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瘫痪病人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

第1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推拿护理、卒中瘫痪、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28-02

对于我国而言,最为常见且发病率最高的老年疾病之一则是卒中,其发病率高达220/10万。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猝然晕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疾病[1]。可随着现如今我国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卒中瘫痪病人的死亡率大大减少,可是因得此病而导致致残的患者却越来越多[2]。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卒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时更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使其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本研究除了使用传统的益气活血法来治疗脑梗死之外,还配合中医特色的推拿护理,帮助卒中瘫痪病人恢复四肢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使致残率有所下降,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卒中瘫痪病人120例,诊断为中经络卒中,120例卒中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70.3±5.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4±5.4)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上下肢活动、语言表达能力或自理能力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有血糖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5d。当患者入院3d后,对患者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承山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推拿护理,并轻轻按压。护理人员应掌握简单的推拿方法以及取穴方法,当患者在静脉输注以后,对每个穴位进行按压旋摩,以病人出现酸、胀、痛为度,在进行推拿护理时,应首先顺时针10圈,再逆时针10圈,当患者经过1w护理之后,对其进行评定。

对照组:单纯使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4d,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1.2.2评价指标

使用《中药治疗卒中临床研究指导》中标准,用尼莫地平评分方法对患者疗效进行测评,其肌力评定:显效:肌力改善3级。有效:肌力改善1-2级。无效:通过推拿护理后患者肌力无改善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尼莫地平评分[n(%)]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对比

3 讨论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配三焦、肾经等穴进行推拿按揉护理,使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86.7%,通过此次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郁秋华.推拿在卒中瘫痪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3(8):687-68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08.015.

[2]Bukowski L ,张永 ,李宏建. 在卒中病人护理中综合训练的作用[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3,03:122-124.

第2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瘫痪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0),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像训练。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BARTHEL指数(BI)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改善(t=2.629~5.445,P

【关键词】 运动想像;脑血管意外;麻痹;上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vement imagery therapy on motor function in daily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ies due to stroke. Methods Twentyone paraly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11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10 cases). All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 imagery therapy was added. 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 (FMMA)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of FMMA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2.629-5.445,P

[KEY WORDS] movement imagery;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aralysis; upper extremity

脑卒中病人常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病人的独立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上肢瘫痪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程度[12]。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8年10月采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9月,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21例,将其随机分成运动想像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病例经颅脑CT或MR检查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首发脑卒中,偏侧上肢瘫痪,经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修订版) (KVIQ) [4]测试正常,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评价和治疗,并经“想像”练习合格。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多发病灶;失语;认知功能障碍(MMSE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接受康复科护理常规护理,执行良肢位摆放,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日接受30 min常规的作业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诱发上肢分离运动训练、ADL训练等。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运动想像训练在睡前和早晨醒来未起床时进行,房间应安静,随指导语进行训练。设计的指令要求为:假定一个舒适的坐位;以第一人称来想像运动,仿佛实际做这些运动;避免全身各部位运动或肌肉收缩,保持放松状态;想像跟实际运动一样看到及感觉到运动,强调病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利用全部的感觉进行训练,直到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在记忆中为止;在进行一组训练时要一直闭上眼睛;如果在每一组训练过程中精力分散,应睁开眼睛,放松片刻,然后从头开始;记住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做动作;要求病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主动使用这种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运动学习。想像指导语:首先设想一个温暖、放松的环境(如沙滩),用2~3 min 进行全身放松;想像坐位,上肢上举过头并保持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桌上有一水杯,用手握住水杯,用力向前将水杯推离自己,直至上肢向前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铅笔,在纸上快速点点,然后做手腕旋转环形运动;想像五指用力伸开,然后用力握拳;想像坐位下上肢自然下垂,屈肘90 ℃,手心向下,再翻向上,反复5次,最后将上肢恢复自然下垂;想像手拿木梳,慢慢梳理头后部的头发;想像拇指与每一个手指对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用力对捏;想像伸手拿杯子喝水的动作,手臂前伸同时,松开五指,握住杯子,然后缓慢送入口中,最后将杯子放回原位;想像躺在温暖舒适的沙滩上,腹部放置一只乒乓球,想像用手将它拿到自己的身体旁边。每一个动作重复想像4次。最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睁开眼睛,全身放松,共30 min。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共60 min。

