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第1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摘要】浅谈八千余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八千例内固定取出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特殊观察要点,康复原则以及出院指导。 结果:八千余例内固定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2天(同类同期病人住院需3天),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大大减少,而且患者的治愈率接近100%,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内固定;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固定是用钢板、螺钉、克氏针、髓内针等内置物,使复位后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以利于伤肢早期功能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骨折并发症。内固定需要取出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过早。如遇有感染、内固定弯曲、松动、折断或螺丝钉脱出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内固定取出时间,一般股骨2年,胫骨1年,前臂及肱骨1.5-2年,但还要结合临床与X线片情况,以免取出过早而发生再骨折或其他并发症。我院骨科是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每年的手术量高达数万次,虽已开放骨科床位三百余张,可依然不能满足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院骨科于2007年2月专辟一个病房区域,成立了日间病房,其收治对象绝大多数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标准达临床和骨科双重标准的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骨科日间病房病区自2007年2月成立以来,共收治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六千余例,此类患者入住我病区之前,均经我院门诊骨科医师接诊后预约登记的,他们均已符合内固定取出的双重标准,即骨科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一是局部无压痛,无叩击痛,无异常活动,无畸形。二是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三是功能恢复,去外固定后,上肢可向前平举并持重1KG,下肢不扶拐可走3min,不少于30步,无畸形。(2)骨性愈合标准:一是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二是X线显示骨小梁已通过骨折线。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1)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2)使病人有思想准备,能主动配合治疗。向病人介绍麻醉和手术情况,介绍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等,嘱咐吸烟病人术前禁烟以减少术后咳嗽、咳痰和肺部并发症。3)皮肤准备:术前应洗澡和更衣,保持皮肤清洁。4)胃肠道准备:遵嘱禁食水,必要时清洁灌肠。 5)膀胱的准备:病人入手术室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 6)手术前晚及术晨的准备:手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手术晨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核实,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等,除急症手术外应推迟手术日期;手术前,根据医嘱给予麻醉前用药;登记并保管病人的重要财物。病人的假牙应该取下,以免麻醉或手术中脱落或误吸。

2.2 术后常规护理:

1)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要定时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测量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2)安置和协助病人活动:应根据麻醉、手术和病人状态,安置适当,原则上,应当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包括患肢局部循环)、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内引流)、而且使病人比较舒服。在病情许可时,要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3)镇痛和镇静:较轻的疼痛可用安置、固定伤口、镇静催眠药等方法处理,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发症(感染、缺血等)的 症状,应通知医师详细检查。4)伤口和引流管的处理: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挤压,并观察色、质、量。5)术后基础护理:帮助病人进食,排大小便,洗漱!

2.3 术后特殊观察要点:

2.3.1术后血循环障碍的观察:(1)引起患肢血循环障碍的原因有: 绷带石膏包扎过紧,患肢严重肿胀,术中造成血管损伤(2)血液循环障碍,轻者造成局部压疮,重者可引起骨筋膜综合症,导致肢体坏死,使骨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对肢体缺血的症状和体征,有5个“P”字记忆法,即①Painless:由疼痛转为无痛;②Pallar:苍白;③paresthesia:感觉异常:④paralysis:麻痹:⑤pulsesessness:无脉。

2.3.2术后感染征象的观察:伤口感染多在术后3—7天表现明显,如出现伤口疼痛或呈脉搏跳动一致的搏动性疼痛,局部红、肿、压痛,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

2.4 康复训练原则: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锻炼以围绕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 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2.5 出院指导:

2.5.1出院计划的制定内容:

①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②饮食:高蛋白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③休息。 ④药物: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人,出院前应带好出院带药,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停药指征。⑤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非常重要。⑥门诊随访

