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

第1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关键词:温故;创设情境;悬念;诗词;多媒体

一、温故导入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从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第一课时,先复习地理环境包括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一同回忆,写在黑板上,然后导入到新课,学习区域地理一般都从这些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复习导入使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框架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学习的时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掌握了一般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并且具有高度的易感性和求知欲望。在导入新课之始,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种浓厚的氛围,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比如在学习我国行政区划时,放映一段Flas,带有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简称车牌的小轿车依次出现,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公安机关需要我们的帮助,请你说出刚刚经过这里的汽车是哪个省,哪个城市的?学生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跃跃欲试,学习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体会地理就在身边,增强地理的应用意识。

三、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犹如侦探小说中的案件提出,最易激起学生求根溯源的心理,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兴趣。比如在学习俄罗斯时从国旗导入,请大家看看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这个国旗代表着俄罗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你们猜是什么?学生可能一时猜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这样导入新课,制造了悬念,埋下了伏笔,学生迫切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探求过程。

四、诗词导入法

用诗词引入新课,可以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比如在《东南亚》一课的导入时,可以使用将军的《赠缅甸友人》的几句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等。几句诗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深厚情谊,也让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走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效果。比如在学习青藏地区时,在课件的开始放映了李娜演唱的MTV《青藏高原》,优美高亢的歌曲,蓝天下神秘而神圣的布达拉宫,虔诚的牧民敬献着哈达。这一切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

第2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新课导入 导入技巧

好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关系到新的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实现。导入语若能先声夺人,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并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较为投入,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实践证明新课导入常常关系到整个教学的结果。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技巧。

一、直接导入,突出主题

这种课堂导入特点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并且这种方法经常被许多地理教师所采用。在上课开始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更为简明扼要地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立刻对这节课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好心态。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时,可这样导入: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和分布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目前,人口增长的情况到底如何?当今世界到底面临什么样的人口问题呢?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另外,在讲述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二单元《水圈和水循环》时也可以采用直接导入:前面几节我们了解到地球外部由四大圈层组成,由内往外依次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且我们在第一、二两节中学习了岩石圈和大气圈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有关水圈的知识。

二、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在复习了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第一册《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课前。我说: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什么说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物质?(学生回答略)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更没有人类存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重要外部圈层——大气圈。

三、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地里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如使用歌曲导入、诗词导入等渲染气氛,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歌曲导入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对人的感染力是最难以抗拒的。地理课堂引入学生喜爱的、健康活泼的歌曲,让歌声在课堂上飞扬,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领悟地理知识的内涵。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册第三单元《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播放阎维文演唱的《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同时在PPT上显示歌词,在第一段播完之后(大约1分钟),我指着歌词提问:歌词中唱到“咱们见面容易拉话话难”,这是为什么?这反映当地的地貌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区域环境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用这样的课堂导入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景交融,主题鲜明。

(二)诗词导入

诗词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哲理性,不仅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若能运用好诗词导入新课,将能够创设美好的意境,吸引学生探求知识。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在讲到地球自转可引用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坐着不动却能日行八万里呢?这样的新课导入既增强了地理的文学性,又让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

四、置疑导入,启迪思维

悬疑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短短数语,造成悬念,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若能把握好展示问题的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则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譬如,在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时区和日界线》的新课上,可以这样导入:麦哲伦船队经历千辛万苦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再回到西班牙,船员们在兴奋之余惊奇地发现:航海日志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直到死都未能搞清楚这丢失的一天哪里去了,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一天找回来呢?通过这个案例,同学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这节内容难点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授有关时区、日界线的概念和换算关系,顺水推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探索,把这丢失的一天找出来,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推向。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科学性、艺术性地预设好每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就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技巧的培养。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有先声夺人之效的导语,常常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觉。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的研究,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山.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J].成才之路,2008(20).

