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第1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种理想与追求。人们对个体生活空间的需求,逐渐被重视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个人心理需要取代。一直以来,人们对地形、山水情有独钟,心中都存在喜爱山水的情怀,每一代园林工程师都将地形景观设计当成是园林绿地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设计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园林G地建设效果,因此,做好微地形景观设计工作,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原则

1.1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由于地形地貌千奇百怪,形状各不相同,形成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地表特色,为各种地形景观的变化提供依赖基础。因此,为了能在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过程中,将各种景色展示出来,设计人员可对园林中的大型草地和平坦绿地加以修饰。对于园林中小面积绿地,可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方式,对整体景观进行处理,创造出更多的绿色空间,增加园林层次感。

1.2融入自然

自然界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景色,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景色,并加以修饰,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手段。因此,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城市园林绿地实际情况,按照其它地形地貌域当地风俗习惯,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方式,将其与大自然有效融合。

1.3凸显园林自然景观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对岩石和山丘进行设计,都是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体现。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结合已有的景观背景,有效处理微地形,以突显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同时,避免过多的人工修饰,体现大自然的真实美。

2.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要点

2.1道路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在道路绿化带微地形景观设计中,为了确保道路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符合人们需求,设计人员应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背景下,注重植物配置的立体效果与空间构成,对周围植物加以修饰,有效处理微地形景观。例如,在道路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需求同时,确保车辆安全行驶,设计人员可种植乔木、灌木和花草,通过“龟背状”方式处理微地形,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感,确保符合道路排水、管沟设置和地下管线的设计需求。同时,加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减低汽车尾气、粉尘和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实现道路绿化。

2.2街头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街头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是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态各不相同,各种各样,一般以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形式设置在道路交汇与道路两旁。街头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适当配置植物,可软化道路几何和规则的线性,突出自然园林景观设计空间。

2.3住宅区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目前,微地形景观设计在中型住宅区和大型住宅区较为常见。在实际住宅区绿地景观设计中,适当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能够丰富住宅区域的景观要素,缓解居民走路疲劳感。同时,提升住宅区的绿化率,突出景观空间的层次感,节约施工过程中土方运输和建设成本投入。此外,因为道路设计属于地形起伏设计,可满足道路排水需要,提升道路的方向性和流动性。

2.4公园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关键环节,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城市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流量大,人们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不同。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修饰痕迹,按照公园内已有的景观特色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丰富公园景色,打造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城市园林,还可减少投资成本。例如,某城市的丁香公园,景观设计主题为“丁香仙子”,设计位置位于广场中心下沉式喷水池内,通过凸出小地形点明主题,与东南入口连接,并向广场两旁延伸,形成一个坡地微地形,然后使用硬质材料装饰坡地侧面。在广场台阶位置,采用丝带状方式对微地形草坪和台阶进行设计,以呈现出垂直立面感,形成符合主题公园的独特风格。

第2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人性化的原则

1.1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属于人类在进行景观规划中不断追寻的目标,其属于设计发展的高级阶段,属于人们对景观规划师不断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其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体现。人性化设计是将人作为设计的重点,注重提高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社会需求与自然需求相结合的规划哲学。在以人为本的设计问题中,人性化方面的考虑也是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所谓的以人为本并不是片面的考虑到个体的人,而是应当综合考虑到社会与群体,将社会的整体与群体的局部进行有机整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更为统一、和谐。所以,景观规划人性化设计必须要站在人性的层面上来掌控规划方向,才能够综合协调景观规划当中存在的不足。

1.2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系

1.2.1物理层次的关怀

物理层面的需求属于人类最为基本的需求。景观规划遵循人性化设计不但要为广大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所处的关系更为和谐。其能够最大程度的去迁就人的一切行为模式,使人能够感觉到舒适,而并不是让使用者去理解、适应景观。景观规划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段与不同文化层次人群所对应的特点,应当具有显著的功能区分,应当构建封闭与开敞相结合、动静有序的空间结构,从而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景观规划的人性化设计更多的都是展现在细节方面,比如景观的各类型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成,尺度是否合适,以及材质的选择是否合理等。最近几年以来,国内的一些城市当中能够看到许多人性化的设计,比如为了方便残障人士的轮椅上下行走,特意在花园与广场当中添加了无障碍的设计。然而,我们必须要看到,国内许多景观规划在人性化方面仍然欠缺成熟。

1.2.2心理层面的关怀

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并不是物理层面上的满足感那样直观,其通常都是难以察觉与表达的,甚至连多数使用者也难以用语言说明为什么对于某个景观情有独钟。人们对于景观的心理感受属于一种理性思维的进程。经过这样一个进程才可以做出由视觉观察所得知的对于景观的评价,所以心理感知是属于人性化景观感知进程当中关键的部分。根据思维的模式可以将其分成联想与推理这两个方面:联想指的是由之前事物触发所想起的与其相关事物的心理思维进程;推理则是根据已知的事物来推断出未知的判断,人们可以根据之前的经验从整体推理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推理大概的整体。人们对于景观的心理感知进程正是实现景观与人统一的进程。无论是花香、竹林、蝉鸣、骤雨、清泉、日出、夕阳,都会引发人们的思绪发生变化。在进行景观规划的进程中,不仅要让人们能够触景生情,同时还应当让“情”升为“意”,此时的“景”升为“境”,变成感情方面的升华,从而有效满足人们获得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求。

二、城市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

2.1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2.2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2.3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2.4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2.5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2.6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三、结语

城市公园展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要在景观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这一准则的基础,考虑对人的真正关怀,挖掘和重视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勇. 城市广场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2]刘永丽,张利静. 关于城市景观人性化设计趋势的思考[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3.

[3]单岐赫. 浅谈城镇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J]. 才智,2011,35:154.

