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42-02
当今时代,信息化膨胀、高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瞬间变化,消费者的喜好不断地发生颠覆性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企业要想把握市场机会,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重要。
一、商业模式的界定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1]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脱颖而出,必须不走寻常路,设计适合自己的、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最主要的是创新。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40年后(20世纪90年代)才流行开来。
2002年,琼・马格丽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项帮助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而进行的活动;[2]2012年江晓兴认为,商业模式是指准确判断产品链利润区所在,并且根据利润区的转移迅速调整战略,将客户群的选择、价值的获取、产品差异化和业务范围的确定等各方面的战略措施,都围绕最高利润区来进行配置。[3]
随着商业模式实践的广泛应用,企业不断的对商业模式进行动态维持和创新设计,商业模式渐渐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目标所形成的一个系统和活动集合,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一)实效性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定要具有实效性的特征,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如果提供全线的服务或产品,对于企业的产业领域,开创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同时给企业提供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加持久的盈利能力。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竞争者不容易模仿,这样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经济效益,同时能让企业持续时间更长,对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非常有利,商业模式的时效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盈利模式。
(二)外向性
一个存在多年的行业,规模越大、越景气,固有的市场规则就越难打破。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思考设计企业的行为,注重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企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外向性。一个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具有外向性的特征,外向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外向性常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起点。
(三)整体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整体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又一亮点,企业其他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很大区别是整体性。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限于一个单一要素的变化,往往是整个企业多个因素的一个集成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伴随着企业的工艺、产品、服务、运作流程、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变化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多表现在服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组织形态、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商业模式要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变化,成功的商业模式要与众不同,具有难以模仿的特征,成功的商业模式要具有独特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规划
巴菲特说:“未来的竞争不是服务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对于一个成功企业来说,依赖产品和服务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成功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价值链,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打破行业原有规则
每个企业都会关注市场、战略、管理执行、竞争策略等,但如今一个新金融时代,传统的规则已经被打破和颠覆,在传统的商业模式设计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要想长久生存,就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企业家要打破固有的传统理念,对企业进行重新的构建,打破原有的行业规则,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第一、企业要注重商业模式设计能力和增强软实力;第二、企业需要有效的解决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道德危机、固有商业模式等问题,以减少管理协调监督成本和管理环节;第三、企业要通过动态合约设计,与利益相关者形成收益激励、风险分担、违约惩罚等动态合约,使商业模式系统优化;第四、企业要把利益对立转为利益一致,力求做到企业股东、利益相关者、客户皆大欢喜,合作共赢。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既然商场是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要颠覆吃独食的思维,善于分享未来收益。[4]
(二)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培根说:“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里眼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定位非常重要,战略定位最主要是从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角度入手,去发现市场价值、开发出独特的价值主张同时寻找企业商业系统定位的过程。新的商业模式下,战略定位是商业模式的企业点,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一定要分析好企业所对应的目标客户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如今,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颠覆性特征,能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是新时期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企业要提升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确立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核心战略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前提。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1万户,同比增长25.3%,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000亿元,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过550亿元。此外,还涌现出猪八戒网、好车网、网上朝天门等创新性项目。但上述很多项目还缺乏核心战略的指导,对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企业要科学确立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一是要以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提供为要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由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由占领市场转向占领客户;三是以企业联盟为载体,讲求合作,通过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四是以应变速度为关键,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速度,奠定竞争基础;五是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搭建企业价值创造的新平台。
适时选择和调整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重庆正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重庆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有以下五种基本思路。第一,基于价值活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关注价值活动的定位、设计与匹配上,并通过重新定位价值链、重组价值链以及构造独特的价值活动体系三种策略予以实现。例如,重庆企业在整合银行、酒店、旅游等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还缺乏跨行业整合资源进而改变行业和企业价值链构成的行业领先者。第二,基于资源能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充分挖掘重庆的餐饮、食品以及物业管理行业,特别是重庆火锅在新资源以及现有资源方面的潜在价值,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第三,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重点打造独特的价值网络,企业可以选择成为交易的组织者、交易平台的构建者或是交易的中介者,设计各种交易机制将企业自身与价值创造伙伴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价值创造的合力。目前,服装业正式进入O2O时代,重庆的服装产业拥有一定基础,还形成了“渝派”服装的口碑,应当抓住这一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机遇,促进产业发展上台阶。第四,基于收入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设计各种收入机制来实现商业利益,或者利用一切可能扩大收入来源。第五,基于价值曲线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通过创造独特的价值曲线实现服务创新,在为顾客提供非凡的价值感受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成功。
以流程再造保障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利推进。无论采取何种商业模式创新方式,都必定要对组织进行流程的重组与再造,彻底改变组织中价值的流动方式。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企业在流程再造后各部分配合流畅,更能适应目前多变的外部环境与顾客需求。另外,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企业的利润,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企业应当具备将客户价值转化为企业利润的能力,至少是在未来有转化为利润的可能。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永远是能够适应当前的内外环境的选择。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企业绩效;框架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018-04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取关键资源,满足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重要问题。面对诸多挑战,创业导向逐渐被企业所采用,以此不断创新,增强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超前行动,打败竞争对手,从而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1]。从创业导向战略实施到绩效得到提升,受到多种类型变量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企业根据价值主张进行价值创造,最终实现价值获取。而这一路径转化机制如何运行,正属于商业模式构念的解释范畴。
商业模式是基于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2],是企业以资源和能力投入为基础,通过构建其所处的价值链和外部网络来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方式,能够解释企业如何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构念[3]。在之前关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已经由二者的直接关系,转变为两者之间的转换机制[4]。学者们试图打开这一转化机制黑箱,挖掘其作用机理。商业模式与创业导向密切相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绩效。因此,本文将尝试引入商业模式,设计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进而探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
1.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人们意识到存在着新的创造价值的方式,商业模式概念也逐渐流行起来。最初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领域,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论证商业模式的普适性,并试图将这一概念的研究成果推广至传统行业。虽然商业模式概念持续受到效度关注者的质疑,因为其经验研究的结论并不统一,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复杂混乱,但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新方式,并且已经经历了大伞构念生命周期的“初始时的兴奋”和“效度受到质疑”这两个阶段,逐渐走向成熟。
