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经济危机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危机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危机特点

第1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并发症较多。

关键词:胃溃疡;临床;胃镜;分析

胃溃疡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5%~10%。该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发病后应及时给予积极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甚至会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生命 [1]。患者在长期创伤的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可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减弱[2]。因此,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胃溃疡的临床及胃镜特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总结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44例胃溃疡患者,分析其临床及胃镜特点,以便让基层的患者及早地获得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诊治并行胃镜检查的144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80例,女64例;年龄22-81岁,平均54.82±5.22岁;均经过电子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良性溃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其中老年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0-84岁,平均( 68.51±4.46) 岁;中青年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平均(42.20±5.79) 岁。

1. 2 方法 所用胃镜为Olympus 光学公司的EG-260。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伴随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形态及大小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 0. 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幽门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及长期服用胃肠刺激性药物有关,若不及时发现处理,可并发大出血、穿孔,危及患者的生命[3]。因此,掌握胃溃疡患者的胃镜特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降低溃疡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胃溃疡患者由于其器官及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消化道黏膜萎缩,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液分泌质和量的改变,使胃黏膜功能削弱,吸收和屏障功能明显减退,溃疡发生后不易引起胃肠痉挛,同时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减轻对溃疡面的刺激,因此患病后不易出现疼痛,其发病的特点、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均有其自身特点[4]。因此临床上不能过于依赖症状和主诉,应靠客观检查尤其以胃镜检查为主,适当扩大老年人胃镜检查的适应证,凡有上消化道症状又能耐受胃镜检查者均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本组统计结果显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体溃疡比率明显高于中青组,且老年胃溃疡中溃疡直径明显大于中青年组。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胃黏膜萎缩,溃疡逐渐向胃体及胃底转移,使其好发部位推移至胃体上部、胃底及贲门方向。而且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循环功能减退,致使胃黏膜慢性缺血、淤血、缺氧等导致损伤糜烂,胃黏膜屏障防御能力下降、溃疡大而深不易愈合有关[5]。因此,在老年人胃镜检查时,应更加全面仔细,注意胃体及胃底的检查,防止漏诊。

研究还发现老年组胃溃疡并发出血、穿孔的可能性也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可能与老年人常需长期服用抗凝、解热镇痛等药物有关,这些药物可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降低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流,削弱了黏膜屏障,而且使黏膜的损伤和防御机制失衡,更易导致胃溃疡出血的发生[6]。因此在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存在的各种伴随疾病,从而使溃疡病程缩短,提高生活质量。总之,胃溃疡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临床特点,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并发症较多。

参考文献:

[1] 涂征艳,丰化微.8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及胃镜特点[J].中外健康文摘.2013, 10(9): 135-136.

[2]杨虹.62 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 157-158.

[3] 周雁,万苹,范红.不同年龄胃溃疡内镜及组织学改变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6):409-410.

[4]彭有才, 张俊文. 老年消化性溃疡1986例临床及胃镜分析[J].重庆医学,2010, 39(12): 1568-1569.

第2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渭河上游;水污染;污染成因;防治对策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陇东高原、天水盆地、关中平原,至潼关入黄河。近年来随着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年)》中明确提出渭河水系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因此合理高效地降低渭河上游地区污染物排放量,改善上游水质成为当务之急。

1渭河上游水质现状及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近两年渭河上游渭源、陇西县水质监测数据,渭源三河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陇西土店子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Ⅲ类水质标准。但水质波动明显,月度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枯水期水质恶化严重。2015-2016年间,有1个监测月实测水质为Ⅳ类,1个监测月实测水质为Ⅴ类,1个监测月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土店子断面近五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通过对渭源县、陇西县污染排放统计[1],2015年,两县废水排放总量1075.6万吨,农业污染物排放COD336.9t/a,氨氮58t/a,总氮606.2t/a。工业污染排放COD1069.5t/a,氨氮15.5t/a,总氮23.3t/a。生活污染排放COD4557.3t/a,氨氮559.8t/a,总氮845.9t/a。总体来看,在渭河上游流域污染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禽畜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

2渭河上游环境问题的特点

2.1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

渭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量水少。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谷坡陡峭,植被稀疏,天然抗侵蚀能力弱。地理环境有利于热对流生成暴雨,单次降水强度大,降水集中,加之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随着渭河上游陇西县、渭源县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过度且不均衡的开采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导致陇西境内地表水断流达40d/a,地下水水位以0.2~0.5m/a的速率持续下降。进而造成渭河流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2生态保护投入不足、环境基础研究薄弱

陇西县和渭源县均位于“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对于生态系统、流域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安全等的调查都严重缺乏,亟待全面系统地组织对全流域的生态现状、污染排放和生态安全等要素进行调查和研究,摸清底数,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两县目前尚不具备常规监测能力,没有系统的全流域环境监测数据。因此,急需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态监测能力,形成有效的生态监测体系。

2.3污染负荷持续上升,环境容量不足

渭河流域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农业和畜牧业污染将持续增加。随着区内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污染源不容小视。按照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区水域时,执行一级B标准。但标准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远高于GB3838地表水Ⅲ类标准限值。渭河陇西段近年来流量小,河床萎缩,生态水量难以保障,枯水期污水厂排出的废水成为河流主要的水源,造成河流水质超标。

2.4农村污染凸显

由于渭河河谷区是陇西县、渭源县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农业、畜禽养殖业分布广泛,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用水量大,水资源匮乏。渭河上游支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甚至随意倾倒入河床现象普遍。

