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包装工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包装工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包装工艺分析

第1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P键词:公民 环保意识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44-0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生存环境问题被社会各界广为关注。作为环境问题的施动者与受动者,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执行力还需大幅度提高。为了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环保,我们对公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并诚恳地提出建议。

1 调查方案设计

(1)调研目的。该调研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主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认知以及其生活实践中的具体环境行为,评估我国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所处的水平并分析其原因。最终为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使其能够真正做到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减少农业领域化学药品的使用建言献策。

(2)调研对象及方法。该调研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回收网络调查问卷88份,纸质调查问卷133份,有效问卷共219份。实地走访了北京市海清小学、北京市丽康老人福利院、北京市昌平区龙腾苑五区以及辽宁省某华化工厂。

(3)调查内容。该调查问卷由14个客观题和一个主观题构成。客观题均由填写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况、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危害的了解情况、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环境知识受教育情况以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原因与解决对策的看法以及参与相关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意愿等问题。

在实地走访中,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年的受教育情况,中、老年人的环保意识强弱以及企业是否能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公民普遍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有些许了解,但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网络调研结果显示,将近97%的人知道环境污染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并有超过90%的人愿意去了解环保知识并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3.1%的人表示不会使用一次性餐具,2.27%的人表示总是会重复利用生活用水,15.91%会严格按照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这组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公民虽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却缺乏科学环保的执行力,急需普遍进行绿色环保意识的知识普及与在生活中如何进行环保的科学指导。

通过图1,可以看到,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分类处理垃圾的情况。总体上,一线大城市好于二三线中等城市,二三线中等城市优于普通地级市。从而得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人们的环保实践的结论。另外,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曾经清澈的河流现在满是污水,曾经苍翠的大山现在被黄土所覆盖。更可怕的是,人们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例如,丽康老人福利院周边噪声污染严重,但他们并不知道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对企业进行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其缺乏控制污染源的资金和技术,而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执法部门有监管不到位情况。

因此,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环保意识习惯、政府部门的集体缺位导致了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落后。

3 启示与建议

近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卓有成效。如退耕还林,确实让许多地方重归绿色,限塑令也确实有效遏制了塑料袋的使用。特别是在1989年12月26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应该投身环境保护战,为绿色生活尽一份义务。

(1)青年人。青年人是社会组成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他们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10年内社会发展的主心骨,所以青年群体对环境的态度就是未来社会对环境的态度,我们也应当在环境保护中发挥自己应尽的职责。在了解了有关知识后我们就要将这些知识践行到实际行动当中,作为青年人,首先我们要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平时就要注重节约用水用电,能不用塑料袋时尽量不用塑料袋,选择一种较为低碳的生活方式。之后要利用我们年轻环保事业有干劲的优势,积极地投身到环保事业当中。比如,参加环保宣讲会、社区的环保劳动、植树造林等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了解有关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尽可能地传播出去,特别是传播给少年儿童,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

(2)中年人。中年群体作为现在社会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环保事业中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到中年,大都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拥有自己的汽车,希望在不是必要时,尽量选择一种低碳的出行方式:能步行时尽量徒步,再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车出行。在平时要多关注与环保相关的消息,并且将自己多余的资金能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如,投入资金支持青年人植树造林,或者投入资金到水污染的治理等等。在平时有时间时,也可以参加环保活动当中,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等。

(3)老年人。老年人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应当为环保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是要了解环保相关的知识,如垃圾如何分类,如何正确使用塑料制品等等,然后将这些环保的相关知识带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为绿色生活尽一份力。

(4)企业。企业无疑是环保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想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企业举足轻重。首先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我国推出的环境保护法,在新环境保护法推出后,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管与规范,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逃脱环境监管重则可以实施行政拘留。所以于利于理来说,也应当减少环境污染。企业在做到减少环境污染时,也要做到排污治污,自己排出的污水等污染物应当自己将其处理干净,而不是仅仅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将其排入到江河之中。之后就是环境保护了,企业因为有资金技术等先天优势,所以在环境保护时能做到的事情远比个人多得多,企业应当利用技术优势,研究治理自己污染的科技,并且投入到相应的使用中,这将是对环境的最大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静.浅谈中国水污染[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9):338.

[2] 封殿辉.探索绿色生态发展的“延寿路径”[J].奋斗,2015(5):117.

第2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一社会 心理一环境”模式的转变,疾病防治重心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移,医疗保健策略也以疾病为主导向健康为主导发生改变。中国传统医学的“上工治未病”理念和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在于预防疾病发生,即教导人们“摄生”,由自己把握和保护自己身体的健康。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防患于未然,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缓疾病发生,真正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而减轻日益增长的医疗负担,成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焦点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医特色、以预防为主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以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及服务人群(社区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现阶段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现状进行了调研,报道分析如下。

1 调查对象

1.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对浙江、广东、上海三地的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进行调研,被调查并回收到调查表的31家单位,包括中医医院13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5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3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综合性医院2家、预防保健中心2家、独立体检中心1家。

1.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调查对象为浙江、广东、上海的省、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预防保健业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246份。

1.3 服务人群:以浙江省为代表,选择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人群进行调查。包括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的企业家、公司职员(高、中、低收入人群)、农村人群共计9000人。

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设置。

2.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调查: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体制形式;已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数量及机构,已开展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被调查机构享受到的有关中医预防保健政策。

2.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调查: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评价;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进一步开发新的服务技术产品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

2.3 服务人群的调查:服务人群对现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服务满意度评价;人群对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类别的认识;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期望(人群选择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时优先考虑的5个条件)。

