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人文地理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文地理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文地理教学反思

第1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字:浙江;高考;地理;人文精神

一、地理试卷中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地理试卷中,常常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以其它的地理知识为辅,然而自2009年后,浙江高考地理试卷中逐渐加大人文地理知识的比例,特别是2013年的高考试卷,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比例达到1:1的程度,它提醒面临高考的学生不仅要重视自然地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人文地理的学习。

如果将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地理等几个方面。其中自然地理是指研究地理演变的起因、地理演变的过程、地理演变带来的后果的知识,它以自然中的地理变化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理变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文地理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研究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人口的分布、人类的生活特色、人的经济变化、人的政治变化等。人们在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研究到人文地理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2013年人文精神在地理试卷中的重点体现

1.从题型分布上强调的人文精神

(1)选择题。在浙江地理高考的选择题上,它大量的考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掌握。比如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的原因、目前我国出现的“用工荒”和我国地理的关系;的地理与环境构成的独特意义、地理环境与超市设计的关系等。这些选择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从人文地理上掌握自然地理知识,让学生真正思考地理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2)图文题。在浙江地理高考的图文题有一题为选取舟山市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分析。它让学生分析舟山市地理环境的特色、舟山市可发展的旅游项目、可发展的经济产业、舟山市产业变化对城市的推动作用。该题让学生从自然地理开始着手,层层深入,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真正对地理学知识产生思考。

2.从人文地理上体现的人文精神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2013年浙江地理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到,这次的考试不但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常识,而且立足于我国的地理学知识,特别是让学生研究浙江本地的地理学常识,它的考点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上体现人文知识。

(2)紧密联系社会焦点。在这张试卷上可以看到,它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低碳环保问题、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等等目前重要的社会问题。这张试卷不单是让学生理解冷冰冰的地理学知识,还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地理知识来关心社会,它通过关注社会焦点来体现人文精神。

(3)积极的态度改变社会。在这张地理试卷上,它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自然地理学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深入的思索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和劣势,人们应当怎样利用地理学知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套地理试卷通过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学生理解到社会责任感,在这种态度中它体现出人文精神。

3.从知识梳理上体现的人文精神

(1)从人文地理系统考点上突出。从浙江地理试卷中可以看到它对人文精神的知识体现得十分全面。它体现出不同的地域与人口之间的关系、地域与人们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人类应该怎样与地理环境结合,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张地理试卷中对人文地理的知识梳理得非常清晰,学生通过地理试卷考点的学习能全面掌握人文地理知识的结构。

(2)在理论转化为应用上突出。在地理知识学习中,自然地理的知识绝大部分是基础知识。比如一个地点的经纬度、水文天气;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这块地域会有独特的经济作物、矿产资源等;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区域资源才有人类活动。人类怎样与地理环境共存是需要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需要深入思考的,如果学生无法对知识深入的思考,就难以将基础知识转为实践应用。

(3)在知识和情感思考上突出。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用现有的知识思考人类现在的生活、用已有的知识改变目前的生活。在这份试卷上用人文精神突出这个重点。这张地理试卷出题者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内心充满人文关怀,它提醒学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它通过考试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试卷上映射的地理教学改革的教学启示

从这张地理试卷中体现出地理教学内容全面改革的方向,它代表地理教学有了全新的目的、教师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去看待地理、学生也要用一种新的态度去学习地理。它透露着以下几种思考:

1.学习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高考试卷充斥着大量的自然地理知识,学生只要通过死记硬背自然地理知识就能考到很高的分数。对学生来说,学习地理的知识是为了考出高分数。而这张试卷不断的提醒学生要研究知识、关心社会、热爱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思索:“我们学好了地理知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2.要用怎样的方式去教学?