商业模式在被概念化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定义,国外学者Morris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并划分为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5](见表1)。经济类视角将商业模式定义为盈利模式,解释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运营类视角则更加关注公司内部结构与外界要素的互动转化,将商业模式视为连接公司内外要素的运作系统。战略类视角将“价值”概念纳入商业模式范畴,把商业模式描述为组织通过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以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式。
通过对商业模式主要定义的梳理与归纳,不难发现,虽然学者们关于商业模式概念本身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但关注的焦点均为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问题[6],并且认为,商业模式具有系统性[7]。因此,本文倾向于将商业模式理解为企业为满足客户价值主张进行价值创造,并最终获取价值的一系列活动模式,包括客户价值、内部价值与合作价值三个维度。
2.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在创业导向研究早期,Miller认为创业导向型企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打击竞争者,在此过程中,需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能够主动预测环境变化情况并率先采取行动与之相适应,承担可能因此带来的财务风险[8]。因此,他认为创业导向应该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三个方面进行测量。之后,很多学者沿用了Miller提出的概念,并据此进行研究。之后,Lumpkin与Dess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自治性和竞争主动性,认为创业导向包含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自治性和竞争主动性这五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这五个维度在特定的情境下是不相关且没有相互作用的[1]。这种定义方式和维度设计目前得到了创业导向研究者的普遍认可。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直接考察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例如,Zahra和Covin对3个样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正向相关,且关系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明显[9]。Wiklund以瑞士小企业为目标,发现创业导向有助于促进绩效的提升,并且创业导向战略实施时间越长,这种促进作用越强[10]。
中介变量的引入,是学者们关注公司创业过程的结果。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创业导向能否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转移到创业导向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促进绩效[9]。学者们开始探究创业导向与绩效的中间转化机制,试图通过中介变量挖掘这一“转化黑箱”的作用机理。Barrett和Weinstein提出,创业导向在向绩效转化的过程中,市场导向发挥了中介作用[11]。Matsuno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并搭建了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桥梁[4]。张玉利对185家位于渤海地区的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创新性、先动性通过机会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绩效[12]。对中介变量的研究,丰富了创业导向的理论体系,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创业导向型企业是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的。
3.商业模式、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
通过对商业模式、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的文献回顾,创业导向可以直接促进或者通过某些中介因素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而商业模式解释了公司内外价值转化的作用机理。因此,商业模式有可能是创业导向转化为绩效的“黑箱”。但关于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直接关系的研究还很少,只有少数学者从侧面提及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的关系。比如,崔楠和江彦若在实证研究中,将商业模式分为市场驱动型和驱动市场型。其研究表明,与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相匹配的市场驱动型商业模式,有助于绩效的提升;驱动市场型商业模式则更加需要与创业导向的高度匹配,来帮助企业获得高绩效水平[13]。夏勤伟在其论文中分析了创业导向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的观点[14]。
二、研究框架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了继续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本文将尝试构建研究框架,帮助解决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1.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将从理论方面、方法方面和实践方面对研究目的做出解释。
在理论方面,通过研读、分析现有文献,构建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并证明将商业模式嵌入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转化黑箱的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对二者关系产生影响的方式,为企业战略调整及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在方法方面,根据上述构建的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选择合适的量表,分别测量三者维度,并对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在实践方面,厘清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解释三者运行方式,并为企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研究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此研究框架应包括四部分内容,即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的关系,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验证。为了验证商业模式是否是影响创业导向及其发挥作用的结构性权变因素,进而进一步探究创业导向影响绩效的转化机制,关于三者关系的研究内容可以通过以下思路开展:第一,进一步对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建立三者关系模型。第二,设计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三方面的量表,分别确定维度,进行小规模发放,并通过Cronbach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信度检验,以保证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要从区别效度和收敛效度两个方面来考虑问卷的效度问题,以保证其有效性。第三,验证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商业模式发挥何种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建立转化机制模型,同时考虑引入环境调节变量与组织调节变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施创业导向战略需要消耗企业资源,因此企业从中受益将是长期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以保证研究的准确性,从而解释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第四,根据研究结果,为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的实施,以及商业模式变革提出合理建议,确保企业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的高度匹配,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3.研究方法
根据以上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三者的研究框架,本文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设计。第一,继续研读相关文献,厘清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框架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为调查问卷设计和研究假设的提出提供基础。第二,通过整理文献,深入了解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维度,总结和设计《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查问卷》,来进行数据收集工作。第三,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文献研究方法,分别分析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第四,验证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与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着重探讨商业模式在创业导向与绩效转化机制中的作用。第五,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对企业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的运作情况进行仿真模拟,为企业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建立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见图1)。
三、结论
根据之前学者的研究,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创业导向、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旨在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商业模式在创业导向与绩效之间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打开创业导向转化为企业绩效的作用“黑箱”。该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Lumpkin G T,Dess G 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1):135-172.
[2] 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龚丽敏,江诗松,魏江.试论商业模式构念的本质、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1-8.
[4] Matsuno K,Mentzer J T,Zsomer A.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Proclivit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2,(66):18-32.
[5] Morris M,Minet Schindehutte.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58):726-735.
[6] Chesbrough H W,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Business,2002,(3):529-555.
[7]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86-92.
[8] 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7):770-791.
[9] Zahra S A,Covin J G.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the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5,(10):43-58.
[10] Wiklund J.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1):39-50.
[11] Barrett H,Weinstein A.The Effe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o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
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8,(23):57-58.
[12] 张玉利,李乾文.公司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基于探索能力与开发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创业管理研究,2006,(1):133-154.
何为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覆盖了商业的4个主要方面:客户、提供物(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财务生存能力。细分下来,可以分为9个构造块:
客户细分:客户细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价值主张:价值主张则要解决“我们该向客户传递什么样的价值?我们正在帮助我们的客户解决哪些难题?我们正在满足哪些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渠道通路:公司沟通、接触其细分的客户传递其价值主张是通过渠道通路。“我们的渠道如何整合?哪些渠道最有效?哪些渠道成本效益最好?如何把我们的渠道与客户的例行程序进行整合?”
客户关系:客户关系用来描述公司与特定客户细分群体建立的关系类型。“我们每个客户细分群体希望我们与之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这些关系成本如何?如何把它们与商业模式的其余部分进行整合?”