3 调查结果

3.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3.1.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体制:31家机构中有2家未回答,29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管理体制为设立独立科室但由机构担负盈亏的形式最多,占44.83%;而从属于其他科室的为12家,占41.38%。设置为独立科室并能自负盈亏的仅有2家,占6.90%,说明现有预防保健服务业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形式尚不统一,设置为独立科室并能自负盈亏的形式还是少数。

3.1.2 已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详见表2。

由表2可见,大多数(70.97%)预防保健服务业务机构已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医院100%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5%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院、预防保健中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相对较少。

3.1.3 机构享受到的中医预防保健政策:详见表3。

由表3可见,只有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预防保健中心享受到了国家的鼓励政策实惠。31家单位中只有2家单位享受到了专项经费资助。

3.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评价: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进一步开发服务技术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详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两类管理人员均认为有必要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服务技术和手段(比例高达91.06%),说明管理人员对机构现有的服务技术手段不满意。

3.3 服务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评价:回收问卷7247份,各项目填写的完整程度不一,基本上应答率保持在90%以上。

3.3.1 服务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程度: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度仅为54.32%,不满意的超过了10%,说明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提供机构尚有许多有待于提高的地方。调查显示,人群期待中医预防保健提供机构首先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性(47.67%);其次是服务机构的设置(35.83%)。结果提示:通过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建设,为人群提供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技术和手段,能有效满足人群的期望。

3.3.2 人群对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类别的认识:我们设置了多选形式的问卷问题进行调查,人群认为目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哪些业务机构承担。结果详见下表。

由表6可以看出,两类人群均认为: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位于前两位是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认为由独立预防保健中心提供的比例仅为16.11%,明显偏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对于综合性医院也有一定的认可度,比例为45.26%。说明综合性医院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综合性医院一般开设有中医科,事实上也具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3.3.3 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期望:调查设置了关于“人群选择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时优先考虑的5个条件”的问题,以1~5的数值表示。通过计算各项条件所得值的平均数的大小来确定优先次序,数值越小,次序越前。结果详见表7。

人群对于专业水平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则是最后考虑的。生活社区人群和功能社区人群的选择结果完全一致。

4 小结

第3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稽核;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既是维护基金安全、保持社会保险事业规范、有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社会保险诚信机制建设、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险理念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操作阻力和环境阻力。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稽核的思路和想法。

一、现阶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还有待提高,社会保险稽核的执法环境缺乏社会的支持。由于社会保险工作开展环境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差异的原因,以及社会保险相关政策法规健全和完善的滞后,特别是全国各地区执行社会保险有关业务的标准的不规范、不统一,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之国家有关的税法和其他法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对违法用工单位的震慑力明显显弱。这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同有直接关系。因此这也是多年来一些用工单位把“瞒报”,“漏报”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屡禁不止的原因。而且,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今天,诸多劳动者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意识淡薄,缺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助长了用工单位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

2.概念混淆,以少申报。有的单位以“实发工资”与“ 实领工资”相混淆,变相降低缴费工资基数。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以单位实发工资总额构成的,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项构成,而有些企业单位是以扣除个人负担的养老保险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部分后的实领工资作为单位的缴费基数,很显然,是把工资总额实际构成等同于职工领到手的实领工资缩小了工资总额构成内涵。

3.领导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社保机构重资金到账,轻基数稽核;重养老金拨付,轻生存调查。社保稽核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普遍空缺,从而使不规范行为的滋生成为可能。

4.稽核人员少。按稽核办法,实施稽核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稽核人员共同进行,由于目前社会保险部门常常普遍存在人员少的问题,而且身兼数职,很难抽出两人办理稽核工作。

二、对改变稽核工作难题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清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目前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拓展,企业瞒报、漏报和基层社保机构漏核社会养老保险费基数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社会保险费的安全与完整,影响到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权益。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健全对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势在必行。为此,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征缴、轻稽核”的做法,建立起以稽核促征缴、以稽核保征缴的新机制。

2.坚持严格执法,增强企业法人代表的法律意识。稽核工作也是一种执法活动,2003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就是社会保险稽核的“基本法”,是统领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践证明,这些法规文件为开展稽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稽核人员在稽核检查中,要从大局出发,站在维护国家和参保人切身利益的高度,把每一次稽查都做为宣传、落实《办法》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翻翻帐本、报表就了事。为了切实增强企业法人代表对依法参保的思想认识,必须稽核与教育并重,促使企业法人代表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改变过去不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能少缴则少缴,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错误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较好的遏制企业瞒报、漏报缴费费基现象的发生。

3.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强化队伍素质建设。为了适应社保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大投资,尽快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廉洁高效的社会保险稽核队伍。所谓素质高,就是要求稽核人员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政策水平,不但要坚持原则,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社保经办机构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办理方法。对这支队伍要重点管理,定期培训,年终考核,以不断增强廉洁公正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学习、自我超越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保事业健康发展。

三、重视社会保险稽核的重要性

社会保险基金是是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根本保障,社会保险基金问题始终是社会保障的首要问题。但是由于社会保险立法工作的滞后。相关法规操作细则的不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险征缴现状还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影响征收的瞒报、漏报和拖欠社会保险费的现象还存在不止。如何行之有效的规范社会保险的缴费行为,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法治公平的良好环境。是我们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所以,加强社会保险的稽核审查工作不仅有利于保险制度的落实和保险金的正常发放,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长治久安,如果这项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就会造成社会上许多人的不满和动荡,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社会保险的稽核工作是当前社会保险工作落实的重点内容。

