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电气控制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控制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控制总结

第1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围绕这两个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为有效推动全区节能减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把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评价考核制度,强化部门联动,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及工艺;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商贸和民用以及公共机构领域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碳,推进节能减碳项目建设,强化重点企业监管;抓好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狠抓宣传教育,强化监管服务职能,全区节能减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12年底,我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7%,超出“十二五”节能进度目标9.4个百分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下降8.867%,超出进度目标13个百分点。在2012年度节能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试评价中,被国务院考核组初步确定“超额完成”和“优秀”等级,两项均达到考核最高等级。今年,我区结合实际,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3.2%、温室气体下降3.43%”的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我区GDP预计增长9%,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预计为5.5%,按照统计局能源消费与用电量增速指标核算要求,我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必须控制在10.5%以内。据统计,一季度,我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9.83%,单位GDP能耗下降4.87%,而1-6月份,用电量为921.68亿千瓦时,增速为6.9%,比一季度下降2.93个百分点,全年用电量增速继续控制在预警线内。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工业能耗增速和比重比一季度略有上升。上半年,从全区情况看,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39%,超过单位GDP能耗下降3.2%的年度节能目标,总体形势较为乐观,节能降耗进展顺利。但是,从各盟市情况看,进展不平衡。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能耗分别下降1.21%、1.38%、2.11%,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和进度目标,节能形势不容乐观。

一、节能减碳面临的形势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碳形势看

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经济增长是按照年均7%的速度确定节能约束性指标的,而去年以来,我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7%,给节能减碳带来了巨大压力。三月份,国家下达了“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与用电量控制目标,将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还要全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另外,国家今年已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任务列入省级政府的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完成节能减碳任务的压力很大。

(二)从我区的产业结构看

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已由2005年的5.67吨标准煤/万元降到目前的2.8吨标准煤/万元,效率提高了近一倍,但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57%左右;而六大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2%左右,工业重型化结构仍然突出。经过前几年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节能监管,常规的节能手段早已付诸实施,节能挖潜的空间越来越小,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结构性节能非常困难。

(三)从社会发展进程看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型公共设施条件和标准进一步提高,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耗能设备大量进入家庭,公共建筑耗能、生活用能将大幅度上升。我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粗放的发展方式仍未改变,这些都将推动能源消耗刚性增长,完成节能减碳任务更加艰巨。

(四)从目前国内环保形势看

我区被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保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左右。大气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最大着力点,也将是环保攻坚战的最大阵地。

二、节能减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自治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节能减碳和发展的关系,对节能减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减碳工作未能全部落实到位。

(二)基础能力建设薄弱

我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课题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健全、不到位、不深入等问题。大部分盟市还没有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配置专门工作人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要求。同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研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低碳试点还缺少相应的经费支撑。在国家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组对自治区政府的考核中,我区因未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职管理机构和未安排专项资金,而扣减了较多分数。

(三)国家节能考核统计方法问题

按现行的能源统计法,除煤制油项目将原料煤扣除外,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的原料煤消耗均纳入能源消耗统计范围,将由此产生的能耗和排放大部分计入我区能源消费总量内,使我区能源统计数据中的能耗总量不断上升,不利于能源输出地和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

三、节能减碳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坚持能耗强度约束,更加注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在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用能量大、增长快、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低的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项目,以及能耗总量大、增长快的盟市要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力度。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根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强化节能监管

继续把结构节能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本之策,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用能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坚持以政府引领,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工作开展

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节能减碳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目标分解考核等;发展节能减碳服务产业,为企业节能减碳开辟新的途径;注重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碳;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节能减碳。

(四)坚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节能减碳

在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碳工作的同时,强化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要在居民生活、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也有所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碳。

四、节能减碳五项重点工作

(一)实施能耗总量增量“双控制”,强化二氧化碳目标责任考核

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各主要用能行业、各盟市的发展规划和节能减碳潜力,把总量控制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均作为考核约束性指标。加强节能减碳工作进展情况的监控,定期公布各盟市节能减碳指标完成情况。切实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组织好对各盟市、重点企业的评价考核,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时要加强研究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国家对省级政府进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考核的形势下,我区如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确保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工作深入开展。

(二)严控能源消费强度,挖掘节能减碳潜力

一方面,在存量上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行严格的差别电价;对能耗超过限额标准的行业,坚决实施惩罚性电价,促使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另一方面,在增量上坚持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过快增长。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项目准入条件,新建项目主要产品能耗不得超过全区能耗平均水平,重点建设项目能耗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在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项目的引进。第三是深入推进能源审计,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节能潜力,推出一批技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途径,实施节能改造。

(三)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实现节能减碳新突破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帮助企业建立和推行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好预警机制的作用。选择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主要产品制定出台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制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星级饭店、商业设施等合理用能指南。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动用能单位向先进性标准迈进。对中小企业提供节能减碳专项指导和服务。

(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利用资源

围绕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核心,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统筹协调,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搞好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加快实施10项重点工程,打造7个工业循环经济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建设。制定出台《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0-2020年)》,提出目标任务、明确部门分工。

