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林业经济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经济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经济问题

第1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性质;功能;理论基础;研究

    近年来,中国林业得到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林业经济问题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更为政府和公众所关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以林业经济活动作为学科的落脚点,理应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生难以觅得与专业一致的工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2006年获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之际,本专业15名毕业生,除去3名转为攻读博士学位外,另12名硕士毕业生无一人就业于林业经济管理领域。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学科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国内林业经济管理学术界足够重视,仅有张建国先生等少数学者就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为了引起国内学术界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关注,分析了该学科的性质、功能、理论构架、研究现状等内容,并较为系统地揭示该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科性质分析

    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探索与发展,始于学习苏联,受着计划经济和木材利用思想的影响。经历了逾50年的发展历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科阵容逐步形成,大量专着和学术论文得以发表,然而该学科并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1.1 林业经济管理学作为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职能缺位

    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科属性,其研究对象特定,即林业范畴内的经济和管理问题。鉴此,林业生产活动应是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其中森林经营活动显得更为基础。自德国学者福斯特曼(FauBtmarm)于1849年提出的森林最适轮伐期公式以来,国外林业经济学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将森林经营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税费制度、国际贸易等影响因子纳入其中,关注于森林经营活动最优化问题。自建国初至20世纪末,中国长期奉行木头林业,即一味追求林业的木材产出功能,导致了东北国有林区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若以被主流林业经济学家抛弃的木材永续利用理论(TSM。Timber Sustainable Management)而言,中国森林资源不应演变为当前的资源极度匮乏地步。事实表明,中国林业发展与理论支撑脱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林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角色缺位,并未成为名符其实的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林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难以在林业中觅得一职。

    1.2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缺乏学科基础

    林业经济问题研究一定要贴近林业技术,才能解决林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性质。随着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SFM,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成为林业经济学界的主流思想,林业经济问题拓展为涵盖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的复杂经济问题,着眼于寻求林业产业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3者的共同实现。鉴于交叉学科性质,在分析林业经济问题时,应对影响林业经济活动的经济、社会、生态因素有相应理解。在与国外林业经济学家交流中,得知国外林业经济学家均具有良好的林学或生态学背景,而国内林业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与其相比存在较大迥异,这决定了国内外林业经济研究水平的差异,也制约了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发展。专业知识背景的欠缺,尤其是林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使得国内林业经济学者难以关注森林经营活动效益最大化这一林业经济最根本问题。

    2 学科功能分析

    设置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培育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推动林业经济学科理论创新,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管理政策优化提供决策服务。因此.该学科的功能体现在2个方面:其一,培养专业人才,即教学功能;其二,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即科研功能。

    2.1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教学功能不健全

    培养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功能。当前,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农林高等院校均设立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开展了本科、硕士生教学工作,部分学校还获准设立了农林经济管理博士一级学科点,每年获取林业经济管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数百人。以毕业生数量而言,该学科无疑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如本文引言部分所阐述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言。该学科并没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学无以致用,专业人才难以从事所对应行业的专项工作,使得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化之东流,也使得学科的长期发展后继无人。以中国林权改革中涉及大量的林地流转问题为例,国内几乎没有能对林地和活力木价值进行评估和核算的专业人才,这无疑是教学的失败,也是基本功能不健全的体现。为实现学科的基本功能,即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功能,学科建设应与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紧密结合。

    2.2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虚化

    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功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功能与其教学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与产、学、研3者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致。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学决策支撑功能缺乏实现的空间。在森林采伐限额的制约下,采伐指标的获得对林业生产者而言,较森林的最优化经营更为关键。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主导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得以实施,使得林业生产者更为关注自有森林如何尽可能多的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以及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政府补助。迄今,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与林业生产活动实践脱节,难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这也是该学科教学毕业生难以在林业行业中觅得职位的原由之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科研功能的实现。既有待于科研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学科基于自身性质,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3 学科理论构架分析

