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绿色社区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社区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社区申报材料

第1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以就业服务“新三化”为要求,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完善保障为宗旨,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活动,不断提升劳动保障平台功能,优化劳动保障服务,推动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为加快富民兴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基本标准

1、社区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人员就业率达到95%以上。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4050”人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

2、切实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建立就业各种基本台帐,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自主创业环境宽松,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3、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对辖区内居民实行动态管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均被组织在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三、工作任务

(一)基础管理: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达到“失业状况清、技术特长清、培训需求清、择业意向清、家庭收入清、就业结果清”等“六清”,登记率达100%,台帐健全并定期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帮助其落实扶持政策,提高就业稳定性。制定和完善工作流程、岗位责任、工作制度、服务指南等,完善“一站式”就业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落实政策: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和年审工作。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入户到人。对于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政策中遇到了困难,热情帮助其查询政策并负责向有关部门反映。将由社区落实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包括公益性岗位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灵活就业人员中“4050”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的信用担保等,在基层真正落实到位。

(三)岗位开发: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以兴办服务实体、创建再就业基地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开发“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三项服务”(家政、医疗、配送)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对生活困难、急需就业的人员,通过开发“四保”(保洁、保绿、保安、保养)“十大员”(交通协管员、城管协管员、乘车协管员、网吧协管员、治安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公共设施维护协管员、再生资源回收员、家电维修员、家教辅导员)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多渠道提供空岗信息等多种手段,给予及时的就业安置。

(四)就业指导:积极配合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向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服务,组织推荐其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都参与到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使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普惠制培训参培率达100%,社区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人员就业率达到95%以上,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

(五)再就业援助:各社区要开展以“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补贴”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把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4050”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特困家庭人员和残疾人员、享受低保的就业困难人员作为援助重点,畅通绿色就业通道,帮助他们落实工作岗位、扶持他们灵活就业,落实有效援助措施。并确保当年登记当年100%得到再就业援助。

(六)社会化服务:向社区内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宣传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和各类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建立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信息库,依法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树立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活动的良好典型,引导退休人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生活。

(七)跟踪服务:定期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跟踪了解其就业再就业情况。动态掌握辖区内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接受就业服务、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及再就业状况,有针对性地实行跟踪服务。

四、申报审核

1、符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的社区,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向所属街道提出申请,并提供创建工作申报材料

2、街道收到社区的创建工作申报材料后,在每月10日将申报材料上交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对照创建标准和工作任务,及时组织人员上门实地察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向社会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上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道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街道明确专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创建工作。

第2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市**区***街道***社区位于民安步行街南侧,占地面积98,33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常住户1235户,3788人,驻社区单位4个,商业网点87个,是**区老城区的文化、商贸中心。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创建绿色社区为目标,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区居民的满意,被葫芦岛市政府评为“绿色社区”。社区还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和谐社区、三八社区示范岗、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先进单位、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区十星级标兵社区、先进党总支、学习型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无刑事案件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被**省评为“二十佳社区工作者”。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创建氛围

几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高度重视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将其作为传播绿色文明、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载体。社区成立了以居委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居民积极分子参加的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的要求和目标,组织学习创建标准,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分析重点难点问题,讨论解决整治措施。每年都印发宣传单1000多份,使辖区内的居民住户做到家喻户晓,营造了一个创建绿色社区的氛围。

二、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促进绿色环境建设

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中,社区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植绿护绿、认养绿地活动。植绿护绿岗的党员刘素珍、杨万春同志主动认养绿地500平方米,他们自己投资买来花籽和树苗,将自己的大部分心血都倾吐到花园里,几年来他们早出晚归,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种植了云霞灿烂般的四季名花,供居民观赏,人们称他们的花园是“百花园”。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的3000平方米绿地都被党员和居民认养,使社区内呈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真是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在绿色社区的创建过程中,社区特别注重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一是常年开展大型科普讲座活动和图版展览,具体活动有环保、医疗知识、节约用水、用电、禁毒、计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等知识讲座。二是利用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党员、居民、志愿者、青少年进行学雷锋为民服务和护绿爱绿环境大整治活动,清理绿化带废弃物、垃圾、拔草、剪技、清理乱张贴、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等。三是每年坚持开展邻居节活动,以“以德为邻,团结互助,情暖万家,共创文明”为主题,面向居民广泛征集“金点子”,并向居民发放了“公民道德册”以及邻里之间通讯录,并组织开展奉献日活动,清理小区环境,促进社区、居民之间建立“和谐、美好”的新型邻里关系,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彻底改善小区环境 积极创建绿色社区

第3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一、加强生态区建设与保护,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

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目前我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1982年微山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南四湖鸟类自然保护区,1994年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200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又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市有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泉林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青山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峄山自然保护区和十八盘自然保护区。我市建设了南四湖、泗河源头2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现都已取得了阶段性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及省环保局《关于在全省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环保监管力度,及时将文件转发给了相关县市区环保局及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下一步将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我们也及时将自查情况上报了省局。

2、推进了生态示范区及生态县(市、区)建设。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县市,金乡、微山2县获得国家级态示范区命名;兖州、邹城、曲阜3市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督促各县市区做好生态规划编制工作,保证各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编制的质量和进度,除泗水县外,其他各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评审工作全部完成,并经人大批准实施。

3、建设绿色通道。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公路、铁路、河流两侧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绿化美化相结合的风景线、生态线。加强城市绿化,增加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建成城市沿河休闲场所,进一步搞好道路绿化带建设,形成城市生态走廊。

4、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夏收、秋收到来之际,下发了秸秆禁烧的文件,与监理站一起开展现场检查活动。重点在104、105、327国道、京九、京沪、兖石沿线及嘉祥机场附近。

5、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为做好*年度省级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度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的通知》,指导有条件的乡镇立足本地实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抓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督促乡镇切实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帮助有关乡镇因地制宜地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有关技术问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生活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为做好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我局下发了《关于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的通知》。加强对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的指导,坚持考核标准,严格把关,指导乡镇按照有关要求准备申报材料,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2005年,我市共创建全国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邹城市北宿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汶上县汶上镇、次丘镇、郭仓乡,鱼台县王鲁镇、张黄镇,邹城市唐村镇6个乡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在此基础上,*年,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完成了新兖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及梁山县拳铺镇、任城区接庄镇、微山县留庄镇、韩庄镇及汶上县南站镇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乡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1、生态建设工作政府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还不理顺。生态市建设的理念还未能做到深入人心,在一些地方并未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生态建设的有关政策还不到位,规范性文件支撑不够,工作尚未实现法制化、制度化。存在的工作机构薄弱、人员编制偏少等问题,

3、生态市建设的技术与资金支撑不够,一些影响生态市建设的技术缺乏突破,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化肥、农药的减量化替代技术,农产品的无污染加工技术等。生态市建设是一项与经济双赢的工作,但在启动阶段,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4、结构性调整的任务艰巨,这其中即包括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如需要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产品、技术与行业,又包括对农林畜牧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调整种养结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在建设好现有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具备申报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条件的积极申报,在建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创造升级条件。我市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有望升级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峄山和十八盘在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做好泉林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青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加大南四湖、泗河源头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力度,确保达到预定建设目标。加快南四湖自净功能研究,建立人工隔离带,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建成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十八趟省级森林公园、峄山地质公园,建成梁山、泉林、九仙山、安山寺省级风景名胜区。