3解决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

3.1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保证渭河生态用水合理

确定流域内水库及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指标,制定水量调度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水库控制运用指标、防洪调度方式、按照多年水文特征值绘制相应的调度图及编制调度计划。水库、电站下游布设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同时,加快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元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开展万亩以上灌区农业用水斗口标准化计量示范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灌溉用水取水口-干渠-支渠-斗渠的计量监测。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用水效率评估体系和约束性指标。加强水资源统一配置和分质利用,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将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等丰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3.2提升监测和监管能力,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

截止目前,流域所在县区尚不完全具备常规监测能力,没有系统的全流域环境监测数据,目前的监测仅仅是点状监测,导致无法建立流域监测体系。应加快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流域环境监测体系,为执法监察提供依据。按照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对各河流河段进行分类管理。尽快完成河段纳污能力核定,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核新增取水口和入河排污口。通过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相关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及制度措施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3.3河道生态恢复

优化河道周边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开展河道保护与修复工程。河流沿岸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环境影响显著,通过改变河道周边土地利用方式来控制非点源污染,不仅可以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还可以改善水质状况。官宝红等研究发现[2],绿化用地能够有效降低河流的有机污染,在缓冲距离100m的范围内,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重视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重视绿化用地作为污染缓冲区和过滤器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合理规划河流两岸的了绿化用地,仿照国外经验,将沿河100~200m的地带列为禁止开发区,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科学修复因滥采滥挖毁坏的河道,恢复河水与土壤之间的联系,营造水陆交错带植物的生存条件,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以水库、湿地、河流源头地区为重点,严格落实湿地保护区制度,开展保护工程。人工湿地相对传统污水净化技术,就地收集,适应性强,设施简易,成本较低,运行管理简单。可以作为本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厂普及前,生活污水的简易处理前端。还可以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端,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染物浓度,缓解污水厂污水排放对枯水期渭河水质的影响。

3.4加强治理设施规范运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西部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已十年有余,部分地区重视建设、轻管理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对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治理设施运营管理资金保障力度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重要性[3]。陇西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作为甘肃省首个PPP模式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将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减少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财政资金总体使用效率和政府履职能力,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合作共赢提供良好示范。

参考文献:

[l]定西市统计局.定西统计年鉴[R].2016.

[2]官宝红,等.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8,30(6):857-863.

第3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 胃镜 胃印戒细胞癌 病理学检查

资料与方法

~7年通过胃镜和病理诊断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7例男7例女例男:女=1.5:1年龄6~8岁。6~55岁例其中女15例男9例。55~8岁例女5例男18例。

胃癌诊断:胃镜结合病理学检查。

所得数据采用X检验。

结 果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腹痛6例消瘦例食欲不振6例腹部胀满1例呕血黑粪9例梗阻症状例盆腔肿块1例与其他类型胃癌相比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但以上腹痛和消瘦表现更为突出其次为食欲不振和腹部胀满。

胃镜表现:病灶位于胃体8例胃窦1例胃角5例胃底贲门部例以胃体多发。病灶按Bormann分型Ⅰ型例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例Ⅲ型、

Ⅳ型为主17例Ⅲ型浸润性溃疡多呈不规则形表面有糜烂或出血坏死与周边黏膜界限不清例Ⅳ型在胃镜下表现为胃壁僵硬、蠕动不良可伴有胃皱襞消失及胃黏膜表面糜烂。

病理诊断:以上病例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

统计学结果:通过X检验证实不同年龄、性别之间肿瘤的发病率有差异(X=7.98P

讨 论

胃癌是我国各类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而胃癌中有.%~9%的组织类型为胃印戒细胞癌。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且具有一定特性的特殊类型胃癌Xue-ei Yang等研究证实它倾向于侵袭5岁以下女性多呈现弥漫性生长其生长依赖于雌激素易于转移至卵巢和子宫颈5年生存率约为15.9%。

第4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社会因素。

伴随改革开放广度与深入的不断加大,现代媒介的迅猛发展,多元文化迅速涌入我国,面对着多元信息的洗刷,不同文化的道德评价标准与行为准则冲击,他们常常感到混乱、困惑、无所适从、进而产生产生焦虑惶恐的心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常常使人感到身心俱疲,精神压抑。而且社会转型期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使当代大学生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苦楚与无奈,进而引发心理危机。

2.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家庭因素。当前大部分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使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绵绵不断的宠爱里,处于被照顾、被关怀的角色,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从而形成心理上的依赖感;另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将家庭教育的中心放在孩子智力开发和技能培养上,而在生活上许多家长却越俎代疱,忽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与生存技能的培养,这种环境中,当前大学生习惯于更多地关心自我,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索取, 更注重自我的实现。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部分大学生有过家庭离异、留守等经历,这些经历带来的创伤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长期乃至终身难以消除。

3.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家教育因素。自高校扩招以来,虽然各高校办学规模有所增长,但一些学校,教育管理跟不上,且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财力、物力、人力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不够,导致大学生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激烈的求职竞争,艰辛异常的求职过程,使学生们饱受心理的煎熬,面在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下,心理失落更为明显。因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过分溺爱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心理脆弱,自力能力与抗挫能力不强;家教方式过于严格,易使孩子感到压抑,面对于家人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常感觉压力很大,如果没有释放压力的途径,极易导致心理问题。

4.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自身因素。由于多数大学校园相对封闭,导致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匮乏,因而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充分,极易出现一定的认知偏差。因此,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面对来自于社会、家庭、学业等多重压力与情感困扰时,容易出现激烈的心理冲突和波动,而没有经历太多的磨难与挫折的他们,难以忍受任何的破折,因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1易发性。大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还很不成熟,其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加之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认知不够全面,却又具有想象力丰富的象与思维活跃的特点,因而更容易受到外界不稳定的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一旦内心压力强度太大或问题不能及时化解,极易产生心理危机。

2.潜在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爆发往往是有某些潜藏在内心并长期得不到宣泄的的负面情,在某一特定的诱因下引发的。而且危机的演变通常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旦日积月累达到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就会演变成巨大的危机。