在这张浙江地理试卷中,许多题目已经不是学生单纯拿着课本死记硬背就能拿到好分数,它涉及太多社会知识、经济知识、历史知识、政治知识等,它让学生思索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一本历史课本。那么教师也要思索,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好现有的地理知识的前提下,开拓视野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教师必须用新的视角去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3.要用怎样的思路去学习

在这张地理高考试卷中,学生必须看到,掌握基础的自然地理知识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对学习到的自然地理知识深入的展开思考才是接下来学习的重点。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地理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与地理相关的知识,要学会把手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深化,要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张试卷给予学生一个方向,即将来地理学方面需要这样能综合应用的人才。

四、总结

从2013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可以看到目前地理学教学正在从理论向应用方面转变、从基础知识转向综合知识方面转变、从关注课本到关注社会的方面转变,教师要仔细分析考试中传达出的教学目标,以便日后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年琰.多维地理视角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6).

第2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一、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简单堆砌知识,缺少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系统整体全面的认知。

区域地理复习在高二年级春期和高三年级都会复习到,表面上是初中七年级世界地理、八年级中国地理四本教材的复习,其实质却不仅仅是对初中知识的简单概括,而是深加工。不是要单单记住每个区域有什么河流、什么山脉、什么城市、什么气候特点、什么农业特点、什么工业特点等这些纯记忆的东西,这是达不到复习目标的,也是达不到高考相应要求的。能够记忆这些东西,但却不会对所记忆的知识点(如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进行思考、分析、加工,去全面整体地认识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统一的关系,也是不行的。2006年笔者教的一位学生,初中四本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旦遇到初中课本上没有的单一具体区域问题分析,往往答题错误,得不到高分。根本原因就是只会记忆知识,不会分析区域问题,没有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所以高考成绩也不高,她平时的大量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教师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

教师从根本上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创设问题情景或活动情景,多让学生分析、总结、描述、概括,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各类图表的分析应用,图文结合,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解分析新情景下的新问题,让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直至“会用”。笔者第一次教高三时,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认为初中地理知识没什么教的,让学生多做多练,见得多了,做得多了,学生自然就会有做题的感觉。于是每节课针对一个区域,出一页习题训练,做完后公布正确答案,一个多月下来,题做了不少,时间也花了不少,但在一模考试中学生整体成绩平平,后来反思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意识到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分析区域的方法。如:学生知道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在东欧平原,尤其是顿河流域,但不能通过练习,得出纬度同样较高的加拿大的种植业也只有分布在国土的南部的结论,进而理解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性特点;这就是蛮讲、海练、盲考带来的严重问题,不用“大脑”加工分析的学习者是愚笨的,不教会学生思考的教师是不合格的。

三、区域地理复习还要避免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脱离。

离开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和人文地理问题研究的区域地理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整合,在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把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特征,注意知识的整理加工,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找到联系;关注区域发展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观念,按照“区域特点区域发展区域整治”的思路去分析每个区域,这样的区域地理才是有“活力”的。

第3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 法学实践教学中的社会调查方法 浅谈社会调查在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调查在灾后安置规划中的应用――以舟曲为例 社会调查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社会调查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主导的社会调查在培养社会学应用型人才中的成效、困境与对策 社会调查中的伦理限制 浅谈社会调查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三学期制”模式下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改革 以探究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改革 反思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男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社会调查 破解中国社会调查的统计迷思 社会调查,钱与的关系 社会调查的种类和方法 诉前社会调查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提高社会调查法效率的对策研究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调查 浅论社区矫正前的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真情实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9-18.

⑵ 韩东 . 法学实践性教学的价值与基本运作,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 2008,( 5) : 102 - 105.

⑶ 周刚志、张小罗. 论模拟法庭课程的设置与实施[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2) .

⑷ 中国民商法律网:学术上盲目创新是浅薄的表现(孙笑侠)[EB/OL]. 2012-09-20.

