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智能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社会文化能力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渗透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人情的总和。在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跨文化交际和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文化所包含的这两个层面的熟悉、掌握、运用程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文化能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愈益迫切。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3)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1]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不但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1981),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其次,教学模式也要作实质性的改革,具体描述如下:
以大纲为依据外语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予以取舍,而必须按大纲要求去做。要在仔细研究大纲,研究学习主体的入学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准确施教。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入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既可以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语言文化系列知识讲座,也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尝试开设一些辅修课,如“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外企文化”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力和接受程度。另外,教材不合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选择富含英美人实际交际中的“真实语料”的教材,在方便教师教语言的同时又能结合文化内涵展开教学活动。当然,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觉得“易学”和“好用”。另外,高职外语教学中读、写、译的学习重点应是涉外应用文,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在着眼于典型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培养。
课堂教学英语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role-play,groupdiscussion,pair-work,热点话题辩论,实用文写作等。要克服班级规模偏大、人数偏多的困难,实施教师为场外指导,学生为场上队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针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比如口语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含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用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听者或许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从而导致交际失败。[2]又如阅读课中应加强风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绍,因为现今教材的阅读材料多取自英美国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含义,增强语言功底。此外,在词汇教学中也应注重文化介绍,因为词汇中同样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不同而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blue一词,在英美人的眼里,除了颜色,还可代表心情忧郁;在中国,称赞人家小孩的时候往往用“胖乎乎”这个词,但英美人受社会文化影响认为“fat”是个贬义词,因而不用“fat”而用“cute”。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化差异在词汇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考试项目的调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该语言进行成功的涉外交际。如果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测试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那么最终导致学生只会用纸笔交流,掌握的只是用规则硬套的哑巴英语。因此,我们应提供多种测试途径(听、说、读、写),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和应对变化的灵活性,使语言学习真正为语言交际服务。
英语教师培训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的墨守成规和师资队伍的年轻化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就缺乏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广泛了解。因此,一方面教师本人应及时“充电”,进修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走出国门,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第二课堂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课堂上进行,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渠道。例如,课余利用英语广播电台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请一些外籍人士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外的社会生活风貌等。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容易让学生领会、掌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再次,要明确语言教学与文化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当然,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因重视文化教学而忽视语言教学。我们应权衡学生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及教材内容等方面因素,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第一,文化教学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语言教学,是为补充语言教学的不足,而不是取代语言教学。第二,要明确语言教学的范畴。就一个国家文化而言,有主次之分。全盘讲授,一难于做到,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最终不利于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故应有所选择地讲授。第三,语言和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在文化教学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严格遵守文化规约,这也意味着教师要与时俱进。21世纪,社会发展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我们应在打稳、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和谐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服务;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 拓宽服务渠道, 扩大高职教育的影响力。近年来学校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际出发, 适时调整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 突出办学特色, 开辟了一条在服务社会中求发展的强校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实际问题, 提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面向社区培养应用型人才, 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
1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优势
1. 1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社区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正适应了这一客观需要, 在所处的社区内,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不但具有培养人才的优势, 还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丰富经验和水平, 凭借这些丰富的经验, 再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 既为学习型社区的成功创立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提高了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1.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办学理念符合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求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教育理念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学模式也逐步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 越来越靠近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目前就业岗位逐渐增多, 对就业者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尤其是要求就业者必须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做到会学习会生存, 这才是社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1. 3 ;面向社区是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强化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不仅对社区有帮助, 同样也为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与社区的关系实际上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能从社区得到新的发展原动力, 社区则需要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提供足够的智力和人力资源, 二者之间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全新的服务大众的方式。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途径和策略