第2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原因;保护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对电气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这使得电气控制系统地位与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电气控制系统发生一系列故障问题,轻则损坏电气设备,重则引起电气整个系统瘫痪,甚至造成火灾。基于此,为保证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机、电网、以及低压用电设备等的安全工作[1],如何提升人们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能力,并增强相应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当前电气行业研究的焦点话题。

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问题及危害

1.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问题

作为电气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电气控制系统若发生故障,则对于电气系统运行有着严重安全隐患。导致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诸多,例如电气设备本身质量问题、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等。总结起来,常见的几种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原因主要包括电源缺相、过电流、过负载以及短路的问题等[2]。其中,电源缺相主要指的是在常规工作中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三相电源中,一相熔断器熔断而导致交流异步电动机运行故障;过电流主要指的是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电动机或电气设备中电器元件电流超过限定电流,而引发电气系统运行故障问题;过负载主要是指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如电机缺相运行、电压幅度骤然高升以及负载等;短路因素主要指的是电气系统中发生的一项接地短路、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问题,一旦系统中发生短路,根据不同的系统运行形式形成了不同的短路。

1.2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危害

电气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对电气系统运行造成诸多危害,主要体现有[3]:

(1)在初夏时节,电气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大幅度降低电网电压,不但会造成电气系统无法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导致用电客户和相关设备等运行不正常,而且甚至导致整个电气系统发生瘫痪,对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各行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通常情况,电气控制系统发生短路主要是由于电气控制系统负载短路、错误接线以及系统中绝缘材料损坏等造成。一旦电气控制系统发生短路,则导致整个系统中运行电流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额定电流值,这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备造成严重损害,更有甚者则极易引发火灾危害,进而对于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3)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若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流偏大,易导致电气控制系统中电路产生的冲击电流过大,不但严重损坏电气设备,而且对于电气控制系统中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也具有严重损坏。可见,电气控制系统日常运行时,不但要掌握故障产生的可能性,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保护环节以及检修方法,这样才能让系统中的电网、低压设备、电机等一系列设备安全工作。

2电气控制系统保护措施

针对电气控制系统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及产生危害,为提升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保护措施,具体有[4]:

(1)在电气保护装置方面,若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问题时,电气保护装置则可以及时发现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例如,电气保护装置在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则可以快速将故障设备与非故障设备隔离起来,进而确保电气控制系统非故障设备不受故障设备影响,避免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更大的故障事故。电气保护装置可以根据电气控制系统中不同设备运行条件或不正常运行状况,产生不同的信号,以达到预防和及时处理故障问题的目的,实现对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保护。

(2)在电气控制系统保护方面,主要分为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失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和过载保护五方面。其中,过流保护主要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动机频繁启动或者电动机正反转时而产生过流问题,造成电机设备损坏现象,通过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主回路上串联过流继电器线圈,形成过流保护装置,实现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过流保护作用;短路保护具有一定的瞬动特性,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系统常用的短路保护装置有低压断路器或是熔断器等,在三相供电系统中国配套相应的三相短路保护,实现短路保护;欠电压保护主要是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源上配套电压继电器线圈,在在控制其控制回路中串联电压继电器线圈的常开出头,这种情况下若电网电压低于额定值时,则可以释放接触器,进而实现欠电压保护;失电压保护主要指的是当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源电压降低甚至消失时,通过失电压保护装置使接触器的主触点自动断开,进而切断电动机电源,保护电气控制系统不受损坏,当电气控制系统电源电压恢复正常时,则失电压保护装置则使接触器自锁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进而防止电动机自行运行;过载保护中最为一种典型的保护设备是异步电动机过载保护,其装置以热继电器为主,当短路的电流对其造成冲击时,其也不会瞬间的做出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其才会做出反应,进而保护电气控制系统。

3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控制系统对于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以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持续、稳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潘明来,傅思佳.浅析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与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21.

[2]郭春波.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研究[J].电子世界:61-62.

第3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关键词:煤矿;电气控制;检修方法;检修技术

中图分类号:TD614 文献标识码:A

煤矿开采作业具有特殊性质,机电工程中电气控制系统如果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煤矿井下正常作业的进行,重视并加强对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工作是极其重要的。针对不同的电路控制系统,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工作人员在进行障碍检修过程中需要考虑该煤矿井下作业的实际时间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运用相应的检修方法。因此,本文重点突出对煤矿电路的检修中常用到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该行业人员有帮助。

一、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特点

在我国,煤矿电气控制电路应用是电气化应用中的重要方面。电气控制系统一般由系统受令、判断分析、系统执行等部分组成,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的功能与控制系统的功能相符合。它的进行操作的主要部件是煤矿中所用的电气设备,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的特点有体积小,便于移动并且具有坚实的外壳等,受到碰撞不易损坏。煤矿电气控制电路设备在具体的应用中根据电路的不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电气控制电路系统分成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两部分。正常情况下,煤矿电气控制电路是由电源、电源辅助保护、电路控制、命令执行、电路相关数据的测量部分、电路命令的下达部分和电路受令等部分组成。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中不同的电气控制系统现在可以共同存在,划分不同电气控制系统间的依据和界限已经很模糊,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综合优点的电气控制电路系统的交叉研究进程也不断提高。