2、继续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已命名的生态示范区根据规划目标抓紧实施,争取在规划年限通过验收;未获命名的县市区继续申报,将我市所有县市区都建成生态示范区。

3、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我市在总结以往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特点,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科学整合城镇布局,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优化乡镇工业结构,建设乡镇工业园区,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污染集中治理和监控。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促进县级市向中等城市发展,小城镇向中心镇发展。按照生态市总体规划指标的要求,制订并实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不断提高城镇和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明年重点抓好兖州兴隆镇、任城区李营镇、泗水泗张镇、曲阜姚村镇、微山韩庄镇等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创建一批文明生态村。

4、大力发展生态居住示范小区。建设“绿色环保社区”,拆除违章建筑,改善居住条件,优化服务网络,治理社区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楼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大型综合文化、体育设施都要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推广应用环保材料,在工程质量监理中增加室内有害物质控制的内容,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人居环境。

四、拟采取措施及工作建议

1、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克服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造成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短期行为,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保障生态保护规划的实施,力争使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重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区域的生态破坏得到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加快生态保护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加快制定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法律支持,明确环保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职权,确立保护主体(开发者)的职责和义务,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参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行政手段体系和政策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生态保护。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有关法规与标准,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不允许毁坏林地,污染水资源,浪费土地,违者必究,对不适宜生产和生活的地区,要做出规划,创造条件,实行异地开发和安置,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生态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加强生态保护队伍的建设,设立专门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提高生态保护统一监督能力。同时,加快生态保护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生态保护执法提供支撑基础。增加工作经费,在投资计划、科研立项、国际合作等方面,向生态保护倾斜,连续扶持几年,使之成为力量。

4、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分级登记和备案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生态破坏限期治理与定量考核制度、生态破坏状况定期公布与公众监督制度。开展对生态保护的定量考核,济宁市生态监督年报,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和市直部门联合检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整体推进工作的实施。

5、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依法保护研究开发成果,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推广规范化的技术规程,组建生态监测网,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站。

6、建立健全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作出长期安排。积极争取利用国外资金,国外的长期低息贷款和赠款要优先考虑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四、建议和意见

1、建议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环保部门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要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

第4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一、2012年工作情况

(一)稳步推进国家模范城市复核工作

为确保我区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预评估任务,我局自加压力,强化“三种意识”,全力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工作。一、强化宣传意识,营造浓厚氛围。在复核迎检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平台,对国家环保复核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二、强化精品意识,推进现场建设。会同建设部门督促九龙污水处理厂和城北污水处理厂严格按照复核要求逐一落实相关工作,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确保污水处理厂现场树得成典型、经得起查访。三、强化责任意识,精心准备资料。软件资料是反映模范城市复核迎检工作的重要载体,我局成立了专门的软件资料组,请市环保局有关领导专家专题授课,详细讲解有关技术要求,确保了档案材料齐全、完善、规范,得到了省环保厅考核组的肯定。

(二)、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市生态市创建推进计划,我局加大指导督查力度,生态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区所有乡镇均已创建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今年以来,我们工作重点就是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上半年九龙镇已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预验收。一是做好国家级生态镇技术核查的各项迎检工作。帮助九龙镇完成迎检的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申报材料。5月26日,省环保厅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后,同意上报国家验收。二是推进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全区新增22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生态创建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积极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苏陈镇和罡杨镇处于城北污水厂的生活污水接管范围,需加快进度铺设管网,为两个镇创建国家生态镇打好硬件基础。

(三)、严格审批,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约束性和指导性作用。一是严格实行环保前置审批。今年,共依法审批三产类项目69个,预审工业类项目30个,审批工业项目28个,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污染严重、生产工艺落后或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依法进行劝阻或否决。二是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通过现场检查,要求企业限期完成“三同时”验收。配合市局环评处,对全区所有建设项目开展了“三同时”清理,重点检查了新能源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西北工业园区的排污企业,对存在未执行“三同时”验收问题的建设项目限期整改。三是落实跟踪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区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作用,及时了解和获取项目建设前期信息,对重点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四)、全力推进污染减排,进一步提升环境承载能力。

“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由“十一五”期间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增加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减排任务为:化学需氧量削减600吨,氨氮削减66吨,二氧化硫削减200吨,氮氧化物削减200吨,减排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我区在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减排能力的基础上,及早谋划,强化措施,狠抓污水管网建设。九龙镇政府今年新增了污水管网5公里,修复了九龙污水处理厂南侧渗漏的过河管道、水岸豪庭东南侧、龙宫北侧堵塞的管网,全面检修了泵站,同时对三套轴、安腾及两家养猪场的废水实施了接管。区住建局完成了北仓路污水管网的铺设工程,维修了东风北路白头山庄处堵塞的管网,解决了森园路2处污水井下沉的问题,并对稻河湾及周边地区的生活污水实施了接管,充分发挥了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益。

(五)、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今年我区被列为市级挂牌督办案件3件,涉及企业16家,其中整治13家,取缔3家,任务重、难度大。因此,我们将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4月19日召开了全区环境保护暨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会上与相关镇、街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状,把专项行动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部门。一是进一步完善专项行动工作机制。严格遵循合法与合理、监督与责任的原则,进一步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完善“挂牌督办、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责任落实力度,推动整治进程。二是严格标准,狠抓涉案企业的整治进度。建立健全挂牌督办涉案企业环境管理档案制度,对照整治要求,认真审核各企业整治方案,做到每家企业逐一过堂,一厂一策,并对企业的整治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督查,确保企业按时保质地完成整治任务。三是强化联合执法力度。坚持部门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开展工作。今年以来,区委常委、副区长丁和扣带领环保、工商、城管、公安、供电等部门专题督查4次。目前,苏陈电源材料厂、贵稀金属、旭照电源3家涉铅企业已关停,13家整改企业绝大部分都已整改到位,梅兰化工集团经过整治也通过了省环保厅的验收。

(六)、加强环境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开拓创新,狠抓推进落实。一是妥善处理环境案件。严格按照“投诉必应、快速反应、纠正违法、主动反馈”要求,对可能引起的环境投诉,深入矛盾现场,认真予以解决,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梅兰集团污染事件发生后,我局现场督查企业整改工作82次,形成督查简报20期,下发督查通报6份。在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期间,以群众投诉为着力点,整治有油烟废水污染的餐饮店36家,取缔养猪场1家,整治河道6条。在每年的秸秆禁烧期间,我局认真制定巡查监管方案,落实巡查监管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保障措施。在收割季节,围绕“不着一处火,不冒一处烟”的工作目标,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巡查组,督查东片各镇、街、园区的秸秆禁烧工作。

