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经济危机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危机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危机特点

第1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并发症较多。

关键词:胃溃疡;临床;胃镜;分析

胃溃疡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5%~10%。该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发病后应及时给予积极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甚至会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生命 [1]。患者在长期创伤的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可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减弱[2]。因此,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胃溃疡的临床及胃镜特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总结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44例胃溃疡患者,分析其临床及胃镜特点,以便让基层的患者及早地获得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诊治并行胃镜检查的144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80例,女64例;年龄22-81岁,平均54.82±5.22岁;均经过电子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良性溃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其中老年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0-84岁,平均( 68.51±4.46) 岁;中青年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平均(42.20±5.79) 岁。

1. 2 方法 所用胃镜为Olympus 光学公司的EG-260。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伴随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形态及大小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 0. 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幽门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及长期服用胃肠刺激性药物有关,若不及时发现处理,可并发大出血、穿孔,危及患者的生命[3]。因此,掌握胃溃疡患者的胃镜特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降低溃疡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胃溃疡患者由于其器官及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消化道黏膜萎缩,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液分泌质和量的改变,使胃黏膜功能削弱,吸收和屏障功能明显减退,溃疡发生后不易引起胃肠痉挛,同时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减轻对溃疡面的刺激,因此患病后不易出现疼痛,其发病的特点、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均有其自身特点[4]。因此临床上不能过于依赖症状和主诉,应靠客观检查尤其以胃镜检查为主,适当扩大老年人胃镜检查的适应证,凡有上消化道症状又能耐受胃镜检查者均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本组统计结果显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体溃疡比率明显高于中青组,且老年胃溃疡中溃疡直径明显大于中青年组。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胃黏膜萎缩,溃疡逐渐向胃体及胃底转移,使其好发部位推移至胃体上部、胃底及贲门方向。而且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循环功能减退,致使胃黏膜慢性缺血、淤血、缺氧等导致损伤糜烂,胃黏膜屏障防御能力下降、溃疡大而深不易愈合有关[5]。因此,在老年人胃镜检查时,应更加全面仔细,注意胃体及胃底的检查,防止漏诊。

研究还发现老年组胃溃疡并发出血、穿孔的可能性也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可能与老年人常需长期服用抗凝、解热镇痛等药物有关,这些药物可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降低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流,削弱了黏膜屏障,而且使黏膜的损伤和防御机制失衡,更易导致胃溃疡出血的发生[6]。因此在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存在的各种伴随疾病,从而使溃疡病程缩短,提高生活质量。总之,胃溃疡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临床特点,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并发症较多。

参考文献:

[1] 涂征艳,丰化微.8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及胃镜特点[J].中外健康文摘.2013, 10(9): 135-136.

[2]杨虹.62 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 157-158.

[3] 周雁,万苹,范红.不同年龄胃溃疡内镜及组织学改变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6):409-410.

[4]彭有才, 张俊文. 老年消化性溃疡1986例临床及胃镜分析[J].重庆医学,2010, 39(12): 1568-1569.

第2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渭河上游;水污染;污染成因;防治对策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陇东高原、天水盆地、关中平原,至潼关入黄河。近年来随着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年)》中明确提出渭河水系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因此合理高效地降低渭河上游地区污染物排放量,改善上游水质成为当务之急。

1渭河上游水质现状及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近两年渭河上游渭源、陇西县水质监测数据,渭源三河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陇西土店子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Ⅲ类水质标准。但水质波动明显,月度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枯水期水质恶化严重。2015-2016年间,有1个监测月实测水质为Ⅳ类,1个监测月实测水质为Ⅴ类,1个监测月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土店子断面近五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通过对渭源县、陇西县污染排放统计[1],2015年,两县废水排放总量1075.6万吨,农业污染物排放COD336.9t/a,氨氮58t/a,总氮606.2t/a。工业污染排放COD1069.5t/a,氨氮15.5t/a,总氮23.3t/a。生活污染排放COD4557.3t/a,氨氮559.8t/a,总氮845.9t/a。总体来看,在渭河上游流域污染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禽畜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

2渭河上游环境问题的特点

2.1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

渭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量水少。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谷坡陡峭,植被稀疏,天然抗侵蚀能力弱。地理环境有利于热对流生成暴雨,单次降水强度大,降水集中,加之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随着渭河上游陇西县、渭源县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过度且不均衡的开采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导致陇西境内地表水断流达40d/a,地下水水位以0.2~0.5m/a的速率持续下降。进而造成渭河流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2生态保护投入不足、环境基础研究薄弱

陇西县和渭源县均位于“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对于生态系统、流域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安全等的调查都严重缺乏,亟待全面系统地组织对全流域的生态现状、污染排放和生态安全等要素进行调查和研究,摸清底数,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两县目前尚不具备常规监测能力,没有系统的全流域环境监测数据。因此,急需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态监测能力,形成有效的生态监测体系。

