,内容不可过多,分次进行,以免遗忘或疲倦感。
2.5 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护理质控范围:随着护理模式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转变,健康教育成了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之一。健康教育是否流于形式,必须通过病人的“知、信、行”来检验。护理部应把病人作为评价重点,重视对健康教育质量的控制,通过定时和不定时的下科室检查和抽查,不断发现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反馈到每个执行护士,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确保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应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达到使病人实实在在受益。
3 效果
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入院教育、孕期保健、母胎自我监护、产前的身心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后,产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既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又使孕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照顾,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使家属了解了围产期保健知识,增强了保健意识和能力。在产后对产妇进行饮食营养、卫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性生活与计划生育、婴儿日常护理及计划免疫指导等教育,能使产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产后42天复检时,及时帮助产妇解决问题,克服了产妇住院时间短、产后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的不足,提高了围产期的保健质量[8,9]。
由此可见,健康教育促进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减少了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了产褥期感染。健康教育不仅是护理工作而且是整个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未来医院中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10]。
参考文献
[1] 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52
[2] 胡容.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2
[3] 高中华.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13):133
[4]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6:
[5] 彭雪娟,滕海英.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技巧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2.3(1):212-213
[6] 王慧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55
[7] 黄巧彩,王淑珍,樊春英.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52-153
[8] 吴博成.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3-264
【关键词】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原因;对策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因素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笔者对我科近一年的552例住院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使健康教育的开展得到了提高。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6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552例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352例,女200例。共发放问卷552份,收回有效问卷546分,回收率98.91%。小于1岁的178例,1~3岁的202例,4~12岁的116例,新生儿56例。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1)患儿及陪护年龄;(2)陪护文化程度;(3)患儿住院时间;(4)患儿住院期间陪护对该病的用药、预后、发病过程、重点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情况知道多少?(5)护士施教内容是否满足或适合您的需要?(6)护士选择的教育时机是否得当?(7)语言是否通俗易懂?(8)护士施教的语言有艺术性和吸引力吗?(9)护士教育是否主动?(10)通过教育,您是否学到一些自我护理保健知识?
1.3 方法 根据儿科临床特点,接受教育者是患儿和陪护构成,我们的教育和问卷调点放在陪护方面。患者入院后即由分管护士为患者及家属做入院教育,包括住院环境、病房设施的使用、作息及探视制度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等;住院后各项特殊检查和治疗等分别由其责任护士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知识教育;住院期间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参加病房组织的健康知识讲座;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以上教育过程包括一对一的讲解、示范、发放书面资料和提问讨论等方式。经调查,发现我科的健康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2 问题分析
2.1 患儿及陪护的因素 儿科患者陪护的复杂性,由于儿科患者在思想、语言及行为意识上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意愿往往需要其陪护表达,据调查,有72.6%的患儿陪护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父母共同担当。责任护士做健康教育时患儿父母或许是知道了,但当陪护换为其爷爷奶奶时,他们就又茫然了。故陪护的复杂性会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
2.1.1 患儿陪护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 经调查,一周岁以上的患儿陪护有68%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在担当,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医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差,接受外来信息观念淡薄,主动学习积极性差,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较差。
2.1.2 患儿住院时间短 由于患儿住院时间短,接受健康教育内容、次数相对较少;98%的患儿陪护都是非专业医学人士,他们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相对较慢。
2.2 护理人员的因素
2.2.1 护理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性 有26.4%的陪护认为护士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是由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转变较慢,在履行职责上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难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2.2.2 健康教育时机及环境选择不当 据调查,25.9%的患儿及陪护认为刚入院时心神不定,顾虑忡忡,是难以安静接受健康教育的。还有环境嘈杂,气氛不和谐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
2.2.3 方法不当,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技能 有23.8%的陪护认为护士的宣教不能满足其需要。个别护士自身学历较低,知识面局限,采用方法简单,内容范化,对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及药物的作用等掌握不够,针对性及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2.2.4 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 10.8%的患儿及家属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似作报告,语言缺乏趣味性与幽默性,不能吸引其专心听讲。5.6%的患者认为护士工作忙时走过场,内容不到位,健康教育流于形势。
2.2.5 护患沟通不良或障碍 有9.1%的患儿及陪护认为与护士沟通不良。据调查,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加理睬,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患者采取的态度是不加理睬[2]。由此可见,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