二、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根据当前阶段对杂散电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以下进行分析。

1 电控系统不受控制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过程中煤矿电气控制电路是否安全运行和管控,关系着井下作业的顺利与否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否。因此,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仅是保障煤矿作业顺利进行的基础,而且还是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在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使用过程中,若长时间忽略对它安全性能的检测和维护,那么煤矿电气控制电路时刻会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引发电气控制电路的全线瘫痪,从而使整个矿区的电控系统不受控制。影响煤矿的生产,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2 由于放置位置不当,雷管极易被引爆

当下,煤矿井下采集工作面过程中需要进行炮崩,所以就会用到雷管进行引爆。进行采掘工作面时,为了拿取方便当班人会在采掘工作面附近放置雷管。在采掘工作面的工程中若使用的导体内部有杂散的电流传递时,会与大地中的电流存在电位差,如果雷管正好放置在电位差的两极,那么便会有电流流向雷管。如果电流较大,便会引发爆炸,造成事故。

3 杂散电路对电缆的外表和金属管线还会进行复试

在电流的运输轨道中,除了架线外,铺设的高压线缆、风管、水管等管线都可以很好的传递杂散电流,在杂散电流的流入和流出间使管线造成腐蚀。另外,井下工作环境潮湿,且水中酸性较高,在电解反应的作用下使电缆受到复试。

三、煤矿电气控制电路中的检修方法

在发现电路中存在故障时,先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电路进行查看,然后检查电线接头处是否出现融化,线圈走向是否正确等。对各个大部件进行检查无问题后,对各个小元件进行仔细检查,看是否有烧焦、松脱的现象;询问系统操作人员发生故障时电气控制电路系统出现的异常迹象,根据此迹象进行分析检修方法等。以下是煤炭电气控制电路检修中常用的方法:

1 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法

经验判断检修方法一般分为替换元件的方法和弹压活动部件的方法。两种方法在运用中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运用弹压活动的方法可以对活动中的部件进行检修,活动中的部件时间长后会出现接触不良或者活动不灵活的现象,在对其进行反复弹压后,有部分出现问题的部件就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如果发生故障的地方不能准确被判断出来,只能已怀疑的状态进行推测时,此时替换元件的方法便派上用场。首先,检修人员对被怀疑的元件进行替换,然后进行验证,如果替换元件并验证后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还是无法使用,则说明该元件并不是故障点。此时便要对周围的电路进行检查。继续找寻导致问题出现的故障点。

2 排查检修法

排查检修法是指利用欧姆表、电仪表等有关工具对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检测的方法。现阶段,由于科技的进步发展,煤矿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测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单单表现在检修工作效率提高上,还表现在对故障检测结果准确率的提高上。

3 原理分析排除法

在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中各个元件是通过发送的指令进行动作,然后通过机械系统完成对其的指令操作,如果在机械传动装置或者连锁机构出现故障且电路可以正常进行运转时,此类情况属于电气设备的异常,检修人员在对其进行检修时,先对机械传动装置或者连锁机构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故障的表现特点,然后推断出出现故障的具体地方,并及时对其进行故障排除。在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系统中涉及到的设备比较多,而且各个设备的型号也不尽相同,需要的电路设计更是不同,因此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相当复杂,电路线路的走向和铺设参差交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出故障的具置难上加难。此时运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检查非常必要,不但可以迅速找到故障部位,还可以排除其他的故障产生的可能性,进而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杨金艳.矿山机电设备的检修与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矿业工程,2013(05).

第4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电路故障是指在一个有效电路之内,除了电源和元器件本身出现故障以外的使电路无法投入正常工作的其他一切故障。因此,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是一个电路整体方面的故障,它包括接线方式故障、电接触故障、电路参数匹配故障等。电气控制电路常见的故障分类有:(1)断路故障。电路的断路故障是指有效电路的某一回路发生不正常断开,使电流不能在电路的回路中实现有效流通的故障。常见的断路故障有断线、线路与设备接触不良等。(2)短路故障。电路的短路故障是指在有效电路中,不同电位的两点中间不经过电损设备,直接被导线等连接起来,造成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短路故障也叫短接故障,这类故障容易造成被短接设备被烧坏。(3)连接故障。将电路中需要的各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正反极,有序地连接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电路。但在连接过程中,如果连接顺序被打乱,电气设备的正负极或者是同名端、异名端被接反,一些控制原件出现漏接或者是多接等,都会造成电路不能正常使用,这种故障叫连接故障。连接故障的发生,危害也是很大的,一旦出现设备的两个极性端被接反,往往会造成设备击穿。(4)电路的参数匹配故障。电路中各种元件参数匹配才能使电路运行在正常的状态,元件参数的不匹配会造成电路的参数匹配故障。这种故障常常发生在电路串联与并联的使用上,原本在并联电路上可正常使用的原件,一旦换到串联电路上,就有可能引发故障,串联与并联之间的切换也是如此。