    多年来,发达国家林业经济或发展理论不断发展与变化,既服务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与不同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人们对森林的认识水平面发展变化的。林业经济或发展理论与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理论构架存在根本差异。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前者为后者的具体运用。作为应用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学立足于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林业经济活动。林业经济学科理论构架于高等数学、经济学和林学等学科理论,并基于此。形成林业发展理论,诸如森林永续利用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协同论、船迹论、林业分工论、森林培育轮、生态系统经营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础理论的创新是林业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根本。以林业发展模型而言,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远比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效率理论更为复杂,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重缺陷,而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将消除传统林业经济模型的缺陷。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林学等学科基础理论,诸如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边际理论以及林学的森林生长理论等,方可系统地理解和认识林业经济活动及其本质问题。如本章第2段阐述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当前存在学科基础薄弱等闯题。就该学科学生而言,大多不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必备的数学和林学理论基础。

    4 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开展科研活动,既是为具体的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也是将学科理论接受实践检验,寻求学科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方针政策与林业经济实际严重脱节,3者间关系扭曲。学术研究地位不高,影响不大.缺乏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与中国林业实际脱离。

    4.1 研究对象未定位于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

    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未将中国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即森林资源经营问题。以2006年《林业经济》刊物登载的257篇论文为例,其中与林权改革相关的文章共50余篇,与生态工程相关的文章逾50篇,而无与森林资源经营相关的文章。林权改革是中国牟取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所在。也是林业经济研究应关注的命题之一。林权改革促使森林经营权的转变,即既定林地经营主体的变更,及与之相对应的活立木经营权和收益权的转变。因而,正确和客观的评价林权改革成效,应着眼于林地经营权发生更迭后,原有经营主体和现有经营主体收益的变动。林业生产具有内在规律,即速生丰长林的轮伐期在立地条件极好的情况。需6-8年尚可采伐利用,而一般针叶材轮伐期高达数10年以上。在林权改革后的短时间内,难以对森林经营主体收益变动予以评价。换而言之,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林权改革成效并不能从根本反应此项政策的优略。然而,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研究的缺乏,也决定了对于森林经营主体长期收益关注的缺位.进而不难想象对于林权改革绩效的评价必将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2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政策;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是非常重视的,为了更好的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国家推动了造林绿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管理更加的重视,在林业基础方面加强了建设,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林业经济稳定的发展。但是,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资源非常依赖,这样也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1 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关系问题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关系,对出现的关系能否处理好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关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林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分布对林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在林业经济发展中,不能将林业资源的增长看成为林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林业资源的增长对林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本质。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要注意不能单纯重视林业资源增长,同时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研究,在推动林业经济增长方面要更加重视技术方面的因素。

1.2 现有林业政策对发展林业经济的障碍

林业是一种人类的经济行为,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的,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从产业建设方面进行重视,同时要对生态建设方面进行重视,这两方面都使得林业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经济本质。发展林业经济能够更好的使林业发展走出发展的困境,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政策对其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林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起到了非常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一定要对林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重视,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解决。

林业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林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改革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使得林业管理方面无法更好有效的来进行,同时,对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政府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着资金方面的问题,要想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在管理方面一定要有非常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但是,我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资金投入非常大,在林业经济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因此,在经济发展方案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方案无法实施的情况。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的情况下,要想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非常的困难。很多的林区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林业经济要面临的问题会更加多,同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破坏行为严重和采伐过度的情况,这样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对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2 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解决关系问题的对策分析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对林业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大,因此,在林业资源的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对资源和经济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同时也能更好的以林业经济发展来对林业资源建设进行推动。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的问题和林业经济发展过慢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对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推动林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科学地制定管理政策。政策的出台必须经由专门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和调查研究,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出台。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地从实际经营者的立场来考虑,寻求能够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政策方案。使得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总在一定体制和政策架构下面进行,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充足的资本投入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后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应对其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使得各方将资金投向林业经济建设上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林业产业进行深入开发,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

2.3 解决发展林业经济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依靠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因为科技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要想发展经济又想保证资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去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重视林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投入一定学术资源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经营者的经营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培养林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意识,把科学研究融入到经营实践活动之中,促使高新技术开发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国家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监控,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型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对林产品的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应充分利用林业特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应充分利用林区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 结束语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要处理的关系也非常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同时对解决的途径要不断进行探索。国家在政策方面还可以进行很大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健全政策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林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可持续发展进行重视,同时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要对各种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用科学的政策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5(6):441.