(七)环保宣教工作继续深入

围绕今年环保工作重点,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以“6·5”世界环境纪念日为契机,联合相关部门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环保知识,倡导市民使用环保型购物袋,组织乡镇、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专项行动宣传,共发送模范城市复核宣传材料2万余份,宣传组画10多余份,组织区中小学生参观市环境教育展示厅,在人民公园广场组织放映中国首部反映水危机的环保电影《河长》,切实营造全民关注环保、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的创建工作,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今年共创建成市绿色企业9家,申报市级绿色社区4家,省级绿色社区1家,市级绿色学校2家,省级绿色学校2家,力争年内全部通过验收。

(八)、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着力加强作风效能建设

一是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局党支部按照要求,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推动“创优争先”活动开展,充分动员支部各成员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启动“党员进社区”、“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并结合局内部业务培训实际,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取得了不少认识成果和建设成果。二是落实优质服务,加强制度管理和制度创新工作。在严格执行现有规章制度的同时,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进一步创优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帮助”的理念,在服务中摸索,打破传统套路,不断创新思维,优化服务流程。

(九)、深入开展联创共建,共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响应市、区两级政府的号召,认真做好与书院社区的文明城市联创共建工作。每天有专人帮助社区整治环境、整理台账资料、改善工作环境,随时掌握创建进展,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迎检期间,我局全体人员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迎检工作,与社区同志一起到各路段值守,想方设法为社区排忧解困,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2013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和生态区建设,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

明年,我局将集中精力抓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工作,主动与市环保局对接,吃透迎检的各项要求,掌握复核迎检工作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向区政府报告。同时抽调专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确保软件资料不失分、得高分。

(二)、加快生态建设,力争率先完成生态区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快苏陈镇和罡杨镇的污水管网建设,在重点指导、督促两镇做好申报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城东、城西和京泰路街道申报国家级生态街道。

(三)、继续服务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

坚持定期走访和现场办公制度。每季度一次走访全区重点企业、挂钩服务企业,定期收集园区、企业建设发展动态信息,对重点项目履行由局领导带队的现场办公制度,及时帮助企业破解在发展中遇到的环保疑难杂症。

(四)抓好污染物减排工程的实施。

污染减排工作依然是全年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紧紧围绕年初计划,加快推进工程实施进度。加快污水处理工程配套管网建设,尽快将九龙镇镇区、张坝、姚家及界沟南庄、碧桂园、福寿苑管网铺设到位,进一步加大污水收集能力,努力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能力与设计能力吻合,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减排效益。同时,要加快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着力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五)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

要切实巩固已关闭小塑料加工、小电镀、小铸造、废油作坊的工作成果,严禁“十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同时要重点做好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重金属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确保完成市下目标任务。

第5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将市建成“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城市生态系统,加强城市环境、居住空间、基础设施的生态园林化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彰显“山水城市、生态居”的城市特色,全面推动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总体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12年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政府组织,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统一规划,讲求实效,力争用三年时间,充分利用辖区山、水等自然环境,以增绿添彩为重点,扩展绿色空间,完善城市自然生态功能和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到2015年,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节能减排、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建设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地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建设格局,力争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另文下发。

三、创建标准和主要任务

(一)创建标准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8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城〔〕125号),新办法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条件进行了明确:《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自检达到Ⅰ级标准,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每两年评审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申报城市须在申报年的9月30日前将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省级住房和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及遥感测试基础资料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其他申报资料报送截止时间为评审年的3月31日。生态园林城市的评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材料审查、问卷调查、实地考查和综合评审四个环节,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Ⅰ级55项指标为主,增加了19项指标,共有74项指标。标准分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建设、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类。

(二)主要任务

1、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修订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各项规划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合理增长的保障。要结合我市山体、水系等自然地貌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实际,高标准修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过规划手段,指导辖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绿地系统总量适、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坚持绿地规划的刚性原则,落实各类建设用地的“绿线”,确保各类建设与绿地建设同步增长。同时,做好城市综合交通、水系、历史遗迹保护等规划,建立和完善城市“黄线”、“蓝线”、“紫线”管理制度,确保城市规划、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2、加强城乡基础绿化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绿地系统。提升老城区园林绿化质量,重点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路推广率等关键性指标,严格按照5000平方米的公园服务半径500米、1000平方米的公园服务半径300米的要求预留绿化空间,全面扩植行道树,改善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增加城区道路行道树绿量。加强新发展区域绿化,同步规划建设高质量生态园林景观,在城郊绿化与区间绿化中注重各类河道和库塘湿地、荒滩的生态修复,扩大新发展区域绿量规模。科学布局生态保护区域,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山体、风景名胜区、区域生态走廊等生态空间。提高城乡绿化建设水平,注重在新建项目中加大乔木应用,坚持园林文化与植物景观相结合,把城市森林、山水等绿色生态资源与人工园林景观融为一体,维护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保护和利用自然林地、山坡、湿地、河湖等各种自然资源,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

3、以项目带动城市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供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确保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发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大于85%以上。

(2)提升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做好道路、市场、停车场、园林绿地、环卫设施等各类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乡路、城河大道、东正街、园林大道等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

(3)加大保障性住房等惠民工程建设。一是积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实施安居解困工程,每年按要求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彻底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环境条件。二是积极实施旧城改造工作,加快包括直管公房在内的非成套危旧住宅改造、“棚户区”改造、停产半停产及整体搬迁企业的开发改造,全面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条件。三是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为城市建设增加亮点。四是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活动,建成一批环境一流、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同时,要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中同步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社会基金征缴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4)实施城市景观工程。继续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结合老城区城市街景改造,协助做好架空线路和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亭、路灯、环卫设施、园林小品等“城市家具”(户外环境设施)的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功能性照明为基础,适当进行亮化美化工作,扮靓城市。

4、以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做好城市人居环境工作

建立职能明确、沟通快捷、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细化管理标准、强化监督手段,完善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的覆盖面,围绕定职责、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等工作流程,达到城市管理全过程无盲区、无盲点的目标,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事前管理向超前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行政管理向多元管理的转变,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绿色交通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路网,合理规划和建设机动车道和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管理,切实解决机动车大量占用慢车道、人行道停车问题,确保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各行其道,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5、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以改善城市水质、空气质量、降低噪音为重点,全面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一是做好长江、清江等饮用水源地的监管,确保饮水水源和水质安全。二是全面完成截污工程,禁止污水直排,尤其对工业污水全面实行处理,使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保持在100%,市区地表水水质达到Ⅳ类以上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加强废水处理能力建设,严格废水处理企业运行管理,扩大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自然水体质量。加强对新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审核,深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多数依据的是各类国家标准,多数都有资料审查环节,要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设计、规范建设和规范管理,做好日常工作的数据、资料收集和归类,使城市管理逐步向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轨道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教育工程,对广大市民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节约资源等教育活动。每年组织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宣传不少于4次,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要设置创建公益宣传广告,形成全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

四、工作步骤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分五个阶段实施:

(一)组织部署,宣传发动(2012年2月)

抓好宣传发动,组织召开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构,建立联络平台,健全创建机制,全方位、高格调地抓好创建工作的铺开。

(二)自查自检,分项落实(2012年2-3月)

