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卧床病人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0
神经内科危重及肢体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卧床的病人较多,加强卧床病人的护理、预防压疮的形成对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护理难度及医疗费用,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预防压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我科2000年1月~2009年6月所收治的病人中32例发生压疮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压疮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谈一下压疮管理体会。
压疮形成原因
压疮发生的因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年龄、营养不良、活动障碍、感觉缺乏(脊髓损伤、截瘫病人)等因素。外因主要来自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环境等,还有体重精神心理因素,是多种因素相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压疮的好发部位
压疮好发于长时间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枕骨、耳廓、肩胛骨、肘部、背部、椎体棘突、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足内外踝、足跟等处。
压疮的预防
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防范意识,预防压疮是护理安全工作一项主要内容,是评价考核每位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应加强教育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把皮肤护理的工作责任到人、责任到岗位。做到卧床病人班班床头交接皮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护士长不定期跟随交班,以督促护理人员的工作,并且对卧床病人皮肤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新入院患者的皮肤评估工作,对卧床病人填写皮肤评估表,根据评分判断病人皮肤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带入压疮患者要详细记录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上并让家属确认签字认可,并对压疮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教育患者家属共同防范压疮的形成,家属对压疮防范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其家属的重视程度与压疮的形成成反比,家属越重视,压疮的发生率越低。首先应向家属讲清压疮防范的利害及形成压疮后的危害性,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对那些极不配合的病人家属,护理人员更应加强督促和护理。不能因家属的放松而放松我们的护理工作。反之护理人员对这样病人更应加强护理。
循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概念,循证护理的实践证明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专业。提高了护理学科的权威性,独立性〔1〕。近年来护理人员将循证护理引入护理实践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领导下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3岁到80岁。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消化性溃疡56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十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8例,胃癌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诱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后给予禁食,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而循证护理组则接受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
1.2.1循证问题
通过文件检索以及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共同的护理问题为:(a)、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b)、活动无耐力。(c)、焦虑。(d)、知识缺乏。
1.2.2循证支持
依据提出的问题,对相关的科研结果和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并对相关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寻找出适宜患者各自情况的护理措施。
1.2.3护理措施:(1)、治疗护理:大出血时病人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血供。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和误吸,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的实施输液、输血,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时宜快,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避免因输液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病人和心功能不全者尤其应注意,肝病病人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宜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较高,易诱发肝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必要时采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2)、饮食护理: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这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尤为重要,因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应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出血期应暂禁食,止血后1~2天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限制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再次出血。(3)、心理护理:观察病人有无紧张、恐惧或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慢性病或全身疾病,致反复出血者有无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合作,解释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关心安慰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呕血或解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病人和家属的提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4)、生活护理: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限制活动期间,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如进食、口腔清洁、皮肤清洁、排泄等。卧床者尤其是老年病人和重症病人,注意预防压疮,呕吐后及时漱口,排便次数多者,注意肛周皮肤清洁和保护。
1.2.4出院指导: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应帮助病人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知识。(1)a、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避免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冷过热或产气的食物和饮料,应戒烟,戒酒。(2)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渡疲劳。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慢性病者应定期随访.
