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发热病人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热病人护理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热病人护理诊断

第1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登革热;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04-0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1]?此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截至10月8日,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27219例,死亡6人?而我科自2014年9月28日以来陆续收治5例登革热病人,均为输入性病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9月28日-10月10日我科共收治登革热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左右,均从广东务工或旅游回来?全部病例经本院实验室及本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登革热病毒感染?本组病例中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2 病情观察与护理

典型登革热一般有发热?皮疹?出血等临床表现,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有黄疸?本病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因此,临床工作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1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此病通常起病急骤,畏寒?高热,24h内体温可达40℃,持续5~7d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d后体温降至正常,1d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也可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

患者入院后应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当体温上升时,患者可出现畏寒寒战,应及时给予患者保暖;当体温≥39℃,给予冰枕?冰帽?冰敷大血管,半小时后复测体温?但应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同时慎用退热剂,因为退热药物不良反应可损害肝肾功能,诱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而发生溶血[2]?因此必须重视发热的护理,细致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体征,以协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减轻体力消耗,使全身肌肉?关节?腰背部的疼痛得到舒缓?

2.2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人体感染登革热后,病毒与机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凝集及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3]?表现为皮肤及多脏器出血,出血是登革热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及有无出血倾向,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止血敏?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头痛等变化,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出血的因素,如刮脸?刷牙?磕碰或跌倒?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静脉穿刺时力争一针见血,止血带扎的时间不宜过长,拔针时也要延长棉签压迫的时间?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禁食生?冷?硬的食物?

2.3 皮疹的观察与护理

皮疹于病程第3~6d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红斑疹及出血点等,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d消退?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的变化,提醒患者勿抓,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引起皮肤感染?局部可涂以炉甘石洗剂,痒感明显者可适量使用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2.4 口腔?皮肤护理

发热患者容易并发口腔感染,应指导并协助患者餐后及睡前漱口,病情严重者给予特殊口腔护理?热退时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5 消毒隔离

患者入院后,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安置在单独的病房,病室配备灭蚊灯及驱蚊措施,并持续使用驱蚊器驱蚊,同时病室周围喷洒杀虫剂?每日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日1h?

2.6 注重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5例患者入院后相继出现了不同重度的焦虑?紧张,加之高热不退,对疾病知识缺乏,一度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关心病人,及时疏导,消除各种不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卫生宣教,并向患者强调,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复?指导患者及家属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做好个人防护?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101.

第2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第3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摘要】 旨在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留观病房的应急管理进行综述,使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行为。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行 发热留观病房 管理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我院于2009年11月初将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改为发热留观病房,主要收治发热且有肺部体征的病人。在收治病人前,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医院感染技术规范中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要求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医院给预了物质及布局方面的全力支持,现将应急管理中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1 布局的管理

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1]清洁区包括医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储物间、配餐间,潜在污染区包括医护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间,并有隔离门。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护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病区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能逆流。各室地面每天用1%84消毒液擦拭,拖布专用。并开窗通风三次,每次30分钟。

2 病房的管理

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行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隔离病房设有专用的卫生间

洗手池,病房每天用1%84消毒液擦拭床、床旁桌、陪护床、、椅、窗台三次,病房门随时保持关闭,采用循环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每日湿式扫床二次,减少人员走动,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整洁。病人出院,病房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严格限制探视,如病人有特殊需要时,探视者应和医务人员一样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并注意手卫生。

3 病人的管理

疑似患者安置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单独隔离病房,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确诊病例可安置同室,床间距大于1M,患者的活动尽量限制在隔离病房内。非季节性流感的病人可安置同室。每个病室配有一瓶速效手消毒剂。疑似病人可做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体温超过38.5℃者,按哨点医院要求,同时采集甲型H1N1流感咽拭送疾病控制中心监测。教会病人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要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弃置用过的纸巾,当病人能耐受时佩戴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如被分泌物污染随时更换。病人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使用清洁剂洗手或使用速效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病室通风时,应为病人加盖遮被,注意保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护士排班实行3.8班制,所有住院病人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一次,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每日测量体温、脉搏一次。一级护理病人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一次,二级护理病人每二小时巡视病房一次。备有足量的体温计、止血带、血压计袖带,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用后用1%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备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随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病人不能随意离开所住病房,减少转运。确需转运时,病人须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道卫生/咳嗽礼节。

