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图书管理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管理解决方案

第1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ETL;OLAP技术;图书借阅分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63-02

图书管理系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统计数据,这些海量信息中蕴涵了对图书管理(如采购、馆藏、咨询等)有指导性的潜在信息。但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只有简单的借阅查询功能,难以从多维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提取,进而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手段。数据仓库集成了当前的业务数据、历史数据和外部数据,基于不同的主题,使用OLAP技术可以为图书管理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采用数据挖掘算法还可以对图书各业务趋势做出预测。因此,本文以数据仓库、OLAP为核心技术,并以时间为基准,通过ETL技术对数据进行增量式迁移,实现了对现有数据库的动态建模,以达到辅助支持图书管理的目的。

一、ETL技术

ETL(Extract,Transform,Load)即数据抽取、转换、清洗、装载的过程,是构建数据仓库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用户从数据源抽取出所需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去。ETL总共分为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四个步骤。

二、数据仓库和OLAP概述

(一)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的)并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建立数据仓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行业高层主管们的决策分析。数据仓库被看作是一种支持结构化和专门的查询、分析报告和决策制定的体系结构。由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应用的出发点不同,数据仓库将独立于业务数据库系统。但是数据仓库又同业务数据库系统息息相关。事实上,数据仓库系统=ETL十数据存储+0LAP+客户端。

(二)OLAP多维模型

OLAP(联机分析处理)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其基本思想是企业决策者能够灵活地操作企业的数据,以多维的形式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来观察企业的状态并了解企业的变化。OLAP的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多维环境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OLAP提供了对数据的多维分析方法,包括切片、切块、旋转、上钻、下钻等分析动作。

三、系统设计

通过综合考虑事务处理系统的数据环境和本系统的需求,设计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图书借阅分析系统体系结构。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图及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一)数据仓库模型设计

数据仓库和OLAP 工具是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该模型将数据看成数据立方体(Data Cube)的形式。图书借阅分析系统原始数据库主要信息有借还交易记录、客户信息、部门、地点、时间。因此,本文基于以上信息对数据仓库进行了建模型,所用多维数据集采用雪花型模式。考虑图书统计数据很大,为了提高分析效率,本文采取了两个策略:

1.将交易记录分为了两个事实表:借记录表和还记录表,并将两个表合并生成新的视图。这样分析可以根据需求而选择不同表。

2.采用“基于Apriori算法和OLAP的关联规则挖掘模型设计”所提方法对数据仓库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效率,并为以后的数据挖掘处理做好准备。在SQL Server 2005数据转化服务(DTS)中通过VB script语句完成此项转化,语句如下:

Function Main()

DTS Destination(“次数”)=1

Main=DTS TransformStat_OK

End Function

所设计数据仓库如图2所示:

(二)ETL实现策略

ETL策略是关于工作的总计划,处理诸如如何提取数据以及如何处理数据中的错误之类的问题。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不同的数据格式、坏数据、不兼容的源系统、源系统的改变和提取与加载的窗口等,ETL策略需要定义这类问题的标准来为ETL过程提供依据。

考虑数据仓库设计需求,本系统ETL主要策略有两条(对于数据清洗、存储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1.根据交易记录的统计字段,在数据迁移过程中,将数据分为借图书事物数据和还图书事物数据,并分别存储。

2.以时间为基准,实现系统定时、增量式迁移数据。这将大大提高系统数据处理效率。本系统中选用Microsoft的DTS作为ETL工具,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四、系统实施

(一)系统实现

Microsoft提供了一系列提取、分析、总结数据的工具,从而使联机分析成为可能,并将OLAP(联机分析处理)功能集成到Microsoft SQL Server中,提供可扩展的基于COM的OLAP接口。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建立数据仓库、定义数据迁移的定时处理、OLAP模块的定时更新,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数据迁移模块及OLAP联机分析处理模块。

(二)分析结果展示

本系统在某高校图书管运行,效果理想。图4为图书馆2007、2008年(学生类型―学院)借阅情况分析图。该图蕴涵信息有:

1.“计算机”和“经贸”学院的学生借书次数明显多于其他系,说明可以考虑分不同区域存放和这两个学院有关的图书,以增加安全性,避免借阅人员拥挤。

2.研究生借阅图书次数低于本科生,但考虑研究生总人数,说明研究生学习更为积极。

3.全校所有专科生借阅次数几乎没有,而专科生总人数巨大,说明该校专科生学习情况极为不好。学校应加强补救措施。

五、结语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数据仓库、OLAP、ETL技术的实现图书借阅数据再次管理的解决方案。本系统运用数据仓库、OLAP技术,在原由图书管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且利用ETL技术使整个系统实现了智能增量更新,有效的达到了对图书借阅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及对图书管理工作支持的目的。当然,该方案缺乏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而在分析系统中,正是需要更为科学和强大的决策支持技术,如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来满足特定的需求,数据仓库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也是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Second Edition [M].China Machine Press,2007.

第2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2-03

图书馆发展正在经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人工化向信息化、由“文献收藏查阅中心”向“信息传递创新中心”的过渡。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存在物理空间的局限性、操作的手工性、服务的单一性等不足,这已成为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新时期信息化的高速推进使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宽度、传播深度、传输量、可获得性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电子资源得到了广泛青睐,为图书馆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改革源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引进全文检索系统、Information Agent以及SFX等先进的电子资源管理技术,建立万方、维普、CNKI等超大型的中文文献数据库,为我国高等教育及科研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智能化、数字化的新时代,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

目前国内对信息化的定义尚不统一,对图书馆信息化也没有明确定义,本文在总结以往学者对信息化及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理解后,认为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图书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这种信息化代表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充分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各种文献资源被充分挖掘利用,图书馆的管理、资源储藏及服务趋于合理化状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资源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的本质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的延伸,是各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将许多复杂的图书馆资源、信息转变为数字0和1,再把这些数字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大规模地从模拟形式转换为数字形式进而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的基本过程。这种数字化可以有效处理和存储各种空间、时间的信息资源,可以跨区域、全方位地面向对象的网络搜索和传播,是超大规模、分布式、可以实现各种数据资源无缝连接和智能检索的虚拟化世界。

2.信息管理集成化。图书馆信息化要求对图书馆各种资源、各种功能进行整合,使其以最为合理的结构来提供服务,产生集成效应。邹玉华认为高校图书馆集成化是以馆藏资源数据库为核心,实现文献访问、录入、典藏、流通、检索、文献信息加工等综合功能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对读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集成化并不是单一的系统,它是由多个分系统如文献检索系统、文献编目系统、文献采访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文献咨询系统、馆务管理系统、系统维护系统等组成的综合模块。高校图书馆的集成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整体性,实现资源的集成、共享,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3.信息操作电脑化。图书馆信息化要求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流程基本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操作电脑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信息录入电脑化和信息检索的电脑化。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众多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这些资源都要经过数字编码来进行输入,经过译码进行输出,整个这一过程离不开电脑的使用。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网络,信息的检索、传递过程也离不开电脑的使用。此外,在众多集成管理系统的作用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也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馆员的基本信息、图书馆每天的借阅种类和数目以及对读者的管理等都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迅速查找和完成。

4.信息覆盖社会化。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将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它将通过有限访问权(部分文献信息是付费的)来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实现资源供给和接受群体的多样化。其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以及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信息共建,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以及各文献储存单位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对比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凭着信息科技革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在图书馆建设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经验,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加以借鉴、创新、改进。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信息化建设理论。图书馆信息化起源于美国,早在1995年,美国琼斯交互有线电视公司就展示了通过同轴有线电视电缆高速传输数字化图像、声音和文字信息的“全球电子图书馆”,该方案是汇总全球各地大型图书馆的数字化收藏,借助因特网逐步为各地小型图书馆以至家庭提供共享的信息。我国高校图书馆于1998年开始信息化建设,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理论准备不完善的情况下仓促开始的,建设概念、基本模式、建设框架、发展方向等几乎是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做法,这直接造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在发展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与国际协议不相容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现在国际上与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有关的行业标准和协议大致有39个,国内一般只支持其中的4个,即Z39.50,TCP/IP,IS02709,IS010160/10161。