1.2.5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3 讨论:
现在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病人要求更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参与医疗决策的指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机构已被推向社会,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学的实施,将会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压疮(pressure sores)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问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也叫褥疮。致病机理近年来。压力性溃疡已经取代了褥疮一词,压疮是指由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浸渍所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压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卧床患者,长时间不改变,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组织营养不良;另外,运动、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应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代谢低下,也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因素之一,压疮的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各种功能的康复,并发感染时可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我病区对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患者,在进行预防压疮护理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压疮的发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2008年收治脑血管意外200例,肢体不同程度活动障碍占160例,约三分之二为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零。
2 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2.1 多种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是造成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压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有足够的压力,任何部位都可发生压疮。正常毛细血管内压是2~4Kpa,当外部压强超过4Kpa,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1,2],当受压时间持续超过2~3小时,就可形成压疮。摩擦力、剪切力,虽不能单独成溃疡,但可促进或加重压疮形成。
2.2 皮肤潮湿长期卧床患者,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产生压疮。
2.3血液循环障碍及全身、局部营养不良长期卧床致各脏器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小,末梢循环差,皮肤受压后易发生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偏瘫肢体丧失感觉,也可致局部营养不良,再者由于年老体弱,患者常伴吞咽功能障碍导致饮食量少,营养不均衡甚至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可引起全身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皮下脂肪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各种营养成分中,蛋白质、维生素、热量的摄入不足,将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发生。
2.4 心理因素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长期经受慢性疾病折磨,生活不能自理,自尊心遭受打击,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产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3 预防措施
3.1护理评估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能动性,充分理解压疮形成机理,认识压疮对患者身心的影响,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病人入院即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精神状态、营养状态、运动情况、排泄控制、循环状况、体温、使用药物(镇静剂、类固醇)等方面。
3.2 制定护理措施对潜在发生压疮可能的患者制定出有的放矢的预防护理计划,填写压疮高危患者评估表,建立翻身记录卡,严格交接班制度及考核制度,确保计划的实施。
3.3 实施办法
3.3.1 减轻局部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实施勤翻身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侧卧时保持病床与病人背部呈
3.3.2 保护病人皮肤保持病人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可每日用温水擦浴,有大小便及其它污染时,随时清洗,更换尿垫及被服,保持床铺平整无碎屑,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意识障碍患者,床栏垫被,注意肢体约束带的松紧程度,避免肢体受卡、受压缺血。
3.3.3 增加局部皮肤韧性对于高危老年患者,每天使用2%碘酒涂擦受压皮肤4~6次,渐减为每天1~2次,一般5~6天结束[4]。其机理为使局部组织脱水,皮肤干燥,形成一层保护膜,韧性增加,增加抵抗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及潮湿刺激的作用,但不可涂擦太频繁,以免皮肤过度干燥、角化、脱皮而失去保护作用。
3.3.4促进血液循环及全身营养支持意识清醒患者定时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活动或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加强营养补充可明显减少发生压疮的危险[5],因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进食困难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3.3.5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保持沟通与交流,对其在配合康复治疗与护理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存希望,要让其充分理解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使之能以自然、轻松、愉快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以达到预防或降低压疮发生的目的。
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病人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长期卧床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美杏.老年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护理研究,2001,15(5):258-260.
[2] 申罗英,叶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82-1783.
[3] 何斐英,陆关珍,韦小花.水垫减压和吹风驱潮在骨盆骨折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49.
[关键词] 鼻饲; 吸入性肺炎;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67-01
吸入性肺炎主要由口腔内容物或胃、食管返流物误吸所引起,是一种危重病症,其病死率高达40%~60%。老年病人易患脑卒中、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吞咽功能障碍,需卧床和鼻饲饮食,而卧床病人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为了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食,再加上插鼻饲管,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热情诚恳地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时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消除病人悲观、焦虑不安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加强规范化肺功能保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吸气后屏住,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痰液,并给予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排出的药物。对长期卧床或意识障碍患者协助有效排痰,翻身、拍背、按摩背部皮肤,每两小时一次,翻身前后彻底吸出气管、口腔、鼻腔内的痰液。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驱动吸入法适度湿化气道,有利于痰液排出。在雾化中或雾化后患者痰液较多,要随时吸出痰液,以防气道堵塞。指导卧床病人床上主动、被动运动,防止分泌物聚集引起感染。