第4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摘要】复习课一直是老师探究的课题,认真做好课后反思,总结课后经验是上好一堂复习课的关键,以此总结愿与老师们探讨。

【关键词】复习课;反思

时光荏苒,伴着又一届高考钟声的结束,与学生奋战高考的一年告一段落。分析高考题,结合一年来的教学,有诸多地方值得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1 钻研大钢,把握方向

当年的地理教学大纲是对考查范围的确定和能力的要求。掌握大纲、整合地理主干知识。

(1)按照概念串联知识,地理概念较多,关系比较复杂,在教学中,把一些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用一条线把它们串联起起,使学生对繁杂的地理概念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只。例如:天体系统的概念较多,学习时易混淆,比较难记忆,但按由小到起来,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是系。学生认识掌握它们就容易多了。

(2)按照知识结构体系串联知识;将地理知识分属于基础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部分,然后,各个击破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按照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串联知识,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十分密切。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观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例如:自然地理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联系,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同分布――气候类型的不同分部――自然带的不同分布――土地的不同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发展。

2 理清地理规律和原理、掌握问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汪意总结,归纳地理原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交通、技术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常见题型,常见设问,特别是近年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答题模板。

3 注重特色,强化地图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从图表中归纳,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如何从图表,材料中准确,有效地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成为问题的关键。在后阶级的复习中,必须要强化读图专项训练,对同类图要总结出一些共性的判读方法和步骤。对不同类型的图要因“图”而异,掌握不同的方法。例如:判读区域图要建立经纬网,注意图文结合,判读日照图要形成主体动态的模型,建立空间思维。判读等值线图要注意把握数值的变化规律。

4 关系热点,回归教材

近年高考试题来看,它不回避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复习时对热点要多加关注。但在处理热点问题时,不能热时事冷教材,所谓热点。其实就是问题的切入点,体现学科知识为社会服务,高考热点的考查最终要落脚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5 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第5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地理 学习兴趣 思考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1]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但是,在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中,我发现高中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我就此问题,在我校高一年级学生中作了相关调查。

1.调查说明

(1)调查对象:借助一次教学研究的机会,我对我校高一年级四个班学生展开了一次对地理兴趣的调查。

(2)调查方式: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2010年3月5日-10日,共发放问卷11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采用了座谈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真实地反映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共10个题,为选择题和判断题,以便于学生回答。调查内容涉及地理课程、地理教材、地理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内容。

问卷调查

1.你是否会因为地理老师的批评而对地理失去兴趣?是( 31 )否( 69 )

2.你的地理成绩是否令你满意??摇?摇?摇是( 43 )否( 57 )

3.你觉得你从地理学习中获得了什么?

A.书本上的东西、纸上谈兵。( 8 )

B.考试答案,100分的奠基石。( 36 )

C.实际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22 )

D.学习能力,对世界的了解。( 34 )

4.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A.考试要考,为拿学分。( 67)

B.自己兴趣。(18 )

C.应付家长。( 2 )

D.不知道。( 13 )

5.如果有一天你可以选择其他的地理教学方法,你会选择哪一个?

A.轻轻松松学习,快乐教学。(74 )

B.现在的新教材。( 3 )

C.不用学地理。(13 )

D.没有想过。( 10)

6.你对现学地理的那个模块更感兴趣?

A.人文地理( 79 )?摇?摇?摇B.自然地理( 21 )

7.课外是否做过与地理有关的辅导书?是(30)否(70)

8.你认为地理好学么?

A.非常好学 (12)?摇?摇B.好学( 23 )

C.一般(42)?摇?摇D.不好学(难)(23)

9.你选文科或理科的时候,地理是否对你有直接影响?是( 18 )否( 82 )

10.你认为地理在你的所有学科中处于什么地位?

