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语文教学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力图最大化地引导学生对文化和知识的主动性掌握与理解。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基于这一点,针对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倡导室内教学和户外辅导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何为室内教学同户外辅导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的课堂用以传统的教授知识,让学生首先去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辅助以室外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中,或者是在充满人文理念的社会中,吸收、理解和消化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这一层面的室内教学和户外辅导,是将家庭和日常生活也纳入到了学习过程中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将课程上完,将作业做好就可以把学习抛在脑后了。而本文提倡的室内教学同户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也不要停止了学习和对于文化知识的思考。
这种从室内到户外,再从户外回归到室内的课堂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令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果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收获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圆满地回答本文开篇提及的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地有效利用和开发这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首先,从室内到户外。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将课堂时间有效分割。可以将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的三分之一课程安排在户外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启发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用有趣的室外活动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爱好。
其次,从户外回归到室内教学。户外教学的作用仅仅起到了一个辅助效果,教师们更关注的还是在于室内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他们在进行户外教学时,应当谨记此次教学的目的。并在他们完成了室外教学后,将教学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录或者语言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就要在室内课程中完成。因为室内课程的规范性更强一些,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有效避免丧志现象的出现。
再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当做室外教学的一种方式去加以引导。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离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如果能将这一段时间有效利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便得以充分实现。这一点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布置家庭作业,去让学生机械地完成。本文提倡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背负着全面激发小学生发展素质的重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所觉悟的一点。教师们应当致力于开启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之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们应将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同户外辅导教育方法有效结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百年人才大计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4月
[2]张美.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刍议[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2期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教育,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课程由教材来体现。在教材中进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今后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和语文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语文教材研究的质量停留在初级水平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思路新颖、结构体系合理、贴合新时代人文主义教学精神。但因小学生教育需求不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弊端”逐渐显现。本文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分析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措施,能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起到积极作用。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出现的问题
(一)选材问题的分析思考
首先是教材中诗歌内容的选材。苏教版小学诗歌部分存在问题,有教材编排偏重古诗词,没有选取儿歌进行均衡。另外,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古诗词应配合引入和解析,如《宿新市徐公店》,可以简单语句带领学生进入篱笆、大树、落花、飞蝶的美妙意境之中,而《示儿》这样背景复杂的诗词,要在诗词之前附上详细的时代背景介绍及人物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景。其次是童话内容选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内容占有一定比例,但多分布于低年级,中高年级则多是纪实、景色、风土人情之类内容。最后是写作内容的选材与分析。苏教版教材中的写作部分以人文话题为主,主要以日常生活、自然风景、内心感受为主,跳出了形式化的怪圈。但教材对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与写作思想的引导不足,对学生思维形成约束。如四年级关于描写植物的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写对植物生长的观察与发现,若教师引导不当,将学生的写作思维局限在植物生长特点的范围内。教材应去除约束性的写作引导,强化“以读促写”式写作教学,增加每一部分写作教学的范文数量、种类,多角度、多层次给予学生点拨。
(二)细节性问题有待推敲
小学语文教材有细节要妥善处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地方表述欠妥、语病等问题,如《船长》中有句话:“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根据实际内容,大副回答船长轮船能坚持大概20分钟,只是理论推断,不能作为准确的依据,后边的“第20分钟”强调了这种预测的精确性,不科学,易引导学生盲目相信推测。另外,教材中存在语病。小学生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模仿力,教材中问题具有负面影响。未来教材编纂要消灭语病,精化遣词用句。
(三)有些语病问题的出现
苏教版教材出现的语病问题如《番茄太阳》(四年级下册)中语句:“小女孩叫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听亲戚说城里大医院可以换角膜,为了让孩子复明,父母就带着孩子到城里来了。……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这里“复明”不当。“复明”是指眼睛原本是好的,治愈后复见光明。孩子“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显然是先天性的,不存在“复明”一说。如果用“复明”,就等于告诉人们小女孩原先是看见的,当然也见过再普通不过的太阳,怎么存在下文爸爸挑了一个番茄放在小女孩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更不存在“番茄太阳”一说,否则整篇课文都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同时,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春联》(四年级下册)无主语,句中应加“他”。“一种学习”因为少成分,造成词语不搭配。可改为“一种学习方式”。教材语言应规范。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
(一)教师要多引导孩子说语文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起学生兴趣。如学完《春雨》、《春晓》两首古诗后,我告诉小朋友“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找到春天了吗?从哪儿找到春天的呢?”学生有的说花园里,有的说小河旁……接着我宣布在这美好的春天开一个故事会。学生纷纷发言,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突出过程与方法特征,改变语文教材文选式的格局