煤矿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查原理

了解检修电路、设备的结构和相关工作原理,是实现故障快速检修和排除的前提。检修故障过程中,要先从主电路入手,看带动该设备的电动机是否正常,然后检查主电路的触头系统及附件相关元件状况,看热元件、熔断器、隔离开关及线路本身是否有故障;然后根据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之间的控制关系,检查控制电路的回路的线路接头、电磁线圈是否正常,确定制动装置、传动装置中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的线路范围,不断缩小查找范围,最终确定故障发生的具置。如果能通过直接的观察办法,检查出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点,则故障的排查检修速度将会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也会相应得到提高。检修人员如果通过直观观察没有办法找到故障点,而采用断电检查办法也未能找到故障发生点时,可对电气控制电路上的电气设备进行通电检查。在进行通电检查之前要先切断主电路,让电路上的电动机停止运转,尽量分离电动机和电动机所传动的机械部分,关闭控制器和转换开关,还原行程开关到正常位置,然后使用万用表等测量装置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在确定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的同时,还要测试电压有没有缺相现象,或者是电压有无严重不平衡的现象。通电检查的具体操作有一定的顺序和检查原则,要遵照检查顺序及检查原则,对电气控制电路上的相关设备进行逐一检查。通电检查整个控制电路的前后动作顺序,观察线路上各元件的动作情况,断开线路上所有开关,取下电气控制电路涉及的所有熔断器,然后按顺序,逐一插入要检查部位的熔断器,插上后合上开关,检查电气元件是否按要求发生相应的动作。在煤矿电气控制电路中,电气元件的有些动作是由电信号发出指令,由机械系统执行驱动的。有些时候机械部分的连锁机构、传动装置等部分发生故障,电路却呈现正常的状态,可电气设备却不能正常运行。在故障的巡查和检修中,要注意机构故障发生时的相关特征和故障表现,找出故障发生的内在规律,从而尽快地找出故障点,实施故障的快速准确排除。在煤矿电气控制电路中,因其设备数量比较多,型号比较多,整个电路的设计及铺设也比较复杂,因此可能出现故障的线路和设备也会增多。在检修故障的过程中,要灵活使用相关的检修方法,及时准确地查找到故障,并快速地进行排除,确保矿井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实施故障检修的过程中,应注意故障检修排除的相关书面记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故障检修能力。

煤矿电气控制电路检修的常用方法

利用弹压活动部件的办法,检修故障电路。这种故障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活动部件的故障检测,如接触器的衔铁、按钮、开关等。反复弹压这些部件,使部件更加灵活,使接触不良的触头得到有效的摩擦,实现接触导通。利用元件替换方法,检测故障排除中有可能存在故障问题的部件。对于被故障排查人员怀疑的元件,可采用元件替换的方法进行故障验证,如果在元件更换之后故障依然存在,则说明对故障点的判断不准确,元件本身并没有问题。如果故障在更换元件之后排除,则可断定该元件或者是与该元件有关的电路部分存在故障,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排查确认等。检测设备检测法是指采用一些检测仪器、仪表作为辅助检测工具,对煤矿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进行排查检修。仪器仪表种类的增多,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使检测设备检测法发展迅速,检修排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例如市场新近出现的电路板测试仪,它可以不用知道电路原理利用仪器对线路板进行检测,且故障查找的准确率很高,但常用的方法有利用欧姆表、电流表以及电压表对电路进行测试。

第5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电力拖动

引言

科学技术是推动工业生产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以信息技术和机电技术为基础的电气控制系统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是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对于电气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和运行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工作主要内容为电气控制系统制造、使用、维护中所需要的各类资料和图纸。具体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电气接线图等重要图纸和元器件清单、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维修说明书等重要资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环节众多,其中对整体设计影响较为突出的环节有拖动方案的确定、电动机容量的选择以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等。

2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突出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电气控制系统的特点日渐为人所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也已经充分体现出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气控制系统使用功能丰富,性能水平先进,集成程度高,应用灵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便于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展。(2)电气控制系统反应迅速,程序执行速度快,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无触点开关,降低了设备损耗水平,极大地延长了系统设备的使用期限,相对于传统控制系统,这些优点尤其突出。(3)电气控制系统在操作方面非常简单,控制人员只需在控制终端进行相关设置,控制系统内部承担具体工作的控制软件就能够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相应调节,而无须大量使用连接线路和控制电器,减少了系统对设备的需求。

3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本方法和前置要件

3.1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本方法

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方法包括逻辑设计法、经验设计法两种。所谓逻辑设计法是根据工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设计目标,利用逻辑代数的理论进行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所谓经验设计法是凭借已经积累的经验指导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以达到适应生产调节,满足生产要求的目的。二者相比,逻辑设计法要求设计人员有着系统的、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经验设计法则对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有着极高的要求。