2.3 加强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
2.3.1 增加置管长度 一次性硅胶胃管最末一个侧孔距尖端约8,若按常规置管深度,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返流于咽喉部发生食物返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为了预防食物返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
2.3.2 改变鼻饲时 进食时平卧位胃内容物存在于胃底、胃体、贲门、甚至食管内,患者咽喉、食管、胃处于同一水平,加上老年病人食管下括约肌屏障作用减弱,鼻饲后患者易发生食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鼻饲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摇高床头(≥30°)、取平卧位或坐位借重力作用防止食物返流、误吸。
2.3.3 减少鼻饲量、减慢速度和增加鼻饲次数 老年人胃平滑肌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或萎缩,收缩力降低,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老年人液体胃半排空时间为123min,青年人为47min,而固体排空时间和青年人相差不大。因此,老年人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由每餐350~400ml减至200~300ml,鼻饲速度由15~20min延长至40~60min,鼻饲营养液温度保持在40℃,少量多餐,餐饮由4~6次/d增至6~8次/d,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min增至1h。鼻饲前检查胃内残余量,如果超过100~150ml即表示胃排空迟缓,应适当延迟鼻饲时间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餐后30min内避免翻身、吸痰等处理,每次鼻饲后用温水冲干净胃管内残留物,3~4周更换胃管1次。
2.3.4 胃管的检查和固定 鼻饲前应验证胃管的位置,确保胃管在胃内,同时检查胃管的刻度,观察胃管有无脱出、移位。常规胶布固定胃管法常因病人咳嗽、呕吐、呃逆等反应引起胃管卷曲、部分脱出、移位,胃管末端进入食管,鼻饲时易引起误吸。因此,我科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先用胶布将胃管近鼻孔处缠绕1周,以插入鼻胃管刻度线为标准,。用线绳在患者鼻孔处的胶布处的胃管上打2个外科结,形成一个“8”字形,两圈并拢,套在胃管上抽紧,这样可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和滑脱情况,此方法增加了胃管与线绳的磨擦力,使胃管不宜脱出。在经两耳廓上缘的线绳外各穿一小段废弃的输液器管,绕过耳廓后在面颊部打一个活结,松紧度能伸进两手指为宜。此方法增加了线绳与耳廓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对耳廓皮肤的损伤。每天更换胶布,若被分泌物弄湿随时更换。
2.4 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必须保持鼻、咽、口腔的清洁卫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溶液进行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水漱口3次/d,清水清洁鼻腔,防止分泌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食管、贲门在不进食时为关闭状态,不发生食物返流。如果患者出现神经肌肉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食管下段括约肌、胃平滑肌收缩无力,活动不协调或肌瘫痪,使食管下段括约肌、贲门处于开放状态,增加发生食物返流的机会。鼻饲患者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改变,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胃管的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同时胃管的留置更进一步减弱了咽反射,内容物易返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老年人由于食管解剖结构的改变,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防止胃食管返流的生理屏障作用减弱,更易发生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同时老年病人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胃排空延迟,易发生胃潴留。因此,如果老年鼻饲病人鼻饲时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如取平卧位、胃管最末侧孔在食管、鼻饲量过多、速度过快、间隔时间过短等原因,导致病人出现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熟悉和掌握老年卧床病人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和肺功能的保护,加强留置鼻饲管的护理和口腔护理,既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叶葶葶, 主编.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3.
[2] 周小萍.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有效排痰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35.
[3] 侯学荣. 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800-801.
[4] 耿德章, 主编.中国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40-01
随着意外性骨折以及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的逐年增加,有效的骨科护理意义重大。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在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价,将病人病情分为重症、急症和普通三种类型,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如先护理急症,然后重症,最后护理普通骨折,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最需要护理的患者进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为17~77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56例,颈椎病50例,脊柱骨折34,四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32例。两组患者在遗传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骨折护理。
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住医院后,护士接诊,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护理性措施:①对患者病情表现进行评估,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烦躁不安、出汗等休克现象,如果有需要进行氧气输送或建立静脉通路,较为严重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②记录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以便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1.2.2术前护理
根据具体手术要求制定不同术前准备,如有些需术前禁食的告知患者禁食禁水。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做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向其介绍治疗康复以及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树立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1.2.3患者安全隐患评估
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病人如儿童和老人给予特殊看护,在其病床上加床栏,以防止其坠床和跌倒,并取得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在患者床头张贴一些警示性标志如防坠床、防跌倒等,给患者讲解一些跌倒、坠床的案例,发一些手册,提供坠床案例以及正确的卧床文字及图片的描述,加强警惕性。鼓励患者不要长时间卧床,适当的下床活动,以免发生性低血压。
1.2.4并发症护理
术后主要从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静脉血栓这几个方面进行。
皮肤护理:骨科病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易造成压疮。①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告知其正确的卧床、适宜时间;②术后为患者记录翻身时间、卧床,并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况;③保持好室内环境,通风透气,患者被褥要常换洗、消毒;④如有需要,可使用悬浮床垫,减轻局部压迫,并适当为病人进行按摩;⑤给病人制定合理饮食结构,鼓励病人多锻炼,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2]。
