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 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准确无误地领悟与利用祖国语言文字,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培养阅读的能力与技巧,开启学生的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还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纵观近几年各年级的教学检测情况,发现语文试卷重在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与领悟能力。阅读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材料选自课外;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与感悟;开放创新是试题突出的特点。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把阅读当成了机械的分析题,片面强调文章具体内容的解读,而不重视阅读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把握。其次,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教师单一、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不尊重学生个体地位的表现,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第三,阅读量不足。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仅仅是课本上十分有限的课文。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量不足,教学效率低下。此外,师生互动性不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精心设计内容,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互动式的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法、文章想象法、文章意境想象法等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学生的最爱。比如八年级上册的明清小说《范进中举》这一课,为了寻找古文与现代人的结合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笔者是这样举例子的。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改革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增加了中外政治历史项目。为了遵守慈禧太后的旨意,考官硬是把拿破仑硬是塞了进去《项羽拿破仑论》,考官赶时髦,可考生哪里懂得其中的风情?于是就出现了笑话。一考生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仑论”、“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仑也哉?”等,学生听了忍不住捧腹大笑。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善于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是阵地。只有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笔者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母爱是人类最值得歌颂的、最伟大的爱。在不久前的家长会上我为你们的母亲拍摄了图片。现在给你们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请你们找找你们自己的母亲,想一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爱你的?她们如何表达对你们的爱?与作者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点?音乐响起,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学习的状态,并且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探究,把握人物形象。这样学生的思维达到活跃的状态,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阅读中比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法阅读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风格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看到差别,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文章。比如九年级上册鲁迅的《孔乙己》这一课,可以把它与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孔乙己与范进二者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封建社会的残酷性。同时,比较法还可以延伸到课内与课外的比较。八年级下册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写父亲的文章。以学生查找的《父亲》、《父子情》与《我的报童梦》为例,与所学的《背影》进行比较。就题材来看,都是写父子之情;从体裁来看,都是记叙文。然而从父亲的身份和地位、父子之情的表现形式比较,有很大的区别。三位父亲的身份与地位相差甚远,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这样课文的重难点就更加清楚、透彻了,学生思路清晰,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与爱戴。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加得心应手。
(四)深入感悟理解,进行阅读延伸与拓展
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要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自由表达。学生通过课文问题的探讨,积极进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体的理解。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拓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对于对话较多的小说或记叙文等,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总之,在初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提升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然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的认真实践与积极探索,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健词:文章 文学 比较
一.文章与文学的异同
(一)联系
1.文章和文学都是以语言为依托,语言是作者进行表达、论述或者传情达意的工具,文章和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语言。
2.文章和文学都有一定的价值,是作者的精神产品,具有美的特质。特别是教材中精选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更具有教育价值,依托语文教材中的作品进行教学,不仅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优秀的人文精神的传承。
(二)区别
文学和文章也有一定的区别。文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章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属于他的一部分;而狭义的文章专门指没有添加作者艺术虚构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科技文等。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材中具有明显文章特征的作品与添加艺术虚构的文学作品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二.文章与文学的教学比较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选定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法。
