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教师 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
一、引言
地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特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教育甚至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并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基础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共同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地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包括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
二、教学设计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师在明确地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地理教学模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为师生提供给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地理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具体实施;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地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撑。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表述的误区:
(1)以教育目的代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公民”;“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辞,难以评价。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能正确解决应用题”等。
(3)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在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准确拿捏下制定初步地理教学目标,针对地理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再结合学生地理学习情况修改并制定最终的准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地理教学目标。在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应注意运用恰当的行为动词。在知识方面根据学生要达到的行为水平。正确运用“说出”“列举”“辨认”“区别”“归纳”“运用”“设计”等;在技能方面准确把握“模仿”“测量”“试验”“转换”“举一反三”等;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巧用“尝试”“说明”“运用”“掌握”等动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正确把握“反对”“关注”“养成”“追求”等行为动词。
2.地理教学模式设计能力
将“模式”一词最早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并加以研究的人,当数美国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其著作《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规范或计划。”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对照地理教学目标,参考地理教材,针对学生地理学习情况而选择建立。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有正确的地理教学指导思想i要树立完整的地理教学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制动性为本。
(1)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是一种运用比较广泛、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地理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对旧课知识的复习、引入新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的过程。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内在结构,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进行教学设计并讲授。
(2)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由教师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主题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建立模型理解模型,知识内化拓展运用。地理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点拨、探索评价、形成结论中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生则表现出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中心作用。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将自、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地理教学情境设计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部刺激的结果,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部分学者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把真情实景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建构”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基于地理学习内容、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地理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讲述地理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地理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等。
三、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地理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的拟定者、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者,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成员。不管在课堂讲授上、自主探究活动以及相关的地理活动中,地理教师不仅要起到指引、向导的作用外,还要起到协调组织管理课堂和活动的作用。地理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教育技术能力
地理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多媒体使用技术、办公软件操作技术、地理学科软件使用技术(Arc GIS、Map Info、Auto CAD)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由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组成的3s技术已经渐渐进入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给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充分认知了解所学内容并加强对未知的世界探讨的决心和希望。
五、教学评价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自身教学的角度对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作出准确、合理的评价。地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接受知识引导以及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否获得满足?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和素养?对地理教学评价的改进和探索必须由传统的“目标取向”逐步过渡到“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全面化发展、多元、多渠道的科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2.
[2]田讯,李林,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1.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初一开始就已经有开课了,到了高中,地理被纳入文科,学生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的选择文科,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对地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由于求知欲的驱使,能够认真的听课,但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因此也常常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大多数是由于缺乏现象的联系和本质的认识而对知识点产生困惑,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就必须懂得把抽象的地理概念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懂得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解释最核心的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创设教育情境去解决课堂难题。
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高中地理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高中地理教学向高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多加尝试以下四种情境教学法。
一 创设多媒体情境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平台,集合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工具。地理其很多概念和现象都是要动态的演示和分步的解释才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例如讲述月相的变化:新月上玄月满月下玄月,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形状,观测者所在的位置和观测的角度又有不同,对于缺乏立体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学生来说,仅利用书本的静态图和文字说明是难以接受这个知识的,甚至可能连图都看不明白。这就关系到如何把抽象的、动态的知识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了,而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运用它就可以把运动的、变化的地理现象分成若干个静止的片段,把事物的本质以若干个表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利用条件创设多媒体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质量,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普遍使用。
二 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教学
