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对语文教学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第1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首先,从语文课程设科的目的来看,语文就是为了培养语文人,就是说会使用语言,会理解语言的人。也就是能读会写的人。写作能力是未来社会人的一项基本能力。语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也不是培养语言学家。过去,我们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似乎只要掌握了语言知识,也就学会了使用语言。但是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语言知识是对语言规律的总结,学习语言知识和修辞知识能够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规范学生使用语言的行为,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就学好语言。语言是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离开了语言反映的客观事物,离开了反映者的思想,语言的空壳是不可能学好语言的。因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其反应的生活,离不开对作者使用语言时的匠心的体会。剥离开语言的内容,仅从形式上学习语言,显然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叶圣陶才说,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如此,主席才说,语言不是那么容易学到的,要学好语言非下苦功夫学不可。

那么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呢?也不是。人文论提出以后,人们就将人文精神的培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似乎有了人文精神,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从整个教育的目的来说,学校教育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也有这样的作用。不单是语文课程独有,对此早有人论述过了。同时,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就是因为他要学习语言的使用,培养语文人。语文的人文精神蕴含在语文课程的内容之中,学生通过阅读即可以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与熏陶。孔子所谓的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的也是文本内容在阅读者心中常生的反应,这种兴观群怨说,就是语文的人文化育功能。我们并不需要特别的去培养。

那么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什么?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文本,这里的理解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理解,而是从写作这个角度对文本所做的理解。也就是我们通过阅读文本,体会到作者写作文本时的心路历程,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从阅读教学中获益。这种写作的思路一方面是语言方面的,另一方面是结构方面的。

许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缺乏必要的对文本背后的作者思路的认识,语文教学总是浮在上面,没有沉入文本深处,真正探究到文本深哟蔚亩西。因此,就出现学了多年的语文,我们的学生仍然不会写作的现象。

我们知道,写作能力是未来人才必备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学离开写作进行阅读教学,必然使语文教学偏离了教学目标。课标把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一方面要通过作者使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揣摩语言文字使用的环境,理解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律,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从而真正学习把握语言。我们的语文教学停留在理解层面,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感受不具体,对一些写作手法的认识也就很是肤浅,具体到使用的时候,就无所适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言干瘪的现象,都与我们这种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语言的学习不是仅仅学习语言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学习语言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这内容里面就包含着作者的使用语言的思想,我们既要触摸语言的形式,更要触摸语言的内容,而且这更为重要。我想叶圣陶先生之所以把语文看做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从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人文论者主张人文性没有错,但是,人文性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人文性蕴含在语言性之中,通过语言性体现出来。只要我们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那么,对写作者语言文字使用的学习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语言,因为作者使用语言文字就已经告诉你怎么使用语言文字了。写了什么是理解文本的基础,为什么要写这些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为什么要用这个比喻句而不用别的,这个比喻句之中包含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包含作者独特的对事物的体验,感受。学习比喻句既是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学习,也是对作者认识事物独特的体验和认识。语言文字学习离不开语境,语言文字的培养既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认识能力的一种培养。语言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感悟生活,认识生活能力的形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伴随着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的。

第2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认识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2、将写作训练融入鉴赏训练中。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

3、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

首先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其次,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院长哈格顿先生所说:

1、作文是整个申请的主心骨,但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作文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也不是写给招生人员看的,阅读你的作文的对象应该是年你的亲人与朋友。

2、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应该是在讲述一个你很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种心情。

3作文中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说应表现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但无论你想表现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去写作,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写作及性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2、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悟。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对这些形式,教师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随写随记,让随笔喷发写作灵光。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议。

1、巧练多思。

写作不是自发自为的活动,需要系统的训练。随笔只能是作为平时积累的一种手段,它与考场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往往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虽然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写作训练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练笔要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写作训练也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如在初一阶段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初二阶段训练散文、说明文写作,初三训练议论文和中考专题文章。在各个阶段中再划分小阶段,设定短期目标。这样,学生对练笔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多练。

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响了作文的气质和深度。写作是很个性的行为,作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就说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3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在中学阶段,学生伴随着身心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逐渐走向成熟。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怎样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教育中的各门课程,无一例外地都承担着这方面的任务。当然,由于学科内含的不同,其所承担的份量、以及培养的途径、方式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具体实施中一定要根据学科的特殊性,有效地将知识的传授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密切结合,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前提下教书,从而全面地完成学科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使命。

