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体游戏范文

团体游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体游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体游戏

第1篇:团体游戏范文

在具体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基于傻瓜流程下的音乐课堂中师幼的改变,以及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立足于故事动作音乐其他 四大元素所组织的团体律动游戏,是非常有层次,且生动、有趣的。

以下,我以中班团体律动游戏《拍蚊子》为例,来说明教师是如何运用傻瓜流程进行团体律动游戏的教学与组织。

一、故事为引,激发幼儿兴趣热情维果斯基在关于幼儿教育发展取向中指出:语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语言是我们最原始的沟通及与别人心智互动的途径。 语言是介于社会文化世界与个人心智功能之间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音乐游戏的教学中, 故事的植入使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通过一个幼儿经验范围内(熟知)的故事,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的同时,思考并及时给予教师言语上的反馈。 就像团体律动游戏《拍蚊子》,教师先问幼儿:夏天,你最讨厌什么? 很多幼儿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蚊子。 于是,教师便接着幼儿的答案,开始讲述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只小小的蚊子,肚子饿了,想飞出来找东西吃。 妈妈告诉它,飞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人类,因为人类见到蚊子会(教师故意停顿,让幼儿依据生活经验说出答案)是的,人类见到蚊子会用手来拍打。 所以, 蚊子妈妈告示小蚊子,飞行的时候还有一个口诀:低低飞,低低飞,停! (讲完后,教师直接提问:这个飞行的口诀是什么? )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及时做出回答, 并认真地念出飞行口诀。 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声音,想让自己变成小蚊子,来尝试这样的飞行。

以故事开头的团体律动游戏傻瓜流程,也恰恰符合鹰架学习的理念。 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个有力的支架,唤起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使幼儿对故事感兴趣的本身,还能对故事之后的游戏有追寻下去的兴趣。

二、动作为形,启发幼儿观察模仿许卓娅教师在《团体律动游戏与幼儿学习素养、人格素养培育》的讲座中说过:皮亚杰先生说孩子他是动作思维的。 首先是动作思维的,然后是形象思维的,最后才是抽象思维的。 所以当我们认识任何一个事物,如果让孩子自己去操作一下,他的印象会深刻,他对它的理解会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全面。 所以,我们通过一个故事的方式来理解以后, 我们还是要让孩子用动作来操作。

在《拍蚊子》的故事讲完后,幼儿反复念过了飞行口诀。 然后,教师便可以请所有幼儿边念口诀,边进行飞机练习。 特别是停,念完后,一定要保持身体不动,也不能笑或是发出任何声音。 因为一旦动了或发出声音,就有可能被人类的大手发现。 幼儿在飞的过程中,模仿出不同的飞行姿势, 有的翅膀在身体两边飞行, 有的翅膀在身体前后飞行教师也不时引导幼儿看一看别的幼儿不同的飞行方法,相互学一学。 在这样的模仿中,幼儿渐渐掌握了飞行技能。可见,从故事到动作,是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 故事对应着动作,接下来,动作又对应着音乐

三、音乐为主,引领幼儿欣赏体验正因为故事对应着动作, 动作对应着音乐,所以,原本抽象的音乐,在故事和动作的对应下,会变得具体生动。 《拍蚊子》的音乐是《七步进阶曲》, 曲子的后半部分有很多即停音阶,还有很多延长音阶,这些音阶的出现,正对应着飞行口诀:低低飞,停! 延长音对应低低飞的动作,即停音对应停! 乐曲最后延长音阶的长度也不尽相同。 所以,幼儿要仔细倾听后,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无疑,这首曲子训练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提高了幼儿的敏捷度。

同时,更能够体现出团体律动游戏的趣味性,使幼儿在动作配合音乐的过程中,既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 又对游戏的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参与热情。其实,音乐是不分年龄的。 团体律动游戏就是要让幼儿真正参与进来, 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纯真和快乐。 任何一个音乐, 一首乐曲,都可以为教学所用,关键是赋予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创编并模仿一些什么样的动作,再由它们融合进音乐里,成为较为完整的作品。

四、其他为辅,鼓励幼儿创新挑战

我们都知道有关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所以,在幼儿掌握了音乐之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其他。这里的其他就是游戏。之前所有的动作模仿练习,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给幼儿设计一些略有难度的挑战, 并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思考中创编、创新、求异,可使游戏活动的本身成为幼儿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并从中得到收获的场所。通过动作和音乐两个环节之后,幼儿熟知音乐什么地方是前奏、什么地方进间奏、什么地方要做什么样的动作。 所以,教师可以不用再为此担心, 并能够添加一些道具和情节出来。这些道具和情节会激发幼儿再次的好奇和新鲜感。

《拍蚊子》的游戏环节,出现了由另一名教师扮演大手。 教师带上自制的大手道具,对着小蚊子们说:我是大手,我要来拍小蚊子啦。 小蚊子可不要被我拍到噢! 于是,大手出现时配合着延长音的音乐,小蚊子低低飞,大手慢慢找。 当延长音结束后,立即出现即停音, 这时小蚊子一定要停止一切动作,不然大手就会无情地落到自己的身上。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思想要特别集中,边飞边听延长音在什么时候结束,同时也就是即停音在什么时候响起。 玩了多次后,教师还可以对小蚊子提出要求:在停的时候,摆一个好看的姿势。 于是,当大家都停止的时候,你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姿态和动作。 双手向上高举的;蹲在地上不动的;两个两个背靠背的;站得笔直的直到再一次延长音的开始,幼儿又开始变回小蚊子,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游戏。借助小道具进入游戏,也是体现其他的一种巧妙的方式。