第2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3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effects on orthopaedic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50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2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observation group is made of high quality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care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after days, days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days, days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 orthopedic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exact results.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he orthopaedic diabetes; Perioperative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上升,饮食规律也开始多元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对于需手术治疗患者来说,无疑是加重手术风险,且加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对于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风险[1]。因此,该院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取的50例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对象为该院的5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的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15例为男性患者,1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68.25±3.28)岁。对照组:14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为(69.88±2.45)岁。两组骨科糖尿病患者相比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对患者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护理方式: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其中包括:(1)术前护理:①术前检查: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主要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糖指标、心电图以及尿糖指标等,并做好详细护理记录,且术前控制患者的饮食,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防止患者出现皮肤受损现象,同时还需做好相应的并发症预防工作,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血运情况,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现象。②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加上担心手术效果,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在此类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以往的成功案例,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一一耐心解答,并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心以及爱护,让患者感觉到亲切感以及安全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应先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合适温度,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在称呼患者时,禁止使用床号、住院号等,应亲切呼唤患者姓名或小名,降低患者的紧张感。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血糖指标,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手术医生,并立即采取处理。

(3)术后护理:待患者麻醉逐渐消失时,便可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且告知患者和其家属,应严格按照科学饮食规律,控制患者每日脂肪、糖类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每日的热量需求,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促使患者的恢复。术后还可使用软枕将患者换肢垫高,促使患者的血液循环,且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颜色和量,并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恢复情况,以防出现渗漏、出血、感染等现象,对于昏迷患者,可定期给予患者全身按摩,以防出现压疮现象,同时还需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以及对于留置尿管患者,帮助患者进行外清洁,以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现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使用统计学的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2011年起,我国便开始广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所以“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当今掀起一波热潮,而优质护理的主要目标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其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为患者一遍一遍的讲解药物的相关作用,并对情绪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换取患者的配合和信任,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且在生活中,对患者嘘寒问暖,在护理期间深入患者的思想,做到视患者如亲人,能为患者排忧解难[3]。

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重心为完成医嘱,工作模式为机械性,而该院在引入优质护理后,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仅护理质量有所上升,护患纠纷也明显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4]。

第3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方法:对20例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规使用胰岛素调节围手术期血糖,注意胰岛素用药护理,将血糖控制在控腹

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骨科疾病的痊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围手术期正规使用胰岛素有效调控血糖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骨科疾病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1-02

糖尿病是骨科病人常见并发病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差,骨质疏松发生率又高,并发感染或内固定松动和出现并发症可能性大,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很有必要。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并存糖尿病的骨疾病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岁。所患骨疾病种类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采用治疗方法有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空心钉肉固定、UHS内固定、伽玛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梳摘除等。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和饮食护理。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注意其心理变化。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患关系,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倾听,最大限度地诱导患者的心理适应性。与营养师配合,按患者体重(kg)确定饮食,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合理搭配膳食,改进烹调方法,做到定时、定量、定餐。同时,注意戒烟,充分休息。

2.1.2术前血糖监测和控制。术前进行常规检查,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各种降糖药,及时纠正不良反应。开放性手术患者,在手术前3d停服降糖药,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手术当日晨皮下注射剂量减少1/3~2/3,术前准备要求血糖空腹控制在7.25~8.34mmol/L(130~150mg/d),24h尿糖少于5~10g,无酮症和酸中毒。非开放性手术患者可不必改变治疗方案,定时查血糖、尿糖。

2.2术中血糖监测。当空腹血糖

2.3术中抗生素使用。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血细胞、淋巴细胞功能低下,干扰抗体的生成,组织抑制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下降,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对无感染的患者,也应主张在术前2d~3d使用抗生素,以使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由于组织的血流障碍或供血不足,术前30L,常规从静脉给足量抗生素,术中在术野局部放置抗生素,增加局部组织的抗生素浓度,有利于抗感染的效果,术后抗生系使用持续5d~7d或控制住感染为止。

2.4麻醉选择。局部麻醉或硬膜处麻醉对糠尿病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小、全身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大,刺激血糖的上升,同时不利于有无低血糖性休克的观察。因此,应避免使用全身麻醉。

2.5术后血糖监测及护理。麻醉过后即可进食,要掌握科学合理的饮食知识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基础。饮食中营养素、糖、蛋白质及脂肪的分配比例要适当,根据医师指导,合理使用葡萄糖与胰岛素,监测血糖、尿糖,纠正电解质紊乱;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将血糖控制在基本正常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病人需要,促进康复。术后患肢用软枕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观察肢端血运情况,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量,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伤口干燥,定时更换敷料,预防伤口感染,定时翻身局部按摩,必要时使用气垫床,翻身时注意患肢正确姿势,患肢要处于中立外展位,防止内收或外旋,而造成固定松动或关节脱位。还要做好口腔护理、尿管护理,预防感染。