4 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医院免费为每名医护人员及家属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解除其后顾之忧。医护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如有污染和潮湿及时更换。佩戴方法: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被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隔离衣为纯棉质地,无任何刺激性,易于清洗和消毒。进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在疑似病人及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之间操作时应更换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为病人取咽拭培养时应戴防护面罩。接触多个确诊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应严格按照穿戴防护用品及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去做。医护人员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出现发热和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接受排查。护士长要关心、爱护、体贴护士,创造合适机会定期进行娱乐活动,以释放压力。提醒她们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加强营养,使之能保证一定的体力、精力,愉快的工作每一天。

5 医疗废物的管理

采用双层黄色袋装,达到3/4时即封袋,并贴有日期、负责人姓名,存放在污物间。取医疗废物负责人每天下午定时到发热留观病房门口,将发热留观病房护士封袋的感染性废物再用一个大黄色医疗废物袋将之包装上按传染病医疗废物处理。

6 发热病人的辩证治疗

季节性流感一般属风热重症,症状有恶寒、发热,体温高达39-40℃,周身酸痛,疲乏无力。1-3日后出现明显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咯痰、咽痛等。体力恢复慢。体征有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轻症有风热犯卫、热毒袭肺,服清热解毒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重症热毒壅肺主症为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季节性流感属表实证,治疗方案应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给予退热中药汤剂、成人剂量为:射干20g、柴胡10g、麻黄12g、石膏40g -80g(先煎)、甘草15g 、白芍15g、桂枝10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牡丹皮15g、鱼腥草25g、白前15g、荆芥15g、黄芩1 5g ,儿童减半。38℃以上每1.5小时服1/2剂,热退后早晚分服。对于发热后即病情严重的疑似、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高危人群在48小时以内及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75mgBID口服,疗程5天。对于危重病例,剂量酌情加至150mgBID口服。病情迁延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宜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非季节性流感的发热病人冬季一般属于风寒症,症状有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口不渴,咽痒,苔白,脉浮紧,治疗宜辛温解表。

7 发热病人的健康宣教

病人服中药汤剂后可进些热饮料,并稍加衣被,以使微微汗出。不宜使大汗出,以免虚脱,汗出后不可立即吹风或擦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食油腻、辛辣或粘腻食物。轻度发热时以食素,热退后逐渐改为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质,后普食。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嘱病人慎起居、防伤守,保持饮食、起居有常。经常户外有氧运动,劳逸结合,保持情志舒畅。随季节、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外感风寒。

第4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护理

1 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 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 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转贴于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6)预防心肌炎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见,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①注意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主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②注意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辛辣、有刺激性和过于肥腻的食物,预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 增加心脏负担,但要保证进食质量。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肌损害较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早搏、传导阻滞者,注意经常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对有胸部不适、心悸、腹痛等症状的病人应警惕。④对有上述症状者要及时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并注意其动态变化。⑤注意药物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要注意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时,会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4 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2)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

(3)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指导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药。

(4)指导病人发病期间合理休息,疾病恢复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体抗病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张彩云.幼儿高热采用不同物理降温法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3,17(3):280.李子萍 钱念.

第5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危重型出血热;临床护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5-02

流行性出血热(EHF,或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全身多器官损害的自然疫源疾病[1]。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短期发热以及肾功能衰竭、肺水肿、心脏衰竭、低血压等症状,临床护理的正确与否、及时与否对病人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危重型出血热患者护理情况公示如下,并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以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危重型出血热患者为一般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自23岁到78对不等,平均年龄47.2岁。患者住院时有8例患者处于发热去,6例患者处于低压休克期,5例患者处于少尿期,7例患者处于发热与低血压休克重叠期,4例患者处于低血压与少年重叠期,剩余2例患者处于发热低血压休克以及少尿三期重叠。患者病程自3天至10天不等,平均病程5.3天。

1.2治疗方法治疗时发热器期患者采取补液、抗炎和抗病毒的治疗方法,低压休克期则多采取扩充血容量以及纠正酸碱平衡等方法治疗,少尿期则采取血液透析以及利尿、导尿以及补充热卡等方法进行治疗。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治疗原则,治疗时切实注意防范肾衰竭以及出血、休克等现象。

2结果

32患者中出现1例死亡病例,其余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后均康复痊愈,患者具体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且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肺部感染以及口腔霉菌感染等病菌感染。

3护理方法及讨论

对危重型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基础护理、口腔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情绪和生命体征的稳定,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2]。其具体如下:

3.1基础护理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危重型出血热患者病情严重,且变化极快,一旦监测不够谨慎就可能发生疏忽,遗漏患者状况的细微变化,往往导致患者错失良机失去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减慢治疗进程或发生严重后果。在护理时应时刻管着患者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及时与主治医师汇报以适当调整治疗手段。发热患者大量出汗体温突然下降时,由于患者皮肤温度降低,应当警惕低血压或休克现象的出现。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的变化情况,这对于呕吐和剧烈头痛的患者意义尤其重大。

3.2口腔及饮食护理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危重型出血热患者由于出血热病毒侵袭位置的特意性,口腔容易出现霉菌感染,也可能由于护理不慎出现肺部感染,因此在护理时应当着重进行口腔护理,及时帮助患者清洗口腔残留物,提醒患者饭后睡前漱口,以保持患者口腔内部的清洁[3]。

加强对患者饮食的指导:危重型出血热患者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呕血以及腹胀等现象。为此,护理工作时应进行合理谨慎的饮食设计,以免造成患者消化系统进一步损伤,缩短患者病程,使其早日康复,减少患者痛苦。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患者的食谱,发热期患者以及低血压休克期患者由于血浆外渗而造成血容量不足,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控制患者饮水量。少尿期患者则应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控制患者饮水以免造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此外,由于患者消化道损伤,应减少干燥粗硬食物的使用,以免引起消化道的进一步出血,患者应当使用清淡可口、高热量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以免因为消化困难造成腹胀或腹痛的发生。总而言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设计患者的饮食。

3.3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危重型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严重情况,作为一种由出血热病毒传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一般由鼠类传播给人类,很少发生人际传播。患者由于处于对传染病的恐惧和不了解,往往产生高度紧张惶恐的不良情绪,害怕传染给家人。再加上危重型出血热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时间较长,对患者家庭产生较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导致患者丧失治疗信心甚至精神崩溃。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对该类疾病的详细情况进行宣传,力求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出血热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家属心理负担,并有效防止该疾病的再次发生。

此外,危重型出血热患者常常因身体虚弱以及血压波动剧烈发生器官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肾脏破裂、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采用鼓、转、拍、吸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加快患者的治疗进程[4]。

综上可知,对危重型出血热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疾病的治愈和患者的恢复。患者出院时,应对其进行预防流行性出血的指导和教育,使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再次感染。患者出院后由于肝肾功能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应当进行相当时间的休养,不得过度劳累或参与高强度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注意饮食,此外还应该定期检查肝功肾功,以免复发。

参考文献

[1]周国云.32例危重型出血热的护理[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1,4(2:41-42.

[2]苗永娟,姜虹.危重型出血热25例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8,(12:66.

第6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摘要】本文报告120例流行性脑炎的护理,主要措施是及时降温,合理使用脱水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抽搐,防治脑疝、呼吸衰竭的发生。通过护理后深深体会到流行性脑炎的高热是主要矛盾,降温是关键,控制和减少抽搐是重要的环节,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是不可的工作。【关键词】乙脑;护理

【Abstract】This text reports the nursing of 120 cases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the main measure is to lower the temperature in time, use dehydrated pharmaceutical rationally, keep the respiratory tracts unobstructed, control and twitch, prevent and cure brain hernia, breathe depleted emergence. Realize deeply the hyperpyrexia of the epidemic encephalitis is a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after through attending to, drop in the temperature key, control and reduce, it twitches to be important link, do health education and work that psychology can't it attends to to be well.

【Key words】Second brain;Nursing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夏秋季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蚊虫为其主要传播媒[1],脑及脊髓均可受累,尤以大脑、皮质、丘脑和中脑最为严重[2]。好发于儿童,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其特点,极少数发生呼吸衰竭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护理,可使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0例中男性占109例,女性占11例。年龄1~2岁占90例,3~4岁占7例,其它占13例。

1.2 临床表现120例中100例发热,高热占68例,均有不同程度伴头痛、呕吐、颈阻、抽搐,甚至昏迷,做腰椎穿刺确诊占113例,查脑脊髓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昏迷最长达12天,7天占10例,1~2天占23例。通过平均住院12天治疗后,治愈57例,好转40例,失语7例,肢体痉挛10例,肢体震颤2例,死亡5例,无变化3例。

2 护 理

2.1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将患儿安置在病房,做好灭蚊措施。备好抢救器械、药品,如氧气、心电监护仪、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等,有计划集中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关心、体贴患者,避免诱发惊厥或抽搐,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50%~60%。