2.3污染负荷持续上升,环境容量不足

渭河流域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农业和畜牧业污染将持续增加。随着区内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污染源不容小视。按照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区水域时,执行一级B标准。但标准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远高于GB3838地表水Ⅲ类标准限值。渭河陇西段近年来流量小,河床萎缩,生态水量难以保障,枯水期污水厂排出的废水成为河流主要的水源,造成河流水质超标。

2.4农村污染凸显

由于渭河河谷区是陇西县、渭源县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农业、畜禽养殖业分布广泛,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用水量大,水资源匮乏。渭河上游支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甚至随意倾倒入河床现象普遍。

3解决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

3.1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保证渭河生态用水合理

确定流域内水库及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指标,制定水量调度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水库控制运用指标、防洪调度方式、按照多年水文特征值绘制相应的调度图及编制调度计划。水库、电站下游布设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同时,加快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元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开展万亩以上灌区农业用水斗口标准化计量示范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灌溉用水取水口-干渠-支渠-斗渠的计量监测。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用水效率评估体系和约束性指标。加强水资源统一配置和分质利用,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将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等丰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3.2提升监测和监管能力,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

截止目前,流域所在县区尚不完全具备常规监测能力,没有系统的全流域环境监测数据,目前的监测仅仅是点状监测,导致无法建立流域监测体系。应加快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流域环境监测体系,为执法监察提供依据。按照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对各河流河段进行分类管理。尽快完成河段纳污能力核定,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核新增取水口和入河排污口。通过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相关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及制度措施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3.3河道生态恢复

优化河道周边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开展河道保护与修复工程。河流沿岸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环境影响显著,通过改变河道周边土地利用方式来控制非点源污染,不仅可以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还可以改善水质状况。官宝红等研究发现[2],绿化用地能够有效降低河流的有机污染,在缓冲距离100m的范围内,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重视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重视绿化用地作为污染缓冲区和过滤器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合理规划河流两岸的了绿化用地,仿照国外经验,将沿河100~200m的地带列为禁止开发区,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科学修复因滥采滥挖毁坏的河道,恢复河水与土壤之间的联系,营造水陆交错带植物的生存条件,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以水库、湿地、河流源头地区为重点,严格落实湿地保护区制度,开展保护工程。人工湿地相对传统污水净化技术,就地收集,适应性强,设施简易,成本较低,运行管理简单。可以作为本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厂普及前,生活污水的简易处理前端。还可以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端,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染物浓度,缓解污水厂污水排放对枯水期渭河水质的影响。

3.4加强治理设施规范运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西部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已十年有余,部分地区重视建设、轻管理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对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治理设施运营管理资金保障力度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重要性[3]。陇西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作为甘肃省首个PPP模式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将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减少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财政资金总体使用效率和政府履职能力,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合作共赢提供良好示范。

参考文献:

[l]定西市统计局.定西统计年鉴[R].2016.

[2]官宝红,等.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8,30(6):857-863.

第3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 胃镜 胃印戒细胞癌 病理学检查

资料与方法

~7年通过胃镜和病理诊断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7例男7例女例男:女=1.5:1年龄6~8岁。6~55岁例其中女15例男9例。55~8岁例女5例男18例。

胃癌诊断:胃镜结合病理学检查。

所得数据采用X检验。

结 果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腹痛6例消瘦例食欲不振6例腹部胀满1例呕血黑粪9例梗阻症状例盆腔肿块1例与其他类型胃癌相比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但以上腹痛和消瘦表现更为突出其次为食欲不振和腹部胀满。

胃镜表现:病灶位于胃体8例胃窦1例胃角5例胃底贲门部例以胃体多发。病灶按Bormann分型Ⅰ型例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例Ⅲ型、

Ⅳ型为主17例Ⅲ型浸润性溃疡多呈不规则形表面有糜烂或出血坏死与周边黏膜界限不清例Ⅳ型在胃镜下表现为胃壁僵硬、蠕动不良可伴有胃皱襞消失及胃黏膜表面糜烂。

病理诊断:以上病例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

统计学结果:通过X检验证实不同年龄、性别之间肿瘤的发病率有差异(X=7.98P

讨 论

胃癌是我国各类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而胃癌中有.%~9%的组织类型为胃印戒细胞癌。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且具有一定特性的特殊类型胃癌Xue-ei Yang等研究证实它倾向于侵袭5岁以下女性多呈现弥漫性生长其生长依赖于雌激素易于转移至卵巢和子宫颈5年生存率约为15.9%。

第4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社会因素。

伴随改革开放广度与深入的不断加大,现代媒介的迅猛发展,多元文化迅速涌入我国,面对着多元信息的洗刷,不同文化的道德评价标准与行为准则冲击,他们常常感到混乱、困惑、无所适从、进而产生产生焦虑惶恐的心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常常使人感到身心俱疲,精神压抑。而且社会转型期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使当代大学生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苦楚与无奈,进而引发心理危机。

2.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家庭因素。当前大部分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使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绵绵不断的宠爱里,处于被照顾、被关怀的角色,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从而形成心理上的依赖感;另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将家庭教育的中心放在孩子智力开发和技能培养上,而在生活上许多家长却越俎代疱,忽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与生存技能的培养,这种环境中,当前大学生习惯于更多地关心自我,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索取, 更注重自我的实现。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部分大学生有过家庭离异、留守等经历,这些经历带来的创伤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长期乃至终身难以消除。