[2]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第3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关键词:林业企业;林经营管理模式;经营质量

一、林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森力资源经营管理模式一直沿袭传统的粗放型经管模式,它的特征就是为企业所有者服务,应用在实践中就会发生很多问题:企业职员没有较高的热情参与到工作中,态度不认真缺乏责任感,企业与周围群体关系僵硬,森林经营资金较少,投入管理的费用过高,导致森林经营质量不达标,影响企业效益,严重时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无法继续进行经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没有先进的企业森林资源经营模式

森林资源经管模式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复杂,现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没有结合它本身的特征加以管理,也没有运用如今先进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没有合理的经管模式为林业产业提供优质的保障,在实践中就难以系统的展开生产作业,导致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整体影响工作质量,更无法与预期的经管目标达成一致。

2、没有对企业员工加以重视

任何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益的发展目标,都不能忽视员工的感受,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元素就是员工。目前的森林经管工作,更注重的是企业所有者利益,没有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利益。在工作中,对员工的理解就是雇员,而对老板与员工的关系理解也停留在雇佣关系上,认为只要依据劳动所得的原则为员工支付薪资,对员工实行国家规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就可以保持这种关系,为实现更高的企业效益,对员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将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没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员工也可以共享企业经营的最终效益,就会制约了其工作的积极性,无法以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工作态度懈怠,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不能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工作,没有创造性和能动性,对森林经营的投资成本考虑不周。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这种情况,森林经管质量就会整体下降,经济效益低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3、没有合理有效的执行监管系统

在企业森林经管执行系统中,由于没有合理的企业经管效益体制,无法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有利的因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已完全被忽视;在如今的森林经营管理中,失去合理的监管系统,经营质量就不受控制,会出现低高投入、低产的状况,经济损失严重,在经营质量上就达不到与预期目标一致的结果,影响经济效益。

二、改革森林经营管理思路与新模式构建

1、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

实行林业企业森林经营目标管理,创立企业的正面激励机制,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与监督功能,实现各年度与轮伐期的林分蓄积生长量达标或超标,确保森林经营投资的经济收益,实现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建成高效、可持续的森林经营管理系统。

2、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

(1)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原则;

(2)注重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的原则;

(3)公司经营效益与员工绩效奖励挂钩的原则;

(4)科学、合理与可操作的原则。

3、森林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

(1)公司森林经营组织机构一般设置为:总经理室、总工程师室、人事行政部、财务部、营林部、资源管理部及分其部;

(2)由公司法人代表或受权代表总经理负责公司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全面执行管理;

(3)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公司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生产技术和营林生产管理;

(4)公司部门经理,必须对其总经理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工作负责;

(5)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部门经理为该公司的高、中层领导,享受绩效考核的规定待遇(薪水和效益分成);分部经理只对管辖的营林区负责,享受该营林区的考核待遇;林务员是森林经营理的直接承包者,享受考核规定的待遇;行政管理人员在为公司行政事务、财务核算的服务同时,也必须参与森林经营的管理和监督,同样享受考核规定待遇。

4、森林经营管理的技术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森林经营管理技术规范。对于经营速生工业原料林的公司,公司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标准、速生丰产林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制定企业《森林经营管理技术规程》 。

5、员工薪酬体系要建立一套与经营管理新模式相一致的能激发员工充分发挥工作潜能的薪酬体系,其核心是要保障员工能分享最终的经营效益, 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共同发展。

6、森林经营管理的承包方法

(1)所承包的森林经营内容必须符合公司制定的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2)公司执行分片承包管理的制度,承包者的资格由公司决定;

(3)公司法人代表或授权公司总经理代表公司;与员工签订森林经营管理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4)在合同中明确承包的具体内容与考核指标;