第4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周家庄模式;家庭养老;集体养老金

一、问题的提出

周家庄模式即“集体养老金供养综合模式”,它以传统家庭养老为基础,集体养老为保障,社会多元保障为补充。集体养老金综合供养是建立在周家庄独特的集体经济和独特的管理模式之上的,它以血缘为基础,家庭养老为单位,村规民约为约束,通过集体分配资金来保障的方式运作。

周家庄目前是唯一仍存活着的“人民公社”,它以劳动密集型工业支撑着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体系,这个地方的村民他们没有明显的贫富差别,而且实实在在享受着l0项福利保障。在我国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周家庄社会保障独特的筹集运作模式、乡村规制模式对我国各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养老保障模式的评析

在国内主要存在着三种养老保障模式:青岛模式,苏州模式,北京“大兴区”模式。苏州模式是建立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高级阶段的主要模式,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不符。青岛模式的政府信誉支持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北京大兴区模式的缴费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在城乡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比较灵活的处理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和农村的特点以及城镇化、非农化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三、河北省周家庄养老保障模式分析

(一)河北省周家庄基本状况

周家庄乡位于河北省晋州市中部,西距石家庄市50公里,面积17.5平方千米,由六个自然村落组成,2001年,全乡共计0.44万户,1.26万E1人,劳动力6017个,耕地14791亩,人均收入4204元。2005年,周家庄乡工农业总收入47455万元,集体公共积累22133万元。

周家庄乡一直为集体经营,不设村委会,是全县唯一的乡生产队,“两层楼”的管理体制,本乡共设l0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直属乡领导。周家庄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计划管理;二是劳动制度管理;三是劳动定额管理;四是人的行为管理。即周家庄乡对本区域内全局性的各业事项实施计划管理;合作社对生产队实行“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成本、超奖减罚)责任制;生产队对社员实行“劳动定额”岗位责任制;对劳动者劳动行为进行激励和奖惩。

(二)周家庄养老保障模式运作情况

周家庄的农村养老主要沿袭了家庭养老的方式,一般老人都是同子同住,由子供养。自七八十年代后出现了子代和父代分居的现象,但老人的供养仍由子供养,老人可以向儿子要求每年给付现金供养,也可以向公社申请划拨公分,直接参与年底分红。公社设有自己的养老金,公社公益金、养老金由全社在年终分红前提前划拨。社每月给年满65岁的老人发放养老津贴。65岁以上无儿无女的老人,集体负担生活费,有病派人伺候,药费集体负担,并每月发20元的零花钱。对于只有一个女儿的老人,集体负担生活费,每月发30元的零花钱,老人财产归女儿继承。此外,公社也紧跟全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步伐,建立了五保户制度等。

(三)周家庄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经验及运行特点

1.浓厚的乡村伦理制约

周家庄的养老保障具有自身的特色,这就是村规民约有着法律效力般的作用。并由此制定了《周家庄乡农合作社守则》,在周家庄人看来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任务,并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农民有着独特的处理方式。周家庄在赡养老人方面规定子女要承担老人的集体生活费开支;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兄弟分家时,必须安排好老人的住房,不得使其低于一问的住房条件,如达不到此条件,由公社负责安排住宿,但每年由儿子担负2000~3000元的生活费(生活费交集体)。

2.集体经济体制支撑

周家庄的土地是集体统一经营,全乡以农业发展为主,产业协调,且乡办集体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全乡社员均衡富裕,没有贫困户,没有暴发户。所有收入要归社统一管理,实行年终分红,这样的集体经济体制为周家庄养老保障体制有了经济支撑,社员富裕才能提高农村养老的质量。

3.独特的分配体制保障

全社实行年终一次分红,按工分多少分配。一般在分配之前要充分考虑社员的养老需求,一般在划分工分之前都要征求老人的意见,他们有权将子女的工分划出,划出多少都需要先征求老人的意见,然后将这部分工分划出后,再进行分配。这样就为子女养老的费用做了强制性的约束,从根本上保障了老人的养老所需。另外,由于社员每户的宅基地是统一分配的,一般老人都和儿子同住,故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了空间上的便利。

(四)周家庄养老保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集体经济的高度依赖性

周家庄养老保障能够延续的最重要的即为集体经济的保障,公社有充足的公积金、公益金等用来从事养老保障。如果脱离了集体经济的保障以及公社对工分的权威性分配,周家庄养老保障就很难实现。

2.区域适应的局限性

周家庄养老模式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仅适应现有的文化背景、道德约束、经济基础和监督环境中。脱离了这种综合环境,这种养老模式将如无源之水难以维系生存。

3.乡风民约的不稳定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现代各种观念的影响和冲击,社员对养老保障认识逐渐发生这变化,这成为目前养老保障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周家庄目前村规民约的权威领导者大多清廉,在本地威信极高,从事管理岗位不拿工资,和其他社员一样干农活挣工分,年底从乡合作社统一分红。但是,乡风民约的维护者未必都有能这样廉洁,这就对养老风俗的维护提出了挑战。

四、周家庄养老保障体系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一)支撑条件分析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的水平及社会保障的层次。其中:经济状况、土地状况、文化认可是的基本指标。

1.经济状况

周家庄养老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核心优势是稳定的经济支持,周家庄是以农业为基础,乡镇企业为根本发展动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收益较好,且分配平均。雄厚的财力支撑为集体集资,工分过户,家庭养老为载体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土地状况