3.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家教育因素。自高校扩招以来,虽然各高校办学规模有所增长,但一些学校,教育管理跟不上,且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财力、物力、人力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不够,导致大学生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激烈的求职竞争,艰辛异常的求职过程,使学生们饱受心理的煎熬,面在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下,心理失落更为明显。因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过分溺爱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心理脆弱,自力能力与抗挫能力不强;家教方式过于严格,易使孩子感到压抑,面对于家人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常感觉压力很大,如果没有释放压力的途径,极易导致心理问题。

4.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自身因素。由于多数大学校园相对封闭,导致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匮乏,因而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充分,极易出现一定的认知偏差。因此,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面对来自于社会、家庭、学业等多重压力与情感困扰时,容易出现激烈的心理冲突和波动,而没有经历太多的磨难与挫折的他们,难以忍受任何的破折,因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1易发性。大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还很不成熟,其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加之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认知不够全面,却又具有想象力丰富的象与思维活跃的特点,因而更容易受到外界不稳定的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一旦内心压力强度太大或问题不能及时化解,极易产生心理危机。

2.潜在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爆发往往是有某些潜藏在内心并长期得不到宣泄的的负面情,在某一特定的诱因下引发的。而且危机的演变通常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旦日积月累达到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就会演变成巨大的危机。

3.易察性。虽然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但是在爆发前并不是没有迹象可寻的。一些学生在危机爆发前通常会有一些反常的表现,与之生活学习在一起的同学,经常与之谈心谈话的辅导员老师都非常容易察觉出这种异常反应。

4.时代性。大学生心理危机与时代息息相关,社会的每一次变迁,对大学生的心理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反映了一定的时特性代。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残酷的竞争与快节奏的生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在大众化教育的当下,就业竞争激烈等问题已成为困扰着当今的大学生的又一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途径

1.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应对及时、效率高速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是减少和杜绝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基础。建立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确立全天候危机干预制度,确保24小时有专人具体负责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一旦发生危机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进行干预;二是建立危机评估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分类别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时时关注重点学生的动态;三是充分发挥校内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开通24小时危机干预热线,确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理方案,并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进行定期的评估;四是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对发现的危机预兆进行及时上报;五是要鼓励大学生在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且难以排解时,能够主动走进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及时有效的帮助。

第5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 危重病人 镇静 镇痛

1 危重病人镇痛镇静的必要性

1.1 危重病人对镇静的需求

近来,围术期危重病人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危重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常见的焦虑、恐惧和躁动等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及其临床调控程度直接关系到病Bion和Ledingham对ICU病人的调查表明:焦虑和疼痛是其所经历的最常见的不愉快的记忆。对此类病人给予必要的镇静治疗可以:①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②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③便于进行特殊治疗操作。镇静的指征包括:①机械通气;②昏迷病人;③ICU躁动综合征;④诱导睡眠等。

1.2危重病人对镇痛的需求

由于传统观念以及工作环境的条件所限,在危重病人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强调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病人的舒适性重视不够。然而,此类病人在诊治期间的疼痛不适往往引起机体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如疼痛可引起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因此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②疼痛使胃肠道动力减弱,甚至引起胃肠道并发症;③疼痛尚可限制咳嗽和深呼吸并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临床上在胸部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时常遇有不同程度肺不张和缺氧的情况。

在危重病人倡导和进行镇痛治疗,除了人道和伦理方面的考虑之外,其临床意义尚在于:①调节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儿茶酚胺和神经肽水平,尽早使组织、心肌氧耗和高交感活性引起的生命重要器官的高负荷状态(这些对危重病人往往难以耐受)恢复正常;②改善损伤后的继发性分解代谢亢进,促进机体有氧合成代谢及创伤愈合,维持免疫功能;⑧减少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④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深部血栓和有关肺并发症和肺梗塞的发生率。

2 危重病人镇静镇痛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危重病人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常常是同时采用5~10种药物,由于机体组织血供下降及生命重要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药物的体内清除过程可能发生改变。此外,此类病人CNS对镇静镇痛药的敏感性可能增高。许多因素可能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镇静药尤其是异丙酚、苯二氮革类以及镇痛药(通常是阿片类药)是主要用于危重病人镇静、镇痛的药物。

2.1 异丙酚

近年来在危重病人采用异丙酚镇静日益普及,但在这类病人长时间连续输注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尚不充分。Bailie等在12例ICU病人以2.6mg·kg-1·h-1的速率连续输注平均达86h,并对其清除参数进行了观察研究。停止输注后,血浆异丙酚浓度在初始的10min平均下降50%。其他报道表明24d连续用药后无快速耐药或蓄积。然而,异丙酚在危重病人药代动力学变化特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苯二氮革类