2. 1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首要工作任务是面向社区医疗卫生需求, 培养社区实用型医学人才 ;本校创建了有本校特色面向社区的“院校合一”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在校内建设了融教学、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培训为一体的东方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种“院校合一”的校中院、院中校的模式激活了校内教学资源, 提升了教师的临床水平, 提高了全科医生培养质量。目前已有近300名具有全科医生素质的临床医生走向农村及基层卫生服务岗位。成果得到了政府、行业、兄弟院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并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
2. 2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面向社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结合之路 ;因地因时培养地方所需实用型医学人才, 把从业者在未来社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工作情况在相应的课程里增加相关的内容, 增加课间去社区医院实习的次数, 让学生与社区医院零距离, 培养出来的从业者能够熟悉社区工作环境, 很快的适应社区的工作性质。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已经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使科学研究及其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校企联合进行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了多个实验室和多个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与高校、企业联手, 开发应用型课题, 凸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功能。
3 ;面向社会开展教学服务成为区域人才培训中心
3. 1 ;构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构建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教学医院床边教学、社区卫生中心家庭访视和卫生行业社会实践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临床基本技能单项训练、临床基本技能综合训练和社区公共卫生团队训练三个模块, 并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药跨专业的团队协作异课同训项目, 实训内容与岗位内容零距离。
3. 2 ;创造全民学习的条件供各类医学人才培训和各种卫生咨询 ;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率先创建了校办社区医院和康复养老中心, 促进了四位一体、校院协同实践实训体系的形成,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行业一体化、学校与医院一体化。创建全科医学教育及职业培训鉴定基地, 搭建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立交桥, 形成了社区卫生人才培养闭路链接, 有力推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成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
提出的背景: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培养出具备一定社会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应试人才”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特殊意义。
中学生现状:
第一,社会性体验不足甚至是空白。 由于紧张的学习,加上网络的普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与人、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减少,其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明显不足,出现了人际交往和社会生存能力的障碍。
第二、自立迟缓。家庭的娇生惯养,信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
第三、没有协作精神。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变得任性和自我,不懂得与人合作。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弱。现在的学生沉静于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与人沟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老师不懂得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
“社会能力”的内涵:
社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自主思考的能力。 能够与他人相协调并能自律地进行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还包括具有丰富人性、正义感和公正心,能够自律、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里,要求学生在将来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上承担着不可推卸责任和义务。本人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谈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差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唔唔说不出来,声音细小,就是说出来也表达不清楚。这在今后的工作和与人相处中都是一种交流障碍,给个人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你就是满腹经纶表达不出来也是枉然。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教师的用语要精确、规范,讲解的思路在清晰易懂。特别是讲解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老师要能够用精练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物质的量”这个抽象的概念时,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物理量,如同长度这个词一样,是一个整体词。它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正如“长度”来表示度量的物理量。如同 “长度”的单位是“米”
一样,“物质的量”也有它的单位,国际上用“摩尔”来表示。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将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当然你得有足够有耐心。学生在刚开始表达的时候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声音小、说不清、词不达意等。心急的教师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来讲得快,以为这样效果就好。却不知将学生锻炼的机会给流失了。我的课堂基本都交给学生来展示。化学实验让学生做,让他们说实验的准备、操作思路、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方案、描述实验的现象、解释等都由学生完成。化学用语,化学图象,实验装置图等都可以让学生来表述。遇到问题让学生先说,解题的思路、用到的知识点、注意的问题等 ,可以到讲台、也可以在座位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讲台,只要老师把机会留给学生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
二、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团体成员为实现团体目标共同努力的行为。合作是在成员通过完成某一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共同完成任务,分享经历、责任共同承担的过程来培养。只有团体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团体才能获得成功。 需要个体成员能够与他人通力合作,不以个人小利为私,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
首先将学生分组,选小组长。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制定每一个任务的实施细节,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就要教师去认真准备。比如实验的合作,要求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有精心的准备,有详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结束后有实验报告。能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交,对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比如他没有提出问题,就去让他回答问题。对不自觉合作的学生,要请其他成员监督他,帮助他,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团队合作中。让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帮助别人、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感受被帮助的温暖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感受到团队的合作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耐挫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磨难。现在的孩子,在他们人生的路上被一路呵护,几乎所有的挫折都有人帮他们解决了。面对困难无所适从。遇到困难不是退缩、逃避就是想不开做出过激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以便将来能适应社会。比如在解决难题过程时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障碍;考试的失败中学会面对挫败;化学实验中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化学史上,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无数次的失败来引导学生,我们的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