预防肺部并发症:对于有烟史的患者要让其禁烟,并指导患者做一些深呼吸、扩胸运动等有利于肺部健康的运动。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所以可能会导致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为预防术后排泄困难,术前三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定时排便,以减少术后置导尿管的几率。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预防静脉血栓: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少,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 看护医师应适时为患者进行腿部肌肉按摩,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卧床[1]。
1.2.5术后及出院护理
术后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医师要检测其生命体征,如出现肢体麻木、水泡或者疼痛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回到床位,根据手术采取的麻醉方式选择实验的卧床。
出院护理:①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② 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电话指导;③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术后的康复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病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制造合理的有利于病人康复的饮食方案;④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复查。
1.3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对预见性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护理有积极的效果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预见性护理比常规护理能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预见性护理
突发性事故造成的骨折人员数量逐年增加。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生活大多不能自理,加上对疾病认识缺乏,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看护医师应耐心的与其沟通交流,减轻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
骨科手术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加剧患者的痛苦,尤其是一些高领老人,术后恢复慢,并发症的出现有可能会导致死亡。预见性护理是正确的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早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治疗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在患者日入院时就将其分为急症、重症、普通三种类型,依次按照急症、重症、普通进行治疗,为最需要治疗的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预见性护理不但降低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有流于护患关系的发展,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 身心健康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长期卧床且大小便失禁者,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制定一个具体的护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设定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便排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可在床上或内裤中放置吸水垫子,以吸附尿液。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行护理,减少他人的照顾,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完成自我护理可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 老年卧床患者 压疮 预防
压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护工作者的一大难题。[1]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多,随之而来的老年性疾病也在增多,部分老年患者需长期卧床,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故老年人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5月对我科60例住院老年卧床病人实施压疮预防。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者94岁,最小75岁,平均年龄84.5岁。观察周期为8周,局部使用赛肤润,能够降低压力性溃疡发生率百分之四十。
2.方法
2.1 准确的预测和评估。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地结合分析[2]。用Braden压疮风险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率越高。其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部分。总分为6-23分,15-18分轻度危险,13-14中度危险,10~12为高度危险,9分以下为极高度危险。
2.2 措施。
2.2.1 建立翻身卡。每班落实定时翻身,间歇解除身体各部分的压力,避免局部组织持久受压,至少每2小时转动一次,是预防压疮的最有效的措施。
2.2.2 翻身时用枕头、水垫等将病人侧卧成30°角,使5个压力点的压力减少至最低(双足跟、枕部、双肩胛)。用枕头减轻足后跟的压力。病人仰卧时,摇高床头约30°,床尾摇高15°,并用膝枕、挡脚枕将剪切力减至最低。保持患者的衣服、床单、被褥的清洁、柔软,床整无皱褶。
2.2.3 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进行重点预防,如坐轮椅时应30分钟移动病人一次,移动时,避免拖拉病人引起皮肤破损。
2.2.4 保持患者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爽,及时更换尿片或衣服,避免尿液汗液浸渍皮肤。病人排便后用温水清洁皮肤。并用赛肤润以及油性按摩油护肤。
2.2.5 加强营养,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经肠内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可静脉输入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尽快恢复患者内环境的平衡。[3]
2.2.6 对患者做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积极生动向患者或家属介绍预防压疮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其了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的只是,掌握防压疮的知识技能,积极参与预防压疮的护理活动。
3.结果
对60例老年卧床患者尽早积极采取防压疮措施,大大减少了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保持了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4.讨论
虽然绝大多数患者都进行了减压处理,但八周后包括一级压疮在内的全部压疮发生率仍然为15.7%,这表明即使在已经使用预防措施的病人中,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并强调了识别高危患者的重要性。
赛肤润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些物质有效改善皮肤营养,有助于形成皮肤的保护屏障,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皮肤微循环,保持受压部位经皮血氧分压值的稳定。能够增加皮肤含水量,改善皮肤弹性,增强皮肤抵抗力,防止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对皮肤的破坏。[4]
5.结论
只有采用经过认证的预防方案,对医护人员、患者进一步教育,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才能降低高危患者的压力性溃疡发生率。经济学论证加上伦理学方面的考虑,特别是在老年人护理机构,强烈支持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方法,来降低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压力性溃疡护理的整体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参 考 文 献
[1]刘光维.压疮防止进展.护理研究.2005-19(10) 2082-2084.