A.可有可无(12 )

B.重头戏(67)

C.没有想过( 21 )

2.调查结果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显低落,一个班里只有20%的同学对地理有兴趣。大部分同学是为了考试要考,为拿学分而学习地理的。在高中地理课程中,42%的学生普遍认为地理不是特别难学,但是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材编写主要考虑教师的教,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79%的学生对人文地理更感兴趣,只有21%的学生对自然地理感兴趣。74%的学生希望老师改变地理教学方法,能轻轻松松学习,评价不要以考试为准。

(2)虽然有67%的同学认为地理在所有学科中处于重头戏,34%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对人的一生及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对世界的了解。22%的同学认为学习地理可以与实际的知识相结合,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但是还有36%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只能获得考试答案,是他们取得100分的奠基石。

3.由调查引发的思考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显低落。但是,其实地理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涉及范围广泛,很多同学乐学地理,但又害怕记忆地理知识,再加上有些地理老师上课时没有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老师应当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既有趣又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还可以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选修课制度。高中学生平时要勤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对著名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岛屿、海峡、城市、矿藏资源、交通线(铁路、航道等)、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谓的“心理地图”。这主要靠平时的逐渐积累。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学习和记忆的基本规律。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作必要的练习的习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遗忘曲线规律等。

调查结果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科价值和生活价值表示了肯定,但很多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说明学生对地理的社会价值认识上还是存在不足。新课程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以及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的理念,将此应用到实际地理教学中,说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要使地理学科为学生所接受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地理不仅是现在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在将来的生产、生活中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地理的社会价值,才能使课程功能最大化。

调查表明,教师普遍采用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法,只注重知识领域和考试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也忽视了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所以在这种评价体制下的地理教学质量不高,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未能从整体上对教学成绩进行科学评价。学生考试成绩可以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法,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了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总之,在地理学科受到巨大冲击的面前,教师应开动脑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采取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地理教育的实践中,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自然地理知识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可能有学科本身特点的原因,自然地理学主要讲解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并要求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学的知识,参与解决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地理环境污染和治理等问题。而人文地理学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现象。这样就导致自然地理难度大,原理性知识点多,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但是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如果注意学习方法,就会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尤其要注意。一方面借助教具,调动学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学,给学生视、听、触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结合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冯仁文.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90-91.

第6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地理课堂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兴教必先兴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要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因素感染、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主动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关键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活动,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我觉得“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诱发学生动脑的理想载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因为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要思索如何解决。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创设“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很多,因人而异,但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有: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采用文理兼容的学法,重视地图等。

1.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成“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学生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地理。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等,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生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2.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脑子里。

3.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要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构建.山东教育(幼教版).

[2]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

[3]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第7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

中学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线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学会勤思考,巧实践,会提炼,促教学,其最好的形式就是课题研究。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撰写教研论文,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升自己,做出成绩。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研论文写作的热情与功夫

1.热情与求真精神

地理教学的工作中,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若无热情,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追求学问的最崇高目标,不外乎真跟美。追求的目标无误,热情才不会削减。不少教师在工作了三、五年后,产生了职业倦怠,失去了热情。地理教学研究是一辈子的路,很长很远,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没有热情的话,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就永远不要想在教学中快乐,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凡有所成就者,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境遇如何不佳,始终不熄的是求真的热情。

2.教研基本功

教育教学基本功夫不好,教学研究很吃力,中途就不得不放弃。作为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要做许多地理习题,这是必要的。在做地理练习题中才能知道地理知识的精髓在哪里。比如,教师在做高中区域地理综合题时,往往不是单独应用到自然地理知识点,还应用到了人文地理知识。不能似是而非,以为已经懂了、可以解决了就去看答案。自然地理的练习也并非就是那么容易,需要推导,努力思考,与教材的知识、原理结合与应用。掌握好区域地理、区位条件等知识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基本功夫。不要因为自己只教地理学,就不去学习其他知识,最好掌握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甚至是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心理、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研讨、培训,多听、多问,多请教别人。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力有限,不愿意去听、去看,就解决不了问题。

