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第1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作文承接性梯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5-01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中明确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里面提出了突出作文的“需要”选择“表达”,在文体上,也提到了“叙事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 “应用文”等文体,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是一下子就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写作应该有一个承接性、梯度性,不应该是一蹴而就。

一、对于课标的解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号称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应该更加注重“独立”、“表达”、“文体”的需要。所谓作文梯度训练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

二、训练目标梯度训练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言语交际工具,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为促使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基础,为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中学生作文教学应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以下为具体的梯度训练目标分解:

(一)整体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各年级话题梯度目标

(四)各年级写作技法梯度目标

(五)各年级积累训练梯度目标

第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书院兴起于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宋代 D.明代

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前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语拼音提高了要求,增加了内容

B.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C.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感悟

D.“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3.语文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训练的习题,这一做法开始于

A.80年代 B.5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4.北京特级教师马淑珍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采用“找朋友”的方法,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A.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 B.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

C.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D.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

5.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以发展其“元认知”,这一做法说明

A.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作出调整

B.学生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C.学生能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D.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6.“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跑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这是我国古代哪位语文教育家的观点?

A.欧阳修 B.谢枋

C.王筠 D.韩愈

7.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口语交际应用的范围和频率得到极大提高,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将

A.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B.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C.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只重目治、忽视口耳训练的现状

D.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8.下列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的一项是

A.复现性 B.个体性

C.被动性 D.群体性

9.属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求的一项是

A.有感情 B.临场性

C.正确 D.流利

10.旨在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教学研究类型是

A.评价研究 B.发展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南北朝时期的《古文观止》是家喻户晓的语文选本。

12.从深层原因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

13.《幼学琼林》是明朝人萧良所编,把常用的词句、成语和典故用对仗的形式加以分类组合。

14.王日休《训蒙法》提出:“小儿读书,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主”体现了“儿童入学集中识字为先”这一传统识字教学经验。

15.萨特“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这一说法很好地印证了“相互作用”的阅读模式。

16.实践证明,中年级观察作文的形式是素描训练。

17.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

18.中年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宜用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专题演讲和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表达其学习成果。

19.简答题属于论文式试题。

20.弗兰德斯的“互动分类体系”是一种结构性课堂观察方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________文字。

2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条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________和审美情趣。

23.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24.建国后我国小学识字量的变化呈V字形,1992年8月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识字要求是________个,成为历史低谷。

25.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是选书、阅读和________。

26.上海市的吴立岗等提倡的“作文素描训练”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三年级进行________,四年级进行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

27.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言语形式上和________中的差异。

28.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即以学习教材为主要形式;二是________,即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

29.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口试、笔试和________等。

30.根据对变量的控制程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可以分为真实验、________和前实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语文教学研究

32.口语交际教学

33.听读识字法

3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36.简述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37.简要分析作文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38.简述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农村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在各个科目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反过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展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创造性思维特点及重要性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和别人有不同观点,敢于怀疑,敢于推陈出新,具体为思维的独立。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在教育上主要体现在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更新自己所知所想,打破自我的条条框框。

2.多向性

多向性主要是从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看待某个问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得到各种不同问题的答案,然后从这些答案中选择出最优答案。

3.跨越性

跨越性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表现为省略联想思考,能够直接把某两种知识联系起来,在思想上能够对某几种知识或事物进行直接转换。

4.连动性

连动性表现为看到某个问题后,能够立马想到相关的问题,然后发现他们之间共同特点和相似之处。

5.综合性

创造性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思维把大量的概念、事实和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概括整理,组成科学概念和系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或者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课改改革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之一,积极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此阶段的心智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创造性思维为教学重点,使农村学生能够缩小与城里学生的差距,从而实现统一发展。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与城市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其具体教学策略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农村小学生读书不易,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很好学,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把握好课堂时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入一定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因为好学,他们一定会把所学到的东西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小学语文的基本能力是听说读写,但是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低记忆力时期,所以,教师要加强在听说读写上的教学,要积极为小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听说读写任务发展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但是农村小学在教学设备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需要不断发挥其想象力,是对某一些事物的质疑与否定,那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学生正确的质疑与否定进行肯定,并且从旁协助。小学生处于思维非常活跃的阶段,想象力非常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很多的文字描述都需要靠脑海中画面的想象来辅助理解。所以说,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小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质疑与否定,从而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

