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

第1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字】初中 作文教学 现状 策略

引言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内容,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形势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深切思考。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经过几次重要的教育改革,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依旧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我国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1现代网络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人们传统的写作习惯也逐渐被计算机电子文档、QQ空间及微信等情感表达方式所取代,新型的写作形式完全摒弃了纸、笔的传统功能,人们借助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空间及朋友圈发表心情,这种高效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不愿意在纸上进行一字一句的文字表达。现代的初中生普遍都会上网,借助网络平台高效的搜索功能,可以快速下载和浏览丰富的作文信息,学生通过对下载的作文信息进行适当的剪切和整理,就可以快速完成作文的“写作”过程。在教师看来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作文的写作,而实际情况则是网络抄袭,学生整个“写作过程”都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和相关语言组织,此情况循环往复,不仅养成了学生不善思考、严重缺乏写作兴趣的不良后果,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真实提高。

1.2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普遍采用范本格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进行名言、词句、语段等的相关记忆,最终使作文写作格式毫无新意,学生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开拓,写作水平无法得到切实提高[1]。不仅如此,初中语文作文实践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计划,未能就叙事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等各类型文体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更没有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将学生普遍接触到的、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目标。日常训练普遍以教师兴趣命题为主,最终将学生训练成了写作记忆的工具,完全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缺乏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创作的能力,部分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产生了厌恶、烦躁情绪,一提作文就产生头痛等心理障碍,哪里还谈得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

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摘抄学生的精美语句。作文批改过程中,对于无法一一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的作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精美语句进行摘抄,并附上学生的姓名,将其打印出来张贴于班级学习园地,供学生课后参考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充分调动班级作文写作的学习氛围。

第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巧妙构思。学生思维活跃,视角独特,经常会在写作中产生巧妙的构思,即便整体写作水平不高,但就构思而言,不仅给作文增色不少,同时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值得教师及同学的一致肯定[2]。譬如进行《我的爸爸》写作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魁梧的身材和高挺的鼻梁,让我感觉爸爸特别的雄伟,就像屹立在沙漠的翠绿的松树;现在爸爸,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脸上布满了皱纹,十个手指都长满了老茧,每天不停地工作,只为让我生活的更好。”这样的对比构思,充分展现了父亲对家庭所做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对爸爸的爱。所以日常写作训练过程中,对于构思巧妙的文章,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分享和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被肯定和褒扬后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体会成功的快乐,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2.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深入体验生活

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找到灵感。譬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养成摘抄优美词语段落的习惯,及时通过写提要、随感及做剪贴的方式记录阅读中产生的新认识和新启发,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积累,就会有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日常作文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明白想只要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就能不断收集并储存生活中的闪光点,等到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依据文章的立意需求,随时将平时积累的原始素材进行“整理拼装”,从而完成高质量的写作过程[3]。

2.3明确写作教学训练目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阶段的训练目标,合理规划各类写作教学的时间,譬如第一个月重点训练记叙文,第二个月练习议论文,第三个月复习散文等。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最终使写作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写作过程抒发真情实感。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作文教学对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创作优美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张学英.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43.

第2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51-0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逐渐走入初中教学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助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成功运用,不但实现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更好的课堂交流,因而有着极大的发展优势。

1 交互式电子白板概述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概念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电子白板与电脑的结合,可以利用传统的多媒体投影仪将电脑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投射到电子白板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下,形成学生与教师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较之传统的黑板与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更多是吸取了二者之长,摒弃了二者的不足之处,因而在专用程序的支持下,界面更加美观,功能更加强大,操作更加灵动。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白板进行学习内容的展示和交流,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合了黑板与多媒体设备的长处,教师和学生不但可以在白板上书写内容,也可以随意查阅资料,实现集电脑、投影、屏幕操控与书写的四位一体。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各种要用的教学文字、视频、课件等保存在资源库中,在教学中可以随意调用,既方便又省时。除此之外,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众多的其他功能,如放大镜功能、视频的插入与编辑、进行区域移动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2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说,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在导入部分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才能轻松开展。因此,设置能够引人入胜的导入部分,就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只能借助音乐或者多媒体图片等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有着一定的时效上的制约。而用电子白板进行情境的创设,实现了画面、书写和视频的一体化,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搭建了全新的平台。