3.2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前置要件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因素众多,需要全方面考量。正式开展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项目的规模大小、软硬件环境和生产工艺等重要信息,准确把我工程控制的目的、形势和主要技术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思路的选择和方法的明确。准备充分后再开始设计,以此尽可能保障设计目标的顺利达成。

4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作业程序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组成复杂,包括多个作业环节,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4.1 编制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开展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通过编制设计任务书,对设计工作的相关因素进行明确,作为设计工作有序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设备名称、用途、结构、动作要求、工艺过程:电力拖动的控制要求及方式:保护、联锁要求;稳定性、自动化程度及抗干扰要求;操作台、信号指示、报警方式等要求;设备验收标准等。

4.2 选择适当的电力拖动方案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择合适的电力拖动方案。在工业生产领域,为保障电气控制系统运转达到设计目标,要针对生产加工的具体要求,生产机械的结构、零件加工精度、负载性质、调速要求、运动部件的数量、运动要求以及投资规模等重要内容科学规划、选择系统设备,特别是作为关键部件的电动机的数量、种类、规格、运行方式和控制要求。在选择、设置电力拖动方案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4.2.1 选择正确的拖动方式

电气控制系统常用电力拖动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单独拖动,二是分离拖动。随着电力拖动方式的不断发展,电动机和工作机构的越来越接近,电动机的拖动方式正向着多电动机的拖动方式发展。这种拖动方式可以大幅减少传动环节,促进传动高效率的提升,是电气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基础调节之一。实际设计工作中要按照具体生产工艺和系统结构配置相应数量的电动机。

4.2.2 选择适当的调速方案

工业化大生产是在机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动机的转速必须具有一定范围的可调性,以保障在生产工艺参数发生变化时满足生产正常运行。电动机转速调整方案通常包括多速电动机变速、机械变速和变频调速三种。从目前发展趋势上看,交流调速电动机的经济效益最好,是今后机械设备调速的主要发展方向。而精密机械设备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通常采用无极调速方式。此外,无极调速也是重型、大型设备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调速方案的常用选择,从而有助于设备造价的降低。

4.2.3 选择合适的拖动电动机

在选择拖动电动机时,要重点考量电动机结构、类型、容量、额定电压和额定转速等技术参数指标。要确保选择的电动机结构符合机械设计要求,对实际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电动机在设计使用条件下要具有长期稳定的工作能力,起动、制动性能良好。

4.3 控制线路的设计

控制路线承担着控制电动机的重要职责,是控制系统的主干,控制线路和信号线路、检测线路相配合,是实现电气控制系统的相关功能的基础和载体。线路设计是控制系统设计工作中的主体,工作量最大,困难程度最高。在具体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从安全性、稳定性、先进性等方面考虑,同时结合生产造价和检修、维护的需求。

5 绘制原理图的注意事项

在绘制原理图时,要按照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首先完成各个控制单元的电路设计,然后再进行整体的电路设计。进行整体的电路设计时要和电动机控制方法相结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控制线路要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防止发生电路意外接通或出现寄生电路,导线越少越好。二是在进行元器件布局时,要尽可能使用统一型号的电器或标准件,以达到简化线路和减少接触点的目的。三是电路设计要能够满足正反转电路起动、停止和信号指示的要求。四是要在保障设计目标圆满实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简化线路,减少使用的电气数量,能够使用正向接触器的地方要使用正向接触器,以提高线路可靠性。

6 结束语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对于工业生产影响重大。设计人员要秉持为产品负责的理念,严守作业规范,把好设计质量关,一丝不苟做好每项工作。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夯实技术储备,对于遇到的问题要用以创新,大胆尝试,为提高我国电气控制设计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6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PCL技术;机床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企业开始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本文主要论述了PLC在电气控制的应用,通过利用控制PCL控制我们会着重介绍PLC在数控机床领域的应用。与传统的数控机床主要采用继电器控制相比,我们通过研究证明分析了PLC控制优点,通过PLC的控制方法可以使控制系统实现更好的性能。

2. 电气控制

电气控制技术主要为了实现在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的控制技术。它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以及通信网络等控制技术上,并且通过发展研究,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过去的电气控制主要是以低电压器件为主,不断形成新的继电为主的新型电气控制系统。近些年来,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电气控制系统从根本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先的继电器的控制系统发展到微处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我们也开始利用网络技术把它们结合起来,在一个控制网络系统上体现出来,最终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化的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业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断涌现了新的技术,形成一门新型的电气控制系统,并成为现如今主流的自动化控制模型。这些新技术主要有: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PLC技术等。(1)可编程控制系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主要与CAD和工业机器人并称为三大自动化支柱。可编程控制系统主要通过逻辑控制、数据处理和计数计时等功能,来实现数据的迅速收集和传送。它可以通过PLC技术实现多个设备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分散集中式控制。(2)现场总线技术主要是通过串行和多种节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用数字信号形成一个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沟通,共同完成自控任务的网络控制系统。目前现场总线主要有Profi-bus、Can-bus和DF-bus三种。它是一种多协议和多功能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主导控制模式。(3)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技术主要用于读取PLC里的变量,进而PLC可以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读写操作。目前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技术主要用于触摸屏式操作,通过和计算机共同完成控制系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式主要有PLC控制系统、DCS集散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其中以PLC控制系统最具代表性。