其中咪唑安定是半衰期较短的苯二氮革类药,最常用于危重病人的镇静。然而,有报道在高龄病人反复应用咪唑安定可引起清除过程的延迟和蓄积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危重病人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表现在①病人对输注速率需求方面;②一定水平镇静程度的稳态血药浓度;③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在一些危重病人长时间镇静后咪唑安定的蓄积作用的观察包括感染性休克、低心排、低蛋白血症、肾脏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腹部大手术后病人。这种蓄积现象可能的解释为:由于咪唑安定具有非常高的肝脏排泄指数,而肝血流的下降造成该药一定程度的蓄积。

2.3阿片类镇痛药

静脉吗啡是ICU病人常用的药物,但在危重病人吗啡的体内清除过程可能发生明显的改变。Macnab等对休克病人的观察表明吗啡的清除半衰期明显延迟(为13h),而非休克病人仅为6h。在危重病人常见的因素(如肝血流减少、感染性休克、高龄、近期手术、低蛋白血症、肝外代谢途径即胃肠道排泄减慢)均可能影响吗啡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危重病人硬膜外吗啡或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 镇静镇痛药物选择原则和特点

用药原则应根据不同疾患的危重病人镇静镇痛的特点选择用药(如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心脏手术后病人、肝肾功能不全病人、中枢神经损害病人、创伤病人等)。此外,应考虑药物作用的维持时间,根据单次静脉注射后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的不同,可将镇静镇痛药物分为超短效(作用时间

可在采用长效药物后根据临床需要酌情采用拮抗药,然而,在危重病人采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可因疼痛、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甚至致命的心律失常。采用苯二氮革类受体拮抗药氟吗泽尼(flumazenil)较为安全,其适应证包括:①机械通气需脱机的病人;②单纯苯二氮革类药物过量;③脑亡测试;④昏迷的临床诊断;⑤肝性脑病等。

总之,在危重病人、创伤和手术诱发的机体应激反应,特征性地表现为复杂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恐惧、焦虑和疼痛可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研究表明适当的镇静和镇痛治疗有利于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危重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应当强调在危重病人镇静药和镇痛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变,因此,必须注意给药剂量个体化,对镇静、镇痛强度进行经常性的监测。

参 考 文 献

[1] Woodhouse A et al.Anaesthesia,1997;52(10):949.

[2] Thorpe SJ et al.Anaesthesia,1997;52(12):1144.

第6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相思拟木蠹蛾;洋紫荆;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1703

1 引言

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为鳞翅目,拟木蠹蛾科。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在柳州相思拟木蠹蛾的寄主植物有洋紫荆、羊蹄甲、栾树、海南蒲桃、杜英、美丽异木棉、小叶榕、木棉、版纳榕、灰木莲、大叶榕、高山榕、广玉兰、台湾相思、樟树、黄槐、银杏、桃树、柳树、假槟榔、杨梅、母生、乐昌含笑等[1]。以幼虫钻蛀枝干成坑道,咬食枝干外部时,常吐丝缀连虫粪和树皮屑形成隧道,幼虫白天匿居坑道中,夜间钻出,沿隧道啃食隧道前端的树皮,削弱树势;危害严重时,可致枝干枯干,幼树死亡。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蛀干害虫[2]。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别名宫粉紫荆、羊蹄甲,为苏木亚科羊蹄甲属半落叶乔木,花期3~4月,颇耐烟尘,适宜做行道树。目前柳州市街道、公园大量应用洋紫荆,是柳州市春季主要观花乔木,观花效果良好。但受相思拟木蠹蛾的危害,洋紫荆长势变弱,对开花和景观产生一定影响。为掌握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的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开展了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2年至2014年,在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露塘苗圃、柳州市江滨公园、雀儿山公园和箭盘山奇石园开展了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基地内设置了防治区和对照区,防治区主要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对照区则不用采用频振式杀虫灯。

2.2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实地调查、灯光诱虫的方法进行。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个月相对固定5、15、25日对各调查点进行全面实地调查,每次在防治区和对照区的洋紫荆苗木中随机选取胸径8~12 cm的20株作为观测对象,记录相思拟木蠹蛾的发生数量、危害程度等情况。记录指标为有虫株数及虫数。在露塘苗圃、雀儿山公园观测点各安装频振式诱虫灯10盏,4~10月,每天19:00至次日6:00开灯,选定其中1盏作为固定监测点,每隔1~3 d对诱虫灯收集到的虫量进行分类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思拟木蠹蛾生物学特性

经调查和观测,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1年发生1代,以近老熟幼虫在虫道中越冬。在4月下旬化蛹,蛹期20 d。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当晚即进行交尾、产卵。产卵持续3~4晚,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左右。幼虫6月下旬后出现,多在树枝分叉、树皮粗糙和伤口等处钻蛀虫道,白天匿居其中。虫道不深,在洋紫荆树干的虫道平均长度为8~12 cm。虫道在树干外面有由粪、脱皮头壳及树皮碎屑组成的隧道,幼虫在傍晚沿隧道外出啃食树皮。成虫羽化多在午后,羽化后蛹壳插于虫道口。成虫寿命一般2~3 d,能作短距离飞翔。有弱趋光性。