2.图书馆联盟化。在信息化的作用下,馆际共建成为高校图书馆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渠道之一。美国的高校图书馆于1967年发起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服务范围已经涵盖了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万所高校,在全球的图书馆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图书馆联盟起步晚,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形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DLA(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等全国性的图书馆联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不仅略显稚嫩,资金、资源匮乏,缺乏统一的规划,人才短缺,基础理论研究滞后,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范围狭小,服务目的也相对单一。此外,在管理模式上,国外的图书馆联盟一般是自身管理型联盟,而我国基本上政府主导,联盟的职能、建设等易受政治因素影响;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国外大型的图书馆联盟采用理事会管理模式,理事会、全球委员会、地区委员会是其三大管理机构,而我国多数仍采用中心馆制,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联盟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馆,国家图书馆主导和管理着该联盟的发展。

3.资金投入。英、美等国高校图书馆每年建设投入几乎都占到学校年度经费支出的10%,这些投入中超过半数都被用来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年均建设费用相对较低。美国排名前111名的大学,其图书馆在1998年的年度平均购书费用就达到550万美元,而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2010年的平均购书费用不到500万人民币。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对纸质文献的采购,每年花在纸质文献购买上的经费远大于对电子文献的购买经费。有关调查显示,中国456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费总额约为6.73亿元,馆均约为148万元,仅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32%。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加紧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小而全,大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突出。各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电子书刊一般只在内网使用,校外读者、利用外网的本校读者基本没有使用这类资源的权限。另外,各高校的学术地位不同,获得的资金支持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如调查显示的我国高校电子文献购置费排在前五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约1568万元;清华大学图书馆,约1311万元;浙江大学图书馆,约1135万元;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约1106万元;复旦大学图书馆,约1098万元。

三、结论与建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卷帙浩繁,但绝大多数是非数字化的,对这些资源的保存、传承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在因特网的数十亿网络站点中,中文站点仅占十万分之一;所有网页的编辑语言使用中,中文网页还不到5%。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宝库、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之一,必须开启新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依托,坚持适度原则,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速图书馆信息化进程,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中枢地位,引领中华文化的发展进入更高的层次。新时期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图书管理信息化、图书资源信息化、图书服务信息化三个角度展开。

1.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各种图书管理集成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图书管理工作,如全文检索系统、Information Agent和SFX系统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中相对成熟的部分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有效管理。但是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图书管理系统多是借鉴国外技术或者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因此,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理论的研究,坚持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图书的录入、编目、查阅、检索、传递、反馈等相关系统的集成化建设;探索虚拟服务器的使用条件,推动虚拟化进程,进而减少经费开支;加速电脑操作的普及,减员增效,提升管理效率。

2.图书资源信息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文献资源数字化,另一方面是数字化资源的版权保护。

文献资源数字化是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核心。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不仅要注意各类数据库及其数据的整合,还应该根据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科研需要,建立起专业化的数字资源库。各高校在加强自身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应该注重强化各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与交流,统一规划,推动图书馆联盟功能的不断完善,进而促进图书馆资源真正实现自建自用到共建共享的转化。在版权保护方面,首先在立法方面要参考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尚有争议的版权问题应该结合我国的历史传承、新时期科技文化发展需要、文献的具体特点等综合考虑。其次要在技术方面妥善解决好电子信息的版权问题。目前,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ata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体系。DRM是对数字作品进行版权保护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允许网络数字内容的提供者控制浏览、阅读其数字内容的访问权限。通过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内容提供者(著作权人)就可以有效防止非法复制及使用,减少被侵权的风险。

3.图书服务信息化建设。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与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新时期,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观、阅读偏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不断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与读者互动;在服务过程中重视读者的主体性、个性化,挖掘读者价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应该注重对馆员以及读者的信息化培训,熟悉图书馆服务信息化的基本流程,从而促进服务效率的全面提升,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盛玲玉,潘淑春.国内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5):28-31.

[2]萨蕾,梁惠玮,尹铭莉.国内外大型图书馆联盟建设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78-84.

[3]宫占凤.美国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2):6-10.

[4]王美君.浅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理论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146-148.

[5]王琛琛,李红艳.浅析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版权保护问题[J].新闻界,2009,(1):35-37.

[6]陈默,张媛媛.浅谈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报业,2012,2(下):219-220.

[7]邹玉华.高校图书馆集成化管理势在必行[J].Journal of Jilin Commercial College,2002,(4):69-70.

第3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RFID;智慧图书馆;自助借还书机

1.研究背景

图书馆是图书管理需求最为集中的应用场所,据调研分析,目前全国共有1万多家图书馆,且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从纯手工管理方式过渡到了采用条形码识别、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虽然采用了许多现代化技术,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图书馆的管理及工作人员。例如,图书的自助借还、图书的快速盘点、查找、乱架图书的整理等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阻碍了图书馆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1 RFID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并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其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1.2 研究内容

1.2.1标签转换系统的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标签转换系统将RFID唯一识别号与图书唯一编码实施绑定,将RFID技术与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挂接,实现对图书、读者详细信息的访问,从而将RFID技术集成到现有图书馆馆系统当中。

1.2.2自助借还书机的应用

自助借还书机是一种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扫描,识别和借还处理的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进行流通资料的借还操作,方便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流通资料进行借还处理。

1.3 智慧图书馆的优势

目前,RFID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和普及,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技术,因此,其优势如下:

(1)无需接触识别,读写距离远。

(2)信息储存量大,读写速度快。

(3)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多个标签同时读取。

(4)标签大多为无源设计,并且可反复擦写。

(5)读写设备一次性投入,后期运营简单,维护成本低。

1.4 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使用RFID技术来管理的图书馆并不多。但凭借着上述的五项优势,这种智慧型图书馆必然是未来图书馆的主流趋势。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专业为图书馆开发RFID管理系统的公司屈指可数,并且由于其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原因,其设备成本极高。因此,研究和普及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2.RFID技术分析

2.1 RFID技术的系统构成

RFID技术的系统通常由射频标签、读写器、天线已经计算机系统组成。

2.1.1射频标签

射频标签由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组成,标签芯片用于存储物品所包含的信息。标签天线和阅读器进行无线通信,把标签芯片内的数据经阅读器天线传送给读写器处理。

2.1.2读写器

读写器可以通过其天线以非接触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射频标签内的信息,并可以对其进行改写并保存在芯片中,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通常读写器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读写器通常还分为固定式读写器和移动式读写器。

2.1.3天线

天线是在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发射电磁波,给射频标签提供微量能量,并负责接收来自射频标签发出的射频信号的设备。

2.2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天线在一定范围的磁场内发出特殊射频信号,若此时射频信号被无源射频标签接收到,射频标签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微量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送至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相关处理。

3.总体设计

3.1系统设计实施目标

通过系统的需求调研,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图书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电子标签转换。

(2)实现图书自助借还。

(3)实现图书快速盘点。

(4)实现图书快速查找。

(5)实现错架图书快速整理。

(6)实现RFID安全门禁。

(7)实现与现有系统无缝链接。

UHF频段RFID技术的图书馆图书管理解决方案及相关的RFID设备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基于应用需求提出的7个问题,在初步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后续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总体设计

运用RFID技术设计系统模块包括:读者自助借阅系统馆员、工作站读取器、便携式馆藏点检器、智能流通标签转换连接工作站、读者自助还书系统、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应用服务器及校园借阅信息提示器。

整个图书馆RFID智能馆藏系统应用软件包括: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办证系统、RFID馆员工作站系统设备、自助借还书系统、24小时自助归还书机系统设备、馆藏清点系统设备、安全门系统设备、智能导航检索系统等。

4.自助借还书机系统介绍

4.1射频标签

射频标签即电子标签,用来存储用户信息,并在可识别的范围内将信息通过天线发射给读写器以便识别。无源电子标签,利用波束供电技术将射频场中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源为卡内电路供电。

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存储着需要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通常被放置在需要识别的物品的表面,它所存储的信息通常可被射频读写器通过非接触读/写获取, 每个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ID),无法修改、无法仿造,这样提供了安全性。

电子标签不一定要在读头的光学可视范围之内,标签的载码体具有穿透大多数非金属材料的能力(假设频率合适的话)。因此,电子标签可以嵌入载体、容器乃至生产工具或劳保用品中,而且,这些容器和产品可以密封在外包装中,密封和包装不会对数据采集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从逻辑上来说,一个电子标签被分为四个存贮体,每个存储体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字(2 个字节)组成。

4.2射频读写器

射频读写器的基本任务是启动电子标签与其进行数据交换来实现非接触的无线通信,也就是识别出每一张在其识别范围之内的标签,并把数据经过调制送到处理器进行处理。

射频读写器是可以利用射频技术读/写射频识别标签信息的设备。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4.3网络系统

在射频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由基于ARM的开发板和WIFI模块与便携式路由器,PC间进行通信传输。

4.4天线

天线是在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发射电磁波,给射频标签提供微量能量,并负责接收来自射频标签发出的射频信号的设备。

5.自助借还书机系统实现

经过对上述RFID子系统的开发及整合以及自助借还书机的外壳设计、制作,最后将RFID设备整合入自助借还书机外壳及调试,自助借还书机系统基本完成。

6.总结

尽管RFID技术已经渐渐开始普及,并且已经应用在例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门禁系统,车辆的自动识别和防盗,生产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等各个领域。但是,RFID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标准不统一、有一定概率的误读、技术瓶颈以及工人失业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国际标准组织、各国政府、制造商等的努力下,正逐步得到解决。可以说基于RFID的智慧型图书馆必然是将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基于RFID自助借还书机系统已初现雏形。而小组当前的任务则是继续开发及完善自助借还书机的相关配套软件。

【参考文献】

[1]王颖.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2).