3. PLC技术

PLC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微处理器为主的可编程软件实现各种控制功能,它最初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具有通用性和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发展,逐步代替继电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数控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现在也广泛应用于许多电气控制等机械加工领域。控制系统主要分为有点位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和直线控制系统。其中点位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机床的孔加工上,可以准确的控制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实现机床点位控制主要通过全功能数控装置和单片机控制来实现,而这两种方法又离不了软件开发和电路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干扰性等问题,所以我们通过PLC技术来实现这些控制系统。

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极高的可靠性和相对较小的体积等各种优点,是一个理想的可以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控制装置。我们通过PLC控制电机来实现数控系统点位之间的控制功能,从而通过PLC技术较好的指导了在数控机床的改造。

3. PLC技术在电气控制应用的意义

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电子化、通讯化和智能化曾为了自动化发展的主流方向,由于PLC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可靠性,在工业发展领域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流的发展趋势。同时PLC控制技术在电机实现数控系统满足了点位控制功能,通过融合现代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控制系统方法,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自动控制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7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关键词】PLC技术 电气控制 应用

PLC技术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简称,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集合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主要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中。PLC技术具有实用性强、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工业领域迅速得到广泛的运用。电气控制主要包括一次回路控制、二次回路控制,通过电气控制能够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能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控制。近年来,我国电气工程发展十分迅速,加强对PLC技术在电气控制领域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PLC技术特点

PLC工作过程分为三步,即收集和输入原始数据、采用相关程序处理输入数据、控制过程。具体来说,第一步主要是在相关控制软件作用下,通过事先设置程序代码,对输入区实行监测,对输入区状态进行分析与判断。第二步根据系统设定程序,检测输入或收集到数据的状态,判断这些数据能否进入相关的逻辑运算;第三步主要是将第二步中计算结果传递给控制系统,通过主机发送信号,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控制。以上三个步骤是一个工作周期,但要完成对电气设备的控制,还需要多个工作周期才能实现。

PLC技术在电气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得益于其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适用性强。PLC技术能够用于不同规模的电气控制,具有逻辑处理功能,同时还具备数据运算功能,对数字控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PLC技术也不断完善,运用领域也更加广泛,包括温度控制、位置控制、CNG控制等,对整个电气控制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简便性。PLC技术运用极为简单,采用的编程语言也十分简单。在图形符号、梯形图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PLC编程语言与继电器电路图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能够便于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熟练的掌握。

(3)PLC模块体积小,在科技发展中,很多超小型的PLC模块重量小于150克,大小在100毫米以下。同时,这种小型的PLC模块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低的功耗,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是机电一体化发展中重要的环节。

(4)抗干扰能力强。正常情况下,电气线路运行过程中,干扰能力是保证系统运行的关键,不管是生产工艺还是系统内部,都需要从抗干扰能力方面进行考虑。同时,PLC模块具有一定的自检功能,对于硬件故障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一旦发生故障,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避免模块受到外界的干扰,保证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除了上述几个特点外,PLC技术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在电气工程系统维护改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利用存储逻辑替代接线逻辑,方便后期维护工作,同时保证电气改造中的绝对安全。

2 电气控制中PLC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不定期控制性出错

导致不定期控制性错误的因素有多方面,既有人为因素,又有不可抗力因素。不可抗拒因素主要包括动物破坏、电线老化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信号无法及时准确的传递到PLC控制中心,导致输入数据运行状态无法被准确的判断。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施工破坏、机械设备开关没有彻底打开,影响数据输入、收集,导致内部控制中心接收到错误的数据,导致系统出现异常。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也会导致控制性错误发生,包括线头接触点不牢固、触点接线处损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PLC控制系统接收道德数据不能准确判断其状态,对系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效率造成影响。

2.2 PLC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PLC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指令执行错误。这种错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控制系统接触器不牢固、电磁干扰等,导致动作指令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到PLC执行端;

(2)电动阀、机械开关故障等,都会影响PLC控制系统正常运转。

3 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3.1 对故障类型进行精确分类

从上述故障原因上可以看出,造成PLC运行故障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导致故障发生后不能及时的找出原因。因此,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故障原因,需要针对每一个故障因素进行分析,细化分类标准,以便能够准确的找到故障,降低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3.2 加强程序纠错工作

