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专业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

第1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A

周恩德(1980-),男,讲师,硕士,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技术经济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湖北省地方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及保障机制研究”(编号:2011B07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校级专业综合改革”(编号:JX201302)。

近年来,由于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欧洲债务危机和国内国贸专业人才严重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连续几年被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列为“红牌警告”专业。为突破就业危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工夫。

一、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意义—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

1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凝练专业办学特色。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汽车产业链”为依托,坚持“以汽车贸易为中心、以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为两翼”的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汽车产业相关资源优势,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作为贸易产品,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外贸操作实务的融会贯通,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可借助学校所在地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商用车之都”的契机,充分挖掘十堰市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习资源;最后,能够凸显本专业的汽车贸易特色。

2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专业教学效果。教师是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者,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为教师凝练研究方向、统筹教学内容提供了契机。依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需要规划构建汽车贸易、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三个专业课程组,在分析现有教师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人员进行整合,结合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逐步形成一支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丰富知识结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需要体现汽车贸易特色,但又不能唯特色而特色,既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又要综合考虑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备性。构建以汽车贸易为主,兼顾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两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体现差异化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散就业风险。

4有利于扩大专业影响力,打造专业品牌效应。专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既影响生源质量,也影响就业质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在区域内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需要体现教学特色,更需要体现科研特色。目前国内关于汽车贸易的相关研究较多,而汽车金融研究相对较少,几乎没有汽车经济的研究。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在教学上体现汽车贸易特色,在科学研究上凸显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特色,有利于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形成品牌效应。

5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民经济重心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汽车产业人才需求向汽车后市场转移,汽车贸易与汽车金融的融合程度与日俱增。同时,我国政府职能也开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的岗位中,对学历和经济学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扩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层次,在人才培养中,需重视研究生和公务员这两个就业领域,而这两个领域都需要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在专业综合改革中,凸显汽车经济特色,可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重视,为他们迈向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奠定基础。

6有利于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实践教学改革是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坚持服务汽车产业不动摇,同时也要兼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探讨面向汽车企业、金融机构和面向农村相结合的差异化实践教学体系,既可解决当前面临的实习岗位不足、实习内容单一的问题,同时可充分发挥本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尤其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的内容

遵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将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特色教材建设、企业培养环节建设、学业指导等内容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1构建“以汽车贸易为主体,以汽车经济和汽车金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围绕汽车贸易、汽车金融和汽车经济构建三个课程体系模块。汽车贸易模块以培养学生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为主,该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汽车贸易》《外贸实习平台操作》等课程。汽车金融模块以拓展学生的汽车后市场知识为主,该模块主要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涵盖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市场等。汽车经济模块以夯实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对产业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为主,该模块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为基础,以《SPSS统计软件应用》《经济分析与预测》等实践课程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分析产业经济尤其是汽车经济问题的能力。围绕各模块的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探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教法改革,在兼顾共性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使各模块相得益彰。

2围绕“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编写《国际汽车贸易》《汽车金融》《汽车零部件贸易理论与实例分析》等一系列特色教材。特色教学资源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目前《国际汽车贸易》教材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汽车金融》和《汽车零部件贸易理论与实例分析》两本教材已经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今后将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围绕“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编写其他特色教材,形成特色鲜明、内容精湛的特色教材群。

3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一支“以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先导,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兼顾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围绕核心课程群,凝练教师队伍。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给予宏观指导,围绕专业目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参与“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支持专业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建成一支协同创新、创新驱动、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国际汽车贸易》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巩固《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资源网站,优化教学内容,在将《西方经济学》建设为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基础上,争取获得省级立项。同时,以《国际汽车贸易》特色教材为基础,将《国际汽车贸易》建设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5加强企业培养环节建设,实施校外实习“小型化”和“多元化”工程。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在《国际贸易模拟操作》课程中尝试了校企联合培养,积累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突破企业接纳能力瓶颈,探讨实施校外实习“小型化”和“多元化”工程。在“小型化”方面,增加3~5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实习基地;在“多元化”方面,增加1~2个金融类实习企业和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习单位。从而有效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契合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的密切程度,强化本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职能。