三、森林经营管理作业质量的监控系统

公司的营造林工程全面实行“林务员―分部经理―营林部” 三级监理验收制度。即:

1、林务对营造林工程进行施工现场指导和质量监理, 完工时根据施工合同及《森林经营管理技术规程》 进行初步验收,验收单上签署验收意见,验收合格后将签字的验收单上报主管的分部经理验收,分部经理持林务员上报的验收单到现场验收,确认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签署意见,并上报公司营林部;

2、营林部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分部经理上报的合格验收单进行随机抽查。财务部对营林部的验收合格或认可的营造林工程按施工合同的约定向森林经营工程承包商支付工程款项。公司总工程师应经常抽查一部分营林部验收合格的营造林工程,以监督营林部的抽查工作质量;

3、公司每个员工都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工程承包商的施工质量以及公司验收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三级验收制度、主管领导的随机抽查和员工的相互监督,实现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相互监督,确保了森林经营作业质量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森林经营质量达标创优。

4、保障措施

要使森林经营目标管理模式得到贯彻落实,真正做到林分生长量达标或超标,必须要认真履行《森林经营管理承包合同》,同时也须遵循以下规定:

(1)认真做好营林成本的核算工作;

(2)林木销售按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3)严格执行营造林及抚育追肥成本费用的使用规定。

结语:本文针对当前林业企业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结合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提出了林业企业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一套新思路。鉴于森林经营的复杂性,为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全新模式在具体应用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如进一步明确经营目标,细化技术标准,并在森林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4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环境;林业;会计问题;分析

一、优化新环境下林业会计制度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社会大众对林业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现代林业已成为具有产业职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急需要优化调整林业政策,科学转换相关机制,顺利实现林业转轨,促进林业健康持续发展。在林业转轨新环境下,林业会计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客观分析林业会计制度问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完善林业会计制度,有效满足当下林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确保所开展的林业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制度保障,科学开展各项林业会计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国要根据以往经验,优化林业会计相关规定,使其更加具体化、客观化,优化完善已颁布的《会计法》,构建全新的林业会计法规体系,多层次优化完善新环境下的林业会计制度,进一步补充会计核算制度,做好“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核算工作,随时动态呈现林业企事业单位成本效益。在新环境背景下,我国要客观分析林业生产作用下的社会与生态价值,林业经营作用下的环境资源成本,科学增设会计科目,优化创新核算方法,全面、客观记录各方面林业会计数据信息,S时公布会计信息,确保社会全方位正确认识林业价值,借助多方力量,优化完善林业政策,促使我国林业顺利转轨,在转轨环境下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新环境下林业会计监督

在新环境下,我国要多角度客观分析林业会计监督方面具体要求,结合地区

林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林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优化利用内外结合方法,加大林业会计监督力度,全方位动态监督林业会计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合理化处理,最大化提高林业会计监督整体质量。具体来说,在加强林业会计监督方面,林业企事业单位要客观分析林业转轨这一新环境,注重内部监督,即自我监督,要根据日常开展的一系列林业会计工作,根据存在的问题,优化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对林业会计监督工作人员提出针对性要求,根据林业会计监督具体要求,明确会计监督工作人员职责,有效防止“权、责、利”模糊化,科学开展林业会计监督工作,有效提高林业会计监督整体质量。在内部监督方面,林业企事业单位要优化完善相关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合理化的监督系统,全方位动态监督会计科目设置、原始凭证存录等,使其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在外部监督方面,我国要借助社会力量,比如,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加强林业会计监督,要充分发挥财税部门、工商部门多样化职能作用,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力量,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全方位动态监督林业会计,促使我国林业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新环境。在林业会计监督方面,我国要优化林业会计执法,加大在这方面的执法力度,严厉惩治林业会计监督方面一系列违法行为,促使林业会计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三、提高新环境下林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新环境背景下,林业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林业会计人员,急需要根据林业转轨环境要求,准确把握林业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多层次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林业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林业转轨环境,构建科学的会计用人机制,要求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各项工作。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林业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会计人员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的“长、中、短”期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分阶段对林业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学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比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国有林场和苗圃财务会计制度》,强化林业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科学开展林业会计工作。同时,在新环境下,林业企事业单位要注重对林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对其进行多方面培训,学习最新会计准则、最新林业资金管理规定等,掌握重要的管理、沟通技巧,借助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壮大林业会计队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全方位准确把握林业转轨这一新环境,客观分析林业会计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优化新环境下林业会计制度,加强新环境下林业会计监督,提高新环境下林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等。以此,优化林业转轨环境,促使各项林业会计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林业会计质量,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浩.我国林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09:178-179.