(四)开展语文活动

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实现,一般是以课外活动为主。农村小学生对于自然世界都比较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一系列与语文有关的教学活动,让课外活动变成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台。

(五)案例分析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写作题中,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个要求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说,在春天组织学生出去踏青、春游,把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所有感觉通通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然后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同时,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关注,这样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训练;兴趣;技巧;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34-01

作文能够体现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有的教师忽视写作目的,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遇到很大困难。因此,学生的写作训练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就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对作文感到十分陌生,导致学生容易滋生抵触心理。这是由于刚开始写作,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需要用心感受学生的想法,巧妙地将写作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并通过恰当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可能是担心自己写不好而怯于写作,因此,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在写作训练的初期,每次作文之后教师需要认真点评学生的作文。恰当的、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针对这些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有的学生可能接受能力比较强,写作效率就高,写作能力就强。因此,对这类学生的写作评价可以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以便激发出他们的写作潜能。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在评价中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帮助、指导和鼓励。不要让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和信心。例如,在写作课上,作文题目是“一堂难忘的体育课”,有的学生只能够写开头,接下来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或者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有的句子或者字不知道怎么写,最后写完的作文中有不少错误。因此,教师要对这类学生进行鼓励,挑选出其中写得比较好的地方进行表扬,然后再指导其他有错误的地方该如何写。

二、注重学生写作发展过渡

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二年级的看图口头表述学习之后,虽然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并没有接触过写作。有的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常常会借助肢体语言想尽量清楚地表达。一般来说,借助肢体语言虽然更加形象,但是在逻辑上并不是很严谨。而写作是一件严谨的事情,每一句话都需要经过推敲之后写在纸上。因此,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训练主要是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在写作训练中设置一些特定的写作练习,加强从口头表达的随意性到书面表达严谨性的训练程度,这是从说到写的过渡。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础要求,学生的生活环境非常丰富,只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表达能力有限,还不能将自己丰富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三年级的写作训练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重点关注,结合学生的感知能力,鼓励他们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所得进行启发性的思考训练,也就是说要从观察过渡到思维上。只有经过思维加工的观察,才可以成为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写作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得他们的写作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写作段落训练

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因此,对其进行段落训练可以尽快帮助他们学习写作知识。首先是素描性段落的训练,其中有静物素描、动物素描、人物素描和自然风景素描。一幅画和一栋楼房,一张桌子和一个花瓶,甚至是一块橡皮,都可以作为静物素描的对象。在静物素描的训练中需要从远近和整体与局部来进行。动物的千姿百态是进行素描的高质量素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物素描需要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进行。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任务,加上生活中的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年龄的人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小孩、青年人、中年人和老人在行为举止和表情、讲话的方式上都体现出各自年龄阶段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不同人物的特点进行记录,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素材。将美丽的风景通过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自然景物素描就是要抓住自然风景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描写,同时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其次是叙述性段落的训练,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记叙。教师指导学生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之后,还要对学生写作顺序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段落训练。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三年级的写作训练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写作训练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准备,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加以引导,循序渐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就会养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宋道晔.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成篇实验研究报告[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

第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五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94-03

一、“五读法”的提出

有人认为,英语重在“说”,数学重在“练”,而语文重在“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他还说,白话一样可以读,可以吟咏,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笔者在与香港的教师进行交流协作中,为了优化课堂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整体五读法”:初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后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将“精读、美读”合为品读,在熟读之后添上了“延读”。成为现在的“整体五读法”即“初读、细读、品读、熟读、延读”。

二、“五读法”的理解

所谓“整体五读法”即“初读、细读、品读、熟读、延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运用“常用识字十五法”趣学生字,并且默读或出声地读出课文。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提出问题,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深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熟读就是选取精彩片段或篇章进行背诵,“让书中的话好像都出自于自己的嘴巴”,烂熟于心。