2.2 迅速降温持续性高热可使机体代谢增快,组织耗氧明显增加,从而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诱发或加速抽搐,甚至惊厥,加重呼吸衰竭。此时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在体温持续高,抽搐频繁时应结合药物降温及使用脱水剂,一般降温可采用冰帽、冰袋、冷盐水或其他药物降温,从而控制惊厥,减轻抽搐,冰袋可置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丰富处,冰帽可敷头部,也可用0.4%生理盐水150~200ml置冷后-4℃后清洁灌肠,体温仍高热仍不降者可用0.4%生理盐水加10%合氯醛10ml~15ml保留灌肠,早、晚各一次,10%水合氯醛可按1ml/kg/日,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在操作前应与病者及家嘱有效的沟通,解答有关的问题,讲解乙脑患儿最近不主张用洒精擦浴的原因,因为乙脑属于中枢性发热,故使用酒精擦浴效果不佳,可用温水擦浴,水温一般低于体温2~3℃,观察疗效。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呼吸衰竭

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般用鼻导管给氧,一般为1~2L/min,缺氧严重时应考虑用机械呼吸器,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在吸氧时应随时吸出呼吸道的痰,必要时应翻身拍背,防治褥疮发生。

2.3.2 合理使用脱水剂,防治脑疝发生。乙脑脱水剂使用应及时、足量、按时以20%甘露醇或25%山犁醇为首选。25%甘露醇一般用量按1~2g/kg/次,10~15分钟静脉推注,4~6小时/次,每日4~6次。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在抢救时应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抽搐和(或)惊厥变化,每15~30分钟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记录出入量。

2.4.2 保持室内环境平衡,及时监测血气、电解质,防治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协助医生抽血,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2.4.3 认识脱水剂的作用原理,准确记录病情。在使用脱水剂时记录好尿量,尿量每小时100ml以上才能达到降低颅内压效果,防治脑疝、呼吸衰竭发生,昏迷病人目前主张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15°~30°角,以利于脑水肿消退,一般头偏向一侧。

2.4.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早、晚口腔护理,可用2%朵贝尔漱口一次,眼睛不能闭合可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二次,保持床铺平整、干燥,病房应安静、舒适,防治口腔炎、皮肤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3 体 会

3.1 做好高热的降温措施是抢救患儿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告知义务,宣传降温的重要性,重视头部降温,发热时降头部体温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射率。目前认为发热病人体温应稳定在37.5℃~38℃,因为乙脑病毒在38.5℃以上繁殖较慢,而以31℃以下时繁殖快,抗体增加慢。

3.2 掌握脱水剂的使用方法了解病情变化,多巡视病房,注意使用脱水剂过量造成血容量不足与颅内压增高相似的低颅内压综合征。例如:脉持细弱,低血压,心体失常以及意障碍、躁动、昏迷,二者易混淆,易被误诊,故医护人员除具有责任心外还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3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乙脑虽然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故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好交流技巧,每天保持与患儿交谈,与家嘱多交流,了解心理状态,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可用卡片、图画、宣传栏做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给不需要禁食的发热病人应用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可用鼻饲管喂入,防止喂养不良造成窒息。对眼睛不能闭合的病人可用盐水沙布遮盖,防止发生暴露性结膜炎。训练失语患儿应多安慰,鼓励家长与患儿及周围人群学说话,叫语言功能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恢复语言功能。四肢瘫痪者可每日用温水热敕,早、晚各一次,可推拿、按摩关节、做被动运动等,每日3~4次,配合医生做针灸等康复工作。对震颤多汗者,可用安地片或美多巴片药物治疗,出院后多随访,告之有后遗症的检查、治疗事项,从而利于医护、患者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第7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肾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尤以术后2~4个月多见,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最终致受者死亡。肺部感染病原学上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和原虫感染均可发生,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多是经验性的。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者23例,先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4~59岁。术后14天~18个月内发病,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体温38.5~40℃,部分患者有发热前寒战,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患者均立即停用所有抗排斥药物(环孢素、麦考酚酸酯、他克莫司及硫唑嘌呤等),仅应用小剂量泼尼松。住院时间为10~45天,19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其中1例转上级医院后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死亡原因为不可纠正的呼吸衰竭。