6实施专业教育和学业指导“系统化”工程,编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业指导手册》。将现有的专业教育成果汇编成专业教育手册,内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介绍、专业学习方法、外贸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生与公务员备考指导、就业解惑、经济与贸易前沿问题等模块展开,按照各学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规划专业教育内容,将专业教育常规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7构建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施毕业生与在校生“一帮一”工程。借助网络技术,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友联络平台,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享就业、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成功经验。探讨毕业生与在校生“一帮一”工程建设,成立以校友捐赠为主体的“就业促进基金”,一方面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就业资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奖励在研究生考试、外贸从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

8实施教学管理“标准化”工程。在教学法活动、教学资料管理、教学过程监控等环节构建“标准化作业程序SOP”,编写《教学资料管理办法》《日常教学标准化作业程序》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强化制度约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专业综合改革的技术路线和目标体系构想

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分为顶层设计、基础部分、特色部分和品牌建设四大模块,具体技术路线和目标体系如图1和表1所示。

第2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结合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岗位,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深入市场调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经过对汽车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市场调研情况分析,召开由汽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研讨会,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确定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2.以职业基本素养为重点,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编排,采用“教学做训一体”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减少流失率,构建四个模块式课程体系,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环节三类课程的能力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场所,培养学生“多元”化岗位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递进;并将职业基本素养融会贯通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满足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及摩托车装配等9种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设置三类课程“4M”模块课程体系: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及摩托车装配(M4),如图1所示。

1.公共基础课

根据广泛的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并召开才需求研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会,本着“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人才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每门公共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形成了四大类别的公共基础课,即思想品德类、职业素质类、身心健康类、应用基础类,如表1所示。

2.专业技能课

通过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方向核心能力模块。而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本专业开设了专业核心模块――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和三个专业拓展模块――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与摩托车装配(M4)共四个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如下页表2所示。

三、“三岗”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构建和实施“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常规实训、“识岗”实习、专业方向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如下页图2所示。

其中,课程常规实训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单项实训、专业课综合实训组成。岗前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美容中心进行,将学生分组组成学习团队完成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钣金喷涂、汽车装配、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汽车营销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的模拟实训;摩托车装配则在“校中厂”――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识岗”实习是派送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0周的教学实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辅助企业人员完成初步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的相关业务流程,形成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实施流程如表3所示。

四、构建“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

为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本专业“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评估,因此,首先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模式,特别是操作实训项目,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其次,专业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实训项目、综合实训环节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反映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科学性、行动规范性、计划周详性等能力。

2.构建“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体系

采用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素质与技能并重”的特点,本专业实施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模式:建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分别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共同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和全程评价。定量评价以档案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进行;定性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和企业评定(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全程评价包含“起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的全过程。

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成效显著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12、2013级的学生开始实施此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历时两年建设),试点班级有的已经毕业。通过改革试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98%以上的学生获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学生得到企业欢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岳清 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研究,2006,(12)。

第3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与此同时,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日渐升温,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成为与汽车行业接触最亲密的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亲密指数:

汽车服务工程2003年才在武汉理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但该专业的成长速度却异常快捷,短短几年,便在全国各类高校遍地开花,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

顾名思义,该专业的设立就是为汽车服务,所学内容都围绕着“汽车”二字,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各类汽车的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而且要学汽车营销、评估、经营和管理等技能。作为一门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其基本特点可以用“起步晚、发展快、应用广、需求大”来概括。

汽车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尤其是销售及售后服务,非常需要专业人才来维护。汽车的市场营销、保险理赔、信息咨询、车辆评估、运输经营、企业管理和检测设备设计,都是该专业的“势力范围”。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但售后服务却与国际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涉及汽车售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也急需大量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最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

一般院校:燕山大学、江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江汉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长春大学、辽宁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许多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汽车服务类专业。本科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研发和管理能力,高职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维修能力。

车辆工程

亲密指数:

车辆工程专业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鼻祖”专业,它最早的名称就叫“汽车工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车辆工程专业涉及技术面非常广。除了支持汽车成型的材料技术、支持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械技术外,电子、计算机、通讯、遥感等新技术也在其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专业课学习方面,大一大二往往学习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知识;从大三开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学习汽车制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内燃机原理与设计、汽车电子学等专业课程。当然,除了这些“硬性”课程,还可以选修汽车贸易、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软性”课程。

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跃升对车辆工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对掌握车辆工业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供不应求。车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既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同时,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的兴起,使汽车行业与当今的尖端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为本专业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车辆工程专业在不同院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除汽车外,机车车辆、轻轨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方向,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美学设计基础,一些院校招收该专业方向学生时还允许考生在报考材料里附上原创美术作品,以供录取时参考。