3.易察性。虽然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但是在爆发前并不是没有迹象可寻的。一些学生在危机爆发前通常会有一些反常的表现,与之生活学习在一起的同学,经常与之谈心谈话的辅导员老师都非常容易察觉出这种异常反应。

4.时代性。大学生心理危机与时代息息相关,社会的每一次变迁,对大学生的心理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反映了一定的时特性代。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残酷的竞争与快节奏的生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在大众化教育的当下,就业竞争激烈等问题已成为困扰着当今的大学生的又一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途径

1.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应对及时、效率高速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是减少和杜绝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基础。建立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确立全天候危机干预制度,确保24小时有专人具体负责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一旦发生危机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进行干预;二是建立危机评估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分类别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时时关注重点学生的动态;三是充分发挥校内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开通24小时危机干预热线,确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理方案,并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进行定期的评估;四是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对发现的危机预兆进行及时上报;五是要鼓励大学生在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且难以排解时,能够主动走进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及时有效的帮助。

第5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 NSAIDs药物;NSAIDs胃病;内镜下表现; 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3-0156-03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服用NSAIDs的病例大约有10%~15%会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且服用NSAIDs可以使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增加4~6倍[1]。如何对NSAIDs胃病进行正确诊断、治疗,提高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已成为消化科医师较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NSAIDs胃病患者51例,对其临床和胃镜下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NSAIDs胃病患者51例,其中男2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8±3.5)岁,65岁以上41例,均有NSAIDs用药史;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嗳气、饱胀感等消化不良症状16例,占31.4%;上消化道出血35例(呕血5例,黑便35例,呕血、黑便均有5例),占68.6%。

1.2诊断标准[2]

有服用NSAIDs药物史,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月出现呕血或黑便;急诊胃镜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呈多发性急性糜烂出血、浅小溃疡或巨大溃疡形成,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基底部伴陈旧性出血灶或活动性出血。

胃黏膜损伤程度评估参考改良Lanza标准:0分无糜烂;1分≤2 个糜烂,局限于1个区域(胃底、胃体或胃窦);2分3~5个糜烂,局限于1个区域(同上);3分2个区域糜烂(每个区域的病灶数≤6个,整个胃内病灶数≤10个);4分糜烂见于3个区域或整个胃内病灶数 >10个或有溃疡形成。

NSAIDs相关胃肠黏膜损伤危险因素包括[3]:年龄>65岁、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史、正在进行抗凝或同时进行皮质类固醇治疗、使用 NSAIDs剂量较大或种类较多、合并使用阿司匹林以及烟酒史。

1.3 NSAIDs用药情况

23例(45.1%)因防治心、脑血管病服药,其余28例(44.9%)为骨关节病服药。NSAIDs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氯芬酸、布洛芬等。每日剂量均为预防或标准的治疗量,用药时间1~12周不等。

1.4 治疗方法

活动性出血患者住院对症处理,门诊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阿斯利康公司生产)20mg,每天1次;瑞巴派特(商品名:膜固思达,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0 mg,tid,连用2周复查。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腹痛、腹胀不适、恶心、嗳气、饱胀感、呕血、黑便等变化,对病情进行及时评估;胃镜观察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SAIDs胃病的镜下表现特点

多发斑片状急性糜烂出血灶见图1,溃疡面积大小不等,多发溃疡以浅小溃疡为主,周围黏膜无明显充血水肿,病变以胃窦角为主,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大多霜斑样溃疡;单发溃疡多为巨大溃疡,中心大多覆血痂或陈旧性出血斑块及白苔,与正常黏膜边界不清晰,有时与恶性溃疡较难鉴别,病变多见于胃体。见图2。

3讨论

NSAIDs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重要的是 NSAIDs相关性胃肠病,轻者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重者可造成大面积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危及生命[4],消化科医师应高度重视NSAIDs胃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

本研究发现NSAIDs胃病具有以下特点:①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痛性溃疡较为多见,本组中35例(68.6%)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应与NSAIDs的药理特性有关,其镇痛作用掩盖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刺激;另一方面与老年人全身一般情况差、神经生理功能减退、神经末梢感觉迟钝、调节功能差、反应迟钝有关[5]。②溃疡面积大小、形态与服药时间有一定关系。短期内发病者以多发斑片状糜烂出血、浅小溃疡为主,周围黏膜无明显充血水肿,可能与NSAIDs抑制了炎性反应过程、干扰生长因子的合成[6]、影响溃疡边沿内皮细胞增生、减少溃疡肉芽组织的生成等作用相关;长期服用者往往伴巨大溃疡形成,边界不清晰,可能是组织损伤与修复多次反复的结果。③本组中老年人发病占80.4%(41/51),可能与老年人胃黏膜中前列腺素(PG)合成减少、胃肠蠕动及排空速度减慢、胃内血液供应较青年人减少等原因有关,增加了老年患者对NSAIDs敏感性,易致NSAIDs胃病[7]。④停用NSAIDs,对症治疗后溃疡愈合较快,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本组中2例(3.9%)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镜下发现为胃体巨大溃疡伴活动性出血,后转外科手术。

本研究中NSAIDs胃病患者具有溃疡危险因素占84.3%(43/51),说明NSAIDs胃病与溃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其发病与合用抗凝剂、阿司匹林、NSAIDs剂量及种类相关,小剂量服用能相对减少消化道出血几率,与年龄、烟酒因素较为密切,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患者为高危人群。本研究提示临床医师对长期服用NSAIDs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伴有溃疡危险因素[8]。建议NSAIDs给予最小的有效治疗量,戒烟戒酒,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大便潜血及行胃镜检查,对伴有溃疡危险因素患者可同时预防性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以积极应对该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学彦,王雷,于伟,等. 埃索美拉唑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中的预防作用[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8):617-618.