护理体会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不提倡集中安置;患者及入室人员必须佩带口罩,限制探视和陪护,减少病房流动人数;病房每天擦拭消毒2遍,每天开窗通风换气2~3次,空气消毒2次,以保持空气的洁净度;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处置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高热护理: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部分可有高热,当班护士应定时测量体温,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发热病人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出汗多,床单和贴身衣物及时更换,保证患者舒爽,暂时不让患者洗澡、洗头,以防受凉加重感染;还应嘱患者适当多饮水,补充体液的消耗。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口腔及呼吸道的护理:为了防止口腔感染,做好口腔护理,选择口泰漱口液三餐前后漱口;部分患者有胸闷症状,血氧饱和度低,此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及时有效地排痰,痰黏稠不易咳出时应用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依患者病情需要,可采用单路或双路吸氧,吸氧用的鼻导管及湿化瓶及时更换或消毒。

皮肤护理:因高热消耗体力或需要持续吸氧,患者多长时间卧床,此时应勤检查长期受压的部位,防止褥疮的形成;嘱患者适当变动或按摩双下肢,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趁体温正常的间隙,可协助患者温水擦浴,保持皮肤干爽清洁。

饮食护理:重症肺部感染时,机体消耗很大,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无渣饮食,还应注意饮食清淡,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如患者胃肠道利用不佳或胃肠道营养不能提供机体所需能量时,可经静脉补充能量,保证患者基本生理需求。由于缺乏活动,部分患者有腹胀、便秘、肠蠕动差的情况,可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或应用通便药物,必要时灌肠治疗。

正确采集实验标本: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常需要多次行血培养或痰培养,以此来指导临床用药。故正确留取痰液标本极为重要[1],经皮气管穿刺吸痰法和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法吸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准确率高,但患者很难接受。所以目前,临床上还是常用咳痰法留取痰液标本;咳痰前,让患者先刷牙或漱口液漱口,再深吸气,咳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痰盒中,尽快送检。抽取血培养标本时应选择不同部位的末端静脉抽血,彻底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病情观察:①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四肢末梢发凉等现象,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病情加重时协助患者转入ICU行呼吸机辅助呼吸;②重症感染患者已经全部停用抗排斥药物,必须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分析原因;尿少时首先要考虑是否补水不足,次之警惕排斥发生;③肾功能的改变再加上患者进食少、出汗多,补充不足以及细菌释放毒素,很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对应地,电解质的改变也可以反映出肾功能状况,所以要监测血电解质及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据报道,在影响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变量中,患者的心理范围分数高于生理范围的分数,这表明患者的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多。肾移植手术本身花费较大,肺部重症感染需额外增加大量经费,部分患者存在对家人的负疚感而心理压力巨大,同时该疾病较高的病死率也使患者有较强的恐惧感,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悲观情绪,易产生烦躁、情绪不稳定。护理方面应多巡视患者,适度宣教,减轻患者恐惧心理。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心理状况,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使患者变消极为积极,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必要时戴口罩防止感染,不接触已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注意观察移植肾情况,监测体温、血压、体重,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心情愉悦、舒畅。

讨论

肾移植术后30~130天是免疫抑制最严重的阶段,也是最易发生肺部感染的时期。感染发生后,病情发展快,易反复,难治疗,且花费巨大,是影响移植器官远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多采用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时采用血液透析,减少体内液体及排出有毒物质,减轻炎症反应。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 血压、 移植肾是否有肿胀压痛、血肌酐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严密的临床病情观察、重视预防,精细的护理及心理干预,有利于重症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并能有效提高肾移植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第8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幼儿急疹;临床特点;诊断

幼儿急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发疹性热病,特点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是儿科常见病。由于出疹前多持续高热,极易与其他出疹性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相混淆,造成诊断困难,给患儿家长带来恐慌。我们自2010~2012年诊治30例幼儿急疹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助于早期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30例幼儿急疹患儿都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周岁,其中4~8个月24例(80%),发热24~36h内就诊9例(30%),36h以上就诊21例(70%)。首诊诊断为幼儿急疹18例(60%),其余12例中诊断为腹泻病3例,上呼吸道感染9例, 12例患儿均于第一次复诊时做出纠正诊断(幼儿急疹)。诊断均符合幼儿急疹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

1.2 病因和流行病学: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200nm。核衣壳为162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内是由双股DNA组成的核心,核衣壳外有一层脂蛋白包膜。无症状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季节本组患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诱发因素,否认有出疹性疾病接触史。文