3小结

对糖尿病患者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是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糖控制,并做好饮食、用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第4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第5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纽曼系统模式;围手术期;骨科手术;焦虑;疼痛;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

纽曼的系统模式其主要包括3个部分,压力源、机体防御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1]。手术对人产生的压力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生理、心理反应,反应过于强烈者可突破机体的易变防线、正常防线、抵抗防线等,损害机体结构及引起系统功能紊乱[1],从而影响手术的整个过程和治疗过程[2]。我们应用纽曼护理模式,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年龄35~65岁。全部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男50例,女50例,其中膝关节表面置换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0例、股骨头置换14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44例。随机将100例骨科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诊断、治疗、文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措施,术后回访。干预组应用纽曼系统模式为指导采用自编的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单准确评估压力源,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并确立问题,得出护理诊断,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三级预防维持基础结构和正常防御功能,帮助护理对象安全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①评估压力源:在纽曼系统模式中,人被定义为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的一种整体系统[5]。通过术前与患者的接触,对患者承受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并确定护理诊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焦虑的原因: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少,担心手术预后及失败,担心费用高及家庭经济状况,对生活和工作能力表示担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②确定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焦虑程度减轻,术中积极配合,术后疼痛程度减轻;③制定护理措施:一级预防措施:在纽曼系统中,一级预防是指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为强化机体的弹性防线,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重点是保护正常防御线增强弹性防御线,防止手术患者压力源侵入,采取减少或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措施包括手术室护士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情,评估患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指导术前饮食及禁食情况,做术前一些相关的健康指导,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麻醉医生,手术过程和效果及注意事项。并且介绍手术成功者的事例,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减少术前患者不利于手术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二级预防:重点是增强内部抵抗机制,减轻或消除压力反应,恢复机体稳定性。二级预防是整个系统的最内层,增强识别机制以及强化抵抗线是此阶段的重点,也就是对手术患者护理中早期发现问题和积极采取护理措施。①增强自身识别机制: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有不同的反应,预防患者由于紧张而导致不利于整个手术过程的因素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关键在于护士早期观察发现、早期干预,做到提前预警;②强化抵抗线:a针对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由访视护士迎接患者,热情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陌生的压力。移动患者上手术床时动作轻柔,保暖遮挡,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告知患者。协助摆放麻醉,巡回护士守护患者旁给予抚摸安慰消除患者的各种复杂心理,保持机体的稳定性。手术摆放时给予保护垫防止压伤,及电刀烫伤;b为患者手术切口消毒时要防止碘酒灼伤患者其他处的皮肤,保证消毒合格,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术中严格监督无菌操作,预防感染;c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器械的撞击声给予告知和解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三级预防: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及家属协助预防应激反应重复产生,使得个体系统达到再适应,并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稳定性。①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根据患者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及家庭成员的态度给予支持和鼓励,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

1.3 评定方法 焦虑评定采用焦虑自评表(SAS)[3],疼痛程度评定采用数字评分法[4]。满意度调查采用自编满意度表,焦虑评定为患者决定手术及术前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各1次,疼痛测定时间为术前访视后,患者手术后3 d。手术后第3天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差异的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近似正态,各组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计,组间采用以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比较(例,%)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决定手术后进行的首次焦虑水平评定结果显示,两组的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下,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在手术室护士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均较对照组在手术护士访视后和术后3 d的焦虑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所占百分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本资料说明,经过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对疼痛的感觉轻于对照组。表3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构成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纽曼系统模式是将人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完整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并维持平衡,其主要是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纽曼系统模式要求护士准确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压力源及服务系统对压力源的反应,采取三级预防的干预。在健康改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应激原,而手术本身也是应激原,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急刺激。骨科患者因急性创伤或由于长期的疼痛,关节功能改变等因素,是各种应急反应尤为增强。因此,将纽曼系统模式运用到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纽曼系统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减轻术前及术后的焦虑水平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轻松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 .