第3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公园绿地指的是城市中向大众开放,用于休憩游戏的设施,与此同时,它还具有美化城市景观和健全生态的综合功能。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带状公园在城市中常常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结合水系、城市道路以及城墙等这样的设施而建立的。在城市中承担者重要的绿化职能。带状公园一般以狭长型为主,其宽度主要受到用地条件影响。

1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特征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类型的公园绿地相比而言,既具有相同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是游憩场所,它提供开放的环境,其显著特征就是游憩空间。第二,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第三,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具有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第四,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一样,都具有防灾救灾功用。

但是,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也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从形态上来说,他是呈带状分布,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一般都是依照地形而设置,沿城市街道开拓和延伸。第二,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城市公园比较而言,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因为带状公园在设计上一般都采用的全部免费开放,没有围墙。这样的设计能够与周边的其他景观资源形成密切联系,最终形成辐射群,起到美好城市的作用。第三,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他的绿地公园相比较而言具有更显著的廊道作用。它在形态上的特征能够起到流通空气的作用。第四,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公园与其他公园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网络连接功能,它通过带状延伸,将城市各个区域的绿地相互连接编织,最终形成网络格局。

2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原则

2.1 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指的是在城市的带状公园绿地设计中将每一部分的公园绿地看作是其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将其放在系统中对其进行考虑。每一部分的带状公园绿地都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并且和其他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系统性原则下,就必须注重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上的整体性、自成体系性和特色性。首先,城市带状公园在设计规划时候一定要考虑其与城市的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的关系,要以城市建设管理作为依据,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中的子系统对其进行有条理的分工。第二,自成体系。尽管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是一个系统,但是任何系统都是由无数的子系统所构成,作为每一个子系统都是保证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完整的前提。第三,特色性。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虽然在系统之中,但是要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特色,这样才能与系统内部的其他要素相互协调运作。

2.2 自然优先原则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建设主要是为了使城市更加健康,而自然优先原则则是遵循这种生态观念而起作用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园林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始终将保护自然放在首位,因为城市带状公关的建立正是保护城市“生命”,对自然环境高度重视的结果,一旦破坏了城市自然环境,那么建设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就没有任何意义。自然优先的另一层意思是利用和创造自然,在带状公园绿地绘画设计中,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结合规划设计,创造健康优美的城市景观。自然优先并不是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而是要在对自然允许范围内,考虑自然对环境的影响。

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创造历史和实践的主体,一切的人类实践活动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都必须以发展人为前提。因此,在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必须以人作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比如在大型城市就应该在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中留有较大的空间,这样能够便于居民饮用食物或者水。比如在日本成绩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甚至还安装有高低不同的副手方便行人。

2.4 传承原则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耳朵文化历史背景,在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尽量的将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风景相融合,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花园设计。在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设计中如果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不同类型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3.1 城市道路带状绿地设计要点

城市道路带状绿地指的是沿着城市道路而建设的绿地,这种城市带路带状绿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沿着城市道路某一侧建设的绿地、在机动车道中央建设的绿地、位于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地。城市道路带状绿地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根据城市道路形态,除了要起到美观的效果,还应该要实用,使其具有防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作用。

3.2 滨水式带状公园绿地

滨水式带状公园绿地指的是在城市中将陆地和水域相结合的区域,一般都是城市中沿着海滨、自然河道、湖滨和人工运河等等这样的水源所建设的带状公园绿地。这样的公园绿地在设计上要将水作为基础,不能为了建设而破坏水源,也不能只顾及水资源的利用而孤立修建建筑物。在规划中,建设一些水上平台、中小绿洲等等让居民既能够亲近水资源,又能够感受自然美。

3.3 大型建筑或者遗址带状公园绿地

大型建筑或者遗址带状公园绿地一般是沿着城墙等文化遗址或者较大型建筑而建设起来的带状公园绿地,比如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明城墙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等等。

这种类型的公园绿地一定要与周边环境相和谐,因为只有根据文化氛围,并且选择与其相配合的植物,使其具有整体性。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到底应该怎么设计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分析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地理位置,搞清楚是在居民区还是市区,是区级的,还是市级的。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是采用综合性设计还是专门性设计,怎样才能最有利于人民群众集散休憩。第二,确定主题,根据当地环境创新。做到不流俗,使设计突破老套,程式化苑囿。使公园绿地既有历史文化因素,又超前创新。第三,简洁。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该较为简洁,使人们能够在繁杂的工作之余能够真正的在公园绿地享受到轻松娱乐。这一点日本东京做的比较好,他们城市中央有一个皇宫,围绕皇宫建设了一块规模不大的绿地,简洁大方,吸引游园人驻足。

4 结语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逐渐趋同化,城市景观设计缺乏创新性,作为景观设计师既要考虑其游憩休闲功能,又应该充分的发挥其在城市中美化城市的桥梁作用,在设计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额原则,将城市美化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建立一个开放性的便民公园体系。

在城市规划中,规划设计师考虑的不仅仅是城市本身,而是要怎样才能实现人、自然二者抓紧的饿协调和稳定,最终达到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豫西山区小城镇绿地结构优化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0

第4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1.1弹性与动态性原则

弹性与动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不断的得到一些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我们对原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整合和改正,因此这就是动态性。

(2)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进行规划时,是不可能一次规划完成,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加以调整,因为不断的接收动态信息,就可以不断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进行完善。

(3)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从城市设计高度为空间形体提供三维的轮廓和大致的政策框架来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因此,在公共空间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空间形态、建筑关系等城市设计框架,这也是为了把握使用公共空间主体的心理、生理、社会层面的动态。

1.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空间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城市环境也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基础则是自然环境。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全面的考虑到人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求。所以,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使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完全符合人的整体感受和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现状

2.1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不强

为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通常都会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当中。由于历史文化底蕴颇深,所以,我们慢慢会有形的景观物态形式来表现无形的历史文化,进而达到被人们所认知和理解。因此,如何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表现出这些有形的物态特点,我们设计师仅仅是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采纳,而却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理解和表达。

2.2文化遗产、古迹保护力度不够,传统景观特色流失

随着当前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际上很多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事情屡见不鲜的状况;而一些城市新建出的公共空间的景观缺乏创意。我们都说,传统景观、风景名胜是一个城市独特特色的主要表现,传统景观和历史古迹也都是代表着一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记录,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由于一味追求极致,缺乏符合城市特色的创意,使得我们城市失去原有、独特的特色。

2.3刻意模仿,不创造自己的风格

当前一部分城市在进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单纯的模仿其他国家的建筑。各种欧式广场、喷泉、罗马柱等等充斥着公共空间,觉得只要沾上欧式化的风格,就能够提升城市景观质量似的。其实,我们适当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融入一些其他风格设计也是可取的,但如果盲目的模仿,不但创造不出自己的风格,还会阻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

3分析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3.1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城市景观散失其独特特色。传统景观和名胜古迹都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这对于了解城市历史、文化与风俗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文化遗产、传统景观不断的受破坏,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特色。