[2]苏春燕,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评估工具,护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为提高骨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提高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腰椎或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286例,男205例,女81例,年龄范围为66-92岁,其中伴心血管疾病53例,糖尿病患者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脑卒中患者16例,仅1例死于院内肺部感染,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2.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结合病人病情、辅助检查结果及时作出相关护理评估,了解有无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提出护理问题,并通知医生查体,做好各项辅助检查,积极治疗,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成功率。
3.骨科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3.1内源性因素
3.1.1患者本身因素
①老年患者;②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1秒率<60%;③糖尿病;④意识障碍患者;⑤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或肥胖患者;⑥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
3.1.2误吸
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最主要发病因素。健康人睡眠时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老年患者由于呼吸道功能衰退,手术后卧床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则更容易发生误吸。通常情况下支气管粘液纤毛排泌系统能有效清除吸入气道内的细菌,但若吸入细菌量大、毒力高容易逾越局部或全身防御机制,肺炎随着发生。
3.2外源性因素
3.2.1环境因素
病房是各种病人集中诊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医疗设备多、口咽部细菌移植多,操作多,人员走动多,病人并发症多,若无空气净化设备或通气不足,造成了人多菌株杂的环境。而有些病人需要气管内吸痰,吸痰中往往发生飞沫四处撒播,导致空气中细菌量增加,从而促进肺部感染的发生。
3.2.2交叉污染
有人提出定植于医务人员手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葡菌是口咽部定植菌和肺炎病原菌的重要来源[3]。医务人员护理感染病人或接触带菌污物后,手上定植菌可骤增,如不洗手直接接触其他病人,则极有可能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带有病原体的飞沫也常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者,细菌或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咳嗽或喷嚏以飞沫的形式传给其他人。使用的呼吸器面罩、氧气湿化瓶、吸氧管、雾化器等呼吸设备及监护仪、病人的床头桌、柜也可成为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3.2.3侵入性操作因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机械地越过了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破坏或改变了机体的外部屏障,使咳嗽或喷嚏反应缺失,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通气装置合并使用喷雾器时。则病菌能越过纤毛黏膜毡的防御屏障,有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由此可见,在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患者体内造成肺部感染[4]。
4.护理措施
4.1一般性护理
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每日大便1次。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协助1-2h翻身1次,并配合拍背、指导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的咳出。鼓励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呼吸训练”,深呼吸、咳嗽,定期协助翻身拍背,要注意听诊肺部,如有痰鸣音时,应鼓励患者有效排痰,如排痰无力者,应予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
4.2口腔护理
鼓励并协助病人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每次进食前后,咳痰均要漱口,必要时可给予口腔护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1%碳酸氢钠和双氧水交替漱口,避免口腔内细菌下行继发感染。
4.3超声雾化吸入
对于有咳嗽而痰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要进行超声雾化吸入,通过雾化吸增强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粘稠度增加,促使痰液排出,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止咳化痰,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а-糜蛋白酶及等,吸入时嘱病人深呼吸,这样药液随深而慢的吸气而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消炎及止咳化痰的作用。
4.4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每天Q6h使用一次,每次20min,呼吸训练器可训练患者缓慢而均匀的深吸气,根据刻度指示和容量设置,可以方便控制吸气速度和容量,其深慢吸气模式可使胸膜腔扩张,胸腔负压增大,有利于肺的膨胀,从而提气量和肺泡有效通气量,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4.5药物治疗
目前常选用沫舒坦,沫舒坦具有促进黏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适用于痰液分泌不正常,排痰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每日2~3次,每次15mg,慢速静脉注射,严重病例可以增至30mg。亦可进行超声雾化。
4.6加强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预防外源性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正确掌握使用消毒灭菌方法。氧气湿化瓶是常见的细菌孳生地,一旦污染,细菌会在24h内大量繁殖。因此,临床上吸氧的患者要固定专人使用吸氧装置。超声雾化器应根据疗程固定患者使用。呼吸管道、金属接头和配件高压消毒灭菌;湿化瓶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20min后,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呼吸机外表用消毒湿纱布轻擦或紫外线照射[5]。
4.7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在留置与护理各种管道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注意局部保护;定期更换管道,置管时间最好不超过7天;留置期间定时消毒穿刺点,定时更换敷料,一般在冬天每周更换1~2次,夏天由于患者出汗多,每日更换1次或隔日更换1次,有渗血、渗液时则应及时更换,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置管期间遵医嘱定期取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协助其多饮水,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有创管道在拔管后要常规进行导管尖端培养。