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建城[]125号<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分解和细化创建项目,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协调联动,落实整改责任。各有关单位按责任分工,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和总结分析工作,巩固和优化已达标项目成果,搞好经验总结,并按要求完善汇报材料,做好上报和迎检备查准备工作;对暂时未能达标的项目要积极寻找差距,查出薄弱环节,分析问题原由,拟出整改方案。

(三)重点整治,全面推进(2012年3月—2014年12月)

在上一阶段创建工作基础上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尚未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项目,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充分研讨和论证,找出薄弱环节,研究整改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整治和提高。对个别指标要求较高、整治规模较大、短期内难以整改到位的考评项目,要拟出可行性改进方案和实施时间表报市有关部门立项,分步推进,分项落实,缩小差距,全面完善。

(四)检查完善,自评申报(2014年6-9月)

对整体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逐项对照评估,确保全面达标。要进一步完善充实项目说明材料和指标来源依据,因地制,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突出特色。整理成为系统、严谨、规范、高质量并富有说服力的申报材料,按照既定程序正式向省和建设部提出申报。

(五)做好准备,迎接评审(2015年)

根据省住建厅和住建部考核专家组的检查安排,认真抓好迎检筹备工作,周密布置检查线路和示范点,精心准备好迎接抽查的相关材料。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先进科技手段,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介绍我市创建工作情况,充分展示市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突出特点。迎检期间全市要搞好宣传动员和协调联动,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确保以最佳的参评状态、最完善的组织布置和高质量的受检项目序列,迎接国家住建部和省建厅的评审。

五、主要措施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工程,重点要围绕标准,突出改善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需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做到认识统一、领导重视、工作务实、措施到位,使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运行机制

成立以市委书记为顾问,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辖区创建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创建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普遍性的问题,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组织市内单位、居民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完成承担的创建任务;市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单位职能,制定本部门创建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任务,组织实施,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单位、系统创建任务的圆满完成。创建办公室及各单位分管领导和人员要认真宣传动员、调查研究、学习培训、吃透标准,做好工程建设、资料整理等工作任务,使创建工作任务清楚、责任明确、实施有力、效果突出。

(二)建立监督机制,明确目标责任

创建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创建办下设督办组,会同市效能办、监察局制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效能监察办法,对各部门的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督办,市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督促相关负责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三)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动创建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实施相结合、政府投资与社会筹资建设相结合、领导包抓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单位承包与个人参与相结合。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创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创建进度,创造居环境。市政府将集中资金,用于对创建影响大和与市民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并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各级各部门要将投资集中倾斜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注重质量,讲求效果,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承担建设任务的各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建设项目早日建成见效,早日改善生态环境。对公众参与的创建项目,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激发市民群众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全面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四)加强宣传动员,深化创建活动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以满足市民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项社会活动,要宣传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基础管理、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使创建工作成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宣传动员,使人民群众了解创建工作,支持创建工作,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市创建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广电局等单位,要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创建动态,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在公共地段设置宣传广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扎实、持续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查暗访,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6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1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现有审核备案通过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87家,自家电下乡开展以来,我区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228万台/件,销售金额5.016亿元,兑付家电下乡补贴金额6305.74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家电下乡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为了确保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区有力有序推进,我们从建立健全机构着手,强化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区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商务局设立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家电下乡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乡镇长任组长,为我区的家电下乡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由区政府制定印发了《区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对家电下乡工作各个环节都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三是区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各乡镇分管领导会议、中标企业负责人会议、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和乡镇财政所业务培训等会议,对全区家电下乡工作进行布署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家电下乡工作始终保持组织有力、上下联动、密切协调的家电下乡推进机制。

(二)加强宣传,全面普及家电下乡政策。为使家电下乡这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掌握政策、懂得政策、享受政策,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范围辐射12个乡镇和城区。一是把家电下乡工作的重要意义、补贴原则、补贴内容、补贴申报兑付方法、补贴标准等内容印制成《家电下乡政策解读》小册子发放到全区个行政村的农民群众手中;通过新闻、在线、区商务局网站等新闻媒体,以及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横幅标语,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家电下乡政策。二是组织五星电器、宏图三包等大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出动宣传车辆并携带家电下乡产品进乡入村进行宣传销售,现场宣传讲解家电下乡政策,积极为农民释疑解惑。三是严格要求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按照政策规定,在经营场所悬挂家电下乡指定店标示牌,张贴家电下乡产品购买须知和家电下乡产品价格告示。四是深入开展“家电下乡宣传月”活动。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宣传,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知晓率,增强了农民群众购买家电产品的积极性。

(三)坚持标准,科学布置销售网点。选好销售网点是做好家电上乡工作的基础。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审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截止目前,区共有87家销售网点,覆盖了所有的乡镇及城区社区。一是严把销售网点准入标准。按照规定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质、条件,对申报的网点进行认真审核,在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完整前提下,区商务局和区财政局共同对每一个申报网点的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经营规模、经营信誉以及经营状况等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按照宁缺毋滥原则,对不符合条件的网点决不予以通过。二是实施承诺制度,对每个通过考核的网点都与区“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承诺书。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除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外,区商务局还组织各网点电脑操作人员进行网络使用、信息录入等专门业务培训,并且利用督查机会对每个网点进行现场操作演示,“手把手”培训,保证了销网点质量。

(四)创新举措,简化兑付程序。家电下乡工作实施前期,区兑付率处在全市落后位置。区商务局和区财政局协调配合,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原因。因个别销售网点不能及时报送材料,以及个别财政所不能及时审核兑付,导致兑付率不高,一度影响了销售网点销售积极性。为此,我们根据调查情况,督促相关销售网点必须及时、准确录入,区财政局把兑付工作列为对财政所年度考核内容之一。通过努力,区家电下乡兑付率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全市前列,极大调动了销售网点积极性。自家电下乡开展以来,全区共销售家电下乡227336台,销售额6.7亿元,补贴资金8585万元。

三、做好服务,做到有疑必答,有求必应。

一是为了方便群众,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向社会公布区商务局与区财政局的咨询服务热线及监督投诉电话,各乡镇街道财政所也设立了家电下乡服务台,及时为群众答疑解难,及时处理投诉问题。二是协调相关部门,帮助销售网点解决遇到的难题。家电下乡工程实施前期,我区首批通过的家电下乡乡镇销售网点大都是个体工商户,不能独立开具税务发票,这与家电下乡政策相违背。销售网点很着急,消费者的补贴不能及时兑付。针对此问题,我们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办理小规模纳税人开通绿色通道,给予快速办理,同时降低办理的费用。

四、抓监管,确保网点经营井然有序。

为了保证我区家电下乡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始终把加强对网点管理做为中心工作来抓,规范销售网点的经营行为。指导网点设立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专区(柜),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做好货源组织工作,不缺货、不断货,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对销售网点实行动态管理,凡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销售网点,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取消其备案网点资格,自家电下乡开展以来,已有18家被取消家电下乡销售资格。

