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

第1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1.自然环境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关系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并没有将自然经济纳入其研究范围,认为自然环境只是为经济活动免费提供可利用资源的供应系统。由于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进行价值交换,因此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吴易风教授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分析得出结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不单纯是生产关系;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包括了对自然资源配置的研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下有着不同的配置方式,不存在超历史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定义“,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节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将自然环境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没有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给出系统分析,但是,在他和恩格斯的自然力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这一观点明确指出自然资源是构成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基础。因此,自然资源是通过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方面,恩格斯指出:“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揭示了灾难性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因此,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3.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环境的清洁也是一种资源,污染了环境,就等于“消耗”了清洁环境。价格、替代品和技术进步对清洁环境的作用与对其他资源的作用是相同。“如果排放污染物是没有成本的,那么,生产者就没有限制排放污染物的激励。但是,如果污染环境存在某种价格,那么,生产者将设法寻找到某种方式,以替代污染物的排放。排放污染物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就越有积极性去研发限制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在生产中加入环境成本,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还能起到提高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二、低碳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低碳经济倒逼技术进步

低碳技术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是一种倒逼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技术发展带来低碳经济”,只要突破了技术问题,低碳经济也就自动发展起来了。其实,这完全颠倒了低碳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因果关系。先进技术的发展一定是为了适应某个预先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技术进步总是滞后于所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纵观历史,只有当人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时,才会通过发明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满足人们新的需要。事实证明,当下运行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极大挑战。为了挽救濒临枯竭的资源、恢复碧海蓝天,人们提出了更高一级的,更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新需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而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低碳经济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必将是前者倒逼后者的关系,并且这种倒逼机制是低碳技术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2.低碳经济模式的优越性

传统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手段改造自然来获取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要素的过程。高碳经济模式是将支持经济活动的四种基本资本中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人造资本结合,改造自然资本来获得各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要素。对比低碳经济和高碳经济的理论模型得出:假设将人类全部的经济活动抽象为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低碳经济模式下,在对自然系统向经济系统(社会在生产过程)输入可用资源的认识中,首先,加入了对由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可转移消化的废弃物(抽象为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从正反两方面重新理解生产和消费过程。其次,提出了自然资源和自然承载力的有限性问题,自然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并不是不可耗竭的;自然系统能够承受的污染也是有限的。最后,给出了低碳经济模式下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自然的最大承载力时,社会在生产过程的实现条件就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当其已经逼近自然系统允许的最大排放量时,还必须满足生产和消费活动必须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否则社会在生产过程就不能继续。低碳经济模式展示了劳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性,也不再将生产力简单地理解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3.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

第2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汽车发动机;排放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006

1 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正在全面复苏,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同时也衍生了一些环境问题。石油煤炭等自然能源过度开采使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废弃物排放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低碳经济理念提出后得到了大力支持,该经济体系注重可持续发展,优化工业生产对能源的使用,采用清洁能源代替石油煤炭的使用,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污染排放也得到了治理。

这样的发展理念下经济体系与各行业生产都得到了保障,清洁能源利用包含水利发电、风力发电等,借助生态环境特征来降低排放是低碳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该经济体系下,工业生产更具有长期发展的潜能,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为经济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行使用期间会排放出尾气,全面实现低碳经济也需要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控制,提升燃料的使用效率。

2 控制汽车发动机排放的重要性

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衍生的是环境问题。传统生产理念下汽车的发动机损耗能源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存在汽油燃烧不完全的情况,碳的总排放量已经超出了大气环境的容纳范围,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环保工作开展期间意识到了汽车发动机排放带来的问题,并采取一些治理手段,减少运行使用期间的碳排放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排放量降低后,有害其他能够维持在空气的标准容纳范围呢,并逐渐得到分解,减轻了后期空气污染智力的资金投入量,汽车运行使用也能得到充足的动力,并不会对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对环保工作开展以及汽车行业进步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实现全面低碳经济体系的有效途径。

3 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策略

3.1 制度政策的支持

仅仅依靠加大宣传力度来促进排放控制工作落实效果并不明显,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来进行。随着低碳经济的全面响应,政府管理部门也加大了监管体系的完善,并出台政策对汽车生产行业进行控制,根据发动机排放量来制定收费标准,倡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上支持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够缓解交通拥堵现状。政策支持还体现在排放检测标准的完善,初期我国执行的排放检测标准参照了西方国家,但在国情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标准落实解读也遇到了很多冲突问题。近年来交通管理部门与环保部门相结合,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全面落实低碳理念为目标,改进了控制标准,更具有可行性,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3.2 产业调整

