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

第1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字:初高中地理教学;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地理教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相衔接的[1]。但目前大多数省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初三不开设地理课,使得中学地理教学在初二和高一之间出现了一个断档期,这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1.教学内容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总体定位为区域地理,这是考虑到区域知识相对简单,可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分析和较抽象的理论探究,又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有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地”,主要介绍“是什么”和“有什么”,即重点介绍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社会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其课程不在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内容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学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教学侧重点是“理”主要介绍“为什么”,即在介绍地理事实的基础上,探究地理过程、归纳地理规律和成因。

2.教法和学法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少,每周两个课时,课时充足,教学进度较慢,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训练地理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课时量紧张,每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多采用讲授法,重在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此外,学习方法上也有差异。初中地理通常只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强化,不注重理解,归纳和运用。进入高中之后,地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求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已不能适用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础。初高中地理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双方的教学和学生情况,高中地理教师要进入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参加初二的地理水平测试的阅卷工作,了解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情况有所不同,教学水平更是层次不齐,所以高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地理水平测验、问卷调查、统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谈话等方式,对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地理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地理思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归类,及时找出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并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有关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对部分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以及和区域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地理课程基本是“零基础”,所以高中教师必须研读初高中地理教材,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进行及时的补救。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与堆砌[3],也不是将初中地理知识重复一遍,必须是有机的结合。由于课时量有限,单独利用几周时间来复习初中地理知识显然不可行。借助导学案,衔接巩固基础知识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法。新课之前,找出需要补充的初中地理知识,精心设计衔接内容,并将衔接内容与导学案相结合,以自主预习的方式呈现,学生利用初中地理教材就可以自主复习本节课所要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为学习新知识铺设一个过渡的台阶,减缓“坡度”,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在高一学习“地球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初中地理中已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经纬线、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交替等知识点,设计成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导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在新课前完成。

3.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

目前初中地理课程不作为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在多数初中学校地理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部分初中甚至没有专业地理任课教师,即使有专业的地理教师任课,也经常被被数学、英语等大家眼中的“主课”占据着。学生进入高中后依然会沿袭了以前的观念,把地理看作是一门“副科”,不重视地理的学习。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这是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条件。初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地理教师,合理安排地理课时,优化地理课程的评价方式;地理教师应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认识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第2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23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同时地理信息的学习对我国生态资源的保护,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效果,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由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为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供依据。

一、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破了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感到困难,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所用到的教学设备仅仅是挂图和地球仪,这使地理地质情况、天气变化等较抽象的地理教学知识难以表现出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备受压力,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地图和地球仪中的地理知识活起来,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学习地理知识,进而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

其次,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往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顺利展开,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到更多更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

第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将地理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 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和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由于地理知识涉及内容较广,因此在地理教学有限的课堂当中无法将地理知识的各个层面都完美地展示出来。教师单纯通过语言的讲授,只能将地理知识的重点凸现出来,而对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其他知识一带而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补充和丰富教材中的不足。

例如,在进行《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搜集较多的城市工业区的布局图,将立体的图示展示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对工业布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一组资料,资料中体现的是某一城市将工业区布置在了城市中间,环境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工业布局的要领,还意识到了正确布局的重要意义。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来体现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教师在制作动画时,可以制作多种动画供学生选择,如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设置不同布局的动画,在播放动画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如教师给出三组公路运输布局,其中有一组是正确的,然后提问:“下面大家看这三组动画,这些动画表示的是公路布局,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选出正确布局的一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可将地图立体地展示出来,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卫星地图的立体特征,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

第3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字】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实践教学;应用;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学科之一,其知识结构常常来源于生活,并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是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组成部分,转变传统地图教学方法,促进地图教学的现代化与实践化对地理教学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中应用现状

(一)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推动了我国地理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具体来看,我国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成果较为丰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特征,也使地图教学发展存在有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普遍现象之一。

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教学环境及教学优势明显的地区经济文化、经济中心地区,这种特征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国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现状之一。[1]我国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发展受地区教育资源分配状况及教育发展历史影响。现阶段,我国地图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课时普遍偏少,整体虽有所发展,但是发展速度缓慢,地图教学发展水平出现地区性发展不均衡状况,城区地图教育水平较高,乡镇地区地图教学水平滞后,这是我国地图教学发展的主要现状。