语文教材自古是文选式,后来有了单元式编排,形式还是文选式,是把大致相同的文章编在一起,按顺序排列。新课程的几种语文实验教材和以往以文体为单元的教材相比有了变化,虽然以主题为单元选编课文,形式上仍是文选式,文选式教材格局难以打破的原因就是教材中心占主导地位,以为学语文是学文章,学文体形式,学主体内容。如果编制教材时,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学习内容,就会出现全新的语文教材形式。语文教材展示的是学习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发现、掌握与运用过程,所选的学习材料是为过程和学生发展服务的,这是新课程期待的教材形式。
(三)设计反馈性学习,改变语文教材低功效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教科书没有设计反馈性学习程序。反馈性学习程序有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等多种反馈性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这些反馈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注重形成性学习与形成性评价,这一理念转化为学习行为的有效方式,就是在教材课文与单元中增加反馈性学习设计,这种反馈性学习设计要照应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体现探究精神。没有设计反馈性学习内容的教科书,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
语文教育改革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语文教材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有了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新观念的语文教材,决定性的环节在广大语文教师,成功的标志是广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提升了。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了;课堂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顾娟.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比较分析――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J].语文学刊,2011(20):131-133.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期终测试已经结束。本次测试卷面分析如下:
一、数据呈现
本次语文测试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100%,优秀率100%,平均分95.04,高出镇平均2.47分;
二年级:合格率92.31%,良好率69.23%,优秀率92.31%,平均分86.85,与镇平均相差5.35分;
三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93.75%,优秀率56.25%,平均分85.44,高于镇平均3.33分;
四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72%,优秀率48%,平均分82.2,与镇平均相差2.01分;
五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100%,优秀率66.67%,平均分87.92,高于镇平均6.03分;
纵观全校语文学科,有3个班级高于镇平均,有1个班级略低于镇平均,1个班级由于客观原因,与镇平均略有差距,但总体都呈进步趋势。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个别学生拼音不过关,字音上前后鼻音分不清。
2.学生做题不细致,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本次考查的内容涉及内容广,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还测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是否掌握牢固。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4.学生学得太“规范”。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存在。
三、改进措施
依据此次考试的命题导向,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依纲扣本,深入挖掘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继续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2.紧扣训练重点,以教材为主,教给学生方法,多提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汉语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引导学生去探索,正确理解,多积累。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正确处理因材施教的关系。小学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更是基础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继续扎实基础知识教学,严格把关,绝不放弃一个差生。
4.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教学理念
在主题教育思想当中提倡将学生看作为具有个性、主观能动性且在不断发展的认识个体,而教学是学生借助教师指导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学时必须给予其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新课程改革结合了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单一地将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提高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目标,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教学资源,开放教学内容
仅仅借助小学语文课程有限教材的讲解与学习难以满足语文课程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场景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充分把握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课外资料,并通过课文讲解中对课外知识的合理融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典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中鼓励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故事进行分享,从而使学生对成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语文素养。
三、重视素质教育,开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则下对教学方法做出及时的更新,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等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积极吸取成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之甚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战争年代炮火纷飞的景象,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对产生崇敬之情并积极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激发学生兴趣,开放教学环境
一方面,教师应当维持教学的新鲜度,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往往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新鲜度的保持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对学生的座位做出合理的变更,采取圆桌式摆放等新鲜的方式,或者组织学生展开野外授课等,这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大大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教学活动高质量的必备条件。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与想法,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关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还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环境等措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程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全班共54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30人,班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平均分 。占全县第 名。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仍然有个别学生纪律差、学习差、书写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上进心,对语文科不感兴趣。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三十二篇课文,八个语文学习园地,要求学生掌握200个生字和若干新词,进行八次作文训练,多次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本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握200个生字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诚守信的好品质。教学的难点是会20篇精读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基本结构,八次作文训练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设想。