收入来源:如果客户是商业模式的心脏,那么收入来源就是动脉。“什么样的价值能让客户愿意付费?他们更愿意如何支付费用?每个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核心资源:每个商业模式都需要核心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企业组织能够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接触市场、与客户细分群体建立关系并赚取收入。核心资源可以是实体资产、金融资产、知识资产或人力资源。
关键业务:和核心资产一样,关键业务也是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接触市场、维系客户关系并获取收入的基础。关键业务可以分为制造产品、问题解决、平台/网络等几类。
重要伙伴:商业模式的优化和规模经济的运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降低、特定资源和业务的获取等三种动机有助于创建合作关系。很多公司创建联盟来优化其商业模式、降低风险或获取资源。
成本结构:成本结构构造块用来描绘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成本结构分为成本驱动和价值驱动两种类型,而很多商业模式的成本结构介于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
设计新商业模式
商业人士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进行设计。我们设计组织、战略、商业模式、流程,还有项目。为了设计新商业模式,我们必须考虑复杂的环境,例如竞争对手、技术、法律以及环境等。而商业人士缺乏的是对设计工具的掌握,这些工具可以补充其商业技能。
现在,我介绍6种商业模式的设计方法:客户洞察、创意构思、可视思考、原型制作、故事讲述和情景推测。
1.客户洞察
企业在市场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在设计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上却往往忽略了客户的观点。我们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商业模式,这样可以让我们找到全新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按照客户的思维来设计商业模式,但是在评估商业模式的时候需要把客户的思维融入进来。创新的成功需要依靠对客户的深入理解,包括环境、日常事务、客户关心的焦点及愿望。
苹果的iPod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苹果知道人们需要能够搜索、下载和收听数字内容,包括音乐,并且用户愿意为这种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的服务付费。苹果为客户建立了一种无缝音乐体验,将iTunes音乐与媒体软件、iTunes在线商店和iPod媒体播放器整合在一起。以这种价值主张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使得苹果成为在线数字音乐市场的领导者。
我们可以使用移情图,这是一个可视思考工具。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超简客户分析器”,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你超越客户的人口学特征,更好地理解客户的环境、行为、关注点和愿望。
2.创意构思
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产生大量商业模式创意,并筛选出最好的创意,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这个收集和筛选的过程被称作创意构思。
创意构思的过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团队构成的关键问题;全情投入的关键问题;扩展的关键问题;条件筛选的关键问题;“原型制作”的关键问题。
3.可视思考
对于商业模式的相关工作来说,可视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所谓的可视思考,是指使用诸如图片、草图、图表和便利贴等视觉化工具来构建和讨论事情。因为商业模式是由各种构造块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复杂概念,不把它描绘出来将很难真正理解一个模式。
有两种方便实用的视觉化思考的技术:便利贴和结合商业模式画布略图描绘。便利贴的功能就像创意的容器,你可以增加、减少或在商业模式构造块之间进行调整移动。而绘图甚至能比便利贴更加有效。草图和图画在许多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最明显的作用是基于简单图画解释和交流商业模式。
4.原型制作
原型制作来自设计和工程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原型制作被广泛地用于产品设计、架构和交互设计。不必把商业模式原型看成像是某个商业模式草图。相反,原型是一个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不同的方向——哪些是商业模式应该尝试选择的方向。
原型作为探索新可能性的思考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商业模式本质更好的理解。同样的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造商业模式原型,我们可以探索创意的各方面,比如新的收入来源。
5.故事讲述
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把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故事的内容一定要简单易懂,主人公也只需要一位。可以从公司、客户两种视角出发。讲故事可以采用谈话和图画、视频片段、角色扮演、文本和图画、连环图画等技巧。
6.情景推测
2012年以来,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中央政府重视。总书记在十报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提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201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2013年六大任务,其中第三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中,又一次提出“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企业基本特征之一,只要开门做生意,就有商业模式。面对同样的商机,即使战略相同和经营管理能力相似,但经营效率和投资效益仍有高下之分,原因在于商业模式不同。欧美大企业十多年前开始实施商业模式创新。Mercer咨询公司 2008年研究表明,1998~ 2007年间,在晋级《财富》世界500强的 27家企业中,有 11家认为成功关键在于商业模式重构。1980~ 1997年期间,标准普尔 500公司的股票市值年均增长 12.3%;市场份额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市值年均增长只有 7.7%;而商业
模式重构后的公司,股票市值年均增长23.3%。
2008年,IBM对企业首席执行官调查表明:商业模式重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共识。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首席执行官都认为公司商业模式需要调整;三分之二以上的 CEO认为有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风险投资界更是很早就关注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公司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兼董事合伙人 Higgins在谈到自己从业二十年的成败体会时说:回顾我们公司的发展,我们每次投资失败都因为技术问题,而每次成功都归于新商业模式。不少新兴企业一开始就重视商业模式创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因为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改变了产业链价值分布、企业边界、运营条件和成本结构。不少企业面临增长瓶颈,或者规模收益递减,或者陷入红海。一些企业技术领先、战略清晰、管理到位,行业地位名列前茅,也不差钱,拥有众多竞争优势条件,但却没有获得与行业地位相匹配的经营 业绩和投资价值。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仅从战略、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调整改善,并不能有效消除成长瓶颈,摆脱成长困境,此时,需要考虑调整优化甚至升级重构商业模式。确实不少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摆脱了红海,突破了增长瓶颈,实现有效益的增长。
二、什么是商业模式?
创新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界定商业模式概念,给出商业模式的准确定义。但如何定义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业界和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这些定义或者相当抽象含糊,难以在现实中描述刻画出来。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价值主张、价值传递和价值分享”;或者定义的内容比较局部,不能反映全貌。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盈利的方法;或者给出的定义含有战略、价值链和运营方面的内容。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包含价值主张。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S公司创立于 2003年,是全球领先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先企业。公司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大型连锁超市。因为为了保证用户满意度,每天需要长时间开灯照明,24小时开启冷气,用电量大;同时,超市拥有大片闲置房顶,是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绝佳对象。
但全部超市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需投资 10多亿美元,用户心有畏惧,不愿意投资。S公司本身轻资产,没有足够的抵押筹集这笔巨资。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决方案:S公司与用户签订 10年以上购电协议,电价不超过普通电能。融资、设计、安装、管理和维修等都由S公司负责。S公司自身不承担设施的投资和运营费用,也不拥有这些资产,而是通过金融合作伙伴募集项目资金,将“电力购买协议”打包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实际拥有太阳能设施。S公司的收益来源包括:出售光伏装备盈利,提供整合的太阳能服务—太阳能电力生产,产量保障服务,太阳能设施监控服务。实现运营专业化、资产轻量化、收益多样化。
S公司的解决方案可以由图(1)描述出来。
如果投资者不满足于固定收益,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并且资本提供者处于强势地位,融资合约还可以调整。例如,可以给予投资者转股权,或者下一轮 VC融资时优先认购权……
对上图,我们如何给出一个名称?显然,上图描述的不是战略,也不是经营管理。而是一个由用户、技术提供者、资本提供者以及政府在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交易结构的参与者各献其能——提品服务或者资源能力,各得其利。
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利益相关者即交易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力、产品及服务提供者。交易主体可以是有着完整业务活动和组织架构的企业,甚至集团企业,也可以是专业化的碎片单元。例如,专业工作室甚至个人。
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内容见图(2):
商业模式的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定义,打开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法律边界、组织边界和治理边界。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角度考察企业,我们可以发现从战略、营销、组织等角度难以观测到的很多差异,企业利益相关者及交易结构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为了增进理解,再举一例。
某航空公司为了提高客户黏性,除了常规的里程累计积分奖励外,还给 6折以上机票乘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实现这一服务?显然,航空公司自己买车雇司机和管理是最差的解决方案。图(3)是该航空公司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图(3)展示了航空公司、旅行社、车行和司机之间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内容。各自提供资源能力,通过交易,彼此增值。航空公司拥有客户资源和机场载客运营特许权;旅行社拥有管理能力,获得航空公司运营授权后,还拥有运营车辆车身广告权;司机拥有运营能力。
三、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体现在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整和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上。创新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理解着眼点在于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包括:提高收益,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同时,有助于企业自身提高进入壁垒,保护价值空间。
好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利益相关者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易结构安排,相互耦合,提供比传统商业模式更好、更高的系统集成交易价值,还可以提高进入和模仿壁垒,有效锁定、增强现有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及其资源能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从企业层面入手。
再生银行: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创始人是两个年轻小伙子:帕特里克 ·菲茨吉拉德和罗恩·高南。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获得了 4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已将业务扩展到了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新泽西等 6个州的70多个地区。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政府支持下与环保机构合作或收购整合环保机构。申请政府补贴,作为启动资金,建立回收分类垃圾高科技体系——公司向居民免费提供一个垃圾桶,用于投递可回收垃圾。垃圾桶底部装有 RFID标签,记录该户居民的数据信息。回收垃圾箱的卡车尾部装有一个RFID检测装置,在垃圾箱被清空时,会自动获取居民的 ID号码。
住户每投递 10磅可回收垃圾,再生银行就向住户支付 5美元。每天支付一次,划到专门为住户开立的银行卡上。住户拿银行卡可到参加该创意计划的商家消费。商家从持卡住户的消费中获得利润,拿出其中利润的 30%支付给再生银行。再生银行将每天获得的垃圾卖掉获得收益;同时获得政府每年 1200万美元补贴。
显然,再生银行构建了一个包括:政府、环保机构、居民、银行和商家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
飞格达电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液晶显示屏(LCD)及液晶显示模块(LCM)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从 2005年 1月创建至今,LCD市场利润微薄,与飞格达同时成立的一家公司,投资 5000万元,如今却经营惨淡。飞格达当初投资 100万元,却做成这个领域的第一名。飞格达如何实现的?