一、语文课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特殊意义

由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所以在整体语文教育中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工具性要求教育要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有效地运用,它是语文课程实用价值所在。人文性则要求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符合现代文明规范的行为方式,以及丰富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地指出:在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的基础上“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语文课程的最直接的任务,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语文教育如果缺少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就是失败的和不完整的。

同时,语文教育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又是深刻的。政治、历史、地理等也属于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课程,但它们的表述方式是直接的,无论是政治课对学生思想修养方面的要求,历史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社会发展规律的阐释,还是地理课对地理知识的介绍和说明,都是以直观的方式,去认识固有的事实,学生主要通过接受知识及观念的影响,实现人格健全发展,侧重于健全人格培养中的共性。语文课程则不同,课程的选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充满时代气息、现代意识的典范的文学作品,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以及情感的共鸣来实现的,是一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由于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课文,在艺术上也给学生以熏陶、感染和启示,从而提高做人的品位,尤其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课文的开放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多解的契机和空间,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使健全人格与个性特点的培养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这就大大扩展了健全人格培养的内涵。再者,“语文课程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伴随语文课程外延的扩大,健全人格的培养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就打破了健全人格的培养集中于学校中进行的不足,使健全人格的培养更贴近于生活,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更能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带来新的因素和新的要求。与此相关的是培养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

这一切都说明了语文课在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承担着特殊使命,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传统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欠缺

传统语文教学并非拒绝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无论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还是各种实施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材料中,我们随处可见诸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国主义情感,助人为乐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但在具体教学中,这些都不能落到实处,其原因是:

首先在于考试制度,由于高考往往并不直接涉及健全人格方面内容的考察,而专注于知识方面,判定的标准又是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语文课程集中在对知识的传授。伴随着高考竞争的日趋激烈,对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也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单一,以致于对于学生的评价只剩下了分数一端,分数高,一俊遮百丑就是优秀学生,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分数低,无论其他方面有什么优点,往往都不值一提。这种竞争所导致的恶性循环,不仅漠视了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也扭曲了学生的人格。为了取得竞争的主动,获得好的分数排名,在某些学生中出现了作弊、陷害同学、报复打击分数高于自己的同学的恶劣现象。

其次,在于单纯工具性对语文性质的认定,也强化了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的漫延。因为语文课程仅仅具有工具性,因此知识的规律性和模式化的传授,便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从而造成了学生人格的进一步的扭曲,某年高考试题的作文题目是《学会坚强》,许多考生都通过编造亲人离世,甚至父母死亡的情况下自己是怎样自强自主的,其表现出的冷漠令人心寒,其实这不过是一次被披露出的现象。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获得高分,是有意识地进行如此这般的引导的,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这种现象早已不再是高中的专利,已经成为中学甚至小学的普遍现象。

再次,在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模式化教学,人们不仅把知识做了肢离破碎的处理,更是把思想性进行了脱离实际的肤浅的归纳,对学生具有影响和规范意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肢解之后,将其单调地归属于某种理念的范畴,使其在丧失了生命之后,完全失掉了在人格和意义方面对人的启示。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对教师人格素养的要求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引导,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在生活中的行为示范,在长期应试环境中,语文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即教学目标就是抓学生的分数,它不仅是衡量学生程度高低的标准,也是衡量教师业绩高低的标准。在语文新课标的背景下,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

改变应首先从教师自身做起,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理念和目标,从语文课程的实际出发,实施教学。同时强化个人的人文素养和人格素养,具有深入挖掘和体验课文文本有关人格素养内涵的能力。通过个人经验的渗透,凸现人物魅力,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知识,敏锐的感受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崇高的人格素养的人。

其次,在此前提下语文教师在对具体课文学习的组织和引导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侧重于对人物精神境界的挖掘、对故事内涵的探究,及对所体现的人类本性意义的阐释。使学生通过具体与宏观的结合,文学与生活的融通等多角度地获得心灵的启示和人格的提升。