汽车行业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对降低排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改进启动部分来提升燃料的使用效率,废弃物排放量自然会减少。能源方面的改进也是急需进行的,例如电动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的汽油驱动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使用量,同时也治理了尾气排放问题,符合低碳经济体系中提倡的节能减排。汽车行业发展期间,要维持良性的市场竞争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大经济收益,在行驶稳定性与能源转化形式上有需要创新。汽车作为最普遍的汽车行驶能源,具有存储方便性能稳定的特点,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电能也逐渐得到了汽车行业的重视,平均运行成本要比汽油燃料低很多,所提供的能量也能够满足汽车的形式需求。清洁能源使用是汽车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3.3 技术革新

尾气排放是现阶段汽车使用所不能避免的,但空气环境的恶化程度已经十分明显,需要在尾气治理方面加大力度。二氧化碳等碳物质的排放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主要的治理对象,碳物质排放过多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对汽车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来对尾气进行净化,经过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尾气排放对空气造成的影响也因此而减小。尾气排放超标不仅仅会造成汽车运行使用成本增大,针对碳污染进行的治理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十分严重。由此可见采用技术手段对尾气进行处理的效率是十分明显的。

针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技术创新,使发动机的运行方式更合理,发动机改进对促进整体汽车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创新方面主要是针对提升燃料使用效率来进行的,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因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的碳物质排放量增大的现象。现阶段使用的技术方法时增压与催化措施,在制作原料上有明显的改进,在压力作用下汽车得到了更充分的燃烧,并且控制过程也更高效合理,汽车行驶得到了充足的动力,即使因交通问题出现临时停车,在发动机控制下也不会出现过多的燃料损耗。

变速箱是调节能量供应的基础模块,将电子技术应用到其中能够提升控制精准度,不容易出现损耗现象。技术改进期间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参数体系,提升发动机运行使用的性价比,电子控制的成本更低,通过高温压力处理将燃料转换成小颗粒,燃烧才能更充分进行,最终排放的尾气碳物质含量会减少很多。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燃料会充分的与氧气相融合,增大了可燃性。

目前发动机的研究不仅是对现有的动力燃料的发动机进行技术改进,也有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天然气发动机、水燃料发动机、液态空气发动机等的研发成功,推动了水、氢气、液态混合空气等新型燃料代替石油,降低了发动机排量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论

在目前气候日趋恶化,传统可利用能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清洁能源开发,对于汽车的核心发动机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仍然需要做出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方大春,张敏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7).

第3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低碳理念;室内环境设计;持续发展

室内环境污染在建筑污染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并且在设计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在低碳持续发展理念下,必须要对传统设计理念与方式进行改善。就现状来看,我国低碳室内环境设计重点放在建筑设计以及城市景观规划方面上,忽略了对空间、文化以及制度等方面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在低碳理念引导下,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以节能降耗为目的,对设计理念以及措施进行改善。

1 室内环境设计现状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带动了室内环境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激发了一些问题。室内环境设计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我国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逐渐向精神追求过渡,这样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就会带入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为了满足虚荣心,追求大面积、奢华、新颖的环境设计,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②室内设计淘汰率高,随着室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设计风格多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来更换装修风格,与建筑寿命相比,室内环境设计更新的频率过快,行业内材料周转周期段以及装修废料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③为追求视觉以及功能效果,选择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材料,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们健康。例如现在房屋装修常见的甲醛、甲苯、氨以及二甲苯等挥发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等。④将室内环境装修看作为室内装饰形式,忽略了技术要求,艺术要求要远远大于技术要求。在此背景下,室内环境设计可以说是徒有其表,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在经过反复的翻修与维护过程中会造成更多资源的浪费。

2 低碳理念室内环境设计原则

2.1 经济性原则

基于低碳原则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应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对建设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求能够提高回收率。在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但要满足功能性要求,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出现更多的不合理设计案例,缩短了建筑使用年限,加剧了材料的浪费[1]。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经济性原则,及综合考虑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体现功能形态细节的基础上,加强艺术美的体现。另外,经济性原则还体现在用料节约上,对装修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与回收,充分利用材料性能,以高效节能的材料代替传统材料。