3.2 相思拟木蠹蛾危害特点

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主要以树干为主,危害部位集中在离地面1.2~3.0 m树干处,其次危害主分枝;以幼虫在树干、分枝处等钻蛀虫道,啃食树皮,树干表面有由虫粪便、树皮碎木屑形成的隧道,并将蛀孔覆盖,幼虫白天居于虫道内,夜晚则通过隧道爬出啃食树皮,被害洋紫荆常由于韧皮部受伤,养分输送不足而生长不良,危害严重引起枝条干枯。

3.3 相思拟木蠹蛾发生规律

3.3.1 不同地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4年在柳州市江滨公园、雀儿山公园、箭盘山奇石园和露塘苗圃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1。

图1结果显示:不同地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程度不一,但发生规律基本一致,相思拟木蠹蛾主要于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低龄幼虫期,此时取食量较少、钻蛀树干较浅,多数还在树皮下,外面有由虫粪,蜕皮头壳及树皮碎屑组成的隧道,幼虫在傍晚从隧道外出啃树皮,危害较小。随着幼虫生长,虫道及树干外的隧道逐渐增大,7月中、下旬危害程度加大,有虫株率达60%~70%。

3.3.2 雀儿山公园2012~2014年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2~2014年连续3年在雀儿山公园,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设置防治区(安装频振式诱虫灯)和对照区(不安装频振式诱虫灯),结果见图2、图3、图4。

图2表明,不同年份相思拟木蠹蛾在对照区危害洋紫荆程度差异较大,其危害程度高的主要是集中在6~7月,2013年危害严重,7月有虫株率高达93.3%,比2012年同期高56.6%。

图3表明,不同年份相思拟木蠹蛾在防治区危害洋紫荆程度差异较大,其危害程度高的主要是集中在6~7月,与对照区一致。2013年危害严重,7月有虫株率高达46.7%,比2012年同期高25%。

从图2、图3、图4比较可知,在雀儿山公园防治区与对照区的虫害发生时期规律是一致的,但防治区的有虫株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在7月中旬危害高峰期,三年平均有虫株率为33.9%,比对照区有虫株率58.3%平均下降24.4%,表明诱虫灯对相思拟木蠹蛾成虫有较好地诱杀作用。

3.3.3 露塘苗圃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2年对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露塘苗圃的洋紫荆进行了虫情观测,调查范围设置防治区(安装频振式诱虫灯)和对照区(不安装频振式诱虫灯),调查结果见图5。

通过图5以及实际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在露塘苗圃,危害洋紫荆的相思拟木蠹蛾主要于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低龄幼虫期, 7月中、下旬危害程度加大,对照区有虫株率达60%~65%,防治区虫株率达20%~25%。防治区与对照区的虫害发生时期规律是一致的,但防治区的有虫株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在7月中旬危害高峰期,防治区有虫株率比对照区下降40%,诱虫灯对相思拟木蠹蛾成虫诱杀效果明显。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灯光诱杀

经过在露塘苗圃、雀儿山公园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相思拟木蠹蛾成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诱虫灯对防治相思拟木蠹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频振式诱虫灯区域比不用诱虫灯区域,虫口密度下降25%~40%。因此在防治洋紫荆相思拟木蠹蛾时应用采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其成虫。

4.2 人工防除幼虫和蛹

在7~9月,对受害植株部位用锤子敲打直接杀死幼虫;用铁丝钩杀虫道内的幼虫和蛹。

4.3 化学防治

在7月上旬低龄幼虫期进行化学防治效果最佳。用80%敌敌畏1000倍药液均匀的喷洒洋紫荆树干直至往下流药水为止,连续2~3次,每隔5~7 d1次;或用1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药液刷树干;或向虫道内注射40%乐果乳油50倍液或80%敌敌畏100倍药液,然后用黄泥或棉花堵塞虫道口。防治效果好。

4.4 园林技术防治

做好每月工作计划,时时注意观测相思拟木蠹蛾发生情况,做好虫情预测。对洋紫荆合理施肥、浇水,及时松土除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合理整枝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绿地良好生态环境。

5 结论

(1)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1年发生1代,以近老熟幼虫在虫道中越冬。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进入低龄幼虫期。

(2)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危害洋紫荆主要集中在7~9月,以7月危害最为严重。

(3)相思拟木蠹蛾综合防治措施为:在5~7月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在7月用80%敌敌畏1000倍药液直接喷杀相思拟木蠹蛾幼虫;全年加强水肥管理,增强其抗虫能力。通过综合防治,可控制相思拟木蠹蛾合理虫口密度水平,确保洋紫荆受害程度减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黎兆海,夏伯顺,蒙兴宁.柳州市柳树病虫害调查报告及防治对策[J].广西植保,2015,28(3):14~18.

[2]刘有莲,黄寿昌,刘建敏.柳州市园林害虫调查与综合防治建议[J].北方园艺,2011(15):132~135.

[3]刘友莲.相思拟木蠹蛾为害西南桦的调查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4):156~158.