周家庄的土地为集体所有,耕地没有一家一户的分割,按工分进行年底分红。在这种土地所有制及分配体制下,避免了由于土地的减少、子女的外出务工而使养老保障无法实施的风险。周家庄老宅参与旧村改造,按照规划,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分步实施。新增宅基地按照法定结婚年龄和乡分户条件统一分配,按规划施工。这样的房屋分配使得父辈和子辈在空间上联系到一起,为家庭养老创造了空间便利。

3.文化认可

周家庄十分注重家庭美德、敬老养老的社会传统,并将这种传统以文件形式“制度化”,制定了本村的《村规民约》、《周家庄乡农合作社守则》将赡养老人的传统“法制化”。为使其有更高的权威性,全社对赡养的子女的品行进行奖惩。周家庄社员对养老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给养老保障提供了文化环境。

(二)周家庄模式的借鉴意义

“集体养老金供养综合模式”可以说是基于周家庄的一种可行路径。这种模式的借鉴意义在于:

1.周家庄模式提供了在文化同质性较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小的地区小规模集资的先例

周家庄模式是考虑了地区经济状况的差异、充分利用本地区差异、农民自身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小范围内实施的多元养老保障模式,同时也充分响应了国家有关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要求,是整体与区域政策有机结合的范例。

2.周家庄模式提供了家庭传统养老为保障的新型保障思路

与其他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在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家庭养老具有社会化养老无法比拟的特定优势。同时,强调家庭养老在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利于强化社会大众的家庭观念,从根本上有利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5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关键词:包装材料;包装模式;成本;出库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01-03

0前言

目前,随着精细物流地不断深化,汽车生产企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也已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线制造环节,零部件出库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大规模化生产的汽车生产企业中,如何大幅度地提高零部件出库效率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决胜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在汽车零部件出库物流中,除合理利用机械、制定作业程序、提升员工能力外,开箱速度、分拣速度与上架速度都是决定出库物流效率的重要直接因素,而这三个影响因素又与包装材料、包装工艺设计、包装单元的设置紧密相关。因此,如何有效地将生产企业供生产使用的各种零部件进行分门别类,并与供方或物流第三方共同协商,设计出与不同零件相适应且适用于大批量分拣出库的包装材料、包装单元与包装工艺方案,是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及包装工艺的物料开箱分拣时间的测定,分析不同包装材料、包装工艺对零部件出库效率与成本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合理的包装方案在大规模化汽车生产企业中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零部件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工艺对于分拣出库效率的影响

汽车行业是涉及行业范围广,零部件的材料多种多样,形状千姿百态,但铁制件、塑料件及电子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铁制件零部件的特点是重量重,体积大、不易变形(薄型的压制件除外);塑料件轻,但容易变型、老化;电子产品件轻,需防震、防潮,避免电子元器件受损。根据不同的零部件属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对于减少部品毁损、加快分拣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1.1木质包装

木质包装因为其承重性好、强度高、木箱成型与制作的可操作性强、便于固定与吊装,在运输和仓储中码垛方便,能充分利用空间,加上国内的木材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因此木质包装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的重要包装材料。重型卡车的车桥、发动机、传动轴、平衡轴等重量较大的零部件都会优先使用木质包装(如图1所示)。

普通木质包装,为了增加强度,通常会加大木板的厚度或密度和使用加强木构件,加重木箱本身的重量。一般卡车后桥用的普通木质包装箱重量在150KG至200KG之间。这不仅增加了包装箱本身的价格,同时也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物流费用。

第6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关键词】马口铁 三片罐 力学性能 起皱

金属包装具有形状多样,机械性能好,阻隔性能优异且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深受包装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国内金属包装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强力要求,开发金属罐的减薄技术,节省制罐成本,业已成为包装行业发展的主流。然而,近期在采用减薄材料制罐时发现,同一批板料,在缩颈成型过程中,时常有少量罐子会出现起皱现象,甚至采用同一张板料制罐也会有部分罐子出现褶皱。起皱的效果如图1所示,其中白色区域为粉末补涂的焊缝区,不难看出,在罐口的圆周方向明显出现了几处深浅不一的褶皱。可以说,这种褶皱将明显降低罐子卷封后的密封效果,极易引起内容物的泄漏,必须作为废品处理。因此,当前需要找出罐子缩颈起皱的原因,为今后避免出现褶皱提供解决思路和参考依据。

1 三片罐的缩颈成型工序

三片罐的成型工序主要包括板料的成圆,搭接部位的焊接,罐口部位的缩颈和翻边以及配套盖子的卷封,至于焊缝的粉末补涂、粉末的加热固化等工序,由于对罐子的成型结果没有影响,在此不做说明。其中,制罐行业中已经形成了标准的盖子尺寸规范,具体的罐型须配备相应尺寸的盖子,而缩颈工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盖子的落料尺寸,因此缩颈工序成为节省材料的关键。本文中褶皱出现在罐子的缩颈成型过程,因此以下对缩颈工序做详细介绍,其缩颈过程如图2所示。首先,在焊接后直身罐的基础上,将靠近罐口部位的罐身置于内外模具的间隙之内,通过对缩颈模具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使得上下压头在相对靠近过程中,罐身在内外模具间隙内按照预先设计的形状和尺寸变形,当上下压头合模时,即完成罐子的一缩成型。对于二缩和三缩成型,则分别在一缩和二缩的基础上进行,其缩颈成型原理与一缩过程完全相同,实际生产中只需按照二缩和三缩后的罐体形状和尺寸设计内外模具即可。在罐子的缩颈成型结束后,随即进入翻边和配套盖子的卷封工序,进而完成罐子的整个制造流程。