第2篇:团体游戏范文

关键词: 团体辅导游戏 主动性 心理辅导课

在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的态度非常淡漠,他们不喜欢参与课堂,在与一些学生交流后,我得知他们说过去的老师从来都不青睐他们,所以久而久之,他们也懒得参与了。的确,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关爱,这样的老师就是有责任的,可除了老师的因素外,学生自己有没有责任呢?为此我试着让他们参与游戏体验,从而能在游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试着从自身角度积极地做出努力。

一、针对问题,挑选游戏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效果,为此我精心挑选出《你说我画》这个心理游戏。

这个游戏需准备两张样图,样图是互相连接的几何图形,两张样图的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每人发一张16开白纸和笔。第一轮先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样图一两分钟后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倾听者”们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但是不许提问。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可以是同一人,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画图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不断提问,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图形。在每次画好后根据“倾听者”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从中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

在我讲好游戏的过程与要求后,同学们都异常兴奋,一致认为画图还不简单,看到他们的喜悦我很高兴,这至少说明了他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二、参与游戏,亲身体验

游戏的要求解说完后我选择了班长作为“传达者”,但是当“传达者”将样图一的指令一个个发出后,却发现极少有人画出与样图一完全相同的图形。

班长带着疑惑的眼神说:“我讲得很清楚啊,你们怎么画成这个样啦!”同学们说:“我们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可是又不允许我们问!”我对他们的交流做出分析,这种一方只发送信息而另一方只接收信息的方式叫单向沟通模式。在单向沟通中接收者没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不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接着我就问学生:“刚刚这个现象是不是就像有时候我们老师在上课,但是你们却无人在听,或者有人在听可能不能听懂还是个未知呢?”同学们纷纷说是。“那么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呢”?这时有同学发言说一定得不懂就问、积极参与、及时反馈等,在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我们决定开展第二轮游戏。

三、升华游戏,解决问题

第二轮游戏依然由班长担任“传达者”,班长认真细致地讲解第二个图形后同学们在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了积极提问,他们通过理解、表述、质疑、回应进行着有效的双向沟通和合作,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互动明显。班长将信息发送完后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是细看后发现有个别同学的作品与样图相差甚远,这时候我就问这些作品有差距的学生:“你们能想象到差距的原因吗?”学生答:“我们没像他们那样积极提问?”“那你们有不懂的吗?”“有。”我又问:“那你们觉得责任在谁呢?”学生答:“知道了,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是我们自己不懂又不问。”随后我做出了总结,其实我们生活中随时都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果总是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天天累加最终会压得我们难过,从而导致我们惧怕它。

最后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老师的看法是怎么形成的,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经过讨论,学生纷纷指出老师的看法都与自己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先从自身改变开始。

四、诚心感悟,重新开始

当同学们都通过亲身体验悟出了道理后,我给他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都知道了过去我们的不足是哪些原因造成的,那知道了原因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呢?”“知道,知道。”同学们一改以往的状态都抢着回答。有的说:“我上课一定要好好听讲,不懂的一定要及时提问。”有的说:“我一定要及时给老师以反馈信息,这样老师一定会关注我。”有的说:“过去错的已经错了,人生随时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就从现在开始让老师你喜欢我!”这位同学刚讲完,四周掌声响起,我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的进步喝彩。又一次辅导课上完了,师生间的感情更进了,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看着他们开心地与我挥手再见,我期待着对他们而言这一天真的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的确,从那以后,几乎每节课都在师生良好地互动中进行,学生获得知识开心了,老师看到学生的进步也开心了,真心地希望学生能把这种积极主动地精神状态带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五、体验成果,持之以恒

让学生参与游戏中亲身体验而获得的感悟比他人的劝说更有说服力,这样能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地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团体游戏,他们明白师生需要互动,学习需要主动。当然一个习惯的改变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贵在持之以恒,所以我要求学生将这种行为的主动性带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及生活中,共同制订出阶段性计划,互相监督,及时评比进步之星,以便让这个好习惯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第3篇:团体游戏范文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园团体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存在着学习活动形式化、学习过程结构化、组织方式模式化的现象,由此带来了幼儿教师团体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低下,进而造成了团体学习资源的无形浪费。

一、问题提出

团体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实效的学习理论与策略,已经进入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生活,并成为了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所谓团体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将不同的个体集合起来的一种共同学习形式,大致包括三种:指导型的团体学习,如校外专家、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对教师的指导;表现型的团体学习,如上公开课、教学成果展示等;研究型的团体学习,如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本研究涉及的是幼儿园日常性的研究型团体学习。加强对团体学习内容及过程的管理,不断提高团体学习的效率与效力,应该成为幼儿园团体学习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希望了解目前幼儿园团体学习的基本现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江苏、广东和河南三省六所不同性质和级别幼儿园中的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者共发出问卷196份,收回184份,有效问卷178份。问卷回收率为93.9%,有效率为%.7%。第二阶段采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团体学习活动,并对该班教师进行了初步访谈。第三阶段采用访谈法对5所幼儿园60位幼儿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团体学习的基本现状