[4]刘有莲.相思拟木蠹蛾调查及虫孔空间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15~220.

第7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1 为害特点

1.1 甘薯茎线虫主要以卵、幼虫和成虫的形式寄生在薯块上在窖内越冬,还可以以幼虫、成虫的形式依附在病残体上,在土壤及粪肥中越冬。该虫耐淹、耐旱、耐低温,-150C仍能存活,无寄主条件下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侵染与发病适温25-300C,侵染期5-6个月。

1.2 通常春薯重于夏薯,连作地重于轮作,旱薄地重于肥水地,阴坡地重于阳坡地,丘陵旱地和沙质壤土发病最重。不同的品种其发病程度不同。

1.3 由于薯块内的线虫在贮藏期间继续为害,所以春季育苗时病薯带线虫直接传入苗床,侵染秧苗。当无病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土壤、粪肥中的线虫即可从秧苗末端侵入或从新结薯块表皮直接侵入。通常存在于土壤中的茎线虫,在幼苗栽种12h后即可侵入;收获前1个月是茎线虫的为害猖獗期。晚春早夏染病多为糠心型, 晚期则多为糠皮型。

1.4 可以通过土壤、粪肥、流水、农具、病残体和种薯、种苗进行传播,特别是种薯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 甘薯茎线虫病为害的原因分析

2.1 春薯种植面积较大,轮作面积小。春薯栽插期较早,受侵染时间长,在重病田春薯减产30%-70%,夏薯减产10%-30%。在轻病区夏薯一般不表现症状或仅有零星病薯。与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重茬率高,使病原积累增多,病情逐年加重。

2.2 病害检疫意识淡薄,乱引滥调薯种薯苗。在农村大多是一家一户耕作生产,农民检疫意识淡薄,加之近年来农产品的频繁调运,致使甘薯茎线虫病迅速扩散蔓延。

2.3 甘薯茎线虫病不易根治,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在-2℃低温条件下1个月仍能存活,可以在土壤和薯窖里安全越冬。

2.4 甘薯茎线虫病传播途径广泛。病薯、病苗、病残体、土壤、未腐熟的肥料、水流、农具、种薯种苗(尤其是远距离传播)、田间作业等都可引起该病蔓延。

2.5 缺乏高产优质抗病的甘薯品种,药剂防治品种少。尤其在大面积种植中,所种植的品种抗性都比较低,在病区种植感病品种导致减产严重;在药剂上药效较好的品种太少,且有些农药品种的毒性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致使防治面积上不去,防治效果不理想。

3 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3.1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薯苗。在病区, 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应用抗、耐病性较强的豫薯13号、豫薯12号、商薯10号等,压缩徐薯18号等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有条件的地方,选用红薯脱毒薯苗,脱毒薯苗能脱去多种红薯病害,产量高,品质好,对该病也有良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地方要集中繁育生产无病健康的薯种,实行统一供种,以扩大无病健康种薯种苗的种植面积。

3.2 严格植物检疫制度

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农民自觉遵守植物检疫规定,植保部门切实作好薯种苗的检疫工作,严禁带病种薯种苗调运,防止疫区扩大。

3.3 种薯种苗温汤浸种

茎线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种薯及薯苗中茎线虫在48-49℃温水中处理10min,死亡率达98%。

3.4 药剂防治

3.4.1 薯苗药剂处理。由于苗基部茎线虫较多, 可采用高剪苗。在苗床采苗后,将薯苗根部剪去3-5cm。避开秧苗基部感病部分。剪苗后用50%辛硫磷300倍液或40%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浸苗0.5h后栽植, 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3.4.2 土壤药剂处理。重病区可用5%灭线磷颗粒剂2-3kg,加细干土30kg拌匀,制成毒土,创坑-撒毒土-浇水将药冲匀-栽插薯苗-覆土。栽苗时每穴施毒土10g。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6-5.4kg沟施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500克拌土条施。

3.4.3 穴施药剂处理。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2000-2500倍液栽薯时每穴浇0.5 kg;或用丁硫克百威颗粒剂54-5.4kg15-81kg/hm2,或用10%噻唑膦颗粒剂22.5-30kg/hm2,或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45-60Kg/hm2栽r穴施, 将药粒均匀地撒入苗穴内,插秧苗中浇水覆土。该药田间有效50-60d。

3.4.4 苗床处理。在种薯上炕前用52-53℃的温水浸种10min 可杀死种薯表皮下7mm深处的线虫; 在苗床期施药2次: 第1次在插栽薯种后,第2次是在拔第二茬薯秧以后,分别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10%噻唑磷颗粒剂,按6-10g/m2药量分二次施用。用细土混匀后向苗床均匀撒施,或用甲基异硫磷泼浇。施药后再喷水,然后盖土。