3 对策
3.1 对陪护复杂的教育对象,要注意重点陪护 把要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向他们介绍清楚,对年纪较大的陪护要抓住时机和方法进行施教。
3.2 改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进行健康教育,明确其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而且明确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
3.3 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教育时机、最佳教育时间、适宜的学习环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有报道显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比单纯的口头教育形式效果好;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优于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疾病缓解期的教育效果优于发作期的效果[3]。因此,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尽量选择患儿疾病缓解的非治理及护理期。要掌握好患儿及陪护的心情,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等他们心情平静时,为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采取口头讲、演示、书面教育、图片及幻灯等多种方式对患儿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
3.4 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患者谈话,不仅要重视内容,还要讲究技巧。任何时候都要避免“审讯式”的提问,否则会阻断信息的沟通;应在谈话的态度、方式、语言上多下工夫,力争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中激发患者及陪护的交谈欲望,从而了解患者的困难和需求;谈话力求达到准确、富有感染力,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情,愿意对护士倾诉。
3.5 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指标,加强监督 由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组成科室考核小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来监督健康教育效果,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每月考评一次,并予以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好的方法和技巧给予宣传和鼓励,互相交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改进和提高。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工作中只有加强质量管理,加强护理队伍自身建设,调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积极性,深刻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转变观念、提高人际交流及沟通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0-201.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20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护理事业的发展更是令人可喜,尤其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和就医时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指导。健康教育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及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经历了以单纯“护病”到全面“护人”的历史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缺少了健康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1]。护理是全面、完整的健康照顾,在治疗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贯穿治疗过程始终,是巩固疗效而必须采取的措施,适当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反之,则可延续或加重病情。
加强健康教育,掌握交流技巧,培养护生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完善自己,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的职业训练和基本技能之一。临床实习要求护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护理活动中不仅要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而且还要亲自体会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并认识到自身价值与责任。
1 培养良好的临床技能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面临着角色转换及学习环境的适应,虽然经历了理论学习、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论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度。为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有直接的帮助和指导。培养她们对职业的责任感和对患者的爱心是带教工作的重要目标。
2 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在指导护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操作中。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向病人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并得到安慰,因为病人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病痛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常抱怨工作忙,没有教育的时间,总是三缄其口,很少进行交流,其实这时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远远高于专门时间对病人进行说教。与病人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机会[2]。
3 言传身教,培养职业道德
在临床带教中,应言传在前,而身教尤胜言传。对病人主动热情的态度,对病人的关心与理解,对病人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要求的答复与处理,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这一切都要靠日常带教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护生,向护生传授知识和医疗护理道德,要培养他们慎独精神,对患者认真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她们认识、理解,并在其行为理念中扎根,成为行为准则。
4 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在带教中,要培养护生怎样与患者沟通,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能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并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护患沟通的过程中,既要运用语言性沟通的技巧,还要灵活地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态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要牢记“言语能治病,也可致病”的道理,绝对不能有伤害、攻击、讥讽的言语。
健康教育始终贯穿整体护理的全过程,运用指导-合作或让病人主动参与的护理手段将更有效地促进病人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和自身健康的行为。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在为患者做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使护生学到更多的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可融洽护生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生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增强她们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徐建鸣.全球化背景下的整体护理再认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A):29.