1.文章教学注重工具性。在设计文章教学的时候应注意语文工具性的特点选取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增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成长的联系,传授一定的知识性内容,讲解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点,注意对知识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
以人教版八年级选文《新闻两则》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考虑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类文章的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课后习题:(①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②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③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介绍新闻的基本要素,提醒学生注意新闻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新闻真实、新鲜的特点等。让学生掌握新闻相关知识,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获得知识性内容。
2.文学作品教学侧重人文性。在设计文学作品教学时应注意语文人文性的特点选取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文学作品添加了艺术虚构但也基于一定的合理性、真实性,在传授一定的知识性内容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以人教版八年级选文《喂,出来》为例,从教材所编的课后习:(1、熟读课文,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感觉还会发生什么?2、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3、展开想像,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一二百字)可以看出,编者选取这篇虚构想象的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并且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考领悟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1.文章教学注重积累整合。文章的学习以阅读为主,鉴于文章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更强调知识的积累整合,在新课标理念倡导下,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概括,解决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61-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课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3、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闻一多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曲径通幽,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
2、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思维的培养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还要注意尽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要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感受到文本的内涵,还要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思考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切不可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出现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教师除了关注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之外,不要忽略了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人机对话削弱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1 导入新课要有亮度
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引征一些古典史籍、名人轶事等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当用的。但一定要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切忌旁征博引、故弄玄虚,教师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而学生却摸不着头脑、充耳不闻,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把教师的旁征博引却当催眠曲,这样对牛弹琴,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教师在导入时要注意内容、结构的亮度,要让学生能通过亮度,一下子明白教师将他们带向何方。
2 讲解课文要有力度
一些教师认为,讲解课文,只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讲解或让学生分析,教师偶尔点拨就可以了。其实,讲解课文应抓住重难点,针对学生实际,教师点拨的力度适中才妥。那种过深、过浅的讲解都是不可取的。文章的分析讲解不能是蜻蜓点水,也不能大刀阔斧的讲座式。这样,在学生的情绪上就觉得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或产生畏难情绪,在知识的接受上可能出现不知或难知。
3 课堂活跃要有适度
作为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力求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这是必要的。但一些教师却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就越好,有时活跃得让学生忘记了是上课,这样的活跃算好吗?其实,课堂活跃的目的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教师只能是把学生引导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轻松学习,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种一味追求活跃课堂气氛而哗众取宠的做法是不妥的,学生就会只乐不学;为此,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时要适度,要适可而止,学生才会又乐又学。
4 提问学生要有活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要灵活多变,问题也要有针对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提问题时还要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能只提某些学生或某几个学生,这样,就调动不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毫无目的的遍地开花,更不能毫无目标的随便抓兵点将,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冷场或陷入困境,导致教学难以继续。