3.5 彻底清除病残体

病薯、病苗是甘薯茎线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在病区发动群众抓住育苗、移栽、收获、储藏等关键时期,彻底清除病薯、病蔓等病残组织,并集中深埋或烧掉。同时,不用病残体、病地土、病苗床土垫猪圈、沤制土杂肥,以杜绝病原。苗和病株残体,集中晒干烧掉或煮熟做饲料。病薯皮、洗薯水、病地土、病苗床土都不要做沤粪材料,若要做肥料需经50℃以上高温发酵。防止茎线虫病通过牲畜消化道进入粪肥传播;改春薯为夏薯,以避开茎线虫繁殖的适宜温度减轻其危害。

3.6 实行轮作换茬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区域化种植,轮作倒茬。重病地应实行4-5a轮作。以花生、玉米、小麦、高粱、棉花、烟草等作物轮作,效果良好。

3.7 加强栽培管理

第8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相关系膜;系膜间隙;解剖学特点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025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因其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成为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其主要是通过腹腔镜定位对淋巴结、肿瘤进行清除, 具有可直视特点, 但腹腔镜视角有限, 难以完全掌握操作平面, 加上胃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结构多且复杂, 若不了解胃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解剖层次及形态特点, 术中游离血管、清扫淋巴结时可能影响操作, 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主治医生不仅要手术操刀能力高超, 而且需熟悉胃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及特点。本研究就此对新鲜人体标本行模拟胃癌根治术, 全面观察胃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解剖学特点,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8具人体标本, 其中2具新鲜人体标本及6具固定陈旧人体标本为研究对象。男5例, 女3例, 年龄35~68岁, 平均年龄(40.2±6.5)岁。所有标本均用福尔马林10%局部或全部防腐、冷藏, 且事先经由肝门静脉灌注蓝色乳胶。另外准备游标卡尺、一套解剖器械及水平断面固定工具等。

1. 2 方法 将人体标本放平, 经由髂前上棘把腹前壁顺腋前线切开, 腹壁全层打开后向上切开到膈肌、侧腹壁附着位置, 适当切除一些肋骨及胸骨。先水平方向观察系膜与韧带的解剖形态及特点, 然后于断层标本上行不同方向对比分析并拍照, 同时还要观察、拍照腹后壁间隙层面、淋巴结分布、解剖形态等情况。

2 结果

2. 1 横结肠系膜、胰腺前后筋膜、胰后融合筋膜 胰腺前后筋膜与横结肠系膜融合点不固定且没有明显的融合界面, 且越接近胰腺下缘后筋膜越明显, 同时横结肠系膜的前后叶间隙越发不明显, 因此容易出现游离失误。该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向上可延续至胰尾后边界。腹腔镜下定位胃左血管根部及肝总动脉根部, 应以胃胰襞和肝胰襞为准, 均由胰腺前筋膜或被膜包绕血管形成。清扫胰腺后方淋巴结, 应该以Toldt筋膜为安全通道进一步切除淋巴结或胰尾等组织, 入刀处应固定为脾外缘侧腹膜, 分离方向应沿Toldt间隙向右。胃脾韧带的主要系膜组织则为胃背系膜, 且与脾肾韧带相互结合。

2. 2 十二指肠系膜及其间隙 胰十二指肠筋膜主要为胰腺前筋膜延续并合并升结肠系膜形成, 游离该筋膜, 可以发现在其与胰腺固有筋膜之间, 存在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该间隙可辅助游离量筋膜至胰头处。而右肾又与十二指肠后筋膜之间存在1个名为Treiz的间隙, 沿此间隙可以有效游离相关筋膜, 便于清扫淋巴结。

2. 3 胰腺筋膜间隙 胰腺筋膜主要通过前后筋膜等, 将各延伸入此区域的动脉及其分支包绕, 其中存在着解剖间隙有助于清扫幽门及动脉根部的淋巴结, 同时此间隙又与Treiz及Toldt间隙相连, 易于分离。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根治胃癌的主要手术方案之一, 具有术野清晰、分离精确的特点, 主刀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体解剖间隙相关知识, 从而选择恰当的操作平面以尽量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损伤, 提升手术效率[1, 2]。研究结果显示, 胃背系膜广泛连接着胃及周边组织上的系膜及间隙是指导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有效操作平面[3], 本研究正是为明确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镜下解剖学特点。

由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分离横结肠系膜时往往会观察到多个间隙, 因此常规手术下很难有效把握解剖层次, 但利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案, 则能有效放大术野, 使主刀医生明确横结肠系膜与胰腺前后筋膜的分离平面;②脾的存在将胃背系膜划分为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系膜间隙较为明显, 可有效指导分离并清扫淋巴结, 但由于皮动脉可能穿行于胰腺, 因此分离时必须保证患者胰腺的安全。③胰腺前后筋膜与横结肠系膜融合点不固定且没有明显的融合界面且越接近胰腺下缘后筋膜越明显, 同时横结肠系膜的前后叶间隙越发不明显, 因此容易出现游离失误[4]。腹腔镜下定位胃左血管根部及肝总动脉根部, 应该以胃胰襞和肝胰襞为准, 均由胰腺前筋膜或被膜包绕血管形成。胰十二指肠筋膜主要为胰腺前筋膜延续并合并升结肠系膜形成, 游离该筋膜可以发现在其与胰腺固有筋膜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该间隙可以辅助游离量筋膜至胰头处。而右肾又与十二指肠后筋膜之间存在1个名为Treiz的间隙, 沿此间隙可以有效游离相关筋膜, 便于清扫淋巴结。

总之,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较于传统剖腹手术, 具有显著的不同点, 主刀医生必须有效地掌握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镜下解剖特点, 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况飞.胃周淋巴结的解剖定位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的相关性研究.南昌大学, 2013.