第3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一、导入阶段改“设置通道”式为“创设情境”式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平与把握程度主要依靠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因此,新课前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有助于同化新的知识。鉴于此,复习成了传统教学最常见的导入形式,然而,从新的教育观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探索空间。随着地理教学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方式也应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境创设功能,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设疑导入、联系实际导入、演练导入、引用资料导入等方式,真正实现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进行《气象灾难》一节的教学之初,可以从各种途径搜集介绍台风的有关影片,截取有关的片段作为新课的导入手段,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好。此外,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可让学生谈谈他们实际经历的恶劣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害,加深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模式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爱好

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便是提问。实践证实,课堂教学提问运用得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维爱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要做好课堂提问,教师必须把握提问技巧。例如在介绍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一节时,让学生思考:“我们学校门口一些杂货店的门面都有一把遮阳伞,问遮阳伞向外延伸多少最合适?”“农民为了保证大棚蔬菜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采光,两个蔬菜大棚间的距离应如何设计?”学生自然想到了与太阳光线有关,进而主动要求了解太阳角度的有关知识。

2. 利用传统教具教学,化繁为简,突出重点

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传统直观教具,如地图、模型、地球仪等,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地壳中的矿物”时,十几种岩石全凭教师一张嘴解释学生是很难把握的,我给学生看了岩石标本,让学生亲手触摸标本,感知岩石的色泽、晶粒大小,甚至鼓励学生用小刀在不同的岩石上刻划,感受岩石的硬度。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对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性质特点了解得清清楚楚。 转贴于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化解难点

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讲述地理事物的运动过程和运动规律的,高一没学过立体几何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单纯的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完全把握这些知识难点。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演示功能,让学生观察到地理事物变化的全过程。例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地形倒置现象在自然界中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形成,但通过计算机先演示“向斜”和“背斜”在内力作用下的挤压和张裂,再演示外力风化、侵蚀的差异性,整个过程瞬间完成,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类似的还有大气运动、水循环、人口迁移等。

4. 动手实践,主动学习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地理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实验、演示、参观、搜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生存环境,学会多渠道获得地理信息的方法。如在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可以组织学生到蔬菜大棚实践调查,使课本上的区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能在体验中得到升华。

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创设课堂模式的前提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4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理;趣味;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学科。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结合近九年的地理教学,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上好地理首课,激发学生兴趣

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这是学生对地理课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第一束火花,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我在上第一课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细节:老师问“我们的床都是安放在房间里的,而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却把旅店的床位安放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接着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气氛十分热烈。

二、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精心设计课堂引言,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等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教材内容,我最常用以下几种:

1.以故事导入新课

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引入: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到了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通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以音乐导入新课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适宜的音乐导入新课,对营造氛围、激感等大有裨益。在讲我国的季风气候时,就可以让全体学生先齐唱《黄土高坡》,紧接着提问:“黄土高原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是怎么回事?西北风和东南风不是相反方向的风吗?”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以著名景观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录像、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然后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在观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录像片后开始埃及国家的学习;可先介绍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然后开始学习法国的地理;可先展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图片,再学习俄罗斯地理。

4.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埃及地理时,可以问“灰尘吹来”的谜底是什么(埃及)来导入新课。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我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总之,上课伊始,就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

三、精选时事新闻,增强时代信息

一个地理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的广博知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日新月异,改造自然的丰硕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新出现的地理事实材料,地理课本是很难及时编入的。为使地理课常教常新,及时反映现实,地理老师就要不断地对新材料进行搜集、学习、积累和整理。随时将四化建设和改造自然的新成果、国内外重要的时事新闻等,补充到应讲的内容中去,这样就可以给旧地理知识注进新鲜血液,增强学生的新奇感。时事新闻中的每一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结合时事新闻,讲授地理知识,不但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四、借助趣味联想,增加知识趣味

在讲述我国的地理位置时,按方位记忆与我国接壤的国家让学生一筹莫展。我利用趣味联想法做出了总结:

当东方朝阳升起来的时候(朝鲜),我还躺在被(北)窝里做着恶梦(俄罗斯、蒙古),我梦见弹吉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阿爸(阿富汗、巴基斯坦),对南面的月老(越南、老挝)说:“你不是人”(尼泊尔、不丹、印度)。

经过趣味联想法的加工,原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变得形象,变得有趣味,学生不但肯学,而且更爱学了。

五、利用教育技术,增强感知能力

第5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这是学生对地理课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第一束火花,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我在上第一课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细节:老师问“我们的床都是安放在房间里的,而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却把旅店的床位安放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接着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气氛十分热烈。