5 板书设计要有精度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尤为重要。有的教师只注重板书的条理性、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只顾将那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而不分主次地板书一整板,结果使学生用笔写不及,用心记不住,到头还是等于零。于是,教师必须注重板书设计的精度,板书设计要精确、简要,让学生透过精简的板书就能抓住课文的主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6 作业布置要有妙度
心无杂念道自高,腹有诗书气自华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船渡人”。八中语文组现有22位教师,其级教师、湖北省名师一人,高级教师10人,中级教师5人。这是一支扎根三尺讲台,挥洒汗水,书写辉煌,孜孜奉献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立足教研一线,潜心钻研,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
你瞧,那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指挥若定、颇有大将风度的正是我们语文组的领军人物——湖北省特级教师,黄石八中副校长孙维娇!她带领语文组连续多年勇摘中考第一桂冠,并组织全组老师先后参加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正是在她的带动、感染、鼓励下,语文组年轻老师迅速成长起来。那温柔敦厚、沉稳练达的是语文组核心人物万长青老师。她文学素养深厚,教学谨严,润物细无声。在她的影响和感召下语文组呈现出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面貌。
语文组还有很多个性独特、风格鲜明的老师。这里有亲和温雅、宅心仁厚的教科室主任王敏老师;有激情满怀、妙语连珠的雷晓峰老师;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书法高手黎翠屏老师;有新颖别致、创意无穷的王湘梅老师;有功底扎实、细腻丰富的教研先锋陈慎、胡仁辉、向前军老师;有思维灵活、深入浅出的李美兰、刘春霞老师;有满腹经纶、字字珠玑的胡国辉老师;有热情开朗、乐于奉献的薛珺、叶蔚、骆洁、吕蓓老师;有锐意开拓、激情似火的汪慧、方萍、李海霞、闵青海等年轻老师;还有初涉讲台的冯盼盼老师,虽然她课堂教学稍显稚嫩,但文采飞扬,令同行们刮目相看。每一位老师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汪攀老师,年轻有为,2011年作为湖北教师的代表赴新加坡交流一年,不仅增进了两地母语教育交流,而且认真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并付诸实践。
博学审问是良训,慎思笃行见实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教研组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导向和纽带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强化和推进教研组建设。八中语文教研组正逐步从一个学习型团队向一个研究型团队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个人素养亟待提高。为此教研组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学期必须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和相关报刊杂志。《主体教学论》《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书籍杂志是语文老师的常备读物。同时,语文组利用节假日,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等热点问题,组织教师们观看优质课录像,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评点,消化、吸收。不仅如此,语文组还派出大量年轻老师外出“取经”,用魏书生、洪镇涛、余映潮、于漪、胡明道等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通过丰富的理论学习和专题学习,老师们及时了解了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的趋向。他们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转变了观念,更新了知识,改变了角色。
语文组认真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精心打造“四合一”语文学科文稿,针对不同课型和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方探索,我们形成了比较规范成熟的“四合一”课堂教学文稿模式。文稿由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建议、学法与要求、教学练评活动程序、拓展延伸、小结与反思七大板块组成。文稿使用中要求学生把预习、复习和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同伴互助、智慧共享、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这项具有八色的以“四合一”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率先在语文组开花结果。2011年,全国讲学稿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学精英们观摩了我校课改成果。他们高度评价了雷晓峰老师执教的《木兰诗》一课。大家一致认为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是新时期语文课改的方向,而雷老师的这一课无疑体现了这一思想。
常态的研究落实更是形成语文组强大战斗力的法宝。语文组三个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根据本组的教学内容,制定备课组计划。同时实行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三定”、“四研究”、“五统一”、“六步走”。“三定”就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研究”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的训练、研究教法与学法、研究学情与对策。“五统一”就是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检测内容。“六步走”就是按照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先个人初备,组内说课,再集体研讨,修正文稿,最后课后交流,重新定稿。经过集体备课,老师们不仅提出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而且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语文教研组逐步形成了学习研究的浓厚教研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以语文组为龙头,成立了“荷尖”文学社,定期发表学生作品。文学社又携手《希望之星》报刊,与《大家教育》周刊合作,带领文学爱好者不定期组织参观采访活动。除此以外,语文组也注重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扎实有效的开展了若干兴趣小组活动。如七年级的硬笔书法比赛和讲成语故事比赛,八年级的古诗文背诵比赛和九年级的作文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抒发了性灵,彰显了个性才华。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绽硕果”,这是对八中语文教研组的最佳写照。八中语文组教师们在三尺讲台上的不辍耕耘,换来了满园桃李遍芬芳。教学成绩方面,我校语文学科在历届中考均取得综合得分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是近年来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一所初中。2008年,我校学生初一(3)班许明瑶同学在万长青老师指导下荣获“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她是黄石市初中学段唯一的获奖者。2009年黄博涵同学获“黄石市中学生风采大赛”主持类一等奖。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分别有15人、18人、20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全市名列前茅。