(2)不够重视软质景观的设计。在很多城市的景观绿化设计中,通常都会忽略了绿地、林荫等等这些软质景观设计的应用,使其成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附属物品,其实只要设计妥当它们依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城市景观设计相对比较奢侈。要想提高一个城市公共景观的档次就是使其功能合理的组合,但是当前所谓的档次被人们理解成为是磅礴的气势或是考究的用材。

3.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策

(1)城市景观设计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每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与营养级。我们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使其废物变成营养。

(2)城市景观设计要与自身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把城市其原有的古建筑群体等文化融入进去,在设计景观的时,做到和城市古建筑群相协调,这样才会有和谐的美感。

(3)加强生态绿地建设。绿化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尽量把城市绿地原有的自然特色保留下来,构建起城市的绿色通道,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完整。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点及方法分析

4.1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效益。公共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广场及道路等这些本土景观为城市提供水分涵养、吸尘降温等生态服务,为城市提供了景观与生态的多样化。

(2)景观体系。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体系是一个综合系统,它主要包括城市轮廓线系统、廊道空间系统、观光路线、视线走廊、眺望系统以及城市建筑景观系统等。

(3)功能区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根据城市历史、城市规划或政策规定的影响,可分为行政活动区、经贸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以及一些传统活动区域。

4.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4.2.1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

(1)公共空间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优良的人文景观设计当中,就公用空间中的美好景观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是以它独特的景观环境,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享受,进而勾勒出美好的人文景观建设。

(2)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所以,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便利的交通设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4.2.2城市公共空间设施建设

(1)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配置楣应的休息设施非常重要,是为人们提供短暂休息点的必要设施。

(2)如何使城市公用空间建设更科学、更富有人性化,相关建设人员可以具体参照国外先进建设案例。

4.2.3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氛围

(1)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当中,我们设计者要深入了解城市文化独有的内涵,并以传统的文化观念相结合,把它当做整体城市形象浓缩的版本。

(2)设计者要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变无形文化为有形的景观建设,营造出可以代表城市风貌的作品,给人们营造舒适生活的场所。

5结束语

第5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而培根也表示,“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当前世界各地所出现的生态危机正是人类对自然贪婪索取的结果,环境和资源问题成了时代的热点,而对于景观设计方面也必须牢固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学会与自然共生存。而桂林园博园正是我国广西遵照这种原则,为提高广西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水平,为创建生态园林园艺发展平台,加强园林园艺科技文化交流,而进行的一次大展示。

1 有关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1.1 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

生态设计也称为绿色设计,走的是可持续发展路线。而生态设计最重要的特点则在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减少资源消耗。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生态设计最大的优点在于减少成本、降低风险,从而增强商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桂林园博园的生态设计。

上图可以看出来,桂林园博园生态设计更注重于原生态,树木与花木搭配合理,也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呈现出一种自然绿色状态。

1.2 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城市中的生活景观设计、住宅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以及旅游区的风景规划等都属于景观设计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在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中,而在城市中的景观设计正是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为了保护和尊重我们的生态环境平衡、实现对自然生态的协调性、保证自然环境的自动调节能力和对节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已经占领了核心地位。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日趋严重,不断的生态破坏现状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隐形威胁,作为设计师有责任在景观设计中偏向于生态设计,为改善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生活环境而作出努力。桂林园博园正是基于此原因,旨在为整个桂林乃至广西推广和宣扬爱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桂林的整体综合发展做出贡献。

2 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相关理念

2.1 自然式设计

自然设计是指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以自然景观为原型,让城市在生态设计和规划中逐步走向“城市公园”。在瑜伽中有“天人合一”一说,这在设计学中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协调性。很多科学家和设计师都推荐将城市的绿化和景观设计规划趋向于“自然式”,将湖泊、绿地等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创造和设计规划于城市景观设计中,让人们拥有亲临自然的感受,拉近人类与自然的距离。如图2所示,桂林园博园生态设计中的湖泊与庭楼。

由上图可以看出,庭楼与湖泊的搭配,彰显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 乡土化设计

乡土化的生态设计理念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景观设计将与当地的生态条件,比如气候、地形地势、风水人文等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当地条件的景观。进行乡土化的生态景观设计,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如图3所示,桂林园博园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元素的体现。

2.3 保护性设计

所谓保护性的生态设计重点在于强制性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禁止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出“原生态”和“自然美”。这也说明了在景观生态设计中,应该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保持事物的最本质的美感。

2.4 恢复性设计

恢复性的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的应用中与自然是设计、乡土化设计和保护型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旨在对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性的生态设计,以维持生态平衡,保证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恢复性设计在城市中的河道、工厂等被人类活动破坏性较大的区域得到了合理的使用。

3 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

3.1 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

随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进程,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越来越频繁,人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而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就是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生态平衡,维持自然奇观的原样性。

3.2 尊重自然原则

大自然孕育着一切生命,为所有的生命提供着栖息地和维持生命的能源,其有自身的调节能力和一定的对资源再生的能力。而人类的繁衍和强盛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了过分“剥削”,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中应该对当前的自然环境不进行过分干预,让其在自然发展中自我调节,维持当代景观的可持续性和原生态。

4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以水景园中的水生植物配置为例进行分析

4.1 水生植物在水景园中的重要性及其配置原则

水景园中水生植物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水中的植物加上水景园的别致设计,组合在一起能起到不同的设计效果,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一旦水景园的构成组合中缺少了水生植物,则会让水景园缺乏生机感,也会让水景缺乏灵性。例如,桂林园博园的水生植物配置,其池塘中水中主要以睡莲点称,如上面图(2)所示,水面加以睡莲漂浮水面,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另外池塘(水景旁边还适点缀)周边驳岸片植以水生美人蕉、菖蒲、再立花、芦苇以及梭鱼草等水生植物,使之种类繁多,而且分布适宜,再现一个非常自然的生态驳岸。同时,在水景园水生植物的配置上首先要注重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其次要重视水生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性,不能显得太突兀或无法与环境融合;再则是保证水生植物配置的内涵和寓意,让水景的整体效果更为出色。

4.2 水生植物在国内外的分类方式

4.2.1在国外的分类方式。国外将水生植物分为浅水植物、沉水植物、浮生植物和浮叶植物4种类型。其中浅水植物生长在浅水以及河塘周遭,在水景中起到对水陆分界柔和过度的作用;沉水植物,生长在水面以下,大多是耗氧植物;浮生植物即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而莲属于浮叶植物中的一种,并且处于浮叶植物中的“女神”地位,数量多时往往能制造出惊艳的美景。