2 缩颈起皱的原因分析

对于三片罐的制造过程来说,影响缩颈起皱的因素很多,从设备和工艺角度分析,包括内外模具的间隙,模具的精度,模具与罐身之间的摩擦系数,缩颈过程的缩进量等。近年来,随着缩颈模具加工精度和成型工艺控制精度的提高,基本可以排除设备和工艺对缩颈起皱的影响,反之,如果是设备或工艺存在问题,则在实际制罐过程中,出现起皱的罐子将是批量的,而不会只有少数。从材料角度分析,在板材厚度均匀的前提下(目前国内马口铁基板的厚度控制已经非常精确,误差很小),板材的塑性优劣将是决定缩颈起皱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用于制造三片罐的马口铁板材较厚时,塑性越好,缩颈过程中越有利于材料流动,因此不易起皱,这也是以往采用较厚板料(>0.2mm)制罐时,很少出现缩颈起皱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所用材料厚度的减薄(

本文制罐材料的板厚为0.15mm,由于材料的塑性较差,采用了三次缩颈的成型方式。制罐结果表明,采用该板材制罐,一缩和二缩时都不会出现褶皱,仅在三缩时有少部分罐子出现褶皱。制罐过程中,缩颈设备和工艺控制稳定,板材厚度分布均匀,可以排除上述因素对缩颈起皱的影响。据此初步推断,板材的力学性能不稳定有可能是造成起皱的主要原因。为此,对同一批板料,随机切取拉伸试样,分别测试了平行于轧制方向(0°)和垂直于轧制方向(90°)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平行于轧制方向的5个样品的屈服强度在530M Pa-542M Pa之间,上下偏差1 2M Pa,抗拉强度在536MPa-554M Pa之间,上下偏差为18MPa,延伸率在0.89~1.71%之间,上下偏差为0.82%。可见,虽然不同样品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的偏差不大,但延伸率的偏差却很大,接近一倍。总体来说,板料不同部位的塑性差异较大,必然对缩颈起皱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垂直于轧制方向的5个样品进行测试,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不同样品相同方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的偏差较小,偏差百分比约为3%,而延伸率的偏差百分比则高达35.9%。从样品力学性能测试的统计结果来看,每5支样品中有1支的力学性能偏差较大,约占20%,这与出现褶皱罐子的比例较为接近。因此,可以确定材料同向性能差异较大对缩颈起皱是有明显影响的。

缩颈成型的本质是材料发生了收缩的塑性变形,当罐身环向的力学性能较为均匀时,从材料变形角度分析,缩颈后靠近罐口的罐身部位会出现环向均匀分布的微小皱纹。这是因为,罐身材料的环向性能均匀时,则环向各部位的收缩变形也相对均匀,而且由于内外模具的间隙较小,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材料沿着罐体发生径向流动,进而抑制褶皱变深。除此之外,后期的翻边工序还将扩大罐口部位的直径,将微小的褶皱展平,所以罐口部位翻边后整体看起来很光滑。实际制罐时,对于微小的褶皱,特别是后期可以通过翻边减轻的微小褶皱是允许的,而对出现褶皱很深的罐子则必须作为废品处理,因为对于较深的褶皱,罐口部位虽经后续翻边处理,但很难消除(如图1)。因此,本文探讨的板材力学性能差异对起皱的影响针对的是这种难以消除的褶皱而言。

通常,罐身环向为轧制方向,此时,若罐身环向各部位的塑性差异很大,则在缩颈过程中,随着靠近罐口部位罐身直径的减小,罐口环向的收缩开始加剧,一方面,环向各部位的屈服强度存在差异,尽管差异不大,但会直接导致材料进入塑性变形的时间不同:另一方面,由于环向各部位的延伸率存在较大差异,塑性较好部位会持续发生塑性变形,而塑性较差的部位会停止塑性变形,因而出现褶皱。除此之外,本文在实验中将罐身环向调整为垂直于基板的轧制方向时发现,仍有部分罐子在缩颈过程中起皱。由此可以确定,板材同向性能(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的差异越大,则缩颈过程中越容易起皱。

因此,在保证设备和工艺控制稳定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板材力学性能规范,对进一步消除三片罐缩颈起皱是有必要的。值得说明的是,随着板材厚度的不断减薄,如目前实验采用的0.12mm马口铁制罐,其塑性变形能力更差,除了对模具精度和工艺控制精度更加严格外,还必须对基板材料的力学指标做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实际制罐过程中,多个影响缩颈起皱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很难通过试验法――量化进行分析,必须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将各个影响因素作为变量,模拟实际的缩颈成形工序,最终才能得到可靠的符合缩颈成形要求的工艺参数和材料参数,该部分工作将在后续进一步开展。

结语

(1)在缩颈设备和工艺稳定控制的前提下,马口铁板材的同向性能差异对三片罐缩颈起皱具有直接的影响。板材同向性能的差异越大,缩颈后罐子的罐口部位越容易产生褶皱。

(2)缩颈成型过程中,由于基板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不同,导致板材进入塑性变形的时间和产生的塑性变形量不同,进而导致罐口的环向收缩变形不均,这是造成罐口局部产生褶皱的本质原因。

参考文献

[1]许文才,李东立,魏华.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09,8,30(8):86-90.

[2]周云杰.中国金属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J].包装学报,2010,7,2(3):6-8.