团体学习作为当今幼儿园教师教育和园本培训的主要方式,已经得到普遍的推广和运用。从江苏、广东和河南三个具有不同区域特征和文化背景省份回收的178份有效问卷也充分证明了团体学习在我国幼儿园存在的普遍性。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幼儿教师参加团体学习的比例上,100%的教师承认参加过各式各样的团体学习。其中,82.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参加团体学习,只有9.6%的教师不经常和7.9%的教师偶尔参加。在团体学习的组织方式上,91.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幼儿园经常组织团体学习,只有8.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不经常或偶尔组织团体学习。63.5%的教师认为参加幼儿园内部组织的团体学习多,只有3.9 %的教师认为参加园外的多,两者都多的占32.6 % 在团体学习的时间安排上,一周组织一次的占67.4%,两周一次的占23.6%,时间不固定的占9%。也就是说,团体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惯常的、较为固定的学习形式。在团体学习的内容上,87%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主要进行的是业务学习,13%的教师认为主要是政治学习。在团体学习的成员组成上,教师、园长和业务副园长是学习的主体,其中,幼儿教师参与的比例占100%,园长占82%,业务副园长占78.1%。保教主任参与学习的比例尽管只占41%,明显低于教师,但明显高于后勤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员(分别为10.7%与8.9% ) 。

(二)团体学习与教师个人的关系

调查表明,88.8%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有利于个人的专业发展,9%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既有利于又不利于个人的专业发展,还有2.2%的教师承认根本没有考虑过该问题。在参加幼儿园团体学习的态度上,83.7%的教师表示喜欢参加,3.9%的教师表示无所谓,只要跟着学就行了,10.7%的教师表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只有1.7%的教师表示不喜欢。在喜欢参加幼儿园团体学习的原因中,41.4%的教师认为参加团体学习可以使自己从别人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15.9%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的氛围非常好,可以各抒己见,21.5%的教师认为可以了解他人的毛同想法,还有20.9%的教师认为团体学习比单个学习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不喜欢参加团体学习的主要原因中,41.6%的幼儿教师认为当前的团体学习没有层次,针对性不强,23.6%的教师认为在团体学习中容易受制于他人的观点,24.7%的教师认为当前的团体学习过于强调形式,学不到更多的东西,6.7%的教师认为在团体学习中,总是个别人讲的多,自己总是没有发言的机会,还有3.4%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团体学习,依靠个人学习就可以了。

(三)团体学习中教师的表现

团体学习是一种互动式的知识共享过程,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直接影响着团体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但我们的问卷结果却显示,在关于“团体学习中幼儿教师是否经常发言”的问题上,38.8%的教师不经常发言,34.2%的教师偶尔发言,只有27%的教师经常发言。其中,14%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在团体学习中很容易受别人观点的牵制,84.3%的教师认为较易受别人观点的影响,只有1.7%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能够拥有个人的主张,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意识地提取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而在“团体学习中是否经常失掉个人观点”的问题上,10.8%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失掉个人的观点,82.5%的教师认为有时失掉个人的观点,只有6.7%的教师认为自己拥有较强的判断力,不容易随波逐流。

(四)团体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活动形式化。

团体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形式开展活动,但形式仅仅是为内容服务的。过度形式化已成为当前团体学习中存在的一大障碍。在“你认为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应该改进吗,为什么?”这一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1/3以上的幼儿教师回答:“学习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以下是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回答:“幼儿园的团体学习越来越追求形式了。学习活动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让人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团体学习已经出现形式主义的倾向,(不能)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引导大家学习一些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东西。” 任何学习都需要采取恰当的形式,但过度形式化的学习带来的不是学习质量的提高,而是学习效果的下降和教师学习兴趣的降低。流于形式的团体学习忽视了学习的根本目的,长期处于该种学习境况下的幼儿教师,因总是满足不了个人学习的愿望而将逐步产生“学习疲劳”,进而造成学习热情的丧失和团体学习效力的减弱。

2.学习过程结构化。

“当人们知道在一种情境中如何行动—既他们知道他们自己希望他人怎样,他人希望他们自己怎样的时候—这种情境对于他们就可以说是‘结构化了’。这也就是说,团体中的成员对于这种情境有了一种共同的概念。”121在团体学习的初期,经过团体成员的摸索和尝试,逐步使学习活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对团体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是有利的。但过于结构化的学习则会逐步使团体学习演变成一种僵化的、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在开放式问题“你认为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应该改进”的原因分析中,1/3的幼儿教师提到了“团体学习的高结构化”问题。我们从多位幼儿教师关于团体学习现状的开放式访谈中,也能明显感受到以上问题的存在。以下是教师们的典型回答:“我们幼儿园每两周进行一次团体学习,主要是业务学习,有时也有政治学习。现在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学习的基本程序了,所以学习的时候不用考虑太多,只要跟着主持人的思路走就行了。”“我进人我们园已经好几年了,一直都是比较严格按照固定的学习程序学习,不管谁主持都差不多是这样的程序,而且差不多总是固定的一些人在讨论的问题上争来争去。大家已经习惯了,也不想轻易去改变。”“我们现在的学习过程主要由主持人来确定,但我觉得控制的过于严格。可能主持人怕中间出现环节上的失误吧,总是把环节之间设计的很紧密,好像是赶场一样,有时刚开始讨论,就进人下一个环节了。学习又不是赶场,是很灵活的。某个问题大家争议很多,又很重要,就应把这个问题讨论得深人一点。缺乏灵活性的学习会让人觉得没意思。”