1.3 疗效评价

ADL功能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I)[5],选用与上肢功能有关的项目:修饰、进食、穿衣、洗澡等评价患侧上肢ADL功能,修饰及洗澡的评分为0和5分,进食和穿衣评分为0、5和1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上肢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6]坐位时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共33项,每项分3个等级记分(0~2分),累计最高分为66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分离活动运动越好。上述评定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及PPMS 1.5[7]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病人FMA评分在治疗2~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4~5.445,P

x

治疗组BI评分在治疗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03~3.977,P0.05);两组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1~2.174,P

3 讨 论

运动想像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像, 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8]。由于脑损伤后运动想像功能也可能受损,因此在进行运动想像疗法前应该进行运动想像功能的评定。我们采用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对病人的运动想像功能进行评估。运动想像与实际运动一样可以使皮质代表区发生变化。由于两者在激活皮质区域及神经生理的相似性,因此运动想像可以影响实际运动[9]。运动想像和身体训练相结合,可以促进运动的学习和改善活动功能,它可以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动的精确性[6]。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运动想像疗法开始应用于脑卒中病人,近几年已经成为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LIU等[10]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了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运动想像训练的病人获得的训练和未训练的作业项目的功能均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病人,而且在训练疗程结束后仍然保持这种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开始出现疗效,FMA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运动想像训练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从心里层面认为患手可以做许多动作。我们认为进行运动想像疗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治疗间隙不停地想像,以免导致焦虑发生;②运动想像前进行的放松训练,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患肢痉挛;③运动想像时利用全部的感觉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以往及我们的研究表明,运动想像疗法对瘫痪病人的康复是有益的,但需要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运动想像疗法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6]。运动想像疗法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 入选标准低,所以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运动想像训练内容既包含上肢的所有关节活动,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病人比较容易掌握,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样本数量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TEPHEN J P, PETER L, SUEANN S, et al. A randomized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gery in acute stroke.[J]. Clin Rehabili, 2001,15:233240.

[2]郭钢花. 脑卒中后肩合并症常见原因与康复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4(10):172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1.

[4]ISAAC A, MARKS D F, RUSSELL D G.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imagery of movement:the 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 (VMIQ)[J]. Ment Imagery, 1986,10:2330.

[5]南登崑. 康复医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73.

[6]王茂斌, BRYAN J O’Y, CHRISTOPHER D W. 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4444.

[7]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8]DECETY J, GREZES J. Neural mechanisms subserving the perception of human actions[J]. Trends Cogn Sci, 1999,3:172178.

第3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们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保持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及肢体功能障碍。

1.2方法在不影响抢救的情况下,患病48 h后可采取抗痉挛,一旦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可进行肢体被动和自助被动活动。康复护理原则:①实施康复护理前,必须向患者家属交代护理注意事项,增强认识,减少或杜绝病人家属的误解。②按照瘫痪病人的恢复顺序,先躯干后肩胛带,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远端进行。被动运动和自助被动运动交替进行。

1.3康复护理措施

1.3.1翻身通过仰卧位、侧卧位不断交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一般2 h变换1次。

1.3.2保持抗痉挛仰卧位时头枕在枕头上,不要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稍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开稍外展。前臂后旋,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防止后缩,患腿外侧垫一枕头,防止股外旋。

1.3.3健侧卧位头部用枕头支撑,不让向后扭转,躯干呈垂直状,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胸,患侧髋、膝屈曲置于前面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足不悬空。

1.3.4患侧卧位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一枕头,避免患者肩受压在体下。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患肘伸展,前臂后旋,手自然呈背屈位。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健侧腿屈曲于前面的枕头上。

1.3.5肢体被动运动①由护士摆放肢置,进行运动训练。先从健侧开始,参照健侧的活动范围及幅度再做患侧肢体运动,并依照瘫痪自然恢复的顺序进行。开始活动量要小,在不引起异常反应和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活动量。②肢体自助被动运动。上肢运动: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利用健侧上肢的力量带动患侧的活动,先上举3次,再向左右旋及外展各3次,可与被动运动交替进行。下肢夹腿运动:双腿屈曲,足踏床面先把两膝分开呈外旋位,然后让患者主动伸屈健腿数次,缓慢诱导患肢伸展,嘱病人不要过于用力下蹬,以免出现内收内旋。③床上翻身。患者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练习前方上举,同时可伸向侧方,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屈曲的双腿倒向该侧位至侧卧位然后呈仰卧位,在以同法翻向另一侧,每侧进行3次,注意翻身时头一定先转向该侧。