再次,“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和解析,而且也需要教师在健全人格方面的示范作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是一个平易近人、知识丰富的人,是乐于与学生做朋友,在与学生研讨问题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的人,应是具有多样爱好、情感丰富的人,这是最能唤起学生尊重的人格魅力。教师应是严肃认真做事踏实的人,教师还应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些因素构成了语文教师丰富的、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格魅力,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经过心灵的内化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当中,从而也获得最直接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中学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语文教育教学所应承担的特殊使命,中学语文教师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理解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要求、规定和意义是前提,认识传统语文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欠缺是基础,认识和强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对教师人格素养的要求是关键。

认识到上述三个方面,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就有章可循了。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字: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而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做到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人文修养教育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学校首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即教会学生怎么做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如同人生的方向盘,对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着引领作用,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一个人在对待处理事物、社会人生时就有了持久而稳定的价值标尺,所以形成较为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帮助学生“精神成人”,它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广博而强大。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够夯实实力并且会转换为就职所必要的素养,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能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及职场中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语文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课文中那些充满美感的诗句,那些严谨而实用的人生哲理,都能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3],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1、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世界观的影响

语文是一门兼具思想性与人文学的学科。它能借助文字的魅力使人们走出混沌,知书明理。它能起到对学生净化心灵,塑造美好灵魂的作用,对学生有着最直观、最深刻的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对课文进行了丰富而全面的选择,有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等不同的主题,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有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优秀篇目和选文。

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课程中富含了大量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情趣熏陶的内容。课文中所体现的民族思想、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同时,学生能够体验到整个人类的文化感受,了解并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能够以较为正确和公正的立场来进行评论。语文课程中加大了社会、哲学、艺术等相关的人文学科的内容,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博大宽容的世界观,是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自由的发展[1]。

2、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健全完美的人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朗活泼的性格、沉稳灵动的气质、广泛多样的爱好、正常发挥的能力、锐意进取的思想、纯正高尚的品德。这些高尚的品格在语文课本中,在先人的著作中都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这些优秀的人格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致使他们能最终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

自古以来,语文教育都融汇着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教育,建立起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教育观。但是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的不同,在阅读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倾向。

目前,一些学生的文化趣味趋于世俗化,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网络游戏成为非中文专业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精神食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职学校甚至整个社会淡薄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那么高职学校的语文教育的正确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层次、文化品位的神圣使命。一些经典的课文贯穿着急公好义、忧国忧民、天下为先的人生观,这些承载着整个民族的优秀精神的篇章在千百年来传诵不已。那么,在新时期就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和体会其中的感染力、感召力、净化人的心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当前社会,弥漫着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潮。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如何做到对学生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众所周知,部分高职学生可能从小成绩不是太好,表现不是最佳,他们往往在中考或高考中失利,最后选择了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心理更敏感、脆弱,有的精神上出现颓废倾向,进而出现价值偏向。其中少部分学生甚至沾染了不良习气,对人生失去了较高的理想和追求。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注重选取内涵丰富、情趣生动、语言经典的教学素材,使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品味和感悟,触动灵魂,引起共鸣,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的精神人格、自强进取的民族精神、天人和谐的人生追求和崇德尚能的价值取向。

在新的语文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过程和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终极目标。通过语文教学的熏陶和教师的言传身教,颂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讴歌民族精神,肯定和褒扬高尚品性和人格,深刻探讨生命的意义,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可通过了解和赏析课文对作者的人格魅力进行宣扬,还能通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实现价值观教育的渗透[2]。

三、结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知识涉及面广,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等多方面,中国语言文学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广博而深邃,睿智而高远。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对于正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语文教学,并且因材施教,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审美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就会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豪.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学——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观的正面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04):20-21

[2]马成.浅谈语文教育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科学与财富,2010,(7):166-167

第5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

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的看法。第一,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人文主义在其本质中有着一种乐观精神,追求人的快乐的权利。第二,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因反对封建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个性,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第三,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①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也带有贵族性质,但它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人文主义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内容的主要思想