2.2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原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对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降低因为设计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低碳理念的盛行,人们的持续发展意识也得到提高,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有更多的保护意识融入进去。另外,低碳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不但出现在现代,在传统民居中也早有体现,为更好的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应该积极整理挖掘传统民居中略色建筑经验,并将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 文化性原则

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知识,对于建筑领域来说,传统文化中人们人为生活离不开来自然,在建设房屋建筑时应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密切的有机联系,两者发展之间存在共同的规律,是一个有机循环与代谢的整体。在现代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应遵循文化性原则,即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共同发展。另外,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还需要做好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并且对于外来文化,应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其对本地文化造成的不良影响[2]。

2.4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要素之一,对于环境空间的改造与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遵循艺术性原则,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例如通过景观、色彩以及材料等因素的应用,以及对空间环境、尺度以及形态的设计来表现环境的艺术特性,使居住环境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满足人们视觉与心理要求上的满足。

3 低碳室内环境设计实施措施

3.1 空间设计

3.1.1 功能分区

室内功能区一般包括客厅、餐厅、起居室、厨房、卧室、书房以及卫生空间等。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需要结合不同功能区不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对内部空间的合理规划,将功能区整合成为有机的整体,在节省交通面积的同时,使相同功能区集中在一起,活动的范围更大,进而使用效率也会得到提高[3]。例如按照动静两个要素来进行功能分区,将卧室、书房分为静区,将餐厅、厨房、起居室、阳台以及卫生间等划分为动去,做到动静结合,在功能应用上更方便,并且设计主体鲜明。

3.1.2 通风与采光设计

在低碳理念背景下,对室内环境设计时应以可再生资源代替传统建设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采取自然通风与采光,以此来满足人们对功能需求的同时,降低对自然能源的使用。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提前做好当地地理情况的研究,空间布局要符合地域特征。例如想要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就需要结合建筑朝向以及建筑之间错综关系来确定影响通风性能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室内布局,如家具、陈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

3.2 家具设计

在选择家具时应选择符合低碳设计要求的,满足绿色材料要求并且能够可回收。①满足绿色材料标准。传统家具应用材料一般为刨花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不但会增加能源的使用,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在进行设计时,家具材料应选择可重复使用,以及可再生的绿色材料。例如现在比较常见的“绳结”躺椅(图2),采用的是传统编结工艺,把内装谈话纤维外裹的粗绳做打结处理,然后对做环氧以及干燥处理,使其具有椅子的形状以及安全性[4]。②循环利用。为降低家具生产、使用以及淘汰整个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需要选择能够循环利用的家具。例如用纸制造的家具,无论是功能还是艺术方面都能够与传统材料相媲美,可以在承重、装饰等方面发挥功能。

3.3 光电设计

光电设计也是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为降低电力能源的使用,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需要加强此环节的设计。①选用自然采光形式,降低白天时间室内照明的情况,并且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要求。例如图3住宅,通过条纹布织成的留有小孔的移动雨篷,通过阳光照射形成光影,室内不但采光充分并且更具艺术美感。②室内照明工具应采用绿色照明工具,并且结合空间需求对不同功能区选择合适的照明工具。在对光源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空间功能需求将其分为主光源与次光源,其中以冷色调光源为主光源,以局部台灯、壁灯等系统作为次光源,其中次光源作为局部照明应光度大。例如卧室采用低亮度,并且暖色调的光源;厨房选择照明强度大冷色调光源等。

4 结束语

基于低碳理念下,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基础上,对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曹宇.室内设计的低碳之路[J].科学之友,2010,(23):13~14.

[2]张乘风,王凯.室内设计批评的价值论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7):48~49.

[3]杜肇铭.低碳经济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文艺争鸣,2010,(12):15~16.