[3]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第6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快速康复理念;围术期;骨科;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a)-015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and techniqu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orthopedics.Methods 162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perioperative period,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and technique,the intranperative indexes,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levels of anxiety and pain,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 in two groups (P>0.05),the intranperative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on scores of SAS and pain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 week after operation,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Fast track surgery;Perioperative period;Orthopedic;Effect evaluation

快速康屠砟钍且恢滞ü减弱患者应激反应,维持患者生理功能稳定,降低并发症与减缓器官功能下降,最终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目的的一种多模式化的方案,是围术期重要的康复模式[1]。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的不断深入,麻醉技术及药物的不断更新,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管理,快速康复理念和技术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和护士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术前进行健康教育;缩短术前禁食水时间;跳过肠道准备阶段;术中保温操作及选取合适的术式;针对性地进行药物及液体管理;术后镇痛;术后各种管道管理;鼓励术后早期进食和早期活动等。目前大量文献显示[2-4],快速康复理念(FTS)在普通外科及妇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同。在骨科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涉及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等骨科择期手术,无严重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的手术患者中实施,能否应用到急诊、骨折和感染等手术中,既是临床的需求,也是今后发展和研究的方向[5]。本研究对在我院实施择期手术的骨科患者分别利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快速康复理念和技术进行管理,观察其对患者应激、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实施择期手术患者162例,男103例,女59例,年龄22~63岁,平均(45.7±3.9)岁。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患者,包括上、下肢骨折、关节置换等患者;②ASA分级Ⅰ~Ⅱ级;③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④意识清楚、思维能力及判断力正常,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男57例,女24例;年龄(46.1±2.7)岁;上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16例,关节置换者42例。观察组男56例,女25例;年龄(44.8±5.9)岁;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17例,关节置换者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包括术前给予营养支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术中注意患者保温;术后给予口服止痛片、帮助患者按摩健侧肢体及教授患者床上进行自我锻炼等。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和技术进行护理,成立由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理疗师以及患者共同参加的快速康复小组,具体方式如下。①术前2 d护理:给予患者讲解快速康复理念及技术并观看相关视频,让患者认识到术后早期进行锻炼的优势所在,进行术前呼吸功能、心功能储备锻炼;②术前12 h护理:区别于传统理念的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避免患者因极度口渴、饥饿造成术前焦虑应激,加剧手术风险,术前晚22:00予半流质宵夜,术前2 h根据患者饮水习惯给予进非碳酸饮料或温开水150~200 ml;③术中护理:对于手术中不涉及的部位进行保暖,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避免环境温度过低造成患者低体温,术中应用的液体常规进行预热至36℃,安装镇痛泵,术后指导患者根据疼痛评分正确自控镇痛;不留置导尿,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术后评估患者情况后首次排尿护士协助下患者使用助行器床边排尿;④术后护理:提前给予患者床铺进行预热处理,在保持必须的术后麻醉前提下尽量给予患者舒适,术后2 h对患者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后进100 ml温开水,无胃肠道不适反应者可以满足患者舒适要求可以每次200 ml逐渐恢复正常饮水,4 h后试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蛋羹等),术后6 h恢复普通饮食;④在不影响手术部位前提下鼓励患者床上做主动侧身活动及患肢肌肉静力收缩运动,医生评估手术出血及创口情况采用棉垫加3M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 h替代术区引流管留置,方便患者下床活动,减少术区创口感染。医生根据手术出血及创口情况留置引流管根据引流量情况建议24~36 h内拔出;⑤术后当天由康复师介入给患者制定个案康复训练指导计划,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⑥给予肢体循环气压治疗仪防止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⑦术后5 d若患者体温、饮食正常,换药未见切口感染,患者可自行活动且镇痛效果满意时即达出院标准,由骨科医生、责任护士和康复师共同跟踪患者的出院康复锻炼。