[3]黄秀玲,徐兰萍,李明.包装的减量与环保与案例分析[J].包装工程,2010,7,31(13):133-135,转,139.

第7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但目前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全面。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一般包括包装的基础理论知识、包装的市场与定位、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与包装印刷工艺,在有限的课时下,更侧重于应用型教学,使学生能设计出一套适合于旅游产品的包装。在包装造型设计部分的课程中,注重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对于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往往较为忽视,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二是课程学习后,学生知识面单一、知识间缺乏联系、缺乏实际设计经验和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及市场服务意识差,是目前学习设计的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在包装设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包装的设计,多数以包装的模仿为主,对包装的创新设计则较为困难,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实际上,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实践性、综合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教学,培养更适合时展需要、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端包装设计技能型人才将是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定位

1.1以人才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在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上,应对旅游产品包装设计领域所涵盖的专业技术岗位群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区域岗位人才必备技能素质要求,通过具体的包装容器、结构、装潢设计及工艺等技能教学训练,确定教学以包装设计、制作、材料应用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教学工作任务。

1.2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包装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岗位一般为:包装材料及设备销售人员、包装设计师、包装印刷生产人员、包装工艺技术人员、包装质量检测人员等。目前在包装行业最缺乏的就是包装综合设计人才,既懂包装装潢设计,又精通包装工艺、结构、生产的高端人才。此类人才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需求量较大,所以,在课程教学上,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包装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包装创新设计、包装印刷、包装质量检测、包装技术与工艺的能力,才能够符合包装职业岗位群工作能力要求。同时,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本系跨学科专业学习的改革理念,包装设计还应使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相关的跨学科综合性知识,包括消费者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包装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包装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与包装设计相关的各类知识,可以快速进入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进行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2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可分为两段式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型教学的比重,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包装应用型教学。课程讲述包括:包装的基础理论知识、包装的历史、包装的市场调研与定位(包括消费者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包装造型设计(容器造型设计与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材料、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印刷工艺(包括包装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包装的法律法规)及包装设计实践。了解与包装设计有关的各项知识及工艺技术对尺寸、结构等方面的具体限制和要求,培养学生在各种规则与限制中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本阶段加强包装容器造型设计的教学,综合软件课程知识,旅游产品设计的学生,通过CAD、3D将容器造型制作为设计稿,并进行容器造型的渲染,标注出材料及工艺,形成完整的、可投入生产的容器造型。第二阶段:包装创新型教学。本阶段课程是对包装设计理念、结构、材料等进行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以项目驱动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探索性、实验性课题,通过不同类别的项目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课题类型与来源可以包括:概念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环保包装设计、手工创意包装设计或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进行传统文化、地方民俗与包装融合的包装设计训练。目前授课课题类型针对学院特色,以酒店与旅游景区为基础,进行旅游产品或纪念品的创新包装设计,将本地传统文化、地方民俗与包装设计融合,进行新型包装的创新设计。突出包装制作工艺、材料、结构的创新,形成一定的教学成果,并努力实现教学成果转化,使学生实践结果能真正投入市场。同时,课题还可以是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将其制定为专题设计,训练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通过包装新理念的探索、包装形式的创新与突破,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性设计转变为创造性设计,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存在的不足

通过一阶段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上产生了一定的成果,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包装创新教学,使学生创造了许多原创优秀作品,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3.1印刷工艺上掌握不足在包装印刷工艺上,由于缺乏印刷厂实地参观调研,只有理论学习,学生在该方面知识的掌握上略显不足,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今后应安排相应课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解、认识包装机械种类与功用,争取实现包装切模制版、各种印刷工艺的上机操作,加深学生对印刷工艺知识的体会。

3.2课时安排问题由于要加重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及创新设计课程实践比重,在课程安排上,包装其余知识讲解相对减弱,练习时间减少,特别是包装纸盒造型设计上,学生练习不足,在后期作品制作上,进程较慢。所以,在课程时间安排上还应深入调整,整合相关知识,必要时增加相应课时,使课程安排更加合理。

3.3教学成果转化问题在今后的包装设计课程安排中,还应深入思考教学成果转化的问题,在课程实践中,使学生的实践成果能成为商品或者投入市场,将实践与市场接轨得更加紧密,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第8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关键词:服装工艺;信息技术;企业服装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152-02

服装企业质量的稳步发展,依靠的是严谨的服装工艺,在工业化的生产中,如何有效的提升产品质量,是各服装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规范的标准操作,是保障质量的关键,而工艺的创新和工艺的优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1 服装工艺的概念

服装工艺是运用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使加工的对象发生质变、量变或型变的方法。就服装工业生产而言,是把织物(毛呢料、化纤料、布料、皮革料等)裁剪成零碎的衣片,经过缝制制成部件或成衣,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由于经过工艺加工而完成的。工艺是由原材料的性质、服装的款式和生产形式等多方面的情况而

决定。

2 服装工艺的原则

服装生产中的工艺操作要求,也就是工艺规程的制定是服装生产及产品检验的技术标准,制定服装工艺规程,可使服装生产符合产品的规格设置、质量要求,是各企业服装生产的有效法律依据,并能合理利用原材料来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高效率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3 服装工艺的内容

企业的服装工艺要严格按照产品设计和技术标准要求制定,保证全面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这就是所谓的工艺保标准。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企业的现有设备状况,工人技术水平和各种生产条件,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技术条件的同时,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操作技术不断改进服装工艺,提高生产水平。保证工艺的统一性,要求每个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都有统一工艺保证,裁剪、粘合、缝纫、锁钉、整烫、包装、运输等各道工序之间要紧密配合,互相协调。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做到流程简单,工序划分合理,操作方便,顺向流程避免倒流水,设备投资少,开工快,占用场地少,利用模块化管理达到高效的运行。总结推广先进工艺,简化工艺文件,提高工艺设计工作效率。