[2] 崔忠敏,李兆申,范群铭,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胃肠黏膜损伤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J].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2):748-750.

[3] 苏婧玲,刘占举. 美国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发症的预防指南[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11):27-29.

[4] 彭南安.不同抗酸药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胃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4):212-214.

[5] 王孟薇.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老年消化专业学术会议纪要[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2):132-134.

[6] 许淑华. 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中老年人急性胃黏膜病变32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74-190.

[7] Barkin R L,Beckerman M,Blum S L,et al. Shoul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atory drugs NSAIDs be prescribed to the old eradult[J]. Drugs Aging,2010,27(10):775-789.

第6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农药污染;农业发展;环境污染

农药泼洒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农药在帮助农作物的抵御病虫害的时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农田周围的水、土地在受到污染之后通过水循环以及渗透作用,影响了更大的面积,造成了环境的大面积污染现象。在现在这个人们格外重视环境保护形式下,控制好农药的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扩散非常重要。

一、农药的污染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农药污染种类非常多,因为我国的农药生产厂家也非常多,每一家厂商的农药产品的成分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农药的污染物种类达到上千种。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我国的农业面积很大,每年使用掉的农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农药中杀虫剂的比例极大,而杀虫剂的毒性也最强。按照毒素累积得原则,农药受害最严重就是人类本身。

二、农药的对环境的危害

(一)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分为多种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误食危害、第二种是扩散危害、第三种是累积危害。第一种维护一般是在农民喷洒农药或者使用农药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引发的误食现象。如果农药少量,会对人的消化系统造成较大损害。如果误食量过多就容易造成人员的死亡,或者瘫痪等。第二种危害是农药扩散造成的,一般是因为农药的扩散现象,造成在一段时间内吸入一定量的农药气体造成轻微的农药中毒,中毒效果不明显,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等。第三种危害形式也是最难以避免的形式,农药通过生态循环,不断的进入自然环境中,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累积大量毒素,人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这就造成了毒素累计,人体虽然对毒素的反应不灵敏,会让人体产生癌变、畸形等现象。

(二)农药对其他生物的危害。农药对其他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药直接将有益的鸟类、微生物、兽类杀死,破坏食物链,不利于生态系统维持平衡。二是农药滥施、滥用,使病虫害抗药性增加,导致后续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农药残留在土壤、作物及水体中,给人类及其他生物生长带来了潜在危害,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三)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一是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在实际生产中,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为了防治蚊子等害虫,喷施有机杀虫剂于水面。②为了防止渠道、水库、湖泊中的杂草,将水生型除草剂喷施于水面。③制造和使用农药过程中农药瓶或其他包装物随意丢弃。二是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污染土壤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①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包括喷施于农作物的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喷施在土壤中的部分。②撒施在农田中的农药。③随着大气沉降于灌溉水和植物残体中的农药。三是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根据农药在大气中不同的浓度和分布密度,将大气中的农药分为3个带:①药源带。农药的浓度在该带中最大,农药通过这一带进入空气。②空气污染带。在这一空气带中,农药的浓度因为对流作用而降低,一般低于药源带。但也可能会由于气团不能够完全混合,导致局部地区空气中农药浓度偏高。③大气中农药迁移最宽和农药浓度最低地带。

三、治理对策

(一)建立有限的完善的农药管理法律体系。很多农药污染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农药瓶的随意丢弃现象,就是完全可以监管的行为。但是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没有规定随意丢弃农药瓶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要加强农药的管理首先应该完善法律的立法,出台相应的农业生产的法律,而不是地方的规定,在农业的发展中需要这样的法律对农业操作的具体行为进行详细的规定,这样就能让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在管理中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同时也便于农业的宣传,更具有威慑力。自然农药的管理效果会不断提高。

(二)加强农药生产的管理工作。农药的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保护环境很多农药已经不让生产,比如敌敌畏等,这些高毒的农药已经为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但是有些不良厂商私自生产,销售渠道也比较隐蔽,治理这样的现象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生产厂商的管理工作,对于那些非法生产的黑作坊严肃的查出,并追究刑事现象并通过媒体手段向其他没有被监察到厂商敲响警钟。同时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和公开信息。

(三)加强农药零售商家的监管。农药的零售商是监管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零售商这里出现的问题最多,同时也比较容易管理,在农药的监管过程中,要经常突击检查,或者采用暗访的方式。对于零售商出售的每一批农药都要有完整的进货渠道,以及产品质量鉴定合格证书。在监管中要注意产品生产批号的检查,因为产品生产批号一般都是假冒伪劣产品的破绽所在,对于出售假冒伪劣和已经被禁止销售的产品的零售商严肃处理,剥夺其销售资格,另一方面加强农药类产品许可证的颁发审核机制。

(四)研究开发新型农药。尽快调整农药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产品,鼓励大型企业研发新农药、研究新剂型,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总结

在农药的使用中,虽然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为了农业的生产又不得不用,所以这就需要做好农药使用的规范工作。另一方面禁止一些高毒性农药的生产、销售、以及使用。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好农业使用农药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工作,让农业生产的行为得到规范,减少随意丢弃农药瓶的现象。同时做好农药生产的管理工作,对于非法加工高毒性的企业立即查处,对于零售商也是一样,通过零售商顺藤摸瓜严格打击农药黑作坊,保护环境。除此之外,国家应该加大新型农药的研发工作,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1 为害特点

1.1 甘薯茎线虫主要以卵、幼虫和成虫的形式寄生在薯块上在窖内越冬,还可以以幼虫、成虫的形式依附在病残体上,在土壤及粪肥中越冬。该虫耐淹、耐旱、耐低温,-150C仍能存活,无寄主条件下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侵染与发病适温25-300C,侵染期5-6个月。