延读就是读课外知识,是对课文的补充和拓展。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易于操作,我们将其用表格(如表1)的方式呈现出来,从“目标、内容、策略、形式,以及能力培养的侧重方面进行了细化和解读。

三、“五读法”的运用

如何让“五读法”走入我们的课堂,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们以香港现代中国语文 四上(二 )《拔牙》为例,看看“五读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见下表)。

四、“五读法”的深化

走过了第一阶段,大家都比较熟练地运用“五读法”的策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收益。

在第二阶段,我们就可以针对“品读” 部分进行重点的研讨。研讨的核心问题就是:品什么?怎么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让阅读更有效,更有味。

(一)品什么?

先谈“品什么”?我们在“五读法”表格中是这样表述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写作技巧。怎么确定这个“重点”,怎么寻找这个“关键”,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定的把握教材的能力。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不要面面俱到,要“一课一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研读教材,研读学生,将文本的精彩之处与学生的学习之需统一起来研究,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点。

香港小学课本中所选课文以记叙文为主,兼有部分说明文,从内容和写作形式上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从体材上还有戏剧、诗歌等。针对不同的题材、体材特点,教师给予不同角度的关注,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为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打好基础。

选好了文段,接下来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正确评估学生的整体程度。教学内容宜适度偏难,让学生稍作努力就能有所收获,给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如《静夜思》这首诗,低年级侧重于熟记背诵,对字词的理解;高年级则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二)怎么品?

知道了“品”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品”?要想品得好,就要问得巧。只有老师问得巧妙,才能引导学生读得有效,读得有味。怎样才是问得巧呢?第一,不能随意,要有目的性;第二,不能太浅显,要有启发性;第三,不能太深奥,要有参与性;第四,不能太局限,要有开放性。要做到这几点,我们就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这里,我根据学校老师们平时所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实践,归纳了一些提问的类型,大家可以做做参考。

(1)统领型。用一个问题统领全文,让学生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学会抓重点,掌握主要内容,这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如三年级《童话大师安徒生》可以先提问:“安徒生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然后给学生一个句式:我认为安徒生是个 人,因为 。这一个问题,就能让学生学会抓主要事件反映人物特点的方法,学生通过“找”和“读”这些描写安徒生的语句,感受到安徒生爱幻想、有爱心的特点。

(2)对比型。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带有对比性的文章。这一类课文,我们就可以采取用“对比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辨别,去感悟。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表达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如《方脸和圆脸》是人物性格的区别。教师可以请男同学读写老公公的语句,女同学读写老婆婆的语句。提问: 这里分别说了他们哪些方面不同?哪些方面相同呢?《树和喜鹊》是前后情形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树和喜鹊从前很孤单?后来很快乐?《曹冲称象》是官员与曹冲的表现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思考:官员们对于称大象的难题有甚么反应?相比起官员,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会用甚么形容词来形容他?

(3)体验型。体验性提问,就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设身处地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达到了解人物个性特点和感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二年级《飘落的小树叶》,教学时,可以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说的,做做这这些动作,体会一下小树叶的心情?老师说学生做:秋风轻轻地吹来,树儿舒服地伸展着手臂,(这里教师示范做几个动作)小树叶乘机跑了下来,他们沙沙沙地唱着歌,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下跳,哈哈哈地笑着,跳进小河里,快乐地向台阶说再见!请问,小树叶,你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4)拓展型。在一些余味无穷的地方,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们用童心、童趣、童声去创编,这样既是对文章内容的延伸,又能增强阅读的情趣性,丰富学生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二年级《树和喜鹊》。小喜鹊安安静静地睡觉了,它梦见 。三年级 《小雨的悄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雨除了跟小树说春天的故事,还会跟谁说呢? 四年级《视力特工队》。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同盟军,你会有什么功能?请自我介绍一下?