5.心理指导
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或病程较长,病人体质弱,而睡眠、饮食、活动受到影响,病人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或烦躁情绪,对治疗及康复不利。因此,护士应向病人说明情绪波动对疾病的负性影响,关怀、尊重病人,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满足,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总之,骨科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需引起重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的康复,避免诱发肺部感染,以降低病人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04-106.
[2]王瑞芬.骨科老年卧床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207.
[3]曾玲,虞献敏.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西医学,2007:156-158.
关键词: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1-01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而肝硬化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更是常见的临床急症,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若出血量过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虽然近年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死亡率仍非常高,应予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抢救治疗和细致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21例肝硬化合并大出血急症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30岁,平均年龄42.3岁。通过及时有效治疗与精心细致的护理,全部好转出院。
2 一般护理
2.1 休息:大出血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2.2 饮食护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水。禁食期间应保证热量的供给,补充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止血后1~2天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出血停止后可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血张静脉而再次出血。
2.3 活动:轻症病人可起身稍事活动,可入厕排尿排便。有活动性出血时,应嘱病人避免突然坐起或站立;必要时由护士陪同入厕或暂时改为在床上排泄。增加对重症病人的巡视,并用床挡加以保护。
2.4 口腔护理:患者出血期抵抗力低下,呕血后口腔内会有残留,易引起口腔感染。需认真作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防止口腔感染。
2.5 皮肤护理:出血期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应经常更换,按摩受压部位局部组织,及时更换污染床褥、衣裤,保持皮肤清洁。
3 急救护理
3.1 迅速建立多路静脉通道:及时输液、输血,可有效地扩充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维持各脏器的正常功能,防止休克及脏器功能衰竭。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及早输新鲜血,由于库血含氨量较多可诱发肝性脑病,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切记三查七对,并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3.2 立即吸氧。给予氧气吸入,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由于缺氧易诱发肝性脑病。
3.3 及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常用药物有立多忻、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奥曲肽,用止血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掌握禁忌证,调节输液速度,维持药物疗效。
3.4 按常规备好吸引用物、双气囊三腔止血管等,做好护理配合工作。
4 病情观察
4.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护仪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观察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意呕吐物、大便的色、性质。
4.2 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尿量能反映组织灌注情况,尿量不小于30ml/h。
4.3 观察气味变化。有否氨臭及其他异味,并进行口腔护理,以防呼吸道、尿道的感染及压疮发生。
4.4 密切观察止血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5 心理护理
病人出现呕血、黑便会紧张不安,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说明紧张、焦虑均不利于止血,协助病人卧床休息。说明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关心、安慰病人。抢救工作应迅速、有条不紊,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经常巡视,大出血时陪伴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呕血或解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病人或家属的提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
6 讨论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属常见临床急症。通过回顾分析对21例硬化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出血的发生,促进了疾病好转、防止再次出血,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另外,在临床过程及预后,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教会病人及家属了解出血严重程度。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应戒烟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随便用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病人出血时应镇定,以减少出血。合理饮食是避免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告之病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饮食,教会病人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者应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