[2]田伟萍.基于环境会计核算理念下的环境资产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218-219.

第5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职业教育;问题;发展

收稿日期:2006―03―22

作者简介:张培(1980-),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成人教育。

一、知识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注意培养一支具有教育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这支庞大的劳动者大军队伍,职业教育应当首当其冲。可以说,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职业教育并且能够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有机的把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以下的困境与问题:

(一)技工人才短缺与技工学校生存困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阶段我们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产业结构的升级,凸显了现代产业技术、管理的要求与现实劳动力知识技能结构的差距。传统产业结构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转化和扩散,中小企业,第二产业的现实需求,都以劳动力知识技能结构转换为先决条件。由于我国缺少一支庞大的能够理解现代科技知识并受过专门训练的科技生产和技术操作的人员队伍,产业升级受到人力资源限制而举步维艰,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人”的因素最为关键。目前我国高级技工面临断档。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技术工人的技术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在我国,一方面是技术人才短缺,一方面却是技术学校门庭冷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处介绍说,全国设有3790多所技术学校,但近年招生时却出现“滑坡”,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辽宁省有400多所技校,现在能勉强超生的只有150所左右。去年陕西省属技校招生考试时,在西安一个考区,虽然800名考生报考技校,可到考试时只有两名学生参加。

(二)农业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与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生源“下滑”

目前我国耕地不到20万亩,由2亿多农民经营,平均每户不到半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每个农户收入下降是正常的。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问题,这是城市化的动力,农业生产方式改造的动力。也就是说,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能走就地提高的老路,而是要走异地提高的老路。只有靠加速城市化,减少农民,化农民为市民才能解决问题。但由于劳动者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往往很低。据统计,我国农业人口中文盲、半文盲达30.5%,70%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农业化肥的利用率仅达30%。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快速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力素质,为市场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队伍。

但是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生源数量和质量严重滑坡。据统计,199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67万人,是20年来中职招生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农林类专业大面积滑坡,1995年这两类专业在校生分别比重分别为9.3%和11%,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8.1和1.7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急需技术应用性人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产业的成长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和保证。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确暴露出一系列弱点:(1)教育结构失调与人才结构失调是致命弱点。外国企业在我国办厂,对我国是机遇,可是如果不能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操作型人才,仅凭工资低廉的优势难以维持这个机遇。(2)盲目追求人才结构的高层次,造成人才浪费。整个社会普遍的追求人才结构的更高层、重视学术研究、创新人才的培养,忽视科技应用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开发。更多的人希望进入人才结构最高层次,整个教育的重点更多地集中于这一层次,对于具有广泛需求的以技术、科技应用为特点的中间人才地培养,始终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3)我国拥有世界上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但却缺少一支庞大的应用人才、操作人才队伍。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调整,按经济发展地客观需要和产业结构实际梯度重塑人才培养的结构,应该成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重要策略。

二、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必将实行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这就意味着资本技术竞争和外国产品的引入,科学管理模式与理念的引入,国际制度与国际标准的引入,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的引入。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需要尽快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一)加强宏观调控,协调供需矛盾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学科教育,轻技术与职业教育,重高层次人才培养,轻中低层人才培养,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导致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支付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固然重要,但没有高质量的,结构合理的劳动队伍是形不成真正的生产力的。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做好以下方面:

1.政府统筹规划。统筹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充分利用资源。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应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在调整结构布局、增强体制上,应有一个宏观调节机构,这个机构在办学和教学管理上指导、协调、综合各方面的矛盾。此外,政府还应该统筹专业布局、统筹招生、统筹督导评估等。

2.在政策导向上,政府应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经济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扶助职校建立起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体系。此外,政府应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强化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目标。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课程与教材

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脱离市场需求,很多内容和理论不及时更改,职业教育将无法担负起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所赋予的责任,无法担负起培养创业者的责任。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是当前最迫切的改革任务。提高质量应注重几点:一是加强教育科研,大力加强教材研究网络建设,及时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动态,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二是加强教研与教学管理,提高和确保教师的科学水平。三是加强教材和课程建设,调整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面向劳动力市场,建立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突出职教特色的全新教材体系。

(三)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强化就业准入制度

知识经济背景下,我们要抓住市场机遇,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劳动部门和各行业要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趋势,指定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努力使职业资格标准得到国家认可,并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督和管理,职业教育部门和机构要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和就业准入制度,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标准,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完善培训体系,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和劳务输出的需要。近期,除了已明确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外,应以持有学校毕业证或培训证书者为优先就业对象,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四)理顺中职与高职的关系

改变目前高中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招生办法,大幅度扩大中职生升入高职比例,指定优惠政策或增加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使中职生上高职具有优先权。加大对告知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强其本科的招生能力,逐步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逐级相连的职业教育体系。制定政策,增加名牌高校对中职的招生比例,增加中职的吸引力。同时,高职教育也要在教学内容上和中职接轨,防止教学上的重复和浪费。

参考文献:

〔1〕技术人才缺口亟待填补. 眺望新闻周刊,2002.5.6.

〔2〕林禄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2.1.

〔3〕.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加快服务发展.人民日报,2002.4.25.

第6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1.1毫无节制的采伐

林业在美化环境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很好地防治水土流失,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消除空气污染的危害。然而,面对原本就稀缺的林业资源,人们仍然不加节制的进行砍伐,不顾后果的开采,导致采伐与森林培育比例严重失调,不仅使后备可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质量下降,还使现有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难度加大。同时,逐渐变少的林业资源,在限制了生态效益的发挥的同时也削弱了后续产业的发展基础,使得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计划化为泡影。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不但会导致生态系统出现很大的问题,还会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的威胁。

1.2政策上的疏忽

面对林业资源,只有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政策给予有力的支持,才可以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而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然而,在林业发展上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仍显不足,资源改革力度仍然较低。

1.3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的漏洞

对于林业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而言,一方面,我国林业产业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而且还呈现出零星分散的情况,另一方面,主导产业不够明确,没有区域优势和特色产品,而且“名、特、优、新、特、尖、精”产品还不突出。同时,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不够准确,在良种、技术的引进推广和产后加工、销售的市场等方面表现出疲弱的状态。另外,林业产业的管理机制不够创新,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

1.4落后的科技水平

之所以会出现树木成活率低、树种单一、纯林多、针叶林多、林分结构配置不合理、混交林少、阔叶林少的情况,就是由于在造林技术方面不够科学,不讲究植树造林的技巧性,存在粗制滥造、造林不开沟、苗木假植、精品地块不浇水、生产中标准化实施的力度十分薄弱等不良现象,而且,即使在使用一些技术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终究因为高新技术引进和应用滞后的问题而使得一切成效成为空谈。与此同时,由于深度开发不够,产业链不长,加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一些产品也出现科技含量低的现象。所以,不得不强调的就是我们必须要在技术上做出巨大的改革,在技术上做出巨大的创新,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来解决现如今存在的问题,进而争取从根本上遏制不良事态的蔓延。

2相应地解决方案

2.1调整产业结构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转型,及时的进行转型,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才能不断地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林业的资源优势成功地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提高林业经济的竞争地位,建立出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做到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步,就必须将森林资源作为重要战略资源,高度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保证林业经济在不断发展道路上能够更好的建立节约型发展路线,增加林业资源能被更好的利用的可能性。另外,还要强化布局调整,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继续调整林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林业复合经营模式,积极发动群众科学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林产业的基地化和标准化水平。相关部门也应该注重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天然的森林保护工程,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一定要注意,要严格遵循限额采伐制度,把对森林的砍伐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超过限制的滥砍乱伐的违法行为要进行惩处。