四、 人际交往的处理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团队内外关系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让人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人际交往能力的包括:(1)表达理解能力。即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不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因素。(2)人际融洽能力。能尽快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接纳别人也被别人接纳。 (3)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没有很强的依赖心里。
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回答问题、表达思维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供师生、学生之间交往机会,营造让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创设让学生宣泄情感的情景,教育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学会自律,与人合作,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 。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将还你一个精彩!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校园体育文化;自我和谐;社会适应能力;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1-0073-04
Intrinsic mechanism for campus sports culture to enhance th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U Qiang1,JIN Lin-qun2
(1.Zhe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2.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ng 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 Basing the medium on self,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sports culture and social adaption ability. Campus sports cultural edification received by 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forming positive self expression and achieving self harmony, while self harmony is conducive to forming excellent campus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is close and very steady: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increases whenever self achieves harmony, or decreases otherwise; campus sports cultural refinement received by 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n promote self harmony and thus enhanc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ampus sports culture;self harmonious;society adaption capability;higher vocation college student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职业人才,它是和普通高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它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这就决定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生涯之前,就有意识、有目标地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3种渠道[1]。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高等体育教育的延伸体,是深受年轻学生喜爱的重要文化内容,它已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在强调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今天,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是巨大而无可替代的,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众多文献讲述校园体育文化价值中也提到学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及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2-7],但是从未有研究揭示两者真正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以自我为中介分析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1 校园体育文化与自我的关系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环境中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包括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层[8]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等与体育有关的物质实体。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是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的总和,包括高校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情感、体育道德、体育理想、体育行为风尚等。体育制度文化是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规制、守则,包括体育规章制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管理、业余体育竞赛、健身锻炼、各种体育组织、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交流等全方位的制度。“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直觉与判断,并产生情绪体验,它包括事实和价值判断。“自我”具有层次性,将自我分为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其中学业自我包括数学等具体学科领域,而非学业自我包括社会、情绪及身体自我[8]。校园体育文化从自我的各个层面来促进高职学生的自我,而自我达到和谐也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
1.1 校园体育文化促进自我的发展
1)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业自我。
学业自我指数学等具体学科领域文化知识的学习后对自己的知觉,它被自己行为的反馈与归因、他人的评价所影响,包括智力、态度、意志等等。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有益于大学生智力发展。人的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人的右半脑,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是对侧支配的,而体育锻炼又能经常活动平时较少活动的左侧肢体,所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智力潜能,发展人的智力[9]。李建明等[10]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和适宜的文娱活动可减轻学习引起的紧张,改善机体协调性,促进思维和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
2)校园体育文化提高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需要人际认知与适应及社会规范和角色认知。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来看,高职校园中的体育场馆、体育社团及各种体育活动,为高职学生交往提供了机会;其次校园中的体育场馆、体育氛围,其背后隐藏着相当大的教育意义,它对高职学生起着感召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11-14]。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来看,学校制定的许多体育工作管理规章制度,高度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体育竞赛,使得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社会角色演练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会规范和角色认知。
3)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我。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互动,包括正面或负面情绪,情绪自我就是对正面和负面情绪的认知。美和尊严是良好情绪体现重要指标。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曾评价体育文化价值:任何一个研究过古奥运会的学者都会发现其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和尊严。体育这种“美和尊严”内在价值体现,使得每一个在校园体育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熏陶下的高职学生心灵得到感化,情操得到陶冶,学会敢于并善于正视自己,面对他人的态度和智慧,同时能够尊重他人和自己。校园体育文化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研究显示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变学生优柔寡断、孤僻抑郁的气质,树立自信的人生态度,同时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与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使学生感受到人类的生命力与进取力量之美[15-17]。同时有研究发现,在有竞争性的、开心的并且有节奏的体育活动过程后,会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短期情绪效应,进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18]。
4)校园体育文化提高认识身体自我的正确性。