故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课堂的重难点等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将是事半功倍,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聆听故事,如果在枯燥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一些富含哲理和趣味的小故事,那么教师就能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必须注意的是故事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学有关交通运输的布局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所使用的搬运方法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交通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 创设实验情境进行教学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很重要的目标,而且也是每节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学设计合理,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就最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会难以理解和吸收。实验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有关地球转动以及洋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地球仪的使用,让学生体验到地球的经纬度的变化以及太阳日照光线的差别。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要比教师单纯地描述的效果深刻得多,这样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地理问题,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这种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动脑思考。
五 创设谚语情境进行教学
关键词: 课堂情境 高中地理 运用教学
课堂情境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看,将课堂情境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地理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不断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笔者就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更好地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感官,更清楚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地理知识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缩短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创新和完善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如在讲解我国区域划分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资料,并分组讨论。其次教师用生动的多媒体图片展示我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不出课堂就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优美感观。学生通过查看地理软件、读图表、分析对比,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并且找出形成地理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现有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地理知识敏感度不高的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看得见,又能够摸得着,还能够唤醒对日常学习的愉悦感,展现出其对学习的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日常地理知识。可以说课堂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件主动、快乐的事情。如讲解陆地环境的组成中的陆地水时,可以让学生于课前对陆地水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做一个利于讲解的设备,将大地的环境完全照搬到课堂教学模拟器中,这里还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分类讲解。分类讲解陆地水的供给,如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极雪融水补给、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另外还有冰川补给等类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情境教学的优势。
课堂情境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有的高中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偏向于文科,有的学生则更偏重于理工科,地理课程既有文科内容又有理工科内容,能够使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完善日常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增强日常教学效果。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看,课堂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及地理原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发挥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不仅需要将高中地理知识更完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要将这些高中地理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让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样才能促使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
综上所述,课堂情境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改善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使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具体形象。对于学习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增进他们对抽象地理概念的理解,改变他们在课堂中被动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状况,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地理知识到主动学习地理的转变,通过使用课堂情境,发现课堂情境教学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增强日常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让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课堂情境的应用效果看,其在未来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地理案例教学是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和加工,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和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揭示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1创造教学情境
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选择与学生身边生活所熟悉或所感兴趣的事例来精心设计地理教学案例,创设了地理教学情境,就能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案例角色中观察内容、思考问题,为后面学习顺利开展做好准备。.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地理学习的平台,这符合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习主动性,获得有意义的地理知识。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造好的教学情境。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颖和经验中联系得上的事物最感兴趣。学习兴趣也叫认识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学案例多是选择与学生身边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或者是社会的热点问题等,经过精心编写,在课堂中呈现出来,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面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最能诱发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究学习愿望,从而激化了学习的兴趣。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自、技术,逐渐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改变了地理教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为课堂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和保证,“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成为国家教育部的重要课题之一。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案例设计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展现平台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迅速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事例、资料、图片等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创设逼真、清晰、动态的网络教学情境,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显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案例教学强大的支撑作用。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案例教学方式。依据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也可以在教学网站上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试题、教学信息等,促使地理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地理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学生地理学习方式。地理案例教学中,借助课堂多媒体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观察到更为丰富、直观的地理学习资源,迅速投入到的地理活动探究中去,培养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交流、查阅资源等,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主动探究学习,优化地理学习方式。
4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件
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平台。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好的教学案例,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角色中,观察和思考案例的相关内容,为地理教学提供重要平台,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应符合地理学习发展规律。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学任务高效完成。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好坏,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学案例的设计。首选要做到案例有针对性,某一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很多的地理教学案例,所以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必顺要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才有教学的针对性。应该因材设案,因人设案,因地设案,因时设案。教学案例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素材。其次要做好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来源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通俗易懂,真实可信,而且运用起来富有趣味,便于学生理解地理课堂上的深奥理论。从新闻时事、社会热点中选取,拓宽学生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了“大社会”,使得案例更加贴近实际。
5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做好案例教学,还需要做好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如教学资源,学生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设计出符合该阶段的地理教学案例。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和加工,足够重视,刻苦钻研,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作品。