PLC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存在较大的差别,PLC编程应用范围较窄,主要是为了能够为工程技术人员、控制人员提供便利,提升工作效率,因此加强了PLC的闭合性,但普通计算机具有较强的_放性,在程序编程过程中需要开放思路,增加程序的重塑性以及广泛性。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常常发生操作错误,而PLC系统不能识别错误的操作,对系统运行造成影响。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必须加强程序纠错,强化纠错程序在系统中的比例,一旦发生错误、故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

3.3 对程序中预警工作进行强化处理

报错预警是PLC程序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的环节,当程序运行中发生故障、错误时,就应该发出预警,同时停止程序的运行。且能够产生错误报告,将错误的位置标明,便于检修人员能够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同时有效的处理故障,恢复程序正常运行,降低因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

4 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具体运用

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控制的有效率,保证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其具体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PLC技术在控制模拟量中的运用

电气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不同生产领域都能够涉猎,同时不同领域的运用采用的参数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湿度、温度等都是电气控制中的重要参数,如果湿度、温度等参数超出标准,很可能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PLC技术在控制模拟量中的运用,能够通过自身优势,提升控制模拟量运行效率,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快速的完成数模转化过程,并记录相关内容,实现对模拟量的实时监控。

4.2 PLC技术在开关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开关控制设备,对于这些开关控制设备运用的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电气控制的效果。同时,开关是生产、生活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控制技术之一,通过PLC编程技术,通过可编程芯片编写程序,实现对这些开关、设备等逻辑控制,与继电器电路配合或替代继电器。通过对开关量控制,不仅能够实现对单台设备的启停,具有独立控制的能力;同时能够控制单步、连续或周期任务,提升开关量控制的整体效果,保证电气控制水平。

4.3 PLC技术在运动控制中的运用

电气控制的广泛性更多体现在运动控制之中。但是在电气控制实施过程中,电气控制效率要求极高。而PLC技术在运动控制中的运用,能够根据运动特点分析,包括圆周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同时根据控制任务完成编程程序。同时将编程程序配置到运动控制模版中。例如在机床、电梯、机械制造等领域的运用,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减少故障发生机率,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4.4 PLC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运用

可编程控制器在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交通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用于信号灯的控制,也可以用于整个交通系统总线的控制。PLC可编程控制器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交通系统的工作效率,在交通越来越拥堵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交通的电子监控更加完善,也更加高效,这使得交通监督工作量大大减少。由于类似电子监控的智能化设备使用,也使得整个交通管理更加规范化,一旦违反交通规则,肯定会被监控到。

5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电气控制的有效性,保证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相信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运用会更加深入,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计数的分析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08):144-145.

[2]龚朝旭,齐新阳.PLC计数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6,23(02):99-100.

[3]李伟梅,岳晓旭.基于PLC计数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5,21(02):47-48.

[4]王伯岭.PLC控制计数在矿山电气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2016,10(08):87-88.

[5]岳铁刚.PLC技术在起重机械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2015,32(13):255-257.

[6]周亚龙.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分析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14(05):165-166.

[7]郭翔.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分析[J].工业b,2015,17(08):32-33.

[8]宋利.基于PLC的自动化电气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144-144.

[9]周志红.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06):144-144.

作者简介

谢华东(1979-),男,现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机电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学生工作管理。

第8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关键词:考试改革 动手能力 实践

一、指导思想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我们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传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讲授电机的各种理论知识为主,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电机电气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很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相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应当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考试改革:在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配合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身能力的储备。

二、课程改革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在电机与拖动实训室进行理论教学与大量的实训教学穿行。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学边做。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多做多练,学做合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即定的培养目标,最终逐步取消中、高级电工考证培训,课程改革进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

三、课程改革措施

1、教学条件

每次课由老师主讲,在多媒体教室理论教学,在电机拖动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许主编)教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理论与实践穿行,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理念,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技能。

3、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教学手段,考核考试改革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拖动性能,掌握低压电器的选择和常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维护,达到中级电工的考核要求。

1.基本知识教学效果是:

(1)电机、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分析;(2)电机拖动中典型问题分析;(3)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2.能力效果是:

(1)具备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认证所必须的电机与电气控制理论知识与技能;(2)能处理电机和电器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3)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4)能阅读电气原理图,并能设计出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

3.思想教育效果是: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四、课程改革方案

1、考核考试方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理论考核以够用、实用为基本原则,降低了理论考核的要求。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设计任务考核实施过程中全面倡导“4自”性实践,即自行抽选实践内容,自行设计方案,自助式发现问题,自检实践结果。注重能力考核,强调实践效果。

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电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的了解。实践考核在电机拖动实验室进行,每一位学生随机抽取任务工单,含有设计和安装接线。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考核成绩的60%记入期末总成绩。

2、考试方法:

理论考核+实践设计+安装操作

(1)理论考核

本着学习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理论考核以笔试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电机、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卷面分值为30分。