2结果

肢体功能评定是根据偏瘫分级法判定。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别无变化。本组50例病人中,显效13例,占26%;有效18例,占36%;无效19例,占38%。

3讨论

脑卒中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其功能改善取决于运动功能恢复。早期的运动功能与远期的生活能力密切相关,两者属不同障碍层次,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恢复级别越高,后者改善程度越明显[2]。康复护理注意事项:康复护理开展的时间越早越好,应在保障头颅不受震动的基础上,以翻身拍背被动运动瘫肢及正确摆放瘫肢为主;无康复科且康复须早期进行时,康复主要由家属或陪护完成,必须重视对其进行康复知识、技巧方法的指导和培训;注意动作完成的质量,特别重视正常步态训练,提高步行质量,而不是单独注意肌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刁建生,沈敏杰.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1999,3(2):204.

第4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穴位按摩法;脑梗塞;瘫痪

脑梗塞疾病较为常见,中医学表明其属于“中风”范畴。中老年人最为堪忧,且青年亦有发生。为有效帮助脑梗塞瘫痪病人走出病痛的折磨,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选择穴位按摩法对5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了治疗,获得满意结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救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58例,男35例,女23例;发病年龄38-72岁,患病时间长达2周-2年。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996)》;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内科年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7)》。纳入标准[2]:符合脑卒中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经MRI、CT诊断确诊为脑梗塞;病程超过2周以上,且急性期后病情有所稳定。

1.2方法

1.2.1取穴 取头部悬颅、后颈、曲鬓、百会、太阳、凤池穴;取上肢曲池、肩髃、合谷穴;取背部及下肢伏兔、解溪、足三里、阳陵泉、委中、风市、昆仑、大肠俞、肾俞、膈俞、肝俞、环跳、肺俞穴。

1.2.2 手法 选用一指禅推法、点法、滚法、搓法、拿揉法、拍打法、关节活动法等重要手法进行治疗。

2护理方法

2.1背部及下肢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指禅推法、滚法施于背部两侧,自上而下往返操作进行5遍,点揉肠俞、肾俞、膈俞、肝俞等穴位。腿部及大小腿后侧选择滚法进行治疗,腰椎两侧、承山、委中、环跳、昆仑为治疗部位进行重点操作,同时与患肢被动活动及腰部后伸活动相配合,选取拍打法对患肢进行操作,时间为10分钟。之后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下肢部自骸前上棘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裸关节及足背选取滚法进行治疗,伏兔、解溪、足三里为重点穴位,另外与膝、髋、裸关节的被动活动相结合进行治疗。之后选择点揉法和拿法于大腿内外侧及膝关节周围进行操作,阳陵泉、风市为重点穴位。最后,选择拍打法、搓法于下肢进行操作,时间大约为10分钟。

2.2头面颈项部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自百会至太阳、后顶及曲鬓一线选择一指禅推法进行操作,5分钟后选择点揉法在颈部对肩井、拿风池进行操作。伴有面瘫者利用点揉法、一指禅推法对晴明、阳白、印堂、地仓、下关等穴位进行操作,其手法柔和,以患侧为重,避免颜面肌肤受到损伤,最后拿风池、合谷完成治疗。假性球麻痹者拿揉风池、点揉廉泉即可。

2.3上肢部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选择滚法在患侧上臂外侧、前侧及颈项两侧、肩胛周围进行操作,腕、肩、肘关节被动活动相配合,以肩髃、合谷、曲池穴位为重点进行治疗,之后从肩部至腕部选择拿法进行治疗,最后捻揉指间关节,进行屈伸、拔伸运动。

每次治疗时间为1个小时,7次为一个疗程,进行治疗操作共三个疗程。

3结果

经过治疗,58例脑梗塞患者康复水平良好。总线效率为93.1%,具体情况见表1。由结果可知,发病年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较小,病程短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表1 患者病程、年龄与疗效的统计

