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每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认真去探讨的,本文就这方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是能够稳定、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能力结构,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由于素质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体,所以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及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的,但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以学生为本,要注意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以下的误区:(1)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教师的教学过于控制人的个性的发展,即过于鼓励学生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专心听讲的“好学生”角色行为,抑制学生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独立”行为;过于重共性轻个性、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而轻内在能动;(2)以为开发智力就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或者是全部内容,并有意无意地用开发智力来代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为在教学法中多设计一些问题,多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就素质教育了。其实创造力与智力不同,创造力包含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也就是说,培养创造力一定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因此,混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的区别,用开发智力代替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误区。(3)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把“教”变成了“训练”。“教”和“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的内容是深邃丰富的且许多内容是没有唯一答案的,没有错与对、好与坏之分的,如书画的欣赏,“教”的方式是点到为止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是“教”的方式,点到为止地把知识或技能传给学生,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受训者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忽视受训者的主动性。许多教师没有区别“教”和“训练”,把“教”混用于“训练”,甚至把“教”变成了“训练”,把学生训练成掌握某种技能或训练成考试高手。(4)学校或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轻视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独特性。
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所提出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和一个健康。
1.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也强调: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工作之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要的。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一个庸才,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把它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采用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点,这也是教师要提高的素质之一。
3.“三个掌握”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某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初级专门人才。
4.“四种能力”是中等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继续学习的能力: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不继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学习将伴随人生的全过程,学会学习、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型的职业的不断产生决定了现代职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选择职业定终身的传统择业观念已不是新时期的择业观,一个人一生中会面临着职业的多次变化,即使是同一个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职员也会有新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只能在已习惯的、固定的模式里工作,那是很难成功的,在职业选择面前也会显得束手无策的。因此,作为职前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立业创业能力:由于国家改变了以前“包分配”的就业制度,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人仍在待业或失业,这现象的主观原因就在于毕业生缺乏立业创业意识和能力,被动地在等待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没有主动的立业创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光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立业能力和意识,具体内容有:更新观念,实现学生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培养对创业的浓厚兴趣,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创业的情感,锻炼其创业意志,形成对创业起调节、整合作用的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生活的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等均是这种能力的表现,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5.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适应社会的保障。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凑、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环境,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盘点2007,是可以用真心去记忆的一年,也是可以用真情去品味的一年,更是我们成就梦想、绘就蓝图的一年。“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日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与布局调整工程、城区小学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使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创新思路、提升内涵,上台阶、出特色、铸品牌和教师反思实践、专业成长,上水平、出风格、成名师蔚然成风;以专家型教师和双优型教师为主体的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橄榄型”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书香校园建设、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名师带徒活动、副班主任制度亮点纷呈。2007年是东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东昌教育共谋发展、奋勇拼搏的一年,更是东昌教育合力打拼、创造辉煌的一年。系统上下敢想敢干、忘我奉献、顾全大局、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工作已经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教育事业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所有这些,是自1997年我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之后十年奋斗和积淀的结果。
2008年,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的生存性发展已成为过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和规范发展已成为教育发展方式的关键词。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诉求的主旋律。刚刚迈进新年的门槛,全省素质教育迈出了化虚为实的决定性步伐:回归教育的本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立足于规范,立足于监管,立足于把教育改革的各种政策落实到位,是我省这次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的一种思想方法论;回归育人,回归主体,回归制度,回归科学是我省这次推进素质教育秉持的一种价值诉求。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都要注意克服“消极对付”、“我行我素”、“观望等待”、“换汤不换药”、“积极唱衰”等五种心态,源于内心,而非迫于压力,主动地做有作为的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我们要与时俱进地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和勤奋的工作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热潮中。区域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核心,教师队伍是关键,学校文化是旗帜,班级建设是基础。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是建设“橄榄型”教师队伍,让教师体验教育的幸福。二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区域教育特色。为此,在全区开展四项主题研究活动。一是构建高效课堂主题研究活动,从备课模式、教学模式、听评课模式、作业布置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和改革入手,全面构建高效课堂,形成课堂教学特色。二是“橄榄型”教师队伍建设主题研究活动,以建设专家型教师和双优型教师两个团队为目标,深化名师带徒工程,分层定位,分类研修,整体推进,持续发展,实现教师分层自主发展,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橄榄型”教师队伍。三是特色学校文化主题研究活动,以特色学校文化主题研究活动为载体,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层面,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各学校的特色学校文化,以学校特色构建特色学校,以特色学校实现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四是个性化班级建设主题研究活动,以个性化班级建设主题研究活动为平台,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德育领域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学研究,建设“尊重、平等,人格、人道,赞美、宽容,合作、成功、开放、多元”的班级文化,使个性化班级成为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基本单位。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工程,在教育教学核心层面进行一场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改革攻坚战,凭借着激情和智慧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之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两基”整改工作的领导。