二、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精心设计课堂引言,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等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教材内容,我最常用以下几种:1.以故事导入新课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引入: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到了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通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以音乐导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适宜的音乐导入新课,对营造氛围、激感等大有裨益。在讲我国的季风气候时,就可以让全体学生先齐唱《黄土高坡》,紧接着提问:“黄土高原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是怎么回事?西北风和东南风不是相反方向的风吗?”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以著名景观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录像、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然后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在观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录像片后开始埃及国家的学习;可先介绍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然后开始学习法国的地理;可先展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图片,再学习俄罗斯地理。4.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埃及地理时,可以问“灰尘吹来”的谜底是什么(埃及)来导入新课。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我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总之,上课伊始,就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

三、精选时事新闻,增强时代信息

一个地理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的广博知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日新月异,改造自然的丰硕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新出现的地理事实材料,地理课本是很难及时编入的。为使地理课常教常新,及时反映现实,地理老师就要不断地对新材料进行搜集、学习、积累和整理。随时将四化建设和改造自然的新成果、国内外重要的时事新闻等,补充到应讲的内容中去,这样就可以给旧地理知识注进新鲜血液,增强学生的新奇感。时事新闻中的每一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结合时事新闻,讲授地理知识,不但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四、借助趣味联想,增加知识趣味

在讲述我国的地理位置时,按方位记忆与我国接壤的国家让学生一筹莫展。我利用趣味联想法做出了总结:当东方朝阳升起来的时候(朝鲜),我还躺在被(北)窝里做着恶梦(俄罗斯、蒙古),我梦见弹吉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阿爸(阿富汗、巴基斯坦),对南面的月老(越南、老挝)说“:你不是人”(尼泊尔、不丹、印度)。经过趣味联想法的加工,原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变得形象,变得有趣味,学生不但肯学,而且更爱学了。

五、利用教育技术,增强感知能力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的特殊功能是其他教具所无法代替的。像地理成因,地理运动过程,复杂的地理位置等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讲授,不但学生感到很难理解,而且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讨厌学习地理。如用课件来展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语

第6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导入 学习兴趣激发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课堂导入即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这是上好课的首要问题。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1、趣味性

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

2、针对性

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

3、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示例

1、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比如,学习完海水运动后,要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问:1)、洋流按成因可分为哪些?按性质可分为哪些?2)、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到新内容。

2、设问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导入

带有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次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2)、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回事情?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

3、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成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4、时事导入法----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5、背景知识导入法----运用图片资料导入

地理教学中的图片和资料很多,也很直观和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地理课堂最经常而实用的方法。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第7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推陈出新;混合式教学

地理学具备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重要特征, 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致力于通过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需求。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混合教学。 混合教学法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是基于多种不同教学手段基础上的教学。混合式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更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既要重视教师的讲授,也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既要利用传统教学的优势, 也要推成出新,使传统与数字化融合,适应一个时展!

一、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混合式教学法强调利用学生主体性进行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也就是将原本教师的“满堂灌”转变成学生的“满堂学”。在混合式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做引领者,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这节课程的内容涉及到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两部分内容。这节课程学习内容较为简单,都是知识性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就能够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那么,这种类型的课程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人口迁移》,这节课的知识难度不大,老师想把学习的主动权利交给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非常好,你们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那请同学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学习课文,在学习之后,思考并完成几个问题。

教师在ppt 上出示学生需要完成的问题:

1.人口迁移的概念是什么?

2.人口迁移是如何分类的呢?

3.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几种?

4.人口迁移的不同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师: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的,现在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及时举手,我们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适时给予启发和引导。在自学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的一个教师组织,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

二、讲授与合作化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传统课堂中,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现代化课堂上,我们更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一味摒弃传统,而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推陈出新,重视讲授法的运用。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M合作,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节课学生要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并且要分析探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结合问答法带领学生理解。而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种类较多,而且问题成因,现状和发展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合作,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在深入了解地理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

三、传统与数字化融合,教学适应时展

混合式教学推崇在恰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技术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代课堂中,数字化电子技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技术更加方便、快捷、深入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与研究。但如果只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走入极端,课堂也会显得生硬,缺乏人文气息。传统教学方法与数字化融化,在教师的组织下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适应时展的地理课堂。