第4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机制 效用

一、前言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项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之下,现代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采用不断的创新手段,建立良好的创新管理机制,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总体的业务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

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将人力资源作为普通的劳动力进行对待,将其看作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知识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促进当前社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知识经济中,人们能够积极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员工们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于企业的全面经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影响到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内容

处于低碳经济环境的社会大背景之下,现代企业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其中的主要创新内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当中:第一,人本管理。现代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员工的需求和感受给予足够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体现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柔性管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积极有效的实行柔性化的管理方式,这是从行为管理向心理管理进行有效过渡的重要纽带。企业实行柔性化管理,能够切合每个员工的实际发展特点,从员工个人的自身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从而提升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机制

现代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中,想要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需要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机制。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的综合性

企业需要对于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员工在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们的薪酬和待遇将能够直接体现出其本身的价值,员工们也仅仅从自身的岗位出发贡献力量。从当前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针对每个员工的个人发展情况,企业都需要给予一定关注。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让员工们有效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激发个人潜能,从而突破岗位的限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光发热。让员工们积极融入到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之中,积极听取员工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员工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能够积极发挥出员工们的优势作用,提升企业总体的竞争力[1]。

(二)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现代企业为了有效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这样能够不断提升每个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以及成人继续教育的相关工作,这是从社会发展层面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社会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后盾优势力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作为企业,需要选拔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业务经验丰富的人员,并且加强相关的技能培训工作,给员工提升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员工们获取多种发展机会。

(三)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

现代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各个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评,积极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企业在创新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时,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到每一个员工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对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进行调换。其次企业还需要加强定期的考核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表现良好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岗位和福利待遇。企业需要从员工的个人情况出发,加强柔性化管理的相关工作,让员工们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工作。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方面的创新

企业在实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创新工作,主要是需要对各个岗位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更好选拔人才。企业需要按照人才的成长模式,积极开展相关的管理活动。加强能本管理,将能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根据,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企业积极实行能本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低碳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机制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增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机制,需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方面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文琴.低碳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析[J]. 时代金融, 2014,(18).

[2]瞿群臻, 张睿. 低碳经济时代航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11).

第5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低碳会计体系 低碳会计 构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节能环保。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局部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经济与会计的关系

1.1低碳经济对会计的关系

在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系的构架中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要充分考虑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在审计、核算中,要充分的进行调研,实地察看相关的资料,保证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进行相关的发展中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符合低碳经济的条件。会计人员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对涉及产品的含碳量、排污、减排、节能等要设置一定的财务指标,满足国家的规定或行业的标准。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设置低碳项目或者指定单独的低碳经济会计报表,积极把这些报表进行公开,建立一定的信息公开制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1.2低碳会计对低碳经济关系

低碳会计的建立,要求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执行节能减排的策略。低碳会计帮助企业的去改革,走一条新型的绿色之路。低碳会计帮助企业建立起一系列的低碳标准,完善企业的低碳会计理论,融合到会计核算中,保证企业按照可持续的道路发展。低碳会计有利于企业去改革技术,开发环境友好型的产品。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多的产品。用最节省的方式,去获得最高的效益,而不会产生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低碳会计把企业的核算、低碳信息进行定时的公开,有助于增加企业的透明度,保证人民、社会去了解企业的工业发展、工艺操作、产品经营等,给企业一种无形的监督力量。要求企业自身应该从产品的研发、工厂的建立,产品的投产、加工、流通都要遵守低碳的标准,保证每个环节都能符合低碳的要求。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提升自己企业的声誉,也要逐步实行低碳理论,建立低碳经济体系,重视保护环境的意识、注重提高节能减排的标准,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争取保证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获得双丰收。

2.低碳经济的企业碳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执行没有依据

对于低碳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历史很长,对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发展却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进入我国的制度时间不长,必定造成我国的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全面,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标准没有法律的支持,对低碳经济的企业碳会计体系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造成低碳会计对企业的核算、设置低碳财务项目中操作性很差,无法去建立企业的碳会计体系,同时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中,没有法律依据,监管中常常出现发现一定的漏洞,无法进行处罚治理。

2.2相关的低碳经济不成熟,缺乏实证研究

低碳会计进入我国的会计体系时间不是很长,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全面,不能为低碳经济的企业碳会计体系在企业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企业在建立低碳经济中如果没有理论基础,就会如履刨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直接阻碍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为了避免风险,而不去建立低碳经济体系。低碳会计在会计行业还没有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企业都设置低碳会计岗位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这样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低碳经济的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

3.1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行业标准

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法律制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完善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企业在构建低碳经济的企业碳会计体系中有一定的依据,得到法律的保障。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中能有法律依据,对企业的低碳规范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企业和社会的安全。