[2] 徐建, 刘忠诚, 张晨辉, 等.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解剖与临床, 2009, 14(5):313-315, 319.

[3] 徐建, 刘忠诚, 赵琪琴, 等.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相关解剖学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8(4):318-321.

第9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老年胃溃疡; 临床特点; 内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72-01

前言:

老人有独特的生理和病理功能,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其独特的情况。许多方面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的规律,我们医院从1999年至2002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3例中老年患者,内镜所见,临床症状和合并症胃溃疡分析和讨论。医院的病房里镜检查证实,经过慎重考虑,照顾,胃溃疡的43高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现在老人的胃溃疡的临床特点,内镜护理经验如下。

1 临床老年胃溃疡患者的资料

从我院在2009年至2010年9月80个案件胃溃疡患者,60例为男性,年龄在52岁至80岁的女性患者20人,平均年龄(65±3.5)岁。每个疗程至少5个小时至36年。临床症状为:腹痛,反酸40例,呕吐18例,10例黑色大便,上腹部疼痛,肿胀,恶心的4例,胸骨后烧灼2例,6例吞咽存在障碍。随之的疾病:45例高血压,高血脂16例,14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痛风4例,1例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在一般情况下,两种疾病,有的伴有以上三种疾病。 80例类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老年人胃溃疡内镜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并提供老人胃溃疡内镜一般照顾分。如年龄,性别,状态的持续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可以相对比。

2 临床老年胃溃疡患者的特点

消化性溃疡病可能在治疗胃黏膜防御修复功能的丧失和其他因素的长期拖延。以下临床特点,医护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2.1 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少麻烦。在这项研究中,46例胃溃疡患者是老年人伴有其他疾病。有两例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往往会出现剑突下疼痛被误诊为心绞痛,溃疡反复内镜治疗后,找到正确的治疗。

2.2 临床胃肠道症状不典型,通常是由突然出现呕血和黑前内镜证实造成胃溃疡及出血。此外,高层次的老人恶性胃溃疡,在本组患者的溃疡患者4例,在内镜检查发现,恶性肿瘤,胃癌病理证实。体检的老年患者,必须重视胃镜检查。

2.3 多个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案例: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缺血性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对胃粘膜损伤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导致继发上消化道出血。在这项研究中,48例胃溃疡患者27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最长的长达8年,最短的三个月。此外,烟草和酒精成瘾也是老年胃溃疡的缺点是引起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报道称,以减少吸烟和削弱胃粘膜血流量的保护机制允许酒精上皮损伤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粘膜坏死。

3 内镜检查的护理方法

3.1 心理干预: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身体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情绪波动是胃溃疡已经有了重大的影响。检查前的患者,也有一些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恐惧,焦虑,恐惧,抑郁症。因此,在测试前,支持护理人员及时耐心教育的心理特征,使患者的负面情绪消失或缓解。在测试之前,护士应该是友好的方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计划和治疗的目的,使患者积极配合加速在治疗疾病的治疗。

3.2 内镜检查前的护理:内镜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内窥镜清洗消毒完整的程度是的务人员对病人的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在对医院预防交叉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质量。防疫部门提出的申请资格:内镜镜身,镜侧部弯曲,及各种配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应该是没有细菌的生长。西安生产的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过去两年多年来,在我们医院使用超声波雾化技术,雾化消毒处理,消毒剂可以输入多种渠道内窥镜消毒效果,减少的金额消毒剂,容易使用,快速和可靠的。

3.3 内镜检查时的护理:检查的护理:老年人比年轻人的忍受能力更强,但身体素质没有年轻人好。插入镜子时操作要轻柔,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放松,深呼吸,不要屏住呼吸,在最合适的状态。检查老年人不强行停止,病人不能耐受时,应立即停止。活检的动作应该很容易,快速,准确。

3.4 内镜检查后的护理:喉部检查麻醉效果还存在,患者应特别注意不要吞下唾液,避免窒息,直到一小时后饮用,如咳嗽,麻醉效果消失后才能够饮食。如果活检下或上腹部不适,你应该多吃清淡的半流质的一天,而不是在食物过热。必要时可以给予药物治疗

3.5 结语: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降低人体的应激反应。患者可以积极的治疗与检查,过程若顺利,可以提高内镜的成功率,使得患者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 何名梅. 老年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分析[J]. 华夏医学, 2000,(04)

[2] 牛建平,郭龙,刘建兴,等.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内镜136例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01,(02)

[3] 管贤伯.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J]. 安徽医药, 2009,(0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