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第1篇: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

一、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变单调呆板的空洞语言分析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1.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到街道店前等汉字招牌密集的地方,查证招牌汉字书写正确性,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锻炼听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素材。

3.开展学生百家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4.利用班刊、墙报定期刊出名言名著名段,让学生感觉生活在语文之中,想不理它都不行,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的恐惧、信心不足的状况会逐渐消除。

5.组织指导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上语文课,让高年级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低年级学生坚定其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利用教辅媒质,提高学生品读语文的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指导训练学生形成一项符合自身特长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有品读语文的能力

学生差异缤纷多姿,有的擅长演讲,有的擅长谋文,有的擅长叙事,还有的擅长朗读……不一而足。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某项语文特长后加以巩固发展,成就它,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呢?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1.调查摸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的语文长处,。全班形成一张总单加以分类,形成能力培养互助小组,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辅导到组,训练到人。教师要根据学生分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能力辅导,从最原始、最基础的方面抓起,使学生接受起来无畏难情绪,感到触手可及,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只会把学生从兴趣道路上推回去。抓好单兵训练,依据个人水平高低,区别对待,使其吃得饱,吃得进。

3.定期开好阶段展示会。使学生学有小结,学有榜样,学有显示,形成赶学、超的能力发展良好氛围。有机会还可组织向全校展示成果,辐射全校。

4.积极向家长反馈动态过程。争取家庭教育的支持,使学生的能力训练有物资保障,亲情支持,从而信心倍增,以免半途而废。

四、研究文本,解读文本,让学生享受品读语文给我们带来的情感

1.立足文本,走进文本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触摸文本语言,领悟文本表达的内容,在文本中畅游。

2.走出文本,审视文本不拘泥于文本,要以阅读者的身份去看文本,读文本,思文本。

3.再进文本,享受文本通过看、读、思文本,必然得出一些感悟,再进文本,对照观点情感,分享作者的情感,享受自己的心得。

第2篇: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

一、激发期待心理,唤醒阅读内需

1. 设置阅读悬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多数学生对阅读教科书上的文章缺乏兴趣。尤其是一些老课文让学生如食鸡肋,嚼之无味。因为这些文章满足不了学生求新求异的阅读期待。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穷人》。对这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的文本,应当避免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另辟蹊径,设置阅读悬念,带着学生用新视角来解读作品。在这方面,许多名师做出了表率示范。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穷人》一课的课前谈话中,从莫言的作品与张艺谋影片的关系切入,引导学生厘清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和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的关系。弄清课本的来龙去脉之后,张老师提出了问题:“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改写成小说?他是怎么把这首诗改写得那么精彩?”自然引入了课文的学习。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产生了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课文的欲望。教师虽然没有开始讲课文,但学生在与作品、作者、编者的对话中,聚焦于发现,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2. 音乐渲染气氛。利用音乐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可以快速带领学生进入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在一次三年级《给予树》教学研讨课上,笔者一边播放圣诞节的音乐,一边深情地述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孩子们会收到自己平时最想要的礼物,得到小小的满足和大大的快乐。在充满爱的芬芳的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小姑娘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的心愿卡中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的愿望,她是怎么做的呢?”圣诞音乐的感染力跨越国界和时空,把学生带进了圣诞节的欢快氛围中。音乐的魅力和温情的叙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究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创造了灵动的空间,学生欣然踏上了阅读课文的旅程。

二、关注期待要求,深化文本探究

在现实中,大多数学生爱看课外书而不喜欢探究课内文本。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外阅读无拘无束,没有强制问题和答案;而课堂内的阅读有目标和任务的指向,这个阅读体验是“痛苦”的。如果能做好课内阅读的指导,将方法和经验分享到课外,必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立场”上,选择好阅读的切入点、兴趣点和疑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一旦W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抢着阅读,抢着去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对文本内涵的认识。特级教师闫学在执教《伯牙绝弦》时就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要求,插入了几处阅读拓展:(1)在引导学生想象伯牙对知音的渴望后,插入了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的传说;(2)阅读感悟“知音之死”内容后,插入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里描述的动人故事以及伯牙悼念钟子期的短歌;(3)理解全文内容后,简介了对《伯牙绝弦》的有关历史记载,播放古筝乐曲《高山流水》。这样,就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发了学生的感触。再读课文,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悟到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情,感受到知音的深刻内涵。

三、调整期待取向,提升赏析能力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断变化,他们的阅读心理期待也在不断变更与重组。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与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调整学生的期待取向。

1. 情感期待。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通过鸟儿和树的对话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反映了信守承诺的可贵。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有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鸟儿“苦苦地追问与寻找”那棵大树无果后,又引导学生回到去年那“春天的约定”――带着约定,树在冬天做了最漫长的等待;带着约定,鸟儿历尽了千辛万苦……在教师描述的情境渲染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鸟儿和树去年的约定。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一唱三叹”式的激情引读,反复强调春天的约定,极力渲染树与鸟儿的难舍之情,学生深切体会到文中所反映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情感期待,为深入感悟内容、品析语句做好了铺垫。

2. 个性化期待。阅读是学生自我感悟内化的行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体会强加给学生,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要珍视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通过适时的启发与评价,把学生带入文本,感受居里夫人朴素而又不平凡的一生。随着教学的逐层深入,教者带领学生反复读文,学生的阅读体验也逐步深刻,形成个性化阅读心理,获得层次不同的阅读体验,体会到居里夫人的容颜之美、精神之美、人格之美、贡献之美、永恒之美。在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交流体会,引导学生将居里夫人美丽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四、拓宽期待视野,创新延伸空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