(二)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地图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课外实践教育,这是推进地理教育生活化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从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现阶段我国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在课外教学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其运用范围也较狭窄,因此,难以发挥出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对地理教学而言,这样的发展现状,对地理教学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具体来看,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外教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课外复习方面,地图教学复习的主要内容以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为主,主要以容易接触到的人类聚居环境为内容,因此我国现阶段地图教学中课外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同时,学校在地理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还不够,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专题性的地理知识教育为主,而缺乏专门性的实践操作过程,特别是以地图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这样的地理教学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发展。

二、我国高中地理中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地图教学中实践教学法运用单一,集中使用于读图练习中,导致地图教学效果欠佳

由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受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使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发展存在有先天的缺陷性,这种缺陷性集中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使用面较窄、“填鸭式”教学方法限制明显,这样的教学缺陷对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影响明显,其中时间教学法集中应用与读图练习课程中,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法来源于生活,作用与生活的实际理念,从而导致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效果不明显、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也不明显,从而影响了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健康持续性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措施是再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地理教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转变学校教学理念的同时,不断的推进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创造能力,促进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创造力,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法的应用领域,将实践教学法广泛应用的地理教学的每一过程之中,在全面提高地图教学发展的同时,逐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成果,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与时俱进的转变。

(二)实践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的推广不到位,使实践教学法与地图教学难以实现契合发展

作为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推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意义重大,但对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地图教与教学状况的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缺乏先进的教育方法及教学理念,特别是以实践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方法推广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发展。具体来看,现阶段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以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模式为主,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传统,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推行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但是受我国教育地域性发展不均衡的影响,我国教育改革推进缓慢,且在偏远地区推行遇阻,这也是实践教学法难以在广大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解决实践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教育技能培训推广活动和反馈反省机制,使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能够迅速扩展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阶层,同时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跟随改革推广迅速发展到各级高中学校中,从而发挥出先进教学技术的作用,另外建立完善的各级高中教学技能推广数据采集机构,对实践教学法推广应用进行全面检测了解,为接下来推进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合理推广,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必要保证。

三、结论

高中地理是高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动高中教学质量全面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而地图教学则是高中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高中地理教学中基础保障要素之一,因此全面提升高中地理地图教育对高中地理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高中地理地图教育中,实践教学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实现实践教学法与高中地理地图教育的全面切合,将有力地推动高中地理的整体发展。

第4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新

就高中地理课程来说,其是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进行分析的综合性学科,其对于知识的跨度与体现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开展难度是较大的。同时,在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时候,还需要对社会实践进行结合。但是在高中地理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其对于地理知识的讲解还仅仅局限于对书本现有知识的使用,即高中地理教师在注重于对知识的一味灌输而忽略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新时代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加强对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这是当务之急。在本文中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而对其创新方式进行创新思考,同时对其的教学创新模式进行探索与明确。

一、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活动创新概念的明确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其首要的即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其次,是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最后,是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只有树立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够实现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下去。

1.对教学过程的创新

就教学过程的创新需要的是对其教学方式的启发性与多样性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对其的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契机,借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针对这样的发展需求,学生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参与的时候,需要加强其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对良好学习方式的有效掌握,进而实现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为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奠定发展基础。

2.对教学目标的创新

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本身的需求重视,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与发展的实现需要,着重于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其社会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前提下推动社会本身的发展。

3.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

就评价活动的开展来说,需要注重于对其开展体质的建立与完善,使得整个教学评价活动的全面性与具体性得以实现。具体的发展内容为:首先,对评价内容的优化升级,使得教学评价的效果可以充分实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高;其次,是对评价内容的有效性与质量的提高,使得这样的评价活动的开展价值可以充分实现;最后,是对评价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即对单一的考试制度进行制定,实现对具体开展方式的明确,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的实施措施

1.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和内容,没有对相关的课外知识进行适当的添加,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麻木的感觉,认为书本就已经包含了全部的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丰富授课内容,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知识,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气象灾害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在讲每一种灾害的时候都可以适当地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一些恰当的结合,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者新闻里经常提到的一些气象灾害进行分析,讲解每一种灾害的特征和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2.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地理是一门丰富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清楚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而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对陆地环境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地球的内部圈层以及岩石圈的范围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让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再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3.通过模式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来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

陈旧的教学都是教师说教式教学,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动地位,而学生是被动地听课,一节课下来可能所有的时间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和教师没有进行过任何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应该完全被取替,由教师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融入课堂,真正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达到创新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广超.如何运用阅读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6):57-58.