同时,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不凡的成绩。近几年来,语文组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种专业刊物上百余篇。《语文教学与通讯》《中学生语数外》《中学生报》《考试报》等报刊上不时有我们老师的教研论文。其中汪攀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把握“五度”,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孙维娇副校长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李美兰老师发表在《中学生语数外》的《散文教学应凸显个性》等研究文章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分别从语文教学的阅读、写作、鉴赏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在勤奋教学、屡创佳绩的同时,八中语文组自身的教师艺术和教学智慧也大放异彩。近5年来,八中语文组屡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我组有3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国家课题“导读导写”实验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省“自学辅导先进个人”。其中孙维娇老师被评为全市初中唯一的特级教师,万长青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区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赛,积极参加课件制作和教案评比活动,成果斐然。万长青老师的《伟大的悲剧》、叶蔚老师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均荣获“导读导写”课题实验课评比一等奖。薛珺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全市语文精英赛中荣获二等奖。李美兰老师的《行道树》在全省语文精英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在全省“课内比教学”展示课上被评为是一堂很有“语文味”的课。
黄石八中作为“国培计划”实践基地之一,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批跟岗教师的培训学习。对来校参加“国培计划”的跟岗老师,语文组成员不遗余力,倾囊相授。王敏、雷晓峰、万长青等3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次担任“国培”授课教师。对农村中学来学习的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同时,语文组以特级教师孙维娇为中心,依托学校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合现代的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安排优秀教师定期去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教学交流,实现了教育资源异地共享,增强了八中语文组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 作业方式变革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学习感知力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带给学生感官刺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帮助。如在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则学生可能无法看清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学生吃惊的眼神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视频、音乐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思维,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强化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3.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攻破学习的难关。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促进了作业方式的变革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学科带来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为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可以当堂完成语文学科的很多作业。多媒体课件对课堂进行了延伸,开阔了学生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些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要适当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2.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思维的培养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工具地位。教师还要注意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要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感受到文本的内涵,还要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及独立思考完成语文能力的提高,切不可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导致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教师除了要关注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之外,不能忽略师生交流及生生交流,让人机对话阻碍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总之,要想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高效应用,首先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其次要摆正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位置,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阅读 寻源对比 深读
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出寻源对比法来扭转这种现象,本文以语文版初中教材为例,例析一下对比阅读法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文内找到比较源,通过对比阅读潜入文本。
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发现第四段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为后文蓄势辅垫,还暗含了父亲的一片深情以及我对父亲的百般不解。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呢?我倘试用对比阅读法来突破这一重点。
我首先让学生去找到父亲的矛盾心理“送”与“不送”,然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理由。学生发现在文中陈述了不少“不送”的理由:如“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我再三劝他不必去”等;而“送”的理由根本就没提。应该说“不送”更合理,但父亲“踌躇”两次后,“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学生通过这样反复对比研读就有了这样的认知:这是个合情但不合理的选择,但恰是这种选择反应出父亲当时的心细如发,表现出他在那特定时期的特殊心理,也写出了他对我的关爱入微。从另一角度来说,我却对此不能理解体会,此点也为后来的深深自责作为辅垫蓄势。
这是典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然后深入到文本的例子。我们在备课时,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若只一味地盯着父亲买橘子的背影,那就看不到这段闭来之笔的妙处了。备课时最好能先格式化固有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捕捉文本新颖的感悟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他们真真读进去,方能读出文章的真味。