参考文献:
[1]许定龙.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 (4).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详细阐述了教学好初中地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
关键词:地理教学联系实际学生兴趣转变角色创设情境利用地图空间思维评价机制学生能力互动教学实用技能
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地理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西双版纳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西双版纳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黄土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在观察过程中配以黄土高坡的音乐。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黄土高坡的荒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下答雨时景观图,观察地表径流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并设计一份治理方案。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如观察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景观,树木高大、茂密、分层、终年常绿,降水量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着蟒蛇、鳄鱼等喜水的动物。根据自然景观的动、植物特点来分析当地气温与降水两大气候要素,来掌握它的气候特征。由此判断,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它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三、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它能把所有知识都串连起来,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如讲中国的疆域时,先利用多媒体三维空间,定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让学生利用手中地图册,读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再让学生地图册读出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向望的国家,并勾画出中国的国界线。
四、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活力 方法 探讨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动态、趣味、生成性的活泼课堂成为当下高中地理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新课改强调,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地理课堂的参与性与探究性,强化师生、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温馨和谐的活跃课堂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作为高中地理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打破沉闷、消极的课堂环境,打造活力课堂很有必要。
一、构建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结构合理、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当。其次,教师还要真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善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与知识交流,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并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直面挫折;在日常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探疑,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教师才能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地理来源于生活,反应生活,并最终要应用于生活。生活化、简朴式的高中地理课堂才更具有活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地理学习并不能仅靠简单的文字背诵记忆,也不能靠僵硬的看图方式掌握,再者,即使学生通过这些方式掌握了“矿产分布”以及“主要河流走向”等重要内容,而弄不清地理事物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物的日常用途,仍然难以达到提升地理素养的综合目的。因此,地理教师应实施生活化教学,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让枯燥、乏味的地理内容(等高线、等深线、时区知识、气压图)等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知识记忆的难度,又改变了以往课堂沉闷僵硬的课堂现状,学生们也能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系列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深刻理解全球变暖事实,并探究出全球环境问题解决的实际对策,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活跃度。
三、善用情境创设模式激活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智力发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要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而情境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它以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情境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细胞,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情境中实现高效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要想提升课堂活力,情境教学模式必不可少。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有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情境创设、多媒体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等等。例如,在《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三个城市(广州市、增城市、派潭镇),并展示其人口规模,在学生认真观察后,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哪个?该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定积极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情境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四、巧用激励性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性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已逐渐成熟,但依然需要教师的适当鼓励来提升信心,同时,在地理课堂中渗透激励性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活地理课堂。巧用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性,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实施赏识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教学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将学生看出发展变化的个体,不断运用眼神激励、行为激励以及语言激励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现、敢于发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二是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在地理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善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有效评价。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无法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实施评价,鼓励其再接再厉,永不言弃。
综上可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活力对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地理课堂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动态、科学、生成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强化学生参与、提升课堂活力等,以此改善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一言以蔽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提升能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选对活力提升方法,真正改善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欧世升. 浅议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J].学周刊,2012(21):53-55
[2]徐飞.高中地理课堂活力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137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教学论、学习论、系统科学、传播学的启发,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原点,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因此有四大基本特征:首先是指向性,即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其次是选择性,即教学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媒体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是整合性,即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最后是可测性,即课后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对本堂课的目标实现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由此可见,地理教师首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巧妙创设导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系到该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创设巧妙的情境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习变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知。德国一位学者曾做过一个形象恰当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将很容易地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其吞下。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之中,方可显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价值体现在“情”与“境”两个方面,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是情境中“情”的作用。另一个是“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形象地说,“境”就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的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二)科学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信息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息的形式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息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而大多数教学信息只需改变原有信息的呈现形式,例如可以把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结合,即转变为视听信息。这看似只是一种形式的转变,但其信息结构更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多项教育研究表明,只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开展有效教学。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系列科学的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呢?为此我以“探究曲线”为理论指导,力争用设计的合作探究把学生引入琢磨状态。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动机,在学生提出假设之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处于发散状态,一旦提出假设,学生的心理指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验证假设时,学生的心理指向是直线指向目标的,总是希望越快越好,但实际上,真正的探究行为却是曲折的,是正反馈(+)和负反馈(-)不断交错出现的。