[关键词] 健康教育;输液中心;护理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和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总结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体会如下:
1 健康教育对门诊输液中心护理人员的要求
由于门诊输液中心患者病情多样化,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培养良好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并且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医疗新信息、新动向,不断拓展知识面。
2 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2.1沟通技巧
①语言性沟通: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杜绝过于专业化术语,使用温和的语气,适中的语速进行沟通交流,并且使用礼貌用语,尊重病人。加用安慰性的语言,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产生依赖和安全感。②非语言性沟通:提倡微笑服务,衣着整洁,着淡妆上岗。同时注意坐立行走姿势符合职业规范,操作要轻,保持护士的美好职业形象,赢得患者信任。
2.2建立健康教育输液常规流程
①输液前告知流程:明确通过输液时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黄金时间”[1]告知患者现遵医嘱要给您静脉输液,询问患者在输液前有何要求,放好输液架于合适位置。②注射告知程序:Ⅰ认真核对药物名称及患者姓名,查对药液有无浑浊,絮状物,查对患者姓名,采用双向核对,确保注射安全。Ⅱ注射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一人一巾一带一洗手,认真消毒注射部位,注意彻底排除输液器内空气。Ⅲ进行个性化指导,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速,告诉患者不要随意调节输液滴速及输液的注意事项、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Ⅳ输液过程中认真巡视,观察药液有无变色,输液滴速是否准确,穿刺部位有无外渗、红肿,有无皮疹、瘙痒、胸闷、气憋等过敏征象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及时解答患者的任何疑问。③拔针告知流程:首先告知患者液体已经输完,现在给您拔针,其次告知患者正确按压针眼的方法,不要搓揉,以免出血损伤血管。
2.3宣传用药常识
护理人员要使病人认识到用药准确的必要性及意义。尤其是用药时间、剂量、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还要使病人认识到盲目和滥用药物的危害。
2.4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差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易于患者接受、简单易懂的形式如:图片、板报、宣传册以及输液时的现场演示等方式主动为患者解释,使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参与过程。
3 体会
护理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因素是时常发生的,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语言沟通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3],当患者满意时,会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顺应性,从而对治疗产生良好影响。健康教育实施后,明显增强了门诊输液中心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了他们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从开始输液那一刻起就开始享受到的是护士全方位的照顾,不仅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而且使繁杂的输液过程变的轻松有序,服务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护患纠纷减少,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病人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3~5]。从而推动了整体护理工作在输液中心的有力开展。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也向着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行为和观念好地自我护理和保健的重要手段。
4 结论
针对、病种,通过合理的宣教,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及时解决,为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辉.新时期服务创新特点和管理创新.中国医学学术期刊,2010,05.
[2]彭雅君,郑碧霞,黎小群.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66.
[3]王良琼.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8):23~25.
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帮助产妇树立现代健康观,还可以降低婴儿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所以具有很大临床意义[1,2]。我院接受的产妇中外来人口占大多数,这些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产褥期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为了使这些产妇有效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我院制定了一套产妇健康教育程序,通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内容形式
1.1 口头教育 有巡回班护士为产妇宣传母婴同室的好处,母乳喂养的知识,婴儿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以及产后、术后的有关保健知识,还能直接解答产妇的一些疑问,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产妇由浅入深地掌握有关知识。
1.2 电化教育 设有抚触室,放置电视机、VCD,定期向产妇播放新生儿抚触的手法、技巧、注意事项、婴儿沐浴、喂养的方法,使产妇能形象的掌握一些婴儿护理的知识。
1.3 直接教育 针对有学习意向的产妇及家属,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内,在婴儿沐浴室中直接示范新生儿抚触手法,并让他们在自己宝宝身上实践一下,使其能更深刻地掌握有关的技巧,并能体验一下。
1.4 书面形式 印制一些针对性的书面健康宣教,分别在产后,出院前发放给产妇,让其阅读学习,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1.5 电话教育 本院设有母婴热线,为已经出院的产妇和家属在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帮助。
2 教育时间
我们把母婴同室的教育按时间分成入院、住院、出院3个阶段。
2.1 入院教育 产后、术后的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进入了母亲这一新的
角色,都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住院教育 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伤口的护理,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 出院教育 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产妇的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产妇的满意率为82.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9.2%,通过对健康教育资料的编写,护理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各方面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
4 讨论
4.1 重视沟通的技巧 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语言的训练,包括说话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说话时要通俗易懂,选词恰当,回答简洁,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平时的自身修养。
4.2 满足产妇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 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3 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 在产妇这一独特群体中,教育方式要强调多元化,包括口头宣教、书面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宣传册备受欢迎,而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
参考文献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1.1计划要有针对性。护士护理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的病人,其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工作生活条件等均存在看个体差异,因而他们的接受健康教育需求也就不同。因而,在制定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时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的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护理健康教育收到确实的效果。此外,注意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还应该包括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时机的把握等。