车辆工程本科阶段的专业的方向,大体上分为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三个大的方向。另外还会包括如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仪表、汽车营销、汽车物流与信息、交通管理等一些交叉学科。考生选择这个专业时,一定要具体考察院校侧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亲密指数: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几乎所有的理工类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当然,不同类型的理工院校研究的专业方向有很大差别:比如交通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起重运输机械方向,电子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电子制造技术方向,而传统的工科院校研究的重点则多是智能机电控制方向或模具设计制造方向等等。

不过,无论该专业研究的方向如何多变,只要你愿意,将来毕业时都可以“转行”到汽车行业,因为现在的汽车制造企业,都是采用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化的技术。电子是汽车的电脑,机械是实现大脑思想的肌肉。这个专业在汽车研发环节里面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由于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门类,为毕业时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许多院校一年一度的就业率统计中,已经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北方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机电学院、宁波大学、西华大学、广州大学、长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第4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字】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车辆工程就业岗位 车辆工程工资待遇

一、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自2016年以来,中国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速度提升接近40%,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直接从业人员220万,相关从业人员达3500万。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将会达到世界第一!车辆工程是一门追求精确、讲究细节,要求学生具有极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因此,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上需要有两大要求,第一是工程实践能力,第二是专业创新能力。对于这两项能力,用人单位是非常看重的。如今的状况是企业抢着到学校来要人但学校没有足够的人。所以就业情况是非常好的。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车辆工程专业整体的就业率为92.4%,位于“2016年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的第36位。

二、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车辆工程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很多,从汽车生产流程中的调研、设计、试验到销售环节,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比较理想的,可以到各种汽车主机厂,工程研究院,汽车、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的设计制造企业,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如北汽,上汽,大众、北京汽车研究所等一些国内著名汽车研究所,长春一汽、武汉二汽、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北京奔驰、广州本田、长安福特等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等,都是毕业生的好去处。从事汽车的销售工作。汽车生产后,需要销售,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到汽车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工作,有了一定销售经验后他们可能转向管理方向,比如升到销售总监位置。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不过要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般都需要较高的学历,一般都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三、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岗位

主要考虑的是研发设计,这个是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别人开的车是你设计的,那多有成就感?若你是研究生学历,那强烈推荐你做研发设计,作别的都屈才。国家扶植自主创新,近两年出的政策基本都是针对自主创新的,例如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是个很好的机会。很多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到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汽车生产,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他们就可以转向汽车的研究与管理方向。

四、车辆工程专业工资待遇

截止至2013年12月24日,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工资约为5000元,应届毕业生工资约为3500元,0-2年工资约为4300元,3-5年工资约为5300元,6-7年工资约为6800元,8-10年工资约为8000-10000元。近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会渐渐“热”起来。庞大的汽车市场急切需要一批具备汽车工程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急切需求。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也在兴起,使得汽车行业与当今尖端科技紧联系在了一起,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范围也更加的广泛,涉及到汽车、机车车辆、拖拉机、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甚至还可能触及到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为本专业的学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想要成为一个专业的汽车人,这些“浅层次”的兴趣仅仅只是起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确定好自己的兴趣,发现并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学的学习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有些企业抱怨学校提供的人才质量不佳,基本上就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毕业生不仅要学好自己专业,而且还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更要重视课程设计与公司的专业实习,要把纯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锻炼初步设计的能力,检验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全新的体系。

第5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53-03

专业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现状与发展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汽车电子在车辆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也越来越接近25%-30%这个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比例,豪华轿车甚至超过了50%。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已被国家教育部定为第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 840万辆,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其汽车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

专业人才需求 汽车电子产品主要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ABS、安全气囊、仪表、车载娱乐系统和汽车空调等,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普遍认同现在市场上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汽车电子技术,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检测维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维修是企业的重点,企业急需这方面的人员。汽车维修企业对高级维修人员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

(二)就业面向分析

就业领域 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等;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电子企业售后技术支持、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汽车用户消费汽车电子改装等。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 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电子产品测试工程师、维修企业技术培训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4)具有汽车结构拆装调整及电器拆装能力;(5)具有汽车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分析能力;(6)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能力;(7)具有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的能力;(9)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能力;(3)具有科技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技术报告、检测维修报告);(4)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5)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6)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 (1)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主动沟通能力;(3)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5)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乐观、向上、宽容的态度,具备承受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汽车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的“交叉”专业,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电力等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如何改革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及专业建设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但面临行业标准不健全、关键技术保密、就业岗位不成熟等问题,如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问题成为新兴专业建设的关键。