如教学《台阶》,笔者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将一组表现父爱主题的图画依次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展现,还配合播放了一段感人的旋律,让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之中,在一片安静的氛围中进行图画的欣赏。然后笔者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在一片热烈的积极发言中,趁势导入《台阶》一课中的父亲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发现。在图片导入上,拉近学生与父亲的距离,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学生自然愿意深层次地探究文中父亲的感人形象,就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效果的实现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在进行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精神,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词句的鉴赏能力很重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实际能力基础之上,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可以提升学生欣赏层次且有一定针对性的词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具体而又明确的展现中,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巧妙,也让学生在作者的匠心独运中更好地融入课文,并积极去探索和研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教学的重难点都可以在黑板上得以体现。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恰好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文字、图像、影音的一体化操作,因而更加方便和实用。其视觉技术也更加显著,通过画面截取、色彩标注等方式,教师可以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更好把握与控制,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也更能直观地引导学生进行难点的突破。在进行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白板上及时标注,再进行集体的难点解决,不仅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也能更加展现课堂的灵活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只有在一种相对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进行创新性和高效性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就相当明显了。其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多媒体的局限性,可以让学生用电子笔进行操作和标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营造课堂的和谐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式互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就经常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渲染课堂学习氛围,如教学视频、歌谣、动画、游戏等的引入等,保证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接受语文的熏陶。另外,新课标的实施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新,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也恰好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质疑问难。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但实现了课堂交互活动的多样性,也保证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电子白板的应用中,语文教师利用资源可以更加感性、生动地进行课堂授课,而学生也可以在白板上就学习内容进行随意的勾和书写,以一种相对独特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笔者在应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中,就经常让学生自己直接勾画回答问题和课堂学习情况,在一种互动中展现课堂教学成果。学生往往会在白板上展现自己,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掌握知识的途径,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优势,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在信息时展背景下,交互式电子白板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二法宝。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蒋玉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电子双板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95-96.

[2]刘芳玲.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学周刊,2015(13):185.

第3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为了有效实现国学经典诗词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需要坚持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纵向贯穿角度,旨在能够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确定两者的侧重点和结合点,实现纵向推进,由韵文转变为散文,由阅读教学转变为作文教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

1. 实现以韵文为主的“集”类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国学教育中,以韵文为主的“集”类经典诵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楚辞》等内容的古代诗歌。这些国学经典比较适合初中学生,具有音节美和意境美的特点,可以和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相结合。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诗词的音韵格律进行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汉语语感,并且在对这类诗歌体裁进行分类后,能加强学生对某种意境、情境的感悟,丰富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情感。

2. 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要以唐宋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经”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子”主要指的是《老子》《庄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散体文,从写作方面看属于经典文章,是古作教学的经典范例,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蕴含丰富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记叙文形式之外,还具有议论文的特点,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吸收丰富的养分。

二、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1. 抄录法。所谓抄录法,指的是运用手抄的方式,一笔一画、一字一句的对作品进行抄写,这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具有“零距离”接触作品的特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诗文中的细微意蕴进行体会,而且还具有静心清神的作用,使学生快速融入古典诗文阅读环境中。

2. 古今交通法。对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影响古诗文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受到古今时空不同或者心理阻隔因素带来的陌生感的影响。由于距离古诗文的年代较为久远,现代的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地融入古人生活的环境中,对他们而言,古诗文已经没有了生命。因此,教师要注意古为今用,从心灵方面架起古今交汇的桥梁。

第4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在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关键性手段就是深刻领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教学过程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当中作文的成绩是学生掌握的阅读、理解、书写、表达等能力的直接表现,是对这几方面能力的综合性考察,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但是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对作文不够重视

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部分教师更加注重阅读能力,忽视作文能力,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也只在部门年级的课程内容当中加入了作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理论性较强,缺乏引导教学的过程,不能做到循序渐进,教学采用直接引入,缺乏教学的梯度,而且在实际W习过程学生也没有足够的实际案例做支撑,作文技能学习后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较少,课时安排时间也相对少,正是这种教材编写对作文的忽视,教材对于作文的书写没有系统的指导教程,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但作文在语文学科的成绩当中还占较大的比例,所以这就影响了初中学生语文的整体成绩。