确保教育“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提高“两基”水平,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教育强镇的需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落实依法治教、强化政府行为,用“xxxx”的要求来检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成效,抓住薄弱环节,加大整改力度。
二、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1、学校各项制度要完善,该归档的要归档,该上墙的要上墙。
2、认真研究控辍防流措施,落实责任,进一步落实“控辍”责任制,将“控辍”与评先评优、职称晋级、教师聘任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学籍管理,落实“入学通知”、“异动及时报告”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控辍”。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爱“学困生”,尊重其人格尊严,因材施教,克服厌学情绪,遏制辍学现象。
3、校长要对本学期学校经费进行全面了解,并制定好经费使用计划,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学校经费。
4、加强学校卫生管理,确保校园整洁干净,无脏、乱、差现象,加大对食堂的监管力度。
5、按要求对化学危险品存放、体育设施以及功能室通风换气等不合格的现象进行彻底整改。
7、要经常开展师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教育,努力培养师生的良好习惯。
8、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教职工教育教学行为的检查和管理。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按规定的时间作息,杜绝开设重点班、利用节假日补课、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三、要全力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1、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师生体育锻炼,严格控制传染性疾病在学校发生蔓延。
2、各学校施工现场要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施工场地安全。
3、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交警、农机、运管等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检查,确保交通安全。
四、认真实施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新教材实验,建立实验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验的效度、信度和科学性。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讲座,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共创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学校。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
2、宣传*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4、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
5、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6、形式多样性、开放式,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三、工作措施
1、家长委员会管理扎实有效。
2、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
3、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开家长会时,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①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有序实施。
②按计划认真实施。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6、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组织家长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事故处理意见》等,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家长学校活动计划;
2、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取得联系,确定本学期活动安排;
3、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尊重能力、促进发展。
十月份
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孩子生活在一片希望中(和家长谈谈成功教育)
十一月份:
1、家长优秀论文比赛;
2、家长知识讲座:安全教育系列。
十二月份:
校外教育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青少年思想品质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校外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行。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对象参与的主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儿童优良品德的形成。校外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任何一种境况都会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外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等等,克服“自私”、“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症”,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走向成熟。
2.校外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外教育为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们根据个人的业余爱好、自由灵活地选择其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小组。作为校外教育的青少年宫开展活动条件得天独厚。在青少年的心目中,青少年宫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专项教育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一个人的业余爱好不是天生的,有的可能开始具有某种业余爱好特长,虽然这种特长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但这种幼芽往往就是人才的希望,校外教育就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沃土,充分地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个性得以更大的发展。从中也可为国家不拘一格地培养输送各类精端的人才。
3.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校外教育中,孩子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各项活动,让青少年犹如生活在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和大胆创建的天地之中。在这里,他们可以动手、动脑、有听、有看、有实践、有写、有画、有玩、有做,从而增长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校外教育能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能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校外教育要从小抓起,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另外,校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责无旁贷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坚信,它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中学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应如何进行德育呢?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讲述质量守恒、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相互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时,与学生一起体会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推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化学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发展史是很好的素材,给学生讲述我国的冶金发展史(金属的冶炼)、我国的陶器、瓷器发展(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侯氏制碱法、我国石油工业在建国前后的对比等等内容,寓德育于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学习的决心。
3在化学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化学与人、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学校教育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学校音乐、美术器材的配备,加大学校音美课程的课程实施和活动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优良、适应时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按照分期实施、均衡推进的原则,抓配置,重使用,促管理,努力使我校音乐、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达标情况
农村小学的音、美资源配置不容乐观,基本教育器材匮乏,使用效率低是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音美用品都没有, 我校美术仪器设备20种,使用率为21.6%。音乐仪器设备17种,其使用率为43.2%。虽然学校也配备了一些教学器材,如电子琴、画板等,但设施依旧缺乏、落后,老化。这些情况造成有些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全面落实农村小学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任务。对照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表进行核查,对已有的器材登记上账,没有的记录下来,规划好配备进程和做好资金筹备计划。在开足开齐音美课程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音美教学器材配备,深入挖潜,锐意创新。以学校音美器材配备为示范和引领,带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提供保障,努力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人才。
三、整改措施
1、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这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我校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制定方案,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2、建立组织保障机构。
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决定成立由校长为组长,有教学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我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领导小组。本校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3、实行政府统一招标。