1.2 通常春薯重于夏薯,连作地重于轮作,旱薄地重于肥水地,阴坡地重于阳坡地,丘陵旱地和沙质壤土发病最重。不同的品种其发病程度不同。

1.3 由于薯块内的线虫在贮藏期间继续为害,所以春季育苗时病薯带线虫直接传入苗床,侵染秧苗。当无病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土壤、粪肥中的线虫即可从秧苗末端侵入或从新结薯块表皮直接侵入。通常存在于土壤中的茎线虫,在幼苗栽种12h后即可侵入;收获前1个月是茎线虫的为害猖獗期。晚春早夏染病多为糠心型, 晚期则多为糠皮型。

1.4 可以通过土壤、粪肥、流水、农具、病残体和种薯、种苗进行传播,特别是种薯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 甘薯茎线虫病为害的原因分析

2.1 春薯种植面积较大,轮作面积小。春薯栽插期较早,受侵染时间长,在重病田春薯减产30%-70%,夏薯减产10%-30%。在轻病区夏薯一般不表现症状或仅有零星病薯。与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重茬率高,使病原积累增多,病情逐年加重。

2.2 病害检疫意识淡薄,乱引滥调薯种薯苗。在农村大多是一家一户耕作生产,农民检疫意识淡薄,加之近年来农产品的频繁调运,致使甘薯茎线虫病迅速扩散蔓延。

2.3 甘薯茎线虫病不易根治,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在-2℃低温条件下1个月仍能存活,可以在土壤和薯窖里安全越冬。

2.4 甘薯茎线虫病传播途径广泛。病薯、病苗、病残体、土壤、未腐熟的肥料、水流、农具、种薯种苗(尤其是远距离传播)、田间作业等都可引起该病蔓延。

2.5 缺乏高产优质抗病的甘薯品种,药剂防治品种少。尤其在大面积种植中,所种植的品种抗性都比较低,在病区种植感病品种导致减产严重;在药剂上药效较好的品种太少,且有些农药品种的毒性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致使防治面积上不去,防治效果不理想。

3 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3.1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薯苗。在病区, 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应用抗、耐病性较强的豫薯13号、豫薯12号、商薯10号等,压缩徐薯18号等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有条件的地方,选用红薯脱毒薯苗,脱毒薯苗能脱去多种红薯病害,产量高,品质好,对该病也有良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地方要集中繁育生产无病健康的薯种,实行统一供种,以扩大无病健康种薯种苗的种植面积。

3.2 严格植物检疫制度

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农民自觉遵守植物检疫规定,植保部门切实作好薯种苗的检疫工作,严禁带病种薯种苗调运,防止疫区扩大。

3.3 种薯种苗温汤浸种

茎线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种薯及薯苗中茎线虫在48-49℃温水中处理10min,死亡率达98%。

3.4 药剂防治

3.4.1 薯苗药剂处理。由于苗基部茎线虫较多, 可采用高剪苗。在苗床采苗后,将薯苗根部剪去3-5cm。避开秧苗基部感病部分。剪苗后用50%辛硫磷300倍液或40%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浸苗0.5h后栽植, 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3.4.2 土壤药剂处理。重病区可用5%灭线磷颗粒剂2-3kg,加细干土30kg拌匀,制成毒土,创坑-撒毒土-浇水将药冲匀-栽插薯苗-覆土。栽苗时每穴施毒土10g。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6-5.4kg沟施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500克拌土条施。

3.4.3 穴施药剂处理。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2000-2500倍液栽薯时每穴浇0.5 kg;或用丁硫克百威颗粒剂54-5.4kg15-81kg/hm2,或用10%噻唑膦颗粒剂22.5-30kg/hm2,或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45-60Kg/hm2栽r穴施, 将药粒均匀地撒入苗穴内,插秧苗中浇水覆土。该药田间有效50-60d。

3.4.4 苗床处理。在种薯上炕前用52-53℃的温水浸种10min 可杀死种薯表皮下7mm深处的线虫; 在苗床期施药2次: 第1次在插栽薯种后,第2次是在拔第二茬薯秧以后,分别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10%噻唑磷颗粒剂,按6-10g/m2药量分二次施用。用细土混匀后向苗床均匀撒施,或用甲基异硫磷泼浇。施药后再喷水,然后盖土。

3.5 彻底清除病残体

病薯、病苗是甘薯茎线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在病区发动群众抓住育苗、移栽、收获、储藏等关键时期,彻底清除病薯、病蔓等病残组织,并集中深埋或烧掉。同时,不用病残体、病地土、病苗床土垫猪圈、沤制土杂肥,以杜绝病原。苗和病株残体,集中晒干烧掉或煮熟做饲料。病薯皮、洗薯水、病地土、病苗床土都不要做沤粪材料,若要做肥料需经50℃以上高温发酵。防止茎线虫病通过牲畜消化道进入粪肥传播;改春薯为夏薯,以避开茎线虫繁殖的适宜温度减轻其危害。

3.6 实行轮作换茬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区域化种植,轮作倒茬。重病地应实行4-5a轮作。以花生、玉米、小麦、高粱、棉花、烟草等作物轮作,效果良好。