3.2建立成熟的低碳经济理论

要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学者到发达的西方国家去学习、研究低碳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自身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理论,保证企业在建立低碳会计中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保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低碳经济制度,保证企业的发展处在最佳的状态下,始终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的方向,是一种对社会的环境的责任,企业要逐步地完善自身低碳经济的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保证低碳会计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地社会服务,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少坤.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分析[J].现代营销,2012,(6):141-141

[2]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22):30-31

第6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企业战略决策教授K.Andrens首次提出SWOT分析法,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抓住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简单、清晰、针对性强,常常被运用于管理决策的各个领域。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

二、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顺应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把握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

(一)优势分析

1、节能减排态度明确且坚定,再加上国家立法保障,使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变得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n-/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2、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总量控制、市场准入等限制性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研发和转化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近年来,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卓越。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下降明显,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这些无疑将成为未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巨大优势。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河南省已经完成了三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通过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

(二)劣势分析

1、环保意识仍很淡薄。河南省人口众多且环保意识淡薄,使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且污染治理较为困难。再加上河南省正处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消耗和环境状况的每况日下。2、高碳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河南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粗放型的能源利用路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以根本扭转,这无疑将长期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3、清洁能源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河南省煤炭、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绝对优势,比重达到89.9%左右。清洁能源相当匮乏,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还没有起步。这些将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清洁发展机制被引入了《京都议定书》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无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提供最好的契机。2、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得到鼓励和推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中实行减税和免税的优惠政策等。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的形势逐渐转好4、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实施。人们对绿色产品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促使企业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日益趋向于低碳。这些条件都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四)挑战分析

1、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气温升高导致喜马拉雅等高山的冰川消融,对淡水资源形成长期隐患;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安全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的频发,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也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2、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政府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环节常常脱钩。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来约束和限制公民的行为。3、激烈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河南省完成生产总值230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但郑州市在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生产总值排名却有所下降。可见,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河南省必须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凸显优势,赢得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三、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及无碳能源,是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低碳及无碳能源在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会减少碳排放,因此,对低碳及无碳能源的开发可以调整能源结构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

河南省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减轻碳排放压力。河南省发展林业和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和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农作物品种,探索二氧化碳清除率高的造林模式和种植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明显的生态固碳系统。

(三)强化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

河南省能源技术领域主要存在利用率低、碳回收技术落后以及替代能源使用较少的状况。因此,河南省能源技术近期的发展方向应是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为主,加强碳回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为辅。

(四)制定合理的低碳经济法规

第7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推动当前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整个房地产行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激发发展,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面,也体现在房地产行业自身不断进行创新。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坚持自身设计原则,尤其是在居住环境方面,当前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保证小区绿化景观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一、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分析

1、充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住宅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每一份土地资源。涵盖: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注重美观和其实效性的发挥,让消费者在实物图形或者考察过程中,激发其购买欲望。这样不仅能够将成本最小化,还能够改造园林绿化的环境,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可能。值得一提的是,相关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对植物的喜好。才能够让设计出来的内容更具人性化。

2、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房地产园林景观的初衷和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增加与同行业的竞争力,为居民搭建一个娱乐交流的场所。而设计中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在上述中提到的要求有所发展。要求其园林景观其居住环境和氛围要具有生活化气息,而不是死气沉沉一般。例如: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既要四季更替的植物,又必须具有四季常青的植物,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够看到生机活力。再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或者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们。纵观当前我国房地产的状况,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体现为:“英伦”、“夏威夷”等风格,某种意义上来说将那些年长的消费者拒之门外。这样就背离了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的初衷。对于那些先进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是纯粹的复制就脱离当地实际,制约着房地产的发展。

3、遵循创新性原则。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设计相比其意义都是一样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人眼球,促进自身发展。只有在设计理念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彰显其自身特色,让消费者从内心去接受和认可。创新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条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创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遵循实际情况。其设计人员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以便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过程中。主题创新也应该以当地大多数居民的风俗民情与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在有在建材选择上,也应注意对生态环保的选用,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房地产园林景观的平面设计。房地产大多都采用规则化、系统化的模式,而园林景观设计囊括很多方面。例如:自由式、规则式和混合式等诸多方面。例如:用自由式设计园林景观,其设计效果会相对灵活多变,会对居民园路进行合理划分,再者,园道两旁的植物设计会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倘若按照规则式进行设计,广场、道路、水体大多数是呈几何图形分布,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而混合式设计囊括两者特点。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式,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们提升一个舒适环境氛围。