2.冯丽敏,崔泽有.论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251-252.

第5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74-01

就高中地理课程来说,其是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进行分析的综合性学科,其对于知识的跨度与体现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开展难度是较大的 。同时,在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时候,还需要对社会实践进行结合,但是在高中地理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其对于地理知识的讲解还仅仅是局限于对书本现有知识的使用,即:高中地理教师在注重于对知识的一味灌输而忽略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新时代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加强对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这是当务之急。在本文中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而对其创新方式进行创新思考,同时,对其的教学创新模式进行探索与明确。

1.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活动创新概念的明确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其首要的即是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其次,是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再者,是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这有树立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够实现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下去。

1.1 对教学过程的创新

就教学过程的创新需要的是对其教学方式的启发性与多样性的发展,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对其的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契机。借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针对于这样的发展需求,学生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参与的时候,需要加强其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对良好学习方式的有效掌握,进而实现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为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奠定发展基础。

1.2 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

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本身的需求重视,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与发展的实现需要,着重于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其社会实践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前提下推动社会本身的发展。

1.3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

就评价活动的开展来说,需要注重于对其的开展体质的建立与完善,使得整个教学评价活动的全面性与具体性得以实现,其具体的发展内容,即为:首先,对评价内容的优化升级,使得教学评价的效果可以充分实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高;其次,是对评价内容的有效性与质量的提高,使得这样的评价活动的开展价值可以充分实现;再者,是对评价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即对单一的考试制度进行制定,实现对具体开展方式的明确,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的实施措施

2.1通过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和内容,没有对相关的课外知识进行适当的添加,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麻木的感觉,认为书本就已经包含了全部的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丰富授课内容,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知识,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气象灾害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在讲每一种灾害的时候都可以适当地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一些恰当的结合,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者新闻里经常提到的一些气象灾害进行分析,讲解每一种灾害的特征和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2.2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地理是一门丰富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清楚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而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对陆地环境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地球的内部圈层以及岩石圈的范围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让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再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2.3 通过模式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来进行地理教学的创新

陈旧的教学都是教师说教式教学,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动地位,而学生是被动地听课,一节课下来可能所有的时间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和教师没有进行过任何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应该完全被取替,由教师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融入课堂,真正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达到创新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对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与学生互动,一起讨论各个地区的环境和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由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找出错误的地方由教师改正,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达到创新教学的效果。

3.结语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广超.如何运用阅读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6):57-58.

第6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情境教学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以前地理是理科),许多文科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有许多的困惑和难题。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改变地理学习方法,注重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与实际应用更加贴切的知识,使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联系地理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尤为重要。

一、情境教学的主要过程

1.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地理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际探索,把理论知识充分与实际结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学生树立主动参与地理实践的意识,对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而言,不应再按照传统把地理知识讲到、讲清、完成教学要求为最终目的;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不应盲目地模仿教师的做法、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教师必须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融入地理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更多的学生才会更愿意去学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将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创造成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发展的学习氛围。提出课堂问题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地理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视频进行探究和发现。使课堂成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课堂情境下更多地参与到实际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

3.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结合

在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地理情境教学的优势,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合集的目的。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学习结果的特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新的教学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造更多让学生参与实际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在开展情境式地理教学的措施

1.采用各种方法创造地理问题情境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所提问题草草解释,使得学生养成了少提问、不会提问,甚至不提问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更加埋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只接受不探索的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往往都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压制导致情绪不高。地理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问题源头,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问题情境的氛围。首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地理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地理学科的概念与现实的地理原理相比可能比较抽象,学生会觉得地理的不切实际,教师应该更多地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地理现象来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的适用性,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实际化,有利于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的激发,从而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最后,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在的能力,这也是情境性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地理问题任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解决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一个精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式地理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地理学的很多概念和问题在书本上的文字太过于抽象化,无法给人一个直观的认识,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方便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动态、图像剪切等各种方式都能将复杂的地理教育问题更加直观形象地显示在多媒体上。所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产生更加生动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更加积极,突破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的单一和乏味。