由于人文主义教育提倡一种培养全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十分广泛。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倡导的自由教育就是实施以体育、德育、智育并重的方针,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等经典文化,还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知识。北欧的人文主义者莫尔主张除了在德智体上的教学,还要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劳动实践与理论的并进。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散文家和教育思想家蒙田在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肯定的同时,认为判断力是心智最重要的品德,得出判断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比如他使用活动的字母教授读写,用游戏的方法教授算术,有时一边与学生散步,一边讨论学习。伊拉斯谟非常注重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词法和句法规则时尽量少些,简明些,因为语言能力不是靠学习规则,而是靠同习惯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思想的那些人的日常交往,靠大量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来获得。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批判强调儿童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主张用直观原则,发展儿童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在他认为,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在他的《巨人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观察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础,谈话、游戏、游学等都体现了他的教学思想。蒙田基于知识与判断力的区别,主张学习的彻底性,强调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②而这种教学思想正是我们现在教学所缺少的。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对教学的启示

虽然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和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在教育性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但本文想结合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做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在教学方面总结一些值得借鉴的思想,并阐述这些思想对当今教学的意义。

1、蒙田的判断力教育和学习彻底性

蒙田反对过度沉溺于书本,他认为除了书本之外,大千世界里蕴含着无穷的知识。他说:“我愿意把这个世界结构作为我学生精选的教科书:那么多奇怪的性格、各色各样的宗派、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法律,以及奇异的风俗习惯,它们教我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启迪我们的判断力去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天生的虚弱。”

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很多启迪,它说明了两个涵义,第一,我们教学生书本知识,同时也要教书本以外的知识。第二,这些知识要经过我们的思考和判断,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并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不断反思。

当今学校课堂的教学只是教学生学会知识,除了课本,其他的课外书基本不读,造成了封闭狭隘的教学思路。不仅教师的教学思想狭隘,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有着标准答案的,导致学生整齐划一的学习思想,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坚信不疑,没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完全是靠记忆了文字符号去参加考试。这种教学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学生自己对任何事物没有自己的判断,对大千世界毫无好奇之心,对身边事物也不会关心,渐渐形成了学习上的行尸走肉。现在的学生少有怀疑、批判精神,对事物已经麻木,应该把判断与批判怀疑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因此教学思路宽广,可以使学生多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当前的教育当中需要判断力教育。这种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回归生活,告诉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每天都要努力进步一点点,告诉他们要有自己的追求和思想。这种判断力教育慢慢演变成思想教育和人格教育。它其实是渗透在每一节课当中的,每个老师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判断力的教育。

2、伊拉斯谟的句法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伊拉斯谟主张在语言学习当中少些语法教学,多练习表达和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对于我们学习外国语是有很大启发的。通常在教学开始我们就会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但这种方法学生并不理解,也学不好外语。在教学当中,初级的语言教学要让学生多读多看,了解了语言的特点之后,可以教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而不是在一整节课中一直在讲授语法,这样教学生规则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语言,而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接收的机器,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促进学生口语的进步,造成了现在很多的“哑巴英语”等等。就连外语专业也没有形成练习多读多写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难于开口。要摆脱这种现象,就要形成多读多写外语的观点。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一门语言,才能在外国人的面前自信地交流沟通。

3、拉伯雷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知识的教育

拉伯雷主张使学生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精神。

这同样也是当今的教学所缺乏的。这种现象表现在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就靠记住那些文字符号;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往往直接教给学生学习结果,没有让学生从接触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是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更不想理解那些文字符号,更不会主动思考。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一方面,他让学生与当地的学者接触,引发学生读书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展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在一些生物课上,利用观察植物的方法让学生得出学习结果。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在探求知识的思考过程当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学生变得乐学,爱学。如果不是观察型的课堂,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事例解释、举例说明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也是一种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不断地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彼此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并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三、总结

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源头,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同时它对现代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人文主义教育中得到学习的知识和借鉴的思想。

[注释]

①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57-161

②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62-174

[参考文献]

[1]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高亮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第6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根据是围绕课本内容展开的,而语文教学又是多种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但是我们很多同行都为了受到领导的表扬和所谓的成绩,都很违心的奉行 “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思维,从而形成了以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不再是“教”与“考”之间简单的关系,而是考察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