3.组织方式模式化。

每个幼儿园都拥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模式,这往往成为每个幼儿园的学习特色。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膜式实质是用一种简化的结构方式,对复杂对象作出简略的解释,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常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在某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活动,就会逐步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模式。任何学习模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局限性,间它应该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模型。如果为了维持某种学习模式而不能灵活地加以改进和改变,就会造成模式化的局面。在幼儿园团体学习中,一些幼儿园为了保持自己的学习特色,长期以来坚守一种组织方式不放,造成了学习吸引力的减弱、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质量的低下。从教师对“你认为当前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应该改进吗,为什么?”这一开放式问题的典型回答中,我们可以对此类现象有更深人的了解:“我毕业后就一直参加我们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团体学习,每次学习尽管形式上和内容上会有所不同,但大体都差不多,几乎都是一样的组织方式,所以我一直认为团体学习就是这样的。”“我们每次学习的时候,总是比较固定的几个教师在发言。”“我们幼儿园的团体学习采用的是三段式的组织方式:看课、评课、提建议。不是说这样的组织模式不好,而是应该经常变换和尝试一下其他的模式。这会让教师有新鲜感,学习的兴趣会更高,也会更有收获。”

第4篇:团体游戏范文

1、小学生团队意识调查概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长春市中小学生团队意识大概了解一番。首先,参观了长春市部分小学,包括东北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小学,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108小学,等不同层次的小学生,并和一支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对学校提高小学生团队意识和方式,以及体育教育的乃荣和教育方法、体育游戏受重视情况。对集体游戏团队的学生角色意识的观点和其他方面的交流。最后,问卷调查统计,在同一时间安排面谈,得出结论。

2、调查问卷数据的整体表现和分析

在有效回收的456份调查问卷中,团队归属感、竞争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中反映团队意识最强的人数分别为126、185、193、123、196、201、72、105,平均百分比分别为34.1%、34.7%、37.8%、19.4%。具体有以下几点:在团队归属感,竞争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的四个项目中,责任意识百分比最高,而其他三项,只有19.4%。一般来说,长春市的学生的团队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学生团队意识的总体水平不高,这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小学生是我们未来的建设接班人,团队意识对于他们自身、民族、国家、集体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时期是其性格的形成,包括形成的关键时间的团队意识。如果我们能把握这段时间,加强基础教育,正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加强团队意识。

通过体育游戏项目培养小学生团队意识的基本策略

1、培养团队归属感

团队应该增强团队意识,加强队员的团队归属感。强调团队的归属感,是每个成员的融入团队,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共同努力,作为球队的进步和成绩而骄傲。因此,在体育教学。如果加入一些集体体育比赛项目,加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小组活动加强团队归属感,提高团队意识。

2、树立竞争意识

培养竞争意识包含两重意义,一个是对手之间形成了竞争意识;团队中竞争,强化竞争意识。队员为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必然会使队员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加强团队推动团队朝健康的方向。在通常的集体体育比赛和其他活动,强烈的竞争意识表现为整个团队异常活跃的状态。可以说,这一积极的推动和竞争态势是集体体育游戏在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形成一个独特的一面。团队的经理应该珍惜团队逐渐形成竞争局面,在共同目标的牵引,正确引导,鼓励,竞争态势不断。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团队内部的竞争意识的团队竞技场。但不同的是,我们应该注重团队竞争这是积极的一面的团队,如果没有这种情况,该队将失去生命力,也不会有其他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内部竞争,也没有抓力,也就没有了优胜劣汰这现象。只有那些能在团队完成团队目标和努力工作的球员,能够带领整个团队参与激烈的竞争,完成团队的目标任务与发展。树立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升队伍整体水平更快。

3、增强责任意识

我们要面对现实,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集体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1.树立正确的人生指南,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2.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团队的责任意识。3.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团队成员的集体责任意识。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长春市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目标中对团队意识教育仍然是不够的。(2)长春市对学生的归属感,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学科意识和平均百分比低,小于50%。这说明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的总体水平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3)长春市集体体育游戏一般都属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项目对团队意识教学重视不够。

第5篇:团体游戏范文

关键词: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缺陷;重构

一、前言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能够更好的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国有集团型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来自全球竞争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也在不断的对自身进行调整,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极大地阻碍了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构。

二、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分析

1.独立性不明显,组织机构设置缺乏多元性。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检查、评价企业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顺利经营保驾护航,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强弱会影响其评价结果,而独立性的强弱也与企业领导对机构的重视程度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领导比较重视内部审计机构,那么其独立性就相对较强,反之则较弱。我国国有集团型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是向分管财务的总经理直接报告,使其机构的独立性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很多都仅仅在集团或者总经理层面设置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也较少,缺乏可给予支持的下属机构,这不利于审计部门对企业整体运行的了解和把握,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2.内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严重弱化。现在,大多数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还比较局限,仅涉及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履行监督评价等职能层面。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摆设,让其代表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其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另外,虽然内部审计机构逐渐完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并且一些企业的审计部门由于涉及到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大胆、公开、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综合性不强,降低了审计效果。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整体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其学历层次、专业性水平逐渐改善提高,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方法上比较落后,仍然采用静态审计和事后审计等方法。从一些数据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国有集团型企业队伍中CIA和高级审计师专业资格人数所占比例比较低,导致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企业层面来看,内部审计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约55%的审计人员都是财经专业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诸如法学、基建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人员不足,专业水平较低,难以有效进行风险导向的管理审计,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三、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重构分析

1.对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进行重构。针对国有集团型企业独立性不明显,组织机构设置缺乏多元性这一问题,应对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进行重构,建立内部审计分级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其机构职责。在结构方面,一方面,对于企业下属经营单位如果其规模较大、利润较高,可以为之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其定位和职责应明确,定期向总部汇报工作成果即可,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控职能;另一方面,可设置审计监察部,该部门可以由集团董事长直接领导并直接汇报工作,从而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独立性。