2、房地产中园林道路设计。在进行房地产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园道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在宽度上适合人们行走和行车,还要充分考虑到人员安全和对植物的破坏问题。例如:对于人较多的地方采用环绕的方式,对于人相对较少的区域采用穿插或者小道设计,这样既能够衬托出绿道合理性,也能够彰显植物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在园中小道材料的选用上,应较多选用圆滑石头,这样居民在漫步过程中可以享受足底按摩,也减少下雨天因为地面太滑而造成的一系列损伤。园路不仅仅承担方便居民通行,还连接着园林景点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路的四通八达,最大限度用旱环状分布。

3、房地产中园林景观的景观设计分析。要想达到园林景观与设计理念充分融合起来,又要最大限度体现文化内涵,以便于将人文主义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让居民欣赏园林景观的过程当中,能够愉悦心情、减轻压力、减缓烦躁的情绪,心灵真正得到释放。在设计过程当中,只有充分依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出中心点,围绕中心点进行深入拓展,才能够为设计出千奇百态却具有民俗风情的园林。及时作者设计理念的体现,又能够让景象给人一种意义深远的感觉,这才是设计理念的最高境界。例如:当前很多房屋大多使用雕塑与植物相结合,有一种仿欧式建筑的存在,但是与欧式建筑有明显不同。这种方式能够更有力的突显主题文化,使得其作用最大限度显现出来。

4、房地产中园林景观的植物造景设计分析。多样性是园林景观造景设计中一直坚守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其还缺乏理论支持,大多数来自于施工人员的工作经验或者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植物群落的形成所以靠的是小气候条件和地带性因素。其中,起伏小的地形所构成的是小气候条件,大的山地和平原所构成的是地带性气候。植物种类不同,其对于土壤、水分、热量的条件也就不尽相同,它们有其自身原本的习性,只有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才能够使得其健康成长,而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最终促使群落关系的形成。纵观我国当前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整体,商业化严重,想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对于生态要求并没有严格化。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以乔木为主体,充当骨架的作用。灌木数量再多,也不能够替代乔木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灌木的分布可以位于树林的边缘,也可以布置在草地。应该地面面积和图纸设计为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花种的选择应当应精为主,而不是以数量取胜。切忌到处花团锦簇其中的草本植物应该以地栽为主,发展多年生的生花卉、宿根花卉、岩生花卉和水生花卉在设置上,园林植物应该与园林所在地的地形、建筑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达到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效果,让园林景观变得更加自然、生态、美观、活泼、优雅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结语: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公园式设计有明显差别,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深入调查后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园林建筑设计、园路、园林等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运用各种辅助手段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娱乐的环境,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为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创造前提条件,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娟,聂欣宇,李洪.新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使用[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4)

第8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一、低碳经济内涵的文献综述

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有关文献中就出现了,但其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付加锋等,2010)。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碳排放,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目标是将大气温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减少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本。进一步细化,该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低碳经济中的“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碳”是指《京都议定书》所限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根据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来源、稳定性、易监测程度,并考虑到其他国际公约的约束等情况,从而将强制减排的温室气体种类限定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在这六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成份,但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狭义的“碳”仅指二氧化碳。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由于二氧化碳是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0%(任仁,2005),因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国际能源署(IEA)等绝大多数权威研究机构在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时的测算对象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森林被破坏)过程中有机碳的氧化引起,这一过程中,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完全吸收由此引起的过多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当前研究低碳经济时重点关注的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减少碳排放”的两种途径。《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技术减排”和“市场减排”两种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技术减排”就是通过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碳埋存及生物碳汇等技术的创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该途径是长期降低碳排放的根本方法。“市场减排”则是依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原则,允许掌握技术优势的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帮助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换取“二氧化碳排放权”,该途径是短期降低碳排放的变通做法。

3.低碳经济中的“低能耗”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基本要求,即在能源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降低化石能源所占比重。第二个是理想要求,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总量。

4.低碳经济中的“低排放”是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地球上的碳排放源包括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两种形式,后者被认为是使温室气体浓度逐渐上升的主要因素,因而降低碳排放主要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排放和碳循环是平衡的。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1ppmv=10-6,即百万分之一体积单位),这种碳平衡形成的自然界温室效应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即在地球自身的温室效应作用下,地球具备了温度调节的功能,基本上保持在适宜人类发展的平均15℃的水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很可能(90%以上的可信度)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另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测算,到200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387ppmv,比工业革命之前增长了约40%,这促使全球温度不断上升。最近100年,据IPCC测算,全球气温升高了(0.74±0.18)℃,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和热平衡。