3.7 加强栽培管理

第8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相关系膜;系膜间隙;解剖学特点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025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因其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成为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其主要是通过腹腔镜定位对淋巴结、肿瘤进行清除, 具有可直视特点, 但腹腔镜视角有限, 难以完全掌握操作平面, 加上胃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结构多且复杂, 若不了解胃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解剖层次及形态特点, 术中游离血管、清扫淋巴结时可能影响操作, 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主治医生不仅要手术操刀能力高超, 而且需熟悉胃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及特点。本研究就此对新鲜人体标本行模拟胃癌根治术, 全面观察胃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解剖学特点,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8具人体标本, 其中2具新鲜人体标本及6具固定陈旧人体标本为研究对象。男5例, 女3例, 年龄35~68岁, 平均年龄(40.2±6.5)岁。所有标本均用福尔马林10%局部或全部防腐、冷藏, 且事先经由肝门静脉灌注蓝色乳胶。另外准备游标卡尺、一套解剖器械及水平断面固定工具等。

1. 2 方法 将人体标本放平, 经由髂前上棘把腹前壁顺腋前线切开, 腹壁全层打开后向上切开到膈肌、侧腹壁附着位置, 适当切除一些肋骨及胸骨。先水平方向观察系膜与韧带的解剖形态及特点, 然后于断层标本上行不同方向对比分析并拍照, 同时还要观察、拍照腹后壁间隙层面、淋巴结分布、解剖形态等情况。

2 结果

2. 1 横结肠系膜、胰腺前后筋膜、胰后融合筋膜 胰腺前后筋膜与横结肠系膜融合点不固定且没有明显的融合界面, 且越接近胰腺下缘后筋膜越明显, 同时横结肠系膜的前后叶间隙越发不明显, 因此容易出现游离失误。该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向上可延续至胰尾后边界。腹腔镜下定位胃左血管根部及肝总动脉根部, 应以胃胰襞和肝胰襞为准, 均由胰腺前筋膜或被膜包绕血管形成。清扫胰腺后方淋巴结, 应该以Toldt筋膜为安全通道进一步切除淋巴结或胰尾等组织, 入刀处应固定为脾外缘侧腹膜, 分离方向应沿Toldt间隙向右。胃脾韧带的主要系膜组织则为胃背系膜, 且与脾肾韧带相互结合。

2. 2 十二指肠系膜及其间隙 胰十二指肠筋膜主要为胰腺前筋膜延续并合并升结肠系膜形成, 游离该筋膜, 可以发现在其与胰腺固有筋膜之间, 存在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该间隙可辅助游离量筋膜至胰头处。而右肾又与十二指肠后筋膜之间存在1个名为Treiz的间隙, 沿此间隙可以有效游离相关筋膜, 便于清扫淋巴结。

2. 3 胰腺筋膜间隙 胰腺筋膜主要通过前后筋膜等, 将各延伸入此区域的动脉及其分支包绕, 其中存在着解剖间隙有助于清扫幽门及动脉根部的淋巴结, 同时此间隙又与Treiz及Toldt间隙相连, 易于分离。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根治胃癌的主要手术方案之一, 具有术野清晰、分离精确的特点, 主刀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体解剖间隙相关知识, 从而选择恰当的操作平面以尽量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损伤, 提升手术效率[1, 2]。研究结果显示, 胃背系膜广泛连接着胃及周边组织上的系膜及间隙是指导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有效操作平面[3], 本研究正是为明确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镜下解剖学特点。

由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分离横结肠系膜时往往会观察到多个间隙, 因此常规手术下很难有效把握解剖层次, 但利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案, 则能有效放大术野, 使主刀医生明确横结肠系膜与胰腺前后筋膜的分离平面;②脾的存在将胃背系膜划分为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系膜间隙较为明显, 可有效指导分离并清扫淋巴结, 但由于皮动脉可能穿行于胰腺, 因此分离时必须保证患者胰腺的安全。③胰腺前后筋膜与横结肠系膜融合点不固定且没有明显的融合界面且越接近胰腺下缘后筋膜越明显, 同时横结肠系膜的前后叶间隙越发不明显, 因此容易出现游离失误[4]。腹腔镜下定位胃左血管根部及肝总动脉根部, 应该以胃胰襞和肝胰襞为准, 均由胰腺前筋膜或被膜包绕血管形成。胰十二指肠筋膜主要为胰腺前筋膜延续并合并升结肠系膜形成, 游离该筋膜可以发现在其与胰腺固有筋膜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该间隙可以辅助游离量筋膜至胰头处。而右肾又与十二指肠后筋膜之间存在1个名为Treiz的间隙, 沿此间隙可以有效游离相关筋膜, 便于清扫淋巴结。

总之,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较于传统剖腹手术, 具有显著的不同点, 主刀医生必须有效地掌握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镜下解剖特点, 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况飞.胃周淋巴结的解剖定位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的相关性研究.南昌大学, 2013.

[2] 徐建, 刘忠诚, 张晨辉, 等.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解剖与临床, 2009, 14(5):313-315, 319.

[3] 徐建, 刘忠诚, 赵琪琴, 等.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相关解剖学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8(4):318-321.

第9篇:经济危机特点范文

Properties of Electrospun Polysaccharide Nanofiber and Application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Li Xin et al.

(College of Food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Electrospin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mer nanofibers. Electrospun nanofibers possess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 such as good biocompatibility,controllable biodegradability,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porosity. So it has shown promise in the fields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veral major natural polymer electrospun fibers such as chitosan,konjac glucomannan,natural cellulose,hyaluron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etc. as well 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al field were mainly discussed.