(一)加大对销售网点的日常监管力度。区商务局会同区财政局加强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的日常监管,严格执行日常检查及抽查制度,对销售网点抽查比例每月不低于20%,建立《家电下乡检查记录表》,对检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多次对全区销售网点实施检查,检查销售网点宣传、销售、信息录入、发票开具、服务承诺落实、产品质量以及骗补行为等情况。督促销售网点及时、全面、真实地将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信息录入系统,非补贴用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必须在录入时点击“非补贴用户购买”项,相应注销产品标识卡,督促销售网点严格遵守标识卡管理各项规定,杜绝骗补情况的发生。

(二)全面开展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专项整治活动。2011年是家电下乡监管年,国家、省、市先后几次下发了要求加强对销售网点监管文件。尤其是2011年5月1日到7月30日组织的为期三个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清理整顿活动,时间最长、检查最全、效果最明显。在这次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清理整顿活动中,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清理整顿工作。通过这次清理整顿,共取消3家严重违规经营网点,暂停4家网点销售资格,警告和责令限期改正3家销售网点,并对没有销售或销售量较少的5家网点予以取消销售家电下乡产品资格。

(三)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根据省、市《关于开展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对全区销售网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深入检查。首先通过电话和QQ群通知各网点自查,然后随机抽查部分销售网点自查情况。从检查效果看,各销售网点都能够严格执行家电下乡相关政策,全面、真实、及时将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信息录入信息系统,没有发现虚假销售套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等违规问题。家电下乡结束后,各销售网点也能及时对有关标识进行清理,撤下店面标识、宣传材料、专区(专柜)等。

五、存在问题

在家电下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电下乡管理工作不断改进,逐步完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保证了国家补贴资金的安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个别网点的店面建设不够规范。家电下乡产品没有分区摆放;不重视家电下乡政策宣传,家电下乡指定店标识牌没有悬挂在醒目位置;产品价格公示栏和农民购买须知没有张贴或及时更换。

二是少数网点销售不规范。申领补贴资料不齐,代签字现象较多。留存号码空号、无人接听、号码和联系人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回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是个别网点对系统操作还不熟练。对新家电下乡系统还不够了解,关于系统里进销存台帐不知如何操作,导致我区有个别网点的时销存台帐没有规范建立、建全。

四是机卡分离现象一定时期内还存在。主要集中在2011年3月15日后那段时间,因有一批家电下乡产品中标到期,产品标识卡无法录入,被厂家统一收走,并且个别厂家商要求打货款到一定额度才能换新卡,或者是进四到五台新产品才能换一张新卡,导致部分产品长时间处于机卡分离状态。

第7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1、明确年度目标任务。研究制定《2014年全市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标准》,明确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和市政府部门全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

2、推进行政机关行政程序管理平台应用。完善行政机关行政程序管理平台系统功能,实现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行政行为的网上运行和在线监控,逐步在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进行推广使用。

3、加强调研工作。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调研,了解近年来我市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总结经验。加强对各级法制机构工作的指导交流,营造竞相创新、亮点频现的良好氛围。

4、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研究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向,按照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适度分离的原则,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重点镇延伸,全面提升重点镇城市管理水平。

(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5、推进政府行政决策制度创新。改进和完善现行的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研究起草我市行政决策规定,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规范化。

6、规范政府民事行为。完善政府法律事务审查机制,将政府决策事项、民事行为等政府法律事务交由法制部门把关审查,起草《市政府合同审查管理办法》,预防和减少政府合同签订中存在的违法或不当行为,降低履约风险,维护公共利益和国有资产安全。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

7、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和统一公布制度,对文件草案从文种、主体、权限、内容、程序、有效期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对已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定期进行统一公布。

8、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制。健全完善征求意见、集体论证、专家咨询等制度,进一步扩大“开门立法”、“立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柔性“立法”方式,在制度设计方面更多运用规划、方案、合同等软性手段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9、建立规范性文件评估制度。建立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动态评估制度,通过对文件的制度措施、贯彻情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保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时效性,维护法制统一。

(四)切实规范行政执法

10、完善行政执法业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在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业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行政执法网上办理和在线监察。加强部门使用该系统的跟踪督导检查,逐步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

11、开展行政执法质量集中检查活动。一是配合市监察局开展全市行政执法大检查,重点检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是否全面、正确、有效履行职责情况。二是组织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员、案卷评查员,对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质量大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范畴。在市级执法部门中继续开展“十佳案卷”评选活动。

12、加强行政执法主体管理。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及时公布市级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创新行政执法人员日常管理机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日常网上学习、定期测试、资格考试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完善行政执法资格在线测试系统,丰富强化使用功能,积极申报“中国法治政府奖”。

(五)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13、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充分利用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行政执法全过程的跟踪监督;研究与市监察局、市检察院联动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有效监督。完善重大行政处罚备案、错案追究等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加强与舆论监督衔接,对新闻媒体曝光的行政执法案件,及时跟踪督办。

14、充分发挥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员作用。建立监督员向市政府专报制度,积极向市政府提报有份量的规范执法建设性意见建议。组织行政执法监督员对食品药品、卫生、公安、建设、城管等重点执法领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活动。

15、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健全和强化网上报备机制,提高报备率和报备效率,强化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监督,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六)加强行政复议裁决调解工作

16、创新化解行政争议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整合行政资源,搭建投诉、复议、裁决、调解、仲裁等统一解决争议的工作平台。按照效率和务实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法律责任等,形成集中受理、集中办理和统一监督的工作格局。

17、健全行政调解工作体系,搭建行政调解平台。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指导县市区政府、部分行政调解任务重的部门及镇街设立行政调解组织,初步建立市县镇街三级行政调解体系。将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

18、全面推进行政复议裁决规范化建设。在全市推广行政复议裁决规范化建设工作,完善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考核验收。

(七)加大依法行政宣传力度

19、加强依法行政信息宣传工作。继续抓好依法行政信息的采用、统计和考核工作,对依法行政信息报送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和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宣传先进单位称号。

20、做好法制宣传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刊物、政府法制网站和政府法制微博宣传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载体作用,增加和完善栏目内容,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

21、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继续举办法制服务进社区巡回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行政强制、行政复议、仲裁等法律常识,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依法理性地化解矛盾。

二、不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2、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对各级审批事项,尤其是与投资、社会事业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通过取消、调整和下放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市级审批事项,推动县级审批权限下放,扩大基层审批权限。

23、继续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对保留的审批事项,明确实施条件、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规范附加收费、缩短办理时限、提升服务效能,承诺时限力争省内不超过青岛,省外不超过。

24、推进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出台《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实施办法》,在基本建设项目中试行“模拟审批”。对市内土地虽未取得但业主相对明确的重点项目,由项目单位先按程序申报资料,有关部门审查后出具非正式意见。当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再对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发放正式批文,以有效解决项目单位因土地使用权短时期内无法落实导致的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

25、实行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出台《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实施办法》,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一表制办理。把卫生、环保、安监、药监等部门涉及的前置审批事项,以及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办理的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等事项,整合成一张表格,借助办公自动化网络,实现由一个窗口录入,相关窗口信息共享、同步审批,解决企业设立过程中部门审批互为前置、重复提交材料,审批环节过多,效率较慢等问题。