(二)教师自身的语文写作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仅仅对教材的内容加以研究和思考,对自身的文学素养缺乏足够的关注,也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在写作能力、自身素养方面也不见得有很高的水平,所以在平时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和教学时很多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在于当前的语文教师有部分人的学历有限、能力有限[1],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接触的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也没有做到积极学习充实自己,有的教师的专业与所教科目不配套,这些问题的存在就给作文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

(三)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严重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作文成绩的高低是不能通过一时的学习加以提高的,要有较好的学习功底,所以往往不愿意在初中这几年进行作文专项成绩的提高,认为收效甚微,所以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其他基础性的语文训练上,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反复训练巩固,而对于作文只进行技巧的传授,缺乏大量的训练和思考,作文缺乏实践性往往会给写作带来阻碍,学生只停留在懂得写作技巧上,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困难,特别是初三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基础的掌握,忽视了作文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一)提高对作文的重视度

教师要加强对语文作文的重视程度,消除作文成绩难以提高的观念,对作文的教学要做足准备,时刻补充自身文学知识储备,提高文学素养,对于优秀的文章要有所研究,研究其产生的过程,如何进行编写,熟练掌握写作思路,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的作文实践机会,并做好修改工作,作文的修改也要做好记录,每次学生的提高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引导学生对作文加以足够的重视。例如:先让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找出校园的美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词组,再引导学生说出景物的特点,以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了呢?”这样学生就能够胸有成竹的写作,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对写作的重视程度,这就为日后的写作开了一个好头[3]。还要实现读写结合,每单元阅读教学都有一个重点,比如八下第一单元每篇阅读文章都以象征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就可以在单元阅读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运用象征的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二)教师加强自身素养

教师要不断增加自身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不是以积累为目的,要当成一种生活的状态,也要在日常阅读过程中积极学习作文的写作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和学习方法,更新自身理论体系,将写作能力成为自身的固有能力,并在教学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通过积累不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掌握写作技巧,并将积累文学素材作为一种习惯,形成通过教师和自身的提高来学习作文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语文教师要对所讲的古诗文倒背如流,如:《醉瓮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不朽的名著,教师如能有感情地面对全班学生背诵流畅,则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比从讲解词句开始授课强百倍[4];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实践下水作文,如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我的视线》时,老师也要和学生一起写作,老师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在予以指导。

(三)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要更加关注的是人才的自身能力,而不是成绩的高低,在初中这一阶段为了提高成绩忽视作文能力的提高,对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所以要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平时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也要给予写作一定的训练时间,打破传统作文成绩难以提高的观念,通过技巧引导、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5],积累作文素材,加强写作的训练,不断进行巩固和训练。例如:我让学生写《早晨》先有意识不把学生带入自然,坐在教室里写,学生大多写不出个名堂来,大多是早晨的景色是迷人的,怎样的迷人就写不出来了。然后,我把学生带到田野,带到山坡,观察秋分时节的早晨,从东方天空颜色变化,鱼肚白变为紫灰色,变红,红霞满天再到红日冉冉升起。这样通过观察学生再写,就比前次具体,生动得多了,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的课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提高和训练,本文针对语文写作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本人粗浅的见解,希望能给语文写作课程带来切实可行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3] 《现代基础写作学》

第5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氛围

初中教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在这―时期,学生们承上启下,是连接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一座桥梁。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一种启蒙式教育,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基础知识与贴近生活的现象观察等,而高中教学则是学生们进行职业化专业选择前的最后一个基础学习阶段,其关键性与内容深度都不言而喻。因此,作为两个学习阶段之间的部分,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亦重大。而语文课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本身就具有长期积累、厚积而薄发的特征,对其学习是一种逐步积累、日渐领悟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对于一名学生而言,这一阶段语文课程掌握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日后对文字工具的运用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高低。在此,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初中语文教师,略谈一谈自己在工作期间产生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未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未能成功的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学内容,如语法教学、古文教学和诗歌教学,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的。因此。学生对于这些学习和理解,总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丽一些语文教师在这时,往往没有很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仅仅是进行了简单的讲述后就把教学进度向前推进。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就在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已非常理解,由此一来,学生如果没有养成积极提问的习惯,或是教学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氛围,就很容易被教师忽略这一学习困难,造成学习短板。