如何利用好这一规律把学生的迫不及待之情很自然地引到合作探究中呢?我认为“问题”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开展合作探究的导火索和发动机。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发现问题—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趋近目标”的过程,我们在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可以设计小步子问题,层层深入递进,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这种探究设计避免了一种困境:一下子将一个大而无边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分层次小步子问题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合理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通俗化。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因为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实现,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体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这是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
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避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随意,增强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增强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教学,2002(10).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些地理原理及现象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魏金碧,2018)。适度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分布”时,教师提前精心筛选和剪辑水土流失的模拟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思考水土流失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严峻现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根据地理情境,设置有效提问提问是常用教学方法,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巩固重点知识。提问需要技巧,若提的问题太简单,学生轻易答出正确答案,则无法促进学生的思考;若提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会产生畏难情绪,容易对地理学科丧失信心。因此,只有有效提问,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教学“工业的布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附近工厂的布局情况,设计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进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先让学生回顾教材知识,思考问题:“有水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有固体废弃物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然后根据所在城市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特点,分析“你所在城市自来水厂的布局合理吗?钢铁厂布局合理吗?火电厂布局合理吗?”等问题,学生脑海里会浮现出各个工厂的位置、该地的风向、河流流向、耕地分布等信息,从而真正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曹娟,2018)。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且对实践教学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应创设合适的地理情境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实践中体验地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与价值,并获得知识、获得启发,不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麻瑞莹,2018)。地理实践教学非常具有挑战性,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具体的路线、调查的问题、安全预案等前期工作,并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让地理教学实践安全、有序、目标明确地进行,使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理解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成渝高铁途经成都平原、龙泉山脉和中梁山脉,三跨沱江,桥隧总长占线路长度的65.8%,从设计到建设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成都与重庆之间有那么多高山和河流,为什么还要打通这条高铁线路呢?”“影响成渝高铁修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情境设计要精选素材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都有多年的任教经验,接触各种案例,素材很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合情境教学的素材。选择素材时尽量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最近出现的新闻视频作为素材,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容易激发高中生的探究热情。如讲“热力环流”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滨海地区早上和夜晚的海陆间空气流动方向;讲“山谷风”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巴山多夜雨的原因;讲“季风”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成都冬夏季的盛行风向,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另外,素材还可选模拟实验、实地观测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 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当代教学改革的标志,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关键词:地理课堂;创造性思维;导课情境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使人们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当代教学改革的标志,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因,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黄金时间”,地理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学情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导课情境”。“先声夺人”才能引人入“境”,才能让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充满兴趣。如在讲授八年级“河流”内容时,我以唐代诗人李白的佳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水”到底从何而来,引发了课堂大讨论,虽然有的学生的答案让人忍俊不禁,但我既成功地抓住了他们的“眼球”,又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倡探究教学
地理教学,不能是“一言堂”,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问题的设置应既有限度,又有梯度。有限度是指问题数量要适中,不宜过多,数量多了学生的大脑得不到片刻休整,效果也不好。有梯度是指既要有适合学优生的问题,又要有适合学困生的问题。不仅要让学优生“吃好”,也要让学困生“吃饱”。
三、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创新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鼓励学生创新,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要认真听完。即使学生说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可板着面孔去批评、去指正。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见解即使有千百个漏洞,至少他们是带着思考来上课的,至少他们对问题进行过思考。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不论是“大家”还是“先贤”,只要学生的论据能支持其论点,就应给予褒奖。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地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因此,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程“三维目标”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作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运用地图,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直觉思维本身就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创造性想象是各种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辨图、析图、用图,这样就能在学生脑海中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地理教学开辟“第二课堂”
地理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调查研究。但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困扰,学生在课间走出校门成了一种奢望。地理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查找一些网络资源,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拍摄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形成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最具创新潜能的群体。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就应从课堂主阵地入手,坚持培养和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将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参考文献:
[1]郭彩琴.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观[J].研究,2007(1).
[2]徐芝亮.角色扮演在v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4).
[3]柯曾刚.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