根据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实施“两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方向”是指汽车机电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两大方向,“五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训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过程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线培养”是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系企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突出一个核心,依靠两种力量”,即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依托行业,融合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大建设;系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

课程体系建设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精简、够用、必需、适用。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 教学内容和汽车电子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互相整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安排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设置程序 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编排理论部分的内容。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原则 多门课程之间按照特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照应,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理性地实践,产生创新性实践成果。

设置依据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运行 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学生顶岗实习到汽车修理企业了解从事电器与电控方面的维修技能,熟知电器与电控方面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获取汽车维修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方面的经验;为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课程体系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实践专家与课程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并描述了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性质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设计对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

将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

(四)课程体系结构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础课平台化专业课程领域化教学训练情境化岗位实训任务化,专业技能进阶培养,即“四化”的进阶组合型课程体系。

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初级模块(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现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护、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公共学习领域)、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路和电气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汽车空调维修技术)、高级模块(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与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脑维修技术、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路与电气综合实训)和拓展模块(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汽车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仿真)。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网站打造为集专业示范平台、专业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社会服务培训平台、在线实训与测试平台于一体的立体化、共享型、教学做考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空间。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还将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和课程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备硬件,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加快。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学生应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所以学校要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在传统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车载网络、单片机等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建设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拆装、检测、维修、调试为核心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以企业为主,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制作、检测、调试为一体的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顶岗实习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及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对毕业实践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监控与管理措施,实行学院、合作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监控与管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借助校内实训实习中心,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第二,经常开展校内及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全面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

第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五,依托国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等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修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分年度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领先、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教师队伍。

结语

“节能、环保、安全”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三大主题,车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汽车电子技术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技术服务与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21-123.

[2]杨俊林.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2(7):11-13.

[3]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4):30-32.

[4]蒋水秀.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24-126.

[6]苏庆列.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9-160.

[7]陆玉亭.高职汽车电子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6546-6547.

第6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 汽修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和指导中职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中职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汽修专业是指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是为了适应汽车消费而产生的专业化技能型专业。中职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较高操作技能的汽车维护、保养、修理、驾驶、营销和服务的专业人员。

一、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特点

1.学习动力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的有效载体。在有上千年积淀的“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舆论下,不少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感到前途无望,丧失了学习动力。

2.学习目标模糊

有些中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甚至无心学习,对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知半解,或根本就没有学,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不知所措,过分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显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缺乏了解,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显得茫然无措。

3.缺乏正确的职业观

从以往中职生实习状况来看,大部分中职生进入生产实习期,干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人员流失现象。原因主要有:不能适应企业规章制度,怕吃苦,盲目择业,和企业领导、员工相处不融洽,缺乏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等等。此外,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也是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中职一年级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通过对1009汽修班36位同学(全部是男生)的中职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被动选择学习汽修专业,缺乏对专业的全面认知

65%的学生因听别人说汽修专业好而选择该专业,72%的学生不太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他们对汽车维修有简单的认知和了解,看重市场对汽修的需要,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但对汽车维修专业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学习、生活缺乏明确目标

82%的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有小部分没有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奋斗的方向,也没有计划,学习缺乏动力,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理想、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职业能力等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

调查结果说明:92%的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42%的学生不太清楚自己的优劣势,2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优劣势。不清楚汽车维修职业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缺乏就业准备。

4.对未来就业缺乏信心

对于毕业前最担心的问题,83%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较大,担心找不到工作;61%的学生选择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的。这反映出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专业技能缺乏自信。

5.职业价值观缺乏引导

47%的学生在选择就业时认为薪水是最重要的,11%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最重要,33%的学生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最重要,8%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最重要。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6.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的指导

关于职业指导,67%的学生来自于父母的谈论,19%的学生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缺少专业的职业指导。64%的学生不太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期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能给他们将来就业带来帮助。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剖析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发现自我,产生期望。通过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发现自我、激励自我,分析自身条件,把握发展机遇,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实际,方向正确,目标具体实在。