1.3评价指标

①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术中1 h、术中2 h、术后即刻监测患者鼻咽部温度、心率、血压、血糖,取其均值进行比较;②于术前、术后1 d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术后疼痛评分标准[6]对患者进行评分;③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④观察患者术后1周发生压疮、关节功能障碍、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鼻咽部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焦虑及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SAS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些意义(P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g后1周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Kehlet教授作为快速康复理念的先创者,认为快速康复具有以下优势:①促进肠蠕动回复,缩短肠麻痹时间;②增强患者运动能力,促进患者营养吸收;③理念要求饮食方面提倡经口进食与高蛋白饮食;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大量文献研究发现[7-10],快速康复理念在临床外科应用过程中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患者依从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同时针对手术本身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用药成本,避免过度医疗。从患者角度出发,快速康复理念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尽早回归社会,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尽可能维持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快速康复理念能够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和过度使用,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20世纪末,外科医生已经意识到许多术后并发症与围术期患者机体存在应激状态相关,快速康复模式能够通过一系列手段有效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1]。应激在外科学被定义为各种内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全身非特异性急性反应,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突出表现[12-13],严重的应激可以引发机体多脏器功能障碍。术后引起的疼痛、胃肠道反应、疲劳、代谢增加等都可通过激活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引发炎性应激反应。快速康复理念通过缩短禁食水时间、阻滞传入神经、多模式镇痛、微创手术、注意术中保温、限制术中液体入量等多种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快速康复理念提出的初衷正是基于改善手术的应激反应[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SA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理念和技术在骨科围术期中应用能够明显改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对医院来说可以提高病床周转率及医疗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何凌霄,宁宁,王雅琴,等.我国快速康复外科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医学研究所学报,2014,27(8):895-897.

[2]苏超,刘伟峰.快速康复理念在胃肠外科围术期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5,28(4):877-879.

[3]郭素华,梁小如,庄海静,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135-138.

[4]林海燕,李晰,陈秀琼,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7):187-189.

[5]廖春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o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154.

[6]张焱辉.快速康复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6,34(6):666-668.

[7]李琼,曾巧红,饶文仙,等.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19-121,125.

[8]郭莉萍,谢丽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68-170.

[9]罗艳卓,曹劲松,宣兆博,等.快速康复理念在肋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4):114-115.

[10]陶春芬.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3):113-115.

[11]岑彩虹,钟向萍,李蝶蓉,等.快速康复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34):3490-3492.

[12]单葵顺,邓晨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4):637-639.

[13]王娜娜,薛佳,曹正圆,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6):518-520.

[14]柳倩.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使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0):1213-1215.

[15]张龙秋.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7):873.

第7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骨科;艾滋病;围术期;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是带有包膜的RNA反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1],随着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人得到规范性治疗,生存期得到延长,合并骨科疾病需要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我院作为广西艾滋病防治中心,承担着全区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疗,2013年—2016年本科收治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手术病人32例,现将围术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病人,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5.3岁;性接触传播21例,静脉吸毒传播11例。

1.2疾病特点

32例病人均为择期手术,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骨折2例和胫腓骨骨折3例,跟骨和肱骨骨折各1例,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结核16例;合并截瘫4例;其中5例有海洛因依赖,合并口腔真菌感染15例,隐性脑膜炎2例,贫血7例,低蛋白血症13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200个/L15例,≤200个/L17例。1.3治疗和转归根据合并骨科疾病的种类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骨折切开复位7例,髓核摘除术2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6例。术前抗病毒治疗11例,术后抗病毒12例,未抗病毒治疗9例,术前脊柱结核规范抗结核治疗都达4周~8周,并都使用抗生素;肺部感染2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深静脉血栓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颅内感染1例(髓核摘除术),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股骨骨折、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各1例),新发压疮1例(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伤口感染2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1例、跟骨骨折术后1例),死亡1例(髓核摘除术)。CD4+T淋巴细胞在每升90个~870个。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了解CD4+T淋巴细胞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了解机体免疫状况和病程进展[2],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及手术耐受性;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者,适量输注白蛋白,增进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感染及结核者予抗生素、抗真菌、抗结核治疗。