2.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进行重构。现阶段,我国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职能定位是“查错防弊”,具体来说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审查、监督及评价。然而随着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其职能观念也需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应从之前的监督职能向监督服务型职能转换。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应对其下属成员企业开展相关咨服务询,具体来说就是为下属成员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经营管理问题,同时为管理管理层所作的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合理的指导,从而使其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促进下属集团和集团总部的交流和互动,从整体上更好的协调管理,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应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专业素质的考核,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和规范化。例如,要求就职人员必须要具有审计从业资格证,对于现有在职人员则可以为其提供职业培训,定期组织从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结语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各类业务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是否遵循程序以及资源是否合理利用进行评价的部门,其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和改善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强集团管控以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国有集团型企业应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完善审计体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推动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印剑 单位: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思语.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6:101-102.

[2]谢兆岭.浅析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184.

第6篇:团体游戏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 建议

一、国有集团现状概述

从我国国有集团发展历程来看,国有集团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严重缺乏市场化发展的经验,在发展理念和行为上存在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结构存在缺陷。绝大多数国有集团是由行政机构改制形成,故管理仍处于行政隶属关系阶段,内部组织结构的规范性较差。[1]同时大量集团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无法有效发挥投资中心和集团主导的作用。

第二,管理体制规范性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结合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产业特点与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来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范内部管理机构,这直接导致内部综合协调能力下降。虽然总公司与子公司间有明确的产权关系,但受制于行政管理模式,内部制度的可执行力大打折扣。

第三,经营效率不足。与民营企业集团相比,国有集团在管理理念和技术更新等方面与其相距甚远,导致国有集团的经营效益大大低于同等规模的民营企业集团,但它却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使对国有集团的前瞻性较弱,管理者难以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进一步加剧了过度投资、抵消投资等问题的发生。

第四,市场化程度不足。如今大部分国有集团子公司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能力已经大幅加强,然而由于尚未真正触动国有制的根基,因此国有集团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目标市场仍局限于不完全产品市场的交易层次内,另一方面,国家对国有集团进行倾斜性经济资源注入或救助陷入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这种形态对市场化造成了严重破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现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目标。[2]

二、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改革,虽然我国的国有集团在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改革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一,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制定的认识程度不足。不重视制定改革方案,其结果就是方案与企业发展战略出现严重偏差,甚至部分国有集团的发展战略清晰度不足,投资方向过于多元化,主营业务不明晰。这样一来,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国有资本去留和混合程度难以确定的问题,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自然无从谈起。[3]

第二,企业管理方式陈旧。大部分混合所有制的国有集团仍处于形式上混合的状态,管理模式未出现改变是这一问题的典型表现。虽然国有集团的子公司实行了混合所有制,但极度欠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这样导致公司的治理结构未完成商业化、实质化的转型,无法形成具有较高透明度和制衡性的管理模式。这一现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控股企业中尤为明显。

第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后评价体系。在国有集团所属企业的混合制改革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后评价体系,无法对所有制改革后企业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等方面的优劣进行有效地评价,导致难以对国有企业所有制的改革方案开展指导和调整。

三、促进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建议分析

(一)加强国有集团的管控能力

强化战略统筹、形成协同优势是集团运作的首要任务。作为集团的“大脑”,总部应始终处于战略高度,统一调度所有子公司。完善集团母子公司体制,核心在于做到“三个强化管控”:首先强化战略管控,通过制定科学的整体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使母子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性;其次强化财务管控,加强集团的预决算管理,实现资金统一调度,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资产的有效使用;最后强化人力资源管控,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与考核方面的管理。三个强化能使集团对子公司的“物、才、人”进行全面管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4]

(二)加大集团内部重组整合力度

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能够向核心骨干企业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聚集。核心骨干企业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对集团发展主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集团应始终围绕主业打造核心业务板块,合理配置资源,整合经营内容相似的同类业务的资源以达到发挥规模优势的目的。此外,集团还应加速清理、调整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非主业资产及低效企业资产,将法人层级始终控制在三级以内,从而形成二级骨干企业与三级优势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推动核心骨干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首先要面对的挑战,若改革不触及产权,那么终归只是纸上谈兵。引入外部资本走产权多元化道路,为国有集团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这是转变企业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引入外部资本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盘活存量资产引入增量资本,二是合资新设企业,三是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中退出。在产权制度改革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功能定位准确把握产权制度改革的“度”。除了少量具有政策性职能特殊目的的企业外,在市场竞争领域内的所有国有企业都应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对提供公共产品,经营范围涉及民生等领域的核心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绝对控股地位,而对优势支柱产业或金融业中的核心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可保持相对控股。[5]除此之外的国有企业均应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做到进退有序、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全部放开。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速优质企业上市

推进优质企业上市,可以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企业上市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对转换体制机制和规范运作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集团应加大在企业上市方面的关注度,通过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国有集团应大力推进核心业务资产注入优势企业,帮助其实现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集团优质资产聚集的主要载体。对目前尚不满足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可先在新三板挂牌。这样一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美化市场形象和提高认知度。同时近年来,我国正在完善新三板挂牌企业转主板机制建设,通过在新三板上市,企业能为后续向主板转移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结语

组织结构存在缺陷、内部管理体制的规范性较弱、经营效率低是国有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落后体制形成的。要真正实现国有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从而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和完善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天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童露,杨红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联合重组与公司治理――基于中国建材集团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39-44.