26、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步伐。在已建成全市统一网上审批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上预审、场景式网上引导功能,为投资人提供智能化信息引导服务。加大电子网络一体化建设力度,年底前实现市、县、乡、社区四级以及部门与驻大厅窗口之间联网。

三、持续做好投资创业服务工作

27、实行投资项目集中受理。在深化相对集中部门内部审批权改革基础上,借鉴深上海、东营等地做法,对主要投资审批部门实行投资办件预登记制度,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项目集中受理窗口,集中受理各类企业投资办件申请,切实掌控项目源头,有效解决审批办件录入不及时、一次性告知制度不落实等影响审批效率的问题,真正实现“一口受理、内部运行、限期办结、实时监测”的运行模式。

28、推进投资项目联合办理。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审批涉及的用地、立项、工程规划、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实行联合审查,专人督办,实现高度并联、大幅提速。总的目标是,通过实行并联办理,各类基建项目办批办理时限实现低于青岛市的目标。

29、推行重大投资项目代办制度。出台《市重大投资项目代办制实施办法》,设立投资项目代办服务窗口,组建专门代办员网络,按照“自愿委托、无偿代办、全程服务、合法高效”原则,对市级重点项目特别是重点投资项目、重点工业项目、民生保障类项目以及外资项目,确定专人负责,实现在注册、用地、规划、环评、施工到验收等各个环节一条龙全程代办服务。

30、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凡进入“绿色通道”的项目享有优先办理权。投资项目集中受理窗口组织各有关部门对项目报批工作进行集中咨询论证,根据项目规模、性质、特点和论证结果排出办理流程,列出报批事项的申报材料和办理时限,通过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并联即办以及专人督办等措施,确保项目审批整体提速50%。

四、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建设

31、建立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和资源,采取进驻模式,将所有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采购以及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产权交易等基本项目全部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32、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机制。构建“一委一办一中心”的三级管理体系,完善“统一信息、统一评委抽取、统一交易运行、统一收费管理、统一交易监督”的“五个统一”的运行机制,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化、程序化、规范化,预防和遏制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腐败行为。

33、推动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步伐。按照省政府部署要求,研究探索在交易量较大的县市设立分中心,接受市中心的业务指导,实施更加透明、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管理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进程。

五、加强中心建设和管理

34、加强滨海分中心建设。继续以项目督办为重点,采取“一线工作法”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协调调度和重点督办。加强与北部沿海县市区的联系,扩大滨海分中心的受件范围。

35、全面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在全面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有错必纠、纠后必改的原则,建立标准化改进完善机制,开展内部审核和自我评价,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6、加强中心管理考核。修订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推进中心管理工作,突出抓好特色服务和亮点工作,强化对带班领导的考核,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中心各窗口服务效能。

37、继续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继续与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实行联合监督,落实中心窗口负责人、各支部纪检委员轮流值班检查制度,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38、强化窗口工作人员学习培训。以行政执法、行政审批业务和行为规范为重点,抓好相内容的学习培训;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39、加强中心文化建设。组建各类活动小组,有计划地组织各类知识讲座、评比竞赛、参观见学和文体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六、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40、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作风建设,开展调查研究,改进文风会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各项要求,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第8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围绕市委、市政府当前最急迫的重大决策需求,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先后提交5篇有数据情况、有分析对比、有前瞻建议、可操作性强的课题调研文章,包括《*山工业基地开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探索中部“四统一”机制为主题)、《加快产业龙头培育、着力区域品牌建设、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4+X”产业定位和政策体系构建为主线)和《*市“工业提升”工程行动纲要(20*—2015年)》(旨在明晰主导产业,明了开发机制,明确目标体系,明谏路径举措),《关于实施“工业提升”工程的若干政策意见》及其实施细则(按“优化整合、集中倾斜、规范提升”要求),《工业“三服务”(园区、项目、企业)活动前期调查及交办方案》,受到市领导的较高评价。初步完成输变电、电光源、竹木加工、消防器材产业发展规划编写,正在抓紧完善之中。我局还围绕“提升发展年”,相继高质量完成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现代商贸业发展、蜂产业外向发展等备受市领导关注的重大课题调研任务;完成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工业、外向、商贸、节能部分)中期评估。

二、锁定目标,进展良好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宏观调控货币从紧和市场要素约束加剧新形势,及早落实重点乡镇、部门工业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要素综合协调,全市工业经济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状态(详见上表)。工业生产逐月攀升。突出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逐月攀升,其中二月单月产值8.8亿元,三月单月11.4亿元,四月12.8亿元,五月14.2亿元,六月14.5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9%、35%、36%、37%、37%。同时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衔接良好。特色产业增势强劲。1-6月特色产业规上产值44.3亿元,增长56%,高出全市平均2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企业产值的62.6%。竹木加工30.44亿元,据各行业全部产值首位;机电20.44亿元,据各行业规上产值首位。企业效益取得佳绩。1-6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增长45%、25%、38%。新兴特色产业效益较高,传统化工建材效益回落。重点企业支撑有力。虎山、江化、江变等产销稳定增长,*、*、*等迈开做大做强步伐,*收购兼并武术学校,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预计年内全市规模企业达到330家以上,亿元企业25家以上的目标可以实现。

1-6月全部项目中,已完工或部份投产项目70个,完工率为32%,当年完成投资5.59亿元,占全市31%。50个千万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完成7.5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10.8亿元的70%,尚有12个项目未动工建设,开工率为76%,总体投资进度不错。在未动工项目中,*、*、*、*、*、*等6个项目正在做平整场地、规划设计等开工准备,企业动工意向较强;但*虎、*水泵、*、*、*、*等6个项目,尚无明确的实施计划,变动因素较大。主要原因:一是项目审批环节多、报批时间长,基础配套设施滞后;二是市场变化、资金紧张等因素,致使企业推迟开工。呈现三大特点:重大项目推进快速。虎山、双氧水、顾家门业、英博啤酒、双塔纺织、温氏畜牧等6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实施进度较快;杰特、亿美达、科力、江化、恒裕等多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也快速推进。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如科力汽配数控加工中心、双塔纺织气流纺生产线、恒裕科技硅单晶炉等,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和产业技术层次。标准厂房应用普及快。钢构标准厂房建设成为新趋势,尤以竹木加工产业最为明显,同时以科力汽配在建3—4层标准厂房为代表,多层化正在机电、服装等产业内悄然兴起,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体现企业档次。

进展情况:

1-6月,市级工业基地新出让土地600亩,新平整土地800亩;基础设施投资6000万元;新入园企业40家,已开工32家;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3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8.5%;完成入库税金8670万元,同比增长26%。市园区办做好规划、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山区块开发前期扎实推进,与有关部门、乡镇共同做好土地报批和调整,预计20*年可开发700亩,2009年可开发2000亩。山海协作示范园开发稳步推进,规划建设4770.5亩,已完成1100多亩土地征收,清表基本结束,连接A、B二区南北主干道建设有序,完成拆迁安置用地平整和房屋拆迁调查。江贺工业走廊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已完成祝家坂、路口250多亩土地征收工作,预计在6月能全面清表,毛塘区块土地已征收150余亩,此外,市里收回十里牌工业用地。市级工业基地坚持“留空留白”,主要区块有:*经济开发区125亩,清湖毛塘150亩,虎山街道江家垄170亩、*底169.5亩,十里牌200多亩,为承接大项目、好项目预留空间。