2.2皮肤黏膜护理

艾滋病病人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出现皮疹,应保持皮肤清洁,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抗病毒,皮肤涂擦炉甘石粉,本组有1例病人因皮肤瘙痒抓挠而出现皮肤破溃感染;长期静脉吸毒病人因静脉不规范穿刺亦可引起静脉炎及皮肤感染,应合理安排使用静脉,必要时申请深静脉穿刺置管,但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告知病人不能从此处注入,以防迅速吸收,易导致“过量”,重者造成死亡[2]。本组有1例因静脉炎发生皮肤破溃感染,对于有高风险静脉炎的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治疗;骨折或脊柱结核病人因肢体活动障碍且疼痛不配合翻身,增加压疮发生风险,特别是吸毒人员对止痛药较常人耐受,本组有1例病人发生骶尾部压疮,破溃感染,脓液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予隔离。术前应对病人皮肤进行充分评估,使用气垫床及水胶体、泡沫敷料保护骨突处;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治疗念珠菌及细菌感染,以免黏膜破溃感染引起疼痛影响病人食欲,造成营养不良,予5%碳酸氢钠漱口、制霉菌素粉涂抹。本组病例能及时干预未发生口腔黏膜破溃感染。

2.3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科疾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常是病人不配合翻身和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因,由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脊柱结核病人术前需要抗结核治疗4周~8周,不能及时手术解除疼痛,加上吸毒人员对疼痛耐受力较常人弱,使用曲马朵、喷他佐辛止痛药效果不明显,需用到哌替啶止痛,但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哌替啶对于海洛因依赖病人可诱发或加重其成瘾性,本组有1例病人因对哌替啶成瘾,用威胁性语言强迫医务人员给其使用哌替啶,因此,要充分进行疼痛评估,合理安全使用止痛药,并要加强精神毒麻类药规范化管理。

2.4呼吸道管理

骨折及脊柱结核病人需长期卧床,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加上免疫功能缺陷,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护士要加强督导病人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引导病人主动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协助其翻身叩背、指导病人正确床上活动、雾化吸入,我们予吹气球法,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一口气吹到底,憋住再呼气,每日2次或3次,每次10min~15min,主要通过阻力呼吸器调节来训练病人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3]。观察体温变化,留取痰液做细菌、真菌、结核菌培养,本组病例有两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痰培养出混合细菌和真菌孢子感染,1例热带念珠菌感染,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病人感染得到控制。

2.5意识观察

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生命征、头痛、呕吐情况,及时发现病人有无颅内感染征兆,本组有1例病人术后第7天即将出院之时突发意识改变,呈昏迷状,颅内CT提示脑水肿,该病人抗病毒治疗3年,术后未中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500个,脑积液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最终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因此,在整个住院期间,即使过了围术期,病人生命征、各项指标正常,护士也应继续注意观察病人神志、体温变化,警惕颅内感染发生。

2.6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静脉内非正常凝结而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更甚至出现死亡[4],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术后7d~10d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有1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对此术前应充分评估,对合并有高危因素病人,如长期静脉吸毒外周静脉遭到破坏的病人应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避免外周血管穿刺;对于需长期卧床特别是脊柱结核疼痛明显病人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在使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期间予病人翻身、双下肢功能锻炼。根据病人情况予其被动或主动抬高下肢,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训练,行气压治疗,每次30min,每天2次[5],必要时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抗凝。

2.7伤口护理

由于艾滋病病人免疫力低下,伤口不易愈合甚至感染,本组病例中脊柱结核术后伤口感染1例,病理检查脓液呈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抗酸杆菌,经伤口清创、负压持续吸引及伤口二期缝合后伤口愈合出院,1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流脓,钢板外漏,脓液细菌培养鉴定为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伤口愈合非常重要,不需要禁食的病人,营养师制订营养补给计划,尽量从肠道补充营养;术前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充分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换药时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出现伤口感染征兆,应增加换药次数,出现脓液分泌物流出要及时取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素;对于培养出结核杆菌的伤口经初步清创后注入链霉素粉剂抗感染。

2.8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骨科疾病就医而发现合并有艾滋病的,面对双重疾病的压力,加上对手术成功的不确定性,害怕加重病情,促进死亡等,常出现不接受、恐惧、失望、焦虑等消极心理,护士应向其说明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已不再认为是“不治之症”,骨科手术技术现已很成熟,并举例成功案例,只要按要求抗病毒治疗,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让病人看到希望,找回生活的信心。