教材为地理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理论知识,而在新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标准下,充分发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将教材的知识、思路、方法、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对地理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学生更多地进行交流与互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切实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和辅助下逐步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能够与当前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可以逐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受到高度的重视。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的“双动”具体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双动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得到良好培养。而“两案”则包含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应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下一个阶段的地理知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

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对学案和教案的编写和设计

在高中地理教师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编写和设计教案和学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和学案进行合理的编写和设计,才能够真正发挥教案和学案的重要作用,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教师在实际设计教案和学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学案的编写应该重视学案和教师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性联系,即应该以“双动”为主导思想对学案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基于学案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针对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案的设计还应该充分体现启发性,即在实际应用学案的过程中,学案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能够引发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以培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对教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通过教案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辅助,在课程内容规划和选择方面,在课堂预习教学和练习方面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运用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在实际应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基于对教案和学案的构建,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双动”课堂教学形式得到真正的构建,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首先,课前预习阶段。课前预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前预习环节,课前预习现状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例如,在教学“洋流”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完成教案和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发放学案,指导学生结合学案的内容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独立预习,让学生对洋流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并结合学案提出自己的疑问。借助有效的预习,学生能够深入到洋流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学生课堂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其次,课堂教学和学习阶段。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环节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较为关键的内容。只有保证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为了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教师在对“洋流”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针对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层次性问题,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逐层探索,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对洋流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针对“洋流”教学中的重难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绘制“洋流”形成和运动的相关示意图,并结合具体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促使“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凸显。

综上所述,“双动两案”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合理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乌日娜.高中新课程下的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操作规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第8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读图能力

引言

图像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气候图、等高线图等。相对于单纯文字描述的地理知识,图像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地理和其他学科存在的主要差别。运用好地理图像,将会极大的促进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好地理图像,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地理图像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方面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是主要工具之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最终运用所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知识是抽象的,而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地理图像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空间感,在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同时巩固和理解已经学会的知识。如果抛开图像开展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学生虽然会读图,但是缺少发散性思维,不知道根据已经学会的图去推断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对所得信息进行有效归纳。传统教学并不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即使教师详细讲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遇到生疏的地理图像时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极大的影响了做题的正确率。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2.高中地理读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中并没有开展有效的读图教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运用地图,学完后不知道如何读图等,都是当前高中地理读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轻文

很多高中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认为地理和语数英等不同,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副科”,不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自然也就不重视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做题过程中,都不知道运用地理图像去解决问题,而是单纯依靠理解问题和抽象思考来解决地理问题,做题正确率不高,地理读图教学也很难发展。

2.2教师不重视读图教学

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读图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不清,开展读图教学太过强调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读图教学过于“模式化”。

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3.1看图

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才能保证读图的正确率。目前高中生在读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基本的地理知识、不了解地图中的注记和图例、分析和理解地图缺乏全局思维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看图障碍。例如在一幅等高线图中,左下角和中央分别有山顶和湖泊,让学生根据图像判定下面几个选项:a.湖泊为咸水湖b.地势四周低中间高c.湖泊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断裂下陷d.水系为放射状分布。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左下角的山顶,等高线数值会随着向山顶迁移而增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2)注意看图顺序。看图顺序正确才能保证读图的正确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读图,例如在分析洋流图时,看图顺序一般是热带―副热带―极地―副极地,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图像情况灵活变化,例如在分析山脉图时,可以根据方位看图,也可以根据山脉走向看图;(3)注意整体看图。图像中的点、线、面都是包含在整体环境中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注意整体性,例如在分析铁路分布图时,就要注意沿线河流、工业基地等,根据整体了解周围事物,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2分析

掌握了看图的方法后,就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根据图像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地理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但是要注意的是重视理解图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时,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它们的分布情况,但是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不甚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理解和运用基本原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图像中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地理知识,研究地理知识的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如果对亚洲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有充分理解,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形成的原因;(2)构建知识网。实际上就是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有些初中地理知识就能够用于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地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可以举出初中地理中喜马拉雅山的“地形雨”等例子,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结束语