二、作文也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成果的综合反映。作文,是表现出―个人对于文字的组合运用能力的综合测试,更是体现一个人对于所见所思的内容用文字刻画把握的功力所在,可以这么说,作文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曾与多位同行就此问题进行交流,在得出的结论中,固然有着:文字功底是一项重在积累的事情;学生们对于种种修辞手法掌握得不够灵活准确;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不到位,形成厚此薄彼的偏重局面等,但笔者对于这个问题却有着自己的看法,诚然,上述问题在学生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但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没能成功地激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描述热情,须知,人一旦内心深处有了热情与动力,做起事情来往往就能事半功倍,作文写作亦然,当一个人内心处有着将所见所思用文字记述出来的冲动时,文字的排列方法往往就成为一种技巧问题、一种次要的问题、一种不成问题的问题了。

三、课堂教学氛围不深厚

这里笔者所说的课堂氛围包含甚广,其中既包含着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含有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意愿,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的成效好坏,关键在于氛围,因为在热烈的氛围中,最消极的人也会被感染,被激发学习的热情。反之,如果氛围冷淡,那么连最积极的学生也将受到影响,慢慢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中去。可见,课堂的氛围成功与否,对于―个班集体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有些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面对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试着活跃课堂氛围却使得课堂变成了市场,最后不得不一味地赶进度按自己的速度讲解。氛围调动工作归于失败。笔者认为,其关键点在于:互动!教师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一方面将学生的思维引导活跃起来;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思维活跃范围通过提问的方式加以限定,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话题不跑题。教学进度得到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第6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诗词;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堂中离不开古典诗词教学,但是通过对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课堂进行仔细研究和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初中和高中阶段虽然都进行古典诗词教学,但是教学的侧重点和重难点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只有明确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差异性,才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真正的价值光芒。

一、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进行差异分析的必要性

(一)实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衔接的需要

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古典诗词循序渐进性的熏陶,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古典诗词学习的真谛,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诗词。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把握住古典诗词在初高中教学的差异性,才能够让古典诗词的学习从初中到高中实现完美的衔接。初中阶段的古典诗词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体会诗词的感情、节奏韵律,重点在读读背背,了解诗词内容,而对于品味诗词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等方面则不需要重点掌握。而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则不仅要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还要鉴赏古典诗词的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更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培养审美能力。

(二)提高古典诗词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在初、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重理性而轻意境;诗词分析程度不适宜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差异性,从而在课堂上笼统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程式化地进行古典诗词教学。因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其实效性都大打折扣,达不到原有的教学目标。可见,要提高古典诗词教学的实效性离不开对初高中诗词教学中差异性的探究和理解。

二、导致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学生理解能力不同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当初、高中生学习这样底蕴厚重的知识点时,离不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参与。然而,初高中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生的感知能力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高中生感知能力的深刻。从思维能力上看,初中生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不强;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的思维开始成熟,越来越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总之,对于古典诗词而言,高中生的理解力比初中生的理解力要好,并且高中生对古典诗词问题的分析和探究的程度也要强于初中生。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同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瑰宝。古典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初中生还很难理解和体会古典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因为古典诗词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更易对眼前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或是具有超前理念的新奇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虽然,很多古典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由于缺乏探究古典诗词深层次之美的好奇心加上初中生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比较模糊,因而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并不浓厚。不过,高中时期的学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评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提高了,能够比较客观、全面、主动地分析问题。当高中生们面对古典诗词这样有富有诗意和美感的作品时,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陶醉于古典诗词中那特有的意境之中。可见,初高中学生对于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不同也是不同学段诗词教学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适合理解简单的古典诗词,对于意蕴丰富的诗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古典诗词存在着理解障碍。然而,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理发展水平提高,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个性品质趋于成熟,情绪体验更加深刻,自我评价的能力开始成熟。对于古典诗词的分析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鉴于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教授古典诗词时要考虑到初高中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初高中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差异性表现

(一)初中重在“诵读”,高中重在“理解”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古典诗词教学注重诵读,教师既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搜集名家的朗诵来作为范读的版本,指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也可以自己给学生范读,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含感情,根据诗词内容抑或温柔低沉,抑或嘹亮激昂,带领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的美丽殿堂。相信初中生经过耳濡目染也会激起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细节方面加以指导,教给学生有关诗词的节奏、停顿、音律方面简单地知识,更好地完成诵读教学。