3讨论

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围术期的护理重点是预防并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手术良好预后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在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现,并发症不仅仅发生在围术期,有1例病人在出院前1d出现颅内感染征兆,1例病人在出院后1个月发生伤口感染,因此,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并加强术后随访;皮肤护理亦不能忽视,艾滋病病人皮肤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保护屏障受到破坏,加上截瘫病人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疼痛不配合翻身,更易发生压疮,且压疮伤口不宜愈合,因此我们应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加强压疮风险评估,有效止痛、予气垫床、减压敷料保护骨凸处;有学者主张,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每升<200个,术后各种并发症比例明显升高,增加了手术风险,HIV/AIDS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也远高于正常人[6]。但是也有文献报告,CD4+T计数的降低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7]。本组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其中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5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这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护理措施相关;有海洛因依赖的艾滋病病人术后疼痛感异常明显,对此类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病人对疼痛耐受性,了解既往史,吸毒、戒毒情况,是否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及有效沟通,治疗期间继续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慎用哌替啶止痛,警惕病人对精神毒麻类药物成瘾性,做好毒麻药安全管理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随着艾滋病病人生存期的延长,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手术解决骨科病痛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做好骨科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还要充分考虑到艾滋病这一疾病的特殊性,怎样能更好地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手术前风险评估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仍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储爱琴.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的现状及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841086.

[2]陆雪萍,卢柳青,石柳春.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4B):4952.

[3]席明霞,覃琴,卿利敏,等.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病人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J].2015,15(3):189191.

[4]侯颖周.46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8):380.

[5]徐晓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8587.

[6]陈坚,李海林,刘早阳.HIV阳性脓胸的外科治疗138例[J].华西医学,2006,21(4):781782.

第8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53-01

临床上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员,在骨科大手术中的预防已经越来越引起了骨科医生的重视[1]。下肢静脉血栓是骨折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发生率在40%-70%,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血液在深静脉中非正常的凝结[2]。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轻者早期会造成肢体的肿胀、疼痛以及功能障碍,晚期则遗留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深静脉血栓后遗症[3]。正确认识并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这对于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和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3岁。受伤原因暴力外伤的患者有10例,车祸外伤的患者有40例,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有30例,跌倒伤的患者有20例。手术治疗的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40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腰椎内固定的患者有10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有10例。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介绍手术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并给与患者诚挚的安慰和鼓励。例举手术成功的案例,让患者对于手术的治疗充满信心,并积极配合手术的治疗。详细讲解早期活动对术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反复讲解功能锻炼方法、要点及重要性,使其能够理解、掌握、积极配合从而主动锻炼。

1.2.1.2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术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手术的指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查体,着重检查凝血四项。

1.2.1.3 肢体护理

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应避免下肢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同一静脉也不应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发生静脉炎。

1.2.2 术中护理

术中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应规范使用止血带,减少对血管的挤压和挫伤,从而避免静脉内膜出现损伤。术中进行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1.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肢体的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出现肿胀、疼痛以及活动后加重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积极处理,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定期测量患者下肢的周径,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对于疼痛的患者应减少患者的疼痛,落实护理计划,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可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让患者减轻疼痛症。

1.3 预防措施

1.3.1 患肢护理和锻炼

患者术后应注意患肢的保暖,防止静脉痉挛导致血流瘀滞,平常可采用抬高患肢的方法,禁止小腿下单独垫枕,防止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在术后的不同阶段,可进行足踝部被动、主动运动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锻炼时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从小到大进,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股静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液的淤滞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尽早下床活动。避免久坐、久蹲、久站。活动时可穿适宜的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以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

1.3.2 饮食护理

患者注意平衡膳食,进食时应清淡、低脂,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因尼古丁可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可可以导致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强,血液粘稠度增加,因此,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应戒烟。

1.3.3 合理使用药物

遵照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向患者说明维持用药的重要性,防止病情复发,血栓再通后坚持用药。抗凝溶栓治疗时,应确保溶栓药物的浓度和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如果发现皮肤、牙龈、鼻子等部位出血情时,及时调整用药。对于出现血栓的患者可采用50%的硫酸镁用纱布蘸湿后放在患肢肿胀处,反复多次。因为硫酸镁具有扩张血管、解痉止痛的作用,有利消肿和促进建立侧支循环。

2 结果

经过积极预防和精心护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后,4例治愈出院,1例转科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治疗不够及时,将影响手术的疗效和功能的恢复,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加强护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明确其潜在的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做到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本研究证实,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起琴. 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J]. 中国药业,2013, 23(21): 60-61.