目标4: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增长20%以上,其中出口500万美元以上企业5家,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3家。力争实际利用外资700万美元以上。

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人民币加速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两税”合并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新情况,着力改善外向型经济运行环境。进出口增幅持续高涨。1—6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079万美元,完成*市下达1.11亿美元的63.8%,同比增长91.6%,其中出口6993万美元,完成计划1.1亿美元的63.6%,同比增长94.2%。生产企业出口增幅较高,流通企业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机电与门业出口异军突起,骨干企业出口比重较大。进出口有效主体增加。6月底达到55家,新增15家,其中出口超100万美元15家,超500万美元3家,超1000万美元2家。外贸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沃克300万美元加工贸易业务实施,丽人800万欧元设备签约。利用外资意向多到位少。今年以来,新包装推出54个广领域项目,投资总额3.8亿美元;有香港、美国、日本、欧洲等境外客商来我市考察、投资、洽谈,现有利用外资意向项目10个,正跟踪服务,促其落地。上半年新审批项目1个,上报商务部1个,4个项目实际到位外资67万美元,已审(报)批、外资未全部到位项目8个,下半年预计可到位289万美元。*市蜂产品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2007年已通过省考评验收,正按计划推进。

目标5: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任务(20*年目标值: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不低于12.6%)。

进展情况:

总体形势稳定。1-6月份,全市2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66.8万吨标煤,同比下降7.54%,实现工业产值73.1亿元,同比增长39.0%,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914吨标煤,同比下降33.5%。管理有序推进。一是起草完成我市节能降耗激励政策,提出年度市政府与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方案。二是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契机,召开全市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分管领导、能管员、统计员参加的业务工作会议,推动组织学习《节能法》,推进“*节能攻坚年”,确保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三是启动实施“30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重大节能技改项目实施顺利,红火集团6.5MW纯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产;*虎集团2MW纯余热发电项目通过专家会审,预计年底投产;江化“高浓度有机氮废水改造”清洁生产项目可获340万元国债资金补助。着手淘汰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磨机。四是组织3家清洁生产企业参加年度全省培训;会同环保部门筛选20*年度创建绿色企业名单。

三、规划先导,拓展空间

前不久,由市政府主持、园区办组织编制的《*市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概念规划》通过会审。规划范围包括贺村、清湖、淤头、新塘边、坛石、虎山等乡镇(街道),总面积为433.74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以贺村、清湖、淤头三个镇为重点,兼顾虎山街道、坛石镇辖范围内的部分区域,面积共154.71平方公里。规划把中部地区发展的整体战略定为特色“兴区”、集群“强区”、空间“优区”、生态“立区”,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在对规划中所涉及的区域优劣势、总体战略、产业发展思路与方向、生态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政策与措施等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完善后即将实施。其中*山详规亦将尽早提交会审。编制这两项规划,事关我市今后城乡特别是工业统筹发展的战略空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严把关口,跟踪实施

一是分解落实工业投资项目计划责任考核目标。二是坚持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制度,1—6月共组织审议项目96个,(1)通过68个,计划总投资7.8亿元,新征用地251.35亩,其中进入园区基地39个,计划总投资6.6亿元;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18个,包括亿元1个;5000万元3个。(2)待提交或核定10个;(3)因不合规划布局、不具准入条件、高耗能、污染性、安全性等因素未通过18个,计划总投资7765万元。三是跟踪调查并服务50个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实施,运用职能协调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重点推进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项目(现土建扫尾,正安装设备,年内可投产)和江化“310”DMAC扩建项目(即将投产)。四是强化全员招商引资考核,分解落实目标任务,1至6月全局新引进项目6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含结转)3250万元,完成年任务数6000万元的54%。

五、强化创新,全力引荐

充分利用职能部门优势,创新载体,帮助谋划,引导企业创业创新、科技强企。“科工会”组织工作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市邮政助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工程启动,推荐优质企业进入“工程”,促进服务功能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市行政服务中心经贸窗口受理快、介入早、办程短、服务优,保持“五星级”荣誉。组织申报省级新产品8只,其中有3只获省经贸委确认,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组织飞博照明公司3家企业申报省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项目;茶之语公司和千红蜂业公司2家企业列为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完成省经贸委对益万公司的γ-氨基丁酸米胚芽的省重点高新技术新产品的鉴定,*生物公司项目列为省高新技术产品。

六、激励外向,加快发展

长期以来,我市外向型经济在全市总量的占比小,进出口之间也不平衡,尽管近几年有长足发展,但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基数小、结构单一、外向度和抗风险能力低,仍是一条明显“短腿”。我局按照市领导“外贸量质并举,外资力求突破,外经实现起步”的要求,及时调研并修订原有政策措施,今年3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江政发[20*]54号,完善了《年度外向型经济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江政办发[20*]77号),重点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商品交易会,奖励企业组织产品自营出口;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技术、管理和人才;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组建跨区域企业集团,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

七、做特商贸,稳步推进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1-5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6.2亿元,同比增长18.3%,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增幅明显,达到26.1%。大型商场和连锁业绩增长强劲,农村市场和节日经济活跃。突出重点培育对象。按照《*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认定办法》开展认定工作;按照《*市特色街(区)命名办法》条件,已完成申报材料的有虎山城装饰材料街、峡口兴华路步行街,正在组织材料的有江滨路特色餐饮街、解放路服装鞋帽街。今年5月*首家商业企业集团——浙江万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集商贸、投资、服务、研发、生产为一体的,2007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标志着我市大型商贸核心企业培育进入新阶段。“百村连锁”覆盖加快。现有农村千镇连锁超市门店401家,已覆盖178个新区划行政村,覆盖率达57.1%,预计年底完成200个,覆盖率71%。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农资连锁有序推进,推荐兴合农资公司、刘氏贸易公司申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加大,全市8个屠宰厂、9个屠宰点信用体系建设得到巩固。项目投资热情高涨。全市在建的商贸项目进展顺利,恒泰时代广场项目(精品商厦部分)已完成底部土方工程建设,正进入商场部分土建主体工程底层施工,预计在今年12月份,将完成商场主体工程建设;城北大型超市项目商场主体部分已完成地上三层建设;虎山城加贝购物广场项目主体工程已结顶,预计10月份交付宁波加贝购物俱乐部装修;*装饰材料综合市场,已按合同交付土地款,个别拆迁户拆迁工作尚未完成,土地将在6月份交付。浙江万商控股集团拟投资2.5亿元,建设综合性购物中心,已初步完成可行性方案编制。社区服务业推进有序。全市已建成社区连锁店93家,基本覆盖全市12个社区。现有1家典当企业(星元)发展平稳。重要物资监管到位。加强成品油、煤炭市场运行即时监控。民爆公司以安全发展为本,及时反映并解决库区周边电力工程间距控制。农村散泥市场向纵深推进,网点服务设施更加完备。