[2]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07).

[3]陈冲,徐志,何明华.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4]周永明.一种改进的查询树射频识别防冲突新算法[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第4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RFID,网络,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2010年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正式竣工,标志着长沙市拥有了一个集教学、实训于一体的专业职业教育基地。项目教育教学用地1103亩,规划在校生规模2.8万人,总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信息技术学校、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长沙市美术学校、原长沙铁路职业中专学校、原长沙商业职业技术学校、长沙市汽车工业学校等8所院校入驻基地办学。

将8所院校相关专业进行整合,整合划分为相对独立的6个校区,基地内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型的图书馆、游泳馆、体育馆等均实行资源共享。基地图书馆设计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5层。经长沙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基地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由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负责,上级领导反复强调基地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要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因此,职教基地图书馆需要构建一个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以满足整个园区读者和师生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需求。

1、主要研发内容:本系统包括:运用RFID设计和建立的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智能查找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和安全门检测系统,并基于网络将这些系统进行有效和快捷地交互和联动作用。

(1)研发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实现智能化识别:读者将要借或还的书籍全部放在自助借还机读写 器可识别区域内,读写器自动扫描图书里的RFID 标签,一次性读取多本RFID 图书标签的信息。

降低使用成本:将非接触芯片嵌入到低成本的介质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解决方案的需要,应用这一先进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设备的投资和维护费用以及硬件磨损的成本。构建人性化界面:读者在自助借还书机的触摸屏上独立完成借还书过程,操作界面提示读者按步骤进行,并且有详细的注意事项说明,借还书过程简单快捷。

提高设备灵活性:自助借还书机高度能由读者通过按钮进行调节,以方便师生或其它人群使用;还书箱箱内底板可随书的重量自动调整其上下位置,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系统安装和调试非常简单,后期的使用和运营维护也十分便捷,查找、识别图书档案速度很快。

确保系统安全性:按照TCP/IP 联网协议,通过SIP II 标准协议接口与图书馆终端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确保系统安全。

(2)研发系统的总结构。系统总结构:RFID图书馆系统由硬件、计算机集成设备、软件组成。通过网络连接或者数据拷贝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终端软件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的连接遵守图书馆业内相关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协议。系统拓扑结构图如下:

(3)研发系统的软件结构。软件构成: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定制研发软件两个部分,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中间件和文字识别OCR软件。

(4)研发系统的硬件件结构。计算机主机网络设备: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需要部署在服务器,本系统需要服务器用于系统运行。对于在书库内的RFID标签数据回传利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监控设备:为对进入图书馆人员进行图像监控,本系统采用红外半球网络摄像机设备进行安全监控,网络摄像机布设在天花板顶部,通过有线网络回传中心控制室。RFID图书管理系统包括: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智能查找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安全门检测系统。RFID相关设备:系统中针对RFID标签,有图书RFID标签、架标、层标等多种类型,同时需要标签打印设备。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1.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目前较为流行的MIS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2.原型法。原型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不少应用。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构造出一个实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协商,反复修改原型直至用户满意。

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2)技术路线。第1步进行商业建模及系统调研 ;第2步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第3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4步进行系统实现;第5步进行系统测试;第6步进行最后系统部署汇集成文档。

(3)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系统为C/S模式采用Java技术架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SQL,分为服务器、客户端子系统和RFID设备,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与RFID设备相联的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

第5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机读目录;创建;图书馆

机读目录(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缩写为MARC),即机器可读目录。机读目录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它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格式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的目录形式。目前,机读目录格式是图书管理的通讯格式标准,更是图书馆或出版商之间作目录信息交换重要的工具。它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纸质卡片式目录,加快了图书馆的自动化进程,大大提高了馆际互借的可行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机读目录格式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研制。亨丽埃特・阿夫拉姆(Henriette Davidson Avram)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图书馆机读编目格式的电脑程序员和系统工程师,被称为机读编目格式之母。现在世界各国陆续进行的本国机读目录系统的开发和研制,都是在阿夫拉姆开发的机读目录格式的基础上进行的。197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机读目录格式作为国际标准正式颁布,即现在所说的USMARC格式,或称LCMARC,现在已改名为MARC21。亨丽埃特・阿夫拉姆的工作永远地改变了图书馆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信息检索和图书地理馆藏之间的关系,使搜索数千英里之外的馆藏成为了可能。她的编码传输和数据组织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亨丽埃特・阿夫拉姆也因此成为图书馆界迈向信息科学的关键人物。

1919年10月7日阿夫拉姆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1952年在华盛顿大学学习数学,同时进入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靠着最初的IBM701系列的计算机和自己的努力,阿夫拉姆成为了数量极少的第一批电脑程序员之一。60年代初期,阿夫拉姆最初是和美国研究局合作,后来为Datatrol软件公司工作,主要是做系统分析和编程。就是在Datatrol公司,使她第一次对图书馆有了专业经验。当要求设计一个计算机科学图书馆的项目时,她为了了解图书馆学的专业术语,阅读了许多图书馆学的教科书。她还专门聘请了一名图书馆员,以协助她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正是通过这个项目,她被引介到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卡片服务部。阿夫拉姆与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之父――Frederick Kilgour进行磋商,对OCLC的书目信息计算机化做最初的尝试工作。1965年3月,阿夫拉姆最终受雇成为信息系统专家办公室的系统分析员。

阿夫拉姆被美国图书馆学会评选为最有贡献的图书馆员,而她把这归功于国会图书馆――在这个没有围墙的的学校中所学习到的一切。阿夫拉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入了图书馆的世界,解决着图书馆中的各种问题。阿夫拉姆在国会图书馆的第一个任务是分析如何用计算机处理编目数据。凭借在国家安全局时受到的训练,她认识到在提出用计算机解决方案之前,要彻底理解主题是首要条件,她和两名图书馆员一起仔细检查每一条书目记录得到了很多的信息。她的任务极其艰难,要在数百种语言组成的数百万条目录中浏览,为每一条目录记录编制单独的数学算法。通过学习美国图书馆协会著录规则和国会图书馆的排片规则,尽可能了解书目控制的方方面面,在彻底分析了书目记录的每个部分后,阿夫拉姆将之编译为一套字段,具有名称(标签,也就是3位数字)、处理方式(指示符)及部分(子字段),由此,机读目录格式诞生了。有了机读目录,得以把卡片目录转换为计算机目录,使千里之外联网查询目录成为可能。1969年3月起领导MARC发行部,并开始回溯转换试验项目─机读目录格式的回溯转换工作至今仍未完成,是她职业生涯中“唯一失望的经验”。1969年她参加了由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主办的国际编目专家会议,并成为开发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专著)的成员。阿夫拉姆后来成为国会图书馆机读目录发展办公室主任,继续领导着开发和研制机读目录项目,同时负责国会图书馆的自动化方面的工作。1976年成为网络发展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协调图书馆网络和制定书目资源的国家和国际标准,之后成为国会图书馆网络咨询委员会的主席。为使机读目录格式得到广泛采用,阿夫拉姆致力于使之成为统一标准。先是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一起,使机读目录格式在1971年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在1973年机读目录格式成为了国际标准(ISO2709)。为了统一各国机读目录格式,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当时任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内容标识符工作组主席的她,在1977年主持ISBD开发MARC格式的国际版UNIMARC。国际图联于1994年出版了《UNIMARC 手册》(第2版),以实现不同文种、不同载体的文献机器目录格式的一体化,为不同国家书目机构之间机读目录的交换创造了条件。由于她的努力,“MARC现在成为全球图书馆自动化与书目交流的基础”, 尽管她从未打算做一名图书馆员,却成了“图书馆自动化和书目控制方面的杰出人物”。到1980年,她领导七百人的团队从事着国会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工作。作为信息处理系统、网络自动化项目第一主任的她负责网络自动化工作、书目产品和服务。当阿夫拉姆任馆长助理三年后,她的工作人员增加了一倍。接下来的六年里,她主要从事编目、收购、拓展海外业务以及网络和自动化的发展等工作。1992年,她以国会图书馆负责信息处理事务的副馆长身份退休。