综上,新课改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掌握了这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才能有效提高地理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宝国.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初探[J].甘肃教育.2014.(18):117

[2]李孝敬.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地理图像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4.(95):9

第9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理教学 空间思维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培养其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其中空间思维观念的培养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综合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培养,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的发展,是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观念的基础。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还比较薄弱,教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还不够,相关的教学方法措施还不科学。因此,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下面主要从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概念入手,具体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应用的措施。

1 加强宏观性思维能力培养,树立大地理学习观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宏观的、整体的思维形式去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根据地理科学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对象及其与周边事物的联系,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比如,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地转偏向力、大气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辐射等现象进行联系,并且将这些跟地球上各河岸沙滩、风带的形成进行联系,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促进学生们从宏观上进行理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空间思维停留在对某微观或者具体的事物上面,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视角、全方位、宏观地进行思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们科学地理解事物存在及其联系的意义。再如,教师在城市地域结构的讲解中,应该将城市地域进行多角度展现,调动多方面的要素,促使学生从整体性把握城市地域规划,锻炼其空间思维能力。再如对某钢铁建造厂区位分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而不是单一地考虑其距离原料的远近,还应该考虑距离燃料的远近、盛行风向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宏观地综合出钢铁建造厂的地址。总之,通过宏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大地理学习观念,整体把握地理空间。

2 加强地图绘制训练,构建地理空间观念

在地理教学中,了解、认识、绘制地图是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地图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能有效引导多种信息之间的联系,它能反映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等特征及其相互的联系。通过地图,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加强学生地图绘制训练,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 “脑图”,即地球气候、农业、城市、河流、山脉、大洋、大洲等分布情况通过图式的方式印入学生的脑海,这不但促进了学生地理空间观念的构建,而且还能让学生对地理相关知识了然于胸。

因此,在地理地图绘制训练中,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使用一些透明纸对某特定区域空间轮廓进行临摹;第二,在临摹之后的图纸上加注经纬线;第三,将一些主要事物的地理位置在区域中进行绘制。通过地图的绘制,让学生对各地理区域的空间布局和相关地理特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种空间思维。如世界洋流与渔场分布图的绘制,能让学生顺利地理解洋流跟渔场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贯通、理解、掌握,使他们对整个地理空间结构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3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直观把握地理空间结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各种地理结构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丰富的、感性的地理知识材料,从而使地理课堂更趋向过程化、形象化,不但能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其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引导学生立体思维,促使他们对地理现象和事物进行动态的观察。比如高中地理教学关于偏向力形成的讲解中,往往会有部分学生对运动着的物体为什么会在南半球左偏而在北半球右偏等问题很难理解,对于此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演示课件,让学生快速地、直观地体验和理解转偏向力产生的原理,使他们自己解决心中的疑惑,提升课堂效率。再如,在教师对降水类型进行讲解时,教师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等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进行全程演示,让学生形象地观察降水形成的全过程,而在同时,教师对降水类型进行讲解并比较,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思考、归纳和掌握。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形成和加强,能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 引导学生对比归纳训练,培养地理空间比较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比归纳能力的训练,以提升他们地理空间比较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气候特征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表格(表1),将我国沿海的气候特征值展现出来,并根据此表格,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依表思考并作答。如对湛江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等问题。

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广州多雨、高温、年日照时数短等特征,再引导学生对广东省内广州、湛江、汕头、韶关等城市进行比较,发现此四地的气候特征有点相似,都具备多雨高温、日照时数短、多雨期来得早等特征,并且也发现四城市中湛江的气温特征,其在高温区中是最高者,在多雨区中是次多者,雨季却是来得最晚的。再者,还可以发现湛江最多降雨在九月,且此时秋雨和高温最为突出。这样以来,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湛江高温秋雨的气候特征。这不但引导学生学习沿海各城市气候特征,而且还促进他们地理空间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

表1 我国沿海城市的气候特征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观念的基础。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培养对地理学科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加强宏观性思维能力培养,树立大地理学习观念;必须加强地图绘制训练,构建地理空间观念;必须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直观把握地理空间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创新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