身体自我亦或身体自尊,是对自己身体能力的评价,包括对自己的相貌、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看法。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从不同方面为增强学生的身体自我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发现:参加体育活动者较之不参加者有更高的身体自尊,体质良好者倾向有更积极的身体自尊[19];运动参与者的身体知觉能力高于非运动参与者[20]。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学生通过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刻苦练习,塑造出健美的体魄,增强自身魅力,提高身体自尊,经过教师的指导在掌握高难度的动作过程中体验超越自己的成功;在体育比赛中品尝战胜对手的喜悦,这些都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自我,促进自我的整体和谐,为成功地步入职业领域打造基础。
1.2 自我和谐发展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
高职学生自我达到和谐发展,就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从而产生和谐的情绪体验,并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根据自我影响机制,社会和环境固然影响了高职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但是自我调节理论认为这个评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关键性的动机变量与自我过程。能力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对自我的知觉可以影响动机,从而影响其体育活动参与[21];孙延林[22]研究发现男生自我决定动机是参加体育活动的正相关预测指标。因此分析认为高职学生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在体育精神的熏染下建立了和谐的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和刺激参与体育活动、规范自己行为的动机,促使他们更多的去锻炼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因此会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更多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的向心和凝聚力,影响和规范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
可见,高职学生校园体育文化和自我的和谐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两者呈现互为促进的关系,校园体育文化对自我的发展关系重大。
2 高职学生自我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要素众说纷纭,难以确定。本研究所说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角度,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让学生具备积极应对,及时改变自身的属性、功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适应外部社会变动的能力。根据社会要素,认为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环境适应取向、人际适应取向和社会文化(主要指社会精神文化)适应取向,具体来说包括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社会规范与角色认知和人际认知与适应、合作与竞争和耐挫折力等方面。众多研究发现自我与社会适应关系密切,也相当稳定。王楠[23]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有显著相关,自我概念对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概念越高表现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社会规范于角色适应)等社会适应越高。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24]。高职学生在建立正确的自我后,使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统一与协调,社会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加。当个人认识到知觉的自我与经验的自我之间有差距时,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的状态,社会适应能力随之下降。自我能力感也叫做自我效能,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李保娜[25]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高职生在学习方面较为自信,并且在学业上获得的自信会泛化到其他行为和领域,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适应新环境,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而社会适应就要认知社会的各种角色,社会自我水平高的人,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相对较多,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角色的认知,从而更多的去认知社会环境中各种角色,确立自己真正的角色地位,从而提高社会角色认知,进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情绪自我包括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认知及控制,它对社会适应能力也影响较大,郝宗英[26]研究发现情绪感知对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调控和对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有较高的预测作用。一般情绪自我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理智且稳定的情绪,能够及时感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新状况及其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并合理运用这些情绪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同时能够很好地识别及调控他人的情绪,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相应的社会适应水平也较高;而情绪自我水平较低的人,一般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正确认识,常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自信心不强,人际交往较差,合作与竞争能力也较弱,社会适应能力相对偏低。此外身体自我对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密切的关系,身体自我水平越高,对自我身体的认知程度也越高,提升显示或展示自我的能力也越强,从而也增强了自信、客服主观认知偏差,有助于产生人际吸引,同时能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使思维变得富有理性和弹性,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而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军[27]研究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对自我和谐状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良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引发自我的不和谐。因此以上认识,发现自我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也较为稳定,较为密切。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下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表现,达到自我的和谐,而自我的和谐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其次自我和社会适应能力关系较为密切也很稳定,众多研究也证实自我达到和谐,社会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加,反之就下降。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促进自我,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培根,林虹. 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9):83-85.
[2] 刘建国,范秦海,朱云波,等. 华北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 体育学刊,2006,13(1):95-96.
[3] 肖丽琴.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 体育学刊,2007,14(2):79-82.
[4] 李树旺. 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证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9,30(6):71-75.
[5] 曹政玉.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功能及建构途径[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236-238.
[6] 魏琳洁. 校园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之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7] 王慧,韩立森. 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次性及其功能解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91-93.
[8] 顾春先,邬红丽,肖波. 何文涛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 体育科学,2010,30(8):41-48.
[9] Stuart Biddle. 心理学在锻炼及与健康相关的相关身体活动中的应用[J]. 体育科学,2000,20(4):71-74.
[10] 李建明. 医学生参加文体活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 医学教育,2004(2):71-74.
[11] Berger B G,Cinman M A. Exercise and the qu ality of life[G]//Singer R N,Murpherm,Tennantlk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 sychology.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
[12] 喻坚.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 福建体育科技,1997(2):52-54.