2006年4月22日,她因癌症在迈阿密的医院去世,享年86年。她曾经说过“我想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作为为这个世界做出过贡献,为他人服务的人而被人们所铭记”。她的充沛精力、高超的外交能力和作为机读目录格式之母对书目控制自动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足以让她达成心愿。

按照美国图书馆界惯例,只有拥有图书馆学位的人才是图书馆员,其他专业人员只能是准图书馆员。阿夫拉姆作为一名计算机编程专家,197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她第一个奖项“玛格利特・曼分类编目奖”(Margaret Mann Citation in 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时,后来,她多次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大学和各种机构颁发的奖项。1974年作为杰出妇女代表获得联邦妇女奖(Federal Women's Award)。1986年台湾还给她授奖(Appreciation Award from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of Taipei, Taiwan)。199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更是授予她终身荣誉会员资格。虽然她已经取得了这么多成就,可是她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满意,她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阿夫拉姆逝世后,美国图书馆协会纪念文章标题是“MARC的创造者Henriette Avram”,《华盛顿邮报》纪念文章的标题是“改革图书馆”(Henriette D. Avram; Transformed Libraries, April 28, 2006),《纽约时报》纪念文章的题目是“现代化图书馆者”(Henriette D. Avram, Modernizer of Libraries, Dies at 86, May 3, 2006)。

【参考文献】

第6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2014年7月24日~25日,第四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工作交流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作为工作交流会的主办方,我刊特开设专题收录会议综述、主题报告,展示交流会成果,借助杂志及网站(http:///)平台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四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工作交流会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主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等作主题报告,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诗海对交流会工作报告进行点评。北京、上海、天津、太原、南京、广州、成都、南昌、石家庄、呼和浩特、郑州、长春、兰州、武汉、福州、杭州、深圳、青岛、宁波、厦门等60多多个城市的300余名教育装备部门及学校代表应邀参会,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到会交流,德州仪器、北京中庆、上海顺途、北京鸿合等教育装备企业积极参与。

本届工作交流会共收到有效论文218篇,评选出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万《且行且思考―南昌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等优秀论文70篇;共收到教育装备视频交流案例64个,分组提名推荐案例28个,评选出《北京市东城区教育装备工作风采》等优秀案例7个。2天的会期共进行了3场大会主报告和2场分会场报告,主题报告共计35份,其中装备工作报告25份、企业产品报告10份。与会人员围绕主题“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聚焦“教育装备专业发展与宏观治理”“区域教育装备改革与发展”“功能教室规划建设”“教育装备采购实施”“教育装备管理绩效”“教育装备与学习环境构建”等热点问题,在教育装备的多个领域、多个层面与多个环节展开了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的交流与研讨。

一、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与宏观治理

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社会和教育自身对教育装备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教育装备工作自身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教育装备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的时代命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装备在理论上的突破、业务上的提升、人才上的积累以及贡献上的增加,使得专业化发展态势初显,不断促进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装备近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乔玉全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破题,同与会者分享了深化课程改革与教育装备工作的设想与思路。乔玉全认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成为重要内容。他强调,推动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走向融合必须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提升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在认识和工作上协同发力。在认识上,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充分认识和发挥实验教学育人功能,明确中小学实验教学目录和质量要求,推动实验教学全面普及和提高,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在工作中,要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加强和改进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效益,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应用先进教育技术装备,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建立健全懂教育教学的技术装备管理队伍;大力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进程。

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丁书林归纳了当前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了破解困境的思路和方法,介绍了该市推进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的情况。丁书林指出,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困境,即政策之困、理论之困、实践之困、人才之困,其表现为行政支持不力、工作体系不畅、理论研究不够、人才队伍匮乏。针对这些问题,他从五方面介绍了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破解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困境的思考与探索:第一,转变思想,营造专业化发展氛围;第二,强化研究,建造专业化发展基础;第三,建设平台,创造专业化发展空间;第四,提升队伍,塑造专业化发展核心;第五,争取政策,构造专业化发展保障。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后有为阐释了他对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的理解,介绍了南京市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做法。后有为从利伯曼专业标准出发,提出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的三个基本观点:教育装备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装备有自己独立的内涵与体系,教育装备应与其他体系协同发展。他认为教育装备的专业内涵包括建设、配备、管理三个方面。在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方面,强调装备部门需弄清自身职责与专业分工,通过率先装备与提升自己,推动装备工作的专业化,只有装备部门率先实现信息化,才有能力与资格去推动教育的信息化。

二、区域教育装备改革与发展

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文化、教育情况也有差异,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区域教育生态。教育装备作为区域教育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带有本区域教育的基本属性,也参与区域教育的动态发展,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与服务。针对教育装备如何服务区域教育发展,区域教育装备如何转型、升级、提高绩效等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太原市教育装备中心坚持“强管理、重应用、促均衡、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新推动工作,重视多支队伍建设,使教育装备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中心主任许原芝从“加大资金投入,建好教育平台”“加强实验教学,完善装备体系”“掌握时代脉搏,开展读书活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路”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太原市教育装备的改革与发展情况。

为了让“佛山教育”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成功构建创新型学习环境,佛山市教育装备部门不仅编印了《佛山市教育装备建设指南(试行)》,还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统筹各学段,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负责人区建峰指出,该市将教育装备创新的突破口放在现有基础学科(数学、科学技术等)的跨学科创新实验探索方面,同时以综合实践等课程作为补充,将STEM理念融入实验室、活动室等功能室的建设中。区建峰还介绍了该市正在积极开展的教育装备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该研究以构建学习者能力发展为核心,依托科学技术,以仪器装备为载体,开展装备综合应用,旨在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校产基建管理站党支部书记蒋荇认为,运维服务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部分,是对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对于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该站通过对多媒体设备、厨房设备、空调设备的专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不重视设备的清洗、维护以及保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而服务外包又面临维修企业的资质、维修人员能力水平、维修人员的诚信等诸多难以把控的问题,严重困扰学校领导和总务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尝试建设区域运维服务保障体系,统一集中管理,推进运维服务的社会化、信息化、节约化,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对全区学校的多媒体、空调、厨房实施全面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针对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问题,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电教馆馆长曾乾炳认为,在信息化和“新课改”的双重背景下,急需提升的绝不仅仅是教师的ICT能力,而应该是TPACK能力(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曾乾炳指出,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应用,而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能力问题是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设备能否高效应用的瓶颈性问题。

三、教育装备采购实施

采购是教育装备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多位来自教育装备采购一线的工作者汇报了他们的政策理解、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

青岛平度市教体局装备中心主任朱风彬对县域教育装备政府采购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他指出,县域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任务最重、问题最多、竞争最激烈,采购人、领导、政府采购管理和监督部门、专家都可能“绑架”项目,教育装备市场招标被废标的多、项目被搁浅的多、人员被调整的多,科室人员从业安全、分管事业发展安全、执业过程操作安全值得关注。有鉴于此,他认为装备采购核心导向应该是“规范采购,保证质量”,采购工作专业化发展要重视人员专业化、预算科学化、招标精细化、采购规范化,采购人员岗位履职要有大局意识、产品定型要有品牌意识、投资核算要有市场意识、标准确立要有公平意识、招标投标要有安全意识、项目建设要有精品意识。在教育装备采购实践中,平度市强化装备专业技术和采购专业技能两大支撑,抓好立项、招标文件编制、招标与投标、履约验收四个采购环节。具体做法是:立项前掌握学校的实际需要、掌握装备项目的主流产品、把握市场价格;经过充分论证后,遵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招标文件,明确核心质量标准,把握变数和定数;在招标与投标中,建立专家库,动态抽聘项目专家,严格把控质量,建立招标预警机制,争取管理和监督部门能及时参与监察,共同做好招标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履约验收中,合同文本的内容、要求保持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高度一致,加强施工过程和隐蔽工程的监管,成立以采购人、合同履约管理成员、外聘技术专家为主要成员的验收小组,分层实施验收。为了确保采购工作的长远成效,平度市出台了《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技术装备采购工作的意见》,逐步建立了采购标准和采购流程,完善专家库、厂(商)家资料库、政策法规库和档案库建设。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招标科科长杨峰结合岗位工作,详细论述了政府采购中如何成为合格的采购人。他指出采购人要与供应商、机构、评审专家处理好合作与制约的关系,采购中要明确技术标准、做好招标文件、熟悉政采法令、依法履行职责。他强调,做好采购人是个技术活,基线在于恪守法律,关键在于实践历练。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技术科科长宋涛基于合作型博弈理论提出了合同履约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宋涛从博弈的五大要素展开论述,即博弈的参与者、博弈的信息、博弈的规则、博弈的顺序、博弈的收益。具体来说就是:在时间上要抓住履约节点,包括合同签署、项目实施、工程验收等关键时机;针对博弈中的商务资质、产品信息、交付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采取阅读各种文件报告、善用样品、质量检测、征求团队意见等方法来改变;完善规则与流程,实施形成性评价,重视中间环节,科学界定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尺度;不断自我提升,提高专业素养。