4.2.2 在国内的分类方式。在国内也将水生植物分为4类,分别是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和国外的分类一样,沉水植物的代表为藻类,而浮叶植物的典型性代表依然是莲。荷花作为我国的名花划分在挺水植物一类,漂浮植物代表有大藻。

5 生态景观园林水景园中水生植物的配置要点

5.1 水生植物繁多,切记滥用

我国地大物博,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在水景园水生植物配置中能用到的植物有很多种。但在进行水景园水生植物配置时,切记对水生植物的滥用。应该对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和生理周期进行了解,再明确要选什么样的植物、多大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数量,最后将选择的水生植物与水景园景观融为一体,和谐搭配,创造融洽协调之美。桂林园博园,就是根据其气候和地势特征,以及根据整体环境的渲染,特选用的水生美人蕉、花叶芦苇以及梭鱼草等水生植物,来配置水景,这样一来,就能使得气候等外部条件相适宜,容易生长的更久。另外其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配置使用合理,所以并没有显示出其突兀繁杂。同时,也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精心的照料和爱护,这样才能实现美景持久性。

5.2 不同的水体,有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

由于水景园的水体有所不同,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水体也有着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若水体较为规则,则水生植物的配置也可规则化,例如,水生植物的摆放间距和摆放数量都可以在一定的规律之中,桂林园博园的中央水景就比较适宜睡莲以及荷花等,突显出水景景观中水体的平静、优雅。

5.3 利用水生植物的特性构图造景

任何的景观设计都与美术和构图相挂钩,在水景园水生植物的配置上,应该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颜色、形态特点,结合水景景观的特色,将水生植物与环境相融合,利用层次感和线条感构图,让整个水景园的水景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画意百出。如图4所示,桂林园博园中的水景及其植物配置,池塘中的荷叶及岩石上的植物等配置相得益彰,产生一种和谐自然美的效果。

6 结语

景观设计在当代城市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应用措施,而景观设计又是将设计、规划、自然和人文地理相融合的集中体现。景观的生态设计除了要求我们顺应自然,在实践和探索中寻找自然的规律,发现自然的美,也更加考验了设计师的创新以及运用能力。同时,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将体现出人文地理相和谐的理念,让人们时刻认识到只有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共存,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都将是衡量一个设计师能力和水平是否优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玉.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1)

2 李博,王浩.水景园植物配置与造景[J].吉林林业科技,2007(3)

第6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健康成为了城市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游山玩水,乐农赏景成为了大多游客的首选。休闲农业则成为了为游人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的新兴产业。而现状很多园区的经营者都是为了快速追求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因此在景观规划上便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现状休闲农业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园区景观雷同,重复建设。现在很多休闲农业的投资者多为当地的居民,当他们认识到休闲农业可以提高个人收入时,便急于求成,不经过合理的规划,同时各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雷同,园区的景观单调,无论游客走到任何一处地方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可以令游客可观、可赏、可拍照的景点,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2.不注重农业文化景观的挖掘。现在很多休闲园区都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没有对具有浓郁气息的传统农作物、动植物、服饰、风俗习惯以及农作方式等作为文化景观进行挖掘,其最终导致园区没有特殊的文化特色景观。

3.人工化现象严重,不注重生态环境景观的营造。许多园区的选址都在依山傍水处,游客来旅游的目的就是想体验这大自然的纯正景观,可有很多经营者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将原有的树林植被景观和山间小溪大手笔的利用人工技术进行改造,这恰恰违背了游客游玩的真正目的。

二、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针对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在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规划,注重景观设计的变化和美感。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设计多样且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在景观设设计时要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破坏田园风光、污染环境。在景观规划时,不要盲目重复建设,要建设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景观,同时兼顾美学要求,使环境美观、协调。

2.要有独特的田园风景和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休闲农业景观。园区的景观设计要做到与休闲农业的氛围相协调,避免与城市公园景观相雷同。园区内景观的设计需遵循乡土风格,创新之理念,着重创造具有田园气息的景观环境。

3.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农业成果。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快速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在农业观光旅游中大力应用,建立科技园区,展示科技文化景观,以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

4.充分挖掘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景观。我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中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各种民俗和民间文化绚烂多彩,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以特殊的文化景观向游客展示,才能让休闲农业更加繁荣发展。

5.引进国外品种,展示高科技的农业新产品。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旅游的需求,园区要积极关注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变化,引进国外特有的农业新品种,以新、奇、特的高科技产品展示给游客,培植新品、精品也是塑造园区的景观之一,让游客在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更要关注园区的农业景观。

三 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园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具有功能性。根据农业景观的特征,充分利用园区的闲置空间, 利用当地材料, 建设具有特点的景观设施小品。

2.具有美观性。结合周边环境, 在各项设施物的设计上, 表现出农业文化的美感。

3.具有多样性。提供多样化游憩功能, 配合地形、植物等给予游客不同的空间感受, 创造弹性而多变性的体验空间。

4.具有文化性。在环境设计上巧妙地将具有指引或导示功能的设施物与空间融合进来,进而创造具有解说功能的环境。

5.要人性化设计。结合景观设施小品创造和谐而又浪漫的休憩空间, 让游客真正体验园区的人性化功能设计。

四、马耳山乐农庄园景观规划设计

马耳山农乐庄园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姚千户镇马耳山村的西部,距沈阳市区3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规划欲将园区打造一个集绿色餐饮、商务会议、田园住宿、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圣地。

从功能分区上突出园区的景观性,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并结合各功能区的景观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园区分为入口景观区、温室景观区、农史文化区、会议休闲度假区、采摘区、娱乐活动景观区、自然生态景观区等多个功能区。

入口景观区:主要方便游客入园和换乘园区的游览车,园区大门外观朴素但不失美观之气,气势壮大,并与接待中心和农产品销售的建筑恰当的融为一体,使其成为马耳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到园区在入口处设置一座景石,周围设有景观植物做映衬,显得格外美观。通向园区主体建筑的是10米宽的景观大道,中间设有2米宽的景观带,两侧设有座椅和具有当地文化气息的景观设施小品。

温室景观区:主要为农业科普观光园,展示高科技的农业景观,主要采取有机农业栽培种植模式进行绿色蔬菜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园区主要以番茄为主题,打造番茄联合国,同时兼种一些彩色辣椒、五彩甘蓝,西瓜大世界等辅助特色品种,形成温室内的特色景观,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还能品尝特色瓜果蔬菜。