[13] 赵纲. 体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14-116.
[14] 黄晓波. 培养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 体育学刊,2012,19(1):82-85.
[15] 胥万兵. 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7):83-85.
[16] 尹剑春,柏建清. 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状态焦虑的影响[J]. 体育学刊,2009,16(9):78-82.
[17] 邱芬,季浏,崔德刚,等.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情绪健康的调节作用[J]. 体育学刊,2011,18(2):86-90.
[18] 殷恒蝉,傅雪林. 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 体育科学,2004,24(6):37-39.
[19] 曾芊. 广州、澳门两地部分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比较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41-43.
[20] 何颖,季浏. 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 体育与科学,2003,2 4(4):58-60.
[21] 任未多. 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 体育科学,1997,17(3):75-81.
[22] 孙延林. 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7):78-81.
[23] 王楠. 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4] 陈晓,李爽. 青少年劳教人员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3,21(7):45-47.
[25] 李保娜. 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专业特色;教学方法;综合能力;实用型人才
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是职业中专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教”是启发和点拨学生,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地去学习、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开放式学习、视频式模拟教学、讨论教学等。而课堂传统教学更多地关注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学的方式是单一的由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的“填鸭式”灌输模式,而不能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现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不断变化,使得学生呈现出显著的水平差异。就我们学校来说,有大专毕业为了工作“回炉”的,也有部分参加普通高考落榜返回来上中专的学生,还有初中毕业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被家长送进中专的学生。学生生源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吃不饱”,有的学不会,动辄“消化不良”。
(2)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学习自控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比较严重;有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主动性差等。通过对我们学校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作业完不成或者干脆不做;有55%的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动力不足;还有5%的学生整天无所事事,上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根本不学习。
(3)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这些学生当中有一大部分读书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学得一技之长,获得中专的相关文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呆在学校“混日子”。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层次差异、学习能力与态度不同、学习目的与动机不同的现状,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更应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多元性。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改进、探索,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大班(高中毕业)小班(初中毕业)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并使学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接受新知识。
二、结合专业特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综合能力
(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课堂教学从传统的获取知识转变到培养能力,即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专业课教学与一般基础课的教学不同,尤其是我们学校,主要专业是采矿、选矿和冶炼,是为黄金矿山培养实用型的人才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把现场出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分析、总结。专题教学法: 对生产中的工艺指标或生产中常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的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动性。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对于有些章节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学和讨论,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课程开始就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或老师总结,得出相对统一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或采用传授式与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教学中开展视频式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扩充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对专业课采用模拟教学法,模拟现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涉及到设备、流程等问题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流程、设备模拟现场的形式用图片展示出来,配以设备规格、性能、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等,比较形象具体,再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理解接受起来变得容易多了。同时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分组进行专题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制定避免问题发生的预案,由动脑变成动手,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3)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课。