学校的器材配备,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要求,坚持“质量与价格并重”的原则,加强过程监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安排学校音美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管理,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关,绝不允许劣质器材设备流入学校。
4、加强对学校音乐美术器材和设施的维护管理。
学校克服“重配备轻管理”的思想,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不断加强学校器材和设施的维护管理。充分发挥音美器材设施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和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的作用和效益,推动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四、经费保障
在面向新时代的同时,我们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它为学校的健康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它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和自主性的特征。而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它也是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平等。
诚然,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抵御疾病,延长寿命以及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开发潜力、发展个性;培养其乐观、进取、自信自律、开拓创新、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明显突出的,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还应具有充沛的精力,坚强的个性,宽阔的胸襟,适应社会时展变化良好的心理承受力。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掌握用脑卫生、懂得心理卫生,促进他们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完美打下基础。
二、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理想的需要
论文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指导思想,通过灵活多样的、开放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有意义学习;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通过电化教学的运用,才能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内化,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旨。
正当我国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高瞻远瞩,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等教育怎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以下就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
1.以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注人式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智能的发展重视不够;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未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传授前人成果,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纸下。启发式教学则不然,它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改革传统教学偏重结论,通过向学生讲授或推导结论、公式使之懂得并记住结论或公式的注人式教学,推行既注重结论又注重得到结论或公式的方法和思路的启发式教育;改革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教学,推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活化教学。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启发式教育,有两种方法可供借鉴;
1.1启发思路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讲清思路的教学模式上,而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路,让其了解分析论证问题的思路、探索研究课题的方法、并随着老师的讲解而积极思维、逐渐深人,最后得出结论。思路教学法除可运用于课堂教师讲授以外,还可运用于其它教学环节,例如:对学生的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及讲评,都应把侧重点放在思路上,不能满足于学生的答案,而要进一步关注、引导其思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思考,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效应。
1.2解决问题教学法即通过建立问题“情境”从而提出问题,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学生不但要学习学科的知识,更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了解科学家的思考方法和思路,理解、发现科学的形成过程。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设置一个能产生疑问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学生一道进行分析、讨论、判断、最后导出所要的结论。如果这其中有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不同理沦,可适当介绍以开拓学生眼界和思路;如果结论有不足之处,也可适当介绍,让学生去阅读、思考,也可组织讨论,使学生对问题理解更深人、眼界更开阔。
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育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主张在进行课堂讲授的同时,更多地引人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讨论或辩论,邀请优秀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专题讲座、演讲等。启发式教育没有什么固定模式,确切地讲,它应该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具体执行时不要求其全部内涵在某一课堂中都体现出来,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具备这种思想并随时融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2.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有意义学习
在教育心理中,学习被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的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同化的过程,其结果是新知识被纳人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去,并获得心理意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血肉”和心理品质,而原有认知结构经过吸收新知识,自身也得到改造和重新组织。而机械学习是学生在考试逼迫状态下的一种被动学习,学生不仅感到精神压抑,情绪苦闷,且智力活动变得死板,不通畅。
课堂教学怎样促进有意义学习,关键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由师生共同参与和创造,把讲授、辅导、自学结合起来,并充分重视学生的自学,尽可能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学、讨论、研究的时间,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与书本不同、与教师观点不同的新思想和新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在加强学生的训练上下功夫,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把少而精的原则贯彻于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简约化、结构化、让学生重点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宜多开展讨论,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格局。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自学、去思考,同时与同学相互学、与老师相互学,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其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参加科学研究的兴趣,营造出一种宽松、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与心、认识与情感、逻辑思维与直觉等和谐统一,实现认知、能力、人格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3.立足学科特色,着眼未来发展,把人文素质教育融汇贯通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1)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挖掘学科理论重大变革的丰富思想内涵,适当穿插介绍学科历史内容,充分展示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继承、创新、发展能力。任何科学的重大发现以及任何重大理论要获得普遍的认同,都需要时间积淀和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在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自然规律和理论的剖析过程中,不应光见成果,还要力求见精神,从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中受到感染,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我国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在课堂教学中除传授学科知识外,更应教育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自然和社会,对学生实施世界观、宇宙观的教育,使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自然和社会,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整体的宇宙观的教育。例如:在基础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中,诸如存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静止与运动、对立与统一、全局与局部、特别与一般、守恒与转化、量变与质变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在教育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及掌握其运动规律的同时,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宇宙观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如讲到嫡的增加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时,联系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浪费能源、滥用资源的现象,教育学生从科学观念上理解、重视地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
4.加强“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计算机和多媒体本身的特点(如交互性强、表现力丰富,适合个别化学习、共享性好等),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同化,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故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电化”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