农史文化区:展示农业的发展历史、农业工具以及农村过去居住的相关生活设施等,以特殊的文化景观展示给游客,让生活在现代繁华都市的市民对农业知识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会议休闲度假区:该区的景观所在主要为园区的主题建筑,建筑风格为“生态演绎的新传统风格”,建筑融山浸水,贴近自然,并配合周边地势布置景观植物,是园区的一道重要景观点,为游客创造拍照留影的好去处。

采摘区:根据果品的不同,划分为多个采摘分区,在景观营造上保留原有的农田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点的园林小品设施等,让游客边采摘边欣赏农田风光。

娱乐活动景观区:主要为游客设置多样的游憩景观和娱乐活动,并运用当地材料,对该区设置奇特的景观小品,创造多样且具有弹性的游玩和欣赏空间,给游客带来更多的。

自然生态景观区:主要为自然山体及树林,规划在山顶处修建瞭望亭,方便游客在休憩之时尽览自然之美、农事之趣。山上野生林木比比皆是,形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森林氧吧,同时可通爬山、挖野菜、摘野果来感受生态,回归自然,让游客真真正正的体验这美丽的自然景观。

五、结语

休闲农业园区在景观规划设计上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同时还要巧妙的将其与人文景观和植物景观融合在一起,为繁华而嘈杂的都市游客创造一处休闲娱乐、家庭聚餐、小型会议、乐农赏景的最佳旅游圣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第7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孙宝娣,崔丽娟,李伟,张曼胤,魏圆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湿地公园小品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笔者从不同尺度评述了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北京市南海子湿地公园2个案例小品的建设情况,分析了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文化体现4 个方面的设计,得出了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空间布局以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为主;空间造型主要以湿地动植物造型为依托;材质是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颜色选取为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石色,淡蓝色,绿色等:文化体现多是通过造型来表现。

关键词 :湿地公园小品;翠湖;南海子;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662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人工净化湿地磷去除动力学关键问题研究”(Z131105002813016);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湿地生态质量调查与评价”。

第一作者简介:孙宝娣,女,1989 年出生,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通信地址: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香山路东小府1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Tel:010-62888892,E-mail:1054684762@qq.com。

通讯作者:崔丽娟,女,1968 年出生,吉林白城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湿地生态研究。通信地址: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香山路东小府1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Tel:010-62884151,E-mail:lkyclj@126.com。

收稿日期:2014-07-04,修回日期:2014-11-05。

0 引言

目前,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国内外城市规划中日新月异,对湿地公园不再是只注重强调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能力[1],而是越来越注重其艺术效果,但是在注入艺术元素时,又不能盲目照搬一般城市公园中的园林设计,需要考虑湿地公园的生态兼容性[2-3]。在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中,主要分为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动物(水鸟)景观设计、湿地水体的设计以及湿地公园设施建设4 个方面,植物、动物以及水体3 个方面的建设尊重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原野景观相对较易把握,而湿地公园设施建设方面,需要与一般城市公园的设计相区别,湿地公园设施的建设更注重于在生态学基础上讲究的科学合理性,这一方面的建设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愈显重要[4]。湿地公园小品设施应用于湿地公园各项工程建设中[5],湿地公园小品的定义需要在平衡野生动物栖息地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需要基础上提出[6],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其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小尺度的垃圾箱、座椅、路灯,到中尺度的休息亭、廊、游船、散步道,到大尺度、多功能观鸟屋、参观中心、宣教中心等都可以归到湿地公园小品的范畴。

笔者将以北京翠湖、北京南海子湿地公园为例,具体分析湿地公园小品的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和文化特色,从4个方面提炼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为今后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提供理论性的指导实践意义。

1 翠湖湿地公园小品分析

翠湖湿地公园是北京市也是国家级第1 个城市湿地公园,其有自己特殊的定位,与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水景公园不同,它在保护自然生态同时,也具备了生态旅游,保护历史、民俗文化,以及教育、科研等社会功能。尤其以二期最为明显,整个二期开放体验区为36.2 hm2。研究区域的卫星图如图1 所示。

1.1 空间布局

翠湖湿地公园小品总的空间布局如图2 所示,包括了整个二期湿地公园中所有的设施小品,基本涵盖在整个湿地公园中。

大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游客中心和观鸟屋(如图3);中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值班室、小木屋、卫生间、木栈道、水上长廊、园桥、观景平台以及观鸟台(如图4);小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解说牌、座椅、垃圾桶、警示牌、路灯、地灯、小电箱、雕塑以及小花坛等(如图5)。

在游客中心以及停车场附近布置了文化长廊、亲水平台、厕所、路灯、解说牌以及木栈道等,为游客提供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宣教设施之用,让游客更能贴近湿地的感受湿地自然风光、了解湿地文化。观鸟屋以及水上长廊布置于翠湖湿地公园湿地体验区和湿地保育区的交界处,让人们在高处观看湿地水鸟,感受原生态的湿地自然风光。

从翠湖湿地公园不同尺度小品的分类图中可以看出,大尺度的小品分布的数量以及种类最少,中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相对较丰富,小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不管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来说,都是分布最广泛的。

大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在空间布局上位置较为固定,翠湖湿地公园的游客中心位于入口处,观鸟屋位于保育区以及湿地体验区交界处;中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围绕翠湖湿地公园的水系即游人的游客水上游览路线而布局的;小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种类和数量最丰富最多,围绕陆地游览路线以及水上游览路线均有布局,如解说牌、标识牌,在游客中心广场文化长廊处以及水上长廊、水上木栈道都有分布。

1.2 空间造型

在翠湖湿地公园二期建设中,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的设计更多地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如在湿地木栈道上布置的座凳,没有采用一般城市公园中方方正正的造型,而是采用一定的弯曲的角度,使得游客坐在座凳在观赏湿地自然风光以及休闲游憩时,腿部的舒适度达到最佳。另外在湿地公园入口处,采用了一个大蜻蜓匍匐在入口景石上,蜻蜓立在景石上,把游客们带入湿地生态淳朴的自然风光中。

入口处标识牌如图6,采用空间不对称几何三角形的美学设计,用原木、仿生石以及象征水体的蓝色字体,把原生态的湿地风光体现得淋漓尽致。原木与仿生石的不规则的搭配,体现了湿地中既有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也有与现代艺术相容的简约、抽象而富有动感的气息,让人在现代风格的形式感中体会到翠湖湿地特有的乡土气息,蓝色字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湿地水体的主体性。湿地公园的导游图设计空间高度结合人体工程量力学原理,充分发挥其指示导游的功能。翠湖湿地公园观景平台以及木栈道采取下沉式的方式,空间形式感错落有致,游客站在不同高度以不同的视角感受湿地风光。