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某些知识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备课,准备教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自己讲,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就更容易沟通,每个学生都带着好奇心去听,过后我再补充,把重点再突出一下,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自学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听他们自己讲课也特别的认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好。有些学生在毕业时还深有感触地说:“老师谢谢您让我走上讲台,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锻炼了我的胆量,提高了我的信心。真没想到,我也能讲课.......”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了他们能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热情和创造力,让学生从校园走出去的同时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4)课题探讨。根据专业特点,在一章或一个知识点讲完之后,根据情况,立课题,让学生分析,谈他们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写成小论文的形式。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智慧化是市(县)域社会治理理念升级的必然趋势。智慧社会是信息社会的高级形态,智慧化是社会治理的全新赋能。智慧化与智能化一字之差,体现了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模式、手段的转型升级。市(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化强调新技术对人的服务属性和对城市发展实际产生的治理效能,它代表着理念更精细、管理更高效、服务更周全、生活更安全、体验更人性的社会治理模式。
与智能化相比,智慧化侧重于以人为核心和目的,力求通过各种智能技术手段和信息集成等技术能力,对海量城市社会治理信息进行要素整合、主动感知、全面采集、数据积累、综合分析、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主动发现和思考社会治理精细化需求,进而提供更符合人全面发展需要的社会治理综合性解决方案。
这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树立起智慧化和全周期管理意识,用好科技支撑的新钥匙和科技驱动的新动能,保障城市生命有机体运转过程的信息顺畅流通、动态全面掌握、预警预测精准、危机快速应对、经验及时总结,使制度和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使城市变得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智慧化是市(县)域社会治理手段革新的必然举措。智慧化意味着社会治理从低效率、粗放式、传统式向高效化、精准化、现代化迭代转型。为此,应当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用最领先理念、最先进技术、最前沿标准和最经济成本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会思考的智慧大脑,搭建触感灵敏、互联智能、开放共享的城市细胞神经和毛细血管。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市(县)域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核心环节的全面统筹和精细设计,推动数据收集、管理、存储、共享、分析、挖掘、预测、决策手段和能力升级,健全融合市政、交通、卫生、教育、环境、应急、就业、社保、养老等重点领域的综合型社会治理数据库,完善城市民生服务智慧应用综合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真正用智慧化手段把准城市脉搏、激发城市潜力、推动城市善治,构建起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智慧治理的五维社会治理模式。
智慧化是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智慧化作为基于新技术的治理模式,可以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具体载体和实现路径。
首先,智慧化治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空间有效推动智慧互联、重心下沉、资源融合、全民参与、一体协作,使每个群众都能成为治理数据提供者、治理议题发起者、治理问题监督者、治理决策建议者、治理过程参与者。党wzf可以通过高效便捷的方式了解基层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依法参与城市治理,有助于形成以新技术为支撑、以协商为基调、以融合参与为特色的党群互动、政社共治、政企联动的自贸港市域社会治理新生态。
其次,智慧化治理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手段将社区管理者、社会组织、居民等自治主体组织动员起来,将物业管理、疾病防控、环境监测、风险排查、矛盾化解等信息融合进入社区智慧平台,建立集线上政务、线上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智慧平台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夯实群众自治和群防群治等治理优势,构建智慧社区新模式。
智慧化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自贸港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立场。应当把人民需求作为智慧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智慧化成效的核心标准。
当前,人民群众的、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市(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化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建设更符合人民需求的聪明智慧城市,使人民群众得以更好地感受城市温度、参与城市治理、享受城市服务、共享城市红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技术革命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微薄、市场低迷、成本上升等问题,但新明珠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清洁生产、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企业自发的措施,实现了逆势成长。更重要的是,新明珠汲取世界先进企业的经验,从制造赢利向服务赢利模式转变,这一转变正逐步推动新明珠成为中国陶瓷产业链的领跑者,引领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企业走向国际化。
2004年,新明珠开始由兼并、扩张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按照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的梯级规律,率先在行业内实施了产业升级转移,进行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园区式扩建,先后在佛山三水、肇庆禄步、江西高安投建了工业园式的生产基地,全面启动了“走出广东、布局全国”的新战略,率先走上了新型友好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据了解,近10年,新明珠集团在生产基地环保建设和技改方面的投入达数亿元,占园区投入的10%,由原来的传统产业主动展开转移升级、践行清洁生产,走出了一条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新明珠集团这种模式的发展逐步改善了社会对陶瓷企业“三高一低”的误解,为陶瓷行业生态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为推动转型升级,新明珠以节能减排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道路。与高等院校及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各类技术合作及产学研项目,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通过以自主研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的方式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承担了多项行业关键性技术的攻关任务,如喷雾塔烟气治理、窑炉尾气余热利用、生产固废的消纳利用、污水循环利用、低品质原料在高档陶瓷抛光砖配方中的应用、节能超薄产品的开发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连续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比例。