2.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找到个性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素质的要求相符的部分之外,提高自信,同时找到自身素质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差距,明确努力的具体方向,培养兴趣,调适性格,提高能力,增强通过努力可以胜任将来从事的职业的信心,主动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3.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让学生们看到即将从事的职业的美好未来,把握职业发展机遇,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技能,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努力去发现自己有哪些符合职业和社会要求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去适应职业,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把握就业的主动权。

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表明了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是为了财富还是为了地位或其他因素。价值观不同,对具体职业和岗位的选择也就不同。通过写下对某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也可通过职业价值观自测表大致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倾向。学会准确定位,合理把握就业方向,从而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自身价值。

5.有利于学生确立更具体、更明确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及所学专业的实际,确立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更加具体、明确的短期目标,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增强信心。将整个生涯发展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每个阶段又分解成具体的任务,这样既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又使学生确立的目标更科学,更容易实现。

6.有利于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目标

制定了目标还要将它转化为行动才能实现,没有行动,目标也只能是梦想。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具体的、可操的,符合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才是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才能体现实现目标的效益和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的渠道,但是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不可能由一位德育教师或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完成。需要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形成职业生涯教育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第7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车辆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物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英语、电工与电子技术、车辆技术评估与检测、汽车构造、汽车学、车用内燃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故障诊断及检测、汽车电器设备及维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公共课:大学英语,政治(思修,毛概,马哲,形势与政策),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以及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汽车、新能源、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汽车及零配件;

2、新能源;

3、其他行业;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外包服务;

6、建筑/建材/工程;

7、机械/设备/重工;

8、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司机、项目经理、销售等工作,大致如下:

1、行政司机;

2、商务司机;

3、驾驶员;

4、服务顾问;

5、专职司机;

6、二手车评估师;

7、项目经理;

8、销售工程师。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第8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政行企校;专业课程;顶岗实习

“互联网+”时代,预示着汽车行业又一轮新的变革,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高职院校必须依靠更有效的教育模式来培养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

一、“政行企校”协同培养的背景

1.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传统模式

(1)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

针对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实施过程中无明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分,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职教师多为大学汽车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基本无企业工作经历,这也导致了大多数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欠缺、理论教学能力较强而实践教学能力薄弱,这也是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最难解决而又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

(2)毕业前的顶岗实习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顶岗实习”作为汽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毕业前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在岗工人的工作,以达到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以3~6个月的短期顶岗实习模式进行培养,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缺乏针对性的学习,只能熟悉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及一些初级操作,加之有的实习岗位专业对口性不强,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

(3)职业技能考证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职业技能考证”培养模式引入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取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以顺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技能考证”培养模式的推广,使在校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型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发挥自己的作用。

(4)成立“订单班”

汽车专业分支比较多,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营销、新能源汽车等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院校针对不同企业开设了“订单班”。“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服务为宗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这使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不到高素质人才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2.“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内涵

“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即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四方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促进,共同实施人才教育。

二、“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成功的保障

1.运行机制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善的运行机制是“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成功的保障,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CBE和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行业协会发挥其引导组织功能,企业配合工学交替、学校应对传统教学方式受到的冲击,这些问题都需要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做保障。

2.各方驱动

目前我国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多种模式,但究其本质都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往往只能是“唱独角戏”,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多方合作的内在驱动力不够。各方驱动是保障“政行企校”成功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政府驱动”。可借助政府的“统筹力”,由政府引导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二是“行业驱动”。积极引入行业的“标准力”,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使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有效对接。三是“企业驱动”。紧紧瞄准企业的“内需力”,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可开办“订单班”“定向班”,驱动校企深度融合。四是“学校驱动”。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及就业质量,彰显学校的“品牌力”,不断增强办学吸引力,激发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热情。

三、“政行企校”协同培养人才模式探索

1.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通过政府给予行业搭桥、企业支援,政行企校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并对行业外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开放。学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引进专业实训设备,并且将其运用于企业实际生产中,学校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掌握汽车企业的需求,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能获得技术、人才和专业设备等支持。

2.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四方联合参与课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制定完备的教学方案,并将课程教学系统化、模块化,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企业案例、考核方法等,并将行业标准融入课堂。

3.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核心在于能力培养。高职院校车修专业办学定位应当凸显地方特色以及社会需求。“政行企校”需四方错位扬优,联合建立培训和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开发培训资源,共同搭建社会服务平台,面向企业等开办定向班和培训班。

参考文献:

[1]贺定修,涂用军,黄玲青.高职“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27).