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中邹忌与其妻、其妾及客的对话。通过对比来区分这三问三答的变化,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邹忌首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接着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最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通过反复研读学生会发现:这三问的背景不同,表达也愈发简洁。若说一问二问是有疑而问,那三问应是无疑故问了。另外三答的变化就更明显了,其妻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采用了肯定陈述加反问句的回答,语气最强。我们听到的反复强调,是打心底里的赞美;其妾的“徐公何能及君也!”采用的是感叹句,我们听到的只是加重语气的肯定而已;而客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采用了否定的陈述句,语气最弱,我们听到的应是敷衍塞责。
经过这样的对比精读,学生明白这三问三答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有着一点点的变化,而这一点点却表现出诸多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点滴变化是何其有趣呀!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古文叙事的魅力,激发了学习文言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们教材中的课文有些本身就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细柳营》中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营的对比,《故乡》中少年与中年闺土的对比,《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的众人表现的对比,《铁骑兵》中敌我双方的对比,《孙权劝学》中吕蒙的今昔对比……
对于这些文章,我们更要用好对比阅读法。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读出文中的故事,读出人物的特点,读出作品的深层含义,读出文章的要旨。从而学到通过对比传言的方法与途经,这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在本册中寻找对比源,通过对比温故知新。
首先,是用好同单元的对比源,通过对比温故而知新。
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课文有:《背影》《永久的悔》《铁骑兵》《苏珊·安东尼》四篇。在教学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苏珊·安东尼》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理清情节,接着让学生去对比已学过的前三篇文章。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我列出几点让学生去对比,如叙事顺序,选材的角度,语言的特色等。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这四篇文章的顺序是不同的:《背影》与《永久的悔》采用是倒叙,《铁骑兵》用的是顺叙,而《苏珊·安东尼》则采用了插叙。经过进行的对比阅读,学生还能感受到这三种记叙的顺序的特点。而我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用好插叙,因为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只习惯于用倒叙或顺叙。而在倒叙时总习惯于大段地议论开头,然后结尾也是来个大议论,从而形成时下“流行”的“四不像文章。对于学生而言这些都是旧知,我们通过这种纵向的对比即时地温习一下也是有益的。许多知识只有在不断地温习后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才会有新的收获。
从选材角度来比,这四篇文章也各有特点。《背影》以送别中的细节为焦点,《永久的悔》以“吃的”为线,《铁骑兵》以脱离大部队的小队骑兵的诡奇经历,《苏珊·安东尼》以她的女权运动为中心。有生活上细微的小事,也有社会上轰轰烈烈的大事。对比中让学生知道文章重在以情感人,而不在于以大事、奇事取胜。同时也可以迁移到他们的作文中,纠正无病之、虚构情节等问题。从而达到新的收获。
我们语文版的教材编排以文体为依据,每单元的四篇课文同体。要通过对比找到它们的共性,同时更需要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个性。让学生既知文体要规范,也要能个性表达。
其次,要擅用同本书中跨单元的对比源,通过跨单元对比学习新知。
如我在教学《珍奇而稀有的动物——针鼹》一文时,为让学生掌握“本文准确简明的说明语言”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本文与《海燕》《骆驼寻宝记》的对比阅读这一主要环节。这三篇课文均有写了动物动作特点,《海燕》是通过描写来表达,《骆驼寻宝记》是通过拟人化的叙述描写来表达,而本是用准确简明的说明来解决。通过对比较轻松地让学生明确了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的特点。
第三,用好跨册课文的比较源,穿越时空构筑起语文知识体系。
新知的学习尽可能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旧知识应是新知成长的沃土。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知识体系才会建立起来。如说明文的学习,七年级下他们已学过《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珍奇而稀有的动物——针鼹》等事物说明文,到八年级上学习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自然就应与《苏州园林》有个对比,让学生明白事物说明与事理说明的区别与联系。又如九年级出现的驳论文就应与八年级的立论文产生联系与对比,让学生在固有的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之花。
语文课的低效,有时就表现在知识点没有呈线性上升这点上。我到七年级下听老师上童话《巨人与孩子》跟在七年级上听《小溪流的歌》如出一辙,同样的把重点放在思想内容上。没有新的要求,没有更高的要求。难怪有人说语文课缺个把月也不会怎样,数学课可就得落下一个大洞了。针对这点,若我们能有纵向的对比,备课时提高目标要求,上课时能引导学生对比提升,我想语文课也就缺不得了,而同时我们也能帮助学生构筑起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引入课外对比源,通过对比阅读突破拓展。
于漪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引入《辞海》中关于荔枝的解说,然后与本文进行对比,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习本文引用说明的妙处,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经典案例。我们在教学中有些重难点的解决之道就在这里——将要解决的问题置于对比之中,让学生去发掘、探索、解决。
我在八年级上册教学《巴东三峡》时,引入七年级上册的郦道元之《三峡》进行对比。从古今之对比中可见古文叙事之简约美及本文细致之美。另外,我引导同学去寻找两文在内容上的不同。同学经反复对比之后,发现本文除写自然风光之处,还有多处写到人文景观。如:黄陵庙、香溪——昭君浣妆处、白帝城、孙夫人庙等等。由此也生成了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用人文景观来突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也是郦道元的《三峡》所没有的,这也是突破了七年级《春》那一单元纯自然风光的写法,让学生生景观的概念——新的更高的知识点。也就在这不断的对比深挖文本之中,学生对这篇看似平淡乏味的课文有了兴趣。
后来,我又引入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三峡》。文中引用余光中《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并以此为核心写三峡——一个纯人文的文化三峡。它着实让学生开了眼界,在加深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这也是同题文章的对比阅读,另外也可引入同文不同题的文章。如用鲁迅的小说《铸剑》一文与《干将莫邪》对比。只要有适合的文章,能为自己学生的学习起帮助作用,就可以引入。