1、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自觉性。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加强学生“听”、“读”、“写”等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达到成绩不断上升。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教学1——4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2周:教学5——8课,完成第1次作文训练。
第3周:教学9——12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4周:教学13——14课,小结学月的教学内容
第5周:教学15——19课,完成第二次作文训练。
第6周:教学20——23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7周:教学24——26课,完成第三次作文训练。
第8周:教学27——29课,进行第四次作文训练。
第9周:教学30——32课,进行第五次作文训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本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97-01
一、语文本色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本色教育是随着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而出现的,从狭义上来讲,就是依托于近代历史时期几代教育家不断总结、探索、积累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板书、提问等方式向学生们灌输书本知识,强调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记”等方式多元解读、个性感悟并积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并获得独特的人生感悟。在现代新式教学理念的推动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善的学情、教情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语文教学中教学结构和课堂设置单一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且教学课件存在大量的同化现象,而语文是用丰富的语言承载一定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给学生们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动态形成,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与积极交流,才能充分感悟课本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本色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与文本对话的误区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与文本对话存在误区的问题主要有多元阅读有失偏颇、过多的使用人文性以及泛滥使用现代媒体等方面。《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语文教学要在传播基础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注重多元化阅读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映出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师往往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模式化,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现代教学媒体渐渐走进了小学教学课堂,教师在公开课以前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做好课件,学生们只是欣赏了一堂精心准备的“微电影”,学习效果不佳。
2、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存在误区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往往在课堂上只是滔滔不绝的讲授课文知识,学生在下边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单纯记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无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或是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讨论课题,学习好的学生马上聚在一起进行讨论,而学习较差的同学利用讨论时间聚在一起嬉戏打闹,完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另外,某些教师也往往在不分文体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开展表演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宝贵的时间就在学生们的哄笑中流逝。
三、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本色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1、注重课本内涵的挖掘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主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明的个体,他们对于课文内涵的把握和理解是在实际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用自己的知识、情感来接触文本,进行独特的感悟,是带有明显的个性化色彩的。因此,语文的本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价值取向、个性差异和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2、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
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媒体素养,注重合理的利用现代媒体设备,不能让过多的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对课堂文本的语言分析。语文课堂是以感受语言文本的思想内涵为基本内容的,任何语言文字以外的手段都不应该喧宾夺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现代媒体只是一种普通的教学模式,应该适时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们立足于文本,并超越文本,得到感情的升华。例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九寨沟》《田园诗情》《泉城》这类写景的美文,多数老师会一开始就用各种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来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相对于理解品味文字而言,学生自然习惯于读图,而这样直观简便的方式就削弱了孩子品味文字之美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比较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带着学生先从文字中感受美,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然后再辅以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美的感受得到升华,从而验证了孩子从文字中得到的美的感受。
3、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合作探究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形式,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过程首先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做好规划,创设良好的课堂互动模式,并在课堂上注重把握活动节奏,如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及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实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制止扰乱正常课堂秩序的行为,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小组讨论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例如执教《争论的故事》一课,教者就可以就文中“哥哥”和“弟弟”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展开同桌的争论,并指导学生,如何有理有据地“论”,而不是“吵”,“论”就是既要说出看法,又要说明理由,并针对对方的理由提出辩驳。这样的“争论”才是有效的争论,而不是课堂上闹哄哄地“争吵”,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甚至是与个别学生的有效示范后才是真正的有效的互动。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本色教育的内涵与主要特色,重点分析了在开展语文本色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时期,具有良好的语言鉴赏、运用能力是接收更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的关键。希望我们对于语文本色教育的探究能对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桂波.谈语文教学中的本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66.