5.低碳经济的两个发展目标。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排放、低升温或不升温。按照全球的尺度,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低”是指应保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使气候系统免受危险的人为干涉”。1997年《京都议定书》又进一步明确要求,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达到2007年IPCC和2008年斯特恩报告认为的把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在这一基本共识下,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如英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共减少60%,届时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从经济社会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成本。《斯特恩报告》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下挫5%~10%,而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如果把环境和健康等一些额外的因素综合考虑进来,气候变化总成本的增加量相当于每人的福利削减20%,碳的社会成本将是8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到2050年,减排的经济成本大概是世界生产总值的1%左右,碳的社会成本约为25~3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是当前发展模式的1/3。

二、低碳经济的四象限评价法

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引导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价值(娄伟、李萌,2011),蒋金荷、吴滨(2010),鲁静(2010)对目前评价低碳经济的方法进行了评述。现有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投入—产出(I—O)模型、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部门预测模型等,这些方法从各自研究的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评价。本文从经济要素的角度设计了评价低碳经济的四象限法。哥本哈根会议后,发达国家将要执行的“碳关税”、“碳标签”将全球市场带入了“低碳”竞争时代,“碳排放”如同资源、劳动力等一样被计入了企业成本,从而成为影响企业利润增或减的经济要素,因而设计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评价经济要素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测算经济要素数量的多少和分析经济要素效益的高低。具体到本文,就是测算碳排放物理水平的变化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高低,前者主要是为长期“如何应对变化”提供依据,后者主要是为短期“如何促进经济复苏”提供依据。四象限法是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解决低碳经济长、短期问题结合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评价碳排放物理水平的方法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产业碳排放的基础和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EKC曲线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关系后得出的一种倒U曲线。该曲线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二氧化碳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根据碳排放量变化的这一规律,我们在评价产业碳排放物理水平变化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评价。“共同”是指各产业都应降低碳排放量“,有区别”是指不同产业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耗能导致的碳排放量不同,这种不同应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就是从产业自身碳排放量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为此,我们设基期本行业碳排放量为Pi0,报告期碳排放量为Pit,如果Pit/Pi0<1,我们称之为物理低碳化行业;如果Pit/Pi0≥1,我们称之为物理高碳化行业。

(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方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经济效益对实现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倡议: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在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时,我们设某一行业碳排放占全部产业碳排放的比重为Si,用Si来反映该行业碳排放相对量的大小。设该行业增加值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Ri,用Ri反映该行业增加值相对量的大小。设Ei=Ri/Si,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多而增加值相对较少;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少而增加值相对较大。设基期经济效益为Ei0,报告期经济效益为Eit,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低碳化行业;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高碳化行业。

(三)四象限评价法

我们以横轴表示各行业物理碳排放水平,以纵轴表示各行业碳排放经济效益水平,以大于或小于1将座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表1)。第Ⅰ象限的行业由于其既具有经济优势又具有物理优势,因而属于有综合优势的行业;第Ⅱ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经济效益在提高而碳排放物理水平也在提高,因而属于有经济优势的行业;第Ⅲ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物理水平在增加而碳排放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因而属于综合落后的行业;第Ⅳ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的物理水平在减少而碳排放经济效益也在降低,因而属于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物理优势的行业。

三、应用

笔者采用低碳经济四象限评价法,对河北省两次经济普查时的30个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一)碳排放物理水平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河北省制造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从第一次普查时的2.84亿吨增加到第二次普查时的3.03亿吨。期间物理高碳化行业有19个,这19个行业在第二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2.47亿吨,第一次普查时为2.22亿吨,增加了11%。物理低碳化行业有11个,这11个行业第一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0.61亿吨,第二次普查为0.56亿吨,降低了8%。

(二)碳排放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经济低碳化的行业有13个,第一次普查时这13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25.47%,第二次普查时增加到26.97%;同期,这13个行业的碳排放量由30.27%下降到27.33%。经济高碳化的行业有17个,第一次普查时这17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74.53%,第二次普查时下降到73.03%;同期,这17个行业的碳排放量由69.73%增加到72.67%。