(2)实践设计

按要求设计一个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图。卷面分值为30分。

实施方法:随机抽选考题。即在多个设计任务题中抽选一个题目作为每个考生的试题。

(3)安装操作考试

考生根据在以上设计考题中所画的电路,完成实物安装接线,并能使电动机按照要求正常运行,记录电机运行数据。卷面分值为40分。

五、课程改革预期成果和效果

培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达到中、高级电工水平,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备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认证所必须的电机、变压器、电气控制理论知识与技能;(2)能处理电机和电器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3)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4)能阅读电气原理图,并能设计出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

六、验收要点

1、平时考核记录

2、课程教学方案、课件

3、课程教学总结及调查表

第9篇:电气控制总结范文

[关键词]强制式 沥青拌合站 电气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H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68-01

前言

沥青搅拌站,也可称为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指用于批量生产沥青混凝土的成套设备。按照搅拌方式,可以分为间歇式、连续式;按照搬运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 沥青搅拌站的应用范围很广泛,该设备能够生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彩色沥青混合料,完全满足修筑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机场、港口等的需要,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

1.强制式沥青拌合站工艺原理

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间歇式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构成部分:骨料烘干与加热系统、冷骨料配料装置、热料提升装置、粉料供给系统、搅拌器、热料筛分与称量装置、沥青供给系统、成品料储仓与除尘装置、成品料提升机。

设备工艺流程如下:

(1)不同规格的冷石料和砂-定量配给同时进行粗配-冷骨料第一次筛分-冷骨料输送机-干燥筒烘干和加热热-骨料提升机进行提升-热骨料筛分机进行筛分同时按不同的规格送自各热料仓分存-热料分组并对称量累计-搅拌器进行搅拌;

(2)矿料-粉料仓-输送及称量装置-搅拌器进行搅拌;

(3)沥青-沥青罐-输送及称量装置-搅拌器进行搅拌;

(4)搅拌器拌好的成品料-成品料卷扬机提升-成品料储于保温仓-运送至工地。

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强制式沥青拌合站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2.电气控制系统的运用

2.1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也叫电气设备的二次控制回路,不相同的设备拥有着不相同的控制回路,同时在控制方式方面,低压电气设备和高压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也不尽相同。

2.2 电气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气控制系统的广泛可以对大型设施和机械进行供电,总的来说,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自动控制功能。由于沥青搅拌站消耗的电量高、占地面积较大,因而大电流与大电流开关设备的体积是非常大的,为确保操作的准确性与相关人员的安全性,在控制合、分闸时,一般都借助操作系统。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开关要能够自动对电路进行切断能使机械的运转停止,所以就需要具备一套电气操作设备来进行自动控制,如此一来,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2)保护功能。电气设备及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由于线路老化、磨损及温度升高等原因引起故障,电压和电流在故障期间会超过线路与设备允许的工作限度和范围,这就需要完善的检测系统对故障信号进行检测,帮助及时对故障进行判断,一旦出现异常,立刻把电源切断,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搅拌设备的安全性。

(3)监视功能。在工作结束之后,设备的状态(是带电还是断电)无法从表面进行分辨,为了更好地对状态进行确认,就需要设置各种视听信号,如音响与灯光等,利用设备电气监视,确保停工后立刻断电,预防通电造成的线路烧坏等情况的出现。

(4)测量功能。灯光和音响信号只能定性地表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即有电或断电的状态,如果想定量地知道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还需要有各种仪表测量设备,测量线路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的大小等,检查整个搅拌设备是否在正常的工作。

3.强制式沥青拌合站与电气控制系统配合

3.1 控制混合量的配比

沥青搅拌设备的主要工作是在修筑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机场、港口等领域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工程机械。针对不同的工程建设,沥青的配比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建设机场和建设公路,对于沥青的配比要求就有较大的差异,搅拌的原材料种类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在施工前,首先要确定所要混合的原材料的基本配比,然后根据混合的先后顺序通过传送装置输送到搅拌设备当中。而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原材料的投放量和投放速度,机械的控制使得投放更加匀速,且工作能力远远高于小型搅拌机械和人工,对于加快生产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得益于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对整个搅拌站的控制,使各个部分能够协调工作,及时的接电或是断电,对于保护搅拌站内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2 保护设备

沥青搅拌站的耗电量很大,在工作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搅拌设备的动力区域温度过高,使输电线路受损,这有可能损毁搅拌设备。但是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不单单是进行电闸的开合,还可以对整个沥青搅拌站进行监控,测量线路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的大小等,检查整个搅拌设备是否在正常的工作。

由此可见,完善的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搅拌站的保护性很强,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有序的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减少设备出现问题,有利于延长沥青搅拌站的工作寿命,对保护设备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语

我国的建设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而沥青搅拌设备对于道路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施工以前,建设者要充分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熟悉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建设进度,同时对设备也是一种保护。操作者通过观察搅拌站的仪表数据,来判断沥青是否合格、搅拌机能否继续正常工作等等。随着电气控制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沥青搅拌站将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对于我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其应用的范围将更加广阔,应用前景十分美好。

参考文献

[1] 袁业升.强制式沥青拌合站电气控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 耿永利.浅析沥青拌合站电气设施的安装及维护[J].商品与质量,2009(S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