然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典诗词方面的教学则应该是积累性学习向鉴赏性学习的转变,教学重难点侧重于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及情感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词的背景介绍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对高中生读懂并理解诗作有重要意义。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重在解读文本。对于高中诗词课堂而言,对每一首诗词的理解都必须立足于“知人论世”。总之,初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在诵读,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重在理解。因此,初高中教师要把握住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从而实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完美衔接。

(二)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意象、意境分析的程度不同

初中学生也学习有关意象、意境方面的知识,但不需要很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诗歌。只需要对意象意境有个初步地了解即可。例如:杨柳、梅花等意象多代表送别;梧桐、明月为思乡的代名词;丁香、猿猴多为愁怨类诗歌的意象。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了幽清明净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深远绵邈的意境。初中生只需要对一些常见意象、意境熟悉即可,从而进行零散的知识积累。高中教学对于意象的分析则不像初中只重视零散的意象积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系统性地积累。同时,在意象的积累过程中还要注意多重意象的掌握,意象具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

(三)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目的不同

初中阶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希望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提高赏析古典诗词的水平,为今后的诗词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阶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加强诗歌体验,阅读优秀的古典诗词,品味文学语言,感受古典诗词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帮助学生培养古代诗歌的语感,提高思维层次。在古典文学名著的熏陶下积极探索个人价值,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与思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丁治玺.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与现代诗词教学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第7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学生情感 体会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便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第8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说明文;说明方法;对象;语言

一、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科技作品,注意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写作指导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要做到明白清楚。各地中考对阅读说明文都各有要求,笔者查阅了最近几年的中考说明文试题,归纳出说明文阅读一般从以下方面来考查:(1)试题要求学生能够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说明方法,更要能够理解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让学生能够体味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更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由此可见,说明文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

2.说明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发现初中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不够重视,具体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说明文本身的特点,是对事物的性质、状态、事情的进程以及事物之间关系进行介绍,因此,为了准确无误地介绍,说明文语言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老师和学生一般对于这样一类的文体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基本功比赛以及上课比赛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公开课和比赛课是不选择说明文的,因此,老师对于说明文的研究就比较少,课堂教学就没有能够精打细磨,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流程的实践比较粗糙。但是,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不能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就忽视说明文教学,因为说到底我们还要围绕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来认真对待说明文教学。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例如《苏州园林》《奇妙的克隆》等,也有些将说明对象放在文章的开头一段,还有极少数说明对象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有的在文章开头几段揭示什么对象的特征;有的说明对象的特征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说明方法有哪些

阅读说明文,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必须让学生能够找出对所学习的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在学生初学说明文时,要明确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作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中考试卷中,让学生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这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中考试题中往往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只知道说明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选择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来规范化地答题以及了解答题的一些技巧。

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题规范的格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本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打比方”答题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中“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运用打比方的什么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征,使说明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特征,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答题的规范与技巧。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一般考查的题型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

第9篇: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范文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对课文中的生字难字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指导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在阅读中自己将生字难字找出来。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出来的生难字词才准确切实。如果由教师在课堂上主观提出,则可能脱离实际。当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后,指导他们及时阅读课文注释和查阅字典,了解生字难字的读音和意义。若还有不会的,则可再与同学、老师商量讨论。这样印象深刻,易于掌握。

2.关于阅读教学

2.1唤醒自我,主动探究,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真正有效的阅读,只有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意义,达到理解内化的目的。但是,由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阅读的真正主人,只是一味地习惯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琢磨作品的答案,甚至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最终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不应把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而应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归还学生主动阅读的权利,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绪化的“场”,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做阅读的真正主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阅读、探究。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个性就越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2根植文本,多读多悟,迸射学生阅读思维的火花。

注重多读,引导感悟,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离开了文本,一切都将只是浮光掠影,不得要领。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做出个性化的解读。“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植文本,多读多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激起学生阅读思维的火花。

2.3细心倾听,延时评价,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考的核心是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教师不应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而应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诚地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大胆张扬个性,发表见解。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应给予延时性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给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预留更广阔的空间。

3.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归结到整体上,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的兴奋点如果被激活了,那么他们对课文会进行再创造。如果每天都是轻松愉悦地上课,那么学生的灵感和情感便会得到激发。此外,还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4.以学生为主,把学生看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可自主确定。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5.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方法,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6.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作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毫不吝惜地让学生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7.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7.1要宽容。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则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地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