Key words:Electrospinning;Polysaccharide;Regenerative medicine

再生?t学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创造已经丢失或功能损害的组织和器官,使其具备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机构和功能。再生医学探索领域包括通过移植细胞悬浮体或聚合体来代替受损组织;生产能够替代天然组织的生物化人工组织或器官的植入;通过药物手段对损伤组织进行再生诱导。而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小于细胞,可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生物功能,是理想的细胞粘附增殖基质;此外,其天然的电纺原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可作为载体进入人体,并容易被吸收;纳米纤维与人的多数组织、器官在形式和结构上类似,使其有应用于组织器官的潜力。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还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性,因此在再生医学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并已经在药物缓释控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以及创伤辅料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1 静电纺丝原理

静电纺丝是一种连续制备纳米纤维的高效技术。主要装置包括3个部分:供给静电压的高压电源装置、装填纺丝液针管的喷丝装置和接地的收集装置。高压电源可以提供1~30kV的直流电,高压电源使液体带电并被极化,最终从泰勒锥喷出形成射流。喷丝装置是一个注射管,纺丝液装在带有针头的管中,溶液多为聚合物溶液或是熔融状态的熔体。收集装置一般为接地的金属板,此外,还有a、b等接收形式,因此,使其收集到多样的纤维排列方式[1]。其制备纳米纤维过程如图1所示。静电纺丝是让具有一定程度分子缠结的聚合物溶液在高压静电的作用下使表面电荷斥力超过表面张力,产生泰勒锥并高速喷射出聚合物射流。纺丝溶液的粘度是纺丝纤维形成的关键:若粘度太小,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分离成小液滴;而射流粘度太高时,由于相邻单元的电斥力致使射流侧向凸出,几乎不能制得纤维[2]。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溶剂、调控溶液浓度等方式来提高静电纺丝的效果。相比其他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如自组装法、相分离法、模板合成法,静电纺丝具有设备简单、可纺物质种类多、成本低、技术可控等优点。由于静电纺丝溶液中溶有很多功能性物质,且所得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良好韧性及轻便的特点[3]。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可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当前静电纺丝聚合物材料包括合成的、天然的以及二者的混合物。相比于合成聚合物原料(聚乙烯、聚丙烯及芳香族聚酯等),天然聚合物(如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具有低毒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及生物降解性[4]。最近研究电纺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数量增加,然而关于多糖的加工性的困难(例如:差溶解度和高表面张力)限制了其应用。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纤维素、透明质酸等多糖的特征,以及目前正在使用或者有潜力应用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2 静电纺多糖的研究

多糖是单糖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多糖可以在多种生物中发现,包括微生物来源(例如葡聚糖)、动物来源(如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和植物来源(如藻酸盐、纤维素和淀粉)。多糖的化学结构、化学成分、分子重量和离子性质多种多样有助于其功能和生物活性的展现[5]。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如电纺丝多糖及其衍生物制造的纳米纤维在再生医学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2.1 壳聚糖 壳聚糖(CS)是天然生物大分子甲壳素通过脱乙酰而得到的衍生物。它由(1,4)连接的N-乙酰基-β-D-葡糖胺组成,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聚合物。它不仅具有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黏附性,而且易加工成为膜状物或多孔支架[6]。甲壳素类纤维独特的生物特性具体表现为组织亲和性、无免疫抗原性、促愈合性、抑菌性等,因而成为重要的生物医学材料之一。

Liang等[7]发现带负电的磷黄病毒(PV)和带正电荷的壳聚糖(CS)通过逐层(LBL)自组装技术交替沉积在带负电荷的纤维素垫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LBL膜涂层的形貌。之后通过在模拟体液(SBF)溶液中温育不同时间的纤维垫进行体外仿生矿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用于表征支架上沉积的矿物相的形态和结构。细胞培养实验表明,具有LBL结构膜的支架对于MC3T3-E1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细胞增殖受沉积层的数量和最外层的组成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SEM成像显示MC3T3-E1细胞在生物复合支架表面对细胞粘附和扩散具有良好性能。因此,CS/PV纳米纤维毡有望应用于生物医学。

杨文静[8]以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CS/PCL血管支架。采用SE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了该支架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将内皮祖细胞(EPCs)与该支架膜复合培养,评估了该血管支架维持细胞黏附、繁殖和分化的能力。SEM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CS/PCL支架具有和天然细胞外基质/纳米结构相似的多孔结构,当CS与PCL的质量比为0.5时,静电纺丝所制备CS/PCL血管弹性变性能力较强。此外,CS/PCL具有CS和PCL的共同优点,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表面多孔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这为组织工程内皮种子细胞的种植提供一种合适支架。

陈岚[9]尝试静电纺丝法制备类人胶原蛋白(Human-like collagen,HLC)-壳聚糖(chitosan)纳米纤维薄膜,通过加入大分子量的聚环氧乙烷(PEO)改善了HLC与chitosan的纺丝性质,使其可纺。形貌均一的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克服了纯组分材料降解过快的缺陷,能够有效促进细胞贴附与增殖,组织相容性良好。

2.2 魔芋葡甘露聚糖 魔芋葡甘露聚糖是一种从魔芋块茎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水溶性,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有一定的黏度,符合静电纺丝对纺丝溶液的基本要求。因其生物降解性、可再生性和低成本得到了?V泛的关注。魔芋葡甘露聚糖(KGM)由α-1,4的D甘露糖和D-葡萄糖组成,比例为1.6∶1,每12或18个重复单元含有乙酰基[10]。同时,KGM是一种良好的膳食纤维,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等疾病的药理作用,也可以作为医用材料用于医学。正是因为静电纺丝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结构相容性[11],已经在组织工程支架、创伤修复、药物释放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目前KGM的纳米技术研究大多有关于其结构或KGM与其他材料的复合物。由于缺乏有机物溶剂,许多天然聚合物不能从其水溶液中静电纺丝。Huarong Nie[12]等在研究中发现,通过电纺水溶液制成的魔芋葡甘聚糖(KGM)纤维支架的平均直径在150nm至300nm范围内。在没有任何化学交联剂使用情况下,KGM水溶液通过低浓度NaOH稀释处理后,实现脱乙酰基,提高了KGM纤维支架的稳定性。同时,KGM/壳聚糖双组分膜比较容易从稀酸溶液中获得,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平均纤维直径从350nm降低到180nm。关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纳米纤维支架为骨髓基质细胞提供更合适的空间,添加KGM可以提高壳聚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预计KGM及其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将具有潜在应用于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