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作为一名技术管理工作者,应善于发现和总结工艺方法,掌握工艺的窍门,反复进行研究分析,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并及时推广普及。

服装工艺规程是企业对具体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方面的规定,它是工艺管理的重要文件。也就是说某种产品材料的入库到成品出厂,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进行操作步骤及操作方法的规定。服装工艺规程是用来具体指导生产,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以下三点:

3.1 实现产品设计要求,贯彻技术标准的必要保障

服装产品的设计主要提出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技术标准主要提出怎样的质量要求,而工艺管理则是确定用什么样的生产手段来进行生产,作为工艺管理中主要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具体规定原、辅材料使用什么样的设备,采用什么样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贯彻,是以具体手段来保障实现产品设计要求和贯彻技术标准的重要文件。

3.2 决定产品经济效果的重要手段

工艺规程的制定是通过工艺分析和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对服装生产工艺进行工时测定和分析,从中选择最佳方案,要求是必须减轻劳动强度,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贯彻是决定产品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手段。

3.3 组织生产的主要依据

工艺规程除了指导具体的生产以外,劳动生产组织、人员配备及现场方面都要根据工艺规程来做具体工序安排,工模卡具设备的准备工作,也要以工艺规定的要求来进行安排,技术检验也要以工艺规程为主要依据,总之离开了工艺规程以上这些就失去主要技术

依据。

4 服装工艺的优化、创新发展:

工艺的操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编制都会根据操作工人的熟练水平来制定便于生产的工艺流程,熟练工人的缺失使得新员工加剧,为保质量不得不加入些繁琐的工艺,来保证质量的稳固,从效率上来讲势必有所降低,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如何优化、细化工艺操作就是我们将要面临的难题,多序合并分析、动作程序分析是将要解决的问题,整体思路从分品种开始,针对一个品种先行进行整体研究,划分为:不可变更工艺、可变更工艺及可变或不可变更工艺三大类,在进行细化分析,包含工时的分析,不可变更工艺确定后不作更改;可变更工艺确定后,从工时、操作手法、标准规定上来分析,遵循是否可合并分析、是否可简化动作,确定成品达到标准范围内的数据,依据这些来制定新的工艺;可变或不可变更工艺也是要遵循第二条的原则,不违反标准的情况可或不可均可。将模板的实际减效也运用到优化工艺中来,模板的有效运用从某方面来讲也是优化工艺。

对服装企业而言工艺技术要不断创新,从认识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只强调工艺技术,还是只强调经济,都是不全面的认识。只有二者结合,才有可能是理性、现实的。这里说“可能”二字,是因为工艺技术创新并不是工艺技术开发和工艺技术利用简单的相加,不是1+1=2,而是工艺技术开发和工艺技术利用相加后的整体,是1+1>2的加法。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换句话说,工艺技术开发和工艺技术利用是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从工艺技术的角度、工艺技术发展的规律,考虑工艺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工艺技术开发的有效性。市场引导着工艺技术开发的方向,工艺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决定这种引导实现的状况和程度。循着这一认识路径,我们看到,工艺技术开发成果的转移、工艺技术开发成果的利用,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技术创新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社会的形成,服装工艺的发展日益认识到工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工艺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工艺技术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工艺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过程,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工艺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变。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工艺技术创新正是这个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催生的产物。

第9篇:包装工艺分析范文

关键词:绿色 环保 包装 食品 安全

1 引言

GB 15091-95《食品工业基本术语》中给出了食品安全的定义:为了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1]。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外衣、食品的特殊添加剂和食品生产工业最后一道工序,既要做到保护食品的安全,也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不断提出,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是各个行业需不断坚持发展的根本。食品包装行业尤其重要,因为食品包装安全不仅涉及到环境卫生,同时也涉及到人们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只有不断提高食品包装的各项安全性能,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需求。可以说,绿色环保包装将是未来食品安全的保障。

2 传统包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在成为商品之前往往需要经过包装这道工序,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可以起到保护食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提高食品附加价值等功能,然而就是在这些基本包装功能之上,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能也影响了食品自身的安全[2]。不论是从食品包装的生命周期分析,还是从包装设计师进行食品包装设计分析,传统食品包装影响食品安全无外乎包含以下4个方面。

2.1 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直接与食品接触,材料本身的安全性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当今市面上食品包装材料主要以纸、塑料、金属、玻璃、陶瓷为主,这些材料中少量迁移物质可能渗透到食物中。例如,纸张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纸张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助剂、是否有有害单体的迁移;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中是否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微生物检测超标等现象的出现,同时也会影响食品安全。可以说包装材料在实现食品包装基本保护功能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本身质量产生影响。

2.2 包装结构

包装结构设计是任何产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食品包装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可能在消费者食用时产生安全隐患,其在儿童食品包装中表现明显。婴幼儿吸食果冻不慎窒息死亡事件屡屡发生;包装产品中含有小玩具等附带产品,极易被儿童误食造成伤害;食品包装结构边缘是否设计成圆弧形状而非尖端,防止消费者被划伤等现象可以看出食品包装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样也体现在保护产品基本的物理性状上。随着物流产业飞速发展,野蛮装卸同样会破坏包装给食品安全带来影响。因此,食品包装中无论是基本的“贴身衣物”还是食品物流包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应的力学性能,从而更好地确保食品安全。