二、教研论文写作流程与技巧简析

1.中学地理学科教研与课题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素材和原料,教研论文与课题可源于以下几方面:(1)课程与教材领域。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演变研究、中外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中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的研究比较、中学地理新旧大纲的解读与比较、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点与结构联系分析、教材活动设计等。(2)教学领域。如,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研究、地理教学策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学地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对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因素、中学地理教学方式实践、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方式与方法的实践、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案例分析、教材内容中概念辨析、活动探究设计等内容。(3)学习领域。可选择的课题有中学地理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促进地理学习困难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的研究。(4)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研究,提高新教师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促进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研究,优秀地理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5)地理中考、高考研究。高效备考复习策略、地理中考和高考试题解析与亮点评析,核心考点透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研究,中考、高考热点、创新特点与新动向研究等。(6)中学地理竞赛方面。如,中学地理竞赛解题能力研究,中学地理竞赛知识讲座、中学地理竞赛案例分析和有效学习方法归纳等的研究。当然,还可以开展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地理学科教学研究选题方法与技巧

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在选题时要突出一个“新”。所谓“新”,就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补他人之所不足,领先他人一步,表现了新观念、新角度、新感受和新方法等,有“新”,论文或课题才充满活力,具有灵气、生气。观念新,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探讨教育教学实践的矛盾和问题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亲身实践去补充前人的观点,纠正习以为常的传统经验。如,地理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实施课改标准,在一线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总结提升经验成果,要创造性地提出和开展新课题研究。角度新是指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立题有新意,新视觉、新方向,标新立异。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挖掘各章节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中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亮点;学习、阅读大量他人的成果后,选择新的角度,提供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撰写出有新意的体会论文等。此外,选题可选“深”,有针对性地选题,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剖析;选题也可“热”,选择热门论点,时效性强,如,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会的相关议题,影响深的观摩展示课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热点、亮点或新动向等;选题还可选“误”,即报纸、杂志中出现的某些科学性错误,教师可对其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家洲.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优势与价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1(03).

第8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地理高考 能力训练 区域地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51-02

区域地理,是探讨一个区域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可以探讨地理的各项因素,从区域的特征中找到地理因素和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区域地理是一门能够呈现出地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知识。在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区域地理理论知识,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教学效率很难提高。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则会有效促进学生学好区域地理知识,从而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一、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

区域地理的一般命题思路是,给予学生一些综合的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如果学生要回答出这些问题,就必须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技能。现用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地图为例。

习题 1:分析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区的区域地图、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现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该处地貌形成的原因。(2)为什么说贺兰山守护着银川平原?(3)你认为适合该地域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

习题 1 是区域地理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典型的试题。学生如果要做对这道习题,必须具备四种能力。第一,学生必须具备阅读抽象文字资料的能力。学生必须能读懂习题 1 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即:学生要回答出该地的地貌特征是什么,如果学生要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地貌特征分哪几个类型,这就考核了学生的地理基础能力,学生必须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出它符合哪种类型的地貌特征。如果学生能够仔细地分析出文本资料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就能从文本资料中得到答案,该地属于冲积扇地区,因为该地山区河流流出了山口,突然流速偏小,大量的泥沙、碎石等堆积成一个平原地区,所以它是冲积扇地区。第二,学生必须具备阅读抽象的图像、图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阅读了图像图表的能力,才能理解区域地图中描述的意思,并分析出抽象区域地图里描述的地形特征。第三,学生必须具备阅读地理数据的能力。比如学生只有能够读懂区域地图的比例尺、经纬度、山的高度,才能结合地理知识理解这一幅地图里给出的地理信息。第四,学生必须具备读懂标准的图例符号的能力。地理图例符号是既标准又抽象的,学生只有读懂了图例符号,才能理解地图描述了哪些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资料的技能、分析图像图表的技能、归纳地理数据的技能、理解图例符号的技能。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的技能,才能深入地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基础的地理技能后,部分学生表示依然不能回答出区域地理试卷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表示,区域地理试卷给出的问题太多,不能理解区域地理试卷要考什么,很担心不能运用学习过的基本知识回答区域地理试卷提出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没有回答出区域地理试卷问题的自信,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抓不住区域地理试卷考点的缘故。地理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找到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方向。以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 2 为例。