4讨论

西医表明脑梗塞是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诱使脑动脉管腔狭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促使血栓的形成,使得动脉狭窄逐渐加重直至完全闭塞,发生缺氧、坏死、缺血等事件,最终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而中医学则表明脑梗塞为火、痰、气、血、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因脉络阻滞而使肢体受到损伤。对此,早期康复治疗尤为重要,能够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因刺激大脑发生反应性的突触进而形成,通过轴突的侧枝,周围神经组织可以芽生,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进行支配,而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则促使神经反馈回路且得到重建。我院治疗过程中以调阳气以促动为指导思想,对静脉经脉进行疏通,祛风化痰、行气活血、滑利关节,以促使肌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其作用主要为:①按摩对骨骼肌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促使关节的滑利。②头部进行按摩能够对脑神经功能进行重建,有利于血液循环的有效改善,在侧支循环建立的基础上,脑神经功能也可得到有效恢复。所以,病程相对较短的患者,早期对头部进行治疗具有尤为良好的效果。而进行肢体的推拿,可对周身经脉进行调整,有利于阴阳气血平衡的有效协调,使脑部有关区域神经得以兴奋,具有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功能的作用。

滚法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选择拍打法进行操作能够促使神经兴奋,使阳气振奋,具有宣通营卫的功效;拿捏法能够泻热化痰、具有祛风之功效;一指禅推法能够通经络,行气血。配合这些手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扩张血管,使局部血流量得以增加,促使血液循环逐渐加快,进而对肌肉耐受力及弹力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可避免患者肌萎缩的发生。

对于患者而言,按摩是一种被动活动,患者患侧的摇法、扳法的操作尤为重要,其具有分离黏连、滑利关节、舒筋活血的作用,有利于关节活动的改善。另外,点法能够宣通气血,使筋脉得到疏通,与揉法相配合能够达到解除筋脉膜滑囊粘连、缓解韧带痉挛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肌体功能确切恢复,对脑梗塞瘫痪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功效。

总而言之,脑梗塞瘫痪病人的病情十分复杂,应配合相应的穴位按摩法对其进行治疗,注意操作手法与护理要点,全方位的针对患者瘫痪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才能促使偏瘫患者病情的有效看康复。

参考文献:

第5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锻炼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7月~2004年1月住院脑卒中患者72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死57例;女46例,男26例;年龄39~87岁;均为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14~47天。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①保持正确的和功能位置:各种宜经常变换,早期应2~3小时更换1次。②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采取正确的有利于关节的活动度。

按摩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开始轻柔,然后逐渐加强。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对结抗肌予以安抚性按摩,使其放松。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后座小关节活动。对肢体关节作屈、伸、内旋、外旋被动锻炼,尤其做髋关节等活动时,动作轻柔和活动幅度要适宜。在患者体力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自我按摩或用健侧上肢对患者上下肢的锻炼,如肩关节的活动可以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慢慢举起,逐渐锻炼直到能把患侧手举过头顶。

转移和平衡训练: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当患者能进行翻身时,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为了预防性低血压,床头的高度应逐渐抬高)。脑梗死发病后1周、脑出血发病后4周,可以开始这项锻炼,先从健侧做起,从需要人帮助到独立做起,之后两腿下垂,坐在床边,进行平衡训练。72例中2周后可下地坐椅子32例能维持10分钟,可进行展位平衡、迈步和上下台阶23例。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

心理护理:支持、激励患者进行锻炼,同时使家庭社会予以患者最大的支持。

锻炼的强度:根据患者的状态和功能障碍的程度,决定功能锻炼的强度。

锻炼的顺序:①按摩侧肢关节肌肉组织。②做各种关节屈伸运动,先近端,后远端。③保持正常的卧位。④患侧肢体放置功能位。

锻炼的时间:病情允许尽早在24小时内进行活动,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订锻炼计划。

结 果

本组72例中,跟腱痉挛1例,无1例发生肌萎缩、静脉炎、静脉血栓和褥疮,步行行走恢复39例(54%),62例坐位、站立位达到平衡(86%)。

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有效的功能锻炼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提高锻炼的主动性和达到良好的效果,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早期的功能锻炼给患者以静态的、被动的抗痉挛治疗为主,采取被动患肢功能锻炼。一方面,增强患侧感觉的刺激输入,降低患者对偏瘫肢体的忽略现象;另一方面,既防止关节活动范围低下,又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加强了健侧肢体的锻炼。