一、文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新课标的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的学,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烦,而新课标倡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它要求我们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时,一个小男孩怯怯地举起手,站起来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时,我总想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他把话说完,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老师说:“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小男孩听后哭了,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把他当年作的诗补全:“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日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春季的鲜花盗去,装扮夏天的风流。我想成为一名大盗,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黑手’……”。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民主和谐而且是“双向型”的,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是老师教的,而更多是自己学的,当然教师并不是是课堂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的,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些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只等着老师喂知识的鸭子,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指出让老师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有效的调动学生全部的积极性。所以我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行与行之间的、排与排之间的、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各种比赛的形势,来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适时地鼓励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很到位,你理解得很正确,你的思维总是那么与众不同……”这些鼓励性语言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另外,对学生的表扬应根据对象、场合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语言,对优生应适可而止,对差生则要多慷慨一些,适当的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不适当的鼓励只会导致学生骄傲。新《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倡以积极的评价为主,但并非有错不改,而是方式应委婉一些,委婉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认为这样才是真正领会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精神。

三、分清主客体,还给学生主体的权利

我们部分教师经常犯的一个毛病那就是不注意引导学生,而是给学生讲的太多,就怕学生不知道,就不停的给学生讲,结果,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发现,我讲的越多的东西学生反而学得不好,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天地中,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有关“看”的成语,最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学生学到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自己主动学的,由此我渐渐的悟出了课堂策略中什么是“自主”,所以我采取了以下方式:首先,凡是学生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做。我每次讲生字的时候,都花费的时间很多,学生学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现在,对生字的学习,我不再用大块的时间,只讲一些易混易错的,其他的自学,学生学得确实也不错;其次,能说得让学生自己去说,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讲《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先自己说说对规则的看法,再来评价一下爸爸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学生一下子对课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最后,凡是自己能写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写。在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说明指出本学期要培养学生做批注的能力,于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做批注,写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这些我从不给学生标准答案,只要求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就行。这样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既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也显得更轻松一些。

四、注重创设情景,运用合作

第7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社会 学校 学校 素材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从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入手,多积累,多储备。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写作素材。

一、学校生活中

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课堂上的启发诱导,激励表扬,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老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契机进行启发,使这些情景在学生笔下生花。

语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别人。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活动和所做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就不可能积累到材料,这也不足为奇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便是平时经历过的许多新鲜事,也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有些甚至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等到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就自然跳出来,一桩桩,一件件,任你选择。

例如有一个学生随父母打工转到我校,被安排在我班。刚来时,人地生疏,很少与别人接触,很少和同学们交谈。在一次自习课上,这个学生突然肚子痛,接着呕吐。

见此情景,许多同学都过来帮他,扶他去校医室看病拿药,帮他打扫教室里的脏物。他被同学们的行动深深感动了。由于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触动很大,所以,他及时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写了《集体的温暖》这篇文章。

另外,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以提供作文素材,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的课间活动。以活动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像力,以活动的趣味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课间虽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作文指导课上,学生先回忆口述活动的情景,再写下来。

如学生写《记一次拔河赛》时,因为他们参加了比赛,观察了比赛,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参赛的同学把比赛过程、紧张心情,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观看的同学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战场面,赞美了双方的拼搏精神。 转贴于 二、家庭生活中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练习写人的文章,可写父母、亲人。我经常告诫学生,回家多关心体贴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既创设了亲情氛围,增长了知识,又为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如国庆节假日期间,我建议学生精心准备后,召开一次家庭联谊会。

有的模仿《直通伦敦》栏目设计了关于“奥运知识知多少”智力赛,由孩子纯真的心来碰撞那一颗颗早已在商海之战中,雄心激情被利欲好处淹没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诚。有的设计“亲情问答”,其中问妈妈、奶奶今年多少岁;问爸爸、外婆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等系列必答题,把对父母长辈的关心从简单的问题提出,引起大人的深深思考。我今年的语文有多少篇课文,要学多少个生字?有的还设计《我学会了……》(一项家务活)、《帮爸爸戒烟》等活动,来作为写作素材。

三、社会生活中

第8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人文教育也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多进行人文教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本文重点对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缺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现行大学体育教育人文主义的内在要求

我国传长期以来,人文教育一直被灌输在文化教学的课程当中,尤其是教育为主流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因此体育教育则被认为是“野蛮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体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教育成为了现代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诉求。