第9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银行;金融

目前全球面临着气候逐渐变暖的自然危机以及次贷金融危机的双重危机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的趋势。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制度创新等手段改变了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向着可持续发展道路迈进。

1.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银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搞好短期收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银行金融业实现低碳经济时定会影响眼前利益,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放弃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贷款,这样可以降低潜在信贷危机,进而为银行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处理好市场占比与绿色信贷的关系。银行金融业在推行低碳经济时必然会失去一些市场和客户,这个过程的转变是非常艰难的。从银行金融来看,资本充足率、存货比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约束银行可以使用的信贷资源,放弃那些高利益但高污染、高能耗的客户和市场,将这些资金腾出来加大对低碳经济市场的投资,占据绿色信贷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3)处理好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银行是一个社会关系细胞,它不仅要对股东利益进行维护,而且还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客户、社会、股东等的共同利益,实现股东、员工、客户共赢。

2.创新金融支持手段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金融支持手段必须根据客户所处的地位以及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创新不同的金融支持手段。对于国家重大项目的低碳产业,可以在建设期由国家大型银行提供贷款,在建设后期可由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并在融资成本方面给予优惠,从而保证低碳经济产业项目能够在充足的资金支持条件下顺利的进行;对于那些具有较强辐射的低碳产业的额核心企业,可以提供贸易融资,以及产业融资,保证整个产业更加绿色环保;对于掌握新技术的新材料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采用一些新型的担保方式来实现融资(知识产权抵押、未来货权质押等),这样能够促进该企业在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高度支持低碳产品的使用;对于传统高碳行业中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提供低碳设备融资租赁等融资服务解决减排升级中的资金缺口;对于具有碳排放额度的企业,尝试开展排放权质押贷款、排放交易买方信贷、碳交易保函业务等融资支持,解决低碳经济转型中的资金瓶颈;对于为低碳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可以为其提供对应资金流的融资理财服务,使低碳产业通过资金流的延伸向传统高碳行业渗透。

3.重视低碳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力量,我国银行在上一轮金融创新中已经落在了发达国家后面。金融创新人才缺失也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市场对所有主体都会给予发展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谁首先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在这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尤其要加大投入,以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带动低碳金融创新。培养金融创新人才可以从一些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低碳金融专业管理队伍。金融管理人员必须能够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新型模型化风险计量技术。因此,可以加强金融管理人员这方面的培训,使其成为具有低碳经济知识和技术评估的高端人才。(2)加强低碳金融服务员工的培训。根据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各项政策要求,确定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低碳专业素质。(3)建立科学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优秀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低碳的销售拓展与绩效联系起来,完善信贷评价考核体系,促进员工为低碳市场发展不断努力。

4.建立低碳金融的潜在风险补偿制度

针对因传统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和低碳经济成效的不可预见性,以及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传统高碳型信贷客户的市场竞争和退出状况,银行必须及时分析和把握低碳金融服务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银行可以低碳经济项目贷款资金为标的向保险公司投保,并对低碳经济项目贷款的风险拨备进行专项管理;还可以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合作建立低碳经济风险保障基金,建立低碳经济知识产权质押、核证减排额质押等新型风险保障措施的价值评估、有效登记和处置体系。

5.加强监管创新

金融创新与监管一直是相辅相成发展的。低碳金融创新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没有一些相关的指导性操作规范或准则,就有可能使潜在的风险因素不断积累。由于低碳金融对各国监管层来讲都是新事物,而对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更高。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仍然要结合我国在全球低碳交易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设计;再者建立低碳客户信息监测制度。在对客户的金融服务过程中及时跟踪收集客户的环保动态信息和节能减排意向,并确定专门的部门对跟踪收集的环保动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低碳产业发展趋势,建立符合各银行风险偏好的信贷评估标准,提出低碳金融服务的指导性意见,确立具有本行特色的低碳金融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金融服务方案。对具有节能减排意向的客户给予相应的低碳金融支持,促进客户节能减排工程的技改升级;对发现存在高碳特质的客户,应主动与其沟通,并通过利率杠杆的调节,引导客户将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项目向低碳环保产业、项目转型升级。

银行金融业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各领域的相互配合,在制度、手段、内容上要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雨薇.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 2010, (08)

[2] 林嘉楠.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思路[J]. 商场现代化, 200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