[2] 卢俊,仝荣伟,叶佳敏.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中信国安集团案例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137-143.

[3] 温国林,卿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60-62.

第7篇:团体游戏范文

关键词:集团总公司 子公司 绩效考核 体系 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企业集团主要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所形成的子公司(母公司)、参股公司、其他机构所构成带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集团主体主要为了总公司与分公司。由于集团的规模性、多元性,使其具有工作人员众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链长等特点。由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公司都具备法人地位,其具有独立自、经营权,这也造成了企业集团总公司与子公司的一种经济矛盾现象,在长期发展中势必会造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企业集团必须要对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管控,让子公司发展战略能够符合企业集团整体的发展需求,实现集团整体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集团优化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积极作用

(一)推动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进程

想要实现集团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要落实到集团旗下的各个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合理实施进而完成战略目标、任务。但由于集团旗下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及自主经营权,使得总公司无法直接干预子公司的日常运营模式,难以推动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快速实现。但通过将集团战略进行划分、分解,落实到每个子公司经营目标中,并通过绩效考核环节作为约束,能够有效转变子公司经营目标,逐渐朝向集团战略目标靠拢,最终保障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得以实现[1]。

(二)加强集团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优化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过程中,例如制定、实施、考核等流程,需要集团总公司加强对子公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充分分析当下绩效考核w系的优劣性。在实施、优化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过程中,能够有效加强集团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吻合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总公司与子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了解程度,进一步优化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

(三)提高集团子公司经营管理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优化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在考核过程中,集团总公司能够通过新式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从宏观角度分析子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而总公司能够通过子公司经营管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与向导,进而提高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保障子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常规企业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所存在的问题

(一)子公司与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缺乏关联性

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要以集团整体战略作为出发点,同时,绩效考核也应该服务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但在实际企业集团管理中,部分企业集团主要以方便考核、简化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与理念,其绩效考核内容也以子公司历史业务数据为主,这种绩效考核体系使得子公司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相脱节,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在企业集团管理中,各个子公司由于经营主体不同、经营战略不同,致使不同子公司在企业集团战略作用、地位不同,例如有些子公司属于利润中心、有些属于成本中心;有些处于拓展期、有些处于成熟期等。由于集团子公司战略作用、地位不同,在绩效考核标准上也必须做到差异化,如果单纯以历史经营数据作为考核指标,必将造成错误导向,使集团整体战略与子公司战略相脱节,甚至是相违背。

(二)考核指标过于单一

企业集团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如今绩效考核追求的是全面性与整体性。但常规子公司绩效考核更加侧重于财务指标,尽管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不符合现代化企业集团发展需求,无法充分反映出子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与内部管理状况,对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考虑不够全面。事实上,很多财务指标都具备一定的短期效应,使子公司经营管理过于片面化,只追求短期账面上的财务指标,甚至出现账面失真现象。

例如子公司为了完成集团总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通过商业折扣或者放松商业信用等方法,虽然能够完成销售指标,但更多的是降低了商业信用,提高了子公司经营风险。或是子公司为了完成年度指标,违背集团整体的战略要求,进而损害了集团整体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在此条件下,如果仅凭财务指标很难让子公司战略目标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使得集团子公司往往更多看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子公司自身整体的发展战略。对子公司与集团整体发展都存在着不利影响[2]。

(三)绩效考核与子公司经营背景不吻合

在传统绩效考核中,企业集团对不同子公司所下达的考核指标通常比较类似,即微量调整,其考核指标也是以销售指标、利润指标为主,其考核结论也是“利高则优、利低为差”。由于集团子公司之间的营业领域有所差异,例如行业差异、市场定位差异、环境差异、地域差异等,使得绩效考核与子公司经营背景不吻合,也无法体现出公平性原则。例如集团旗下A、B两大子公司,A公司属于手机行业、B公司属于PC行业,在当代市场环境中,智能手机行业依旧处于朝阳产业,但PC行业相对比较传统。如果A公司盈利,但盈利标准地域行业平均水平;B公司亏损,但亏损低于同行业亏损水平。那么单一利润作为考核目标,即是A公司要优于B公司,但从行业角度讲,B公司的绩效要优于A公司。

三、企业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方案

(一)以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作为基础搭建绩效管理体系

集团发展战略是实现集团长远目标与集团使命形象化的一种渠道,如果绩效考核只侧重于短期财务评价,势必会影响集团整体的发展利益。因此,想要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绩效考核的有效性,绩效考核必须要以集团整体发展作为出发点,提高子公司经营者的整体效益,加强对子公司对集团整体的重视度。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以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作为战略导向,要求子公司能够实时分析、评估集团整体的发展进程,从而推动集团整体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从宏观角度分析,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是否符合集团发展要求,主要是分析绩效管理是否与集团战略发展步调保持一致,对子公司是否起到了约束、激励的作用。

(二)科学、全面的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

由于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产业领域、经营战略、发展阶段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因此在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也要充分考虑子公司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类型产业的子公司设置不同绩效考核指标,即差异性与侧重型。但以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全面性而言,考核绩效指标应包含核心竞争力指标、财务指标、管理指标、外部利益指标四大环节,并且其中又要包含着诸多划分细节指标。其具体表现在:

财务指标:包括资本运营状况、财务效益、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作为主要划分指标。虽然当代市场发展要求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但财务指标已然是保障集团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考核环节之一。