对于提高教育技术装备采购工作的有效性,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技术装备科科长卢红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做法。卢红旭认为,采购工作的有效性包括需求方案可行性、采购工作可靠性和项目实施绩效性,提高采购工作的有效性应该从需求方案、采购流程、项目跟踪三个方面着手。杭州的做法是坚持把有效性放在首位,以专项培训提高需求方案可行性、多层把关提高采购工作可靠性、项目跟踪提高项目实施绩效性,建立技术审核制、用户代表库,实行电子化评标,注重采购文件编制的科学性、采购过程的程序性、采购信息的公开性、采购工作的廉洁性、采购项目的绩效性,落实项目实施流程制度和教育技术中心监督验收制度。

成都市双流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副站长周根源认为,教育装备必须规范采购流程、完善采购档案,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育装备的质量。规范的采购流程保证了教育技术的质量,科学的档案管理再现了采购工作的真实过程,两者结合推进了教育装备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功能教室规划建设

功能教室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功能教室的功能发挥离不开教育装备设施的保障和促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功能教室需要升级换代,新的功能教室又在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规划、建设功能教室,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在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创新”的教学理念。数学能不能也像理化生一样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其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呢?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余青松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积极投身数学探究实验室建设,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余青松介绍了广州市开展数学探究实验室建设的情况,已有12所学校参加了实验研究,建成了一个配备图形计算器的数学探究实验室。下一步,广州市将继续推进数学探究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完善数学教学模型配套,并将联合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与学校骨干教师协同研究,提出数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指导性意见。

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是当前教育装备的一大热点。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市场部主管蔡可介绍了该厂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方案。该方案强调学校心理辅导室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面向教师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指导与服务等工作,具体包括关注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开发学生潜能、辅导或及时转介、开展学校教职员工培训、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等。心理辅导室的整体设计综合考虑了环境要求(选址、面积、装修装饰等)、功能区划分与设备配置、培训与应用指导。蔡可展示了中小学、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效果图,介绍了认知训练区、放松区、职业测评区、个体辅导区、沙盘游戏区等多个功能区的设备配置。

宁波GQY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文清介绍了该公司的创新实验课程体系及相关设备、软件,指出创新实验课程体系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该体系以知汇云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开发了数字实验室、3D课堂、物联网温室植物培养、潮汐式智能路灯、高效复合水处理等项目,并从整体解决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导师计划、互动式平台五个方面推进实验教学的应用。

五、教育装备与学习环境构建

学习环境的构建与教育装备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教育装备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设计、建设、优化学习环境,而学习环境的功能发挥也正是教育装备效益的反映。正因为这样,各级各类的教育装备主管部门以及各个领域的教育装备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研究学习环境的构建。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理科研究室主任刘强作了题为《学习环境和教育装备变革与发展的新视野》的报告。刘强指出,人类生活环境正在由自然生态系统向数字生态系统变迁,人类社会正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转变,而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一次重大转折、每个转型时期,原有教育理念主导下的教育格局就不能适应变革的需求,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实践以及新的教育机构就会出现;这就需要从更广泛的背景来看教育装备所面临的挑战,即新工业革命的挑战、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必须将教育装备及其功能放在社会大变革、新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加以重新审视;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发生改变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体系。学习环境是指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包括教学空间、空间的布局、技术工具(硬件设备设施、资源)及其扮演的角色、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氛围等要件;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想的教室应该具有开放、平等、舒适和多功能等基本要素。探索新型学习环境的构建,关键是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于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刘强认为,教育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配置、应用、管理与评估有效组织起来的“巨”系统。教育装备的专业化发展,要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建立起包括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制度体系、人才体系、学术体系在内的教育装备专业体系。此外,刘强还介绍了新型学习环境建设标准研究、未来教室的设计研究、教室环境质量测评框架和测评工具的研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进展情况。

本届工作交流会顾问龙树基解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提出了“以创新的信息化及科学玩教具为主体,以信息化手段整合学前教育的学习资源”的观点。龙树基指出,当前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如多媒体、“园园通”、监控系统等大多是管理者的工具,缺少幼儿自主操作的信息化玩具。我们应该努力让幼儿感知和体验信息化环境,以信息化手段整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

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王元中认为,装备标准应与办学特色相适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文件中“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的装备要求已不能或很难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此,该校围绕特色发展,采取校内资源和区域资源的统筹协调的方法来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扩充“规划建议”内涵或增加“学校自选”项目,以满足学校特色建设需要,通过将学校配置与学校教学优势相结合、现代教学技术装备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学校配置与强化传统特色相结合的办法,实现教学技术装备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Dr.Ng Wee Leng介绍了图形计算机融入新加坡高中数学课程的情况。新加坡教育部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图形计算器可以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图形计算器能够为学习者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实验、问题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自200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明确要求全国高中数学课程全面使用图形计算器教学。实践表明,图形计算器有利于学生掌握函数知识的重点,为改进数学教学创造了条件,为师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创造了有利的情境;同时,不能过分夸大图形计算器的作用,不能看到图形计算器的弊端就弃而不用,使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来自台湾的王绪溢博士分享了云端智慧学校和一对一学习的观点和做法。在他看来,智慧教室的目标是易学易教,E化必须覆盖教学的完整流程(包括课堂教学、评量、诊断、补救四个环节的E化)。电子书包应该具备5R功能,即Reading(电子书)、Research(搜寻)、Response(互动反馈)、Report(诊断报告)、Remediation(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伙伴和小老师。王绪溢设计并实施了一对一云端智慧学校建设,其路线是:智慧教室―智慧教师―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智慧学校。

六、教育装备管理绩效

如何提高教育装备管理绩效是一个热点问题。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和学校摸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实用做法。

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设备管理科杨先勇分享了该市利用图书管理平台干预师生阅读行为、提高管理效益的经验。成都市在图书管理中发现全市图书的流通情况无法有效监控、中小学校的图书配置不能有效掌握、师生阅读情况和需求情况无法把握等情况,导致师生借阅情况不理想,于是开发了成都市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共享平台。该平台利用阳光阅读频道、新书推荐、读者排行榜、图书排行榜、阅读分享等板块功能,对师生阅读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利用“读者排行榜”,展示近90天以来的借阅量排名前100位读者,激发师生阅读兴趣;利用数字图书共享管理平台,整合全市1 300余所学校的图书馆,建成拥有藏书3 000多万册的“超级图书馆”,方便师生检索;“借阅排行榜”适时展示教师最喜爱的10本书、学生最喜爱的10本书,引导师生选好书、读好书;利用图书平台统计数据,实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偏好、阅读时间、阅读质量等,分析学生阅读行为,找到学生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把握阅读方向;“管理心得”可以展示全市各中小学图书管理员的心得,促进学校图书管理教师的交流学习,增强对师生阅读的指导能力。通过近两年平台上的宣传和各区(市)县的行政干预,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到了读书带来的好处,提高了全市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多方面效益提升。

成都市成华区双林小学充分发挥学校科技馆装备优势,提高了科技馆的利用绩效,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该校副校长姚劲介绍了“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的学校科技馆建设思路,形成了包括基础体验平台(科学实验室、教室)、专项体验平台(学校生命馆、天文馆、综合馆等)、活动区体验平台(海模室、赛车区、机器人室、学校植物园等)、延伸体验平台(公园、海洋馆、生活区等)的学校科技馆体系,重视与学科课程的对接,挖掘科技馆课程的价值,发挥“一馆多能”,有效管理和科学评价科技馆效益。通过这些措施,该校科技馆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提升了装备的效益,为学生的现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七、工作交流报告点评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诗海对大会交流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本次工作交流会有三大特点,一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二是内容丰富、异彩纷呈,三是上下联动、各具特色,很有意义,很有质量,很受启发。刘诗海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要抓住两个核心,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二是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的核心装备。教育需要新技术,技术要为教育服务;新技术能够推动教育的发展,会给教育插上翅膀;要注意技术的两面性,要加强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技术的使用要讲科学。