摘要:新课标准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提出的问题,并从分析入手,达成对框题所含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分心梳理,并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法创新效果
1.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内涵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学生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化的创新。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的内涵,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学习实践,表现出有别于他人的各种能力。明确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内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把以创新教育为重点、为核心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创新教学的策略
2.1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每个方面都有可以进行创新教育的因素,教师要注重开发。如作文训练中可以有以下方式:1. 一题多做;2.翻新谚语、成语、故事、格言;3.试写难题。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语文综合学习,几乎时时处处体现出创新的成分。
2.2读、写结合法创新研究
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一是感悟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研习课文用语的精妙;二是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内容,领略文采的精华;三是联系生活实际,扩展阅读空间,感受生活语言给人带来的快乐。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2.3培养口诵心维、感受语言信息的能力
一边自读,一边自听、自品,这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多元反应。学生要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接受语言材料的全息刺激,目视、耳闻、心维并用,符号的、语音的、语义的、表象的、观念的、情感的等各类信息以不同的代码形式,经不同的输进通道同时摄进,促使读者调动已有储备能动地进行快速整合、立体感受,通过“相似联系”,取得“个性化”的体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在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
2.4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创新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措施。例如:态度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言行;经常和学生讨论商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倡导平等的师生对话,鼓励学生质疑、反驳教师。从课堂环境来讲,应该结合听说读写,结合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用比赛、绘画、唱歌、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教学,如教生字时,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记得快、记得多、记得对。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课文 《黄山奇石》 的教学中,可设计当小导游的游戏活动,根据文本介绍景点。学习三年级第一学期 《但愿人长久》 这篇课文时, 可采用唱歌形式,用歌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教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赵州桥》、《律师林肯》时,还可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作画,变文字为绘画。总之,抓住各个环节设置不同活动,来促进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作文课时,赏析同学佳作、互评互议等等。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放开自己创新意识的双翅,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从课外环境来说,象办班级小报和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5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2.6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也要把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的情况,教师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中都要予以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3.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并把创新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分层式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可以说,其教学效果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这也是小学教学一直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而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状况来看,教学效果普遍偏低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分层式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效果提升的教学方法,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改善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下面就将为围绕分层式教学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一、分层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分层式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分层的方式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都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分层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亩进一步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世界。
2.分层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分层式教学法是近几年来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我国教育界都奉行的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是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能力等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这种理论的重新定义,最终研发出的分层式教学的方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运用分层式教学法
1.学生分层
在分层式教学法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是最基础的一步,其也是该种教学方法应用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数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对教师讲述的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教师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并没有一个理解,因此,也就更无法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很难提升。分层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把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个等级,最主要的划分依据就是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这样一来,在之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认清自身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有着怎样的差距,在便于教师管理与教学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进而产生提升自己的观念,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一种措施。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进行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会定一些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什么为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如果教师在班级整体范围内规定了同样的教学目标,那么往往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难以完成,因此其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目标太过容易,就会使其认为课堂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一件事,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的“古诗词三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成绩较好的学生设定“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这样的教学目标,而语文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规定他们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有了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对于提升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3.评价分层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这一课的教学中,面对教师提出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很好”的问题,成绩稍差的学生很有可能会找不准答案,这时教师就不能用高成绩学生的标准来评价他们,要尽可能多地对他们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班级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分层式教学法就是重要的一项改革成果,其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四(2)班 刘银昌
新的学期开始,教学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学期是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强化教学,为高年级阶段打好基础,现针对本班情况,作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2人。在上学期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测中,班级成绩一般,平均分68.86分,良好率15.52%。及格率75.86%。差生虽然不多,但优秀者也较缺乏。大部分学生基础一般,学习较吃力,兴趣不足,难以取得优秀成绩。
本学期把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们多读书、多看书、多下笔,努力培养语感,积累素材,以训练促思维,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其他科任老师协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38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要求认识188个字,会写172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其主要特点有: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筒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设计训练过程,逐步提高要求。
2、以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
3、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有质量的提问,加强训练,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为,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自学时间。
4、强化作文训练,尽心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优生、后进生提出符合他们学情的要求。
五、教学进度表
1至2周: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古诗词三首
3至4周:万年牢;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5至6周: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夜莺的歌声
7至8周: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9周:复习、期中考试
10至11周: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2至13周: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语文园地六
14至15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16至17周: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语文园地八
18至20周:期末复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