核心竞争力指标:由于当代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子公司想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含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技术转化产品能力、生产力等方面。

管理指标:主要是指子公司内部管理结构是否合理,包括公司组织形式、管理能力、部门之间协调性。公司内部管理是保障公司能够平稳运营的基础,同时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宏观上分析,也是集团整体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渠道。

外部利益指标:该指标不是企业经济利益状况(主要体现在财务指标),而是一种市场反应指标。由于当代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公司想要长期发展,必须要在拥挤的市场中占得更多客户资源。因此,外部利益指标主要包括市场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市场所占份额、客户维持率、客户增长率等。

(三)根据子公司实际需求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

优化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必须要做到实质性、针对性,要充分尊重子公司的差异性,绩效指标不能“一视同仁”。需要集团总公司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考虑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的差异性原则,即设置考核指标要以集团旗下子公司行业特点、发展定位、子公司核心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并积极引导子公司的发展方向、落实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例如,上述提到A公司(智能手机行业)、B公司(PC行业),其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以同行业与市场环境作为出发点,保障绩效考核的合理性。

第二,对于同行业子公司,实施相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过程中,需要根据同样子公司发展阶段权重进行考虑。如果某子公司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能蚩焖偻卣故谐》荻睿占得一定市场资源,因此,在绩效指标设置过程中,应更加重视产值目标,其次再是利润指标。如果子公司处在成熟阶段,要将其利润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着重点。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集团想要更好地实现整体战略目标,保障集团整体能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优化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方案,保障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与子公司战略目标的协调性与一致性,进而推动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第8篇:团体游戏范文

关键词:移动媒体;共青团信息服务;有效性

一、移动媒体的概念

从传播的载体不同划分,移动媒体是指以移动数字终端为载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和处理信息的媒介。从传播的对象不同,移动媒体是以无线和有线作为传播方式的一对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从媒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报纸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被称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又称为移动媒体。根据这些不同的划分,我定义移动媒体为以移动数字终端为载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处理信息的多向性传播媒体形态。

二、青年使用移动媒体的现象及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5年6月为止,我国网民数量达6.68亿。而在这6.68亿网民当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比例较2014年12月上升3.1%。在这庞大的网民群当中,中学生网民占的比例最大,达到1.64亿①。这些数据都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的媒体越来越多,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特色。不可避免地,移动媒体对共青团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都必然带来深刻影响。面对移动媒体的冲击,传统的团建工作思路、方式、内容、渠道的工作效果不明显,与团员发生脱节现象。②

三、移动媒体下,共青团信息服务的现状

一方面,移动媒体给共青团信息服务带来的机遇。第一,移动媒体提高了共青团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在传统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团建信息工作的形式单调,内容刻板,加之以教育者与共青团员之间缺乏交流,使得共青团员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然而,移动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输迅速、形式多样等优点为团建信息服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移动媒体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受众覆盖面,使团建信息工作者可以通过移动媒体这个平台对共青团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移动媒体有利于共青团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移动媒体的到来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影响了90后青年一代,同时也在接受教育的方式上影响了他们。得益于网络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了,这有利于简化信息传播的路径,青年组织也逐渐趋向虚拟化。这意味着共青团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需要把握移动时代的脉搏,创新团建信息服务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团建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移动媒体给共青团信息服务带来的挑战。第一,移动媒体给团建的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挑战。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纸质媒体逐渐被削弱。最近几年,全球传统媒体行业整体萎靡,传统媒体转型势在必行。移动媒体的迅猛发展,要求共青团的工作跟上移动媒体的前进步伐,创新共青团信息传播的方式,利用移动媒体对共青团的信息进行传播,以适应共青团员的阅读的习惯,从而有效地传播共青团的信息。第二,移动媒体给当代的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移动媒体时代下,由于传播的信息量巨大,使得共青团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利用移动媒体的平台开展的思想教育,将其计划化、理论化是团组织更好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方式。利用团委在移动媒体的平台,针对青年成长生理、心理特点,寻找适合青年的知识产品,利用移动媒体的交互性激发青年的求知欲,丰富青年的知识,使青年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并附有时代特征是主要的方向。③

四、在移动媒体时代下,共青团的信息传播的对策

第一,系统地掌握各类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载体多样化。

系统全面地熟悉把握各种媒介的特点,是有效传播信息的首要方法。在传统媒体中,报纸、书本等平面宣传媒体各种具有传播信息丰富、内容深刻、形式立体的特点,但不便于携带,因此大多只适合于进行理论学习时使用;移动媒体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手机作为这其中的代表,携带方便,传播信息量小,时效性强,语言通俗易懂,适用于日常的时政教育等。在进行信息传播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技巧,用符合青年人特点的语言进行传播,使青年人对其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第二,充分尊重共青团员在信息传播当中的主体地位。

共青团员是共青团主要的服务对象,共青团的工作应该以共青团员作为出发点,关注共青团员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他们接受信息的特点和习惯,根据这些向共青团员传播健康有益的、富有吸引力的信息。同时,移动媒体的互动性决定了移动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共青团员不仅仅是团建工作的接受者,还是传播者。共青团员在接收共青团的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移动媒体转发、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已达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的作用。因而,团建工作者必须了解团员在信息传播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地位,这样才能变单一的灌输为双向的互动,从而有效地增强团建工作的效果。