首先分析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2006年的 LCD和 LCM市场,黑白屏大行其道,由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很多制造商开始准备撤退。当时,飞格达电子研发出了假彩的 LCD和LCM,这明显领先于市场主流的黑白屏。但是,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做下去的话要采取什么样的做法?经过飞格达的分析,当时市场存在四类“利益相关者”:终端产品 MP3组装商、设计公司、各种零配件制造商、客户。飞格达属于其中的零配件制造商。那么,这四类相关者在当时是什么关系呢?
(1)“产品组装商”收集“客户”的需求,并向“设计公司”提设计要求;
(2)“设计公司”选取各“零配件制造商”的零配件,组合设计;(3)“产品组装商”根据“设计公司”的方案,向“零配件制造商”选取零配件,然后组装成品后销售给“客户”。
这里,“产品组装商”占据支配位置,就像是树干,而“设计公司”和“零配件制造商”,则分别像是两个树枝,处于被动的受支配位置,很难做大,成长性有限。同时,由于 LCD和 LCM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看淡。
构建新的交易结构:首先,飞格达利用本来就不充裕的资金,以较低的价格吸纳原材料,积极增加库存,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缩短了交货时间。当时行内通常的交货时间是 15天,飞格达则把他缩短到 3天(最快可达到 1天),这样就为第一个利益相关者——“产品组装商”带来了更快的市场反映能力,业务量也迅速增加。这使飞格达的资金周转效率大大提升。和竞争对手资金一个月周转一次相比,飞格达可以达到一周一次,利润增加,现金流也更加充沛。那么增加库存会不会占压大量资金?原来,飞格达对“产品组装商”的应收账期,和对供应商的应付款账期,都是 30~ 60天,这两部分可以做到相互抵消。
接下来,如何与第二个利益相关者——设计公司建立新的交易结构呢?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汰和积淀,MP3市场的 LCD和 LCM设计已经达到了标准化水平,这给飞格达电子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飞格达制作了几十种标准的产品样本,分发给二十几家设计公司,和他们订好协议:假如在设计中采用飞格达电子的产品,那么,最后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提成。
在别的公司准备退出,而且从来就没有过提成先例的情况下,飞格达建立了和设计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结构。
经过这样的模式转换,飞格达将市场变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业务系统,其在MP3市场的份额也扶摇直上,从以前的无名小卒变成了行业老大。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飞格达电子承包了一家以前在东北做黑白屏的工厂,还准备通过融资,收购利润丰厚的上游原料供应商——玻璃厂,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条。
我们可以玩味这两笔交易,采取承包的手法消除了潜在的产权问题,又不会带来重资产运营的风险;而收购玻璃厂,则为公司后面商业模式的继续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新的战略选择。
优劣,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
飞格达电子之所以能够在进入门槛低、竞争程度激烈的低层级竞争行业中享受高增长,除了其把握市场趋势的眼光,还在于其独到的看问题角度,从利益相关者而非竞争对手角度出发看问题。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市场格局,看到的是各个主体在自己的利益驱动下有可能形成的合作关系,以及相应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运动;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出发去看市场格局,看到的则是主体之间的争夺关系,以及相互博弈的格局。
飞格达电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考虑到了“利益相关者”各自的立场,把自己的利益一部分分给了合作伙伴,从而促进了整个市场更为充沛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运动。这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说是不值得的,因为丧失了一部分的利益,而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说,却是形成了良性的市场循环,做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因而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还可以从业务环节入手。
雷士照明的加盟店模式:1998年创立后 10年,成为行业老大。雷士照明当时有上万个竞争对手。创始人决定发展加盟店,建立品牌和渠道。连锁加盟是一种成熟的扩张模式。但企业与加盟商的交易模式可以差异很大。通常的做法是收取加盟费。但雷士对符合条件的加盟店,不但不收加盟费,反而倒贴三万元补贴其装修和样品展示费用,并给店员发基本工资。同时,设定进货量,例如,要求第一单进货不少于 10万元。同时,雷士照明还给加盟店提供增值服务。例如,缩短交货期。一年内开 300家店。
新型复印机销售模式:20世纪 50年代中期,美国商业复印市场上有两种复印技术:光影湿法和热干法。这两种复印方法产量低——平均每台复印机每天只能复印 15到 20张,90%的复印机每个月的复印量少于 100张;质量差——复印件也不能持久保存,并且很脏。当时复印机厂家盛行的做法:对复印机设备用成本加上一个适当的价格卖出——售价 300美元左右,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对配件和耗材单独收取比较高的费用。
Chester Carlson发明出了一项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令人惊奇的复印新技术——静电复印术。基本原理:利用静电把色粉印在纸上。用这种技术复印出来的复印件是干的,并且页面既干净又整洁,复印的速度也非常快,每天可以达到数千张,远远高于当时采用前两种技术的复印机。
Carlson找到了当时的IBM、柯达、通用电气等大公司,希望合作把这项技术商业化。这几家公司经过评估,认为缺乏商业价值。Carlson后来找到Haloid公司总裁Wilson,获得对方认同。两人一起发明了静电复印机。但每台复印机的生产成本高达 2000美元!如何才能让客户为这种高质量的新技术产品支付这么贵的价格呢?