人文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全面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是人文教育中非常重要成分,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健康,另外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和兴趣,使得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那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阐述:

1、“终身体育”观。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终身有用,对于大学生而言,经常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个体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大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主导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

2、学生个性和价值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的改革,人性的更多层面都会被释放,因此多元化趁我了我国这个时代在发展工程中的特点。一个基础的事实是,尊重人的个性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可以看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根本的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自身生活和发展是一体的,因此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自主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学生有自己的特定的学习和发展方式,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环境优化的措施

不管是体育学习还是专业课程学习,都不能仅仅是技能培养,如今仅仅是停留在学习的表面,那么就不能发现内涵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进行技能方面的教育,对于体育精神的传输不公重视,体育运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定成绩,更是为主张不断的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从世界奥林匹克中能够有效的了解这样的精神所在,因此大学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人际交往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展现自己的个性,由于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度节点,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锻炼好自己的个性,否则就会出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较大的反差,所欲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体育中的一些积极的精神,采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2、教学模式的创新

大学课堂在教学形式上和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对于一般的体育教学而言,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很多大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偷懒的现象,例如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无疑违背了开展体育教学的初衷。目前,在倡导人为关怀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量的做到创新,起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锻炼和共同进步的效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整个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的组织课堂体育活动,通过对有关基础活动的讲解,技能和体育精神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的技巧和历史渊源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够开拓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于当代的大学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体现明主和自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大学的体育课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关系学生的发展。人文环境的创建能够表达教师的关怀和体贴,这样能够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体育教学就是学习标准动作的观点,而是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效的实现体育教学和人文教学的双赢。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游戏,广泛开展游戏能够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的特点,同时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另外,在教学之外,可以将体育和生活知己额连续在一起,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学生会充满好奇心,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朋友的作用,学生信任教师,才能够保证能够学到知识。教师做到和学生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内涵,发展个人的魅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参加体育专业的培训,从而做好学生的榜样。

第9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教学创新;激发潜能;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与成人语文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如,公关、交际、商务等。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可从选用教材、角色互动、家校合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成人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以提高人文素养、联系社会实际为目的来进行改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详细

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1.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老师所授予功课的依据,教材不改,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材的改革刻不容缓。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应服务于教学,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扩大信息量,使教材集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与报纸杂志佳作于一身;适当选取有争议的名家作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实战训练为主,通过大量的朗读写作训练,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2.采用角色互动教学模式,角色互动分为四步

第一步:自主学习,本环节通过预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习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询问探疑,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良好学习品质。

第三步:交流研究,本环节是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与同学老师互动,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通过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掌握,从而培养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揭示规律,本环节是通过老师对最后答案的揭晓,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转变到以讨论为中心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潜力。如,《小马过河》一文,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不断讨论研究让学生了解到实践的重要性,小马从迈出自己的第一步直到成功渡河,使小学生从中体会到自信与实践的真理。

3.采用家长学校合作机制,是小学生语文教学创新模式中又一强有力举措

家长学校要加强联系,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合力,学校要围绕“让每一位学生在创造中成人、成功、成才”的育人目标。比如,海宁一中通过组织学生军训、观看影片、辩论赛、外出参观、家长学生合唱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应用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为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的自主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探寻最好的方法。

二、成人语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1.采取注重人文素养提高的教学模式

成人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在他们原有语文素养基础上强化他们的能力。一方面,“语文”课程包含了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多个层次,成人学习语文本身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写作、理解能力,要在增强他们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从而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剖析中华优秀文化的文学深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情感育人,使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实现质的飞跃,从而提高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修养。通过此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我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如“奇文共赏析”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提醒世人要有忧患意识。

2.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教师课堂教学为辅助”的课堂外延教学模式

成人语文教学因学生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不同,课堂教学本身缺少实战训练环节,因此,教学效果不能保证,教师没有时间详细讲解课文,但可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层次,在授课过程中做重点分析和引导,也可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点安排课外学习内容和课下作业。在外延学习模式上,主要涉及图书馆、互联网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在学到基本教材知识的同时,可以扩大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在工作中语言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小学与成人语文教育都有着本身的特点与教学模式,只有正确把握了教学模式,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国权.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