第三,利用移动媒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移动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和丰富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移动媒体中正确的报道,有利于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反,一些不利于共青团团员身心发展的信息如果通过移动媒体传播,就会对共青团员的身心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在移动媒体中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加强对移动媒体舆论的调控和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富移动媒体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创造健康向上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为共青团员提供正确的移动媒体环境舆论引导。总之,引导共青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共青团的信息服务在移动媒体时代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四,革新传统媒体,完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

相比于移动媒体,传统的而媒体传播速度较慢,不方便携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且受众范围有限,覆盖面较小,不利于共青团的信息传播。因此,发力移动互联网服务应成为各家传统媒体转型的第一步。传统媒体发行数字媒体移动客户端应多注意市场推广,在各大应用市场上官方应用,并及时更新版本;利用互联网与读者双向沟通的优势,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反馈、调整、完善产品;并且在形式与内容上学习新媒体简、平、快的优点,结合传统媒体自身调查深入、内容有深度的优势,完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注解:

①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

② 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③ 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参考文献:

[1]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3] 张意轩,夏筠90后的移动数字生活.人民日报/2014年/6月/5日/第014版

[4] 孙壮志:《美国在独联体国家推动“”的主要策略和做法》,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8期

第9篇:团体游戏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态势异常迅猛,并逐渐向集团化的趋势发展。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集团需要及时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与之配套,这样提高其财务监控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财务风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目的。然而,由于内部体制和外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此引起产权不清、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管理松散和财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企业各财务层级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根据企业财务决策权和管理权的下放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权都集中在总部财务部门,下属财务部门执行总部的各项命令。这种将财务决策权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企业的各项资源,并有效地降低了资金成本和风险损失。但其却不易发挥各所属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策程序易受财务主管的主观意识影响。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在该体制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子公司只需将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即可。这种体制模式有利于针对本单位的问题及时作出有效决策,分担经营风险,但却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分散、成本增加、费用失控的问题。

(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该模式的实质就是集权下的分权,企业对所属单位在所有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与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各所属单位则对其日常活动具有较大自。它吸收了集权型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各自的优点。避免了其缺点,因此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家对企业集团实行“放权让利”以及“政策引导”改革之后,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构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然而,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己明显表现出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集团自身发展需要的一面,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集团内部财权过度集权现象严重

我国企业集团大多数是由我国原有行政部门改制而来,一般采取集权式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整个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的财务事项决策权,如资本变动权、重大投资权、重大筹资权等,均应集中于母公司,以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企业集团包括各子公司被当作整体来管理,统一领导的财务原则绝对化。下属企业所拥有的权限过小,当临时发生的财务问题需要及时决策由于要层层上报审批,易贻误时机。

(二)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控制

下属公司内部缺乏一套合理的资金管理体制,经营资金过多依赖母公司支持,反过来集团很难掌握下属企业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单纯的资产监管模式或报表利润指标考核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管理的需要。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大多局限于事后控制,事前缺乏预算,事中缺乏实时监控,这都将给集团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三)集团内部财务主体产权混乱,界限混淆

不少国有企业集团的形成都是以行政机构为基础改制而成的,在改制之初未及时对产权进行界定和归属分割,存在产权不明的问题。有的企业集团,将一些没有产权关系的企业“收编”或者“挂靠”在自己集团旗下,造成集团与下属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企业成员间缺乏内在的产权纽带。

(四)财务信息系统不健全

真实、实时、完整的财务信息,是整个企业集团实施适时监控和科学决策的有利依据。如今,国有企业集团依靠单纯的资产监管模式或报表利润指标已经无法完全了解成员企业内部真实可靠的财务状况,更无法及时发现和化解集团已经存在或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集团的经营活动就会陷入盲目、无序状态。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化策略

针对现存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上的弊端,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合理分配财权,寻求集权和分权的最佳平衡点

企业的财务特征决定了分权的必要性,而企业的规模效益、风险防范又要求企业要进行适当的放权。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需要考虑集权和分权“成本”与“效益”。对于整个集团战略的关键性决策如投资决策、对外筹资决策以及重要资产的处置等,应采取集权管理。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下属公司也逐步走向成熟、规范,为了调动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使母公司的财务人员有足够的精力参与整个集团的战略管理,应考虑将权力逐步下放。

(二)加强资金监管机制,实行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应该加强对子公司资金的监控,对集团资金集中调度和管理,实现集团资金的整合管理。其监控手段不应仅局限于呈报的财务表,更应通过专业手段甄别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可以设置专门的第三方监管机构,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调剂余缺。企业应积极建立一整套事前预算、事中监控和事后控制的监管机制。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负责母子公司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监督。同时也可借助网络技术,搭建财务信息平台。

(三)明细国有企业产权,理顺归属的关系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加强产权改革的制度建设还应加大非法侵权的成本。要有效解决管理层在产权改革中的不规范操作问题,应提高违法成本,给国企的管理层以足够的处罚,要加大对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处罚力度,让高额的违法成本制约管理层的违规行为。只有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才能使所有进入市场的各个经济主体通过自主经营、平等竞争的方式从事生产活动,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四)致力于建立高度集成、实时、动态的财务信息系统

对于集团公司来讲,财务管理本质是对财务信息流的管理,要搭建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强化对集团内部企业资金结算的动态管理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网上银行业务。借助于集团内部的信息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统一调配资源,从而加速资金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对集团内部横向和纵向业务的适时管理。

五、结束语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的特殊背景,在财务管理体制设计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正确认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功能,以确保企业集团持续、健康地运行。在此特别指出,就某一特定的企业集团而言,在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与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现实情况,不应一律照搬他人的财务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郭玉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9):62-64.

[2]陈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