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状态,医护密切配合,制订适合患者的锻炼强度、时间,个体化、系统化的计划。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可能的功能锻炼,既可增加患者坚持锻炼的信心,又利于护理工作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第6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褥疮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2-122-01

    1临床资料

    患者15例,年龄在40至70岁之间,男性病人10例,女性病人5例,城镇病人4例,农村病人11例,,肺Ca 2例,瘫痪病人8例,糖尿病1例、脑中风3例、老年性痴呆1例。10例为褥疮炎润期,5例为溃疡期,面积最大达6×1 1cm,均发生在骶尾部。

    2 潜在问题的观察

    褥疮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因此,应经常对危重病员和长期卧床病员认真细致地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交接班时严格仔细地交接护理措施,防止继发褥疮感染。

    3诱因的观察

    3.1 活动能力下降: 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够变换姿势.缓解因持续受压引起的麻木、疼痛等不同情况,造成局部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

    3.2  老年体质:老年人皮肤血运差,修复损伤慢,运送和清除代谢物速度减慢,皮肤胶质弹性纤维减少,皮下脂肪变薄,使皮肤抵抗外力的能力降低;皮肤的调节能力下降,影响皮肤抵抗冲击力的能力,所以易发生褥疮。

    3.3  感受能力下降?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等病人,知觉感受能力受损,从而影响病人自行随意变换的活动能力。

    3.4 排泻物和分泌物的刺激:过度排汗.伤口渗出液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情况,会使皮肤浸泡变软,皮肤弹性下降时,一但受外力侵害,皮肤易损伤,从而发生褥疮。

    3.5 营养不良: 当机体内蛋白质降低时,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皮肤弹性降低,影响组织对压力的承受能力,阻碍了细胞间氧气和废物的交换,减少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使机体易发生褥疮。

    4 褥疮发生后的护理

    4.1 增加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并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如口服维生素C、硫酸锌,以努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如病人不能进食,可采取鼻饲法,必要时输入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以补充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营养,使病人的营养状况在短期内得以改善。

    4.2 防止局部受压: 尽量减少疮面和周围的压迫,可使用褥疮护理气垫床,或在褥疮周围放置气垫,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就移动一次,减少疮面的直接压迫。气垫套应每周高压消毒2次,保持清洁。建立翻身卡,坚持每1-2小时翻身1次,在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的动作,检查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并用50%酒精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3 保持干燥,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 对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保持床铺和被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渣屑,不可使用掉瓷或有裂损的便器,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并可在便盆上垫软纸或绵垫,以防擦伤皮肤。

    4.4 疮面的处理:

    首先应清除疮面的坏死组织,对疮面周围组织用酒精棉球或盐水棉球消毒,并用2%双氧水清洗至疮面不起泡沫为止,用3-5%碘酒涂擦患处,呋喃唑酮25片、甲硝唑20片、复方磺胺甲恶唑30片捻碎混合浸泡的无菌纱布覆盖在疮面上,每日换1次,并用60W鹅颈灯距疮面30cm处照射15分钟,每日1次,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5 用药原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肉芽增生和组织的修复,防止感染。改善微循环,改善创面的营养,增加疮面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双氧水可清除脓性分泌物,预防厌氧菌生长。

    5 讨论

第7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风险时段 管理 护理纠纷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患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重视风险时段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护理风险时段包括:节假日前后、节假日、双休日、交接班前后、护士独立工作时等。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引发的诉讼越来越多,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预见性,使医院在纠纷的处理过程中许多时候经常处于被动状态,通过我们多年来重视对风险时段的管理,科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提高,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科室护理质量得到保障,社会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  原因分析

   

根据护理部统计的2000年~2005年全院护理差错发生,风险时段的差错发生率占六年来差错发生的 85.6%,我们认真分析了风险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节假日前后:节日前,由于有的护士对节日有许多安排,心里老有掂记,工作时精力不集中。节日后,节日综合症,不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体力透支。节假日、双休日 护士少、领导休息、护士的慎独精神缺乏。交接班前后 护士之间工作缺乏连续性,交接不认真。护士独立工作时,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  管理方法 

   

依据分析的风险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制定了管理规定。

2.1   根据护理部的安排,将全院护士长进行分组管理分为四个大组,科研训练组、质量管理组、医院感染管理组、表格组,这四个组配合护理部进行工作检查。他们的检查的重点由组长安排,主要针对上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的查,每月两次,并在下月初将查房的结果上报护理部。