第6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

引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三年级年级到高中中阶段的”相互联系与螺旋上升”的联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初中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的问题。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语文教学的难题。影响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一些教师不能够对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学方法做不到与时俱进。最后,对多功能教学媒体运用的不够充分。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质量呢?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初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既有对之前课程的总结,也开启初中课程的大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就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对一年的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对哪些知识只需要学生了解,哪些知识要牢记,学习好的同学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差一点的学生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语文教师都要做到目标明确。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合理的教学计划,要求语文教师要因时制宜,因人而宜,统筹兼顾。对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应该加强培养。

第二,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

“活到老,学到老”,一句亘古不变的道理,语文教师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语文教材的更新,不同学生的问题,都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只有学习、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备课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以及各种应对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另外,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并攻克学习中的困难。但作为语文教师,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牢记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循序渐进,抓好初中到高中的过度期。

语文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课程,这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打开自己的思想,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对传统中的精华,要发扬光大,对现代中的精髓,要借鉴吸收。比如,对古诗的传授,教学方法可以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背诵并掌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改编成小品剧、诗歌等形式,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知识素材。但语文教师切忌贪多,把知识一并塞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

第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的图画。这种教学方法迎合了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样的。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滥用。应该传统和科技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要在制作上做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学习。而课堂板书依旧不能放弃,对学生的关注与互动仍然是课堂有效性的法宝。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时,要突出重点、难点,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相切合。所以,对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要与传统教学充分、合理的认识。

第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

对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对课本的学习,课外的阅读也同样重要。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相互推荐相关的书籍,开展讨论活动,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还可以定期开展演讲赛、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还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锻炼了他们上台表演的胆量。

总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以后的各门学科学习打造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更需要教师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认真批改作业等各项具体的教研活动。可以说,不论何种方式、方法都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飞.浅谈初中毕业班语文复习的策略[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0,(5):57,59.

第7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91-01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或是以儿童的生活经历为核心选编教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对教育对象――儿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课堂教学成人化现象严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儿童与生活、儿童与文本的联系,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儿童的潜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与生命的光彩。

一、关注儿童立场要联系儿童的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如果完全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脱离了儿童立场,这样的课堂将会枯燥而乏味。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生活与文本的联系入手,打开儿童心灵的闸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陶行知对孩子们的教育中,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笔者在课堂教学之前从生活入手,通过谈话向学生了解他们课余时间捉蜻蜓、追逐蝴蝶的情形,然后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蜻蜓、蝴蝶等昆虫的。学生说话的愿望被调动起来,纷纷开始议论。结合学生的口述,笔者将话锋一转询问学生:“你们知道陶行知先生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时,他是如何处理的吗?”这样教学,从儿童立场出发,有效地把课堂学习与儿童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满足了好奇心。

二、关注儿童立场要认同儿童的情感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奇特的,充满了感性的色彩,他们对一切事物更是充满了真实的情感。作为教师要呵护学生的童心童趣,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误导学生,而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情感,使学生展现出最富生气的面庞以及最富有灵性的情感,增强课堂的活力。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有一位教师为了显示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如果别人送你一对珍珠鸟,你会如何对待它?”教师本以为学生会说自己也会像作者一样爱护它,给它筑巢、做窝,陪它玩耍、嬉戏,不料学生却说:“如果别人送我一对珍珠鸟,我会把它放飞,因为蓝天才是它们的家。”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这位同学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放飞珍珠鸟,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才是更重要的保护。同学们应该为他鼓掌!”其他学生受到启发纷纷发散思维,有的说应该建立鸟类公园,有的说要给鸟儿制作巢穴等。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尊重和保护学生情感的需要,关注了儿童鲜活的情感,不让“儿童立场”游离于课堂之外,使得这种情感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金钥匙”,为提高学习效果服务。

三、关注儿童立场要接受儿童的思维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行动上还不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结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展开教学。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有一位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设计一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进行解答。在学习成果展示时,学生都有比较出色的发挥。其中针对“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诗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春天在哪里,哪里就有儿童”;有的学生认为“儿童在哪里,哪里就有春天”,还有的学生认为“当游人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时,只要找个儿童问问就行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儿童是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春天的使者。有儿童在,即使寒风料峭,也会给人们以春意盎然的感觉。春天是儿童的,儿童的眼里都是春天。”听了教师这样评价,学生显得非常兴奋,学习劲头十足。这样教学,学生用儿童视角解读诗句,充分展现其个性美。教师给予学生高度评价,激励他们从认知实际出发,说出内心所想,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8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素材;作文修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自身所学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体现。”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足可见一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归纳。