【关 键 词】农村教师;跨学科教学;学生·学校·教师;不利发展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44-03
汪清县乡镇中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语文学科方面,乡镇学校的教师跨学科、跨年级从事课堂教学现象很多,不是个案。部分语文教师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也有的教三个年级。更有甚者,有的语文教师兼教生物、化学、地理、综合等理科科目。乡镇学校严重缺乏专业语文教师,很多教师都教好几个科目,很令人感叹,这也许是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再跨年级授课和跨学科教学是无奈之举。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无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无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没有时间集体备课、研究校本、课题以及教学发展趋向,成了上课的机器,玩偶,弊大于利。下面是两位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感受: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学校工作需要,本学年由我担任八、九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弊端。语文教学繁琐而又复杂,既要检查积累、背诵,又要检查随笔,还要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还要备课,况且语文学科涉及的面又太广。教两个年级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
九年级面临着毕业、升学,既要学习新课,又要复习旧知识,故时间倾斜要多一些,这样对八年级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影响。要想‘双面开花’有一定难度。”(百草沟中学语文教师)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理科知识扔得太久了。学校除了让我教三年级语文,同时又让我教全校的生物课。实际工作中真是困难重重,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在小科目教学上的付出也是相当大的。
对生物学科不能全方位把握,驾驭能力差。首先生物学科中的一些最基本常识性的知识得在备课中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一步步、一点点去抠、去记,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工作量,特别是一些专用术语不能灵活运用。虽然有些知识凭借语文教学能力与现实生活能联系起来,但有时联系多了反而过犹不及,效果事倍功半。生物教研员给我的生物课的评语就像郭冬临的小品,有时讲得像快板一样,最终结论是:生物讲得像语文。其次,生物教学中科学实验是必做的,因为要填写探究实验报告册。作起实验来笨手笨脚不说,还存在演示不规范,手法不正确,用法不恰当等等不足。记得我在一次演示实验中,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法不对,被教研员纠正过。这是生物教研员在身边可以及时改正,若不在,谁来矫正呢?当时我想:反正教学效果出来了就行,至于专业的操作那是专业教师的事儿。可凭良心细想,在其职尽其责,不能误人子弟。担心学生上初三以后,学化学后,学会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回头一想初一、初二做的生物实验一定会嘲笑我:这老师不懂装懂。对我的威信有一定的影响,教学压力很大。再有,书中的插图有的不理解,还无人请教。植物学还可以,动物学中的一些蠕动的动物和细菌、真菌的插图,有时备课时看得我直恶心、头皮发麻,讲课时不敢再去看。让学生自己观图效果肯定不好,心一横认真研究了也传授给学生了,可回到宿舍连饭也不想吃。明知道是心理作用,就是克服不了,脑中全是裸的动物尸首”。(天桥岭东新中学语文教员)
以上两位教师仅仅代表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师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感受,令人深思!这种现象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做法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
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语文教员从事理科教学,学科本身没有交叉的地方,无法联系起来。教师本身不具有相关理科的知识理念,无法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对课堂的科学、合理、规范设计、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成为天方夜谭。
即使教同一个学科的两个年级语文课也是不科学的。所有跨年级教学的教师首先是环境不适应,手忙脚乱,一切摸索着前进,感觉上课像走在两条平行线上,每天就像一个陀螺似的不停转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常规工作都是不同的,需要花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其它了。其次,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使教师无法做到两方面兼顾。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偏多一些,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真正没有负担的老师很少。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语文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也很多。教师要细致深入的备课,同时对教材的知识点把握要准,对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也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语文教学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机结合,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能够把一个年级的语文教学研究透了,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既要传授背景知识、字词知识、朗读训练、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延深拓展,更要把握三个维度,达成和谐统一。一个年级的备课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就已经够累的了,何况是两个甚至三个年级呢!教师根本做不到,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效果极差。
归纳起来有以下弊端和危害:
1. 它大大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但身累而且心更累,教师工作本来是良心工作,教多教少由自己把握,脑力劳动占大部分,是非常劳神的。教一个年级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带两个年级就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语文是个大学科,知识面广,字词句要掌握,阅读要训练;要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还要及时批改作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批改、讲评作文,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语文教师要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要吃透教材教参,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必须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性,综合起来才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搞好双边教学,重视教法,解决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并变成自己的能力,这些都要求语文老师要做到。教两个年级,教学任务多,批改任务重,很难做到以上各个方面的要求和任务。本身教一个年级从早到晚就忙个不停,再增加一个年级备课量,教师会感到身心疲惫,有损健康,根本没时间去认真思考上述问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更是不可能的事。