[2]张怡跃.基于政、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第9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汽车职业教育;专业问题;专业对策

0 引言

要提升汽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能够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对于人员信息知识以及时间技能方面的综合培养,依靠新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学校与企业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同时能够带动行业积极发展,这对于汽车行业、职业学校以及学生而言是有好处的,要积极应对职业教育中汽车专业中的问题与决策问题。

汽车行业在目前国家工业发展中是起着支撑作用的,尤其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国内的汽车行业发展形势是快速前进的,无论在产量方面还是在汽车的保有量方面,都是迅速增加的,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与汽车相关的行业而言,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汽车专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与素质同样具备的优秀劳动者,能够担负起汽车行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力量,这就需要在具备良好基础理论同时能够熟练掌握操作项目,可是就目前的汽车专业教育而言,不仅存在着制约发展问题,同时有很多矛盾出现,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可是专业的人才又很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需要教育单位与汽车行业共同面对的。

1 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中接受过教育的专业人才比例及低,仅占20%,一线工人中有38.5%的工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存在文化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各企业一致认为要办好企业,发展企业,急需一批具有现代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向企业输送人才而且承担着向企业输送文明的义务,任重道远。

2 目前国内的汽车行业就业情况

企业内部对于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可是能够提供的工作待遇比较低,而缺少就业经验的专业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在目前的汽车行业中,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各个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毕业生,可是毕业生还是有就业阻碍的,企业能够提供待遇比较低,学生对就业情况普遍不满意,这就形成了就业需求与就业阻碍相互矛盾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目前,教育中缺少对于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环节,缺少自我才能展示的机会,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掌控也不好。只有综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切实加强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工作热情,以企业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实际导向,培养学生工作中的自主能动性,学校必须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情况,才能够使学生适合企业发展需要。

2.2 学生到企业后普遍反应接触实际工作慢,待遇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刚走上岗位的时候,企业首先安排他们干一些打扫卫生、加黄油等技术性不强的工作,且待遇太低,甚至有些内地职校的学生入企业的头几个月任何待遇都没有,等到有了实际工作经历后也企业所给的待遇都非常低,因而也造成了企业不能吸引人,也留不住人不利局面。

2.3 汽车行业对新技术的过度保密,使得教学单位不能及时掌握汽车发展动态和新的汽车技术。同时职业院校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观念不新,技术落后,需要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和进一步的培训后才能适应工作。

2.4 职业教育特别是汽车专业的投入非常大,许多学校由于无法更新教学设备而出现在黑板上讲汽车尴尬局面,同时有很多学校专业课教师也是严重的不足,仅有的教师也大多是技术观念陈旧无法适应当前汽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5 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只重视宽基础的系统教育而忽视了现代汽车4S店的特征。现代汽车4S店的模式在全国非常普及,这种模式要求修理工的职责范围非常具体,每个工位的工作也非常专一,所以它所需求的工人也必须要适应各自岗位的要求,而过去那种“万金油”式的工人企业需要的并不多。

3 分析环节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式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内部人才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内部的行业需求,这就要求内部的职业教育能够满足各个环节需要,对于行业的培养,要有所侧重,尤其是汽车检测以及维修方面的人才培养,是国家提出的人才紧缺行业,社会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培养方向,只有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社会技能比较高的应用人才,才能够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人才需要与社会实用性的脱轨,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3.1 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师资的问题是汽车专业技术教育中最最关键的问题。汽车技术已进入高级化、电子化、智能化的时代,汽车是机电一体的复杂设备,对当代汽车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3.2 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不足,进入工作角色慢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从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设施质量提高等方面入手。在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中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

3.3 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服务意识的教育 在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传统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只注重理论成绩,不重视道德教育和能力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尽管对理论问题对答如流,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也缺乏服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要大力加强,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终身受用,把就业教育、服务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3.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首先能接触到新技术,而学校在新技术的接受上总是比较滞后,再者由于现代汽车4S店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也和以前大不一样所以学校只有与企业多联系,多沟通,依靠企业资源,与企业共享技术与设备,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才能培养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有用人才。

4 结束语

汽车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紧密相关,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而言,专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提升汽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能够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对于人员信息知识以及时间技能方面的综合培养,依靠新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学校与企业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同时能够带动行业积极发展,这对于汽车行业、职业学校以及学生而言是有好处的,要积极应对职业教育中汽车专业中的问题与决策问题。在能够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行业发展的基础上,解决行业人才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