[2] 付丽萍.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稿床和实验医学毒, 2009,10(8): 156-157.

第9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Abstract】 Aim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the outcome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60 patients over 75y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8-03 to 2011-12. Results all patients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are after explanation of the disease, preoperative tension eli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imb function training well. Conclusion it is key point to insure operation success that perioperative well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That not on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ut also increased nursing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patient's recovery.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医疗活动中,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生理性衰退,并常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危险性增大。而骨科手术又会对患者产生比较强的压力和心理恐惧。这就给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做好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老年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对60例75岁~96岁骨科高龄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60例75岁~96岁高龄患者,平均年龄85.5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粗隆间骨折21例,股骨头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20例,尺骨骨折4例。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做好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年患者因突然的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预想不到的打击使老年人不知所措,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上肢体的疼痛,情绪波动很大。护士应主动热情、亲切地接待患者,细致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安慰患者,使患者很快地适应病房的环境,并尽快协助医生给患者进行处理,让老人有受重视的感觉。术前医生护士应进病房进行访视,主动介绍自己,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争取家属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陪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合理需求,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 宣传,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②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时饥时饱,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③为了促进老年人的排便能力,防止便秘,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老年骨折病人,由于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常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不愈合。因此,宜给老年人服用钙剂或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2.3术前常规准备:如血、尿、粪便常规、出血凝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核磁共振等,常规备皮,青霉素皮试等,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

2.4 术前合并症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统功能,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遵医嘱给予降压、降糖药物等,以免原发疾病影响手术。

3术后护理

3.1术后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

3.2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强调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 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的变换,保持正确、舒适的,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原发病的护理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使术后血糖控制在7.0—11mmol/L,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深呼吸、防治肺炎,肺不张的发生,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引流管脱落及时更换。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烦躁不安的患者,需按时使用镇定剂,本组60例老年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得到控制。

3.4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患者在术后常有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压疮、心血管疾病造成器质性病变,男性老年患者还有可能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等,另外老年患者在术后卧床不动,容易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1]。对以上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因年老体衰所产生的肺部炎症和咳嗽反射减弱,痰液阻塞情况下易造成坠积性肺炎,在术前首先要带引导患者如何做深呼吸并嘱每日坚持,术后也应对患者咳痰加以重视定时为患者叩背帮助咳痰,如发现痰液黏稠应给予祛痰药物进行缓解。对于压疮我们采取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床单用品换洗,保持患者使用清洁干燥的床单被褥。同时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采取温水擦洗并按摩的方式,必要是可贴减压贴,防止压疮的形成。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将患肢稍抬高20~30°并进行定时按摩,手术出血导致静脉壁有一定损伤,易造成下肢静脉栓塞。对患者的踝关节做一定活动,膝关节也应做一定被动屈伸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此时尽量避免在患肢静脉输液。老年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患者极易引起尿路感染,手术后嘱咐患者多喝水每日应保持在2 000 ml,排尿防止感染。在拔除输尿管的同时应嘱咐患者尽量采取自行排尿,可有效防止尿路感染。另外患者在术后不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便秘,因此对术后的饮食也应做好指导,水果、蔬菜、粗纤维、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应在术后多食用,必要时给予排便相关处理或口服蓖麻油[2]。

3.4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年老高危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痛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一般术后第2天做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收缩股四头肌、臀肌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鼓励患者自动活动双上肢,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关节等活动,保持上肢肌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直到功能恢复。

4体会

通过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我们体会到:术前认真细致精心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防止压疮、防止感染、原发病、并发症的护理等,可提高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掌握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外科手术的成功是与手术前后正确而周密的护理配合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