2.2政策的大力支持

要想发展好林业经济,政府就应该在政策上对林业经济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而政府对林业经济的支持不仅包括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应该包括制度方面的支持。那么,政府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逐渐实现对林业产业的帮助呢?首先,政府要想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就应当认识到资金保障的重要性,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一些项目投资,尽可能的争取更多的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项目,同时,给予林业经济建设经费上的帮助,让林业经济快速的发展。或者,政府也可以建立林业奖励资金制度,对于那些做的比较好或者是林业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奖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激励他们更好的发展。此外,加强政策支持还表现在建立一些制度来进一步保障林业经济发展,例如,政府可以实行放宽政策,允许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根据市场行情自主经营,这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森林的数量。而对于那些由于林业分布不均导致的林业产业分布不合理的情况,政府应该要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合理规划,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经济情况等方面对林业产业的布局进行详细的计划,保证产业能够规范化发展。

2.3依靠科技力量崛起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型时代,科技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似乎已经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我们必须强化科技力量,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加大对林木良种选育技术的研发,不断挑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技术,不断研发有关林产品加工转化、病种害防治、条件寒冷地区造林等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集中解决重大研究课题,最终促进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不断开展科技兴林这一政策,坚持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开发体系,在大力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否则,人们则根本无法为林业建设及林业科技研究做出保障,更无法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3结束语

第7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一)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

在全球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过程中,我国森林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森林蓄积率和占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在人均资源占有率中,更是稀少。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滥砍滥伐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森林资源都遭到破坏。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行了人工林的方式,但是由于存活率低,让树木品种始终处于单一的状态,从而对林业经济发展也造成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林业改革机制缓慢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林业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林业体制政企不分,或者分割不严明等现象,让林业经营权与产权区分存在问题,自身经营权不足,因而改革机制不能充分发挥。

(三)林业经营单位缺乏自我发展与改造的能力

受传统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很多林业单位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自由竞争中不能完全自我发展与改造。目前,我国很多林业单位在不断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根据市场体制构建与之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但是这也是一个漫长、艰难的历程,很多林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不合理长期存在,在林业单位生产不集中、规模有限的双重影响下,对林业单位生产发展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林业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单位,技术密集相对较少,所以更制约了林业经济发展步伐。

(四)林业基础建设薄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林业基础建设起步较晚、底子教薄,在发展速度有限的环境下,让发展现状和建设目标始终存在差距。不仅在林业教育、科研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在林业生产和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这都构成了制约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二、带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改进方法

(一)增加天然林比重,完善种植结构

为了增加天然林比重,必须根据期货与地质条件,选用适宜的树种,扩大天然林面积。为了有效防止乱砍乱伐和毁林开垦现象发生,必须动员群众,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对破坏天然林的行为进行打击。在加强森林防火设施的同时,做好扑火设备、预警系统相关安全设施;对于森林病虫防害,除了要加强资金投入,还必须从完善防治机构入手,从根本上保障森林安全。科学的种植结构作为推动林业发展的保障,必须保障种植结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断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以林业基地建设为基准,通过完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土壤、气候环境为基础,增强天然林比重,推动当地林业发展。

(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政府政策

针对我国大部分林业经济比重较小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和科研力度加大,必须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科技发展作为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以科技、市场为导向的过程中,建立适合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经营管理进程,让林业经济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在这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先进技术、森林生态研究,还必须整合木材工业水平,增强林产品和木材经济值,进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随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市场经济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根据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的原则,进行多种造林建设,在推动多种造林和联合方式的过程中,鼓励农户、乡镇和农村、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联合体建设。

第8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一、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1.林业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2.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愈益认识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也是生态建设的载体。现代林业的发展就是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的双赢目标。通过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充裕的物质基础条件;林业产业的生态化,又促进林业潜能的循环释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