第8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与带动下,不管是适合于各个学科的通用教学方法,还是针对某一学科的专门教学方法,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地理教师一定要有最为敏锐的眼光与跟上时展步伐的教学理念,对提升教学质量之意义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并将打造高质量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付诸实践。本文以本人实际的经验与深入的思考,对几种能够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深入且透彻的分析与总结。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的教学应该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展开实践,可以这么说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而目前一个不容乐观的实际情况就是,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现代教学所要求的明确教学目的,即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情澎湃的讲解,其质量也不十分理想。聚焦于知识点的讲解已经不是现代教学的唯一目的,融入对学生能力、品德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地理教学应该肩负起的重要使命。可想而知,教师如果对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不清,势必会出现方向性的问题,很难达到现代育人的要求。

本人建议教师在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教学目的的设置,而在思考什么才是有效与科学的教学目标时,就要以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为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提供指引。

2.备课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很多语、数、外教师都十分注重备课环节,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在人们的观念中语、数、外是"主科",在高考中占据的分数比例较大。而很多地理教师尤其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由于教学经历丰富、对知识点掌握的也十分熟练,因此,出现了在备课阶段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的情况。殊不知备课环节是否有效,直接关乎整节课的教学,同时,现代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更新,要求地理教师能够不断结合新的理念变换教法。如果教师尊规守旧,不能通过备课环节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转换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就十分被动而无望。

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在备课环节多多下工夫,本人建议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做好备课工作:

(1)将新的理念融入备课环节。教师的备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聚焦于知识点本身,还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注重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时间的分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等。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备课环节要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知识的传输,知识的可接受性才能逐渐提升。

当然,现代备课不再是简单的写写教案、?g览一下知识点,现代备课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奏。

3.设置一个强有力的趣味点

虽然一节高中地理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几十分钟,但是教师想要做好这课堂几十分钟的工作却并不容易。既要能够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同时又要能够从细节着手。学生是个十分微妙的群体,而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十分奇妙的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的情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作用。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注重从学生情感的视角出发,使学生对获取地理知识点产生强大的向往。设置一个强有力的趣味点,是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良好方法。为此,本人建议教师能够对一个教学环节引起充分的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每一节地理课,教师对学生讲解的重点内容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要讲解的核心内容设计一个有趣、引发学生思考的环节,使学生对通过课堂知识点的学习去解释这一疑惑产生巨大的渴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与大洋环流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蝴蝶效应",学生产生了千奇百怪的想法,但又渴望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因此,学生能够主动的带着问题去听课,可想而知课堂教学质量势必十分理想。

一些地理教师虽然也渴望找到这个趣味支点,但是方法性、技巧性十分欠缺,往往做了不少工作,可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去学习与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并能够对个人的一些活动进行反思。

4.要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谈及地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地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图是地理学科最耀眼的标志。当然,地图与地理学科的联系虽密切,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虽重要,但是学生却对地理有着不同的看法。作为地理教师,本人对学生对地图持的态度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重要性,并很好地掌握地图知识,在学习中能够将地图与具体的知识点结合到一起进行思考;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不仅难以深刻体会地图与地理知识点学习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而且在心理上对地图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当然,这些学生也很难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地图。

不管是从教师高效教学还是从学生高效学习的视角,都要求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点结合起来。当然,高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思考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依然是学生学好地理的保障与关键所在,通过使学生识图、用图来保障地理学习的高效性。

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知识点讲解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方面的工作。不管是从学生掌握识图的方法,还是从学生对识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师的引导都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要首先在学生学图、用图方面做出多种努力,引导学生"入门",为学生后续的地图学习做好知识、方法与情感的铺垫。

另一方面,学生要克服心理的抗拒等不良心理,紧跟教师的指导并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管在地图本身的学习方面,还是一些方法与技巧的学习方面,都认真、耐心的体会与掌握,这样学生的识图、用图水平会逐渐增强。

除了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与行动上的积极努力,本人结合现代教学及考试对学生的地理素质的要求,建议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挥地图对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如果学生只会识图,而不能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那么,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的意义就打了折扣,同时也达不到通过地图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很有效的一个训练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的方法,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地图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灌输应用思考、传授应用方法,使学生用图的能力落实到日常。