Carlson和 Wilson设计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将复印机以较低的租金租赁给客户,每月复印张数低于 200张不收取费用,超过 200张,每张收取 3美分。
嘉兰图:一家工业设计公司。传统模式是按项目一次性向客户收费。一个项目从十几万到上百万元。嘉兰图采用新的交易结构。设计新产品并申请专利,并将专利授权给其他企业,收取授权费。例如:一款老年手机,功能简单实用,如按键较大,屏幕颜色对比强烈,手机最下方还设有“儿子键”和“女儿键”,可直接拨通儿女电话。当时没有任何公司推出有年龄特点的细分产品。于是,嘉兰图为该产品申请了专利,2009年将它授权给一家品牌商,在指定区域销售。从每一部手机中,收取一笔授权费。为了控制客户不如实提供销售数量的行为风险,嘉兰图要求自己负责手机的芯片采购。这样,产品越畅销,嘉兰图收入就越高。2010年,公司从该手机获得的授权费近 1000万元。
企业发展有五大元素:战略定位,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商业模式和金融。中小企业优势资源能力不足,更需要重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强化和保持有限的有效优势,把关键劣势、无效优势和资源等通过寻找具有互补性的利益相关者和重构交易结构,转化为有效优势,这是企业获得持续优势的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商业模式的定义在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对商业模式创新尚缺乏完善研究。针对该问题,从商业模式的概念入手,对当前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产品层面,着重于电信产品设计规则参与、产品创新和服务标准化;二是在企业层面,着重于电信业务组件和组织管理的再造和梳理;三是在产业层面,着重于外包策略和网络联盟在实现价值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Tucci(2000)[3]和Amit&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et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3.1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1):32-40.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3]AllanAfuahandChristopherL.Tucci.Internetbusinessmodelsandstrategies:textandcases[M].NewYork:Irwin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2000.
[4]RaphaelAmitandChristophZott.Valuecreationine-busines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6/7):493-520.
[5]B.Mahadevan.BusinessModelsforinternet-basede-commerce:ananatomy[J].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Vol.42,Summer2000(4)55-69.
[6]GaryHamel.Leadingtherevolution:howtothriveinturbulenttimesbymakinginnovationawayoflife[M].Boston,Massachusetts: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0.
[7]RussellThomas.Businessvalueanalysis:copingwithunrulyuncertainty.strategy&leadership,2001,29(2):16-24.
[8]MagalyDubosson,AlexanderOsterwalderandYvesPigneur.E-businessmodeldesign,classificationandmeasurement[J].Thunderbird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2,44(1):5-23.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苹果公司在2010年5月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后,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苹果公司的成功,依靠的不是简单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而是卓越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一)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内涵
Timmers(1998)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认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有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指的是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逻辑过程(Ghaziani,2005),它阐明的是企业如何通过价值链中的具体定位来获取利润(Chesbrough,2002);还有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将技术可能性变为经济价值的启发式逻辑,强调技术和市场的连接性(Christoph,2011)。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到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Sosna ,2010)。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赵晓康,2009),本文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客户现有和潜在的需求,据此优化组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对企业价值分析体系要素进行发现和定义,从而建立新的价值主张模式、价值创造模式、价值传递模式和价值网络模式的综合过程。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技术、产品或工艺等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的需求,从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出发点来设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综合集成创新,它不仅仅限于企业某一方面单一因素的变化,而是常常涉及企业经营活动多个方面、多种要素同时发生重大的变化,表现的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商业模式创新还可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可赢利领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当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如:技术是重要支撑,常表现为技术支撑的商业模式创新,如风电的商业模式,就迫切需要解决高峰时的储电及稳定供电的技术难题。商业模式创新还依赖于整个价值网络,如移动互联网产业就需要系统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等的密切协作等(乔为国,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基础上的技术驱动性的产业,然而仅依靠技术创新并不能带动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只有和整个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产业化。企业将新技术推向市场都要借助一定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商业模式是联系技术及其经济价值的桥梁(Chesbrough ,2002)。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在技术和市场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找出合适的商业模式,把技术特性与市场需求特性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实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或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方面的缺陷,特别是对于我国许多企业在不具备太多关键技术的情况下,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乔为国,2012)。
(二)新商业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形成
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建立市场的多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共性技术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开展车身材料、汽车电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技术攻关,以及生产、控制与检测装备等的研制,而且还要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整车租赁、电池租赁以及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这种不同的商业网络的构建以及合作模式的变化会在原有的市场上产生新的商业机会或者会创造新的市场,从而引起产业本身以及附属产品、服务的变化,有可能会催生一些新兴的产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带来已有产业(企业)商业模式重构
技术创新特别是激进型和破坏型的创新必然会引起商业模式相对比较彻底的变革创新,引发商业模式重构,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性带来的应有之意(陈志,2011)。如苹果公司自主设计了iPad的微处理器,独立开发操作系统iOS,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产业的彻底改变,iPhone就是手机、相机、音乐播放器和掌上电脑的功能的组合,将硬件、软件和服务整合在一起,改变了普通人的消费方式,同时也开启了手机数码产品新的商业模式。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将形成一个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及相关高科技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兴产业通常是建立在颠覆性技术基础之上,会导致传统产业的产业链重构,甚至会使某些产业出现“创造性的毁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商品化和新产品的产业化,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随之产生。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进程,促进了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形成了制造业新的全球价值链,而新的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又需要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1.顾客价值创新。顾客价值创新是指企业从顾客的利益出发,通过为顾客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善顾客价值,给予顾客强烈的心理上的获利感受,并通过改变顾客价值来使顾客满意。顾客价值创新有三条创新途径:一是要重新定义顾客和顾客需求,即发现潜在的顾客和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二是要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这是根据新的顾客需求来进行的,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改变了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三是要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此目的是通过降低分销过程中所增加的附加值,从而达到提高顾客价值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分销的环节,或者调整与分销商的合作方式,甚至提供新的分销渠道,与顾客之间建立新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高莉莉,2010)。
2.价值链创新。价值链创新的实质是围绕顾客需求,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发挥成本优势,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新的价值。具体有两条创新路径:一是价值链组合调整。就是围绕顾客需求来确定重要的部分为中心,组合调整非重要的部分来适应这个中心。二是价值链优化整合。就是企业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整合资源,实施归核化战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总成本。
3.供应链体系创新。供应链体系创新的实质是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内外部资源,形成整个供应链协同创新,保障企业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动态发展。具体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要重构供应链结构。通过优化供应链资源,加强协作关系,提高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二是要形成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网络。该价值网络是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企业需要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自己合理的位置,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李椿等,2010)。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管齐下,取得发展。
1.不断进行价值创新,努力实现新兴产业载体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创新是商业模式的灵魂,企业必须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努力实现新兴产业载体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此,要注重轻资产经营。轻资产主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经验、企业的品牌、治理制度、规范的流程管理、与各方面的关系资源、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同时,还要为广义的客户创造价值。广义的客户是指企业提品和服务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的对象,包括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由于价值创造的目的是要让整条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共同体受益,这就要求商业模式能够创造四种价值: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高水平的价值回报;积极回报社会。