2.3 包装印刷

食品包装在满足保护食品的基本需求上,更多地起到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外包装上印刷精美的图案来吸引消费者,在尽可能详细地向消费者说明食品基本成分的同时,更多地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从而不断提高销售量。精美的图案和文字依赖于印刷行业的支持,从印刷五要素―承印物、印版、油墨、印刷机、印刷工艺中可知,每个要素的卫生和化学安全都直接影响食品包装安全。比如,印版制作中是否使用环保溶剂;印刷用油墨是否含有苯等有害物质(虽然食品印刷专用油墨如今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绿色环保油墨可以缓解或减轻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在食品方便面的包装中,依然存在调料包的印刷是否与食品接触的问题;印刷机的卫生安全同样影响食品包装安全(通过走访调研,目前很多印刷企业接单时并不区分食品、日用品等产品包装,进而导致因标准不同而污染食品问题的发生);精美的图案也会增加印后加工的工艺工序,上光油是否含有苯溶剂等也同样会影响食品包装安全[3]。包装印刷的安全与否会直接影响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能,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

2.4 包装工艺

包装工艺可称之为将食品变成商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环境的卫生安全和包装工艺技术的科学性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例如,无菌包装技术是牛奶、果汁最为常见的包装形式,该技术可在常温下长时间保持新鲜,而且具备耗能低、耗用包装材料少、制造成本低、包装效率高、便于长途运输、废弃包装可回收再循环利用等优势。气调保鲜技术在水果和蔬菜包装中应用最广,其可以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延长货架寿命。然而,科学的包装技术需要在合理安全的包装环境下才能确保食品与包装的有效结合,进而得到让人们放心的安全食品。

3 绿色环保包装是未来食品安全的保障

绿色包装又称“无公害包装”或“环境友好型包装”,国际上普遍认为绿色环保包装应该符合3R1D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降解[4]。绿色环保包装的实施,要经过包装设计师对食品性能的分析,选择合理安全的包装材料,进行减量化包装视觉设计和结构设计,避免过度包装和印刷因素对食品安全造成物理、化学、微生物的侵害,从而使食品包装全生命周期处于绿色过程。针对传统食品包装对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分析,可以主要从以下3方面来提高我国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3.1 提升包装设计师对食品包装设计的安全意识

不论是视觉设计亦或是结构设计,每一款包装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食品包装同样如此。不断提升包装设计师对食品包装设计的安全意识,可以更好地确保食品安全性能。传统的设计师通常只会考虑包装的基本保护功能,很少关注消费者在食用后包装被遗弃等后续回收再利用问题,故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再利用成为保护环境的一项基本要求。此外,包装材料的绿色卫生性同样也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在包装基本的说明功能上,传统设计师一般也只会考虑图案和文字如何更好地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如何提高产品销售量,而不去考虑由此带来的印刷问题,如印刷中挥发性有害物质对食品内部的迁移影响。绿色环保包装材料无疑不是食品包装最佳的选择,包装设计师在进行食品包装设计时应更多选择安全的材料,确保食品包装材料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使用的全部过程中都能保障其安全。在包装设计方面,包装设计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寻找视觉扁平化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结构材料减量化设计,从而达到保护食品安全目的的同时降低包装成本。

3.2 不断更新法律法规,提高检测水平,加强企业监管

至今,我国尚未出整、完善的食品包装安全法律法规,现有的QC标志是食品包装安全认证标志,其为食品包装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5]。绿色环保包装产品没有相关标准,其印刷也没有相关工艺标准和要求,这无疑使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包装原材料生产企业、食品包装印刷等相关企业无法可依,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网络进行项目接单,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包装印刷企业在印刷日用品包装的同时也会印刷食品包装,容易导致交叉污染,难以确保食品包装印刷的安全性。通过资源整合,食品包装印刷企业只提供食品包装产品的印刷,进而提高食品包装安全的检测水平,此举不仅是简单地保证食品物理性状完好无损,更多的是让人们关注潜在的挥发性有害物质检测,也是确保食品包装安全的手段之一。

国家政府要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有关经验,加强对食品企业、食品包装原材料生产企业、食品包装印刷企业等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食品包装安全检测手段,从而确保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处处做到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最终确保食品安全。

3.3 不断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辨识能力

消费者作为食品包装的最终使用者,对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应该受到食品企业、包装设计师和食品销售商更多地关注。消费者也应该不断改进消费观念,避免出现为买包装而买食品的“买椟还珠”现象。消费者需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非精美华丽的食品包装,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过度包装。如今网购已成为一种时尚,在网购食品成为一种消费模式的同时,网络食品品牌也在不断增加,网络食品安全隐患也随之出现。只有消费者留意网络食品包装上的QC标识、关注网络食品生产日期等信息才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在追求环保低碳的今天,绿色是主流,更能体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生活追求。只有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时,绿色环保包装才能成为食品包装的趋势,才能使食品包装相关行业不断的改革创新,向绿色环保道路前行,从而使绿色环保包装成为未来食品包装安全的一种有力保障。

4 结语

我国作为食品生产和销售大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国家、社会、消费者等相关方面加以关注并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安全流通,确保食品包装相关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确保人们食用到健康营养的食品。发展绿色环保包装是确保未来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食品卫生通则.

[2] 唐玉.影响食品安全的包装因素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2,(6):28-29.

[3] 王宏洋.绿色印刷的设计与评价[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6,(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