木栈道的造型设计上,在木栈道两侧设计等间距的木桩并用就地取材的湿地植物做成的绳子连接,在木栈道两侧边缘处,形成了2 道镂空的“屏障”,保证了游客在木栈道上观光休闲的安全性,这样的造型设计充分体现了在保证人性化设计的前提下,也与湿地公园生态游憩主题紧密相协调一致的原则。观鸟屋以及水上长廊处,都采用廊架式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对于湿地公园空间划分以及人流量的控制和疏散有着较好的作用,而且还能柔化湿地里面空间。

1.3 材质选取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品设计在材质的选取方面主要是选取原木、仿生石等,经过现代工艺技术进行加工和改造,将它们用于翠湖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7]。在翠湖湿地公园小品设计中,现代石材或仿生石垫在指示牌、导游牌、座凳座椅等的下面,起着支撑的作用,而这些小品的主体部分均采用原木。在园区小品的设计上应用了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原木采用的是软木材而不是硬木材。导游牌作为翠湖湿地公园小品服务设施类型之一,采用原木镂空的设计方式(图7),形象地展示了所选用的原木的肌理的变化和文化符号的表达,基底采用现代石材或隔板作为导游牌的“骨骼”,形成具有现代翠湖风情特色的湿地景观表达方式。木栈道上“屏障”保护膜绳子的材质选取也是采用湿地公园原生植物材质(图8),在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前提下也反映了翠湖湿地公园生态主题,揭示了小品的材质选取方面,可谓是取之于翠湖,用之于翠湖。

1.4 文化体现

昔日有海子,水聚而曰淀。海淀原来的词义为“像海一样的湖泊”[8]。泉水淙淙的海淀是典型的湿地形态,从玉泉山到翁山泊,从翁山泊到西郊诸园,从巴沟到万泉河,从万泉河到圆明园,到处都是清泉溪流和沼泽湿地[9]。翠湖的绿心规划建设以湿地生态为基础,以人文生态为精髓,以休闲旅游为载体,以科普研究为亮点,做好湿地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实现人与湿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使绿心真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样板和典范。但由于近些年工业发展的破坏,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而翠湖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能成为候鸟在北京过冬或中转南迁的优选之地,更好地保护鸟类,而且也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遏制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在翠湖湿地公园内入口的导游牌上设立醒目的湿地水鸟以及蓝色字体,无不在提醒着游客湿地鸟类保护和湿地水域面积的重要性。另外,在湿地公园内也设立了鸟类观测点、水上长廊以及观鸟屋来凸显保护鸟类的主题。翠湖湿地公园园内的解说牌上的浮雕以及图画也大多取材于历史上遍布于海淀区湿地的盛景,可唤起人们对湿地的记忆与保护的意识。

2 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分析

南海子在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是辽、金、元、明、清皇家猎场和明、清皇家苑囿,“南囿秋风”也被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南海子公园建设有湿地景观、生态休闲、麋鹿保护、皇家文化等功能区,建设有五大景区、十六景点,与麋鹿苑融合后形成约200 hm2规模的生态景观区,再现昔日皇家苑囿风采,突出历史文化特色,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北京城区的历史文化景观遥相呼应,成为北京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园于2012 年全部建成,建成后总面积超过1100 hm2,恢复800 hm2生态景观,其中水面占总面积的1/5。具体研究区域的卫星图如图9 所示。

2.1 空间布局

南海子公园的重点湿地区的小品空间布局如图10 所示。大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茶室、餐厅、购物店、宣教长廊以及观鹿屋(图11);中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值班室、卫生间、木栈道、园桥、观景平台和观鹿台(图12);小尺度湿地公园小品有解说牌、座椅、垃圾桶、警示牌、路灯、地灯、音箱(草坪音箱)、雕塑以及景石等(图13)。从总的湿地公园小品布局图可以看出,湿地公园小品沿着重点湿地区的游览路线布置,小品重点布置在在通往观鹿台以及宣教广场这2 条主游览线路上。

在南海子湿地公园中,大尺度和中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种类相差无几,分布最多的是小尺度的湿地公园小品,种类丰富,数量最多,尤以观景平台和广场处分布的座凳座椅和地灯最为广泛,在集中布置座凳群区,每个座凳之间间距也遵循一定规律,间距一般为1.5~3 m之间。垃圾桶与座凳之间距离最小的为6 m,最大的达到20 m以上。路灯布局也比较广泛,平均7~8 m之间布置1 个。地灯集中布局在观鹿台附近下沉式广场区,围绕着座凳座椅设置,平均3~5 m处就会布局1 个。在道路交叉口以及休闲游憩区有导游牌或必要的解说牌,内容准确,为游人提供明确的向导。在某些隐秘接近水系的草丛间或者在路灯的支架上有一些小音箱,音箱里循序渐进的放着湿地水流声、水鸟的捕食和迁徙的叫声,使游人身在湿地、心在湿地,时刻感受湿地的熏陶,享受大自然的美。

2.2 空间造型

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在空间造型上是多种多样,形象生动[10]。在靠近水面处设置警示牌,以湿地淡水中的鱼的外形做成警示牌,以湿地的淡蓝色的水系做成警示牌的颜色,白色醒目的中英文对照字体布局警示牌,这样的造型充分满足湿地公园小品功能、实用性。在草丛的警示牌,用仿原生木的材质和木桩的造型搭成,淡蓝色清晰字体以及2 个脚趾打红斜线警示游人不要随意踏入草丛区,保护湿地自然原生草木。还有一些警示牌以绿色为整个小品底色,造型上采用植物叶片和花儿的形状(图14)。

在麋鹿苑的雕塑都是以湿地保护动物麋鹿的形状作为造型,麋鹿苑附近的广场的座凳群区上的浮雕和花纹都采用麋鹿的图案,充分地与麋鹿保护相结合。在南海子湿地公园里,还在某些园灯上设置了一些捕虫器;在草丛中设置的音箱,采用青蛙的造型;观鹿平台以及观鹿长廊上的围栏,采用的是近自然植物的颜色的原料编制而成等,这些都在与湿地生态主题相适应,在这样的湿地环境中旅游,能够真正的达到生态旅游的目的,体验大自然给予的精神享受。