2.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客户商业模式创新。客户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的中心,新兴产业企业必须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此,要精心研究客户需求,加强和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时时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还要实施客户互动管理,让客户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作及定价等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和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且要积极实施大客户管理,锁定大客户,建立客户经理制,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加强政府扶持的力度,积极实施“绿色信贷”推动政策。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推进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打造以财政引导、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环境。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对新兴产业技术的投资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许多新兴产业技术的示范工程必须由政府出面,加大支持力度,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技术领域。新兴产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行为,在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法律、资金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也需要银行的“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能够促进和带动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新兴产业领域倾斜,进一步调动新兴产业载体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新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4.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的相互配合协作,不断发掘新商业构想,研究新技术,开拓新市场。通过成立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整合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等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各成员通过减少创新成本、分摊创新风险、分享和转移新技术等方式,能够迅速捕捉新兴技术和市场机会,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有利于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Timmers 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998,8(2)
2.Ghaziani A,Ventresca MJ.Keywords and cultural change:frame analysis of business model public talk,1975 -2000[J].Sociological Forum,2005,20 (4)
3.Chesbrough,Henry,and Richard S.Rosenbloom.The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
4.赵晓康.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乔为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2(3)
关键词:顾客价值;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0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08-05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唯一的使命在于创造顾客,正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商业模式变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研究顾客让渡价值下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为研究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竞争策略制定者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为企业实施成功的商业模式变迁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对商业模式变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商业模式变迁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为企业价值的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创新综述
(一)商业模式创新兴起缘由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形态,人们关注它的历史很短,也就是10年左右。商业模式创新引起广泛的重视,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互联网在商业世界的普及应用密切相关。互联网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媒介技术,它有许多特性,如无处不在、消除时间的局限、具有无限的虚拟容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等。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标志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一批基于它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1998年后,美国政府也因此甚至对一些商业模式创新授予专利,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保护。无论对准备创业的,还是在已有企业的人,这些都激励他们在这个经济变革时期,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赚钱的方式,思考自己企业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受到重视。
到2000年前后,商业模式作为人们最初用来描述数字经济时代新商业现象的一个关键词,这时它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产业领域,被扩展到了其他产业领域。不仅企业家、技术人员、律师和风险投资家们等商业界人士经常使用它,学术界研究人员等非商业界人士也开始研究并应用它。随着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许多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虽然可能有很好的技术,但又由于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而破产倒闭。2003年前后,创新并设计出好的商业模式,成了商业界关注新的焦点,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能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是新时期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兴起,在全球商业界,更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2006年就创新问题对IBM在全球765个公司和部门经理的调查表明,他们中已有近1/3把商业模式创新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而且相对于那些更看重传统的创新,相对于产品或工艺创新者来说,他们在过去5年中经营利润增长率表现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Pohle等,2007)。
(二)商业模式创新含义
要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虽然最初对商业模式的含义有争议,但到2000年前后,人们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商业模式概念的核心是价值创造。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的,通俗地说,就是企业如何赚钱的(Timmer,1998;Linder等,2000;Rapper, 2001)。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组成部分、各部分间连接关系及其系统的“动力机制”三方面所组成(Afuah等,2005)。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即其构成要素,如下表所示,大体有9个,可归为5类。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新引入的商业模式,既可能在构成要素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也可能在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
(三)国内外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商业模式理论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理论界试图把商业模式看作是能够解释不同企业之间出现的绩效差异原因的工具而加以研究,而企业则把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作为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始终关注商业模式的设计、选择和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侧重于挖掘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方兴未艾,提出了许多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成果。但这些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焦点大部分聚焦在两个方面:第一,内涵研究即着重考察商业模式的基本内涵。尽管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得出了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内涵解释,但基本上对商业模式形成了一种总体看法:那就是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简单点说,就是指企业“赚钱的方式”或者“做生意的方法”;第二,性质研究。具体表现在对典型案例的分类与经验总结研究,着重考察各种具体商业模式,进行性质分析,特别是其利润效应问题,代表性成果包括亚德里安提出的22种盈利模型(亚德里安,1999)与32种商业模式(亚德里安,2001)以及迈克尔.莫里斯(Michael Morris,2003)、阿福亚赫(Afuah)和图西(Tucci,2000)等提出的其他商业模式分类方法。
由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转换又非常复杂,因而,当前,商业模式研究面临的一个集中性挑战就是关于商业模式变迁问题的研究。尽管人们对各种已有商业模式的性质研究越来越系统,研究的触角越来越广泛,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对从一种商业模式变迁到另一种商业模式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还显得非常薄弱,基本上还处于没有展开的状态。
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综述
(一)顾客让渡价值的含义
顾客让渡价值是著名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于1994年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Total Customer Value)与顾客总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之间的差额。
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
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因此,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由于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等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价值最高、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产品作为优先选购的对象。企业为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为消费者所注意,进而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为此,企业可从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产品、服务、人员与形象,提高产品的总价值;二是通过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与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货币与非货币成本。
(二)顾客让渡价值的意义
顾客让渡价值概念的提出为企业经营方向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分析思路。
首先,企业要让自己的商品能为顾客接受,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纵深地改善生产管理和经营,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多种行为的函数,以往我们强调营销只是侧重于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一些具体的经营性要素,而让渡价值却认为顾客价值的实现不仅包含了物质的因素,还包含了非物质的因素;不仅需要有经营的改善,而且还必须在管理上适应市场的变化。
其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良好的整体顾客价值只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成功经营的前提,一个企业不仅要着力创造价值,还必须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中所倾注的全部成本。由于顾客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力和精神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实际利益。因此,企业还必须通过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顾客购买商品的时间、精力与精神耗费从而降低货币非货币成本。
显然,充分认识顾客让渡价值的涵义,对于指导工商企业如何在市场经营中全面设计与评价自己产品的价值,使顾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若干方法