八、倡导学习,提升素质

创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合力打造“四最”投资发展环境,切实抓好“百企提升”结对服务。全员参与创建学习型机关。在经贸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及早制定并落实《机关干部学习计划》,坚持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利用晚上时间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领会市委、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明确经贸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集中观看著名管理专家余世维博士系列讲座,从班子领导到一般干部分别上台谈观后感,结合经贸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畅谈学习、责任、团队、思想、管理方式、目标、训练、效率等切身感受,既开拓了思路,又展示了自我,为打造“和谐经贸”,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开启了“讲学习、比业务;讲团结、比协作;讲效能,比创新”的良好风气。坚守廉政、节约、维稳理念。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制定并落实年度工作计划,与所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认真办理3件人大代表议案和5件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100%;开展企业改制遗存等不稳定因素调查和重点问题排查整治,1-6月共办结件7件,回复“对话平台”话题6个;积极调处原电机厂职工上访、严建军和通达加油站的纠纷问题。心系灾区强化责任。全体干部和党员纷纷解囊,为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截止目前,共捐款(含特殊党费、离退休干部)39273元,离退休老干部不顾高龄和重病以不同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直面问题,克难攻坚

第9篇:绿色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一、创新工作机制,建设联动网氛围浓厚。

1、建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联动网建设工作,始终“牢记宗旨,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建立、健全机构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联动网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在联动网建设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率先全区实行乡镇全员纳动网管理,有效推动了联动网建设。全镇设立后山、坪塔工作站,塔山、金蛇头工作站,贵岐、岐头工作站等七个联动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同时,实行镇直部门挂村制度。各站设立创建指导员,负责指导各村(居)党建、经济、综治、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并每月填写两篇所包村(居)下乡记录和信息采集卡上报联动中心。联动中心定期组织召开月例会一次,要求各工作站站长、创建指导员、部门负责人及科技特派员根据当月工作要点在会上进行汇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要求各站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到镇联动中心存档备案。实行全员管理,使我镇形成领导率先、干部带头、人人参与联动网建设的氛围。

2、网络建设稳步推进。*联动网建设,它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财政的扶持。到目前为止,*镇先后投入10多万元,为镇联动中心购置了微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古溪、福洋、金蛇头等村也购买了电脑,为信息的及时传送带来了便利,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信息建设。丰富、时效、多样的信息是联动网工作的基础。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我们注意从农业、农村和农民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搜集、整理、农业信息。在内部信息的汇集整合方面,制订信息采集制度,要求每个创建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每月采集2条信息,在每月联动中心例会上讨论并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在“城南信息网”、“八闽农网”、农业部“一站通”、“闽东人才网”等网站上予以。“拿来主义”是我们扩大外部信息来源、丰富农业信息的好办法。我们对从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中获得的国内国际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和镇域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广泛采用“摘编、采编、创编”的信息采集加工模式,去伪存真,确保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编辑联动网网刊《绿色莲峰》,及时分发到示范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手中。

4、加强队伍建设。在推进联动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我们在专业村、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设立兼职信息员。这些农业信息员大多来自基层,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或下传各类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权威性和实用性。目前,全镇已有60名信息员,初步建成了覆盖镇、村、户的梯级农业信息员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在职的农技干部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农业服务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采用集中办班、村科技夜校、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农村信息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三年来,在各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00期,参训人员达3500多人(次),

二、创新工作模式,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加快农业集约化,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把优势农产品做大,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我们结合镇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农业产业调优、调强、调出特色、调出规模。针对莲峰三村的资源优势,*年底建立了莲峰三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占地面积300多亩,种植有黄花梨、脐橙、萝卜、柚子、冬瓜、白菜等各种果蔬,发挥了示范作用,以示范带动调整,今年该基地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2、把龙头企业做强,加快农村工业化,健全农业产业体系。落户城南的天保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和东富贸易有限公司是我镇的示范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联动中心在积极为其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其申报蕉城区龙头企业,并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为其提供申报材料,目前,这两家企业已顺利通过审核,成为我区的龙头企业。我们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现工商贸一体化。三年来,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培植了10多家茶叶、水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天保、东富两个公司为龙头的茶叶、黄瓜鱼加工产业链,并转移镇富余劳动力100多人。

3、把支农政策利用好,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政府什么事情都可以撒手不管了。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要克服“越位”和“缺位”现象,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扶持、引导工作,把农民的微观活动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三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了“山海并举、科技兴镇、科技强镇”的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协调农贷资金,实施了“幸福”工程,有效的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缺资金的问题,先后发放小额农贷4040万元,受惠农户达2050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完善村账镇建,强化监督管理。村财管理曾一度成为影响我镇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对此,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实施“村账镇建”,规范村财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动网工作之中,采取定期集中建账,取消村组接待费,严格任期审计等多种措施,加大对村资金使用的监督,执行财务收支定期定时定点公布,实行重大村务集体决定制度,增大了村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抓好村干和村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我镇村财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年多来,取消村组接待就节省开支近50万元,不仅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杜绝了各种不合理的开支,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实施村账镇建之后,已没有出现因村财问题而上访的事件,同时,也提高村干部热心集体,努力奉献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创新工作渠道,积极开展网上营销。

*镇联动中心充分认识到网上营销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充分发挥联动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送出去,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年初,*镇联动中心通过农业部审核,加入“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简称“一站通”)信息服务站行列,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城南联动网把镇内各行政村的农副产品,多次在该系统信息,收到了许多有效信息,为镇域内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架起了信息桥梁,为生产经营大户和企业拓宽市场销路。*年7月份,*镇叶厝村村民叶顺锦由于交通、通讯、信息不灵等多方原因,致使15吨萝卜滞销,镇联动中心在互联网上多次予以,经多方联系后,最终与安徽宿州张先生达成供销意向。*年,蕉城区“三高”农业有限公司与泉州水果批发市场阿聪通过城南联动网的桥梁作用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仍是合作伙伴。截止目前,通过“一站通”等网上营销,共实现网络交易10多笔。

2、引进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由于我镇土地有限,为了引导农民发展新优品种,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上农产品的价格,*镇联动中心加大农业信息引导的力度,以信息为纽带,积极为种植户出谋献策。2005年1月份,莲峰三村农业示范基地拟种植树莓,*镇联动中心在网上多方搜集树莓的种植资料供基地参考,并及时在网上需求树莓的种苗信息,很快就有沈阳、北京的客户致电与其联系。*年初通过这种方式为基地引进的优质柿子品种如今长势良好,联动网也由此深受种植户的信任。

四、创新工作方法,转移富余劳动力富有成效。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从转变观念入手,提出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要求镇联动中心具体抓好该项工作。

1、强化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水平。我镇从实际出发,瞄准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不同对象,充分利用农村科技学校,灵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技术教育与培训,多次邀请*市水产局、区科技局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采取“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方法,着重抓好18-45岁青壮劳动力的培训,开展全方位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岗位定向、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二是面向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开展科技培训,促进“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采取办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科技咨询与技术讲座相结合、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镇、村基层干部和现代农民的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大部分的镇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将才”;三是面向打工回乡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四是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提高其立身谋业的本领。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各业发展壮大的带头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