2.3 材质选取

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材质的选取多为青砖石以及原木材质。观鹿台以青砖石为主材,仿旧城墙砌筑,游人置身其中,动物游离其外,基调自然,构成动物与人和谐共处的场景。宣教广场结合土坡地形,以直径20~30 cm 圆木做成阶梯式挡土墙,每级高0.5 m、宽0.6 m,形成自然的阶梯式看台座椅。造型宛如新月,面向水面,半围合青石板铺装小广场,夏季林荫匝地,水面吹来凉风徐徐,是开展小型科普宣传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自娱自乐表演节目的小舞台。“南囿秋风”石碑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等并称为燕京十景,如今在南海子麋鹿苑得到部分复原,一块高约8 m的巨石矗立在纪念园湿地景观湖畔,正面是乾隆手书的“南囿秋风”,与周围的波涛般起伏的芦苇形成一刚一柔的鲜明对比,既是点景之石,也是点睛之笔。

2.4 文化体现

南海子湿地公园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的定位,决定了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要突出南海子历史文化特色,再现昔日皇家苑囿风采。体现皇家文化以及麋鹿保护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麋鹿苑的观鹿台的导游解说牌采用金黄色的颜色作为其底色,以及麋鹿苑的科普宣教广场采用金黄色的颜色,两侧的解说牌以及座凳座椅采用规则式的对称布局,与皇家文化以及猎苑相呼应。整个湿地公园小品的造型与湿地动植物相呼应,体现湿地公园生态休闲旅游的功能。

3 湿地公园小品特色

通过前文中对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与北京南海子湿地公园的小品分析比较发现,北京湿地公园中小品的设计风格无论是空间造型,还是材质的选取上都是与园区周边的环境相互统一;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在造型设计上相对翠湖湿地公园来说,比较成熟,造型形象生动,简约而不简单。另外,翠湖湿地公园和南海子湿地公园遵循公园规划的总体目标,在小品空间布局满足游人游憩通达性的功能基础上,展开自然保护类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如南海子湿地公园宣教广场以及观鹿平台建设比较饱满,而翠湖湿地公园观鸟屋以及水上长廊建设除了小品设施的建设,其他的内容基本没有覆盖。这2 个公园在空间造型地设计与材质的选取上都对湿地公园园区内的动植物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元素的提取与加工,小品的造型设计与当地湿地文化相吻合。

3.1 湿地公园小品的空间布局特色

湿地公园小品主要是布局在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一般在湿地保育区是不布置湿地公园小品。在翠湖湿地公园二期中,整个湿地公园都定义为体验区,所以小品在二期中均有分布,南海子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中,没有布置在湿地保育区。在湿地体验展示区以及服务管理区的小品布置主要是沿着游客游览路线布局,在湿地公园中,游览路线包括陆地游览路线和湿地岸带游览路线。

3.2 湿地公园小品的材质选取特色

鉴于湿地公园与一般公园的功能定位的不同,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湿地游客提供生态旅游休憩的场地,感受大自然纯朴的湿地景观,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材质选取方面,要与湿地公园主题相协调一致,湿地公园小品材质选取当地动物植物原材质以及仿生木或仿生石等。这方面的特色尤以小尺度湿地公园小品较为突出[11]。

3.3 湿地公园小品的颜色选取特色

湿地公园中湿地水体、湿地植物景观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在湿地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淡蓝色的湿地水体以及绿色生机盎然的植物景观,在水景观以及植物景观为主的湿地公园中,其湿地公园小品设计应充分与整个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相协调,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颜色应用上,应采用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仿原生木)色、原生石(仿原石)色、淡蓝色、绿色等,在湿地公园中,小品运用最多的为原生木或原生石的颜色。

3.4 湿地公园小品的空间造型特色

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的设计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小品造型给人感觉是直观的,所以其设计应该形象生动,选取具有湿地典型特征的动植物造型或者与湿地历史文化相呼应的造型,湿地淡水鱼的造型,给游客形象而醒目的提示作用,在草丛中的警示牌造型采用植物叶片或树干树枝的造型,草坪中的音箱音频设施可选用湿地动物造型,使得这些小品的设计与整个湿地生态环境相融合为一体。

3.5 湿地公园小品的文化体现特色

湿地公园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整个公园设计的灵魂,在湿地公园园区内任何一个空间的设计无不在体现着当地的湿地历史文化。任何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的设计都是从湿地自然中寻找“设计原型”的[7],当地地域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慢慢累积起来的,在早期社会受到地域制约,人们居住生活的任何方面都脱离不了地域,湿地公园小品伴随着湿地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的出现而发展起来,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的任何文化潮流都会影响到湿地公园小品的发展方向。基于地域文化的湿地公园小品设计是一种主张,它与地域主义息息相关,地域主义的诞生为基于地域文化的湿地公园小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12]。

4 结语

湿地公园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湿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以及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13],而不同的湿地公园具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湿地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湿地公园特色。湿地公园小品作为一种湿地文化,湿地景观的体现方式也会具备自己的特色[14-15]。翠湖湿地公园以自然文化为主题,因而其湿地公园小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文化的表达。南海子湿地公园则更以皇家苑囿文化为主题,因此其小品多带有皇家文化的符号[16]。

综合来看,湿地公园小品主要是布局在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因为这是游人最集中的地区,其余保护区没必要也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次,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湿地游客提供生态旅游休憩的场地,感受大自然纯朴的湿地景观[17-18],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材质选取方面,要与湿地公园主题相协调一致,多选取当地动物植物原材质以及仿生木或仿生石等。湿地公园中湿地水体,湿地植物景观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在湿地公园小品颜色应用上,应采用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仿原生木)色、原生石(仿原石)色、淡蓝色、绿色等为主。再者,湿地公园小品造型给人感觉是直观的,要让游人感觉有趣,所以其设计应该形象生动。最后,湿地公园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整个公园设计的灵魂,湿地公园小品造型多体现湿地公园特有的文化[19]。

参考文献

[1] 王浩,汪辉,王胜永,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2):23.

[2] 岳帅.浅谈景观小品设计及表现[J].现代园林,2008(1):25-28.

[3] 克雷格·S·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等.湿地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 张曼胤,崔丽娟,李伟,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北京: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92-296.

[5] 高士武,邵研,张曼胤等.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研究[J].湿地科学,2010,8(4):389-394.

[6] 崔丽娟,Stephane A.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8-203

[7] 袁悦鸣.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小品设计浅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8] 沙海江.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刍议[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8(1):60-62.

[9] 王同祯.水乡北京[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48-55.