1.3 临床表现:全部病儿均出现发热,体温在38~40摄氏度,其中高热者25例(83.3%),临床特点是突然高热,持续不退,使用退热药后3-4小时,继续发热,发热时间持续一般3~5天,热退疹出,其中3天出疹25例(83.3%),发热时伴有轻度的恶心呕吐或腹泻10例(30%),上呼吸道症状14例 (46.67%),有10例(30%)耳后、枕后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如绿豆大小或黄豆大小。

1.4 皮疹特点:本组病儿均于体温下降后9-12小时内出疹。皮疹主要呈红色斑疹或为较密集斑丘疹,略高出皮面,压之退色,主要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皮疹间有3~5mm间隙,偶尔在皮疹周围可见晕圈。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一般在2~3天后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及无脱屑。

1.5 实验室检查:本组病儿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1例(3.33%),4~10×10^9/L 27例(90%),

1.6 诊断:本组病儿均为发热期无特殊体征,但依据典型的热退疹出表现,结合年龄易作出诊断。

1.7治疗及转归:本组病儿无特殊治疗,高热给予退热对症处理,同时给予主够的水分,酌情给予解热镇静剂。还可服清热解毒的抗病毒中成药,持续高热、纳差者给予适当输液,耐心向家长介绍该病特点,消除恐慌,并告知家长如何做好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及物理降温方法。所有病人全部治愈。

2 讨论: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1986年首先发现此病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1],以后又被日本学者山西等人进一步证实[2],并发现多数婴幼儿出生后最初数月可自母体获得抗体,但出生至5个月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6个月后抗体阳性开始上升,至1岁抗体阳性率为80%,2岁以内达100%,这表明该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年长儿不发病。本组发病年龄在3个月~1岁的婴儿,正是体内抗体低谷的时候,这与上述研究和文献报道[3]基本一致。

本病一般起病急,出疹前持续高热,其他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造成家长的恐慌,尤其早期血象升高,容易大量抗生素应用。如何早期诊断,消除家长恐慌,防止药物滥用,显得尤为重要。本人体会:1岁内的婴儿,尤其10月内的婴儿,突然出现持续高热3-5天,精神好、血象不高,一定要检查枕后、耳后淋巴结,如能触及到绿豆大小或黄豆大小淋巴结,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应考虑该病。若发热时伴有轻微消化道症状,就更支持该病诊断。

幼儿急疹患儿于发病最初24h内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第二天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90%。本组于24h内白细胞计数增加就1例,24h后检验白细胞计数均为正常的有27例,占90%,是否在院外接受治疗,影响血象变化,还缺乏相关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首诊诊断为幼儿急疹者18例(60%),其余12例均与第1次复诊时作出纠正诊断,诊断符合率100%。该病并发症较少。

本病预后较好,治疗主要是退热对症处理,有使用抗病毒中成药。

参考文献:

[1]宋艾芝,赵立坤,刘军等.幼儿急疹病因病毒的分析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2,30:14-5.

第9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一 我诊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一年来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执业科目是中医科、内科和口腔科,在开展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没有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二、诊所现有主治医生xxx人,执业医师xxx人,执业助理医生xx人,执业护士xx人,已经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三、诊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并按照要求上墙公布。制定有医师和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有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制度。

四、热情周到为病人服务,关心病人疾苦,耐心细致询问病情,认真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全年诊疗患者xxxx人次,没有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五、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有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毁形登记本和收费票据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有处方。

六、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七、医疗废物交与xxxx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双方签订有《医疗废物处置服务合同》,每两天交接一次医疗废物),有医疗废物处理登记本,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

八、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

九、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活动,结合日常诊疗工作,向患者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上级下发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能够张贴在诊所进行宣传。积极参与白马凼社区居委组织的卫生活动,平时做到经常打扫诊所内外环境卫生,保持诊所环境整洁。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二 我诊所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特长,为老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将诊所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高度重视个体医疗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按医师法的规定的范围进行行医,不超范围行医。全面按照市县卫生局的精神进行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几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并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发挥服务作用。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研究医学理论,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在近45年的医疗工作中,强调的是增强免疫力,削弱和排除致病的不利因素。消除疾病,保持健康。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在工作中也感到了医学博大精深,自己深深的体会要为患者更好的服务就要不断的加强医疗理论的学习。

三、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严格依法行医。本人持证上岗,按执业范围行医,并根据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及要求,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办法,各人员定期参加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工作,并

得了良好效果,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医疗器械、药品购进登记本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处方等。

四、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能够及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人?一但发现传染病例,按照规定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