当前,新明珠已将信息技术稳定应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其投入巨资引入的大型ERP,实现着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利用BI商业智能系统为决策层提供实时、准确和直观的决策监督依据,提升企业的管控能力。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已实现了智能化先进技术和智能化制造装备的综合应用,保证了产品开发的进度,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确保了生产和产品的连续稳定和优质。同时,企业的烟气治理和余热利用也实现了智能化,通过引入烟气及粉尘治理智能控制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污水废气以及粉尘排放环节实行24小时在线实时监控,并实现与省、市、区环境监控部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联网,确保企业环境治理达标。
新明珠在清洁生产方面的创新,也取得了较大的收益。其在行业率先引进6条MFS-3000型宽体窑炉,该窑炉具有占地面积小、耗能少、效率高、产量大等综合优点,比传统窑炉节能10%以上,节约土地与厂房20%,是未来窑炉升级换代的主要设备;第二、引入大功率球磨机,节约大量耗能,同时在窑炉余热利用、电机变频节能、尾气除尘脱硫、废料回收利用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持之以恒地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由广东省科技厅立项的广东省陶瓷清洁生产示范线落户到新明珠企业。同时,新明珠陶瓷集团投资2亿多元,建成年产100万件的智能卫浴生产线,该生产线具有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等综合优势,在高端产业链上迅速跟上世界卫浴的最新潮流,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赢利空间和加大了对社会的贡献。
此外,新明珠还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数控化和自动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至今,企业已引进了电脑自动化恒温控制辊道窑、萨克米大吨位数控成型机、编程控制布料系统、数码彩喷印花机、自动打包机、CFM全程电脑自动供粉系统等多种世界一流水准的陶瓷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全部采用严谨科学的智能化系统管理,逐步以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参数的精准度,成为行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标杆企业。
升级发展
目前,我国现代陶瓷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陶瓷生产国和第三大陶瓷出口国,但在规模上已有优势的中国陶瓷,却长期忍受着质优价低的难言之痛。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输出国,却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所以只能算是陶瓷大国,要想成为陶瓷强国,突破品牌这个门槛是关键。
为突破这一瓶颈,在新明珠陶瓷集团内部发动了一场彻底的“创新革命”,从观念、设备、技术、设计、智能化、产业链等六大方面实行全员全方位创新,成为引领中国陶瓷行业创新发展的标杆。依赖引进技术、自主研发跻身行业主流。
【关键词】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平台
1.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现象不断增加,城市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治安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多是通过摄像机对真实场景进行拍摄,显示在监视器上,人对对视频图像分析后得出一定的判断。随着异常事件不断复杂,视频监控的难度与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视频监控的灵活性、实用性与智能化需要不断进步,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方法,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自动分析计算,达到预警与日常信息处理的功能。目前智能视频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1]
2.现代小区智能视频监控需求分析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摄像头与计算机显示器进行连接,把监视到的画面实时传输到显示器上,并不会做过多的处理。在一般的安防监控室内,安防人员要对多个屏幕进行监控,甚至对于复杂的建筑、区域等,安装有多达几千个摄像头,显然通过人工对这些监控设备进行一一观察,非常容易出现漏报问题,由于摄像头观察区域有限,监控人员一不注意,画面异常就会消失,相当于视频监控失去效果。[2]
随着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自动化的研究提高视频监控的效果与作用。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信息来代替人工,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信息提供更加准确,视频画面更加清晰。[3]在住宅小区内,希望通过引进某种技术实现人性化管理,提供安保防灾措施,具有小区与社会的高度信息交互能力,为小区的住户提供多媒体多信息服务。基于这种需求,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得以研究并实施。
3.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特点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对海量视频图像数据进行实时高速分析,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对不同的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发现异常信息后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警报,协助安防人员处理潜在危机,降低漏报的问题。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先进性的特点,通过利用功能完善的芯片,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利用程序设计技术与软件的功能模块,适应目前功能需求与业务发展;现代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接口更加开放化,确保网络互相连接容易操作,并为升级提供便利;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的对画面进行传输,确保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可靠,而不受外界的干扰。[4]
4.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智能监控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重要分支,尤其是在小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包括对运动目标的提取、运动目标的描述、跟踪与识别等,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警报功能体现。这些都要求智能监控系统拥有良好的前端视频采集系统与平台管理系统。
4.1 前端视频采集系统