2.2  护士长值班查房   每月由两名护士长对全院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特别在风险时段采取重点检查,着重在中午护士疲劳情况、下午护士独立工作的时候、晚夜班夜深人静的时候,检查护士落实规章制度的情况。

2.3  科室护士长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查房   护理部要求科室护士长双休日必须要进行一次查房,我们采取不定期不定时查房,并注意观察护士工作时科室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情况,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弹性排班,使有限的人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国家实行节假日长假以后,我院在七天的长假中每天均安排两名科室护士长进行值班,而且每个班次必须查到,并在查房过程中帮助解决科室存在的问题,以上三种情况为护理部掌握全院的护理质量提供了依据。

2.4   差错分析会   我们非常重视对差错的分析,对于科室出现的每一例差错和纠纷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上都要进行分析,不一味的指责护士,而是找出原因后,制定出整改的措施,明确责任。不以解决差错的发生为目的,而是以预防和杜绝差错的不再发生为突破口,以此也了解护士的思想及家庭问题,有能力的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以减少和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

2.5  护理部每季度的质量分析会   重视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的全院护理质量分析,各护理单元各有特点,各位护士长的管理各有高招,认真听取她们的分析,以解决科室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引起我们重视的地方和她们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法,对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防微杜渐。

2.6   交接班前后  我们要求护士必须提前10分钟到科室交接物品,工作中要精力集中,对新入病人、老年病人、手术病人、术后病人、瘫痪病人认真做到床旁交接,对皮肤、管道、口腔、 床单位等进行交接。

3    体会

   

通过对风险时段的认真管理,病人对科室的满意度提高至95%以上,风险时段发生的护理差错大大减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在工作中时时提醒护士注意风险时段的工作,要提高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大管理力度,使护患的合法权益均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第8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人体力学 平衡原理 预防压疮

中图分类号:R75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19-02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以往我国称之为褥疮 。1999年欧洲压力性溃疡顾问小组将压疮定义为:由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或)其结合力所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为了达到准确、清晰、简明、实用且能将不同分期的压疮以及压疮与其它创伤鉴别开来的目的,最近美国国家压力性溃疡顾问小组将压疮的定义更新为:在多种促成因素或混合因素条件下,由于持续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和(或)摩擦力所致的、发生于骨隆突出的局部皮肤和(或)深部组织损伤 ,并将深部组织损害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压疮,同时提议在原来的淤血红润期、炎润期、浅度溃疡期及坏死溃疡期四期基础上增加了可疑深部组织损害、未分期压疮的六期分期法[1]

1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 1 )活动能力下降: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够以变换姿势、的方式缓解因持续受压所引起的麻木 、疼痛等不适情况。一旦病人活动能力下降,不能自动随意的变换造成局部长期受压就易发生褥疮 。(2)年老:老年人皮肤血运差,修复损伤慢,皮肤胶质弹性纤维减少,皮下脂肪薄,使皮肤抵御外力的能力降低。(3)感受能力下降: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脑中风,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等使知觉感受能力受损,从而影响病人寻求协助或自行随意改变姿势的活动。(4)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过度排汗、伤口渗出液、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情况,会使皮肤侵泡变软,皮肤弹性下降时,一旦外力侵害皮肤的完整性极易受损,而发生压疮。有研究表明,大便失禁病人压疮的发生率为无大便失禁病人的3倍.(5)摩擦力和剪刀力:长期维持半卧位时,摩擦力、剪刀力是尾部发生压疮的最常见原因[2]。(6)营养:指食物的摄取情况 ,营养不良体内蛋白降低时 ,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皮肤弹性降低进而影响组织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2压疮发生的机制及好发部位

实验研究已从病理改变上分析出压疮发生的病理衍变。它是局部组织处于持续而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实验证实毛细血管压力为15.75---22.5mmhg[3],组织受到长时间超过20mmhg的压力便可造成组织缺血性损害而导致压疮。好发部位为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肩胛骨、骶尾骨、股骨大粗隆、坐骨结节、外踝、足跟或枕后等[4]。