1、在顾客购买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顾客取得价值。在顾客购买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顾客取得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的每项因素变化都对总价值产生影响,进而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绩效。产品价值是顾客需求的核心内容之一,产品价值的高低也是顾客选择商品或服务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产品价值的实现是服从于产品整体概念的,现代营销学认为产品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核心产品(主要利益)、形式产品(包装、品牌、花色、式样)和附加产品(保证、安装、送货、维修)。现代的产品价值观念要求企业在经营中全面考虑产品的三层价值,不可偏废。服务价值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满意所产生的价值。可分为追加服务与核心服务两大类,核心服务是消费者所要购买的对象,服务本身为购买者提供了其所寻求的效用,追加服务是伴随产品实体的购买而发生的服务。核心服务差异趋同的情况下,追加服务越多,顾客的让渡价值越大。高度重视对企业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激励、监督与管理,使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质量与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从而决定顾客购买总价值的大小。形象价值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总体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塑造企业形象价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象价值是企业“含金量”和形象力的竞争。
2、在顾客取得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顾客购买成本。顾客购买成本是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及体力成本共同构成的。通常情况下。顾客购买商品首先要考虑货币成本的高低,因而货币成本是构成整体顾客成本的主要和基本因素。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价格只是整体顾客成本的一部分。陷入价格战争对于企业来讲并非明智选择,除非企业明确让利行为或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切实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降低顾客货币成本。所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更多地研究如何通过降低非货币成本来降低整体顾客成本。如何在正常货币成本甚至相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货币成本之下还能获得顾客青睐,这才是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如通过多种渠道向潜在顾客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对于结构性能比较复杂、装卸搬运不太方便的机械类、电气类产品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就可以减少顾客为获取产品情报和购买使用产品所耗费的精神和体力,从而降低顾客购买成本。
3、增加顾客取得价值的同时适当增加顾客购买成本。给顾客带来的总取得价值远大于竞争对手给用户带来的总取得价值,适度提高顾客的总成本,依然可以保持企业给用户带来的顾客让渡价值的领先优势。反之,降低顾客取得价值的同时,大量降低顾客购买成本,在理论上依然可以保证顾客让渡价值的领先优势将面临产品和市场的重新定位及营销组合的变化。总之,现代营销导向强调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满足顾客需求的最佳办法是向顾客提供高顾客让渡价值。市场营销强调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展开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采用任何一个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价格策略等,如果不能起到直接或间接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作用,则都是不成功的。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开展,也应围绕增加顾客让渡价值,形成价值优势这一中心展开。
三、顾客让渡价值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联系及其影响
(一)顾客让渡价值是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顾客让渡价值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终极目的
商业模式创新的3种基本路径分别是顾客价值创新,成本结构优化和利润保护机制转换。其中,顾客价值创新为核心路径,而成本结构优化和利润保护机制转移则是顾客价值创新战略基点的延伸,它们基于顾客价值诉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对我国企业的实际考察表明,在给定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往往首先关注和利用顾客价值方面的创新机会。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和优化价值活动结构,减少或压缩支撑每一种价值活动的成本结构,提高价值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收益水平。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就是顾客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著名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所著的《营销管理》一书中就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额。总顾客价值就是指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组利益之和,而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所引起的顾客所有损失或费用之和。实质上,企业在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顾客价值是由顾客而不是由企业决定的,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感知价值。既然顾客价值本质上是顾客感知价值,那么顾客如何感知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一个代表性研究是Woodruff教授基于信息处理的认知逻辑所提出的顾客价值层次模型。(如图1)
这个模型认为,顾客使用途径——结果模式形成期望价值,从最低一层开始,顾客首先会考虑产品的具体属性和属性效能。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顾客会就这些属性对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形成期望和偏好(第二层)。顾客还会根据这些结果对顾客目标的实现能力(最高层)形成期望。从分级表的顶部向下看,顾客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使用情景下各类结果的重要性。与此类似,重要的结果又引导顾客认定属性和属性表现的重要性。顾客使用同样的期望属性、结果和目标来评价产品,形成获得价值(Received Value)。使用情景在顾客的评价和期望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使用情景发生变化。产品属性、结果和目标都会发生变化。例如,顾客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在工作中和在家中进行娱乐这两种情景下的价值等级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商业模式改进
顾客价值概念模型是由Zeithaml等人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发展起来的。这个模型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根据顾客对期望和感知价值之间的比较对服务质量的定义;二是这两种质量在传递过程中的差距的定义。顾客价值概念模型(如图2)展示了产品从模糊的创意到传递给顾客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包括来自顾客的感知价值的形成,也包括公司对顾客感知的反应。在产品发展的初始阶段,公司可能只有许多企图提供顾客价值的模糊创意,这种价值依赖于公司对顾客需求的感知以及公司的战略、能力和资源,我们把这叫做公司计划价值集合(即公司在产品的概念阶段,根据顾客的特点,企图给顾客提供的一系列价值)。
通过市场研究,公司将尽力去使它的计划价值与未来用户的偏好和欲望相匹配,来创造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公司设计、创造出产品,并把产品介绍到市场上。公司所设计的产品价值在顾客价值模型中叫做设计价值集合。由于在市场和产品发展之间的技术限制和错误的沟通,设计价值是不同于计划价值的,这种差异就导致了设计差距。当产品在出售时,产品代表了顾客的许多种第一层次的价值。顾客对产品表现的期望都基于他们的感知,在顾客价值模型中这种期望叫做期望价值集合。这种价值集合不同于渴望价值集合,因为市场提供的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准确与顾客的渴望相匹配。因此,顾客不得不选择那些能与他们的期望最相匹配的产品或服务。这种让步的差距越小,公司成功赢得顾客的机会就会越大。感知的差距反映了公司设计的价值与顾客对这种感知价值间的潜在的不匹配性。购买和使用之后,顾客将能得出他们经过实际经历评价出的实际感受的价值。在我们的顾客价值模型中,顾客的这种评估价值叫做实受价值集合,顾客满意的差距反映了期望和实受价值间的差距。
这里我们基于顾客让渡价值分析的体验营销要素的几个方面,就是基于该模型之上的进一步分析。计划价值和渴望价值是从消费者需求的层面来进行阐述的:设计价值和感知期望价值则是通过体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顾客实受价值则是顾客接受一种新的商品或者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保持持续购买、重复消费的关键。
五、结论与展望
(一)企业应在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前提下创新商业模式
让渡价值是吸引和保留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创新都应当把让渡价值的承诺和履行放在首位。具体措施应该提高让渡价值,降低成本的角度来实施。努力提高品牌社群给社群成员提供的四种价值:财务价值、社交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如提供社群成员更多的折扣优惠,给社群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是社群成员在与其他会员沟通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提升顾客的品味与地位在提高价值的同时要降低参与品牌社群给社群成员带来的四种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约束成本、精神成本。具体包括会费及其他名目收费的合理化,举办有趣的活动让会员觉得值得投入时间,放宽积分消费的规则给会员更多的消费选择自由,以会员许可的方式来联系会员等。
(二)基于提高顾客让渡价值,运用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出现导致产业格局发生激进式演变的实力不在少数,甚至,技术进步成为某些行业发生巨变的主导因素。当某一重大技术出现时,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敏锐的商业者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内的任何技术信息,特别是那些能够给顾客带来实际利益,甚至是改变其消费行为方式的前沿技术。现在成功的创新商业模式中,以淘宝网、携程网为例。前者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了B2C网上交易,极大地丰富了顾客的选择空间,满足了不同顾客的不同购买预期:同时更是极大地降低了顾客总成本(TCC)中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提高了顾客让渡价值。深受顾客欢迎,且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至于携程网的成功,同样是利用了IT技术的先进性,便利了顾客订购机票的过程,并且通过网络极强的整合能力为顾客提供了更多低廉的折扣机票,使得总顾客价值得到提高。因此,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创新出可以极大地便利顾客消费的商业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超越单一商品化,提供个性化商品及服务有利于提高顾客让渡价值,有助于商业模式创新成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某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要变成为行为的动机,人们渴望着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他们更个性化的需要和欲望。由此,新的需求不断出现,这给很多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企业应该从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角度上去分析顾客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从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戴尔电脑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家进行网络直销的公司,它为顾客提供了电脑定制服务,使得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电脑配置组合,甚至于电脑外观漆色都由顾客自己决定,这正迎合了人们对新的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追求。人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金钱。这正是在总顾客成本不变,甚至是提高的情况下增加了顾客获得的价值。使得戴尔电脑公司一跃成为了全美销售量第二的电脑公司,成为了商业创新的经典案例。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从选择、运用到调整、再造,直至被新的商业模式所取代的整个循环过程。每一步都是在创新,不断创新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没有永恒的商业模式,只有永恒的创新。深入挖掘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要求企业在商业实践中,灵活运用商业模式的思维框架,采取有效的创新路径和策略,有效锁定目标市场,提出卓越的价值主张,创造高效的盈利模式,整合内外部关键资源和能力,逐渐形成一套独特、卓越的价值创造和获取机制,并与外界环境和企业战略实现高度的动态匹配,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浦·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大卫·J.莫里森,劳伦斯·H.艾伯茨,保罗·G.克利福德.发现利润区(第2版)[M].中信出版社,2003:71—86.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4] 李东、李庆华、王翔.企业能力缺陷:权变分析模型与相应的路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52—55.