3.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

发展林业,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供给,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战略。

二、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1.林业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2.森林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万亿t的CO2,其中1.15万亿t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CO2形成生物量,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碳素而成为碳汇,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森林具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潜力。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3.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第9篇:林业经济问题范文

    1 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由于林业改革滞后,人们对市场经济意识,开发资源致富意识,短期耕种农田收益意识抢先,造成开采沙石矿、建设牧业小区、发展经济实体建厂房等项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尤为突出。收复林地造林阻力大,抢占林地、霸占林地,改变林地用途行耕蚕食林地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困扰造林、成林和加快林业绿化步伐。

    1.2 我县现有乔木林多属于“三北”一、二期工程营造的防护林,造林树种单一,林种结构明显不合理。南部半山区多是落叶松、樟子松树种居多的水土保持林;中、北部多是杨树居多的防风固沙林。森林质量低,小老树、残次林占有一定比例。产出优质木材少,价格低经济效益差。据森林资源档案记载防护林占60.04%,用材林占35.11%,经济林才占4.85%,林地产出率低,按现实水平投入产出比例相差甚远,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发展。

    1.3 由于近年粮食价格突长,给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成极度困难,致使林带更新造林由宽变窄、由长变短,更有甚的农民还歪理霸着不让还林。村屯绿化也是如此,房前屋后林木明显减少,光腚屯、光杆路更多显现。结果造成林地萎缩、造林绿化几年才能成活成林。

    1.4 由于集体林改林木、林地落权到户后,到林木采伐时村大集体与村民小组小集体林木、林地位置错位,边界含糊不清;林改前不规范承包、抵债流转林木、林地更是不准;集体与国有林场林木林地权属存有混段。林权争议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由于落实不了还林主体,只能维持现状,也延缓了还林造林进程。

    1.5 林业产业仍处初级阶段

    虽然涉林企业和经营户数不少,但是规范规模经营,合法开发资源的家数还不多。有待于规范化管理,强化政策扶持,保证涉林产业项目做大做强,进一步上档次,提高经营水平,使其合法化经营。

    1.6 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五项”制度落实的不平衡。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木、林地流转管理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这三项均已落实。只有支持集体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和林业金融支撑制度还没有得到落实,改革就难以彻底。国有林场改革尚未启动,现存林场经济危困,富余职工多,资源日趋减少,林业职工心存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急待解决焦虑,很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

    2 深化林业改革对策

    2.1 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主要是按照吉林省政府出台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保证2016年底完成任务。操作内容主要围绕落实“五项”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五是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从前段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看,出现一种倾向性问题,主要是获得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后,更新造林不及时,改变林地用途行耕农田倾向很普遍。今后的任务还是要强化落实林改签订的还林合同兑现,严厉打击违约违法改变林地用途行耕行为。完善林木采伐管理,规范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机制。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沿着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林农增收的正确轨道健康向前发展。

    2.2 积极争取国有林场先行试点改革,力争在五年内快速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尽早破解林场经营难题,消除深层潜在林业社会矛盾,实现国有林业的生态、经济双重发展增效。

    3 保障措施

    保障林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全面落实林业建设承载主体,增加建设融资渠道,科学落实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切中各林种的造、育、管主环节经营,不断完善健全各类林木种苗基地化建设,深入拓展林木、林副产品经营加工利用空间,保证合理合法开发森林、林地资源,实现林地高产出、生态强功能、面向市场经济增效益目标。确定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3.1 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科学引进造林新品种,适地适树更换造林树种,调整成最佳林种结构,合理区划界定公益林生态体系,商品林建设基地的布局。

    3.2 要以县、乡镇、村、林业基地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及林业大户为管理、建设经营的主体,层层落实管理目标、建设经营任务责任制,签订包保和完成造林绿化、发展林产业经济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保证责任到人,任务到地块,发展到项目。形成林地总量不减少,林业用途不改变,从经营林业、林产业中要效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