关于小区智能视频监控采集技术、接口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前端音视频采集系统通过相关的软件对摄像机、采集卡等进行图像采集与简单处理,把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保持质量与精确。[5]在采集系统软件方面,系统主循环模块对硬件各个设备的初始化并与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连接,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完成数据由外部输入缓冲单元输出缓冲单元到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接收视频同步中断信号,协助数据传输模块与图像处理模块正常运行。
一般小区内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要求清晰度较高,需要清楚地描述人或物体的特征,要求摄像机能够全天监控,高可靠性,质量高,安装与维护都方便。对色彩有要求的摄像机选型时,要注意,黑色图像适用于光线不足的场合,而彩色图像则容易对衣服与场景进行判断,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小区的治安要求较高,重点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识别与判断,所以在选型时要选择彩色转黑白功能的摄像机;目前市场上高速球型摄像机的水平分辨率多在480线左右,清晰度越高,更能捕捉物体的细节。目前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光学倍数是22倍,最大焦距集中在80mm左右,新推出的30倍光学摄像机最大焦距在100mm左右,可以监控高达83米的距离,从而有效节约了系统投资。[6]
4.2 平台管理系统
平台管理系统是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实现对音频视频进行显示、存储与查询等功能,通过平台管理系统对硬件系统与设备进行管理,对操作人员的帐户进行审核、管理等。
嵌入式系统中,计算机作为智能控制的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中,是系统的核心,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用户交互界面进行控制。[7]网络的不断普及,嵌入式系统也具备了网络功能,与小区的内联网连接,增强实用性。目前用户界面的设计更加人性化,触屏的方式也更加现代化与智能化。
5.未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趋势,家居视频监控系统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提供以太网功能,开始被集成商看好,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始采用无线的方式,在被监控点与监控中心进行连接。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体现出安装方便、组网灵活的特点,而且维护成本较低,无相互交叉干扰。除了对小区的进行视频监控外,系统还包括门禁视频系统与家居视频监控系统。家居视频监控与互联网连接,采用用户端就可以对家居环境进行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6.结语
随着视频监控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将向着智能化、清晰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方便管理员、业主对所有的监控区域进行监控,为小区的治安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在多个地区进行应用,效果非常良好,而且受到集成商的关注,未来将会应用于更多的建筑、社区,扩大到对整个城市的监控与治安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瑞.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12.
[2]李岸.目标跟踪算法及其在小区视频监控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2.
[3]李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李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行人运动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5]潘美莲,刘志强.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管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0:6914-6915+6917.
杭州智慧城管,是“智慧杭州”建设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城管”的升级版,旨在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感知、吸引全民参与等手段,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提高问题发现及时度、实现问题识别智能化,力求实现全面、快速发现问题;通过对队伍作业、事件处置、设施运行等核心要素进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统一指挥和调度;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预测,实现长效治理的管理效益;同时面向市民服务做到数据开放、服务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顶层设计拉开城市管理智慧化序幕
杭州市以“数字城管”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契机,针对城市管理面临的瓶颈,制定出台《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总体规划(2013-2015)》和《杭州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启智慧城管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为保证项目有序推进,杭州市进一步完善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等标准规范,形成了涵盖人员数据管理、事件数据管理、设备数据管理、流程数据管理等元数据管理标准和包括系统接口标准与规范在内的智慧标准体系,涉及智慧城管的管理、服务、运作、数据、技术等众多方面。
机制体制创新助推项目深化建设
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杭州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举办智慧城管沙龙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营造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从而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力量、企业的互动融合。同时,杭州市积极探索新的政企合作方式,2014年5月,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就智慧城管项目与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云服务购买协议,积极探索云服务资源、迁移服务以及原设备合理处置等云服务外包机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加快智慧应用步伐,共建美丽杭州
贴心城管实现精细化服务与管理。目前,杭州数字城管系统日均上报信息6000余件,实现第一时间和100%处置问题。2014年4月,定位于“便民、利民、服务百姓”的杭州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贴心城管APP正式上线,以“我来爆料”等应用来推动与市民的深度互动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的全民化,以“找找车位”、“找找公厕”等应用实现一揽子社会服务功能,以 “城管动态”、“每日一题”等应用实现政策宣传功能。截至7月底,注册用户已达15774人,市民通过该平台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累计2464件,问题处置率达到100%,并且为市民提供诸如找车位、找公厕、修车、补鞋等生活服务请求40余万次,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目前,项目组正进一步研发满足市民各类需求的升级版本,将容纳积分、停车补缴查询、车辆违停查询、行政审批查询等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的精细化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