[5] 李东、王翔、陈良华.企业价值战略——现代公司的绩效解析与成长奥秘[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 (美)约瑟夫·博耶特杰米·博耶特.经典营销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环境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空间;生命周期
[DOI]10.13939/ki.zgsc.2015.44.038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跨行业、跨领域、系统性的思考、设计治理大气、处置固废、处理污水、修复生态的商业模式,是推动环境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15年2季度上市公司行业的分类结果,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行业大类代码为77)共有14家上市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板3家,创业板6家。由于博世科(300422)、伟明环保(603568)是在2015年上市,缺少对应数据,可观察12家上市公司2012―201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都是正值,因此,当前环境企业商业模式运行整体比较合理,环境企业迎来一个好的时代。但不同环境企业的利润值变化是有差异的,利润值连续变大的企业有7家,即中国天楹(000035)、桑德环境(000826)、国电清新(002573)、碧水源(300070)、中电环保(300172)、永清环保(300187)和中电远达(600292);出现波动的有3家,即凯美特气(002549)、东江环保(002672)和维尔利(300190);连续变小的企业有2家,即国祯环保(300388)和高能环境(603588)。商业模式是影响企业获利能力或潜力的重要决定变量,通过透视这14上市企业的商业逻辑,可以洞察到环境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策略。
1 商业模式结构的分析框架
好的商业模式是环境企业成功的根本。但当前,商业模式仍然是异质性的概念,如商业模式就是解释企业如何工作的一个故事;从技术中获取价值的一个中间构造; 做生意的一个方法;企业已实施战略的一个映射;组织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原理的一个描述;决定企业如何做生意的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连接的活动系统[1][2],而Cavalcante et al.(2011)将商业模式视为一个核心重复的标准过程(Core Repeated Standard Processes)。[3]从本质上看,商业模式完成两大功能性任务: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因此,李永发和李东(2015)认为商业模式由三个组件组成:顾客价值主张(Customer Value Position)、盈利模式(Profit Model)和可重复的核心标准过程。[4]其中顾客价值主张组件定义了顾客价值;盈利模式组件定义了企业价值,可重复的核心标准过程成为顾客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约束条件,界定顾客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实现的可行值。为了更直观且更有效说明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功能,我们提出一个价值空间的概念,将价值空间定义为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之积。参见下图,由于组件间存在一个匹配关系,实际商业世界中,商业模式不同的组件或许存在冗余资源或活动,因此若假设CVP表示顾客价值主张组件的实际效应,PM表示盈利模式组件的实际效应,CRSP表示可重复的核心标准活动组件的实际效应,S(t)表示在时刻t时CVP,PM和CRSP产生的价值空间,即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则S(t)=CVP×PM,并且商业模式从时刻t1到时刻t2产生的总价值空间V=∫[DD(]t2[]t1[DD)]S(t)dt。一个特定商业模式最理想的状态是各个组件间完美匹配,不存在冗余或不足状态。
商业模式CPC 结构框架
2 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
企业商业模式生成演化是一个迭代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匹配阶段、复制阶段和重塑阶段。企业家洞察到一个独到的、有价值的商业概念,然而在商业概念实验实践之前,都应该归属于商业模式的前生命阶段。但一旦进入实践阶段,哪怕只是刚吐芽的种子,尽管还产生不了任何实际价值,但作为真实模式的存在,进入到探索阶段。探索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蓝图模式,就是为这个商业模式幼苗想到理想的培养方向、目标。探索阶段之后,就是匹配阶段,此时真实模式和设计的蓝图模式相互融合、调整、修正,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调和模式,因此调和模式不等于蓝图模式。调和模式是一个理想与现实都妥协的稳定成果,若是产生的价值空间足够大,便进入复制阶段。但是商业模式效能不可能永远维持在一个高水平,利润区会因为顾客需求、市场竞争以及政策规制等变化而发生漂移,因此,商业模式必然会从复制阶段进入重塑阶段,在位者对当前的商业模式进行迭代、转型。
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过程,其产生的价值空间在时刻发生变化,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一个特定企业的特定商业模式而言,其创造出的价值空间必然是一个有限值,并且从商业模式投资到实际价值的产生存在一个时滞,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必然要有足够现金流支撑到商业模式可创造出足够大的价值,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要选择合适的时点重塑商业模式,通过不断迭代,延续企业的寿命。
3 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3.1 创新顾客价值主张
深层次洞察政府、社会、客户的环保痛点,善于描述独特的价值主张。中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61个空气监测点城市中超过90%空气质量年均值超标;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级和极差级水质的监测点比例共为61.5%。环境问题严峻,社会十分关切。若能在改善环境层面做出大的贡献,将是环境企业提升社会声誉、口碑的关键切入点。2013年,桑德环境发现乡镇环保是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痛点,具有爆发性成长的潜力,于是创新乡镇环保的商业模式,并在土壤修复市场提前布局。上市公司,如永清环保和国电清新,从装备制造商、环保设施运营商转向定位于综合环境服务商,本质上,改变环境企业对顾客价值的定义。
3.2 创新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创新策略主要聚焦于收入源、创收频率、获利时间的设计。环境产业是一个法规和政策引导型产业。2013年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用制度保护环境和资源。201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节能环保产业建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境法》迄今为止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企业排污成本增大。法规和政策对于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严格性约束,为环境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商业模式创新的市场动力源于两类客户:一是政府类客户。环境条件成为城市评比的一项核心要素,关乎城市、当地政府及其主政者重大利益,政府诉求成为环保市场爆发的示范力。中国环境保护部《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显示中国2013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是9037.2亿元,污染治理设施直接投资为4479.5亿元。二是企业类客户。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明确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环境企业的盈利点主要在于:环保设备销售、环保项目设计与安装、总包、托管运营、建设运营。不同盈利点创造价值空间的能力不一致、价值耗散的风险不一致、从投资到价值获取的时滞性也存在差异。
3.3 创新可重复的核心标准过程
增加、减少、创造、删除、创新、整合可重复的核心标准过程中的核心活动,实际有效扩大商业模式特定时点的价值空间。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推动行业领军企业、相关科研院校、重点客户和金融服务组织构建产业链网,促进不同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匹配、增强活动互补性,从而创造良性循环圈。跨界协同创新将会创造惊人的生产力,比如,大量碳元素留存于空气中变成为污染物,而回归土壤中就是肥料,因此,相关领域的跨界合作可以产生企业与企业间的共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环保产业发展到现阶段,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会使得商业模式的核心活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商业模式创新进程。碧水源模式的本质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创新PPP模式,战略引入互补性合作者,必将加速其复制扩张的进程。国祯环保从设备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累积经验、资源转化、人员变动、观念转型,必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Amit R,Zott C.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2,53(3):41-49.
[2]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37(4):1019-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