3原因

3.1分析以上因素我们可知感觉障碍的病人由于其对损害性压迫不敏感,易发生固定时间延长。这与活动范围受限及不能自主运动,产生的后果都是导致身体持续固定于一种不舒适的上,这种必然使某一部位持续接受身体体重的压迫。

3.2同时不舒适或不平衡的必然导致关节过度扭曲,造成关节处骨突起更突出于体表。这种骨突起可架起其他皮肤而直接接触床单,这必然导致身体的重量集中于骨隆起部位,使这些部位承受更多的重压,于是产生骨突起部位严重的血运障碍。可见舒适在压疮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危险因素中摩擦力、剪切力对压疮的发生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如何保持舒适,避免力学因素对自身损害的人体力学应用预防压疮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4与压疮发生有关的力学因素

4.1压力:只支持平面对受压部位的压力,对局部组织的压力主要有重力引起。

4.2 摩擦力:人体处于不稳定的有持续倾滑的趋势时,其支撑面就受到支持平面对其的摩擦力。

4.3 剪切力:是发生在座位靠背时,其骶骨受到的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而其骶骨处皮肤收到床单对其向上的摩擦力,这两对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皮下组织疏松,这两个力的作用之和使皮肤与骨连接不牢固,长期座位会引起骶尾部皮肤与骶骨错位,从而引起皮下血管扭曲受压而产生局部血运障碍

5平衡原理及应用平衡原理的意义

5.1平衡原理:物体重心低,支撑面大,重力线在支撑面内时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当人侧卧时,两腿前后分开,支撑面较宽,平衡的稳度就大。

5.2 意义:(1)人体处于稳定姿势就不易受重力影响使身体倾滑 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摩擦力对皮肤的影响。(2)平衡使关节不过扭曲,从而使关节突起回缩,不突于体表,它的目的是使身体平面受压代替骨隆突受压。

6人体力学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6.1减轻压迫

6.1.1使用弹性物体。当人仰卧位时,骶尾部是支撑臀部体重的主要压迫的主要压迫点,在其后部垫棉垫或其他有弹性松软的物体,可用这些物体对臀部产生的弹力来缓冲重力对骶骨的压迫。

6.1.2保持稳定平衡的姿势 。测卧位时,使病人屈髋屈膝,两腿前后分开,身下的臂向前略伸,身上的臂前伸与腋成30度角,可增大接触面积。

6.1.3使用压力减少平面。过于消瘦的病人,无论身体处于何种 ,其骨隆突部位都较正常人为多而易发生多处压疮,为了避免身体多处部位受压可采用气垫床,这种压力减少平面可通过定时充气放气起到按摩骨突出部位的作用。

7避免出现剪切力

当床头太高30度时就会发生剪切力和骶部受压,因此尽可能避免使床头抬高超过这个高度,必须抬高时可在骶尾部垫气圈,架空骶尾部以臀部丰富的皮下脂肪代替骶骨承担身体体重。

8减轻皮肤摩擦

8.1保持稳定。清醒的偏瘫病人或躁动的偏瘫病人易向瘫痪侧翻身而使瘫痪侧受压,而患侧肢体通常有营养不良或水肿,一旦受压易发生压疮。平卧时,在患侧身下垫软垫,使病人处于患侧稍高于健侧的,这样即使病人健侧人为用力翻转也不会使患侧受压。

8.2将易受压部位抬起。肌力二级的瘫痪病人患肢可在床上平移而不能抗地心引力,当其患肢平移时它的皮肤不可避免的受到摩擦,特别是骨突起部位,可使用棉垫将足踝垫起架空。

8.3使用提示床单帮助病人在床上移动。它使皮肤与床单之间无移动,而通过,床单与褥子之间的移动变换病人,这是避免护理人员移动病人过程中发生皮肤擦伤的一个有效办法。将人体力学应用于压疮的预防中,可使护理人员在掌握压疮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科学的采取措施,并有效的预防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 童金荣, 石平荣.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2):163.

[2] 郑修霞主编.护理学基础[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45.