[10] 范春光.城市景观设计中小品的造型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

[11] 赵春斌,杨玉想.园林小品设计要点[M].园林工程,2000.

[12] Wu Jianguo. Landscape of culture and culture of landscape: does landscape ecology need culture[J].Landscape Ecol,2010,25:1147-1150.

[13] 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湿地功能研究进展[J].北京: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18-21.

[14] 刘倩.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15] 骆林川.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16] Wu S, Zhang D, Austin D, et al. Evaluation of a lab-scale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performance: oxygen transfer capacity, organic matter and ammonium removal[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1,37(11):1789-1795.

[17] Leong S H E M L I M, Man U. Study on the Features of Landscape Buildings & Ornaments in Macau[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1,11:19.

第8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原则;景观设计;产业设计;环境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由于多方面原因,社会环境和自然空间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要使区域和谐、健康发展,在规划建设中,必须遵循生态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城市设计方法,构建人性化的居住和公共空间,创造城市多种功能相互协调、多种价值体系综合优化的空间环境。

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述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该计划提出,要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内容涉及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气候、生物、代谢、迁移、空间、污染等[1]。生 态 城 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的组成部分。生态城市规划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科学的规划方法,目的在于达到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协调发展。

1.2 生态城市的特点

(1)高效益、低损耗。生态城市倡导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在城市运行中能够实现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表现中即第三产业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生态城市使人类、物质和资源等快速流转起来,而且这些方面联系紧密、相互协调,从而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使资源利用效益最高。

(2)高协调。生态城市要求注重人类、自然、社会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不能只着眼于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使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谐共处,使资源的到可持续利用,才能进一步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各方面要素协调有序,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1.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首先,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尊重自然、符合自然,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节能、再生、可持续的生产活动,联系实际,设计出符合当地实况的规划方案。其次,建设生态城市必须以物质发展为立足点,以造福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注重对人价值的人文关怀,注重文化的传承。

协调性原则。规划设计中把社会、经济和自然三者之间各方面的关系协调一致,促进相互之间的高速流转,这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就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特色原则。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只有将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想要达到的成效。在规划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设计成果,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地理、人文情况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的规划方案。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2.1 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而人文景观由建筑景观和园林景观构成。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城市的人文景观特色,把他们的人文景观通过建筑表现出来。在打造城市景观设计的同时更加需要突出其高原特色,通过宣传和培养等把他们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他们独有的特色。总的来说,建筑景观设计既要进行照顾高层超高层景观设计也要进行底层景观设计。在进行高层超高层景观设计时,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而且街道建筑景观要作为重点进行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要使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理念融为一体,并且要以城市公园、广场、江、河、湖、溪作为重点,融入其中,进行设计。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使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得到提高。

2.2 城市产业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保护和节约资源,对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强化保护,限制使用,对可再生资源要节约使用。促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加速自然、社会和人三环节的流转,使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能量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的排放,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另外,城市产业设计要注重产业和生态的结合,以高科技的产业结合循环经济的形式,满足市场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城市自身的产业现状,设计出高科技、高起点的标准化生态城市产业,使城市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的得到较好的发展。还要对现有产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进行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其GDP的比重。在对生态城市设计完成后,要以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评价标准,对环境和企业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其评价实况进行干预,以使城市环境和企业得到科学发展。

2.3 城市住区设计

城市住区设计与城市居民生活紧密相关,体现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城市住区设计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基础。做好城市住区设计首先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供水、供电以及信息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规划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本保证。城市住区设计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生态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进行城市住区设计时,要以城市实际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为立足点,进行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住区设计。加强居住区绿化,在居住区设置集中绿地,提高居民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对于一些城市来说,要在加强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经济的基础上,带动其他城市、城镇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另外还要重视生态保障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节能减排,加强排污处理,修复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使周边山岭、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功能得以保障。

2.4 生态环境设计

生态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进行生态城市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既能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首先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行符合当地环境的规划设计,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原生态环境。其次,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改善,利用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改造,使其在保持和提升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城市设计所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发挥,提高生态效益和共享性。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生态环境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牧草进行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生态城市设计”观念出发,充分理解和把握生态城市的形象设计,逐步尝试设计生态城市形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使我们城市的形象越来越美,人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和谐。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的特点分析,将生态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汤薇.生态城市基本问题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3(1):73-77.

[2] 任磊.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构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8):25-30.

第9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市规划;设计与构想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工作是当前我国国家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建设更是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而评判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否合理科学从微观上主要是看城市的绿化系统营造与建筑节能的措施是否高效,从宏观的角度上主要是看城市的自然生态是否平衡,是否切实落实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之,对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还是在恶化,环境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程度,生态的赤字在逐渐扩大[1]。具体表现有:沙漠化在迅速发展,水土流失的状况严重,草原的退化现象加剧,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严重,废渣等垃圾的存放量过大等。城市的这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更造成了城市的财富流失和经济损失。总之,当前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2、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要点

2.1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最初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规则,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城市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尤其是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2]。因此,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态基础。城市生态建设对自然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①保护。保护是充分利用的基础,城市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一种人工生态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②提升。提升指的是保护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生态资源的共享性[3]。

总之,充分利用城市的生态基础来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城市建设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的基础,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

2.2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总纲,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4]。总体来说,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生态经济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人口的分布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等。因此,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成一套由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生态城市建设中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精心设计。

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指标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的环境为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使城市的载体功能和城市发展相适应。同时,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生态保护性开发和环境污染防治并重,以建设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促进城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精心的生态城市设计需要体现不同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的吸引力和风格特色。主要设计领域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和城市的产业设计三个方面[5]。

①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由建筑、园林为主的人文景观构成的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园林设计要做好沿河、沿江、沿湖、沿溪等两岸林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在这些设计中融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生活理念和历史传统于一体,来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共享性。建筑景观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设计与规划,尤其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在做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适当布置好低层的生态建筑。总之,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最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益。

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要结合生态建筑的原理来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以形成由生态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原则有:

( 一) 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 这应成为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共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 植被、 水体、 气候等自然环境, 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 遗址, 历史名胜、 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 二) 坚持以人本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原则, 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 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一定要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 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住宅小区中,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 三) 园林绿化是基础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 使得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 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住宅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 “园林” 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 正向大地景观, 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 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对当前我国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作为建设的基础,切实做好生态城市的精心设计和生态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工作,就一定能做好生态景观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雅静. 规划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J]. 山西建筑,2009(02).

[2]秦马付. 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 山西建筑,2009(25).

[3]张明.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