一、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很多学生视作文写作为“洪水猛兽”,对其有着较强的恐惧及抵触心理,此种精神状态下完成的作文自然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所教学生的作文创作水平,首先应当想方设法打消他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即让他们逐渐爱上写作。

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记叙文,我特意带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活动期间,参与拔河的选手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底下的群众更是看得不亦乐乎。即使活动完结之后学生仍意犹未尽,沉浸于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趁势,我启发他们道:“刚才结束的拔河比赛非常精彩,大家能用手中的笔把活动中的有趣片段记录下来吗?记得文章中一定要明确写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和结果哦!”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融入文章写作中,不仅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与保持,而且写出的文章也较平时更加真实、生动、有趣。上述活动实践表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使学生逐渐爱上作文,并写好作文。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道明了生活与写作的真实关系,即写作依靠于生活,取材于生活。

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如,我会从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与作文写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回忆现实生活中父母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的真实例子,并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看不见的道德标准”这一话题作文的写作素材。这一实践活动很好地帮助学生体验了社会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作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教育实践表明,修改作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有效放手,将修改的充分归还给学生,在教会他们修改作文技巧的同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有效修改。如教导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自己首先要多读几遍,特别注意文章中是否存在用错的汉字及标点符号,认真修改不顺畅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文章的调理是否妥当合理;还可同他人进行文章习作的互换,彼此对对方的习作进行修改……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当学生完成对文章的自我修改后,教师必须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在确保他们修改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及水平。

总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并不断付诸于实践去探索、去总结。我想,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

第9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寓言;课堂导入;现状;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行I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尤以小学寓言教学最为明显。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过于注重哲理性,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忽视寓言故事背景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率较低,亟须进一步革新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笔者以上述小学寓言教学现状为基础,主要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般来讲,大多数寓言故事均较为短小,内容简单,学生自行理解和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寓言教学中学生会很快产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也会逐步消减。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寓言课堂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向学生讲解该则寓言的故事内容,而是先利用多媒体为其播放一段《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通过视频中有趣、形象的人物外形、夸张的肢体动作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动力,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又如,在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寓言故事,并指导其依据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故事场景,使学生能够融入该表演情境中,充分体会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发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深刻领悟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二、注重语言与动作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

对于小学寓言教学来讲,每个寓言故事中均包含有许多细节描写,如,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以此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故事主旨。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寓言教学过程中需注重语言与动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细节部分的学习感知人物形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的寓言教学中,该寓言故事的内容主要为“想去楚国的人”与“朋友”之间的4次对话,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指导学生阅读对话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体会寓言故事中的语言描写,使其充分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愚蠢”,揭示其中蕴含的寓意,增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如,在四年级下册《纪昌学射》的寓言教学中,该寓言中有许多关于“纪昌练习眼力”的动作描写,如“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绑住虱子”“吊在窗口”“聚精会神”等,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文中这些动作描写,感知“纪昌”这一人物形象,掌握故事内容。

三、重视寓言背景知识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以往的小学寓言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采用“读寓言课文―讲寓言故事―分析寓意”等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却忽视了故事背景讲解,导致许多学生背景知识积累不足,课堂学习效果有限。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寓言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寓言背景知识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纵观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寓言教材,大多数均选自《韩非子》《战国策》等中国古代典籍以及《伊索寓言》等西方寓言,其背景知识丰富,堪称“知识库”,将这些寓言背景知识和信息资料用于小学寓言教学中,可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农夫与蛇》的寓言教学中,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该则寓言之后,可将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通过相同类型的寓言学习,不仅可使学生明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且还可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其寓言背景知识积累,使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寓言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寓言实践教学中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与动作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同时还需重视寓言背景知识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学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倩.小学寓言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J].语文学刊,2014(1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