1.2计划要有阶段性。在护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护士要注意把握好教育的阶段性,因为不同的时机将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因为病人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毕竟很少,在接受上存在被动性,同时容易听完了就遗忘的可能性很大。例如,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则有明显的阶段性,包括入院教育、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和出院前恢复期教育等,每一阶段病人的健康问题及健康需求都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内容也就必须有所区别。因此,护士应分阶段地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计划性分期教育指导,以增强教育的效果。
2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2.1掌握技巧。完成一个良好计划的实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个体素养做保证,包括熟练掌握护患关系技巧、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和行为训练技巧等。通过与教育对象的有效沟通,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情感及个性特征,及时发现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有利于护患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施知识的灌输以及行为的训练指导。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注意掌握良好的教育技巧,可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促进预期教育目标的达成。
2.2优化组合。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非单一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根据教育内容及教育对象健康需求等情况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达到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势互补。传统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局限,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指导,因而不会满足患者的需求,当然也达不到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以个体的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体现了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传统与现代护理健康教育二者融合为一互为补充是一种创造性健康教育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情境的不同,正确地加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方法,并将多种教育方法优化组合,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3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因此,在这个环节可以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指导。循证护理,即“遵循证据的护理”。依据当前最好的证据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是循证护理的核心。循证护理主要包含护理对象的需求、护士的经验和当前最佳的证据三个要素。而经济、高效、可行的护理健康教育也必然是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可以说,应用循证护理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实践,为科学高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对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教育对象的参与性以及教育的有效性,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 从患者的权利与义务、健康教育现象的法律意义、健康教育的实施技巧、能力与护理纠纷的关系以及健康教育中医护分工协作等方面讨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提高健康教育能力。遵循法律责任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维护患者及护士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纠纷;法律责任
健康教育是护理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起到了将医疗卫生服务从观念转变到工作模式的作用,体现了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护理专业建设和科学发展[1]。但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法律知识的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应用,医护人员的行为将随时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许多法律责任问题也随时围绕着每个医护人员。医院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和治疗手段,也存在着一些法律责任问题。因此,护士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明白患者及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从而有效维护自己及患者的合法权益。
1 尊重义务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患者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安全权、求偿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选择权、监督权,有权复印病历[2]、保护隐私权、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诉讼权等权利[3]。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增进患者对健康教育了解的目的[4]。通过健康教育,护士有义务维护患者法律权益。如果护士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有可能引起纠纷,甚至诉诸法律[5]。患者有权利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等治疗措施,如果在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或不同意某种检查方式、治疗方案等情况下,就制定护理计划与措施,这种情况既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也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因此,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
2 法律意义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执行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一切医疗护理均应留有记录,利于举证。实施健康教育也同其他医疗护理行为一样,必须有记录。目前,我院在护理过程中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也同其他护理文书一样,要求真实记录,做到及时、完整、科学、无涂改、无伪造,并注明时间、签名。对一些特殊检查,均有明确的告知程序,经家属签字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否则,不仅构成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侵犯,患者还可能以此为由拒付医药费,给医院造成损失。假如用药或检查给患者带来了人身伤害,医护人员则有可能被告上法庭。总之,完善有关健康教育的记录将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也有利于护士自身权益的维护。
3 实施能力及技巧与护理纠纷的关系
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可避免导致医疗护理纠纷。护士应加强专科知识学习,定期跟随医师查房,加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避免在解释过程中出现冲突和不相符现象,让患者产生误会和不信任。如沟通技巧不当引可起患者误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应用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外,还应注意语言的修饰、面部表情的变化、肢体语言的应用,切忌语言生、冷、硬、满、死、过头、夸张,这样会使患者产生畏惧心理或导致医生、患者对护士不信任。因此,加强护士沟通交流技巧训练很有必要。
4 医护分工协作
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加,医疗护理工作的责任及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护理人员应准确地了解其职责的法律范围,明确自己独立执行、与医生医嘱配合指导执行的工作范围,以防止产生法律纠纷。护理健康教育与医生的告知制度在内容上有重叠,但也有各自的范围和侧重点。如医生告知患者病情、转归、治疗方案,而护士则根据医生诊断及治疗方案侧重在对患者的饮食、睡眠、排泄、服药、活动及锻炼、医疗环境及规章制度方面进行讲解,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医护应加强分工合作,根据科室特点做出规定,以利于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履行健康教育义务,避免因超出职责范围而引起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2] 毛忠强,王玲,韩淑惠.病人就医权益与医院义务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60.
[3] 张秀云,王庆珍.参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