王静[13]将羟基磷灰石、魔芋葡甘聚糖、透明质酸钠三者复合,制备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对复合支架进行了体外干细胞相容性实验,探讨复合支架的使用性能。景森[14]发现,可以在 KGM 材料中引入一些具有生物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多肽(如缩氨酸),或分子识别介质(如整连蛋白)以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一定的降解性、无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用作骨支架材料。

2.3 纤维素 纤维素由(1,4)连接的β-D-葡萄糖单元组成。由于其作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系统相容性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纤维素的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制药和生物学领域,包括用作吸附珠、过滤器、人造组织皮肤和防化服[15]。然而纤维素的加工受其在有机溶剂中有限的溶解度而限制。纤维素比淀粉更容易结晶,纤维素需要320℃和25MPa压力才能在水中变成无定形。

纤维素不熔化,因此必须从溶液中加工。直接溶解纤维素的几种溶剂已被研究并用于静电纺丝,包括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NMMO/水)和氯化锂/二甲基乙酰(LiCl/DMAc)。最近已经有离子液体用于制造电纺纤维素纳米纤维,然而这些溶剂的挥发性低,因此不能完全在静电纺丝过程中蒸发。此外,电纺丝温度必须升高到溶剂熔融温度以上(例如NMMO/水约85℃)。对于LiCl/DMAc溶剂系统,难以完全除去锂或静电纺丝后凝结氯离子。纤维素衍生物因其增强纤维素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电纺丝性能已被广泛利用。纤维素衍生物可以容易地电纺成纤维,然后通过水或乙醇水解转化为纤维素。纤维素用于静电纺丝的衍生物包括醋酸纤维素(CA),三乙酸纤维素(CTA),羟丙基纤维素(HPC),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和乙基氰乙基纤维素(E-CEC)。电纺纤维素纳米纤维基质已被用作为亲和力或阻隔膜,类似于膀胱的三维结构基质抗菌膜以及酶固定膜,药物输送膜[16-17]。

超细氧化纤维素(OC)基质是通过静电纺丝CA产生的超细纤维素的氧化随后进行乙酰化制备的。Khil等[18]人通过使用不同含量NO2氧化剂制备了具有不同羧基的OC基体。在PBS中孵育4d内,OC基质的重量损失大于90%。将电纺CA纳米纤维膜用高碘酸纳氧化产生醛基,共价连接其上含有IgG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质A/G配体[19]。该膜为小规模快速纯化抗体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张等人[20]也用二乙基氨基乙基官能化的纳米纤维膜(DEAE)组作为弱阴离子交换组制造再生纤维素,并评价他们生物分离应用的潜力。DEAE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具有增强牛血清蛋白(BSA)的粘合能力。直径超细的纤维素通过静电纺丝和碱性水解制备100nm的CA。电纺丝纳米纤维的表面通过与PEG二酰氯反应被激活,然后使用简单的碳二亚胺化学共价结合脂肪酶。结合的脂肪酶在升高的温度下显示出比游离脂肪酶更高的催化活性,在60和70℃下高至8~10倍。

来自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电纺丝纳米纤维通过将功能性化合物(例如药物)掺入纺丝溶液而被官能化。通过向丙酮/水(80/20,w/w)中的CA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制备抗微生物CA纳米纤维膜。随后通过用UV光照射电纺纤维将银离子光还原成银纳米颗粒。颗粒均匀分散在纤维上表面,其粒度范围为10~20nm。CA含有银纳米颗粒的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显示非常强的抗微生物活性。具有杀菌性能的纳米纤维也由静电纺制含有氯己定(CHX)的CA溶液杀菌剂和有机钛酸酯Tyzor TE(TTE)作为交联剂制备的[21]。所得纤维基质由于CHX固定在纤维上及未释放结合而在抑制区内,因此在接触时表现出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性能。

2.4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A)是一种线性多糖,由(1,4)连接的α-D-葡萄糖酸的交替二单元和(1,3)连接的β-N-乙酰基-D-葡萄糖胺组成。HA是结缔组织(ECM)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22]。由于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HA及其衍生物已被广泛应用生物医学领域包括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药物输送系统和植入材料。

作为天然ECM的主要组成部分,类似于藻酸盐,电解HA水溶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HA水溶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异常高从而阻碍静电纺丝过程。另外,由于静电纺丝时溶剂的蒸发不充分,HA的强保水能力导致电纺丝纳米纤维在集电体上融合。只有在吹制辅助静电纺丝(电喷吹系统)的发展之后,才能从水溶液中将HA制成纳米纤维膜[23]。使用DMF/水制造HA纳米纤维混合物(平均直径=200nm),显著地降低了表面张力,而不改变HA溶液的粘度。HA/明胶纳米纤维基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生产(平均直径=190~500nm)。HA通过与明胶,PEO和玉米蛋白混合而电纺丝。添加HA提高明胶水溶液形成明胶/HA纳米纤维的电纺丝能力。一系列玉米蛋白/HA混合纤维膜与亚甲基二苯交联制二异氰酸酯(MDI),其混合纤维平均直径随着玉米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24]。基于HA的纳米纤维膜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作为仿生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愈合材料,和药物输送系统。所以为了模仿天然ECM的架构使用硫醇化-HA衍生物(例如:3,3-二硫代双(丙酰二酰肼)改性透明质酸;HADTPH)电纺丝形成纳米纤维基质。NIH3T3成纤维细胞连接到基质上在基质内扩展树突形态,这表明HA-DTPH纳米纤维在细胞包封和组织再生基质中的潜在应用[25]。

3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