2. 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语文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停地总结、反思,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从事两个年级教学,思想混沌,精力不够,不能吃透教材。有时加大力度重点培养某一个年级,而必然忽视另一个年级,两个年级的教学质量都难以保障。而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常有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现象。教两个年级虽然对于教材的熟悉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当教师在教学之后,发现了问题想进一步改进,在时间上来说就比较困难了。那个班级的课程可能已经上完,下一节课是另一年级的课,教师如想调整只能等下一阶段了。一般来说,主讲初三并兼带初一或兼带初二,这样的话侧重点毫无,往往是顾了这边,顾不上那边。理论上讲重点当然放在初三。学生在看,学校在看,社会也在看,它有个升学压力,教师要选题、找资料、做题、批改,迫使你必须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初三教学当中去。当初三的教学花去了大量时间时,必然会影响到初一或初二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进而影响到下一届或下两届的教学质量。反过来,由于初一或初二的牵制,必然也会影响到初三,因为初一或初二的教学也有备课,最简单的教案必须写,领导要检查的;同时作业要批改、要考试、要辅导,这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样会影响初三教学,进而影响到初三教学质量,双方互相牵制。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有时兼带的年级课就只有敷衍塞责了。实际上教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写写教案而已,调查发现: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会有一个年级的教育质量很差,社会反响特别强烈。提高教育质量只是空谈。因为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到头来只会两边都不到岸,两边忙乎两边空,两个年级都没教好。教师忙于教学根本没时间学习进修培训,素质逐年下降,所以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县城中学普遍偏低,高中都得降分录取,这和多数教师兼课有一定的关系。
3. 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因为任课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语文教师多数做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工作很难做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不透彻,也不会做到较为深刻的认识,管理不到位,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当遇到两个年级中有一个学习风气较差的班级时,教师很难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到头来,教师筋疲力尽,学生良好的习惯也无从做起。
4. 跨年级教学滋长了教师的惰性,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校本研究和课题研究根本谈不上,又没时间外出培训,吃老本,一年一年只好用现成的教案,这样以来,年年老一套。有时上课连教案讲义都来不及写,甚至根本没写教案,就匆匆忙忙去上课,课堂上学生睡大觉也熟视无睹,学校领导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学效果如何无法顾及,何谈创新改革,教师抱着混的态度从事教学,学校的教学水平怎么会提高呢?
农村中学的学生数和县城的学生总数差不多,近一半的学生处在不饱和教学当中,学生能力、成绩很低,所以汪清县在全延边州语文教学质量评定上得到“汪老八”的称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调研的内容和形式
这次调研,我们对两个旗县市区和几所学校的以下几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一、基本功达标训练情况;二、听评课开展情况;三、新课改进行情况;四、课堂常规落实情况。形式及程序是:一、听取教育局和学校关于这四项工作的回报;二、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考查课改和课堂常规的情况;三、观摩基本功达标现场;四、查文字材料;五、做关于基本功要求的讲座。力求真实准确、细致全面的反映旗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全貌。
二、总体情况。
(一)、霍林郭勒市教育局。霍市教育局根据通辽市教育局关于这几项工作的有关文件,并结合或是中小学现状制定了各种活动工作方案,教育局召开校长、业务校长落实这几项工作。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中小学教师听评课活动正在实施当中。9月3日进行了全市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考试;9月份正在举行听评课活动。新课程改革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师生之间成为资源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各中学教研部选择课改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专业性研究。霍市五中有国家级课题两项自治区级课题两项;霍市六中“三主三导有机系列问号”课题开展情况现已逐渐成效。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情况根据文件精神采取形式多样多层次大练基本功;文字材料记载很全,听评课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现在已经静茹到复赛阶段。霍市教育局根据市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一并下发,个中小学设立了年级管理组降低管理重心。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各校注重教学管理。
(二)、扎鲁特旗。扎旗中小学进入课改以来,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很多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狠抓校本教研,开展教研活动组经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和听评课活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注重实效。活动要求做到“五落实”即组织、内容、时间、形式、管理措施落实。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全旗个中小学按着文件精神,都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常规。
两个旗县都能很好的落实了通辽市教育局文件精神,
(三)、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几点不足。
1、查材料发现,教育局没有转发市局下发的有关文件,使有的学校对这三个活动的内容不是很熟悉。
2、学校进行基本功训练,内容不全,仅限于粉笔字、钢笔字的训练。
3、学校教师对基本功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不够了解。(市教研室编写的《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手册》介绍的很详细)
三、语文课堂教学情况。
(一)课堂亮点
1、教学目标很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明显。语文教学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基本功训练,都能做到明确具体。在语文课堂上,阅读训练能落到实处。
2、对教材的理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