第7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6-03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流通部作为面对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窗口部门,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在特定的软、硬件资源条件下,要保证读者服务质量,就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怎样才能很好的服务于读者,如今图书馆界提出了许多种服务方式,我认为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管理制度建设人性化,二是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精细化,三是保持与读者良好沟通常态化。

一、管理制度建设人性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读者服务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为保证读者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读者行为,保证图书馆工作有序、正常运转,如阅览室管理制度、图书借还制度、书库管理制度、读者损毁遗失图书赔偿办法等。通过张贴告示、校园网站平台、新生入馆教育等渠道,将管理制度公开化,读者进入图书馆有章可循,管理人员工作有据可依,同时规范读者进入图书馆的行为。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贯彻、严格执行,避免朝令夕改。

2.管理措词人性化。管理措词上避开“严禁”、“不准”、“罚款”等强硬词汇和命令式语气。如,视频监控探头旁醒目的提示标语:“做文明读者,珍惜学习资源”、“书籍是大家的,让我们共同爱护”;图书馆进出门禁旁的友情提示牌:“馆内书籍外带须办理借阅手续,以免触动警铃”。

3.阅览、自修大流通制。阅览室兼作自修室对学生开放。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室相对紧张,阅览室兼作自修室对学生开放,既使学校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又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书库与阅览室的功能融为一体。读者既可以在馆内随意浏览报刊书籍,也可以通过书目检索计算机查询所需文献,然后到相应书架上取阅,特别是为借书册数已满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阅读便利。

4.读者占位计时制。针对少数读者占座位的情况,采取在有书无人的座位,对后入座的读者发放“计时牌”,读者占座超过半小时,后入座读者即可使用该座位。通过该制度的执行,提高了座位使用率,有效避免了占位纠纷的发生。

二、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精细化

流通部管理人员与读者面对面接触,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读者的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技能水平建设是保证读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

1.加强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建设。以环境卫生、书架整齐、排架准确为工作考核指标,促使工作人员自觉对阅览室进行经常性地巡视和整架,随时把归还图书上架,及时纠正排架错误,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纠正读者的失范行为,维护好环境卫生和阅览秩序,尽最大可能保证优良的阅览环境。

2.从细节处培养馆员良好的服务态度。管理人员应讲求用语文明,避免言行的随意性。管理人员应善于通过诚恳热情的目光、善意的微笑、简明的手势,与读者达成默契,促进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从而较好地获得读者的支持。如,从读者进入阅览室那一刻,管理人员应点头示意,用亲切的目光注视他们;在读者借还书时,管理人员应该轻拿轻放,而不应丢摔;在与读者谈话时,管理人员的目光应注视对方,切忌游离不定或眼睛盯着电脑回答读者的咨询。

3.妥善处理读者违章事件。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读者热情、敏感而冲动,管理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读者违章事件,若处理不当,将会在读者心里留下阴影,因此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妥善处理违章事件的意识。管理人员应耐心倾听违章者的陈述,向违章者明示图书馆的处理办法,说明违章带来的不良影响,让违章者在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整个处理过程应使用商量、婉转的语气,使读者感到亲切,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诚意。谆谆教导让违章者能够自觉地接受处理结果,切忌与读者发生冲突。

4.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技能水平。图书管理员不仅仅是一个借还书登记员、图书整理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情报意识和专业知识、计算机以及网络知识等。通过开展培训教育,提升馆员的业务技能水平,管理人员能够迅速、精准地为读者提供信息,高水平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在值班人员分组上,注重知识互补、专业互补,实现人员最佳组合,打造一支沟通能力强、应变能力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强的管理团队。

三、与读者保持良好沟通常态化

图书日益更新,保证图书资源适应教学需求、学术科研需求、读者兴趣爱好需求,因此应该与读者建立良好沟通,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信息,不断解决读者的需求,以“读者满意”为工作目标,追求卓越服务。

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交流。读者可通过图书馆主页上设置的“读者意见箱”、“馆长信箱”进行留言、投诉,图书馆专人负责读者处理读者留言,解答读者提问、处理读者投诉,努力实现读者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如,有读者提出自习座位不够多,并建议利用宽敞的过道空间设置书桌,后来经过图书馆与学校协商,结合读者的建议研究制定出解决方案,在馆内新增加了220个自习座位,得到了同学们的极大赞许。

2.合理利用图管会及勤工助学岗位。学院学生会设立专门图管会,负责协助维护图书馆日常秩序、纠正读者失范行为以及配合图书馆做好宣传工作等;另外图书馆有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人员,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经过一定培训与实践,与管理人员一起参与阅览室管理。学生之间易于沟通,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如,有读者向图管会提出图书馆文化渲染氛围不够重,图书馆经过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后,在馆内中央大厅设立了大幅文化墙,介绍本院任课教师的著作以及图书馆新增书籍,并定期更新,既促进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了解又增添了些许文化气息。

3.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实践表明,问卷调查是比较直接的一种与读者沟通的方式,如今年4月份我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读者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了45道题,问题涉及图书馆的使用率、图书馆图书品种与适用性、读者个人兴趣等三个大方面,面向金陵学院的学生发放纸质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80份,回收问卷369份,实际有效问卷363份,发放形式为随机抽取在馆阅读的学生征询意见和由图管会同学前往自习教室定时发放。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我馆有两方面工作需加强,一是自我宣传工作有待加强,主要包括图书馆为学生学习生活所提供的便利以及允许借阅书籍数量的限制等管理制度方面;二是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有待加强,特别是课外文学、休闲娱乐方面的图书。我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善。

4.加强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图书馆定期组织人员到各个院、系走访,与教师交流沟通,了解每学期的课程以及授课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参考文献,了解图书馆是否具备教师提供的参考文献,当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文献被借出后,应能为学生推荐适宜的参考文献,以满足教学需求。对需要长期利用特定图书文献的教师,管理人员定期为其办理图书续借手续,主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便。

四、结语

对于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部,在特定的软、硬件资源条件下,应以读者满意为工作追求,在制度建立上贴近读者需求,在日常管理上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素质,保持与读者的良好沟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从而保证读者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学进,朱红兵.高校图书馆读者细节服务及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3):30-32.

[2]张虹.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人性化服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5):23-24.

第8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1.前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日异革新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智能卡技术已被社会的各行各业所接受并应用。其中非接触式智能卡“一卡通”因其技术的先进、使用的便利、保密安全等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政府机关、办公大楼、智能小区、大型企业、商业消费、高速公路收费、校园、医院等,身份识别、停车场管理、门禁、通道控制、考勤、会议签到、人事资料、消费/POS、图书管理、能源控制等是最常用的功能。

一卡通系统以数据库和非接触式卡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辅助手段,将某一范围内的各项基本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通过同一数据库和软件平台方便地操控各种数据、实现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办公自动化,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以大大改善目前在大专院校中,大量人员的证件、档案、食堂售饭等管理都是不关联的,各部门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且工作效率低的状况。通过非接触式IC卡系列管理系统,一张卡就可以完成开门、停车、考勤、就餐、消费、会议签到、借书、用水、用电等公共设施使用等各项活动,使众多院校摆脱繁琐、低效的管理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和学习中去。

2.非接触式IC卡

一卡通系统的认证识别基本载体是非接触式智能卡,其英文全称是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射频卡(感应卡,proximity card),是将具有存储、加密及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和感应线圈封闭于标准PVC卡片中,通过无线电波的数据信号完成对信息的存取、修改读写等并返回读卡器。

本方案采用的是PHILIPS公司的Mifare-1(S50)芯片的卡片,该卡具有32位的全世界唯一序列号,具有严密的逻辑运算和逻辑加密功能,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以及高达8Kbit的存储容量,分为 16个扇区支持多种应用,每个扇区有自己的一组密码,可自定义每个扇区的访问条件,在读写速度、读写安全性、系统的扩展性等方面远优于磁卡、ID卡。

3.一卡通系统概述

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应用工程,它要求产品内核具备统一的数据库及通信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平台,共享一个中心数据库,而非单个功能的组合或几个单独子系统的简单拼凑。一卡通系统的核心意义是各子系统数据库的统一和卡片操作的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办公自动化,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4.一卡通的优势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大力倡导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一卡通。所有子功能系统在一个完善的平台上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共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其具备以下的优势:

系统易维护性高:在中心集中对人员、卡及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系统的管理、维护、用户的使用、卡片处理等只需操作一次即可完成,无需多次转换,极为方便;

系统可扩展性强:系统具备丰富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灵活配置(扩充)不同的子系统,实现多种功能应用;

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各子系统间无缝互连,数据共享,交换快,准确实效;全面检索、实时查询,及时生成统计报表。

系统总体建设目标

和设计原则

1.系统总体建设目标

一卡通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非接触式IC卡技术,为一卡通应用领域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服务。具体目标为:

建立具有扩展性的一卡通平台:建成“企业一卡通”系统的骨干平台,身份认证、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的各个子系统都建在该平台下,以后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卡片功能的增加只需增加子系统,不需再对平台进行扩充。

每个员工一张卡,此卡集门禁、考勤、食堂卡等于一体,代表持卡人的身份,在卡上可自由充值和消费,在企业内做到一卡通用。

各子系统工作站与现场控制点之间采用RS485或TCP/IP通讯方式。

一卡通系统数据库采用同一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平台用SQL2000,楼宇控制或其它系统可通过局域网与其建立通讯连接,并对其数据库进行读、写访问。

各子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对IC卡进行发卡等操作后,在各子系统中均能生效,只需发一次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

2.系统设计原则

本方案的设计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先进可靠、兼容扩充性强的原则进行的。

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当今国际先进且有发展前途并代表主流趋势的技术,由此实现的系统才可以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能不断平滑升级。

先进性:本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本系统采用PHILIPS公司的非接触IC卡(8K内存,可读写IC芯片),它的存储结构允许卡用于多应用系统。多达十六种不同的应用,使管理人员摆脱繁琐的管理方式,同时让使用者感受到它的快捷、便利和轻松。

实用性:一卡通系统应充分理解并分析用户各项管理的模式和特点,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应做到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科技人性化并经济合理、切合实际、运作高效。同时可对特定需要及现场工程等的实际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设计与灵活性的解决方案。

扩展性:我们充分考虑了系统增容的可扩充性:

网络设计均采用总线制,所有设备管理主机均挂在总线上,以后系统增容时,只需直接将管理设备与总线进行连接,不需对线路进行改造。

IC卡系统应用软件能支持10万张卡片的使用,它完全能满足将来人员增长的需要。

非接触IC卡(8K内存,可读写IC芯片)的存储结构允许卡用于多应用系统。

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系统实现校园食堂收费、图书借阅、上机收费、小卖部收费、澡堂收费、体育馆收费、医院收费、俱乐部收费的一卡通综合管理系统,消费时只需出示已充值的IC卡于收费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便可完成消费。消除了以往旧的消费方式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弊端,既加快了操作速度,改善了消费方式,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又有利于智能化管理。网络设计均采用总线制,所有设备管理主机均挂在总线上,以后系统增容时,只需直接将管理设备与总线进行连接,不需对线路进行改造。

安全性:智能卡产品所有终端设备都是带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单片机,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和数据保存的完整性;IC卡采用PHILIPS公司的M1型逻辑加密存储卡,自带32位全世界唯一的序列号,防止复制,卡片可进行三重加密,比磁卡和要求实时联网的ID卡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系统的设计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产品成熟性能稳定,保证系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即便遭遇事故造成中断后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可迅速恢复正常。系统严格控制管理员操作权限,可以采取安装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网络数据库备份等来保证数据库服务器和各工作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系统结构说明

一卡通系统网络由两部分组成:设备控制网和管理信息网。各子系统管理电脑通过RS485或TCP/IP连接和控制硬件设备;一卡通各子系统的管理电脑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访问等基于TCP/IP的局域网络,一卡通中各子系统的硬件设备通过内置TCP/IP接口或TCP/IP转换器就近接入TCP/IP网络与管理电脑连接,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网络中的各子系统管理电脑通过TCP/IP网络管理相应的硬件设备,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访问也基于TCP/IP的Internet网络。

4.软件体系架构

从功能上看,一卡通软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系统管理子系统:完成对整个一卡通的初始设置,操作授权,发卡/换卡,查询各子系统数据和打印报表等。

消费/POS系统:定额和不定额消费系统都能与POS系统相结合使用,保证账户的安全性前提下,能分别按部门、人员、窗口、时间段等来分析和统计消费数据,出财务报表。

控水管理子系统:实现自动供水控制和收费,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采用电子钱包交易,避免管理漏洞及更科学高效。

考勤管理子系统:完成班段设置、排班、请假等登记,考勤结果的按日分析统计、按月分析统计、按年分析统计和导出报表等,还可选择包含工资管理功能。

门禁管理子系统:与门禁机通讯,控制和管理门禁机,可实时监控和查询门禁信息。

控电管理子系统:对每个学生公寓中的插座进行控制,实现“谁用电扣谁卡上的钱” 。

图书管理子系统:读者持卡片办理借书、还书,过期罚金或赔偿金通过卡片扣取,管理员则进行相关的图书入库、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管理。

医疗管理子系统:学生持卡体检、看病、买药等。

系统管理员负责统一发卡、挂失、换卡等操作,整个一卡通系统的各级操作权限以及系统的基本参数设置都在此软件中完成,此软件是一卡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它子系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或随时增加扩展,整个系统以“1+X”的方式形成有机一体,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极强,是名副其实的真正的一卡通。

模块介绍

1. 概述

此系统包括卡片管理、各子系统数据的查询及报表打印和各子系统操作员权限的管理等功能模块,一般在中央管理中心来运行,包括消费管理子系统模块及图书馆管理子系统模块。

消费管理子系统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应用将对该校园师生的就餐和校园餐饮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为数字化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2.消费系统功能描述

IC卡处理

读卡:通过读卡自动快速地调出人员信息,且显示当前卡上余额。

发卡:用户资料建立后即可用该功能发行用户卡,可实现批量发卡和预先充值及设置卡片有效期。

充值:卡片发行后通过充值功能给用户卡写入消费金额。

退款:当有些用户需要办理卡片退款时使用该功能处理。

挂失:当用户丢失卡片时,可通过挂失功能避免用户的损失。

解挂:若用户找回丢失的卡时,可通过解挂功能,使该卡又能正常使用(注:此用户没有进行过销户才能使用此功能)。

补卡:若用户已找寻不到丢失的卡片或使用的卡片损坏时,可通过补卡功能进行补卡。若需将原卡上的金额转存到新卡上时,必须对原卡帐户进行销户。

销户:若用户已不再需要使用卡片时,可通过该功能销户处理。

退卡:若已销户用户找回丢失的卡片,可通过退卡功能退还卡押金。

修改:已发行卡片的卡号、卡类的修改。

修卡:修复因非法操作被设备锁住的卡片。

错扣补款:营业员操作失误扣错款时,可用此功能将多扣的款补充到卡上。

设备管理

设备状态:测试消费机是否正常连接,可扩充电子地图,实时监控设备状态。

数据采集:根据选定的机号采集消费机中的消费数据;高级功能:定时采集,最多可设定每天四个定时采集时间点;实时采集,可设定实时采集数据的笔数和采集速度。

下载名单:当需挂失或解挂用户时,通过该功能将名单下载到消费机高级功能:可选择单张卡片挂失、解挂或者全部刷新挂失、解挂。

设备设置:设置设备的工作模式、通讯速率、同步设备时间、设置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设备参数;高级功能:在五种工作模式下,可设置卡类使用限制、刷卡次数限制、刷卡金额限制、刷卡频率限制、有效工作时间及对应的消费金额。