习题 2:观察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数据。绘制出示意图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 30?N 剖面线上,区域东、西部地区年降水量的差异是多少?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是什么?(2)从剖面线上,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平面与四川盆地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哪片区域?为什么该地年辐射量较低?(3)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区适合不适合种水稻?并且说明原因。

很多学生看到习题 2,就表示习题 2 中的问题太难,并且涉及的问题太多,这些问题似乎难以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区域地理试卷的基本概况、特点及方法、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这三个分类的角度分析区域地理试卷谈到过的所有题目,然后这些问题归纳为一份区域地理问题的学习表,学生归纳的表格如表 1,当学生看到表 1 的内容时,发现区域地理考核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表 1 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理清楚了区域地理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后,学生能否用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来分析区域地理的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表示当他们把区域地理问题分类以后,发现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并不困难,学生只要运用学过的地理基础知识来讨论影响区域地理的每一个因素,探讨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便能找到区域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探讨的思路来探讨影响区域地理的因素,当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出区域地理的每一项因素时,学生便能找出区域地理特点形成的因素,并能诠释出与区域地理相关的各种自然问题、人文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会找出学生学习的问题,并给学生仔细地讲解这些问题。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地思考教师找出的地理问题,他们用敷衍的态度对待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具备反思知识的能力,就不会了解知识系统中出现的漏洞,就不能定向地弥补相关的知识。如果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学好区域地理知识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反思能力。以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 3 为例。

习题 3:分析美国的地形特征,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美国地图中的某地适合发展哪种经济?(2)某地为美国的重要电子工业区,该地能成为电子工业区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的棉花产区相比,与之相似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与之不相似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适合我国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的自然因素是什么?(4)请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特点,结合区域地图信息给出的数据分析美国年降水量发生的原因。

学生完成习题 3 的回答以后,可以从地理课本中找到问题1 及问题 2 的答案,也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地理资料,通过阅读美国地理材料及新疆地理材料找到问题 3 与问题 4 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当学生学习完区域地理知识以后,要主动去网络上找区域地理试卷来做,运用完成习题的方法了解知识结构出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还不能了解知识结构出现的问题,便要用搜索资料、印证答案的方法找到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学好区域地理知识,就要学会反思知识结构的不足,定向地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定向地、高效地吸收区域地理知识,在考试中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第9篇:人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字:高中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收到极大的挑战,但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 彻底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变成了机械式的被动接受者。此种教学误区,容易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每做地理练习就心烦。

1、突破这种教学误区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为主要方向。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同时构建地理师生互动的地理课堂也至关重要。课堂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基地,也是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人生舞台。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同时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地理教育内容的广阔性,地理环境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为地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师生的互动不仅一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课堂上,偶尔引用一两旬歌曲,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实现了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活了课堂教学。二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有时是决定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讨厌老师,连带反应就是老师教的课程也不喜欢。反之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老师教的课程也自然喜欢。所以搞好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势在必行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根本的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地理课程强调的是人地关系,通过学习地理形成正确的天地观念,认识自然环境的美、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与相互影响,关注未来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身发展、服务社会的最基本知识素质,也是最重要的国民素质之一。

地理课程帮助学生形成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法制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环保教育以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课堂中,在学习了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之后,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课外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做调查分析,直观地认识环境问题,并思考应如何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环境观念和自觉自律的行为规范。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作用于生活,这是不变的真理。高中地理的教学也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课堂教学,偏重于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学习与个性发展融合起来。新的教学模式则应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践,变闭合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例如: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参观访问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实用性的范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如今虽然大力倡导新课程的改革,但是新课程的改革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在综合化的思想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必将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传武《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2]丁利《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