5.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做练习题是传统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题海战术就是一个对学生带来巨大压力的做法。因此,为了纠正一些不良的现象,人们对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提出了减少学生的作业量等一些新的作业指导思想。而令人担忧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在现代作业理念的指导下,部分教师在理解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忽视作业与练习题,甚至不布置作业与练习题。高中地理目前存在的,一个本人认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握好练习题环节。

第9篇: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理课堂语言 科学性 准确性 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02-01

1 科学性

教学语言必须真实、准确,能准确反映学科特点。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如,在讲述地图上的方向时,正确的语言叙述是:东、南、西和北。即通常所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和右东。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是用方位来描述地理事物时常说成“上、下、左和右。”因此教师要及时纠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上要做到科学性,自己首先要有这个习惯。又如,对气候相关知识的讲述,教师要正确科学地把握相关术语的含义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如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气候包括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学生习惯把气温说成温度,把降水说成降雨,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科学使用这些专业术语,给学生做好良好的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描述中考的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时,要注意关键词及他们的差异:如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之间的差异。夏季相同,都是高温多雨,而冬季却不同:温度季风气候是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和少雨。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温和与寒冷,少雨与干燥这些描述气温和降水的词语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科学性。

2 准确性和规范性

和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有很多专有名词或者叫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看似“差不多”,实际上差别很大。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讲清楚他们的基本含义,同时用深入浅出、通熟易懂、精炼的语言讲清楚他们的联系和差别。初中地理中有几组名词学生极容易混淆:

一是地形和地形区。地形是指陆地五中基本地形类型的名称,即: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而地形区是指某一具体地域的地形类型名称。即地形区=地域名称+地形区名称。如在讲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时,北方地区的三大地形区名称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教师必须准确地讲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地形类型――平原,地形区名称――东北平原(地域方位+地形类型)。其他地形区的讲解也如此。这样讲解就能做到既准确又规范。

二是山地五种等高线地形图名称和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区名称的区别。都是五种名称,学生极容易混淆。

三是地形和地势。特别是在描述地势的概念时,教师要强调描述语言的规范性,如哪边高哪边低,平坦还是陡峭,起伏大与否。学生在平时就要关注语言的描述方法,不能到了考试时再去想,用自己的口水话来答题,这样就不能做到规范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修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以提高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表现在教师要使用普通话,少用方言。普通话的使用对于规范学生正确使用地理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养成了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如回答问题和讨论等,那么他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教材上的地理学科特有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或者是教师平时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和学习。教师的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论证准确,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楚的概念。切忌语言无序,颠三倒四,随心所欲,主次不分,教师语言上的混乱无法使学生获得清楚、明白的知识。

此外,准确性和规范性还表现在语言的简洁和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课堂中语言不要太嗦,要简明扼要,不要说太多的口水话,要简洁、明了和清楚。学生的习惯靠谁来培养?靠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而且要提高自己的普通水平。

3 启发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要贯穿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起学生思考。

在导入新课环节,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启发性的语言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成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比较、联想、比喻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就能保持兴奋、活跃的状态。

4 生动性

生动的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地理课都离不开地图,教师要具备运用生动语言对大量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描绘、叙述的能力,因此教师课堂运用的语言应该是形象的、优美的、有感染力的。这样才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好的、精彩的、高质量的教学语言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讲述中国行政区划时,常考的一些省级行政区域就可以辅以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容易记牢固。如黑龙江省像天鹅,吉林省像癞蛤蟆,两省连起来记忆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广东省像大象头,自治区像一只布鞋。又如,在讲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时,教师就可以引用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讲述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时,教师同样可以引用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通过这些生动的诗句,既讲清楚了复杂的地理现象,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其特别的地方。上述所例举的只是其中很小的、肤浅的方面。地理教师要做到语言清楚、明白、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又具有启发性,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语言技巧和课堂驾驭能力。需要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实践和磨练,在不断积累总结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余河然.浅谈素质教育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J].学

园:(教育科研),2012(8):114―114.

[2] 肖成华.地理教学中应重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J].当代教育,2013(2):29―29.

[3] 朱万里.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C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