补助功能

团体管理:批量添加补助人员信息,设置充值金额。

启动充值:开启此模式,自动校验卡片的有效性,完成已设置补助充值。

系统设置

餐类设置:设置早、中、晚餐和夜宵的起止时间。

卡类设置:设置八个卡类的名称、应收押金、管理费率。

营业员管理:本窗口提供增加、修改营业员,以及制作营业员卡、注销营业员卡等功能。

操作员管理:操作员的增加、修改及权限设置。

设备管理:消费机的增加、修改设置。

系统参数:设置设备通讯速率、发卡容量、发卡有效期、最大卡金额、用户名称等。

系统工具

数据备份和恢复:按选定的时间范围将当前数据库的消费数据备份或将备份数据恢复。

删除数据:删除当前数据库的至少3个月以前的数据。

发卡:用户资料建立后即可用该功能发行用户卡,可实现批量发卡和预先充值及设置卡片有效期。

充值:卡片发行后通过充值功能给用户卡写入消费金额。

退款:当有些用户需要办理卡片退款时使用该功能处理。

挂失:当用户丢失卡片时,可通过挂失功能避免用户的损失。

解挂:若用户找回丢失的卡时,可通过解挂功能,使该卡又能正常使用(注:此用户没有进行过销户才能使用此功能)。

补卡:若用户已找寻不到丢失的卡片或使用的卡片损坏时,可通过补卡功能进行补卡。若需将原卡上的金额转存到新卡上时,必须对原卡帐户进行销户。

销户:若用户已不再需要使用卡片时,可通过该功能销户处理。

退卡:若已销户用户找回丢失的卡片,可通过退卡功能退还卡押金。

修改:已发行卡片的卡号、卡类的修改。

修卡:修复因非法操作被设备锁住的卡片。

错扣补款:营业员操作失误扣错款时,可用此功能将多扣的款补充到卡上。

连接数据库:改变数据库的指向或重新连接数据库。

修复数据库:当数据库出现异常情况可尝试用此功能进行修复数据库。

查询报表

资金收支表:查询任意期间的充值、收卡押金等收支类型,现金、转帐等支付方式的明细汇总。

数据采集情况表:查询指定消费机在指定日期范围内的数据采集情况。

消费数据查询统计表:根据消费机、营业员、卡类和姓名统计选定日期内的消费状况。

补助查询统计表:根据操作员、补助团体的名称和姓名,统计选定日期内的补助充值状况。

充值退款查询统计表:统计选定日期内的充值退款状况。

个人对帐单:查询某人任意时期内的充值、消费数据。

第9篇:图书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信息学院, 北京 102249)

摘 要:面向培养实用型、技术型移动应用开发软件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职业能力等几方面探讨如何在移动开发教学中进行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训练,介绍培养学生编程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移动开发;教学改革;编程思维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点教改项目 “Android移动终端开发项目式教学探索”(中石大京教[2014]16号)。

第一作者简介:张建兵,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服务、云计算,zhangbing153@163.com。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市场主导力量[1],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各家智能终端生产和研发公司都投入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由于Android在国内发展才几年的时间,因此人才的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2]。目前,我国许多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将Android应用开发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3]。掌握一门移动开发技术能够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面就业市场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Android移动开发的教学不同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学科,它更强调动手和实践,突出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程序设计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编程思维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软件人才的必备能力[4]。因此,要想培养合格的实用型移动应用开发软件人才,培养其Android移动开发的编程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目前,Android移动开发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阶段,大多是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靠“填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缺乏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没有上升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4]、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高度,因此Android移动开发教学中的编程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日益成为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

1 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Android移动开发教学方式改革

1.1 细化Android移动开发思维训练

根据Android移动应用课程的特点,教师可将Android移动开发思维训练细分为4方面:界面开发思维训练、图形图像开发思维训练、数据存储开发思维训练和多媒体开发思维训练。教师要针对移动开发的这4个主要方面,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培养模式。

移动应用的界面开发思维训练主要采用对比思维方式进行。教师可在课程中设计一个应用项目如图书管理系统,定义该系统中登录界面、添加图书、修改图书、查询图书等几个主要界面,然后让学生分别采用Java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和Android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予以实现;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Android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不同于Java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特点。

图形图像开发思维训练基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进行。例如,教师在讲解Android中图像绘制步骤时可以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使用逆向推理,将图像开发过程中几个所需的API方法串起来。要想显示图像需要drawBitmap方法,要使用drawBitmap需要构造Bitmap对象,Bitmap对象的构造可以借助于BitmapFactory的decodeResource方法,需要提供Resources对象,因此需要使用getResources()方法。Android图像绘制的逻辑如图1所示。

数据存储开发思维训练采用分类法方式。教师要考虑Android中移动存储的各种情况并进行分类讲解:简单存储、文件存储、数据库存储、网络存储和ContentProvider存储[5]。Android移动存储分类如图2所示。

多媒体开发思维训练采用化难为易、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多媒体开发技术部分涉及音频、视频、录音等多个方面,学生往往在这些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因此教师应首先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讲解。理论部分使用通俗的语言和学生理解的术语进行解释,进行理论弱化和实践强化;实践部分使用简明的讲解和演示,进行开发步骤讲解,辅以案例直观教学。首先围绕MediaPlayer、SoundPool、VideoView、SurfaceView关键类讲解;然后指出关键多媒体开发的关键步骤createsetDataSourcepreparestartstop。

1.2 以“读+演+改+练”为基础进行思维训练,注重引导

Androi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结合实例演示配合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我们在Android教学中提倡课堂现场编程调试分析代码,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代码如何从零开始演化并一步步地发展,进而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通过现场编程引导,学生能够始终集中注意力,令学习曲线平缓上升,极大地改善授课效果。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读+演+改+练”引导学生看代码、用代码、学代码、改代码和编代码,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编码风格,清楚地了解代码的调试过程,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鼓励发散性思维,探讨最佳实现方式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建立Android移动开发学习论坛,教师可以给学生的课程实践部分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尽可能多地得到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和实践脱节、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的后果,掌握学生学习和开发能力的情况。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灵活运用知识,采用发散性思维。

1.4 以实际问题驱动思维训练

在Android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引导的同时一定要突出实用性。例如,以学生进行推优选举活动为契机,鼓励学生编写移动版班级推优系统;以每年的Android程序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采用所掌握的开发技术,组成小组参加比赛;鼓励学生完成一些跟校园创业大赛相关的移动类作品。通过参与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Android移动开发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上机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必需环节。实践教学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突出移动开发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动画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以移动平台的多媒体动画开发、图形图像、网络开发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为应用切入点,充实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的应用环节。

2.1 面向就业选择教学开发环境,突出真机调试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有许多集成开发环境( IDE),其中以Eclipse最为流行和功能强大,它提供了语法敏感的编辑环境,不需要配置环境,带有很强的软件测试与调试功能。在教学中,我们选择Eclipse开发工具用于该门课程的实践开发。在教学的前几周,让学生熟悉Android开发环境的配置,移动应用的架构、组成、框架以及编译、执行和调试过程。前两次的实验让学生在模拟器上应用和开发调试;后面考虑开发效率、方便实用等因素,使用集成开发环境,在真机上进行相应的调试。

2.2 实验内容设置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

结合具体课程授课知识点,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实现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小程序。例如,在学习完图形用户界面后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自动考试系统,可以随机生成一些四则运算题让学生作答,之后可以自动评分;另外,针对班级推选优秀生,设计移动版班级推选系统。通过这些实验内容,学生会对Android的开发和应用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加激发学习兴趣。

2.3 面向就业,偏重多媒体动画开发、图形图像、网络开发和数据库开发内容

从学生未来就业以及目前手机平台应用的趋势分析,我们在实践内容的设置方面重点突出移动平台与多媒体动画开发、图形图像、网络开发、数据库开发等方面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设置各部分实验内容,提升学生移动应用开发的技能,促进编程技巧的掌握和应用技能的提高,以强化实践应用的方式推动实用型移动软件人才的培养。

3 项目驱动教学,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传统编程类课程教学靠“填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与练脱离也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理论知识,因此结合多年的移动应用教学以及软件开发实践,我们提出“读+演+改+练”的移动应用学习方法,刺激学生对编写程序产生兴趣,从不懂到会读懂程序,进而到会修改程序,直到会自己动脑思考设计程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使用API 文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以每年的全国大学生Android应用开发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参加比赛。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4 Android移动开发职业能力培养

Android移动开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的程序设计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经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和上机实习。为了提升学生的编程职业能力,我们把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课程实训、项目实训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开发实训,选取适当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团队的方式独立完成整个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编写文档的过程;然后由教师分析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路线并对项目进行分析,分解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和适应软件企业的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 语

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从编程思维的高度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直是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我们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界面、图形图像、数据存储、多媒体等方面的思维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引入项目驱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等多种措施的结合,较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移动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表明,移动开发编程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实用型移动开发技术人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移动编程思维能力的训练还存在能力培养不均衡、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如何进行团队互促型、多层次、多方面的编程思维训练是我们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仙艳. 移动终端开放平台: Android[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4): 50-53.

[2] 杨功元, 李桂珍, 李欣.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建设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2(16): 85-88.

[3] 刘成明, 李玮玮. Android手机开发课程的案例教学法[J]. 计算机教育, 2014(14): 37-40.

[4] 叶恒舟, 牛秦洲. Java教学实践与编程思维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09(21):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