第9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范文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脑力劳动增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年龄跨度增大,发病率增高。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变革。由此我科加强了脑血管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脑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促进康复,收到了良好效果。笔者通过 2011- 01 ~ 2012 - 12 两年间神经内科 840 例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改变观念,提高护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是现代医院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能否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有无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履行教育的职责能力。要认识到护士对病人的直接帮助,并不能完全解决健康问题,重要是指导病人进行自身护理,正确理解健康的定义。

1.1 继续教育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 知识更新是转变观念的基础。对脑血管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首先要从预防知识着手进行宣教,逐渐扩展到心理卫生保健、老年卫生保健、

安全教育,再从新业务、新技术脑血管治疗及其新进展方面进行教育。护士要做好健康教育还应具备一些边缘学知识,如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使他们认知疾病与健康,从而接受宣传教育。

1.2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桥梁 脑血管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特别繁琐,病人后遗症多,交谈和配合都有困难,病情变化快,观察和治疗都要及时准确。因此,护士付出大于索取,这需要护士具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用“天使”形象来挽救患者,使患者坚定战胜病魔和死神的信心。

2 健康教育需要护士、医生、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参与一个完整优质的健康教育离不开护士、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首先,通过互相沟通了解,护士才能制订符合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只有相互配合,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实施,达到预想效果。

3 健康教育方式要合理

由于脑血管病人病情复杂,有精神因素,也有病理因素,且年龄和知识层次差别很大,故健康教育方法应符合个体化的需要与期望,才会达到满意效果。

3.1 随机性教育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时期的健康问题及心理状态进行随机教育,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可贯穿于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如作输液治疗中,给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讲解,应在健侧肢体进行输液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病员出现肩手综合征,勿因患侧肢体不动,易于输液而在患肢进行,这样,患者容易配合治疗,其家属也能理解。

3.2 示范性教育 示范性教育适用于某些基础护理和康复锻炼方法,引导病人及其家属方法和行为规范化,如瘫痪病人的摆放,要预防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病人的翻身和拍背,可避免褥疮、尿路感染和坠积性肺炎产生;运动障碍病人要减少长期不运动引起的关节粘连和肌腱挛缩,做好被动运动,注意操作要点及幅度和数量;对感觉障碍病人的教育,要注意防止意外伤和烫伤,保证治疗顺利。护士通过早期给予的被动活动护理,逐渐教病人及其家属协助,再转变为主动自护,使病人及其家属受益,护士也减轻了部分工作量。

3.3 计划性教育 根据入院时资料收集教育内容及其计划的制定,对有共同性问题的病人,进行有计划和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通过宣传卡、健康教育处方和工休座谈会的方式,对有不同问题的病人面对面解答,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治疗,预防疾病不同阶段的注意点,使病人通过转变行为和自我防护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取得康复效果。

3.4 现身示教 把有关的疾病知识和康复技巧教给知识层次高、宣教能力强的病人及其家属,由他们现身说法,将健康教育传播给其他病人,达到普遍掌握自我保健方法的目的。

4 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健康教育要程序化 护士在准确评估病人的健康需求后,制定可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了解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早期信号和预防措施。

4.2 教育要循序渐进,注意语言沟通 成年人平均一次只能记住 5 ~ 7 点内容〔1〕,为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的记忆,每次教育指导 3~ 4 点或操作的某一步骤,不益多教,以免因烦琐而导致其失去学习的信心。如脑卒中病人家属刚学会了翻身和拍背,紧接着又学肢体的运动和头部的防动,这会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心理负担和护理压力,既担心褥疮,又怕加重出血,结果一点也不配合,反而疑问重重。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护士素质优劣的标志。护士重视语言的学习和修养,自觉运用文明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护理和复苏病人的心灵,特别对智力和心理障碍的病人,交谈时宜用轻柔口气,但绝不能用与孩童说话的口气进行(小孩病员例外),否则会加重病人的心理障碍,影响健康教育。

4.3 加强对健康教育的评价 健康教育不是一种形式,应注重实效,真正让病人得到康复。了解病人及其家属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掌握的程度,作出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直接提问等方式了解,且通过每月之间的病人的并发症和康复率变化作出效果评价,以促进脑血管病人健康教育的完善,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对 840 例病人实施入院、住院和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256 例绝对卧床一月以上的重危病人,发生褥疮 4 例,烫伤 9 例,尿路感染 3 例,肺部感染 5例;370 例偏瘫病人经健康教育,297 例恢复健康,58 例能自我护理,5 例发生肌萎缩不能自我护理;其他脑血管病人未发生临床并发症。840 例病人出院时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满意度 90%,直接反映了科室的健康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